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0 22:17: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习法律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

第1篇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让我明白法律本身应当是值得崇尚的良好的法律。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基础要件。良好的法律必须能够充分表达民意。只有当法律充分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意志,社会成员才会对法律产生高度的认同,认识到法律并不是约束自己行为的羁绊,而是保护公民各种权利的手段,是自己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必需物。正因为法律是自己的,社会公众才会从内心尊重法律,法律也才真正具有权威性。

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观念。良法为树立法律权威奠定了基础,而公众的法律观念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内在支撑力。因为真正的法律权威只能来自于人们自觉自愿的认同和推崇。当公众将法律规则和制度内化为一种内心的观念时,公众对法的认识就注入了理性的角色和力量,积极肯定法的意义,自觉认同和尊重法律的权威。

公正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公正执法是树立法律权威观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大学生再学校学习时要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个良好公民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二通过学习法律基础我们能更好的去理解相关法律的条款,从这一点我认为学习法律基础确实受益菲浅。虽然这门课结束了,但时我还是会好好的学习其他的相关法律,这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所必须学的。我个人认为,学习法律基础有以下几点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法律基础可以培养当代教师遵纪守法的观念,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我们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在我们的权益受的侵害时,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来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学习法律基础课是使教师正确理解和支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做好准备。

学习法律基础可以完善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文化素质,让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打好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能更好的立足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

总之,教师学习法律基础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所以我们学习法律基础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岁月里我们还应该继续的学习有关的法律,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

关于学习法律心得体会

前一段时间,市委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通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行政执法是我们交通行政机关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交通管理活动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交通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们交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注意五个环节。首先自身必须合法,即主体资格合法,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第二,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合法,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任何人都无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三,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不能随意给被管理者设置障碍;第四,行政执法活动的依据必须合法,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并须事先公布;第五,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手续必须完备,不能随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补充。首先,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确。准确是确保案件正确的关键。首先是适用法律必须准确,不能张冠李戴;第二,认定事实必须准确,证据必须确凿,不能有任何脱节、含糊之处;第三,行政执法文书的叙述必须准确,必须能真实地表述交通行政机关的意图,要明确易懂,不能产生歧义。

高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首先,国家交通有关实体法和执法程序法都对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第二,采取行政强制检查、取证、扣押物品的时间必须紧紧围绕实际执法需要进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强制扣车和扣证措施权;第三,作出的行政执法(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须即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所以,交通行政机关必须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保证反应灵敏,决策果断,指挥权威,处事迅速。

在加强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还必须健全以交通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的监督检查体系。没有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作保证,交通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则难以实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相对人采取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有准则,好坏有奖惩,在严格执法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个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交通行政机关各项执法职责,建立起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并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交通行政机关内部各执法单位各层级和各个执法人员岗位,明确责任范围、职责、权限、执法目标,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将考核的结果与执法人员的任用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内部对执法活动的直接监督检查,是关系行政执法责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鉴于行政执法包括了内外部两个方面入手。那么,交通行政机关如何开展好有效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方式。

一是由上级交通行政机关组织检查组,对本级和下一级交通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定期检查就是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根据需要每年确定一批重点的法律、法规、规章,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不定期检查是为了了解某个法规的执法情况,临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检查一定要深入调查了解,不能走过场、严防流入形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及时纠正。

二是建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下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其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实施中的问题要组织深入调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是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主要是从交通局机关选出几名监督员,监督行政执法活动,这样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机关及时纠正违法失职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是深入推行执法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执法公示”、“执法错案追究”和“评议考核”三大制度,交通各行政执法机构都要将依法行使的登记、发证、收费、处罚等职责有关的具体规定,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在办公场所公布上墙,做到办事权限公示、办事程序公示、工作时限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违法责任追究公示、监督渠道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促进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五是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各级交通行政机关对所属的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议和考查,对严格执法的单位和人员要予以表扬奖励,对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权谋私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查处。

六是认真搞好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既是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也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纠正和防止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补救作用,使行政机关能够更好地行使职权。因此,交通行政机关必须对行政复议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将交通行政机关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在萌芽之中,保证依法行政。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实质上是交通法制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问题。这是搞好交通法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几年,在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重视下,交通法制工作机构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形象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还存在法制人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仍适应不了交通依法行政的需要。

首先,应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机构体系。交通是个大行业,执法门类众多,法律关系复杂,管理对象流动分散,行政执法面广量大,因此,设置负责交通法制工作的专职机构,并由这些专职机构组成一个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系的法制机构网络。所谓纵向联系,既指交通行政机关内各级主管部门和各个执法单位的法制机构之间,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下级对上级的执行、反馈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则是指交通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应接受同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业务指导的关系。通过上述一个联系,一个关系,使交通法制工作做到条块结合,发挥各自特长。

其次,应尽快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专职队伍,与交通法制工作机构相适应。有了专门法制工作机构,还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职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管理以及交通行业技术等素质。从三河市交通行业法制工作队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法制人员不是科班出身,都是半路改行,还有不少人没有大专文化程度,虽然这两年我们加大了法制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但仍有不少人不能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计划地通过合理调配和加大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其素质,使其能胜任法制工作。这样才能为交通行业法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交通行业管理的需要,推进依法行政。

综上所述,交通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必须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完善交通立法工作,加强和改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执法队伍和法制人员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行政机关更好地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使管理职权,推进依法行政。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范文

前一段时间,市委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通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行政执法是我们交通行政机关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交通管理活动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交通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

第2篇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了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学习教育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法律常识》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自愿,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由于我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很少接触到能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的知识。而这门课很好的弥补了我们专业所缺乏的,并使我们的知识视野扩大。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在找兼职做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实体法部分对我以后很有帮助,它主要介绍我国几大基本的部门法和几个重要的单行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了解包括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的立法目的、原则及基本规定和精神,培养大家的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总之,在本学期学习的这门《法律常识》课上,我掌握了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明确了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识的常识上形成了有关法与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心理、观点和评价。并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门课,我还了解了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并会坚持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也能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并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 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3篇

依法行政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依法行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公务员是依法行使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能否运用法律手段来开展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要求公务员必须增强自身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才能潜移默化地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制引导和示范,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依法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推进扶贫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扶贫人员的法律水平,促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现将我在学法用法的体会如下:首先,积极学习各类法律知识,增强了我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工作者,我们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本领。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要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首先,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其次,学法、守法是自身建设的需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基层工作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村民守法的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依法办事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教育。学法是用法的前提,我们部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稍显淡薄,还存在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要加大学法培训力度,健全考核机制,提高村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学法的实际效果。同时将学法带入工作,充实内容,培养基层干部用法的能力。

三、要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服务为民的能力。现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迅速,农村村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办事,就有可能引发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行使村民赋予的权力。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处理群众纠纷。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第4篇

我从事了几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但关于《教育法律法规》这方面的知识,我自己认为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益良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基本修养与师德。谈到修养与师德,其实每一个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修养与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与师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而且还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我知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贯彻这一方针。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了《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让我在行为上有了准则,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实施的,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立法的基本目标。因此它具有全社会性、普遍性、强制性、统一性和基础性。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让我知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校长认同,就必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不体罚、不挖苦、不讽刺、不威胁学生等等,要时刻关心后进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大胆鼓励,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称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幼儿不喜欢老师批评时讥讽、损伤幼儿,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掌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要给给予学生独立思索的机会,刻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地欢迎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推崇权威、崇尚特权的行为倾向,使得人们缺乏对先辈和权威的怀疑、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求异”,是打破常规,调整视角,突破思维惯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读书上知识的书呆子。

当然,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我们是直接面对幼儿的教育者,幼儿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幼儿之“惑”,传为人之“道”。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殊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第5篇

二、质权取代质押权

摒弃了原来质押权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质权。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并首次提出应收账款也可设定权利质权,但该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三、抵押权中增加了动产的浮动抵押

这是效仿国外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可以将企业生产用的设备、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均一起抵押,由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在抵押期内企业可以继续生产、销售,而抵押权不受影响,当抵押期限届满时,再确认抵押物价值的一种方式。很新颖,但在中国这个诚信匮乏的现状中,我对它的抵押权设定与实现还是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但不管如何,这绝对一个新的亮点。

四、关于物权的种类及内容法定

明确了物权法定的原则,即除了物权法中明确的几种物权种类,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地役权等内容外,其它形式的物权方式均不被法律所认可。比如有人曾提出过居住权是不是物权的问题,期待相关司法解释对其明示。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明确为物权的一种方式

对于保护农民利益来说,是一件好事。并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年限内不得任意收回及征收。到期后,也可以按相关规定继续承包经营,性质上非常象国外的永佃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另外,集体土地被征收后,除了要按《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给集体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赔偿费等以外,还应给付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即为被征地农民交纳相关养老、医疗保险等。

六、明确了征用与征收的概念

征收仅用于集体土地被国家收购后转变为国有土地性质的这样一种方式;而征用则指在特殊时间,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由国家机关征用个人所有的物品,如意外事件中公安机关征用公民车辆用于制止犯罪等。但关于公共利益需要是指什么,物权法并未进行明确规定。

七、关于城市房屋拆迁一事

各位教授讲课过程中最常引用的一个案例就是重庆的“钉子户”,这次物权法提出,当城市居民房屋被拆迁时,应保证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即被拆迁后,被拆迁人获得的补偿费再购买的房屋应不低于原居住条件。

八、不动产登记

1、明确不动产应统一登记。

以改变原土地使用权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房屋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的现状,以避免二部门登记发生冲突的事实出现。但具体收归哪一个部门,尚须司法解释或相关法规明确。

2、登记按件收费,取消原按标的收费的规定

3、首次提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如消费者购买期房,为防止开发商一房两卖,购房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避免房屋的再次转让。

4、首次提出不动产所有权的异议登记

不动产权属不清时,为防止登记所有权人在产权不明时将房屋转让,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异议登记,登记后15天内向法院提起所有权确认之诉,否则异议自动失效,且异议错误时异议申请人应赔偿登记所有权人的损失。

九、不动产善意取得问题

以往法律均规定“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但此次物权法却明确规定,当具备几个条件,特别是已办理了过户登记的,不动产可以善意取得。

十、遗失物处理

所有权人及其它权利人可以追回遗失物,但需对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善意第三人支付购买费用后方可购回,所有权人支付的费用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但赃物的取得,应适用原法律规定,不适用善意取得,权力机关有权追回。

十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取代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这一称呼,也有别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十二、小区车位

建筑区划内,规划为车库、车位的,所有权归开发商,但应首先满足小区内业主需要。规划范围外的、或占用公共部位的车库车位为小区业主共有。

十三、居民购买的房屋所附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

曾经是很多购房人担心的,因为怕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地上房屋存续或土地出让金补缴问题,但现在物权法明确规定,住宅房屋存在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则自动续期。对购房人来说,等于吃了一个定心丸。

十四、抵押权设立

第6篇

关键词 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学核心;旅游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8―0017―07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旅游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的旅游学者在旅游研究中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马里奥蒂(Mariotti)1927年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但至今旅游研究依然众说纷纭,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旅游理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吴必虎等学者通过对国际旅游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在1973―2003年间的《主题词索引》(subjeet Index)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对旅游学理论……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论著,但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尤其是旅游学基础理论,在很多问题上,譬如本文正在考察的旅游学科体系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从国内来看,虽然学术界对旅游学科体系、基本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旅游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旅游学仍非常年轻。受到我国旅游发展经济利益导向的影响,我国旅游学研究的功利性色彩十分浓厚,旨在解决旅游发展中具体问题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而旅游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却非常欠缺,至今在旅游研究对象、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等基本问题上都尚未形成共识。

总的说来,我国旅游学科框架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六要素说”是较有代表性的,即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活动角度界定的“食、宿、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目前有学者以六要素为核心建立了旅游体系结构,并认为“旅游六要素不仅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在旅游学科体系中也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旅游六要素有自己的概念和原理体系,使旅游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笔者认为,以“六要素说”来认识旅游业,带有明显的功能导向或者实践导向的色彩。以旅游者的活动为研究的轴线,优点在于有助于建立旅游者导向的旅游发展观念,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这一观念尤为重要。但仅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认识旅游,不可避免地将旅游供给方(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排除在分析框架体系之外,使得分析结果不够完整。同时,以“六要素”理论来分析旅游学科框架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如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无法进行分类,使分析结果不够清晰。

另一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是“三体说”,即将旅游学科框架理解为主体、客体和介体(也称媒体)。有的学者认为,旅游学是以这3个要素为核心,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在这一点上笔者同意谢彦君的观点,“把旅游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定义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太过于一般化,而没有体现旅游现象的特殊性。因为任何人为的行动,乃至任何生命活动,似乎都离不开行为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另外,“三体说”还存在一个理论上的硬伤,就是关于旅游介体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旅游介体是指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连接起来的旅游交通,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其是指旅游业。前者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却失之片面,须知促使旅游活动发生的绝非仅仅是旅游交通,旅游业不仅通过营销刺激了其产生,也通过各个部门的协作使得旅游活动能正常的进行;正是因为旅游业的存在,大众旅游的出现才成为可能。而后者认为旅游介体就是旅游业,产生了一个逻辑上的混乱,即旅游资源的归属问题。在“三体说”中,旅游资源应该作为旅游活动的对象归为旅游客体,但同时,旅游资源以景点景区的形式表现出来又不得不归于旅游介体之下。总之,“三体说”搭建了一种学科体系的框架,对从整体上把握旅游学科体系是有意义的,但也存在着缺陷。

系统论的思想引入到旅游研究之后,立刻成为学者们研究旅游体系的工具。国外学者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从结构一功能的角度、系统的混沌性和复杂性角度,以及空间结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旅游系统模型。在国内近年来以吴必虎为代表的系统论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即将旅游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旅游系统构架包括四个部分,即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这一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阐述了旅游学研究的范畴及其涉及的范围,尤其是支持和保障系统的提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用来描述和解释旅游现象是有力的,但在作为旅游学科体系的框架时,则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旅游学科体系是否存在一个理论核心。如果不存在理论核心,则旅游系统也与前面所述的“三体说”一样,仅可作为旅游学科框架的一种视角,强调对旅游现象的描述,而前瞻性和指导性则不足。

以上仅是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中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3种观点。旅游研究的框架虽然经过了30年的构建,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或因不够全面,或因非旅游业所特有,或因重描述轻概括而未能形成旅游学科独特的研究体系框架。

二、认识旅游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要认识旅游学科研究体系,需要坚持以下的认识:首先,对理论的探索必须坚持与实践相结合。旅游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来源于实践,并将用于指导实践,离开旅游发展的实践空谈理论是没有出路的。对旅游学科研究框架的认识首先来自对旅游发展实践的总结和规律的归纳。另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研究旅游现象要放到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考察,探索它的起源,借以知道了事物的过去,可以明白它的现在,从而推断它的未来”。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

按照旅游发生发展的顺序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图1)。可以看出,起初是个体旅游需要的产生,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的内 但同时又是必然的,这是因为实践的特征和学者自身的因素。首先,“从科学研究的过程上看,实践的地方性、时间性和机会性因素都是在实际上发生作用的。”因此,如果想要为旅游学科建立一种大一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体系,是不可能的,实践总是比理论所能抽象和概括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学者自身的因素也导致了目前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战国”现象。因为纷繁复杂的旅游现象在进入不同学者视野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原有学术背景的影响,学者们带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观察和思考旅游现象时都带着主观色彩;另一方面,学者们在思考问题时总会努力地调整自己的研究目标,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不存在完全独立和客观的研究。由于这两个原因的存在,旅游学科研究的路径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学者利用混沌理论来研究旅游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旅游学混沌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旅游学‘前科学时期’的混沌态,体现了旅游学的不成熟性;二是指由旅游学‘内在随机性’而产生的混沌态,体现了旅游学自身固有的混沌性,它决定了旅游学科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多维度等特点。”

在当前的认知条件下来讨论旅游学科体系的建立,既要看到现存现象的合理性,不能脱离当前的大环境来空谈建立一个排他的、绝对正确的学科体系,又要尊重实践和科研之中的多元化,注意体系的完整性和包容性。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旅游学科的研究也总是处于某种地方性、阶段性的情境之中,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场合而存在。因此,在对旅游体验说继承和思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接待方的活动。旅游体验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和“六要素”一样都是对旅游者活动的描述;旅游活动的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旅游接待方的活动,包括旅游接待地政府、相关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社区和当地居民,以及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旅游地理等一系列内容,后者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对象,也构成了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舞台。

基于对旅游核心的思考,旅游学科体系的核心也是旅游活动,需要研究的是旅游活动中的人(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接待地区的管理者、居民)、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活动既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

以旅游活动为旅游体系和旅游学科体系的核心,其意义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对旅游的关注和研究不应仅仅注意其对接待地区方面的作用,旅游经济说之所以不够全面,正在于此;而仅从发生学的角度去关注旅游的产生、发展,将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或者仅关注旅游对接待地的环境影响也同样失之偏颇。旅游学科框架能否建立的关键是要找准对旅游学科研究路径的初始位置,目前的各个学科之间的研究能否融合起来,对这个“初值”的依赖性很大,有时会达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程度。而这个“初值”就应该反映出学术界对旅游所涉及的问题的全面关注。

其次,以旅游活动为旅游学科体系的核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体现出社会发展与管理范式的深刻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实质就是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范式,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诉求,规约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目标。这与目前旅游发展的需要完全吻合,巴特勒(Buder)认为,理想的可持续旅游是要在3个层面上都达到可持续性,即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而不是单指其中的某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用统筹兼顾的思想去思考旅游学科体系的问题,就必须将旅游者、接待地区社区和居民、旅游环境、旅游经济现象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去考虑,而只有旅游活动能将它们统一起来。

四、对旅游学科框架的认识

围绕着旅游活动这一核心,借鉴以上提到的“三体说”、“六要素说”和“系统说”,可以就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上文的讨论中已经明确了旅游活动是旅游所涉及的各种现象和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核心,由此,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活动发生的机制,为进一步得出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做好准备。

图3表示的是旅游活动的发生机制。旅游者方面的旅游活动开始于对信息的需要,之后才是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体验的发生和旅游后的反馈。其中,对信息的需要和信息搜索的结果构成了对旅游的推动力。旅游活动的提供方认为旅游活动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部分,实际上还有旅游市场营销这一部分,由此构成了旅游拉力。旅游推动力和旅游拉力共同组成了旅游动力系统。旅游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者方的旅游动机、旅游需要和旅游体验,以及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在旅游活动进行之后,旅游者会对本次旅游活动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将影响其下一次的旅游动力。同时,旅游活动的进行也会对旅游接待方产生影响,这个影响也会作用于下一次的市场营销活动。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支持保障系统。

图3中,旅游接待方的活动实际上包括旅游环境和旅游经济两个部分。旅游环境之中包括旅游资源、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气候等因素;而旅游经济则包括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旅游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

在对旅游活动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由此探索旅游学科体系时,必须认识到旅游学术界正在进行的一种转变,即从注重旅游的经济功能转为重视旅游的社会功能。这也反映了我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动机正在逐步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双重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的社会功能必定会大大加强。正如目前欧洲一些国家那样,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动机首先是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其次才是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创造就业等经济动机。学者也注意到,“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社会事业性质”。另一方面,在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旅游活动需要实现的不仅是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还有环境功能。由于大众旅游和盲目的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旅游环境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早已成为学术界,特别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大都仅仅停留在被动的保护上。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积极主动地促进环境的保护,这不仅是在和谐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必然的课题,也是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通过旅游来促进环境的积极保护,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宗教或考古建筑之所以从濒临毁坏的境地中被保护起来,更多的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不是由于它们在当地民众看来所具有的价值。因此,旅游学科体系中环境的这一部分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应该占到重要的位置。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推动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的社会力量。

根据图3,如果将旅游者和旅游接待地区居民都归为旅游活动中的“人”,并用旅游社会学来进行解释,并且将旅游接待方的活动分为旅游环境和旅游经济两部分,那么在总结旅游学科体系的时候,就 可以概括性地归结为旅游社会学、旅游环境学和旅游经济学3个方面。

如前所述,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人、环境、社会、经济等现象和关系的和谐统一,借助谢彦君的思想,学科的核心是矛盾,那么旅游现象中就充满了这三方面的矛盾,旅游者需要的满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旅游者期望的满足与旅游业发展的矛盾。这些矛盾贯穿着旅游研究的始终。同时,这3个方面中的每两项之间都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及其表现、发展、变化,才构成了目前多姿多彩的旅游现象和多学科的旅游研究内容,如果摒弃其中一个而将另外两项列为旅游现象中的基本矛盾,则难免失之偏颇。

因此,如图4所示,围绕着旅游现象这一核心,旅游学科体系需要从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和旅游社会学3个角度对这些矛盾的发生机制等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旅游学科体系的三足鼎立模型,这3种学科分别借鉴了较为成熟的经济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研究旅游现象及其规律。在此,笔者将旅游文化学归入旅游社会学之中。

目前旅游研究中出现的各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可以统一在这个模型之中,如历史、语言、跨文化交际等领域,都可以归于旅游社会学的框架之下;旅游企业管理,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可以划为旅游经济学的范畴之内;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等则可以归人旅游环境学之下。由于3种学科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叠,如旅游消费者行为从传统上来看属于心理学范畴,但现在地理学家也从旅游流的角度进行研究,故其只能用虚线进行分隔。

在这一模型中,旅游活动是旅游学科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旅游社会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环境学3门学科各自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旅游社会学着眼于个体的旅游者体验及作为社会行为的旅游现象,是从旅游主体角度进行的研究;旅游经济学侧重于由作为社会现象的旅游活动引致产生的经济现象和关系,即旅游最明显的外在表现,这是从旅游接待地角度进行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最具实用性,对于促进旅游接待地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学也从旅游接待地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双方和谐关系的创造,这一角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旅游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这一学科体系中,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角度的研究在功能方面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统一体,强调旅游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与和谐。

五、结论

第7篇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务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乡镇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公务员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最后是自身建设的需求2020年七五普法心得体会2020年七五普法心得体会。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确保了学法的成效

作为一名领导,学法是用法的前提,但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我们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与乡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单人民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我们只有不断的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合理合法妥善的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才能使人民满意。

第8篇

什么是遵纪守法?遵纪守法就是在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纪律、不同的法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心得体会1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一切法律都必须遵照宪法规定,维护法律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小学生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提到法律,就有人会想到交警,法庭、监狱,警察,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去年秋天,爸爸开车带一家人去遵义玩,在路上一辆黑色小车飞快的行驶着,说时迟,那时快,那辆车正以风驰电挚般的速度向我们冲过来,爸爸急忙把方向盘一扭,虽说躲过了这突如其来的超车,但我们家的车却被撞凹了。妈妈见那个肇事司机没有停车的意思,便拿出手机,咔嚓咔嚓照相,证据到手了,那个司机似乎知道肇事逃逸要罪加一等的法规,便把车停下来。他跑过来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儿?我怎么开到这条线上来了?”爸爸说,我们叫交警来处理吧!”那个司机说:“不就是凹进去一点吗?用不着那么夸张吧!要不,我给你点钱,咱们把这件事私了了。”爸爸坚持说:“现在是法制社会,私了的做法是不对的。”对方见了爸爸的态度,便打电话给交警。

一会儿交警来了,了解情况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对方负完全责任,赔偿我们的修车费,最后双方愉快的结束了这桩事故。

法律好像是大海上的船,你可以在上面自由自在的走动,但是,一旦超出了他的底线,你就会掉进大海里。

犯罪就像一根带刺的玫瑰,看起来十分诱人,但如果触碰它,他就会让你流血、流泪。无视法律,藐视法律,那些与法律抗衡的人就是自毁前程。

法律是保护神,只要你信任他,他就会保护你。

我们的建设需要法律,法律是正义之火,是文明之花。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的好少年。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心得体会2火警电话119,消防车,快快走;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快快行;匪警电话110,警察快快向前冲;求救电话别乱打,遵纪守法好娃娃。这是一首儿歌,却告诉了小朋友们很多知识,遇到危险如何求救,也告诉了我们求救电话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只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拨打,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我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学文化,要遵纪守法,那时不知什么是纪什么是法,后来上学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法律法规的很多知识,知道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法律,那么就会乱做一团,矛盾和战争不断。法律应该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吧!我想就是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和平!经过我一直的观察,我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遵守我们国家制定的法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我们儿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有《教师法》,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有法。

前段时间经常看到或者听到有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结果孩子从窗户上掉下来摔死的事件,听妈妈说,在美国,单独把12岁以下的孩子留在家里就是犯罪,父母是要被判罪的。如果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法律,是不是这样的惨剧就能不要发生了呢?还有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情,拐卖儿童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希望我们大家都来学习法律,是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

刘备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即使坏事很小也不能去做,即使好事很小也要努力去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是坏事虽很小,但能使人慢慢变坏,日积月累,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到时后悔也来不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学法,守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心得体会3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做一个合格小公民。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

助人为乐,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础上的。在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的途中,有许多战士把仅有的粮食、药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饥饿、苦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因为战士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济贫,当代有雷锋精神的出现。再看一看我们现在。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座的不少同学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优点。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个群体的缺点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却可以很好地加强当代独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弥补自私这一缺点。我们从各个乡镇来,走到同一个学校来,走到同一个班来。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为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走进教室,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当你走过卫生角,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当你经过讲台,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当你穿过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亲爱的同学,当你身陷困难时,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肯定会的。同样,当别人身陷困难时,我们也要助人一臂之力。庆幸的事,现在我们的身边已悄悄地涌起助人为乐的热潮。

扶弱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甚至有许多同学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惊喜地发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周围蓬勃地发扬光大起来。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再犹豫,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助人并且以之为乐,世界将因你而更加美丽!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心得体会4什么是遵纪守法?遵纪守法就是在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纪律、不同的法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

在学校,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走出学校我们才能更好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当上课铃打响时,有些同学漫不经心地走进教室,这务必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和大多数同学的正常学习;中午午休时,有些同学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务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有些同学不听老师劝阻将零食带到学校,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而且吃零食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所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不可轻视身边的一切小事。

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 岁。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还不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着我到莲花湖景区去游玩,一进大门,空气好清新,湛蓝湛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景区里的路面被园林工人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在景区的九曲回廊上,享受着北国古莲的风姿和清新的空气。我从包中拿出一个橘子,扒开皮,顺手将橘子皮扔在了路边。桔黄色的皮孤零零地躺在路上十分刺眼,妈妈看了看橘子皮,又看了看我,本来面带笑容的脸突然消失了,她停下了脚步。我莫名其妙地盯着她,顺着妈妈的眼光看到了被我遗弃在路边的橘子皮,又看了看整洁的路面,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忙跑过去弯下腰捡起橘子皮丢向路边的垃圾桶。妈妈的脸上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对我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乱丢垃圾,不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景区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作为一个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要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时刻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吧!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心得体会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几个简单的字眼,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恶事小就无视它相同的道理,很多认为违反法律是件小事,可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社会的一员,应该从每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少年!

曾看到几个故事:两年前,小新开始在网络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六月,小新偷了爸爸的2000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这时爸爸初给奶奶4000元的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起来。于是就想去偷奶奶的钱。某日晚上,趁爷爷奶奶睡觉了就去偷,响声惊醒了奶奶,不顾一切的小新将菜刀砍向了奶奶,奶奶倒在血泊里。小新翻来翻去也找不到那4000元,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16岁的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和同伙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仅两年,就和同伙作案20多次,价值2万7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的人不止这些,想了想法治就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因为醉酒开车而死亡,有些人无视红绿灯的存在,还有一些因为骂人而打架斗殴,吸毒,这些都是犯罪行为。可是,很多都是我们青少年。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珍惜自己的生命,阻止自己做出这些伤害自己生命的事!

第9篇

小学生学习宪法心得体会450字(一)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