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一政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3 05:25: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一政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一政治论文

第1篇

当代的学生是社会的储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高职学生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者和行动者,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观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整体道德素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所以高职学校应该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教学的主要重点上,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不忘记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人才。高职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和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拥护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职思想教育体系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进步的内在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是学生道德观念建设的内在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社会主义的捷径。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1.坚持的指导地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坚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时,必须坚定不渝的始终坚持在高职思想教育全过程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在意识形态领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

想要构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学体系的主体。包含:“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方面内容。要以这几方面为主题构建新的符合新时代背景的高职思想教育体系。引导高职学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论思想指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荣辱观,并坚定不移的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学生。

3.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尽量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发感悟,进行自我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并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还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参与的热点话题,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真正的了解并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政治方针与思想,了解新的动态、新的变化。

三、总结

第2篇

为了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调研外贸企业的形式。其中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去掉4份不符合要求的共96份有效答卷,有效率为96%。问卷的对象是2002级和2003级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学生。调查表明:71%的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看好,所以报了国际贸易专业;66%的学生更喜欢做出口,而忽略做进口,认为做出口会更赚钱;74%的学生喜欢做外贸而不喜欢做内贸,认为做外贸比较体面,那才是跟国际接轨的;66%的学生希望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授课:69%的学生希望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经常涉及企业实践;56%的学生希望专业课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3%的学生谈到跟本科生同台竞争的时候都显得底气不足,认为他们的学历要高些,底子要好些。

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笔者下到外贸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企业反馈来的信息是: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另外,外贸公司的岗位也较多,除业务员外,还有跟单员、晶管员、单证员、财务、统计等;就业务范围来说,也是多管齐下,出口、进口和内贸。例如,笔者调研的其中一家公司——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2年进出口额为32,788万美元,其中出口占5,096万美元,进口却占27,692,万美元,进口额居浙江省外贸行业第一位。累计销售额41.5亿元,显然内贸也占了相当大的一块;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标准是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不招最优秀的,只招最合适的,例如,对于业务员和跟单员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业务员英语要求较高一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跟单员.要求熟悉工厂管理流程,当然,不管业务员还是跟单员都要求较高的素质,如待人处事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等。

通过学生和企业两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②重外贸,轻内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往往是同时面对两个市场,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销售全球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普遍认为外贸较内贸更加体面,这种认识是危险的,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其实外贸往往较内贸交货期要求得更高.品质质量更加严格,也更加辛苦。③重出口,轻进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很薄。通过对我国1978—1998年有关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进口不但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进口的边际生产力达到1.281,即进口增加1元,会使GDP增加1.281元。①20多年来,我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产资料、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等,其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可低估。④分散性.各自为政。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整合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凸显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较优势

“课程整合”的概念是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因为社会分工精细所导致的教育因素发展片面化。理论上,“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课程整合的本质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构建

李岚清同志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思想与其相反,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一线岗位欢迎。

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我们将之扩展为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根据外贸行业一线管理工作岗位的特征,分解如下图。

1.在教学上对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KAS三者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KAS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合成的。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的,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

(二)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显著成绩。北美地区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②。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从“双元制”模式经验中可知,实现该模式的关键是有一个实力较强的企业与高等职业学院联合,且最好是著名的或大型企业。原因很简单:该著名企业也是人才需求方,故学生毕业去向明确,在校期间学习针对性强;通过自己企业所培养的学生势必是最了解企业的.可以节省企业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成本,缩短新员工见习期.校企双方取得双赢效果。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是德国西门子技术学院,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不仅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先进设备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理论教学上.西门子公司与技术学院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协调,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实际.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并进人世界前三甲,与其采用“双元制”模式所培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及政策尚未健全,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等职业学院为数不多。相比之下.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也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以此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三)“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高职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更好地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国际贸易》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当讲述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时,可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以“汽车”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也可以当地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习厂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据专业进程表,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贸地理实训:在《外贸地理》课程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②外贸单证实训: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③综合技能实训:《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去实际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练兵,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实习基地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当然,毕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也可归人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了解非常及时。(见下表)

注释:

①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6,P2—6。②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2003.1。

参考文献

[1]舒惠芳.高职迥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7,P51—52。

[2]张桂春,刘彦鹏.试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适需[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旧4.2,P28—31。

[3]中国工厂”再审视[J],21世纪经济报道,2004.3.11,9—12版。

[4]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闭中国高等教育,2000.3,P24—25。[

5]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坛,2004.2,P18。[6]王欢.论高校成教创新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4.5,P68—69。

第3篇

1.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学风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教育者在推进学风建设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学生都能够勤学苦读,学风建设比较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全民经商思潮的影响,学风逐渐下滑,高校的学风建设收到很大的冲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生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平等的社会竞争,使许多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制约高校学风建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过分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道德文化,重物质、轻精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歪风邪气应运而生,一些学生思想受到侵蚀,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由于非主流文化杂乱无章,社会对其又没有很好的约束,使之无处不在。大学生受到校内外的各种诱惑,表现得心浮气躁、相互攀比、投机取巧。这些社会的不良之风严重侵害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学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胸无大志,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杜绝社会的不良风气侵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1.2学校因素(1)教风有待强化。“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也是帮助学生成才的良师益友,所以教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风。目前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与学生交流时间甚少,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不闻不问,客观上也加速了不良学风的蔓延。(2)制度管理不健全。学校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学风建设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仅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难以形成持久效应。(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相脱节,没有及时更新,再加上不合理的专业设置、落后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4)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高校对大学生成绩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试,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成绩。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考核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所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1.3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阻碍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其学习不闻不问,导致了学生自由散漫、游手好闲,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犯的错误,从来不问事由,轻则痛骂,重则挨打,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首要原因。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虽然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给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人才质量下降致使大学生贬值、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等出现。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把进入大学当做一种生活形式来对待,对学习的热情有所降低,更有甚者完全丧失了学习热情,也失去学习动力和方向。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中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学习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

2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2.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思想。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意识等方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牵引作用,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即对自己性格、专业、兴趣、爱好等爱好进行综合评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身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其个体的主体意识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风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2.2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制度规范的强制,才逐渐进入自觉阶段的。所以,通过高校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言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学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用制度去规范学风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可操作性强,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教育,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要给与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制度建设,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2.3提高师风师德,为学生做好表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首先,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笃学、学而不倦的探索精神感染学生;其次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和拓宽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以更加完善的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4篇

校园公益广告不仅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促进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重视相关策略的运用.

1.传播作用.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传播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日常行动的功能.同时,校园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涉及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准则,保护校园环境,维护自身健康与安全等内容.这些不同的信息以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出来,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作用.校园公益广告通过校报、宣传栏、互联网、手机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媒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校园公益广告的娱乐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不仅改变了以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抽象的方式,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行动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校园公益广告,能够强化工作效果.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能够增强公益广告的趣味性、生动性.制作水平高,富有哲理的公益广告能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的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进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达到校园公益广告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尽管在心理上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但这种熏陶和影响是浅层的,难以持久发挥作用,而校园公益广告正好能够巩固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学生在收看公益广告的时候,一旦对广告内容产生认同,就能够从心理上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公益广告的内容,就会刺激到在大脑里存在的相关内容,已经存储于大脑的信息将会再次被提醒,从而起到强化作用.

4.塑造作用.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学生则在公益广告相关内容的指引下,通过自我审视、潜在改造或者是教育重塑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正因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得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校园公益广告的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科学的公益广告宣传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为了促进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合理的宣传方法.

第一,理性与情感的结合.在公益广告的应用上,通过将理性和情感结合起来,提高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在这里,理性主要是指在运用公益广告的时候,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而情感主要是指通过合理选用公益广告的内容,运用感性的力量感染对象,从而实现特定的目的.例如,在图书馆、教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为了达到感染和鼓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可以设置名言警句,“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设置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运用说理的方式,能够让人受到启迪,也能够催人上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更好的条件,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公益广告中如果运用感性的力量,改变格言警句的严肃性,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利用公益广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洗手间、洗衣房等,为了唤起学生节约用水的理念,可以将广告语设置为“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在这则公益广告的设计上,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从而让人产生联想,领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在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共鸣,从而提高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注重将理性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加工,并赋予一定的艺术手法,然后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说服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中,通过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有利于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广告具有为学生提供娱乐的目的,如采用文学性、艺术性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而学生又是一个善于模仿、渴望新知、勇于创新的群体,追求的是自由,厌恶呆板的说教方式.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公益广告作为载体,在广告主题和宣传词等方面进行创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娱乐,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校园公益广告不能过多的包含通俗娱乐或者一些表层信息,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学生在接触不同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沉溺于通俗娱乐和表层信息中,会降低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丧失社会行动力.而如果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式,即在公益广告宣传中,提示某些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促进学生迅速采取行动.例如,在劝说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刷牙习惯的公益广告当中,在广告宣传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强调牙病的痛苦,展示齿槽溃烂的画面,并配上文字说明:“如果不刷牙,你也会这样.”该校园公益广告在设计中,通过采用警示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增强了学生的爱牙护牙意识,有利于实现广告设计的最初目的.

第三,明示与暗示相结合的方法.明示是指校园公益广告给出明确的结论,所表达的观点鲜明,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之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公益广告当中,可以设置以下广告用语:“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通过设置这样的广告词,明确指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行为有失风度,强调学生在公共场所要讲卫生,讲文明,有风度,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提高行为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而暗示是指在学校公益广告宣传当中,给出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将观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隐藏于材料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给出判断,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2.整合多种媒介形式.不同的学生在获取的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校园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校报等媒介,而不同学校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差异,如果设施不完善,必然影响到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传播媒介,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校园公益广告更好的发挥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迅速、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这样就急需一大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这一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外经外贸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既有坚实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贸实践经验功底的实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外贸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即具有必备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又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熟悉外经外贸行业管理并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外贸人才。

2.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能够适应外经外贸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的能力,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要按照“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随之而变。应在原来的“老三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能独立办理报验、报关、托运、投保手续等;根据合同、信用证及装运资料,制作所需结汇单据并送交银行,其中以报送、缮制单据这两方面的能力为重点,真正作到“宽基础、活模块”。

2.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是一种以纸面贸易单据流转为基础的贸易方式。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大约30份纸面单证,全世界每年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面文件数额巨大,并且每次重复输入数据都可能产生错漏等方面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运作的信息化、电子化,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流转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实现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创新。为了实现这一创新,还应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类课程。

3.为了培养国际上通用的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还应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以及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谈判等课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懂WTO规则的外贸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设置原则,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把“活模块”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去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外贸案例教学,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谓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在人为创造的仿真商务环境中,由学生自主地组建公司并作为公司成员开展工作。公司的业务,如:商品、单价、经营方式等,可以模拟一家真实的企业来进行。在模拟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商检、保险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符“合行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3.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单存、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外贸岗位的需求。

这几种方法,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外贸理论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论浅显易懂,有利于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设

构建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选用或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要优先选用规范的高职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始终瞄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和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书本中没有涉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本学科、本专业上最前沿的经贸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如: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商贸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逐步实现国际贸易活动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选择外贸英语函电教材时,内容要包括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几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网络、电视、报纸和期刊杂志等传媒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踪和瞄准专业学术的前沿问题。我国加入WTO已有好几年了,可以结合外贸教学的有关内容,举行WTO知识讲座,讲解WTO最新游戏规则,使学生获得最新经贸知识,并能了解国际经贸专业学术的最新动态。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有些教材要进行整合、归类,突出重点,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上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发、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试办法

考核办法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细则。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使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来,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理论课程中可采用笔试、口试、面试等,开卷、闭卷均可:在实践性课程中,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特别应注重实践性考试,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直至达到目标要求。

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围绕适应培养外贸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要求进行。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主体是专业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为全面,并且有较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尽量吸收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作专职或兼职教师,并鼓励外贸专业教师到实际外贸工作部门锻炼或兼职,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优化“双师”结构,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1的专兼结合的外贸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七、依靠行业、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1.成立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聘请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行业、企业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教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外贸谈判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6篇

1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是一种非商业性的广告,它是一种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旨在弘扬和推动社会发展所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品质,弘扬社会主流意识的一种传播形式。公益广告是广告众多形式之一,商业广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获得利益,其目的是盈利性的,而公益广告则与之相反,它主要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2公益广告的特点

(1)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益广告在传递的内容上有着明确的目标,针对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创意,形成一种既直观又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信息传递,引导社会群体积极关注,并对观众的心理进行渗透,引起公众产生共鸣。具体的说,公益广告在其目标价值的导向性上体现出倡导社会新风尚,矫正社会歪风,提醒和警示不良风气,向社会公众传播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2)较强的服务性。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服务性,公益广告是非盈利性的广告形式,旨在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传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倡导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些都是不以赚取社会财富为目的的,具有较强的服务性。

(3)直观的教育性。公益广告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在精神层面、思想领域里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公益广告并不是采用简单的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采用比较直观的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意。广告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同样,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公益广告同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广告创作讲究的就是创意性、新颖性。公益广告在创作理念上紧紧跟随着时代主流意识的发展,同时又遵循着广告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即创新性,因此不仅满足受众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道德的要求。

3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直观的图画到生动的视频,都在宣传着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价值需求和伦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公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公益广告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传播方式,公益广告对于社会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广告在传播思想道德观念时采用的方式或是无声的视频、或是抽象的图片、或是没有文字说明,都在表达着某种观念、思想,体现着某种价值要求,在人们接触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在对其有蕴含的某种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和认识。

3.2促进文明社会的发展

公益广告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反映和再现,倡导或警示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摒弃不良道德观念或生活习惯;另外,对于社会生活中优良的社会品质进行积极发扬,弘扬社会主流意识,推动全民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榜样学习。

3.3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公益广告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一种广告宣传就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缺失、人格缺陷、人与人关系冷淡等现象进行的一种警示和规劝,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观念、意识层面对这些社会群体进行疏导和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优良的社会风尚、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宣传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一定意义上公益广告促进了社会生活中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帮助人在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身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4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化

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来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深入实际、创造价值。公益广告是对现实生活的现象的反应,其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只有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典型问题,通过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同身受,并用正义的道德评价和观念去审视社会生活,在创作中反映现实生活,引导人们思考和判断,最后产生共鸣。

(2)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公益广告主要是来源于社会社会中的优良品质或是不良现象,体现着百姓的生活现状。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大众生活,着重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公益广告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观念和素养,因此,公益广告的产生也要符合大众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倡导什么、反应什么、批评什么都需要在广告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要从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公众利益,达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3)注重创新与社会效益。公益广告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短小轻便的广告,通过短小的故事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公众的兴趣,这就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广告要引起人们关注就一定要有创新,不仅要突出主题,还要具有艺术性。公益广告不仅需要充分体现主题色彩,还需要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益广告推动社会生活向积极健康的文明社会发展。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体现于公益广告的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需要具有说服性,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使受众从思想和认识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

(4)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公益广告在传递社会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文化思想意识的沟通,文化是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在公益广告的传递过程中结合社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制作出适应于社会文化气息并能与公众实现有效沟通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在受众中的传递,进而实现受众自身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一致。

第7篇

 

一、课堂探究活动及其理论基础

 

课堂探究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活动,主动参与探究、生成知识、发展能力。一般来说,探究式课堂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组织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适时点拨、交流成果、成果评价。从教学实践角度,课堂探究活动运用最多的是问题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活动方式又可以分为自主探究活动、合作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相对简单,往往以单个问题的形式引导,一般不需要书面提示,也不需要太多情景铺垫,书本上已经有的大多数探究活动属于这一类型。合作探究活动相对复杂,往往以一系列情景和问题的形式出现,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往往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要答好审题和合作至关重要。

 

课堂探究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体验的时间和机会,集中学生“生活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堂探究活动的思想源于西方教育思想,后来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课堂探究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

 

1.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提出,在学习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是直接呈现答案,而是提供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搜集证据、有所发现。这种教育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秉承了学习者自主探究精神。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激发潜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习形成持久的记忆。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人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创新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多元智力理论在创意思维开发和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探究式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关注学生心智和人格精神。

 

二、课堂探究活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好生活经验分享与创造新生活的共同梦想是学生积极交流的原动力,因此,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生活与成长展开,精心设计。一节成功的课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探究活动的成功首先要有科学的设计。一般来说,高中政治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要关注以下问题:

 

1.主题明确、新颖、生活化

 

问题设计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主题明确,切合书本的重难点,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求。这样的主题才有深厚的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台阶可上、有理论提升空间。主题要具备新颖性,匠心独具的主题设计往往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创新的源泉,生活化的主题契合学生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为生活质量的提髙引路。有用的知识,必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自主学习不可缺位

 

自由阅读是自主学习的方式,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课前有一定预习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一定的探究问题。知识预习是没有问题预设的、纯文本式的、自由阅读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所不可替代的阶段,很多后进生就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补充”完成这个阶段才进步的。观察高三文科班的后进生高考分数未必比中等生考的分数差,就是因为后进生在高考压力下回头看书了,中等生则因为没找到更上一步的台阶而裹足不前。

 

3.问题设计要具有连贯性

 

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可以是基础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可以是知识运用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共同点在于主题一定要有探究价值。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不可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或者思考讨论后也不会有定论或思想提升空间的,也没有设计探究活动的意义。从运用效果来看探究活动对中等难度的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实施较佳,这也符合“猴子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常识。同时,探究活动更关注过程,过程合理了学习效果才能更好。问题“支架”搭得好,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更容易成功。

 

4.重视过程与结果生成的关系,给予全面评价

 

评价标准应多样、全面,运用“在场”评价法。经历同一个过程,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是基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商优势和先天不足。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回应要积极、全面地看待,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评价标准不应“一刀切”。突出“在场”评价法来探究学习的质量。“在场评价法是对建立在科学主义基础上的考分评价法的扬弃,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场’评价法包括学生的参与场、思考场、情绪场。”

 

在一节公开课“社会发展规律”上有这样的活动设计:(1)请分析本班重名的人,并请他本人来说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2)名字对你的影响有哪些?问题设计来自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点紧紧围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展开,学生反响强烈,乐在其中,理解知识透彻,能力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学效果很好,令人欣赏。

 

三、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施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合作探究活动的成败最后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合作参与度。发挥整体的最优效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既竞争又合作?这不仅是教学上的难点,也是管理中的难点。因为人是复杂的,人与人的合作更复杂。我的做法是:讨论时鼓励积极参与,并制定奖励机制——书本知识运用的较好的小组可免默写检查只提供答案,甚至给予一定的待遇——连续胜出的组有下次合作探究活动的评审权。开展探究活动,还需要必须特别关注一些问题:

 

1.需要践行民主和创新思想,培育人性化的课堂

 

政治课体现国家意志,多考虑社会需求,实际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态度决定一切”说得夸张了些,但反映出积极的学习情绪带给学习效率的几乎决定性的影响。不要苛求每位同学的心态和情绪都恰好调整到最佳,大多数人在状态就可以了。我认为90%的同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就可以实现“10带1”的较佳效果,对于个别集体氛围带不动的老师就要及时重点关注、交流一采用重点进攻的战术。比如,按此计算,文科一个班不足50人,每周5节课,课上5人有问题,每天专攻一个,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绰绰有余。

 

2.需要重视探究过程的信度,提高探究参与能力

 

有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民主化的过程,平等对话才能提高探究过程的信度。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参与是否真实有效,表现在小组合作诚意高与参与人数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提高。

 

3.需要既放飞学生思维,又紧销探究主题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探究活动的参考答案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型的,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广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可能。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的时间也会延长、内容也会增加,思考会更深人,更可能会提出问题,从而克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教学案例,作为说明。在必修3“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生活的中心环节”这一课,我实施了一次合作探究活动:谁感动了我。这是一次失败的课例,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总结经验教训。高二学生前一天晚上集体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课上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活动,6人小组(共7组)具体讨论、上台发言(时间共10分钟~15分钟),合作探究主题:……感动了我,围绕话题:(1)感动我的人物或事迹,可以是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人或事。⑵对我的道德品质的启发。(3)据此提出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在讨论的环节大家很热烈,只有一个女生组出现了冷场,我指导她们猜拳决定发言人,但最后这组依然没人上讲台,这对我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在发言的环节,其余6组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积极关注和笑声,但是1组脱离话题被我当场指正〇5组发言人都是本班活跃分子能脱稿即兴发言,观点代表性不强,参与度受限。最后所有组的发言都回避了第3个话题,这影响了我的信心。这是我保留的精心设计啊,就这样白费了,接下来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中上完课的。

 

依据课堂探究活动的特点与原则,现对以上案例分析改进如下:首先,探究活动设计环节不完整,没有强调自主学习。不可忽视学生的新课预习环节,仅课上看两眼而没有对书本知识的思考是不够的,课前提前预习,学生对道德建设与道德楷模的关联度的理解会更深刻,参与和发言就会更深人。其次,探究活动问题有待改进。探究设计围绕的话题由三个减少到两个就更容易集中,或者第三个话题不删除,增加适当的书本提示——即教学支架搭稳,降低难度,增强与书本知识的关联度,探究活动也许就会反败为胜。最后,学生有新的认知,以人为本。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如这次探究活动心理预期设置适度,教学效果就会比现在要好。还可以建议学生改进发言稿,内容不仅是个人观点关键词,还要包括其他同组同学的观点要点,形式从纯文字稿换为图像框架,启动左右脑共同工作,形成思维创新。

 

四、结束语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意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4C理论,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建议以维系注意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并不稀缺,那么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注意力。

一.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4C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注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同时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集中与人的活动目的息息相关,而“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消费者绝大多数是上网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2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l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互联网的特性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成为信息消费者,使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双向交流式演变。此时的教育客体具有绝对的主动性,而要获取教育客体的注意力,传统的“教育主体中心论”已无法适应,为此贯彻“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理论则势在必行。

本文主张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4C理论:即是consumer(信息消费者),cost(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convenience(信息获得的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

二从宏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改革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受教育者,面对新兴的网络社会,只有改变传统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BBS功能、Email、虚拟社区、OICQ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交换,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冶教育方法现代化,不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简单搬用,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也不仅仅涉及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各各环节,包括思想信息调查环节、教育反馈环节、教育评估环节等。

(二)要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环境,形成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群体效应

调查显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知名网站,呈现出“马太效应”。(5)美国互联网调查公司2001年6月4日报告称,美国在线、雅虎、微软以及Napster 4个网站吸引网络美国用户驻足浏览的时间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的一半还多,即四家网站瓜分网民半数线上时间。为此,高校不仅仅要营造名牌效应更要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高校网站这个小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文化,以高品味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三、从微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研究并培养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力

2001年6月l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就整体的浏览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还是人们熟悉的网站,分别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微软、雅虎、Lycos以及Excite。(6)首先要坚持在网上网下开展调查问卷、座谈、个案分析等形式继续研究注意力的现状。其次,采取开设课程、组织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注意力加以引导。再次,努力创造信息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新的汇聚点,也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引导信息消费者正确的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教育者需帮助信息消费者努力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其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能力。其二、对互联网富集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培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丰富,在网络信息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中显得尤其重要。其三、迅速及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反应能力既包括在对信息的加工、修改、放大、重新组合、利用以及反馈等一系列思维和技术操作过程中,也包括在对信息所产生的影响的妥善处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帮助广大受教育者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三)引导信息消费者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坚持网上网下的思想引导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的发育状态已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可能,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就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它使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社团活动的过程面向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和培养。另外,成立大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质。

(四)树立与消息消费者平等的思想,努力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第9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3-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沉淀和积累,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教学素材。纵观医德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以及社会普遍反映的医德问题,大多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例如:“推己及人”、“医非仁爱不可托”等,这些医德的理念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应该将其精髓引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贯穿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014年5月4日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内在统一的。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为教育的目的。例如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在高职学院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失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的高校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都非常的时髦,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文化和节日非常了解,并被卷入“海外热”的浪潮中。最热衷于韩剧、美国大片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名著等了解甚少,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文化层次的差异,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知识十分薄弱。

(二)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乏的原因

1.高职医学院校教育的弊端。高职医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医卫类学院,主要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医务人员,医学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学院都会比较偏向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教育,而对于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一般都处于比较边缘化的状况,更不用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导致培养出来医务人员并不具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重要症结所在,也是现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正确地传授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地进行知识的传授,除了重视本课程的传授之外,对其他门类的课程也不应该持有偏见。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高校任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外,需要全体的教师们共同地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的传授。

3.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目标非常的明确,这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就成为一个比较单一的培养方向。但很多的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4.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说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上存在一些差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要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提高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源远流长,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一直传承下去的。如果作为一个国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连自己的国家传统文化都不了解,是可笑和可悲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