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12:1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薪酬管理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企业背景和分析
供电企业主多分开完成后,原有的多经企业全部依法合规进行了处置,存续经营的多经企业均成为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全资或控股的集体企业。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体制、运营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集体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也给企业的依法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企业普遍实行多元化用工模式,其中社会聘用员工达到企业用工总量的80%左右,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长期以来,集体企业对聘用员工的关注不够多、日常管理不够规范,突出表现在职工薪酬构成单一、激励和考核措施使用不多、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员工流动性不足。如何建立符合集体企业实际的现代薪酬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社会聘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和企业绩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薪酬管理体系相关理论
1、薪酬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所谓薪酬管理体系,是指以实现企业薪酬管理目标为服务宗旨,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引,企业薪酬管理人员对员工报酬发放方式方法、发放水平、发放结构等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调整与分配,并为这项工作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体系,即为薪酬管理体系。在薪酬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为保证体系构建的科学合理,实用适用,需要企业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与经营项目类型,对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及特殊群体薪酬结构进行综合考虑与合理确定。综合而言,薪酬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拟定薪酬管理计划、调整企业薪酬结构、制定薪酬管理政策几部分。
1)薪酬管理目标的确定
薪酬管理目标主要是针对员工而言的,即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公平的、有序的、具有吸引力的、带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来达到留住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这一目的。利用这种薪酬制度鼓励与引导员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所需技能和理论知识与经验,促进员工效能充分发挥。有了明确的薪酬管理目标,还需要对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作用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与企业文化。
2)薪酬政策的制定
制定薪酬政策是为企业对薪酬结构、薪酬方式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为薪酬管理提供导向和说明,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员工薪酬总额。薪酬政策的制定,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状况,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基础上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政策,包括薪酬成本政策等。
3)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企业薪酬中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的结构以及不同岗位、层级人员之间的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企业内部以职位或等级区分的薪酬等级数量;相邻的两个薪酬等级之间交叉与重叠关系;同一薪酬等级内部薪酬变动范围。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能对员工产生最大激励的原则。
2、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薪酬作为企业对员工辛苦工作的一种回报和酬谢,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即以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为目标和导向,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标准。要想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激励作用明显,企业就必须遵循激励性原则,将其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每个员工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
2)公平性原则
薪酬管理体系具有公平性,是每个员工都渴望的,同时也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员工才会认为这是公平的,合理的,进而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在薪酬管理体系实际设计中,应对员工技能、个体员工业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薪酬管理体系整体协调的同时,又兼顾每个员工之间的差异。
3)适应性原则
企业的薪酬体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者市场环境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时,应按照其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企业薪酬策略做出合理的调整。薪酬体系的设计必须以合法性、合规性为前提,如与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则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所属6家集体企业社会聘用员工约有1400人,分布在11个专业、42个岗位。员工的薪酬体系大多采取固定工资模式,薪酬结构单一,灵活性、激励性较差,对技术型、管理型员工工作绩效调动不足,传统固定工资制已成为制约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
1、薪酬管理激励性不足
从总体上看,集体企业现行的薪酬体系在实践中存在激励机制严重不足,很难有效地体现员工工作绩效价值。虽然有相应的激励工资,但是缺乏科学、配套的薪酬激励管理机制,不仅没能有效的发挥激励功效,而且扭曲和削弱了激励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此外激励手段单一,忽视员工需求的多层次性,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促进工作效率提升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2、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
1)岗位工资没有体现岗位价值
岗位工资没有体现岗位价值,只要是级别相同,岗位工资就相同,可是不同的岗位,在多年的变革中,其岗位工作难度和责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岗位工资还是延续多年以前旧的标准,己经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在的岗位价值。
2)技能工资无法体现技能差异
技能工资确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工龄长短,工龄越长,技能工资越高,未与员工技能、职称和贡献挂钩,不能有效地反映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员工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未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导向作用。
3)基本工资不能体现绩效贡献
基本工资薪酬类别分解不细,涵盖的内容范围和激励性不全、不强,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岗位、技能、学能和工龄等要素对工作的绩效贡献度。而且目前基本工资层级差别很小,使得责任和贡献大的关键岗位无法实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正比关系,缺乏内部公平,无法有效激励员工。
3、薪酬管理缺乏奖励晋升机制
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规范的薪酬晋升标准和有效的薪酬调整制度。员工薪酬晋升加薪无法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岗位和业绩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规范合理的调整,不能实现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薪酬晋升渠道的不通畅,不利于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四、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分析与研究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1)创新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绩效为主的分配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认识到单纯的提高薪酬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该遵循“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原则,坚持以现实工作业绩为基础,通过对员工进行实绩考核,合理拉开薪酬档次,建立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薪酬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2)科学评测要素价值,设计公平性的薪酬标准
企业既要注重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性,也要保证薪酬评定程序的公平性。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体系,这是完善薪酬分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确定薪酬标准的公平依据。然后通过对各类岗位科学的分析评估和工作成效的真实评价,最终确定企业内部每个岗位的价值和相对重要程度,进而设计具有内部公平性的基本薪资标准。同时将员工的知识、技能、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等要素纳入薪酬分配范畴,建立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为辅的多样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制度,真正实现员工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
3)合理增加福利补贴,设置多元化的薪酬构成
福利和补贴是企业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为员工提供生活保障,而且对增强凝聚力起到巨大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实施多元化的福利保障措施,在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同时,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福利补贴待遇,以使得员工的生活更有依托和保障,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比如社保在执行“五险”基础上增加“一金”;发放人才津贴、交通通讯补贴等;以及为员工创造带薪轮训、无偿进修机会;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员工建立年休假、补充养老金等福利制度。
2、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
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是检验员工工作业绩优劣的公平方法,也是确定其薪酬标准的最直接依据,还可以成为今后加薪升职的重要参考标准。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绩效评估前必须对岗位进行分析和界定;对评价指标设计应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突出关键绩效指标,有量化的考核数据;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方法公正、公开、公认,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应实事求是,并与薪酬标准和激励机制有效结合挂钩,只有这样“按绩效取酬”的激励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绩效评价必须实行动态优化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绩变薪变”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每年根据员工在本岗位技能情况及上年度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综合考评结果,实施绩优晋升制和末位降级制的动态薪酬调整。二是随着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原来的绩效评价制度可能会失去其科学合理性,企业就要考虑对原有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优化,确保制度具有科学有效性。
3、建立科学长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1)完善与优化薪酬激励机制
对于核心员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实行份额奖励,设置特殊、优秀人才津贴等长期激励政策。对于贡献突出的员工提供晋升轮岗与带薪培训的机会。企业只有设计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薪酬激励措施,才能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科学建立岗位、薪酬晋升制度
合理设计划分岗位工资薪档和技能工资等级,不断健全完善规范的薪酬晋升标准和岗位调整方案,畅通晋升通道。按照年度周期,根据员工岗位实际及绩效评价,公平确定员工的岗位薪档和技能等级晋升标准,最终实现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使各类员工有同等的晋升机会,真正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
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员工的薪酬结构可以由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学能工资)和绩效奖金等共同构成,绩效奖金作为薪酬最灵活的一部分,应根据不同岗位和绩效评价设定不同比例,以此拉大薪酬差距,使其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3]同时还能以此为依据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合理使用,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客观均衡分析内外环境,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设计以基本薪酬为中心,绩效考评奖金、各项补贴、福利保险等并用,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并行,具有激励性、可操作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同时合理设计薪酬晋升通道,根据员工的岗位、业绩变化,实行动态管理,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薪酬晋级机会,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琳.浅析中小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6):116.
[2]何燕珍.国外企业薪酬政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6):31.
关键词:创新型薪酬管理体系;核心竞争力;对策建议
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参与市场竞争是发展的重要渠道,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则是企业共同的愿望。因而,企业对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均比较重视,同时也在尝试以各种手段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薪酬管理体系对此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是企业必须要加强重视的一项要素。
一、构建创新型薪酬管理体系
1.基于薪酬管理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要想实现长期发展、真正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就要注重维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尽管企业对此大多都比较重视,但由于采取的方法存在差异,最终的结局是各不相同的,表现为有的企业濒临倒闭而有的企业则始终充满活力。基于薪酬管理视角来讲,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下述三点有关:首先,“薪酬不公”。这种情况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不仅会使得企业的人才补给难以实现,严重时还会造成骨干离职,造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大量流失,进而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薪酬体系无法产生激励效应。薪酬是包括工资在内的多项酬劳的总称,并非单指工资,但是,很多企业现行的薪酬体系却都是“只重工资”,员工福利长期被忽略。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潜力无法被激发出来,工作态度不积极的情况十分普遍,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薪酬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很多企业对于薪酬结构的理解和认识都比较片面,往往并不重视完善和优化报酬结构。这种情况会使得企业核心人才工作态度消极,对他们创造性及潜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对策建议
(1)调整薪酬制度为了减轻“薪酬不公”对自身核心竞争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需立足现实,进一步调整薪酬制度。具体来讲,现阶段企业薪酬制度的调整措施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于企业的核心人才,建议企业创建利益关联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比如,企业可通过让其持股或者适当提升其薪酬标准等方式,提高其对自身薪酬的满意度,进而达到留住人才以及激发潜能的目的。其次,对于普通员工,建议企业参照行业标准及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并结合自身实际,尽量做到“内外公平”。此举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部人才流失问题,还能够吸引外部人才,为企业正常进行人才补给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内外公平”方面,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有市场调查、员工调查,前者可帮助企业掌握市场与行业状况,有助于薪酬的科学调整;后者则可以使企业了解员工对现行薪酬制度的看法,可保证调整的针对性。(2)重视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薪酬机制可对员工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在薪酬机制合理、水平适中的情况下,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他们的工作态度也会相对比较积极。所以,企业应充分重视薪酬的激励作用,并就此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实行“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的方式,来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或者,企业也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企业运转的角度来讲,上述做法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来带动执行力的增强,有助于企业运转效率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于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企业在完善全面薪酬体系的过程中,需结合员工需求与自身特点,不可照搬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3)优化分配机制分配机制可以通过影响员工心理,影响其工作态度。所以,要想防止此项机制产生负面效应,企业就必须要注重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以提升分配的公平性。优化分配机制的一般思路为:首先,分配需向关键岗位员工以及核心人才、对企业贡献大的人才倾斜。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财富的重要来源,所以,核心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往往远远大于一般员工,对于这个群体,企业需在肯定他们贡献的基础上,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表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励这个群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其他员工传递出“企业尊重人才”的理念,形成一种激励效应。其次,分配需向关键要素倾斜。通常而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管理以及知识等,分配时倾向这些要素,可对员工形成引导,有助于潜能激发。同时,企业还需立足各项评价的结果,保证分配差距,以实现内部公平,维持优秀员工的进取热情。
二、结语
综上所述,薪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极为显著,体现在人力资源、员工态度及潜能激发等多个方面。所以,现代企业有必要从调整薪酬制度、重视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优化分配机制开始,逐步构建创新型薪酬管理体系,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连翀.青岛ZF国际大酒店的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研究[J].环球市场,2016,(1):23-24.
[2] 敖文萍.国企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和策略取向分析[J].智富时代,2015,(S1):50-51.
关键词:基于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一、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概论
在研究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什么是薪酬管理。管理学上将薪酬管理定义为组织的管理者对员工的薪酬的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对员工绩效的形式、构成结构、等级、水平以及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薪酬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激励企业的员工,使其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中去,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吸引员工留在企业贡献自己的才能,使得员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态度符合组织的期望和要求。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和员工的长远职业规划。
接下来笔者对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从其名称中推测其含义,它是指在薪酬管理中以员工实际取得的劳动成果或者工作绩效作为确定其薪酬标准的一种薪酬管理方式。在形式上可以通过计件工资、奖金、提成和定额工资等多种方式表现。定额工资以员工确定薪酬的标准是员工完成与劳动直接相关或者间接相关的定额的多少,定额工资规定了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量的多少,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以产量衡量定额也可以以工时衡量定额,定额工资的形式应用范围比较宽泛,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工种都可以通过设置定额的方式来进行薪酬管理;提成是指管理者和领导者按照营业额、销售额或者净利润的一定百分比对员工进行工资分配,提成也被称作分成工资,企业或者组织可以按照全部的营业额或者净利润提成,也可以按照超过一定基础的营业额或者净利润提成;奖金是指员工在完成企业要求的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对员工的超额劳动或者超额贡献进行报酬支付的一种薪酬管理方式,举例来说,目前很多企业习惯用股份支付或者认沽权证的方式奖励员工长期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利工作,一般来说,企业会承诺以一个低于股票市价的价格将股票卖给企业的员工,而员工必须工作满一定期限后才能获得低价购买股票的资格,员工持股之后,自然希望自身所持的股票能够不断增值,这时候他们也就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更愿意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以上笔者讨论了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的基本内容,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想要在内部建立良性、有效的竞争机制,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使得员工的薪酬和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如此一来员工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在满足自身物质追求和精神满足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立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建立的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应该公正、公平,且能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都是兼具公平性和竞争性的。从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应该在合理确立员工级别的基础上按照员工的工作绩效或者对企业的贡献进行报酬支付。在确立员工的级别时,企业应该综合考察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经营活动的范畴、决策承担的责任。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内外部联系、管理的人数和分析整理能力等等。传统的高长型组织结构员工级别设置较多,有的企业对员工级别的划分达到几十级,这容易导致组织效率的低下和员工工作态度的消极,这种组织结构决策速度慢、决策成效差。过度细分级别还容易导致员工内部恶性竞争严重,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够升级,而员工级别太多导致员工升级缓慢,员工之间勾心斗角情况严重,这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薪酬管理的竞争性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应该注重每个岗位分配的员工应该和岗位的职责想匹配,不同的公司对同一个岗位的岗位职责描述可能是不同的,企业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工资形式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笔者以定额工资为例说明,企业应该根据每个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的品种、生产能力、员工的能力和机器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和折旧程度来确定每个车间的产量定额,并将产量定额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其中中档和高档之间的递增比例应该保持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企业也可以确定企业生产产品的优质品比例或者合格品的比例来确定产品定额完成情况;另外,企业还应该对设备故障、火灾事故、人员伤亡事故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对企业的工艺安全和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最后,企业应该确保员工无犯罪记录,并保证员工的出勤率达到95%以上,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正常进行。每一个生产车间的员工股在完成低档的工作定额之后,该车间的员工能够拿到基本工资,如果该生产车间的员工不能够完成低档的工作定额,那么应该按照未完成工作的比例扣罚员工的基本工资,但是最多的扣罚金额不应超过员工基本工资的20%。对于员工获得奖金,企业应该按照每一个生产车间每一个月的超额情况,并结合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确定员工的奖金额度。员工的薪酬和产品的质量、产量、合格品率和优质频率来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额度。
最后,完整的薪酬管理体系应该将福利、津贴、非物质奖励囊括到其中。企业的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寿保险以及休假制度都包含进来。津贴和非现金奖励可用来辩明重要的个人或团队对一个项目的贡献,或展示对公司价值和文化的强烈承诺。各种奖励通常还包括特别餐会、活动门票、旅游、额外休假和辅助教育。所有这些都是旨在为员工更好的工作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圣东 胡晓晖 李正伟:绩效与薪酬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新奇:绩效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国有企业 薪酬管理 激励
一、薪酬管理体系及其作用
1.薪酬的含义。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济上的酬劳和回报。狭义的薪酬是指直接获得的报酬,如工资、津贴、奖金、股权等。广义的薪酬还包括间接获得的报酬,如福利。企业员工的薪酬一般是由基本薪酬、激励薪酬、间接薪酬三部分组成。
2.薪酬管理的含义。薪酬管理是经营管理者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对员工报酬的支付原则、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薪酬管理已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成为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的影响。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方面的内容。
3.薪酬管理体系的含义。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了在组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一个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直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和较好生存的方向上去。企业经营者只有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系统性地认识薪酬管理体系的定位、管理对象、实施手段,才能全面把握薪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的管理作用。
二、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
1.薪酬管理体系是体现企业自我完善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着眼点。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激励机制是把需求、内驱力、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激励客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薪酬管理体系还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人是企业运营中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企业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财政资源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得以运转,产生效益。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水平、效益水平和发展度。
在员工心里,薪酬不仅仅是自己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
三、国企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国企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对薪酬管理体系缺乏系统认识,其在建立薪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未能深刻理解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机理,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因素、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而直接套用国外成功的薪酬方案,缺乏科学依据,考核流于形式,延续了政府主导型薪酬管理体系的弊端,改革成效不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薪酬整体水平偏低。受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和历史传统影响,国有企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和同行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核心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员工不具有竞争力。导致员工激励不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提升,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二是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薪酬管理体系中激励手段单一,不能起到提高员工绩效的作用;工作中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同工不同酬”等不平等现象,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一些脏、乱、差的工作岗位,未从利益分配上引导员工的流向;现在的工资制未体现工资同员工发展和能力提升的相关联系,不利于员工成长和职业发展,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薪酬晋级空间小;津贴及补贴标准较低;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
2.国企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薪酬管理是一个使其组织内外环境共同起作用的产物。目前,我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人才外流相当严重。一方面是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充分利用其雄厚资金实力和优厚待遇,从各方面登陆抢滩,网罗优秀人才,使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竞争和挑战。并且,我国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较低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争取和留住优秀人才,并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酒店业的发展,薪酬管理已成为酒店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其不仅涉及酒店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酒店员工切身利益,与酒店发展联系在一起。所以,改造酒店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薪酬管理体系,是酒店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酒店薪酬管理体系现状的描述,提出其中存在的薪酬管理体系缺乏竞争力,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树立全新酒店薪酬管理新理念,制定明确的薪酬管理目标以及使用个性化薪酬制度等对策,从而有助于指导酒店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人,酒店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其中也包括人才方面的竞争。酒店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薪酬管理又作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高层管理者最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对于国外还是国内酒店的员工来说,薪酬问题无疑都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薪酬管理体系受酒店内外经营环境的影响,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更具有挑战性且成为酒店经营成功的条件,而许多成功的酒店都与选择其合理的薪酬政策以及管理机制有直接关系。笔者对福建地区部分酒店员工进行调查,让酒店员工给本酒店的薪酬管理体系打分,总分为100分且分为五个等级从结果为:选择80-89分占16.67%,打70-79分占61.11%,打60-69占11.11%,不及格占11.1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酒店员工对酒店薪酬体系的满意程度。所以,为了使酒店更加具有竞争性,更加规范经营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对酒店薪酬管理体系中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改造,并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是酒店业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薪酬管理体系薪金结构及福建酒店薪酬管理体系调查
(一)酒店采用的薪金结构
根据现有酒店的发展情况,薪金结构出现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结构式薪金,岗位等级薪金和计件式薪金。以下将分别详述,每个酒店可以根据部门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1.结构式薪金模式
酒店现行采用结构式薪金(又称结构式)主要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效益工资、补贴工资(津贴)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工资又称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又称为浮动工资,有的以奖金形式表现。结构式薪金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于低星级、或中小型人事管理简单的酒店企业。
2.岗位等级薪金模式
岗位等级薪金制度(又称为岗位等级工资制)是按照各个不同的岗位和每一个岗位中不同等级而确定的薪金标准的薪金制度。酒店确定岗位等级薪金的指标至少包括所任岗位的规模、职责范围、工作复杂程度,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四方面的内容。
3.计件式薪金模式
计件式薪金(又称计件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完成的工作(如酒店可以按客房出租率、餐厅营业额、商品销售量等)的数量,质量和所规定的计价单价核算(按每间客房、每桌宴会等),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报酬形式,其数额由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间决定,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计件工资能反映出不同等级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异,又能反映出同一级员工之间的实际劳动差别。
4.薪金结构差异选择
薪金结构差异是指酒店内不同工作类型间的等级比较,酒店通过市场调查得到了一些酒店参考水平后划分等级,确定等级差异和建立酒店的薪金体系。薪金结构差异概括分为两类:平坦形(Flat Structure)和高峭形(Steep Structure)。
平坦形的薪金结构特点是薪金层数少于一些以平等为主的企业文化,但这一结构对于员工晋升和接受培训等方面的激励不大。如果一个酒店高级员工与低级员工薪酬差距不大,那么其薪金结构的差异属于平坦形。
高峭形的薪金结构划分了员工的薪金等级,其中的薪金等级可以继续细分,高层管理与低层员工的薪酬一般相差较大,而员工薪金调整次数也必须较为频繁。这一结构同样有优缺点。优点是提供了员工晋升和培训方面的动力,也减少了员工因激励不足而流失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
以福建地区部分酒店为对象,对酒店薪酬管理体系完整性进行了调查,如下表1.
从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酒店从业人员对于企业薪酬体系满意程度不高。
二、酒店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通过对酒店薪酬管理体系的调查以及与其他行业薪酬情况的对比,可以得出酒店薪酬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薪酬管理体系缺乏竞争力
1.工作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
酒店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服务产品大多数是由人来提供的,可以说大多数员工付出的要比其他行业员工多,其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大,可见以下表2。
2.缺乏进行薪酬调查且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其他行业
从调查资料显示有83.33%的人员认为酒店很少对其他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而酒店要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了解其他行业或酒店工作支付工资水平是很重要的。较低的薪酬使酒店业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争取到优秀人才,如果酒店员工长期处于劳动补偿不足的状态,就会产生不满意情绪,从而影响酒店的经营管理。
(二)薪酬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总结,目前酒店行业薪酬结构没有创新内容,薪金结构比较统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结构单一
采用薪金模式主要由固定和可变两部分构成,固定薪酬主要是基本工资,可变薪酬由个人绩效、同行价格等来定。在酒店中固定的比重非常大,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易使员工产生惯性和惰性。可变薪酬比重过小,无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酒店重新调整薪酬合理比例,既能给员工一种相对稳定安全的感觉,又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酒店薪酬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2.薪酬细化程度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45%酒店人员认为有通过技能测试,资格考试调整员工职级,有55.56%设定各级别最高任职年薪。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仍应设计多元化、多层次、灵活的薪酬体系,从而适应酒店发展的需要。另外,可以针对特殊专业人员设计专门薪酬结构,如营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3.体系缺乏激励性
薪酬管理体系必须与激励很好的结合起来,薪酬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如果没有充分利用薪酬的激励性,使体系更加活跃,将可能使体系失去原来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发挥预期的作用。
三、酒店薪酬管理体系改造对策
(一)树立全新酒店薪酬管理新理念
经济全球化在增加适应性、创新性和竞争力方面对人力管理施加较大的压力,对薪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酒店系统来说,进行薪酬管理体系改造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本酒店希望通过体系改造将使体系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将使薪酬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哪一种薪酬系统或管理方式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有效地传递本酒店的企业政策,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再次,组织必须对人力资源采取更严肃而慷慨的态度,对人力资本付出更大投资力度。把员工视为酒店资源,而非成本。重视人力资本作用,让人力资本获得对等的投资收益。
(二)制定明确的薪酬管理目标
薪酬管理体系改造是为了达到薪酬管理目标,而薪酬管理目标是帮助酒店实现战略目标。在进行薪酬系统具体设计前,酒店要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薪酬相关政策和本身企业文化。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才能保证以战略目标为中心来制定适应酒店发展的薪酬管理目标。管理者在设定薪酬管理目标时,一般根据酒店战略目标或上一级部门目标,围绕本部门业务重点或部门职责,制定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薪酬管理目标与酒店战略目标一致。
(三)以绩效管理为依据且完善薪酬体系
绩效薪酬制度是企业最适合运用的薪酬制度,绩效薪酬制度是于员工的工作业绩为标准来发放薪酬,它是通过薪酬与员工挂钩,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这种薪酬制度至少基于两个前提,一是薪酬在对员工的激励过程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员工相信主观行为能够有效改变绩效,从归因理论中可知道,自信的人往往将成功归于自身努力等主观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在高绩效下可能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与自身的努力,在低绩效下可能更多地将问题归于绩效标准,考核过程等客观因素。这就要求酒店在考核标准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体现其行为导向功能。
(四)使用个性化薪酬制度
1.针对组织内不同类型员工,设计不同薪酬方案。
(1)对酒店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度
可以将年薪制的利益激励制度与股票期权、期股制的风险控制机制结合,以风险报酬为主,做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从以下一个企业为例可看出员工企业利益紧紧相连。上海的“丰裕生煎”是经营上海人最喜爱的家常小吃“丰裕生煎”馒头点心店,现已转制改名为“丰裕餐饮股份合作公司”,150名职工共同出资而成为公司股东。同时又是岗位上的职工、责任和风险并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利益。公司通过此举也汇拢了一大笔资金,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对酒店经营者采取的激励方案不一定只适用于这种类型人员,可以取部分激励内容作为其他人员奖励方案。
(2)对科技人员,按科技成果实施奖励
酒店的科技人员可以说为数不多,但是他们的贡献是非同寻常的,因此,可以对科技人员实施如项目成果奖,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产生利润后的提成奖等141。
(3)对营销人员,实行业绩工资制
营销人员在酒店中的定义是较为广泛的,有专门营销,也有非专门营销,只要是酒店员工都是一个营销人员。这里主要指营销部的营销人员,可以实行业绩工资制,将固定工资和业务提成结合,既定给予业务人员稳定的生活保障,又调动他们积极性。
(4)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员工,实行岗位工资制
大多数普通员工可以按照“固定+可变”,积极推行“岗位工资制”对于优秀人才可以考虑较其他人员优厚的报酬,如职权、期权等。
2.针对员工不同需求,设计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阎
针对员工不同需求,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酒店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位员工不同薪酬组织系统,并定期据员工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种交互式的管理模式,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抉择自己的薪酬组合。酒店可以在考虑自身历史文化传承、价值观、经济实力和员工特色来设计,而不能简单的“克隆”。它可以提供付诸实施的系统思维方式,还可以解决一些紧迫薪酬问题。
(五)尊重员工并与员工充分沟通
在薪酬分配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尊重员工,与员工进行双向沟通,才能使员工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保证决策结果的公平性。员工不仅希望能从饭店那里得到物质报酬,更希望能够得到受人尊重的感觉。管理人员尊重员工、愿意听取员工的抱怨,并向员工做出合理的解释也能够起到稳定员工情绪、提高员工满意感的作用。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饭店对自己的尊重,会对饭店产生更高的归属感。
[论文关键词]薪酬管理;预算考核;浮动薪酬体系
0引言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队伍,获取提升并维持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是,我国企业面临着诸如薪酬管理思想理念落后、薪酬制度和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对战略性员工激励乏力、长期激励不等问题。本文针对徐州矿务集团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关原理,结合其他企业薪酬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合理的薪酬管理改革创新设计,以期待该企业薪酬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1原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原来的薪酬分配体制为:分公司、子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实行年薪制,月度只发放基本工资,年底进行模糊奖励;普通岗位人员实行固定岗薪制,员工岗薪基数一旦设定后往往不动,每月工资发放额随生产经营效益全员浮动。经过几年的运行,这种薪酬分配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员工岗薪同定,没有与公司经营绩效直接挂钩,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分公司、子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实行年薪制,起不到当期激励作用;同时,由于年终奖励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往往采取综合平衡的方式发放,具有较大的人为性,挫伤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随着岗位及员丁个人素质能力的变化,原设定岗薪基数的条件已发生改变时,固定不变的岗薪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工作责任心降低;考核不到位,存在“大锅饭”现象。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一种与预算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突出当期激励效果的浮动的薪酬体系。
2预算考核与薪酬制度的对接
预算考核与薪酬制度的对接,即从评价指标和奖罚两方面实现预算考核和薪酬制度的对接。
将预算考核指标融人薪酬计量依据有两个优点:①预算考核指标包含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在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包含着公司关键成功因素在各组织中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薪酬制度,可以更好的实现薪酬激励;②借助预算管理完备的运行系统,尤其是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薪酬制度实施中取数和计量难的问题。
但是实施指标融合时应该注意预算考核指标不能完全取代薪酬中的评价指标,因为薪酬面对的是个人,个人考核与组织考核虽密不可分,但并不能等同。另外,要加大薪酬构成中浮动薪酬的比重,并将其与组织的预算考核结果挂钩。
3浮动薪酬体系改进的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通过设立责任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的评价办法,引导和指导各管理层面的工作方向和管理行为,从而保持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和管理行为的协调性。
(2)动态管理、全额浮动原则。实行离岗则无,易岗则变,月度考核,全额浮动的运行机制。
(3)80:20原则。抓住关键岗位和关键员工,工资分配向他们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4)激励为主原则口。通过制度设计,将激励政策与责任目标紧密联系,激发责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分级管理原则。下级对直接上级负责,上级对直接下级实施预算考核与管理。
(6)综合平衡原则。在考核管理方案中贯穿综合平衡思想,保持短期经营目标与公司长远利益的平衡,培养公司的持续成长力。
(7)流程上的PDCA循环原则。通过对各管理层面的考核测量、反馈与沟通,最终达到工作上的改进与提高。
4薪酬体系改进方案
预算考核要求将战略导向的预算考核指标融入薪酬计量。薪酬改进的整体思路是:提高当期工资额度,减少年终奖励比例;工资实行动态管理,与产量(销量)及主要预算指标挂钩全额浮动;公司每月按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工资总额实数发放,按“总量平衡、以丰补欠”的原则控制各分公司(子公司)年度工资总额、年底总体平衡。以下为具体方案。
4.1各分公司、子公司薪酬方案
公司遵循效益优先、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各分公司、子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由经营管理部根据其设定的预算指标核定,月度续时进度、年终平衡。
各分公司、子公司年度工资总额:基本薪酬+浮动薪酬
4.1.1基本薪酬
正职领导干部基本薪酬=基薪n+基薪b基薪0计算办法:按照各分公司、子公司制定预算目标值中的财务指标确定。
基薪b计算办法:销售收入以有现金净流量为前提条件,占用资金按一年期贷款利息计算成本。
4.1.2浮动薪酬
浮动薪酬的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按预算目标值的对应内容进行奖、罚。
全部指标累计考核得分以标准分为限,上限为120分,下限为80分。
4.1.3考核分级
年度浮动薪酬指标考核结果分为A、B、C、D、E五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分值及区间为:E级80~86分;D级86(含86)~100分;C级l00(含100)108分;B级108(含108)一116分;A级ll6(含116)~120分。
4.1.4计算公式
当考核结果为A级时:正职领导干部浮动薪酬=基薪×[1.5+0.5×(考核得分一A级起点分数)÷(A级封顶分数一A级起点分数)]
当考核结果为B级时:正职领导干部浮动薪酬=基薪×[1+0.5X(考核得分一B级起点分数)÷(A级起点分数一B级起点分数)]
当考核结果为C级时:正职领导干部浮动薪酬=基薪X[0.5+0.5×(考核得分一C级起点分数)÷(B级起点分数一C级起点分数)]
当考核结果为D级时:正职领导干部浮动薪酬=基薪×[0.5×(考核得分一D级起点分数)÷(C级起点分数一D级起点分数)]
当考核结果为E级时:正职领导干部浮动薪酬=0。
4.1.5考核说明
当考核结果为A级时,浮动薪酬在1.5~2倍基薪之间;
当考核结果为B级时,浮动薪酬在1.0~1.5倍基薪之间;
当考核结果为C级时,浮动薪酬在0.5~1.0倍基薪之间;
当考核结果为D级时,浮动薪酬在0~0.5倍基薪之间;
当考核结果为E级时,浮动薪酬为0。
4.2员工薪酬方案
员工工资由年功工资、岗位工资、动态工资、加班工资四部分组成,其中年功工资、岗位工资、动态工资纳入月度动态考核,加班工资按加班时间计算。其中:
年功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学历工资+30元/a×工作年限(年资增量工资)
岗位工资=岗位工资基数×岗位系数
岗位工资基数由员工所在岗位性质、工作量确定;岗位系数根据员工能力、敬业精神等情况,每季度通过员工评价方式调整。
动态工资:动态工资基数×动态系数
动态工资基数根据产量设定不同的等级,并随当月产量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动态系数按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处理问题效率与效果等情况确定,根据考核情况每季度调整一次。
考虑到员工个人浮动往往对部门和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没有最直接的驱动力,而其履职表现却对个人浮动的完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员工个人的预算考核中,除了考核他们的个人浮动指标外,再加入他们的个人综合]二作表现考核将更为合理,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事先制定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各种违规行为扣罚标准,由班组织或工段管理人员按照标准每天对每位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以“日清日考”的形式每天通报员工考核情况,月度扣减其个人综合管理系数。
员工月度工资薪酬方案为:
月工资=(年功工资+岗位工资+动态工资)X部门浮动系数X(个人浮动系数X0.6+个人综合管理系数×0.4)+加班工资
5与薪酬体系相应管理体系
5.1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需成立以人力资源部和公司管理部为日常管理机构的薪酬管理小组,分别负责公司薪酬管理与预算考核;各分公司、子公司应成立以工资部、经营管理部为日常管理机构的薪酬管理小组;各职能部门、处室成立以部门经理为首的部门预算考核管理小组。主要职责为:制订年度预算考核管理制度;指导下级部门开展部门(员工)预算考核编制工作;审议确定预算考核结果;监控下级部门预算考核指导与反馈执行隋况;协调有关预算考核事宜。
5.2建立管理运行规则
预算考核指导与反馈应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日常指导与反馈,通过上级对下级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的随时检查、了解与指导,掌握下级部门(员工)工作状况,提出问题、指导改进;定期召开预算考核会议,公司及各分公司、子公司每月应定期分级召开预算考核会,考核结果要以“考核通报”的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布;考核反馈单,主要包括月度分析总结、行动计划表及年度述职报告等。
5.3建立员工考核激励机制
可建立“40+4”的培训制度,即每位员工每周工作40h必须参加1h培训,每月必须保证4h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可选择:制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可建立“两考一评”、“三评一考”制度,形成岗位技能等级升降竞争机制,促进员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提高。“两考一评”主要是指针对专业技术管理骨干、普通员工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三评一考”是指由各考核管理日常机构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自评、互评、民主评议和理论考核。“两考一评”和“三评一考”结果要向全体员工公布,并作为员工岗位工资系数和动态工资系数调整的依据。
可建立员工实行年度考核晋级制度,由各浮动管理机构每年年终对全体员工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按预算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并按表1所示比例升降级。
T公司薪酬管理的困惑
T公司属于国有大型生产制造类集团企业,从2001年开始进行集团化改革,其中核心业务板块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运营。该股份公司对下属业务单元进行了整合,实行事业部制,下属五大事业部,员工近万人。
在事业部改革推进过程中,突出的矛盾之一表现在,由于原有各业务单元之间的薪酬体系不统一,薪酬标准、薪酬结构差异较大,造成内部员工的公平感很差。在整合之后,对实行相对统一、规范的薪酬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有必要,统一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推进步骤是什么?作为一家有70年以上历史的“老”企业,是采取“变革”,还是要兼顾到历史情况进行平稳推进?
什么是“好”的薪酬体系
关于“好”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具体设计中,判断好与不好,不能刻意去追求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才是关键。别人用的好的,自己拿过来不一定好用。所以,T公司在确定薪酬体系改革思路之前,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了体系建设的三个基本理念。
1.清晰
T公司原来的薪酬体系较为繁杂,岗位工资制、计量工资制、基础工资制、业绩工资制均有涉及,并且针对的适用对象也不清晰,在企业薪酬总额管理和员工薪酬管理中都存在若干“模糊”地带。本次企业推进事业部改革,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隐性问题显性化,模糊问题清晰化。
基本原则是,要做到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清楚地计算出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收入。换句话说,企业的薪酬标准、调整机制、分配办法等都必须做到清晰明确,并且能够有效传达给员工。真正好的薪酬体系,不是说企业每年在“黑盒”里计算应该给员工多少工资,员工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员工自己就能够根据相关的标准、制度计算出自己的收入情况。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对“清晰”还可以解读为另外两个关键词:统一、规范。要做到企业总体薪酬框架统一、薪酬结构与薪酬标准规范、薪酬分配与调整模式规范。
2.简单
T公司事业部改革后,对目前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各种名目的薪酬项目居然超过60项。暂且不论每个项目的合理性,单纯从管理角度来看就异常繁琐。所以要保证薪酬体系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必须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操作。
“简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要尽可能做到结构简单、计算方法简单、调整方式简单。也就是说,不管是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还是其他员工,都能够相对比较“简单”地计算个人薪酬。
3.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
长期以来,T公司各业务单元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薪酬体系各自为政,如果一步到位,要么薪酬总额增幅会很大,短期内企业不一定能承受得了;要么完全“公平”,但是又会造成员工薪酬涨跌不一,幅度不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那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现实中,企业实行的薪酬体系好与不好的底线,是要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当然,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薪酬体系要求太低,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员工永远都会对自己的收入有提升的期望,满意是短期的、暂时的,所以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单纯地依靠薪酬这一种手段。因此,放低姿态,降低期望,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是比较适宜的选择。
如何完成体系化构建
如果说上述三个基本理念回答的是“是否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那么如何去设计、去实施、保证平稳过渡?经过缜密思考,T公司在具体体系化构建过程中,从如下三个角度开展与落实。
1.统一体系,规范结构
在充分了解企业目前实行的各类薪酬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统一体系,规范结构,个性化应用”的指导方针,确定采用“以岗位为基础的薪点工资制”作为公司统一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将薪酬结构划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其他工资等五项薪酬结构(如图1)。
其中:基础工资与员工“司龄”挂钩,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年功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采取“薪点”方式,具体到员工薪酬核算时,采取“薪点数×薪点值”的方式;津贴主要是指根据特定岗位和特定工作时间确定的工资性补贴,主要包括兼职党群干部津贴、班组长津贴和夜班津贴、保健津贴等;其他工资是指上述范围之外的工资,主要包括加班工资、特殊性奖励等。
从以往历史来看,T公司薪酬管理另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在于薪酬“固定部分”的比例相对较小,“浮动部分”的比例相对较大。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从总收入上来看,员工收入水平并不低,但是员工“稳妥”收入并不高,对员工保障性不足;从企业对于薪酬总额控制和发放监管来讲又缺乏清晰的依据。因此,在本次体系改革过程中,公司明确要求,从公司整体薪酬总额上来讲,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总薪酬的70%。
2.明确标准,个性应用
在确定上述薪酬结构和比例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所有岗位进行梳理、评价,并结合历史薪酬水平、当地市场薪酬水平、行业薪酬水平等因素,确定了不同岗位的薪酬标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各业务单元的现状,例如,如何实现“薪点工资制”与现有各薪酬体系的平稳对接?如何实现新的薪酬标准与员工原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平稳过渡?为此,T公司明确提出个性化应用的两条主线。
主线之一:体系个性化应用
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区分体系适用性,如针对公司经营管理层,采取年薪制;针对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采取岗薪制;针对生产技能人员,采取计量工资制;针对销售人员,采取业绩工资制。
总体上来讲,分配模式如图2所示。
对于经营管理者,确定年薪标准,60%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发放,40%根据年底考核结果发放。其中,薪点工资制中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作为月度考核发放的主要内容;岗位薪点、绩效薪点作为衡量经营管理岗位相对价值的“标尺”。除此之外,不再享受其他月度收入。
对于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依据薪点工资制推行,享受薪点工资体系中的各项薪酬结构。
对于生产技能人员,将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作为核算其标准计量“单价”的基本依据。当员工完成当月的生产任务,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全部发放;不足或超额完成部分按照“单价”与工作量计算后扣减或增发。其他薪酬结构部分全额享受。
对于销售人员,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津贴作为其月度固定收入的构成,不享受绩效薪点工资;浮动收入依据其销售业绩完成情况进行核发。
主线之二:标准个性化应用
在事业部改革之前,各业务单元的经营业绩有所不同;事业部改革之后,为促进各事业部的发展,确定的经营指标和责任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体系推行过程中必须兼顾到各种“不均衡”情况。
为此,确定的第二条个性化应用主线是,将“薪点数”作为体现岗位公平性的相对标尺,所有事业部的“岗位薪点值”均相同,其主要理念在于体现岗位自身价值的相对公平性。通过“绩效薪点值”体现不同单元业绩差异。例如,某一事业部的经营效益明显高于其他事业部,则这个事业部的绩效薪点值也要高于其他事业部。
3.刚柔并济,“双管”施行
事业部改革后,无形中企业的管理幅度、管理难度加大。为保证对薪酬体系实施过程中有效监督,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明确了“管而不控”的基本策略,而且设定了三条“红线”:
其一,各业务单元固定薪酬总额占到年度薪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70%;
其二,各业务单元薪酬发放总额中,具有明确标准的比例不得低于95%,其余5%部分必须有明确的发放依据;
其三,薪酬总额的调整幅度不得超过事业部承担的效益增长幅度。
以上述三条“红线”为基本指导原则,针对员工个体和单位总体薪酬管理情况分别制定“双管”措施。
对于员工个体的薪酬管理,全部导入信息管理系统,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津贴由公司统一核定后发放。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由各事业部核算到个人后,报公司进行审核后发放。
对于各事业部年度薪酬总额管理,在年末由公司下达下一年度经营指标与工资调整指导线,各单位须经过员工个体薪酬测算(自下而上)和年度事业部薪酬总额测算(自上而下)后,制定年度薪酬管理方案,提交公司审定。
各事业部薪酬总额核算及管控方式如图3所示。
一、中小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对河北、四川、浙江、广东、湖北等省的一些中小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统计后,总结出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表1)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并结合现有的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中小企业薪酬体系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薪酬设计不够合理。我们调查的很多中小企业几乎不做薪酬调查,即使做薪酬调查,调查范围也很有限。只是很粗放地简略观察市场总体薪酬行情,其收集的数据必然缺乏真实可靠性,使得薪酬水平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此外,中小企业的职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管理者主观设定职级职位,然后运用简单的排序法排出员工等级,将同等级、同类别的职位归类归档确定薪酬等级。任何一个企业主都知道应该将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挂钩,但能做好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计时制或者计件制对于普通的员工,特别是对于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的员工来说还似乎有效,但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如何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价,以及使他们的薪酬与他们的绩效匹配确实是一个难题。在企业中,绩效评估的不准确性会导致员工生产率的下降和薪酬激励效果的降低。如果企业为员工做出不正确的绩效评估,也许会引起员工强烈的反抗,最后恶性循环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二)企业定薪缺乏战略考虑。目前,中小企业实行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战略脱轨。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经营战略会有所不同,因而薪酬制定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动,但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将员工的工资予以调整。而且很多中小企业的公司发展战略不明确,更谈不上考虑用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了。在对很多企业的实地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根本就没有长期的激励机制和福利计划,人员流动频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薪酬内部公平性不足。在调研中我们总能发现这种现象:企业在临近发放工资时,总有很多员工聚在一起讨论谁工资多、谁工资少的问题,很多人当时就会抱怨,自己的工资怎么这么少,而且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工资总比同事的低,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总之,这都与公司内部不够透明的薪酬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内部人员的团结,以至于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由于企业缺乏薪酬支付的策略与依据,不同的企业阶段,企业的支付能力不同,员工对薪酬的谈判能力差异比较大,导致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关系、不同时期进入企业的员工薪酬差距越来越大。同时,因为薪酬的不够透明,员工们常常高估他人的薪酬低估自己的,对这样的“同岗不同酬”、薪酬内部不公平现象心怀不满。
(四)忽视了“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大多数中小企业家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他们还是抱着传统的观念给员工支付薪酬,认为只要支付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薪酬就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家对员工不够尊重,忽视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
(五)对奖励机制认识不足。在很多中小企业家心目中,销售永远是第一,只有产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一直都重奖销售功臣,给多少奖金都乐意。同时,很多企业在年终时以拉大员工奖金来树立企业的典型。当然,这种做法有时的确能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但关键涉及到很多主观因素,甚至是老板的一句话。而当选的员工很多时候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和其他员工差别不是很大,这就导致了其他员工的不服和抵触情绪。
二、对完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薪酬体系。企业设计薪酬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薪酬调查对象,选择那些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同行业的类似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调查数据,然后在结合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薪酬战略。采取正确的、科学的薪酬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薪酬体系的前提便是基于有效的薪酬调查。还要建立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解决内部公平性问题。这需要考虑职位所需的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和工作责任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与职位挂钩。
薪酬还要与绩效挂钩,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是每一本薪酬设计方面的教科书和资料反复强调的观点,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样,课题组成员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公司现今比较重视薪酬与绩效相挂钩的方法。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而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过去那种单一的、僵死的薪酬体系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的薪酬体系。
同时,定薪还要有灵活性,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主动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在通货膨胀时,员工的日常生活费用迅速提高而工资还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果业主能够及时增加工资,让员工的生活有保障,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会更大。
(二)薪酬体系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薪酬体系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体系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是在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间落实和分解,不同的职能部门(如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在公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部门战略。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符合并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具体要求是:必须围绕和推动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而制定相应的薪酬体系。
(三)薪酬支付必须公开、透明、及时。一个企业要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必须把正确的薪酬信息传达给员工,并就其进行沟通,通过公开化、透明化的薪酬支付方式让员工感到公平。在这里,根据实际情况中小企业可以公开薪酬体系和可以晋升的职级,如每一个薪级的起点和顶点,每个职点的薪酬,而具体员工的薪酬数目可以不公开。
中小企业拖欠工资的问题依然严重,目前拖欠工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拖欠工资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建议企业首先必须采取措施形成完整的薪酬体系,及时发放员工应得的工资;其次管理者要自主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做一个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家。同时建议企业可以采用集体协商的方式进行薪酬管理,公司可以建立工资协调部门来负责此事。这有利于公司进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的困难。
(四)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薪酬激励不仅表现为收入的提高,公司建立薪酬体系时还应该着眼于物质满足和心理需求的双向推进,以此来实现充分发挥薪酬体系激励作用的目的。
在设计薪酬时要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设计出满足员工心理需求多元化和特殊性的随机性薪酬。如,管理阶层看重的是薪酬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技术人员往往看重技术、经验和知识的认可;普通员工主要把薪酬作为一种生存保障和生活依赖。激励薪酬还要与薪酬及公司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和完善拉开收入差距与分配档次的薪酬制度。
(五)建立体现员工忠诚度与奉献精神的延期支付体系。薪酬支付方式是公司薪酬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薪酬文化和薪酬理念的依托。大多数中小企业薪酬设计体系往往采用单一的支付方式,严重制约了薪酬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发挥,特别是约束作用的发挥。所以,应该在公司的薪酬体系中引入延期支付,将延期支付和即期支付相结合,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薪酬的激励作用,更能够提高其约束作用,将个人目标和公司战略目标真正地实现“并轨”。忠诚行为和奉献精神要通过薪酬体系设计中延期支付的方式得以强化。具体方式是:首先,合理的界定延期支付的员工范围,这里指公司的核心员工;其次,把绩效薪酬的一部分实行延期支付,合理的确定绩效延期支付的比例;最后,以信誉价值参数量化诚信与奉献值。
(六)完善相关的福利和激励计划。把员工的福利与员工的业绩挂钩,定期的绩效考评结果决定福利的差别。有时还应组织一些如运动比赛、棋类比赛、观光旅游等活动,在员工心目中形成极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好地促进内部人员的交流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可根据上年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及盈利状况,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提高员工福利,也是一种激励员工的有效方式。
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结合,开发诸如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建立灵活的奖励体系,根据员工的表现随时调整奖金数额,以此真正达到激励的作用。在所调查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现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长期激励体系,但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在着手准备之中。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小企业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简而言之,薪酬主要是指员工向单位或者组织提供劳动之后所得到的报酬。员工通常认为薪酬既代表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得的物质回报,也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及员工自身的价值,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员工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因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还能帮助企业树立好口碑。
二、薪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福利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行业竞争的增强,煤炭企业员工不仅重视自己所得的物质奖励,还关注企业为员工制定的福利机制和未来发展平台。然而,当前多数煤炭企业潜存着不完善、不合理的福利制度,以及单一的福利模式,因此不能满足多数员工的实际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薪酬结构不科学。
针对企业薪酬分配问题,煤炭企业员工常会出现如下心理状态:平时工作认真努力,获得的业绩也比其他人好,但是仍和他人获得同样的薪酬,这说明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过于简单,不能真实评价员工所做的贡献。目前,煤炭企业多注重企业资本要素分配,而忽略了企业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的重要性。当前煤炭企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存在增长慢、水平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⑴薪酬结构不科学,即不稳定部分在企业薪酬结构中占较大比例,薪酬结构既缺乏科学、合理性,也缺乏分类的明确性;企业薪酬构成中的技术管理及劳动操作人员的薪酬比例缺乏平衡性,管理技术人员和劳动操作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差较大,制约了劳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未能认真落实薪酬管理制度。
部分煤炭企业现有的薪酬管理制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人员轻视薪酬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相脱离,无法获得员工认可,所以在煤炭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落实中,有关个人及单位喜欢使用原有的薪酬制度来降低企业损失,但是这也限制了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本身的实际效用。
4.考评体系不科学。
多数煤炭企业并不熟悉煤炭考评体系,因而,很少有煤炭企业可以制定出完善的员工薪酬考评体系,虽然有些企业制定了薪酬考评体系,但是却不重视该体系,限制该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企业人情因素也参与到了薪酬管理中,致使薪酬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欠缺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最终仅将考核停留在经验判断基础之上,无法真正使员工的贡献与应得薪酬相对应。
三、薪酬管理体系革新意见
1.制定宽带型薪酬制度。
煤炭企业沿用的传统薪酬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很难实现内部公平及激励效用,它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难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然而,宽带型的煤炭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打破原有的工资等级制的组织形式,有效引导企业员工关注企业为之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企业员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注重薪酬管理体系的绩效性。
煤炭企业单纯地给予员工工资,很难激发其工作热情,因而煤炭企业需要在原有的薪酬制度中添加绩效工资,以此激发员工工作潜能,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绩效型的薪酬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本单位薪酬管理的主方向,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薪酬的重要标志,将绩效引入煤炭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团队协作的效率,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3.注重薪酬管理体系的全面性。
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不仅包含货币形式的奖励,还包括对企业员工精神上的奖励,因而,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不仅包含企业员工应得的薪资标准、对内部员工的表扬和肯定,还应包含对员工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条件等内容。
四、薪酬管理体系完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煤炭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符合不同员工需求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于低工资群体,应重视奖金奖励;而对于较高收入水平群体,尤其是企业管理干部及知识分子,应重视鼓励创新、职称授予、尊重人格、晋升职务等因素;对于在危险、恶劣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员工,应注重增加员工的岗位津贴、改善工作条件、做好劳动保护等因素。
2.构建科学考评体系。
煤炭企业应构建科学的薪资考评体系,借助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构建正常的企业增资体制:广泛调查企业薪资,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合理评价岗位劳动,系统分析岗位劳动的四要素,严格区分劳动差异,全面施行薪酬考核;对煤炭企业员工的工资晋升条件、工资形式、工资标准及工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煤炭企业在完善薪酬管理体系中,应重点考虑内部员工的社会物价指数、生活成本及后续发展中需要投入的成本,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通过重视员工生活质量来体现煤炭企业对内部员工的人文关怀。
3.调整员工的工资待遇。
完善、实施煤炭企业薪酬制度的关键在于企业对员工劳动付出的重视及认可,应依据市场行情和行业标准适当地提高和调整薪资标准,以此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满足员工心理预期。
4.改进、评价薪资管理制度。
市场上企业的薪资水平及企业内部生产状况始终处于变化状态,煤炭企业也应适时地改进和调整内部薪酬管理制度,提高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而,各大煤炭企业的内部薪酬管理部门应深入基层,认真听取一线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的建议,努力完善薪酬制度,从而使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更符合实际情况,使薪酬管理体系为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5.强化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