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7 04:00: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学分制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是近20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国不少高校顺应教学改革的大潮,都在试推行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量,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或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1]。我校也在逐步推行完全学分制。本人对学分制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实施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进行思考,针对暴露出的一些缺点,提出了在实施学分制时应考虑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3],尤其是“一校两区、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的出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推进学分制是当前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具体方法:开学初,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将本学期所有实验课的实验名称、开课时间、地点在校园网上公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等)在网上选课。并且同一时间段内选同一实验人数不得超过实验室的容量,同一时间段内选某一实验低于规定人数,则本实验在该时间段内不能开出。然后由实验中心派教师指导实验。实验室设有教师信箱和学生班级信箱,便于教师及时收发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在校园网上登出。

二、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优点

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我国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以江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为例,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现了许多优点。

1.对教师来说,可以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选课,而且每次实验面对的是不同教师,那么必然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这样必将促进教师不断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分制能够在高等教育中稳步推行。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

学生在选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选择实验。比如“声速测量实验”和“激光全息实验”[4]这些实用性较强或科技含量高的实验,选课的人数就比较多。由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配合老师,并且能提出一些问题和比较有创建的想法,课下认真总结,使学生由原来的“为成绩而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为求知而学习”。

3.学生可以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行学分制之前,实验内容和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不同班级《大学物理》学习进度不一样,很容易出现学“光学内容”,而做“热学实验”的不协调现象。而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后,不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且可以使实验和理论学习的步调相一致,使实验作为理论的必要补充,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使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4.提高教学效率。

指导老师在一到两周内,指导同一个实验,对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经常出现的故障一清二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便于学生成绩管理。

指导教师将每次实验成绩登在校园网上, 每学期结束后,各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由系统自动算出,避免了一系列的繁琐工作,同时学生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实验成绩。

三、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模式大体上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纵观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同时结合学分制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情况,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易得到保证。

学分制为学生自主选课和学习进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自主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对学分制的理解片面,会出现“盲目选课”现象。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趋易避难,避实就虚”的现象,从而降低学习质量,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学分制会给教学秩序带来一定冲击。

由于部分学生对学分制片面地理解为只要取得一定的学分就可毕业,而且对物理实验缺乏实质性的认识,进而会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甚至有替代者,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倘若学生自觉性较差,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由于学生自主选课,教师每次课都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因此上次实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给学生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稳妥地推进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学生的素质也在相对地下降,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想蒙混过关,实行学分制后,他们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单单只为了修够学分而学习,这种想法为目前高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逐渐消除学生错误的想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盲目选课”的现象,实验室可以根据内容的搭配,把所有实验有机结合成几个模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只能按模块选择,而不能任意选择单个实验,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在普通高校中,是在整个学校内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但是往往比较偏重于对理论教学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为这部分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讲是难得的宝贵财富,能进一步丰富枯燥的理论知识,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整合。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也是无法替代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优于信息管理系统。例如在学生进行教学意见反馈时,面对面的交流和发言更能体现教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充分地交流,这是网络教学反馈无法获得与衡量的。因此,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应该予以适当的保留并发扬其优势,与信息管理手段相互补充、整合,达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以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推行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做了总结。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步积累经验,克服学分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推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其中良好的学校内部条件和协调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既需要专门工作人员具有对学分制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又需要他们精于管理,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造诣,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物变得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周小海,曹树国.学分制教务管理工作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4):99-101.

[2]彭云.对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1,(中旬刊):15-16.

[3]陈希.关于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10,(下旬刊):175-177.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物理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1-02

促进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新一轮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继续前进指明了道路。物理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创造性、学者型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度的注重结论而忽视了过程。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接受公式规律和机械运算,这样的定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严重脱离,难以体现物理学科真正的科学价值。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物理,亲自体验物理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体会物理带来的兴趣和快乐。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古人云:“授人之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领航员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位学生觉得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教师的爱心是教育教学的“原动力”,“爱其师,则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教师不仅仅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还要利用空闲的时间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设计和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时刻提醒自己,永不停息的读书、学习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存在的方式!只有教师让自己储存丰富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才能扮演领航员的角色。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结合物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实验和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不仅仅给枯燥的物理赋予了新的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科学的进行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教学赞美,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我们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的一面,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物理带给他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使我们物理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总之,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领悟新课程的精神,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第3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主体作用

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以“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人”为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个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收到本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就要研究本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观察,认为要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兴趣是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初中物理的素质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潜能,使他们愉快地、积极地去探索,实现其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提高其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途径很多,我在讲课中经常采用的有:

1.通过知识的应用激发兴趣。讲课中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用于实际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学过上海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后,让学生解释雾、霜、露的形成;学过九年级第七章《电功率》后,让学生计算自己家里每天用多少电等。这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学好物理确实有用,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以物理学家的奋斗史激发兴趣。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物理学家的名字,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述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表现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迷信前人、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拼搏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认识浮力》时介绍阿基米德,告诉学生阿基米德一生中有四十多项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工农业生产中,他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的豪言壮语和他为科学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传授方法是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学的关健

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作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第一条是学会认知而不是学会知识。这里充分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物理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得以调动,主体性就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认识就会很零碎、浮浅,提高学生素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关键。

例如讲教科版九上5.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节时,告诉学生:研究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几个变量,使其中一个变量与研究的物理量发生关系。并分别提出“要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应控制哪些因素?”、“要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哪些因素?”,让学生讨论。再如讲教科版九年级上3.3《电与磁》“奥斯特实验”时介绍科学家“观察现象?――作出预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研究结果――修正预测――作出结论”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有益,而且对今后从事工作、适应社会都有好处。

三、发挥主体是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探索、研究,使他们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不能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思想与信息,使课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启发、引导、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逐步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远比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要难得多,教师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并应努力做好。

四、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做好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合理安排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讲《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节时,用明显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一起,闭合开关后,小灯泡随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逐渐变暗或变亮,这种现象促使学生急于探求灯泡亮度为什么会随滑片移动而变化?于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在弄清上述问题后由学生动手实验,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然后布置课后小制作:自制一个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下次课检查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并且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效果明显。小制作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物理教学中,除着重抓好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坚强意志,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使用音、像、声等多种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要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法,使学生通过物理的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生说课 学生说题 学生说课教学法 物理教学

一、“学生说课教学法”简介

江西省南康市教学研究室物理教研员罗天曼老师领衔主持的《学生说课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于2006年下半年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立项评审中被立项为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该课题即将于2010年3月申请结题。该课题经过三年多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创立了“学生说课教学法”。笔者曾经多次试教“学生说课教学法”,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在此向读者郑重推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学生说课教学法”,并介绍学生说题教学法的三大特点及一般流程。期望这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教学法,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所谓“学生说课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在某些课例中、在自主学习(如阅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基础上,用“话说”的方式发表自己(或相互讨论)对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观点、看法、认识、理解与体会等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说课教学法”的应用课型按教学内容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非习题课”和“习题课”。在以习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说课教学法“又可称之为“学生说题教学法”。

1.在非习题教学中实施“学生说课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

(1)一说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的知识要点;(2)二说知识要点中的重点与难点;(3)三说对知识要点的认识与理解;(4)四说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方法和手段;(5)五说编者编写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意图和思路;(6)六说对学习内容编写的评价;(7)七说对学习内容编写的改编;(8)教师综合点评。

2.在习题教学中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

(1)一说命题意图。(2)二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3)三说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4)四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5)五说解题心得体会;(6)六说对习题的评价;(7)七说对习题的改编;(8)教师综合点评。

该课题所构建的“学生说课教学法”教学模式,通过应用学生说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实转换了师生角色。通过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备课”与“说课”,让学生切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知识传授与诠释的过程”,引导着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逐步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学生说课、说课过程的师生交流与评价、生生交流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评价能力、实践和创新等多种能力。

二、学生说题教学法,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习题教学的好方法

笔者经过近几年多次试教学生说课教学法后,有深切的体会。笔者认为:“学生说题教学法”确实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习题教学的好方法,限于篇幅,笔者以“学生说题教学法”为例,谈谈自己的试教体会。

1.“学生说题教学法”是习题教学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

在习题教学中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中第一个环节――说命题意图。加强了习题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三说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这两个教学环节突出了习题教学的审题过程及审题能力的培养;四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这一教学环节是习题教学的必由之路;五说解题心得体会突出了习题的总结与反思过程,具有独到的作用、提升了习题教学的层次与水平;六说对习题的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则侧重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充分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七说对习题的改编这一教学环节,则融会了习题教学中“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教师综合点评这一环节让教师既当组织者、又当引导者和促进者。

2.“学生说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实现

据笔者所知,由于受升学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习题教学司空见惯的还是传统的“示范模仿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示范,学生通过习题的“模仿训练”达到“教师教会方法、学生练出能力”的习题教学目的。毋庸讳言,传统的“示范模仿式”习题教学法习题是一种典型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练式、讲听式、授受式”教学法。而“学生说题教学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同时也改变了习题教学中那种“接受式学习、机械式学习、记忆式学习、重复式学习、非个性化的学习”等学习方式,真正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3.“学生说题教学法”是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渔”和“箭”,应用“学生说题教学法”有利于三维目标的统一、融合、落实与达成

笔者认为,习题教学的最终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巩固、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其二是渗透方法、培养能力;其三还有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心。习题教学的过程,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心的绝佳过程。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三维目标统一与融合、落实与达成绝佳过程。

笔者认为:三维目标统一与融合、落实与达成,必须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优化,要用最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教法与学法)去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学生说题教学法”则是三维目标统一与融合、落实与达成的坦途。

附:应用“学生说题教学法”进行例题

教学的―般流程

(1)出示例题:

(2)学生审题:

(3)学生说题(一说命题意见图:二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三说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4)学生评价、交流(教师适时启发、引导、点评);

(5)学生说题(四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6)学生评价、交流(教师适时启发、引导、点评);

(7)学生说题(五说解题心得体会;六说对习题的评价;七说对习题的改编;);

第5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宏观管理;微观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管理。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人们往往认为管理只是学校领导的事。学校过分细化章程,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理对象,领导为监工。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扭曲了教学的本性,已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而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则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教学管理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对学生、教学设备等的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同时,教师在备课,批改、检查作业,测验,课后辅导等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研讨中,也是教学管理者。

因此,从现代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既包括校长、教导主任等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又包括教师在直接教学过程中的微观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对于教学宏观管理而言,作为学校领导,应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全面协调,树立校本教育理念,以质量为中心,制定各项规范化的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评价、激励等各项机制,并以民主和科研等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的管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思想、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底。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使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并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学校间教师的联系,促成其交流经验,切磋教法,共同进步;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实行竞争上岗制,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中心环节是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首先,应该深入课堂,比如通过听课,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营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确保必要的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学校领导还要注重培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技能,如多媒体教学,以充分发挥当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潜能,享受高科技给教学带来的利处。

     3.加强教学研究、评估和总结。

要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还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指学校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交流意见,共同探讨,如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的集体优势,这样,教师能够不断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逐渐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教学评估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活动,诊断其教学效果,使其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除领导直接对教师教学评估外,也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活动中来,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再针对问题与老师探讨。以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言,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真正学了什么,学习能力有无提高,创造力是否得到发挥,素质教育有无落到实处。本着这个原则,就能做到对老师教学有效评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总结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总结可以引导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清楚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并进一步明确方向,增强前进的动力。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学总结会、经验交流会,让老师认真总结,不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学校可将教师教学经验论文等经验总结成果,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以激励其认真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微观教学管理方面,则注重的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导作用。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成为教学的直接管理者。

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教学系统内,教学思想是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手段的实施。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先导,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新课程标准的确立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思想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就是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其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教学思想确立了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但不管何种方式都要以新课程目标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益。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的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则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变“讲师”为“导师”,教师不再单纯地讲授教材知识,将其强行注入学生大脑,不考虑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而是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点拨思维要领,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 创设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需要创建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其敢质疑、敢问的学习态度,鼓励其展开联想,并给以适当适时的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和学生是“引”和“探”的关系。教师是引导者,任务是启发、诱导;而学生是探究者,任务则是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2. 在解决问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科学方法的渗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和最主要特点。即从一个目标 出发,沿着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结论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分析同一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扩大思维广度,以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创新思维、发挥创新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信息提炼、加工、选择、组合,打破固定模式,分析问题结构,产生出更多的设想、答案。

3.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传统教学体系下,人们通常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建立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两者相互结合,和谐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或称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如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包括听课态度、作业态度等的评价,是对学生表现“量变”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在教学环节中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注重其优势发挥,取长补短,并可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励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全面发展。

终结性评价是总结性的评价,是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核,是对学生表现“质变”的评价。考察此时期学生的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否提高,总结经验,作为进一步教学的参照,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成功的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出发来思考管理方法。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学校形成一种宽松、融洽、和谐的氛围。“管”是为了“不管”。这样学校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3).

第6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化;学生;教学

一、生活化的知识构建

通过学习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果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杯白开水,毫无所知是不正确的,他们之所以“不知”是他们原来脑海中所学过的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经验与现学知识少了连接的桥梁。作为一名授课者,教师可以用直接的语言和直观的行为或者提问问题或者做实验等方式去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里有所启发,能够实现心灵互通,这样学生脑海中的新知识构建也可更加容易。例如,在讲浙教版科学《摩擦的利与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自行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自行车运行中会出现的摩擦力等科学知识进行讨论,学生跟据日常所见所感相互讨论后积极举手发言,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学生的经验总结得出下述结论:自行车的轮胎,把套,脚踏板和刹车块的设计都有凹凸不平的图案并且采用摩擦力大的材料以加大摩擦力。当我们面对突况必须立刻刹车的时候我们会使劲捏住刹车把,使得车块和车圈在碰撞中产生压力,达到加大摩擦力以停住车的效果。面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老师首先要对之表示肯定满意、鼓励表扬,然后就可以将课本中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的利弊引入讲述了,紧急刹车可以通过加大摩擦来及时停车,避免危急事件发生,这是他的好处,另外油可以帮助减少不良摩擦;但是也有弊处,摩擦会磨损自行车的器件从而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缩短。

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如果让你空口吃芥末,不管怎样你都咽不下去。但是如果将芥末放入面包中,你就会在享受面包的美味时将放入里面的芥末都吸收了。情境对于知识,就像面包对于芥末。芥末要放到面包中,才能被咽下吸收,将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才能展现出知识的风采。这就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考虑教学目标分析,更要构建出对学生有益处的情境。教师要时常留意生活中的事情,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料,认真解析教材,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的领悟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例如,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这一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讲明白植物油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我们会把植物油滴到只装有水和只装有汽油的试管中,对比两种现象得出结论,了解到溶解性的不同。但在使用情境创设这一方法后,我们就有了别的授课方法,比如说“我们吃油泼面时很容易将里面的油溅到衣服上,而这通常很难用水将油渍清洗干净,原因何在呢?”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面对问题,我取来一块带有植物油油迹的布,然后我先用一块干毛巾来擦有油迹的地方然后蘸水擦拭,但是无论怎样用劲总是弄不干净。于是我便拿起带油迹的布问学生们“水无法将油清洗干净,那有是不是说明了有不能溶于水?”学生答“是。”然后我又尝试提问引导“那有没有别的溶剂能将油去掉呢?”“大家会把难以洗掉油迹的衣服送到干洗店,他们会帮我们清洗的很干净是用了什么办法呢?”我从容不迫的取出预先备好的一小瓶汽油,告诉学生这是汽油后将汽油抹到布上有植物油的部分,然后用毛巾轻轻一擦,油迹不见了。于是“植物油可以溶入汽油等物质中却不能溶于水”的结论得出,构建的教学情景,通俗易懂,对学生的知识及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的实验器材选择

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短期内将设备完善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器材资源不仅来源于实验室设备,我们身边的物品和器具都可以作为我们使用的资源。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易于操作,现象明显,而且有利于更加容易的领会科学要意,增强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与此同时,也方便我们在课后开展实验,减少限制,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可用于做实验的物品来弥补设备短缺问题。例如,在进行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关系的实验中,通常会取两个不同的音叉,使他们发声,然后比较两个音叉音调和振动快慢的不同,但是这种方法不容易直观的比较音叉振动的快慢。这时我们就可以从市场生活中取材了,取一把梳子,用手指以变换的速度拔动梳齿,让他发出不同的声音,来研究音调跟振动的快慢的关系。如果想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喝剩水的饮料瓶,分别往瓶中注入不同的水量,来观察装有不同水的饮料瓶在水中浮沉的不同情况,从而得到物体浮沉的条件。在进行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取一把菜刀,使用相同的力来让刀刃和刀背分别切割橡皮泥,观察不同的效果。

四、生活化的举例论证

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协助讲述课本内容效果甚佳,但是不乏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理解程度都不够,尽管使用例子讲述,难免一些同学仍然不懂。因此,需要生活化的举例论证。例如,在教授浙教版科学《大气的压强》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在一个杯子里加入水,然后在瓶口处放一玻璃片,然后将装满水的瓶子倒立,玻璃片不会滑落,这样的例子能非常直观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具体的道理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否则学生很难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压的存在。教师需要针对“大气压”“压强差”这些抽象的概念详细解说,引导着学生感悟大气压所产生的“吸引力”。初中生对大气有压强这个观点难以理解,这时如果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老师还可以选择“排完了气的瘪篮球”、“两片紧贴的玻璃片”、“挤尽水和空气并拧紧盖子的热水袋”等等作为教学道具,要求学生将以上三种东西的夹层分离开来,通过夹层很难被拉开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通过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大气压的含义,学生掌握知识也更轻松。生活化的例子不仅要体现科学的原理,还要注意现有教学器材是否支持。生活化的举例论证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从优性原则。在同一个知识点中,能够用于教学的例子会很多,这时老师应该从中挑选最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子;(二)教育性原则。所选择的例子应充满正能量,而非反科学或者等带有消极作用的例子,这样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三)适度性原则。使用生活化的例子,要短小精悍,要求质量而非数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理解更精确的知识;(四)科学性原则。采用的生活化例子应是科学客观的,不能为了迎合试题中的数学意义而随意编造例子,这样能避免误导学生;(五)针对性原则。采用的生活化例子要与课本中的知识点关系紧密,所设计的场景要有针对性,以此获得更佳的课堂教学效率。

五、从教材理论到回归生活实际通过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展现科学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将小课堂、大生活的教学理念融入实践科学教育中,将教学实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增强对科学的认识,提高自主探究科学的能力,以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教授浙教版科学《空气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咨询环保局和生产企业相关人员控制空气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时采访群众对当地环境保护的意见,再对当地的实景进行拍摄,最后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结束后,回归课堂,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采用文字、口述、图片等方式介绍小组调查的结果,教师就其表现打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科学问题。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认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能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结束语

在教学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结合,将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和能够做实验的物品引入实验中,从生活本质中发现科学现象,掌握科学知识。课堂上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知识增强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不过,课本知识与生活现实相联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初中科学老师应该善于将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不断总结并完善生活化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文娟.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徐海波.初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4.

[3]李秀芹.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J].价值工程,2011,04:279-280.

[4]黄凯.紧抓课本,链接生活——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155.

第7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切实抓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效的人才。我结合这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认识。

一、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导致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不适合、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因此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吃透、理解到位,对课程标准要清楚,知道自己要讲哪些内容,所讲的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出现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说了一堆,致使实效性差。还有就是教师要有灵活的头脑,在处理教材中的难点时,要使难点不难、抽象不难懂。例如,在讲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许多学生对推导公式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不理解,我在教学时就先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探究:求原点到直线x+y=2的距离。许多同学都说出了几种办法来解答,其中有一种就是利用等面积的方法,还有一种是求两垂线交点的坐标。然后我提问一般情况下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这样就教给了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改前教师教学大都是“一言堂”,课改后一些教师虽有改进,但仍不能完全脱离旧观念,使课堂教学不能够适应新形势,教学方法单一,即用讲授式,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无兴趣,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不明白,成绩不够理想。相反,一些教师更新了观念,调整了教学方法,成绩就非常的理想。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设问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180°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此问起点太低)设问2:你能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 此问起点太高,有点深不可测)所以教师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5.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就无从授课。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总是出错,学生能满意吗?课堂教学会有实效性吗?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空谈,取得不了任何效果。虽然数学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实用性,不像历史、语文那样有故事性,但是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教师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不能语言平淡、面无表情、整节课平铺直叙,应该做到语言既准确又生动。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假期去打工,到一家饭店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以后每天小明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 至少干够20天,问: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让学生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大增。

(3)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钻研、多解题、多与学生沟通,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仰慕老师,对数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和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数学常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较快地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比单纯的通过枯燥的理论证明得出的结论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也比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能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

例如,案例一:探究椭圆的定义。用具:两个图钉、一根长约20厘米没有弹性的细绳、一支笔、一块纸板。步骤:(1)分组(四人一组)。(2)将纸板固定在桌面上,把细绳拴在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纸板上。(3)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从而画出椭圆的图形。然后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第二个问题:如果绳长刚好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绳长比两个钉子间的距离还小呢?第三个问题: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

案例二: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用具:卡纸和双面胶。步骤:(1)课前学生制作长方体、三棱锥、圆锥、圆柱等模型。(2)课上拆开制作的模型并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多面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旋转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案例三: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用具:每人一台电脑。步骤:(1)给出一个具体问题情景,抽象归纳得到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画出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图像,并在图像上制作出一个动点A。问题:拖动点A,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有何变化?

3.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说:“课上听明白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这恰恰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片面性、定式性等障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判断函数f(x)=2-()在区间[2-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x)=f-(x)得到f(x)为奇函数。我又提问: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时,区间[2-6,2a]应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发现a=2或a=1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为奇函数。

4.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非常重要,它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容量大、时效性强。数学教学每堂课都有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答,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将部分学生的成果加以展示,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学生,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课件能够增大课堂的容量并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等,教师都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不能与教学的优化等同起来,我们还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该板书的那一部分是绝不能由多媒体来代替,否则实效性将大大降低。

三、做好课堂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有效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也就不能长时间地使课堂教学持续有效,教学目标就无法完全实现。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