时间:2022-11-03 04:30: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艺术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为人类提供舒适高雅的环境设计,为人类的生活进行优化与协调,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宗旨。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解放,人类对个性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加入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意蕴
从广义讲,环境艺术是人类创造生活环境的综合科学与艺术。从狭义讲,环境艺术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创造。许多艺术家把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街道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就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这样去理解人类居住环境是不能推进环境艺术进步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应用范围可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居设计、酒店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包括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公共空间设计、壁画、雕塑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景观照明等。它对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设计,协调了人们生活方式,对人类行为起引导作用,是人生存环境各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居环境中的生活环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受文化、性格的影响,在体会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情趣与活力的同时也在下意识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互动影响共同创造的。二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在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向该居住地的人发送自然信号,它包括山、河流、雨露。
二、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1、城市环境监管模式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城建、规划部门进行管理,市政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林业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环卫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等。而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很难使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同意,从而局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使得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性。
2、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设计,不论是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广告、绿化设计,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设计的,不能广泛征求城市公众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某些意志的产物,成为设计者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而不能与公众的审美需求有效结合。
3、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中广场设计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帽子工程等的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缺乏现代艺术特色,人们频繁的对陈旧设计观念的模仿更加催化了这种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显现出设计效颦的局面,缺乏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
4、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来看,一贯崇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此的关注不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种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应用,不能充分结合自然功能,从而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们需要怎样的“现代设计”和以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设计”而展开。而进入21世纪,关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不是对“西方设计风格的模仿”,也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进行“实体操作”,而是大众基于全民族“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情结考虑,去选择怎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以整个人居环境为设计的中心,更加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如何让人的设计与创造、环境的影响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我们不但要尊重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更要尊重与人有关的因素。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内涵,这一内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枷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整合资源,使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生态和谐是永和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活无法离开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自然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停止、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注重生态化环境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3、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渐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高的设计质量。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4、深入挖掘地域特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和国际接轨、发展世界性,却往往会忽视民族性。我国的设计者们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国外的优秀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学习,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这种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发展了现代化设计,但是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汇总失去了传统。所以我们在发展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走出一条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坚持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的设计水平也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民族化。相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将是民族化设计的天下。
5、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中国制造作出了接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况探析.[J].大众文艺,201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流派;倾向;影响
1 初探对环境设计的定义
21世纪初的今天,正是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相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百出,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而被广大设计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着。也就是说,一个设计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那这个作品就如“死肉”般,没有一丝的生命。
有定义说: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协调“人—建筑—环境” 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
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
(1) 新古典主义。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用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方法,以及陈设艺术来进行设计,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称为新古典主义。
(2) 新地方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原有的地方色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故称为新地方主义。
(3) 新少数民族风格。在现代建筑的空间体系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空间形式,并在结构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少数民族装饰图案,保持其民族色彩特征。选用少数民族的艺术品等所创造的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特征,此风格可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4)中国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简洁、提炼的设计风格和表现色彩、质感、光彩等形体特色的各种方法,但是由于结合中国国情和技术经济条件,因而又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故称为中国现代主义。
(5)超脱流派与自在生成的倾向。在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强调品格高于风格的呼声。在环境艺术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由此也引发了一种创作倾向,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从体验生活、体验城市开始,而不是搜集和拼凑各种已有的设计图开始,应当从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而不是从先入为主的艺术风格出发。
3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
(1)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和谐。环境艺术作为书种产品,其具象性体现在具有与其审美价值相结合的使用功能。最早的建筑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位,环境设计不仅限于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功能的需求和愿望,还延伸到了邻里、社区,以及人与社会的公共空间。
如此种种,它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功能与美在环境艺术中是互为作用和联系的。物的有用性和目的性构成了它对于人的使用价值,体现了人造物的基本功能,美的创造又增加实用存在的意义。
(2) 人文因素。环境设计是承载物质的空间,也是寄托情感文化的空间。要实现人们对环境设计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体现生活的意义,人文因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人文因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的心理结构与文化追求所形成的,它突出表现人类的艺术理想与人生哲学。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内心的反映,是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人心且供人使用物品中的感情和理智的魔力”。艺术始终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表现自我,追求事物的内在灵魂,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体现艺术的真谛。
(3) 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因素。地域文化是生态文化在特定地域中的表现。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文化历史结构产生并积淀下的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中国,北方平原的敦实厚重,南方水乡的轻盈灵秀,西北高原的粗犷朴实,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为民族文化、不同的因素,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差异。环境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干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环境设计应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民族个性,在“和而不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历史文脉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历史建筑和民族风格是构成历史文脉的主体。在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中,不少地方的开发商及规划管理部门急功近利,不规范运作,导致城市大量历史建筑地段被破坏。还有部分设计师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一味追逐形式,割裂民族传统,喜欢“追风”,照搬模式,致使不少地区出现“千城一面”,部分地区文化生态失衡,地域文化消逝。
(4) 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类型作品是根据设计作品所需表现的主题及用途由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方法去构造。材料所具有的形态、质感、色彩等特性,本身就需要和谐统一,体现了表现形式的某种范围。自然造物给建筑与环境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艺术美感,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影响着设计造型形态表面的效果,同时决定不同造物品类和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技术构成。
4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领域,它将城市、建筑、室内外空间、园林、广告、灯具、标志、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有机结合的整体。它面临的虽然是具体的、相对单一的设计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时却需要兼顾整体环境。
由于环境艺术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所以在设计上不仅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美学艺术原理,即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比例、同一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投资等多种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从设计构思、结构工艺、构造材料到设备设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相联系的。另外,就艺术风格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也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经济发展等直接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设计水平的高低、施工工艺的优劣不仅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等有关系,而且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质量和设施配置等情况,以及各个方面(包括业主、建设者、决策者等)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Abstract: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i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emphasized, it is twentieth Century industrial and highly developed commodity economy,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economy and art. It is one step to th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 as a unified organic whol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中图分类号: 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概述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大致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包括居家环境和非居家环境,非居家环境设计又被分为商业环境、办公环境、零售、展览、饭店、酒店及文教卫生等,每一个方面又都包括人体工程学、特殊环境设计、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任务策划、设计构思、设计评估、空间组织、家具布置及选择、特殊用途设计、细节设计(色彩、材料、灯光、家具设备及纺织品)。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坐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西方国家建筑师们认为:21世纪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
记者在采访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请她对室内设计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分析。张教授认为现代室内设计大致可归纳为;环境艺术设计,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三、环境艺术的内涵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三、 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
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问:环境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多元化学科,请您对将来年发展方向作一下展望?
张绮曼(简称张):环境艺术这门学科,过去只局限在室内空间施展才华。现在是从室内到室外通盘考虑问题,所要考虑的空间范围更大了。若说到展望,将来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上看,会出现更大空间的环境艺术,即从小的、局部的空间慢慢走向扩大的、全局性的空间艺术形态,甚至精神空间艺术形态。
问: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一直较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个差距?
张:我国古代的建筑在世界上是站得住脚的,我国很多优秀的建筑已经成为宝贵的世界建筑遗产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建筑没有走到世界前列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有科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中国旧建筑和新建筑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已经建成的建筑怎能样通过改造变成一个新的空间场所?假如直接从空地上开发全新的项目,又如何把握整体?这些问题比较难回答,但从世界各国的开发状况来看,应该从更大的范围去考虑而不是只着眼于局部,只要去想办法,问题还是能解决的。中国马上就面临着更大范围的开发,一小块地局部开发是我们现在的状况,使环境没有整体效果。更大范围的、更大空间的整合开发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把环境意识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才能顺应这一趋势。
问:现在建筑界提出了“一个地球的理论”、“生态理论”等一系列问题,请您谈一下现代的生态理论?
张: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先秦时期哲人们就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哲学理念,现在国外许多建筑师也在引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理念,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这就说明正确的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形式和社会关系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完全不同,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生存质量下降,今天,人们不得不思考与环境相关的众多问题,这在建筑界与环境艺术界提出了“一个地球的理论”、“生态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等内容。环境艺术是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设计行为。在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的今天,人们寄希望于环境艺术,希望通过环境的设计改善生存状况,追求生活的理想境界。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人类应用已掌握的高新科技,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原则下进行环境设计:第一有利于保护地球这一唯一的生存环境(回归自然趋势),第二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及安全(安全、合理趋势),第三有利于使用者精神和谐及心理愉悦(增加艺术力度趋势)。
现在社会上各行业总说“以人为本”,这好象是响应人文的唯一口号,我并不完全赞同。过去征服自然就是以人为本,主观意识是以人为轴心,最后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所以光这么简单的提法比较片面。应该是以能够为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大自然为本。
问:您认为怎样才能使北京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的大都市?
张:从北京近几十年的建设来看,有相当的建筑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所以再要搞就很难了。但是在北京政协会议上,我对国家大剧院方案是支持的,就象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在天安门旁边,搞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尽管现在还有人骂它,但我觉得它的造型极其单纯,反而有可能不会去破坏这个古都,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还是讲究单纯化的。较多的装饰是古建的特色,但古代建筑是非常讲究“方”和“圆”的搭配,即“天圆地方”。大剧院用一个简单的椭圆形,把功能都统统在里面,这就比搞一个造型繁琐,哪怕再有传统造型的东西搁那儿都要好。因为它的单纯,所以能和简约的现代风格相合;也因为这种单纯,才能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突出出来。如果搞个复杂的“小帽子”什么的东西放那里,那就肯定完蛋了。我在许多会上积极支持大剧院,上些代表就很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同意的?”我当时就说,不管什么鸡下的蛋,只要是好的,我都能接受。
济南舜耕山庄贵宾楼四季厅
我想,单纯化、简约化是我赞同国家大剧院的原因。现代大师的东西是概括的,现代材料和技术已经能实现这一风格的建筑了。过去在材料上做不到,这才逼得设计师变这变那,在建筑物形多加线来装饰。现在材料完全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现代化北京城的建设,应当搞一些较为单纯的建筑。
问: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说您就北京长安街两旁的环境设计进行了修改,请您发表一下见解。
张:长安街的不断更新改造,已使其许多历史文化风貌不复存在。既要解决好保护,也要考虑其政治、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前,在纪念堂那儿是一片松林,人们可以在里边休憩,很舒服,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认为长安街需要增加绿色。现在虽“破墙见绿”了,但还不够,与香榭利舍大街比较,后者文化气息更浓一些,还保留了一些老的石头地、座椅,而长安街的灯柱下边又有铜皮包一遍,这样搞显得少了一些古意。
我觉得平安大道也应该进行再次改造,现在它太干巴了,缺少绿色。我对平安大道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设想――在平安大道旁边和树种成双排,类似园林大道,这样双排树之间就有了休憩的椅凳了,而且双排树之间再留有一段停车的的地方。现在是街宽房子小,不成比例,面且拓宽了马路,造成尺度失控,也使街“火”不起来,倒不如弄出一点来做成双排树,效果就不一样了。
平安大道的改造整体考虑需要“绿”色,还要为其今后长远的发展着想,更重要的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古文化建筑,这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问:请您谈一下有关建筑界对绿色的认识,您对绿色设计的理念?
张:黑川纪章划分的机器原理时代与生命原理时代,都在讲求一个寻求人类生命及文化的良性发展途径。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使人类逐步远离自然。城市居民因远离大自然产生的心理压迫感和精神桎梏感,使他们对日渐严重的“城市病”越发感到沮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水环境污染……,迫使人们为断地降低生存品质来适应城市独特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们不断被驯化,也不断地异化。于是早在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就提出建立“明白的花园城市”,主张将大城市建立起宽阔的绿带,使之与大城市融合为一。1935年在美国马里兰规划建设的小城市格林贝尔特(GreenDelt),就是绿带的意思,并罩上了“花园城市”的色彩,后来出现了“城市森林”学派。
共生和谐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对“绿色”的向往。“绿色”设计的具体手法是:可将室内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开敞与流动空间,让更多的自然景观、阳光和空气进入室内;在城市住房、商业服务设施的内部空间追求田园气氛,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包括中国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艺术等;用艺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的室外化艺术氛围;使用可再生的自然材料,让使用者从材料的色泽、肌理和特殊的气味等方面充分体验大自然意境和怀乡之情。
我的“绿色”理念是:第一,环境设计应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开发资源和材料的再生利用,按“绿色”建材概念要求进行设计。第二,环境设计要树立环保、健康、安全、文化的理念,在空间组织、装饰装修、陈设艺术中,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三,改变人们世俗的审美判断标准,不搞过度装饰,不搞病态空间,减少视觉污染,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和浪费。第四,“绿色”概念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保和生态概念。“绿色”口号所指的范畴不断扩大,“吃绿”、“穿绿”、“用绿”、“住绿”、“游绿”、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绿……
问:加WTO以后,会不会缩小中国国内设计师在中国建筑市场占有的份额?
张:我认为入世对我们是件好事。因为加入WTO后,中国建筑师会更有机会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手法和观念,从而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入世带来竞争,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要知道,国外的建筑师都有危机感,因为不及时充实自己就会落伍,而在中国,大家都能混日子,有活干。所以入世对中国设计界是件好事。至于份额的减少,我倒认为不用担心。只要设计师真正有能力,就不会惧怕竞争!
问:“创新”是建筑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您认为当前应如何开创一种新的道路?
张:“创新”设计应努力探索人类社会生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一定要有创新,要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包括材料工艺的运用、造型的特征、科技性能水平的诸多方面,国外以designer是很重视的,日本一位教授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有两次诞生的,一种是科学家,一种是艺术家,他们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是在搞创造发明,他们能够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所以说有第二次诞生。一个好的设计师的作品应该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生命的价值。所以,创新一定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另外,创新应具有精致的细部设计,强化设计是创新中的一个重点,没有细部的设计就会显得简陋、粗糙、空洞、乏味。
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因为设计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追求过程,这要看设计师是否具有这种能力――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的规律,再运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以有意境和情趣的环境来为人服务,如果设计师的作品除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以外,又能使人愉悦情怀,陶治情操,对审美有一种健康的导向,那这样的设计作品我认为具有高尚的文化品味。
问:如果您遇到一个建筑环境很差的项目,您会去做吗?
张:设计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再糟糕的建筑我都有能力把它改好,一般委托我的建筑我都接受。
当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改变时,现代也有许多办法,例如在国外一些建筑厂房不用后,经改造要变成新的场所,室内设计师发挥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室内设计不光是美化,而且从使用功能上帮助建筑提升,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世界各国都很受重视。
问:当今,国外室内设计专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国外的教学体系对培养人才是什么样的状况?
张:国外的室内设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而是包括在环境设计里头,课题的练习范围比较广,建筑也做,环境也做,外广场也做,一般的毕业生能力比较强。在学校,不要求学生专业专到什么程度,而煅炼的是学生的创造力。比方说画施工图,国餐的教师并不要求省学生画施工图,他们认为关键在创造性思维,学生毕业后,跟一个工程下来,很快就会画了。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是有好的创意的人。
日本学生进入学校后,经常用勤工俭学的钱自费出国旅游学习,甚至对某个项目做实际调查。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学生是有欠缺的,所以,中国设计师在况标时往往在“表面造型”上有创意,而国外提倡在“专业”上有创意。包括使用行为和形态上都有新的创意,如:可调节光线的窗子,可转动的圆柜子,纸板家具……,在创意上更讲究“专业”功能,所以中国学生在参加国际竞赛时很少中标。
问:您主编的三本《室内设计资料集》已成为国内院校较为重视的一套大型专业工具书集,请谈谈您当时编这书的初衷和背景?
张:这套书对室内设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评价,并总结了许多不同流派和它们的艺术特质、设计技法等。回想起当年编书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啊!当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室内设计专业地国内刚刚开始,而香港饰行业大举北上,做了很多大饭店的建筑和室内装饰项目,中国的设计师明显竞争不过。设计师手时里的资料很少,我们当时很想为这个专业打点基础,正好建工出版社来找我们,当时教学任务很重,但还是下定决心,调动全系力量来编写这套书。出版后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社会既然需要这本书,我们准备将来再版时,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让它更完善一些。
问:您作为一个业内女设计师是否要付出行更多呢?
张:我认为只要努力女设计师不比男设计师差!世界上成功的女设计师很多。我从学这个专业后投入就非常大。在设计中,我还是比较有竞争意识的,怎样能使自己的作品不一般,做得有突破,当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最后得到实施并受到好评时,自己创作中所付出的辛苦就觉得无所谓了,虽然很累,但是会有很大的安慰。我也知道环境艺术和电影艺术一样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反而更刺激了我创作的欲望,我喜欢这种充实的生活。(祁叶执笔)
收稿日期:2002年3月
图注:
(左图)居室设计 (中图)中央美院接待室 (右图)山西老大同酒楼前厅
(左图)北京饭店装饰壁画
一、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
在实际装修中,一些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了追求优美的设计效果,迎合客户的心理预期,以实现最大的商业利益,往往不惜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在室内设计中,许多装饰项目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不惜一切地采用硬装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很方便地制作出各种高贵典雅的艺术造型,给人视觉上的优美享受,但由于室内装修周期一般比较短,在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硬装材料,由于不能循环利用而被丢弃,常常沦为建筑垃圾,成为环境污染源。与此同时,硬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必然会使室内空间压抑,造成空气不流通,加之装饰材料本身的有毒气味需要很久才能散发完,因此,这样的设计,必然会污染室内环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在家具设计中,众多设计师为了迎合客户心理,片面追求原木材料的使用。在许多非关键部位,本可以使用人工材料替代,但设计师却一味地全部使用原木,在标准的住宅空间中,盲目追求大尺寸家具的制作,将老板桌、大型沙发、豪华双人床等布置到居住空间中,如此一来,即浪费了原木材料,又使室内空间拥挤不堪,一定程度上破环了室内环境。在景观设施设计中,一些设计案例往往只是注重自身的某一项使用功能,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其设计形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只会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资源的短缺。在别墅、酒店、会所等建筑设计中,为了打造出所谓的金碧辉煌的效果,设计师往往会使用极其奢华的设计手法,大量采用进口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板、玻璃幕墙等材料。如此盲目地追求豪华奢侈,不仅使得整个设计庸俗不堪,同时也导致了环保意识的丧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绿化率是指小区绿化面积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容积率是指小区建筑面积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很多设计者为了使小区能容纳更多的居民,往往不惜以牺牲小区居民休闲绿化区域为代价,片面追求低绿化率高容积率的小区规划设计,结果严重破环了整个小区的居住环境。
二、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保护的正向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紧密联系的,单独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而不考虑环境保护,只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设计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应将美化室内空间与绿色环保、节能节水、舒适和谐等原则相结合,室内装饰不仅要追求美观舒适,更要追求绿色节能。例如,可在阳台等处设计一个雨水收集器,将平时收集到的雨水集中起来,用于拖地,冲洗厕所,浇花等。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还能解决部分生活用水。还可通过水管连接到户外屋顶处收集雨水,在水管的中间部位设计一个水箱,并安装一个水龙头,以方便人们使用。也可在水箱的上部设计安装一个小型水壶,水壶中的雨水收集满后,也可以用来浇花。又如,可以在屋顶处设计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电力资源的依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废弃的物品。这些废弃物扔掉可惜,不扔掉又浪费室内空间,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合理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在家具设计中,可以使用部分废弃的物品,将其制作改造成新的家具,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投入,还能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保护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将废弃的汽车轮胎拿来进行改造,制作成全新的休闲座椅。可以先在轮胎表面捆绑上各种颜色的布条,接着在轮胎下面设立一个金属支撑架,将其牢固地支撑起来,之后再将轮胎整理成一个大座垫,这样废弃的轮胎就成为一个可供人乘坐的休闲座椅了。又如,在衣橱设计中,可以将废弃的铁艺钢管焊接成一个衣橱架,在其表面再安装一个活动的布帘,这样废弃的铁艺钢管就能变身为一个全新的衣橱。在景观设施设计中,将节能装置安装在景观设施上,既能给景观设施带来必须的能量,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资源的依赖。磁悬浮路灯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自身能够发电。武汉汉口江滩公园的磁悬浮路灯,在路灯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板,起风时,磁悬浮路灯依靠风能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出太阳时,磁悬浮路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发电,从而可以为路灯提供照明所需的电力。又如,设计垃圾箱时,可对循环可回收、不可循环回收、有毒物质进行分类,以形成三个组合式的垃圾箱,便于人们通过各自标明用途的垃圾窗口扔垃圾。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使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在小型建筑设计中使用新型材料,能够减少建筑自身的碳排放,同时也能改善建筑周边的环境。比如,可在建筑屋顶设计太阳能电磁板,并在其下端设计一组滑轮,以方便其自由移动,待其有效吸收太阳光能以形成电能后,不仅能够灵活自如地供给建筑各处所需要的电量,还能输出多余的电能,以供给周边所需的地方。又如,可以在建筑的地下,设置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室内不再依靠空调就能冬暖夏凉。还可以在建筑的屋顶与侧面墙壁上,种植攀爬绿化植物,既能有效地阻隔因阳光直射墙壁而带来的高温,也能美化建筑物外部环境。在现代城市的小区规划设计中,为了解决人居问题,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往往是高容积率规划设计,因此,在不影响高容积率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绿化布置,就显得极为重要。对此,韩国首尔的自给自足绿色新城,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韩国首尔的自给自足绿色新城是一个高绿化率的小区,可以容纳77000多人居住。该小区采用小山梯田的规划设计模式。小区的建筑外观如一座座小山,通过曲线的梯田设计,将每栋建筑紧密相连。对每栋建筑的每层楼,设计师采用了退台设计,将绿化区域巧妙地引入到每层楼的观景台中,这样无形中就扩充了小区的绿化面积。这样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在绿化资源紧缺的居住小区内,可以在建筑的架空层和建筑的屋顶设置绿化区域,开放供人们使用,如此一来,就能扩充小区的绿化资源,使小区形成一个绿色优美的环境。
作者:刘波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逐渐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例如室内装饰和设计两大行业,对更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人才培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原始的教学结构分化着。同时,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读书时间和逐渐涨增多的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整合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必要,在强调基础宽厚、积累厚实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1.讲授时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解决问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密切与设计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融入每个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通过参观访问,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每一个设计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如“装饰材料和施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另外,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的课堂教学无法描述的知识、无法感受的设计理念,如空间感,装饰材料的质感、材质的对比等。
2.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资料
任何创新意识的建立都出现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因此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基于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功能、背景、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再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市场调查不深入就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市场定位的项目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勇敢、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3.确立合适的课题,再展开设计
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遍有一些利用虚拟的课题进行联系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该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协调和监督等都需设计到,甚至一块玻璃的成本应该知道。课堂上的虚拟课题,没有实际设计项目真实,解决不了真正的技术问题。因此,建立设计课题时,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实题实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到社会去联系及设计项目,还可举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比赛,更加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
4.加强能力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就必须涉及到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等。目前,各种新的学科、边缘学科的整合了各种传统专业知识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的对其需要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的一些课程经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朝着多面化、宽广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一)景观展示
运用色彩能够有效地表达视觉、情感、情境意境等,通过运用色彩的语言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内涵。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加入动漫设计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应该把环境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商场、游乐场、幼儿园、儿童房、影院等环境中运用动漫的色彩设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往往还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景观展示中运用动漫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的特点。有的景观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工创造出来的,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形成的景观,对色彩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促进人类和自然景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建筑漫游
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加入动漫设计元素的话,那么呈现建筑的方式一般都是平面图等,很难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动漫设计元素的话,就可以利用电脑技术运用动画的虚拟手法,对建筑的整体进行一个漫游式的环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设计特点和构思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漫游,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环境、建筑和室内等环境进行三维仿真,具有真实的建筑空间感以及对大面积的仿真特点。
在建筑漫游动画当中,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的结合能够使漫游动画更加地吸引人,将动漫设计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利用镜头的变化改变和创新色彩的语言表现和动态交互的方式,使人们更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动漫设计在视觉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随意地控制和切换镜头的运动;能够随时随意地观察场景,不仅没有距离、角度的限制,还能够自如地选择精细程度。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在建筑漫游当中的结合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视觉冲击,还能够使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结语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说过:“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我们将这一论断推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
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者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这种片面、落后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之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但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环境实体部分,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认识和熟悉。相反,环境空间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忽视,相对显得陌生。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通常来讲,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之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认识和掌握复杂的四维,甚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要想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因此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认识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认识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其办学方法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甚至还会使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以及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反而将提供人使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忽视它的存在。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寻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弊端。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以及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然而,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我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累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而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并且都会在环境艺术之中呈现出来。但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尽管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不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环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分,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经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其实,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使用这种空间“语汇”。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布鲁诺·赛维进一步的论述更加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如果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不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同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不管用的是石砌墙还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我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同样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认识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我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能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其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卢原义信曾说过:“由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邓庆尧在其著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环境艺术是多学科互助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认为,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环境艺术使用的是丰富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种实体物质要素限定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不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实体形态方面。不可否认,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逼真性或感染力,也努力地描绘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根据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描画真实空间;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瞬间的空间形象。但是,不管一幅画,画得多逼真;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还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四周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建筑物包含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总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获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基本条件是人必须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富多变、生机勃勃的景致,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者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景美,留下的只有无限遗憾。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之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种审美信息,并经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认识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专业建立初期不少师生过分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之后又沉醉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再现。更有甚者,几乎把环境艺术设计课演变成了效果图技法训练课,或者装饰艺术创作课来上,用评价绘画或雕塑作品的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正如多年前布鲁诺·赛维批评错误的建筑评论时所言:“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运用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不仅是评论方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一种哲学见解而引起的概念错误。”
2.环境艺术的时空综合性
现代物理的科研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空间的狭隘理解,爱因斯坦之后空间与时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庞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通过连续观赏审美的环境艺术系列空间,必须以运动为基础才能实现。这种独特的运动观赏方式,给它的空间艺术结构中融入了时间的因素。以空间美创作研究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讨论空间审美时,时间也就成为新的课题。波兰闵可夫斯基曾经提出“四维空时连续系统”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空间除长、宽、高三维之外,还必须加上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这正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时空综合的“四维空间”特殊性。
众所周知,通常艺术专业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标准。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为动态的时间艺术类型;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甚至建筑艺术,则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实际上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并非单纯的静态空间艺术,在三维之外均离不开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具有强烈的四维空间特征。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拓展开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生俱来带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造型。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要感悟和审美,观赏者必须沿着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既要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在流动的时间中音符、乐句都不停变换,形成几乎不重复的音响,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音响组合成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形象。环境艺术形象虽然是固定的,但它必须沿着一定次序排列、延伸、连续和展开。室内外环境艺术,在构思、设计、欣赏时,同样讲究前奏、过渡、和尾声各不相同而又连续的计划安排。研究流动的时间、运用连续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十分相似的共同规律。
3.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它不像大多数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作品那样,可以随意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展出。中国瓷器和秦兵马俑可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欧洲巡回展出;中国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甚至更多的城市,看到来自法国卢浮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馆藏绘画和雕塑原作。但是不论是谁、身居何处,要欣赏故宫、颐和园等中国皇宫及皇家园林,或者参观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和威尼斯水城,都必须通过旅行前往目的地,才能实现审美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一座公园,都根植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各种联系,这就是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
妥善处理好设计作品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是关乎成败的设计原则。大环境是设计作品的背景条件,它能烘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是大环境的精华部分,又提升大环境的审美质量。若两者关系失调,效果就适得其反。故宫、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气势,出自于京城广阔平原上的中轴线整体布局;圣马可广场优雅的艺术氛围,得益于威尼斯水城和亚德里亚海的映衬;大理白族四合院坐西向东,是为了顺应苍山在西、洱海在东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好似从当地“长出来”的,凸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唯一性”景观风貌。旅游的魅力充分显示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并以此成为永恒吸引游人的“法宝”。
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特征,带给教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整体设计意识与环境个性设计风格。当前还有些设计教学实践中因为忽视这一空间艺术特征,导致师生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地方环境特色研究,盲目追捧流行环境“舶来品”,过分宣扬“洋”材料和“洋”工艺。仿效抄袭,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脱离本地环境,违背周围条件,孤立炫耀自我的作业。然而,稍稍考察一下实际,就会知道对于固定不动的环境艺术来讲,没有本地个性特征的环境形象,必然丧失吸引力。丑陋的环境作品因为固定不动,强迫人们观看,危害远远超过普通造型艺术劣质品。实践证明,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个性表现风格是艺术创造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