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经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2 08:58: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经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经知识

第1篇

关键词:财经基础知识 实践教学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财经基础知识》是经济学、财税基础知识、金融基础知识、证券课程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化改革的课程,可以有效克服各自课程内容的交叉性和重叠性,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经济理论的教学而忽略其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内涵。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财经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经济学部分,主要讲述需求与供给、效用论、生产论、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二是财政部分,主要讲述财政基础知识、财政收支、财政管理等;三是金融部分,主要讲述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宏观调控等;四是证券部分,主要讲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

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因而任课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应用。

枯燥的理论讲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会让授课“掉胃口”,特别是《财经基础知识》这样一门涉及众多课程的入门课,使得学生失去继续学习其他相应学科的兴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而《财经基础知识》实际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如需求与供给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股票分析等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目前《财经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不够系统,未形成比较常态的实践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财经基础知识》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捕捉经济热点的的敏感度,如何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构建学生跨专业思维、跨课程思维的能力是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为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故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将现实的经济现象、经济信息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本课程的教学能教之有物、教有所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经济学、财税、金融和证券的理论知识,更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并能进行分析和评判,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掌握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

并且,教材及时引入了我国最新的财政制度、金融市场的运行、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实务等最新内容,使课程知识不仅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针对性。我们也在实践性教学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基本完成了适合课程内容以及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3、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3.1、实践性教材的改革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打破经济学、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学科间的界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教材体系进行大胆的设计,针对现有教材侧重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不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淡化纯理论内容的表述,强化了具备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大部分案例都来自于当前财政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案例分析水平,提高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能力和自觉性,使之具有现实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在教材中力求反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教材要及时引入了我国最新的财政制度、金融市场的运行、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实务等最新内容,使课程知识不仅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性教学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需要完成适合课程内容以及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3.2、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设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配套实践性教学的证券、期货交易系统等软件使学生体验炒股炒期货的感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来完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向学生提供统计局、财政部、证监会等相关链接网站,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财政金融最新动态,开通BBS论坛,对财政与金融热点新闻点评,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参与讨论,营造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中需要开展实践性教学,注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每年暑期考虑组织学生开展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等调查,实现学有所用。

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证券公司实地参观和感受证券交易的过程,并定期举办炒股大赛,营造实践性操作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上课,阅读教材,做习题,巩固知识。并把疑难问题用电子邮件发往任课教师。教学咨询辅导也实现了网络化,教师可以更及时更方便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3、扩充性实践资料的使用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有效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要点、案例和阅读资料等。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扩充性资料:

引导学生编辑整理有关财政、金融的典型事件和相关报道、视频,形成案例库、专题库。

依据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建立《财经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网站,把《财经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改革、教学案例、课程习题、教学成果、教学前沿等相关教学资源展示在网站上。

教师开始讲授《财经基础知识》伊始,就将上述扩充资料及其使用方法向学生讲解,在课程进行中向学生推荐相关扩充资料,对使用扩充资料有收获的同学进行表扬,其经验加以推广。

通过《财经基础知识》扩充性资料的学习使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运用能力,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接触教学科研的前沿知识,从而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阮吟晖.高职“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之浅见[J].科教文汇,2010(3).

[2]廖颖.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创新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

[3]臧良运.高职经济学教材由学科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式下,为适应现代化管理与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类新型网络化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软件包,如会计电算化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网上银行系统、运筹与决策算法软件包等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行业管理和服务与企业决策分析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促进行业管理与服务方式更新变化的同时,对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经类专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目前高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面向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不能及时反映专业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如何将动态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到财经类专业课程中,优化财经类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问题

1.课程教材形式比较传统。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必备工具。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教材主要是以传统的文字教材为主,以多媒体及CAI教学课件为辅。而财经领域内目前涌现了诸多与财经专业相关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与工具,如网络银行、网络营销、电子(金融)汇兑等,这些属于电子教材或电子模拟系统。这类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新型知识获取须更多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与仿真操作,以及多方交互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显然,相对信息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单纯的传统文字教材组织结构已无法融入最新的技术知识,不能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新发展。

2.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相对缓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个问题在多数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较为普遍。目前,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有3门,即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和信息系统,并且这3门课已开设多年。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北京、上海、浙江10多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分析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数据库基础课程同时开设5年以上占60%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5年以上的有80%多,近2至3年才有学校开设ERP系统的课程。此外,从教学大纲来看,信息系统课程教材更新缓慢,信息系统范例单一,版本更新不及时,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与知识相对滞后。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作主张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教与学都不能适应实际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财经专业融合的知识掌握不够。

3.课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时较少。与财经类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新知识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需通过实际运作环境的模拟与仿真,才能真正实现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目前教学环节中,由于缺乏与信息技术同步更新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学生多数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获取知识,少有模拟仿真的有效实践,学生难以真正地操作与模拟实验这些新型的信息系统和工具。

另外,通过对北京、上海、浙江10多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分析发现:计算机类课程学分占必修课总课程学分14%,占必修课总课时量不到12%,如果包括专业选修课,则该比例均低于10%;从课程量来看,信息系统课程课时只占必修课总课时量的5%左右,其中实践课程只占信息系统课程总课时的1/6,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掌握信息系统实践操作能力的需要。

4.师资力量知识结构单一。同时具备财经类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一方面,目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通常是由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教师承担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对于各种类型的应用系统、工具和软件包也能驾轻就熟,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种财经类专业知识就鞭长莫及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融合,在实践时难以找出数据出错的原因。另一方面,财经类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对各种高新技术的模拟系统难以熟练操作,不能独立承担此类课程的教学。因此,学生在此类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学习时,难以获得较好的指导,因而就难以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

三、高校财经类专业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财经类专业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导论教学。引入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前导课程,使学生在开始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之前,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结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例如,可率先在财会学院进行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财务结算、企业资源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等专业融合的前导性课程教学,学生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清楚地了解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方式、结算方法、发展的趋势等,了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知识融合的意义和方法,这样对学生在后面具体课程的学习将起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这种课程导论教学对财经类学科专业的教学而言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其次,学校还组织各学科中的教授和学术带头人等开设以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以满足各种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拓宽知识面,充实知识结构的要求。

2,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案例相结合的比较教学。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纯粹地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为例进行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不成熟不充实等原因而适得其反。因此,理应采用应用范围较广、技术较成熟、与财经类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软件工具包为主的案例教学,并以较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为辅的教学方式支撑。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产品或工具的架构和功能等;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举一反三,将更丰富的、动态更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问题的解决与教学中。

3.专业资源整合的实践教学与课程设计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要广泛整合和应用除文字教材以外的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听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等,在锻炼提高教师利用资源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习惯;另一方面,广泛整合校内各专业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加大财经类专业与信息专业在实践环节中的资源整合,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接触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与工具的应用。

开设课程设计教学,让财经类专业学生参与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的分析、应用与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种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或者以解决某类专业应用问题为目标,自拟一个专业信息系统方案,进行系统架构和功能分析与设计,并按照要求编写需求分析报告和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众所周知,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合作完成。为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可以与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的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的课程设计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让学生体验和了解如何在企业环境中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课堂教学与独立研究结合的开放实验教学、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整合的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开放实验的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工具的学习和研究。在财经类专业中建立信息技术开放实验教学环境,有助于改善实践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校还应积极利用自身的科研与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银行证券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各种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产学研、勤工助学等形式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教学,把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5.兼备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培养。从学校角度来看,为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应该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听课、讲座、进修等方式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各专业知识的结合程度,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从教师角度来看,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

高校财经类专业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革新。因此,更加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知识与财经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需。学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财经类专业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信息技术素质上的提高,增强财经类专业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 力,吴国平,薛小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4(09).

[2]安春元,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新尝试[J].中国高教研究,2004(05).

第3篇

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培养规格

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坚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培养更多的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让每一个毕业生都具有良好的意志和品质。确保财经类的专业学生能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针对市场经济所出现的问题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造就更多的实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不断丰富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式来促进学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设计人才培养规格。

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一定要认真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认真研究这些国家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解决方案,让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于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灌输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调整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习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第二课堂,充分借鉴和吸收企业的优秀人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能够灵活多样的安排教学内容,开发出适合校企合作办学的优秀教材。对于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现在更加看重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开拓进取精神以及它们的综合人文素养。

三、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的灵活性多元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得实习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暴露出诸多的弊端,高职教育就是培养职业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为目标,对学生的考核应该坚持多样化、多元化,从形式上来讲实行操作考试、撰写论文,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具体实践写出各种调查报告,作出各样各样的案例分析,以及到实习单位由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够真正地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纲领性的粗线条课程评价制度、学业考核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以及多样化的考核,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以考核改革来促进教学改革,以考核的多样化来促进人才能力的综合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学习就业创业等,不断培养和造就高质量人才。

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突出教学实效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这一条件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能够适应,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最终目标,对于本学校的教学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更加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方案自己专业方面的建设

目前,优化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极其重要的。一些职业院校建造了一种新型的多学科体系。结合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以财经知识为中心,涉及了经济、法律、文学等等多个方面。鼓励实现多个专业的相互结合,力求把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更加的重视综合性的教育。此外,这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主要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了学校里其它专业学科的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的发展。

2如何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综合素质

2.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

对于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注重实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设定综合性的实验科目,才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只有合理的、高效率的设定开放性的一些实验科目,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钻研有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性难题。只有适当的创造网络教学平台,不断的完善模拟的实验室,才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独立钻研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与生产实际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道路中,不仅仅要将理论知识以最专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最大化。

2.2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

事实上,我们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的体系以及不断的增强我们的实践基地。必须要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此外,定期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有关的科技型竞赛,对于展开学生在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使学生们能够完全的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然而,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学年制不同之处是,学分制一种学习的计量单位。更详细的说,就是根据学生们所选择的课程来取代学生的学年成绩。然而,这一种制度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建完整的教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创建完整的规章制度后,我们应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制度,力求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到最完善。然而,创建明确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则是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个科目的教学质量,可以最大化的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学的效果。有关方面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大体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实验室的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风管理等等方面。此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3.2创建有质量的教学监控系统:

为了达到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从某一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有关方面的专业性的管理工作。这些有待深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考试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等一些方面。同时,职业院校必须设置良好的资源,对待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认真,对教学实践的这一方面更应做到重视。职业院校最好能够严格的监管教师的教学的效果,并且努力提高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的质量,严格的把握好教学实践环节这一关。

3.3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从当前的形式分析,想要做到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方便化,我们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提升全方位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努力增强教学管理资源方面的信息化,进而做到教学管理的透明化以及科学化。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的科学手段,提高信息化的管理的水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当全方位的考虑学校的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财经教育理念的创新改革,谨慎的挑选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辅助。结论: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会谨慎的观察社会市场的实际的需求,全面利用好各个方位的资源优势。不仅包括了经济学、市场学还包括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如何改革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的模式。这实际生产中,我必须做到全方位的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定期的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注重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运营的流程,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职员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石丽军,刘海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华章,2014(19):125-126.

[2]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145-146.

[3]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58-159.

第5篇

提到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商界精英,大家可能会产生“其天赋很高”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似乎只能顶礼摩拜,可望而不可及。诚然,天资聪惠、起点就领先一步是不少成功者所具有的特质,然而,对于芸芸众生,成功真就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吗?本期走进我们栏目的是自视资质平庸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预算及分析主管姜永杰先生.感悟他的职场经历,也许你会认为:成功就在我们身边,成功并不遥远。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企业不但面临激励的国内市场竞争,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既定战略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战略分析则成为监督战略执行、修订战略的有效手段。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预算及分析主管,姜永杰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战略分析。对于这项管理工作,姜永杰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既要清楚集团战略布局,知道业务发展的主次轻重,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更要谙熟下属分、子公司的情况以及不同的业务流程,对重大预算差异和其他重大事项要追查其“所以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子公司,姜永杰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更多地关注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成长类指标;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则更多地关注其现金流指标,重点抓成本管理。姜永杰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敬业态度和执着精神,令人敬佩。然而,谈到今天取得的成就和自己的成长轨迹,姜永杰却又显得儒雅谦逊、低调平和。他再三强调自己的资质平庸。“资质平庸”与“年轻有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回首姜永杰的职场经历,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初出“茅庐” 脚踏实地

姜永杰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十多年里,我只当过一次三好学生,一直不是特别显眼。”虽然如此,姜永杰在成长之路上还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1993年,他成功地考入青岛大学,就读会计学专业。大学期间的姜永杰可以用“不显山、不露水”来形容。他做事不喜张扬,习惯于默默无闻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姜永杰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出色,但其学习中的刻苦钻研和对知识的渴求还是为其日后的财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大学毕业时,姜永杰手握三份工作机会待选择:青岛市总工会、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所属的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远洋”)。姜永杰属于那种实干者,他认为自己的性格特点不适合去青岛市总工会这种工作比较轻松悠闲的政府机构。虽然当时银行是多数人向往的地方,但姜永杰更看重机构的规模和个人在专业上的长远发展。在他的眼里,青岛远洋7000多人的企业规模、半军事化管理的企业文化、走在众多央企前列的企业管理以及远洋运输的神秘,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权衡利弊之后,姜永杰做出了去青岛远洋工作的决定。这一决定也开始了其与企业财务工作的“不解之缘”。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会计行业亦是如此。虽然企业会计理论是相通的,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远洋运输企业一般以船舶航次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有其特殊性。姜永杰在青岛远洋的主要工作是预算和成本分析,他认为,作为财务工作者,当然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流程。为此,姜永杰有过跟随船队进行一次远洋航行体验的想法,除去想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船员的生活外,他更多地想熟悉一下远洋业务,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频繁的货物装卸,货轮在停靠不同港口时也会因停靠时间长短而发生相应的费用,这些都是姜永杰成本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公司在随船出海方面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姜永杰最终未能成行,这让他深感遗憾。虽然如此,他还是创造各种条件来尽快熟悉远洋业务。他经常利用工作闲暇去码头,一旦有公司的货轮靠岸,他就设法上船去看一看船上的设备,了解船上的一些具体情况,虚心向船员请教远洋运输业务的有关情况。这些努力让姜永杰在做预算和成本分析时能够很快进入角色,顺利梳理出远洋运输的业务流程,进而进行细化的成本分析,知晓成本控制的重点和薄弱点,为公司进行定额成本管理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他还根据工作中发现的公司在管理上的漏洞,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公司的一些船只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被卖给其他公司,姜永杰发现,有些船只上的电子设备、缆绳或者信息系统,不是该船体的标准配置,而是公司根据运营和管理需要后添置上去的。一条特制缆绳的价格就是几万美金,有些专门定制的物品甚至是不可再造的,而这些物品不属于船只交易标的范畴,公司在进行船只交接时,对这部分物品的管理是失控的。于是,在公司的月度经营分析会上,姜永杰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被公司管理层采纳。

自从进入会计这一行业以来,姜永杰就决定要在这个舞台上长久历练下去。由于性格的原因,他做事不喜张扬,不喜欢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但他有着良好的心态。他相信,只要在这个行业里不懈努力,终究会有所收获。正是这种坚毅和定位,让他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稳扎稳打,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行。

“回炉”再造 蓄势待发

考研并不是姜永杰在某一天突然冒出的想法。早在临近大学毕业时,姜永杰就曾做过考研的准备,但后来因为找工作等原因,这一计划被搁浅了。投身于青岛远洋以来,姜永杰一直致力于自己所钟爱的财会事业,虽然工作很忙,但考研的梦想一直潜藏在内心深处未曾熄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历练,姜永杰感到有必要进一步深造,系统学习财经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于是,这一愿望在他心中也逐渐变得强烈起来,到1999年,他再也按捺不住考研的冲动,从而做出边工作边考研的决定。

在那个年代,在职人员考研究生的机会成本相当大。各高校、科研院所对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有“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的要求。而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人事部门对于在职员工报考研究生不是鼓励,而是以种种方式加以限制;单位领导也会认为这些员工已有“叛逃”之心,不再加以重用。这些员工一旦考不上,只能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事实上,即使考试不成功,这些员工也无法在企业长久呆下去。在这种情形下,敢于向单位说明自己的考研意图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一旦我认定的事情,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姜永杰有着一股倔劲儿。他将自己考研的想法直接向单位人事部门进行了“摊牌”,人事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可以考,但现在合同没到期,考上研究生需要交一定的违约金。应该说,姜永杰此时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违约金的压力,也不是对自己在公司未来前途的担忧,而是如何协调好工作和复习两者间的冲突。姜永杰需要在工作和备考两者间进行合理规划,由于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每月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工作会非常忙,为此,姜永杰结合自己的工作周期,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可以说,姜永杰的复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为了能给自己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复习时间,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压缩其他业余活动时间,在复习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改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此时,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帮助了他,由于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未曾中断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掌握得更加深入。这也让他在备考时有更多时间来复习英语等公共课。事实上,在当年的考试中,正是凭借突出的专业课成绩,姜永杰成为考场上的“幸运儿”。2000年9月,姜永杰辞去青岛远洋的工作,进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脱产攻读会计学硕士学位。

“工作时,有继续学习的欲望;求学时,又有实践的需求。”在北京读研期间,姜永杰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进一步拓宽视野,掌握较为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加强财务管理应用技能。这期间,他切实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在不断提升。为此,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于是,教室、图书馆经常能看到他勤奋求学的身影。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业务实践、增强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他主动联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实习生,边学习边实践。在校期间,他获得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为了能学习国际相关的先进课程,姜永杰还报考了ACCA。此时,对时间的良好驾驭能力再次帮助了他,使他将完成学业、社会实践、备考ACCA、准备毕业论文、就业等诸多事务安排得有条不紊。

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对求学目的的清晰认识,对时间安排的良好掌控,姜永杰3年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其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职场天地 越走越宽

2003年夏天,顺利获得硕士学位的姜永杰来到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这里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审计工作之后,姜永杰如愿考完了ACCA全部课程。ACCA会员资格的获得让他对自己的职场发展更增添了几份自信。这时,他被安排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由于管理咨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企业和业务,这项工作对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能够提出切合企业实际业务的解决方案以及能够说服企业管理层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初涉管理咨询业务,姜永杰还是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不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是他自信的源泉。应该说,富有挑战性的管理咨询工作为姜永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适合的土壤。如他曾负责中铁快运公司的物流成本项目,由于物流成本的主要内容是运输成本,而快运公司每一单业务所运送的货物种类、起始站、中转站、终到站、不同站点之间的路途及其选择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都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非常繁琐,成本计算的困难也导致企业接到运输订单时难以很快向客户提供合理的报价,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姜永杰对该企业的物流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剖析,为简化成本核算,他通过“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根据各环节的不同特点将整个物流环节分为许多小的作业,再在这些作业内来研究成本核算问题。这样,问题的解决就变得容易了,对不同客户、不同订单,只要在这些小的作业之间进行组合就行。由于小的作业成本都有费用标准或计算公式,业务员就能很快计算出相应的报价。当自己提供的方案得到客户的认可时,姜永杰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加了他的自信心,而他的工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由于姜永杰对远洋运输和快运业务比较熟悉,加上出色的财务实践技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过一个客户的推荐,2005年,姜永杰来到中外运总公司担任预算及分析主管,负责对集团900多家国内外子公司、合资合营公司的预算组织、协调和沟通;分析这些企业的日常财务情况。

第6篇

财经素养与财经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分析PISA财经素养试题编制技术,探讨如何考查年轻公民的财经素养,寻找有效开展财经教育的方式与方法,都是颇有意义的研究。本文以PISA2012财经素养试测后解密的10道样题为例,剖析其试题编制技术。

一、财经素养与测评框架

(一)财经素养的定义

根据OECD(2013)的界定,财经素养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金融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自信心,以便在各种金融情境中做出明智决策、提升个人和社会的财经保障,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该界定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财经素养的结构和行为特征;二是发展财经素养的目的 [2]。

(二)财经素养的测评理论模型

财经素养的测评希望回答类似如下的问题:年轻一代怎样才能做好准备以应对日益全球化、日益复杂化的新兴的金融体系?根据财经素养的高低,谁才是年轻一代中的领导者?为了获得有效、可靠且可解释的数据以回应上述问题,OECD(2013)以内容(包括知识与理解力)、过程(包括认知策略与方法)、情境(即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应用范围)三个维度构建了财经素养测评的三维理论模型,并根据参与测评的国家与地区的15岁学生共同面临的财经问题,规划了测评试题在各个维度的分布比例,如表1。

二、财经素养样题与测评指标分析

(一)财经素养样题

样题作为OECD-PISA对大众公开的题目,主要用于解释其测评理念、测评方法、测评程序和测评的有效性。因此,这些题目的题型、认知水平、内容领域、情境选择都具有典型意义。财经素养的样题共分9个单元10道题目,具体如下。

单元1 在市场

番茄可以零售,2.75元/千克,也可以成箱购买,22元/箱(10千克)。(广告图片略)

问题1.1 箱装的番茄比散装番茄价格更实惠。请给出一个理由支持该观点。

问题1.2 对某些人来说,买一箱番茄不是个明智的财务决策。请解释为什么。

单元2 消费选择

小芳与朋友合租住房。他们已工作两个月,还没有任何积蓄。他们拿的是月薪,且刚拿到薪水。他们制定了下面“待办事项”清单。

问题2 清单中哪些开销是小芳与朋友急需解决的?

在每项开销后选择圈出“是”或“否”。

单元3 摩托车险

去年,小王为他的摩托车在A保险公司购买了保险,保险内容包括赔偿摩托车因意外损坏和被盗造成的损失。

问题3 小王计划今年在A公司续保。不过去年以来小王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表格中的这些因素可能怎样影响小王今年的摩托车保费?

在每个因素后圈出“增加花费”、“减少花费”或者“没有影响”。

单元4 银行失误

小王在西德兰银行存钱。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问题4 对小王来说,以下哪个陈述是好建议?

在每个陈述后圈“是”或“否”。

单元5 工资单

小芳的老板每个月通过划账到小芳的银行账户来支付工资。下面是小芳7月的工资单。

问题5 7月31日,小芳的老板给小芳的银行账号划拨了多少钱?

A. 500元 B. 2500元

C. 2800元 D. 19600元

单元6 股票

下图是B公司12个月的股市行情图。(图略)

问题6 关于该股市行情图,下述观点哪个是对的?

单元7 新贷款

李太太在A融资公司贷款8 000元,贷款年利率是15%,她每月还贷150元。一年后,李太太仍欠贷款7 400元。

B融资公司给李太太贷款10 000元,贷款年利率是15%,每月需还贷150元。

问题7 如果李太太向B融资公司贷款,可能出现的消极财务结果是什么?

单元8 旅游经费

小兰每周在一家餐馆工作三个晚上,每晚工作四个小时,时薪10元。小兰每周还能挣80元小费。小兰每周把总收入的一半储存起来。

问题8 小兰计划存600元用于假日出游。她需要几周才能存满600元?

单元9 新银行卡

丽莎住在西德兰国。她收到一张新银行卡。(卡图片略)

问题9 第二天,丽莎收到银行卡的个人身份识别码(PIN)。丽莎应该用PIN做什么?

A. 在便签上记下PIN并放进钱包; B. 把PIN告诉朋友;

C. 在银行卡背面写上PIN; D. 记住PIN.

(二)样题的测评指标分析

按照测评模型的三个维度,结合背景信息的呈现形式、PISA2012试测考生回答的正确率,分析上述10道样题,得到表2。

10道样题的财经信息呈现形式很丰富,如:广告、图片、文字描述与说明、表单、统计图、表格等,涵盖了15岁孩子经常接触且能够理解的多种财经素材。在PISA2012试测中,考生作答正确率的跨度从40%至超过90%,较好地区分出考生财经素养的差异。

1. 关于内容。10道样题在内容维度上的分布比例为C1 ∶ C2 ∶ C3 ∶ C4=4 ∶ 3 ∶ 2 ∶ 1,与测评框架中的预设比例基本一致。

货币与交易(C1)。一是指能够理解货币的不同形式和使用目的,如:能够分辨支票与货币,理解货币用于兑换商品和服务,能够分辨个人支付与网上支付等方式的不同,认识从他方获取资金的不同方式和在人们(或机构)间的资金流动,理解向人借债与借钱给人,知道付息与获息的原因;二是指能够处理和管理简单的货币交易,如:能用现金、银行卡或其它方式购物,会用提款机取钱或转账,会正确计算汇率,会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的消费项目来比较其性价比,会检查银行对账单并觉察其不合常规之处。例如:Q1.1通过比较番茄每千克单价来分辨两种购买方式的性价比;Q5通过阅读工资表单来辨认出实发工资额;Q9是使用含有PIN的银行卡时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这三道题在内容上属于货币与交易类型。

规划与理财(C2)。一是指管理收入与消费的知识和能力,如:能识别不同的收入类型并计算收入,会通过草拟预算来安排定期的消费与储蓄;二是利用收入和其它资源提高短期和长期财经保障的知识与能力,如:懂得如何操纵预算中各种因素,评估不同消费方案的影响并能确定短期和长期的优先消费项目,会提前规划未来的支出,理解积累财富的观念、复利率对储蓄的影响、产品投资的利与弊,认识到为实现长期目标或改善环境而储蓄的好处,知道政府税收和收益怎样影响财政规划与管理。例如:Q7要求考生能审视并评估从一种贷款转向另一种贷款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该题主要考查要点属于管理消费的知识与能力类别;Q2要求考生能够区分想要事项和必须事项,并明确需要优先处理的事项;Q8要求考生根据收入状况为未来消费(假日出游)提前规划储蓄活动。Q2、Q8两道试题的考查主要涉及利用收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知识与能力。

风险与回报(C3)。这是财经素养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融合管理、平衡和抵制风险的各种方法的能力,在财经情境中对可能出现的财经收益或损失的理解力。该领域有两类特别重要的风险,一是个人无法承受的财经损失,如灾难性损失;二是金融产品的固有风险,如信贷协定中利息的变化率。具体而言,C3的测评内容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可以运用某些金融产品(含保险)和金融活动(如储蓄)来管理和抵消各种金融风险;二是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分散投资的益处,违约支付账单的风险,签订信用协议;三是理解和管理与个人生活、经济生活和其它外在因素相关的风险与回报;四是理解与金融产品的各种衍生产品相关的风险与回报。例如:Q3涉及购买保险以抵消可能面临的灾难性损失的知识,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影响摩托车保险费用高低的因素,主要归入上述四个方面的第一方面;Q6通过解读一只股票的股价年走势图来确定增长率和最佳买入时机,属于理解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回报。

财经格局(C4)。涉及金融世界的性质与特点,包括知道消费者在金融市场和理财环境中的权益和责任,理解财经合约的主要含义,了解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法律规章。具体而言,C4的测评内容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买方与卖方权利与责任的知识,和运用该知识的能力;二是关于财经环境的知识和理解力,包括:辨别哪些供应商值得信任,哪家产品和服务可以寻求法律保护,选择金融产品时向谁咨询,到哪里寻求金融事务帮助,知道金融诈骗并知道怎样合理预防该类事件;三是关于财经决策所产生的影响的知识与理解力;四是关于经济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影响的知识。例如:Q4放置在网上银行背景下,用电子邮件创设了可能出现的金融诈骗情境,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怎样妥善处理诈骗邮件信息,主要归入C4的第二方面。

2. 关于过程。10道样题在过程维度上的分布比例为P1 ∶ P2 ∶ P3 ∶ P4=1 ∶ 4 ∶ 4 ∶ 1,基本接近测评框架中的预设比例。

识别财经信息(P1)。这一过程在个人搜索和访问金融信息资源、识别或认出其中的相关性时发生。例如:Q5需要考生在工资单这个信息源中认出与实发工资相关的数据,主要考查的认知过程属于识别类。

分析财经背景中的信息(P2)。涵盖了对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释、比较与对比、综合分析等认知活动,借助这些活动将其中潜在的信息通过推断明朗化,以延伸对信息的理解。例如:Q1.1需要考生根据信息通过简单计算与大小比较说明箱装番茄价格更实惠;Q3需要考生对每种因素进行比较,将“把旧摩托车换成马力更大的摩托车”中潜在信息“由于马力增大,万一出现车祸可能导致的损失也会更大”明确延伸为“需要增加保费”,将“给摩托车换新颜色”中潜在信息“这不影响摩托车的使用”明确延伸为“对保费没有影响”,将“去年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中潜在信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明确延伸为“需要增加保费”;Q6需要考生通过比较12个月的股价得出9月股价最低的推断,并将这个推断明确表达成9月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段,另外,还需要根据6月股价与次年5月股价计算得出股价的年增长率;Q7需要考生透过表面上B融资公司贷款年利率较低的信息,发掘出B融资公司因贷款起点高导致可能会欠更多债、还款时间更长、需要支付的利息更多等论点,并判断它们属于消极后果。以上试题均需要考生对题目给出的信息加以延伸,因此其认知过程主要属于分析类。

评估财经问题(P3)。其主要过程在于利用财经知识和理解力进行财经判断,在形成相应观点的过程中展现出批判性思维。例如:Q1.2需要考生在知道箱装番茄的价格更实惠的情况下,应考虑大量购买却难以吃完反而造成浪费、或者可能有些人负担不起大量购买的成本,从而得出成箱购买番茄不是明智决策的判断;Q2需要考生根据“是否当务之急”这个标准对所列出的开销活动进行判断;Q4需要考生首先意识到电子邮件存在金融诈骗的可能性,在这一假设下,运用相关经验逐一剖析给出的建议是否能够排除金融诈骗的可能性;Q9需要考生明确个人身份识别码(PIN)对关联的银行卡的意义,以辨别题目给出的四种方式中哪一种才能确保PIN使用的安全性。以上试题均展现出考生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因此其认知过程主要属于评估类。

运用财经知识和理解力(P4)。其主要过程在于采取计算、演算、推理等有效行动来解决财经问题。例如: Q8需要考生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储蓄所需要的时间。该试题需要考生采取有效的行动,因此其认知过程主要属于运用类。

3. 关于情境。10道样题在情境维度上的分布比例为T1 ∶ T2 ∶ T3 ∶ T4=2 ∶ 3 ∶ 4 ∶ 1,与测评框架中的预设比例非常吻合。

教育与工作(T1)。15岁孩子开始考虑关于教育与工作方面的经济问题,例如,了解工资单,为上大学而存钱,研究申请学生贷款的益处与风险,等等。Q5的问题情境是工作环境下识别工资单上的特定信息,Q8的问题情境则是课外打零工的工作环境下计算收入所得,这两道题目的情境维度均属于T1类。

居家与家庭(T2)。与15岁孩子相关的家庭日常开支、预算与决策、购买与记录,以及与同伴外出短期合住时发生的财经事件,均归为这一维度。Q1.1和Q1.2的问题情境是在市场购买番茄,Q2的问题情境则是与室友讨论优先开销,这两道试题的情境均涉及家庭或居家生活的经济话题。

个人(T3)。个人情境包括与合同相关的事宜,如开通银行账户、购买个人消费品、支付娱乐活动等,还包括处理与大额消费相关的金融服务事宜,如信用卡、保险等。Q3涉及个人续购保险事宜,Q6与个人购买股票相关,Q7研究个人再贷款问题,Q9需要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使用银行卡时最安全的做法,这四道试题的背景都与个人理财有关。

社会(T4)。社会情境包括知晓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理解纳税和政府收服务费的目的、知道商业利息、考虑消费者购买力的作用等;也可以延伸到思考金融抉择,如向非盈利组织和慈善机构捐赠等。Q4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属于社会情境。

三、财经素养样题的编制特点分析

财经素养测评延续PISA其它领域的测评传统,采用单元的形式设计试题,一般每个单元包含1-3道题目,这些题目共用一个财经背景材料。财经素养测评虽然2012年才正式开展,但其试题编制的方法与技术、测试材料的选取、测试重点的定位、评分方法的制定等已初显特色。

(一)严格按照测评理论模型构建试题库

与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测评一样,财经素养的测评也建构了专门的测评理论模型。虽然10道样题的数量偏少,无法覆盖三个维度每种类型的丰富内涵,难以充分阐释财经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但是这10道样题的编制仍严格按照理论模型设计,每道题目根据设计意图分属唯一的内容类型、过程类型、情境类型。这样,有利于对考生的作答进行归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关联数学与阅读素养,更聚焦财经观念与意识

财经素养不仅体现为财经知识与理解力、运用能力,也与学生数学素养和阅读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财经素养只涉及数学素养中的数量领域,如果学生受限于数量计算,那么势必影响其对财经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但该问题可以借助适当的工具(如计算器)来弥补。然而,像数感、数字多种表现形式的熟练度、心算与估算技能、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评估等与数学相关的能力,本质上也是财经素养的一部分。另外,虽然财经素养的题目陈述尽可能清晰、简短以便把对阅读能力的需求降到最低,但在某些情况下,读懂和解释财经文件或伪财经文件中的术语与措辞本身也是财经素养的一部分。公开的10道样题,都只涉及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且成功解决问题依靠的是学生的财经判断,而不是其运用计算的情况。在阅读题目素材时,Q4需要考生觉察出电子邮件自身可能是金融诈骗的一部分,Q5需要考生识别术语“实发工资”与“工资总额”的不同,Q6需要考生理解股价年增长率的意义,Q7需要考生理解贷款年利率的意义,Q9需要考生理解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的意义。这些财经类的基本术语与措辞聚焦财经观念与意识,凸显了对财经素养而不是阅读素养的考查。

(三)素材多样且真实,重点考查面向未来生活的能力

关于财经素养,PISA2012和PISA 2015均同时采用两种模式:纸笔测试和计算机测试。由于财经素养不是测试主领域,且需要兼顾纸笔测试结果和计算机测试结果的等值性,因此,试题设计限于静态背景,但尽可能再现对真实生活的模拟。所以运用了包括市场购物、消费选择、续购保险、电子邮件诈骗、工资单、股票买卖、银行借贷、旅游规划、银行卡使用等15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各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未来生活中需要个人运用财经素养的场景,以突出对面向未来生活能力的考查。

(四)开放题的重点放在运用财经知识和理解力对信息进行多角度体验与分析

从问题的设计来看,财经素养的开放题设计紧密联系财经场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均突出财经主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运用财经知识和理解力来解决问题。例如:在Q7中,学生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解释如果李太太向B融资公司贷款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一是可能会欠更多的债,二是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三是还清贷款的时间会变长,四是可能必须支付取消在A公司贷款的某些费用,凡是可以归入这四类的作答都是满分。

(五)客观化的阅卷编码规则与样例尽可能降低了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财经素养开放题的作答情况不仅涉及到财经知识和理解力,还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体验、家庭影响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作答情况非常多样,给阅卷编码者带来很大困扰。为了尽可能降低阅卷编码者主观因素对学生作答的影响,PISA制定了详细的阅卷编码指南,把每道开放题的编码规则与作答样例结合在一起,尽量对各种可能的答案给出具体描述,以使阅卷编码者更容易应对实际编码过程中的各种答案情境。这种做法已经成为PISA的良好传统和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OECD(2013), PISA 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Mathematics,Reading,Science,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 P139-166.

http:///pisa/pisaproducts/PISA%202012%20framework%20e-book_final.pdf

[2]邱F玮编译. PISA财经素养测试样题[J]. 上海教育,2014(1),24-26.

第7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 关系

一、我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科技能竞赛概况

(一)中职学校财经类学科技能竞赛开展情况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面向财经类中职学生的群众性活动,旨在结合财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系列化活动。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的竞赛,主要项目分为三大类:手工操作类、理论知识类、综合实践类,2010年纳入比赛的会计、金融事务两个专业,共有6个大项目,9个小项目(2011年比赛项目有所调整),参赛代表队41个,参加学生共439人次,获奖人数266人。随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竞赛激励了学生学习财经知识、苦练技能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财经专业技能竞赛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热情

两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财经类会计、金融事务专业培训及竞赛。竞赛机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技能实践热情,也同时焕发了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如模拟股市竞赛,引发了学生自觉钻研证券知识,在我校掀起一股投资热。

2.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技能竞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团队,全国名师、全区名师带动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校教师还将科研和培训指导学生结合起来,编写出版了21世纪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因为竞赛的需要,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推动了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新的专业技术、新的实验设备从比赛引入到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通过指导竞赛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科竞赛与技能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如会计综合技能比赛使用用友8.72软件为竞赛软件,很多学校原来没开设相关课程或软件版本过时,通过参加比赛都进行了相应课程改革。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活动本身是一种群众性活动,它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必须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创新能力。如会计沙盘比赛,团队的取胜,完全取决于集体的智慧。

5.开拓视野,展开招生就业平台

学生们通过学术竞争和交流,既可以加强专业基础,又可以开拓知识视野,通过大赛和相关技能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也打开了学生就业的出路,竞赛结束,就有多家企业到我校点名要录用参赛学生。

6.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技能竞赛活动中,搭建了经贸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师生通过同台竞技,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对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竞赛存在的问题

1.竞赛受众面小,受益学生少

很多中职学校往往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视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为了追逐竞赛成绩,许多学校专走捷径,往往只在竞赛前选择少数尖子学生,专门开小灶、进行集中培训,而对广大非参赛学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丝毫未受竞赛得益,这是与竞赛目的相违背的。

2.竞赛目的不明确,赛前准备仓促

很多中职学校参赛是抱着参观学习的目的而来,学校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赛前准备仓促,临时购买新设备、新软件应付比赛,有些学生甚至比赛前两周才进行训练,导致比赛成绩差距过大,比赛效果不能充分显现。

3.竞赛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容易出现问题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竞赛组委会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出现问题,导致重赛现象发生。

4.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达不到预定效果

按全区比赛的精神,比赛结束将发给参赛获奖选手职业资格证书,但财经类证书的取得有一定的特殊性,竞赛组委会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为学生办理相关证书,达不到预定效果。

二、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中职学校开设的财经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成熟专业之一,但是财经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财经专业的课程虽然操作性较强,但仍需要教师讲授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设置有效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在各专业课中增加了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真实的实践环境,模拟软件与现实差距过大

目前的会计、金融教学内容很多时候还局限于理论的讲授,对于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内容,如财务管理、投资理财、保险实务等仅仅靠教师用一些文字、图片、幻灯片向学生讲授流程和步骤,学生不能体验到经营过程中竞争的激烈与收获的快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学校购置了模拟实训软件,想借此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但这些模拟软件设计都有时效性和过于机械,让学生按照预定好的步骤进行操作,方法单一、内容简单,试题不能及时更新,实训环节跟企业的实际运作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凭这样的模拟软件是无法实现的。

(二)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培训深造机会少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课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在任教师都是从经贸类大学毕业来的,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培训,使得他们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深层次地讲授,使学生容易接受。另外,由于专业课程较多,青年老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或进一步地深造,或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没有机会得到提高和运用,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突破。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应试思想严重

中职教育学制短,目前又执行2+1模式,学生在校二年要完成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而且根据规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职业资格证,作为证明学生能力的指标,要求双证才能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虽然与财经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比较多,但这类资格考试大部分考的是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基本上考的都是理论,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过大。

(四)实践考核体系不合理,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没有标准可循,教师随意性较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一方面,教师容易忽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评价,由于是模拟场所的全面考核,重评价结果,学生依照实践课程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容易出现学生评价成绩好,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低的现象,体现不出学生技能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财经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性教学

在连续举办了两届广西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我们在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技能竞赛意义。

(一)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水平

转变育人理念,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站在竞赛的高度、企业的角度、学生的适应度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技能竞赛作为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用技能竞赛代替专业教学,但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以后的实践性教学。

(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是培养财经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我校重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革:职业体验、假期自我实习、校内工厂实习和专业毕业实习。在学习财经专业课初期,以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在当地选择一两家企业或银行进行观察体验,以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写出体验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和分析报告;在中专学习的第四个学期,设计综合项目,包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一上岗就能用;通过在学校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最终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加大对实训室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实践教学软件,委托企业开发相关财经软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自助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三)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评价系统

中职财经课程设置必须考虑财经专业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定一定的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如“外贸单证与函电”、“商务英语”、“房地产会计”、 “金融营销”等课程,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结合当今财经时政,编写出与教学培养目标相配套的、有显著应用性特征的技能培训教材。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多运用有效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学生成绩。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提升实践效果

财经专业应用性很广,企业的选择余地很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直接影响到学校,要培养合格的财经技能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企业开展人才定制,互动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相适应的、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从事财经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定期派教师、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系统培训,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

(五)更新教师观念,建立实践教学队伍

中职学生的素质比较差,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另外,引进和吸引本专业优秀人才从事财经实践教学,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队伍,大力拓展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并要求所有专业老师都要参与实践技能教学,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企业调研和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

(六)开辟第二课堂,构建浓厚的校园学习环境

除了课堂实践学习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使财经专业教学从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经济小环境,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参加人数众多、渗透生活的财经学习环境。如,成立跳蚤市场、校园超市,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技能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和激励学生的课堂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

第8篇

关键词: 财经英语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

财经英语课程在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上,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财经活动中用英语进行日常管理和实务操作的能力,并最终为学生使用英语从事财经工作开辟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外语和财经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职业院校学校都与时俱进地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内容过难,专业英语的讲授与实际差距过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少,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佳,高职院校财经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在财经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学生访谈等方式,在充分了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后,在财经英语课的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财经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内容难度过大。

传统的财经英语教材以长篇大论的课文为主,经常是直接摘录国外的财会类教材,或者从报纸杂志上寻找一些深涩难懂的财经评论,教师在课堂上多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课文中常常出现生僻和专业性很强的单词,语篇中长句多,复合句多,包含很多从句和修饰语,有时甚至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觉得晦涩难懂。高职学生整体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很多连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都成问题的高职学生来说,其往往看一眼传统财经英语教材上的长篇大论,就立即打消了学习念头。

(二)教学方法消极被动。

在传统财经英语课堂上,由于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学生底子弱,往往是教师单纯地讲授财经英语知识,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热情不高,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忙着上课,学生忙着做自己的事。

(三)教学效果与企业需求脱节。

传统的财经英语难度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往往仅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最后成绩,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仅在考试前突击学习,学习方式只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这就造成学生“考完就忘光”的情况。

经调查发现,学生到企业,特别是外企,从事财经工作之后,能够看懂英语财务报表的寥寥无几,能够编制出一张简单的英文财务报表的学生几乎为零,几乎所有学生都必须经过企业近乎“手把手教”的再培训才能上岗。大部分同学反映财经英语课上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

二、财经英语课程改革

课程难度大,学生不感兴趣,企业不认可,这是目前财经英语课程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财经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

(一)降低难度,简化教学内容。

财经英语在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非处于核心课程的地位,能够给予财经英语的课时非常有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财经英语的课时只有三十二个课时。因此,财经英语的教学内容必须简化,降低难度,以简单实用并符合企业的需求为原则。

本着这个原则,笔者将财经英语的教学内容简化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数字的读写。高职学生英语底子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字读写都成问题。然而,数字是财经工作的基础,能正确用英语读写数字是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基本素养的体现。这一部分包括大数字的读写,分数、小数的读写,四则运算的读写,比例、概率的读写,以及催款函一类简单的文书。第二个部分是英语简报,在第一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折线图、柱状图、饼图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汇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对话,讨论一些生活中的话题,却无法运用比较正式的英语讨论工作上的问题。简报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大量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尤其在与财经相关的工作中,简报几乎是一种工作常规。另外,简报是一种非常好的英语能力的综合锻炼方法,因为简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简报作为一种汇报方式,学生必须开口,锻炼了口语能力。第三部分为电话应答,在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接听工作电话,遇到特殊情况,例如信号中断、转接、打错电话,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是前两部分与第四部分的调节。第四部分是英语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会计工作成果的体现。笔者摈弃了以往枯燥无味的长篇的论述和分析,学生仅仅学习英语财务报表的结构、科目、编制方法,了解中文财务报表和英文财务报表的异同,最后学生自己动手编制财务报表。

(二)任务驱动,还课堂给学生。

由于简化了财经英语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任务驱动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为每个部分设计了既能概括本部分学习内容,又能体现相应学习能力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设计都是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应用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以第二部分英语简报为例,教学一开始,笔者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布置任务,把一些零散的数据交给学生,告知学生在本部分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制作PPT,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口头汇报,必须每个成员都参与。随后笔者在六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解释了简报的结构,简报各个部分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何制作各种图表,如何使用英语解释这些图表,如何制作一个合格的简报PPT,口头汇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在讲解过程中又结合了案例教学,给学生多种图表作为案例,先要求学生自行解释,再与案例中的标准解释进行比较,指出优缺点。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由全班同学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任务”为中心,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自觉调动各种知识和语言资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很多小组为了能进行专业汇报,练习到深夜。

(三)过程考核,增强考题趣味性。

伴随着教学内容的简化,教学更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在财经英语的考核方式上,笔者变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为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一个部分结束后,学生都需要完成形式各异的小项目。例如,简报部分结束后,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数据,制作PPT,进行简报;电话部分结束后,两名同学模拟工作电话场景,并进行录音;在商务信函部分结束后,每位同学撰写一份专业的商务信函,并自己设计公司标志,等等。每个小项目都在期末成绩中占有10%到20%的比例,学生完成所有项目,就已经得到了50%的总评成绩。在最后占总评成绩50%的笔试中,笔者放弃了以往笔试中的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考核形式,而是改变成大数字读写、计算题、报表填空、编制简单报表等更贴近实际工作、更有乐趣的考试题型。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财经英语这门课程的学生满意程度由以往的80%左右上升了约十个百分点,达到92%。旷课的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核不及格的比例也极大下降,只有3%。从期末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大数字的读写,可以自己进行简报,不但能看得懂英文的报表,还可以自己编制报表。绝大部分同学觉得财经英语课不无聊,很充实,可以学到东西。

以上便是笔者在财经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改革,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里做总结,仅作借鉴之用。总而言之,传统的财经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活泼好动的学生,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财经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哑巴式”、“知识满堂灌”、“应试型”的传统财经英语教学转变成“学有所用”、“适应未来职业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财经英语的魅力和价值,树立学好财经英语的决心,在工作岗位上正确使用财经英语,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琳.财经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12):44-45.

[2]肖瑶瑶.“问题教学法”在财经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咸宁学院学报,2012(6):165-166.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20世纪是财务管理从独立走向完善的时期。从20世纪初期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从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形式,形成了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有的侧重于物流或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有的则主要注重于资金流形式的管理。总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人本化理财观念。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据此可以看出,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 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有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中,与有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较为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管理则涉及较少。

(三)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现代企业的理财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投资时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却意识淡薄,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衡量和防范这些风险。因此,如何自觉认识并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已是当前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亟待创新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免费论文参考网。知识经济使传统以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配置结构。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拓展出全新的理论视野,表现出与传统财务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征。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必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据有关 资料,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无形资产 的比重已高达50%-60%.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它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免费论文参考网。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受下列等因素的影响,将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 知识积累、更新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如果一个企业及其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其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其知识结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产品的寿命周期将会不断缩短。象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其产品的寿命更短,这不仅会加大存货风险,而且也会加大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通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使得货币的形态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免费论文参考网。(5)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它不像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出期限与阶段,从而使得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企业如何在追求不断创新

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劳动者,他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从能带来剩余价值讲,物质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反映知识资本价值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当局,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须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否则,他们便有可能低估一些有价值的公司价值,同时也有可能看到一些繁荣的公司中潜在的危机,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继承和创新交替演进的过程,就是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产生形成过程。实际上,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就是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创新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志敏.财务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