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9:0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普外护士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我院普外一病区实习的护士146名,按入科时间分组,2013年9月—12月的77名护生为对照组,男2名,女75名;年龄18岁~23岁,平均年龄(19.62±3.54)岁;其中大专生50名,中专生27名。2014年1—4月入科的69名护生为观察组,男1名,女68名;年龄17岁~23岁,平均年龄(18.87±3.35)岁;大专生46名,中专生23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普外一病区共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护理带教老师16名。
1.2带教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
观察组实习生实施目标教学的带教方法,即将教学分为制订目标、实施目标和达到目标三个阶段,带教老师根据普外科的专业特点以及护理大纲要求,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制订实习期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目标;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讲解深度进行教学,然后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带教过程中不断对目标进行总结和改进,如未达到目标,可在学习反馈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止。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病区内常见疾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和一般护理,学习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基本掌握普外科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医嘱处理以及常用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也是必知内容。此外,适当安排学生协助责任护士管理床位,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掌握一定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生出科前按照既定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
1.2.2常规教学法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原有的常规专人带教方法,护士长在护生入科后统一安排进行分组跟班教学,由所分配班次的具有带教资格的当班护士带教,并按照实习生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实施计划。各班老师按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实习带教,使学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顺利完成当班工作任务为主展开实习,主要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尽快结合。
1.3考核指标
在实习生出科前由负责护理带教的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评价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习效果考核分为操作考试及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内容有基本理论及基础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和沟通能力等。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其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对带教老师的教授能力和态度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实习目标、护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等方面,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9名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8.653±5.304)分,护理操作考试成绩为(93.247±6.893)分;对照组77名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3.784±4.179)分,护理操作考试成绩(87.025±6.176)分,观察组各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平均得分为(85.540±12.3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739±13.124)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探索了符合中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对策,以推进涉外护理英语教学质量和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
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招生生源的变化,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合格的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人才,是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
当前,我国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英语基础薄弱。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音发不准,词记不住,对英语不甚感兴趣,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涉外护理专业是集护理知识和英语技能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由此要求从事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师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知识;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承担教学的老师,不仅应具有英语教学的本领,而且还应具备通用医学特别是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尽管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却一般不具备医学相关的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三,教材不适合,教学目标不够规范。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能够使用的英语教材仅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事业部编辑的《涉外护理英语》系列教材。这部教材需要在非母语语言环境和外域文化的基础上使用,也是目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培训教材。目前中职卫生学校也只能选用这一套教材中的《情景对话》和《阅读与写作》。但是,对于英语词汇量过少,还未掌握系统英语语法知识和结构的中职学生来说,这部教材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阅读与写作》中第一章节第一小节的阅读材料中,大约300字的文章中就有37个新单词,涉及到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被动态、定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对于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水平与学生基础不相符。第四,缺乏涉外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没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和可置身其中的涉外语言实践活动,很难获取实际运用的各项能力。
二、教学对策
(一)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英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及兴趣。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其专业的技能目标和就业竞争优势,更不能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吸收未达到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所需基本要求的生源,以免对后续教学形成障碍。因此,在招录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时,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同时,在入学之际进行摸底测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录进本专业。
(二)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教学学术研究,以研促教,提高从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英语教师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三)教材与国内护理教学结合,进一步规范教学与管理
从国外护士培养的视角出发,以英语的语言形式把我国护理教学内容延伸到国外护理活动中。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以现代护理概念、知识、技术、人文为基础,借鉴国外健康服务管理与护理教育体系,建立规范、标准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 同时,把专业知识和方法、语言、国际化评价形式融合起来,构建积极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变革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培养涉外人才的要求,应进行深刻的变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低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案例教学和实务能力的训练,补充合适、实用、相对系统且适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设置有关护理工作的门诊对话情节,让学生学会把英语应用于实践中。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涉外护理学习环境
【关键词】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21-02
1.关于课题提出
1.1 课题界定:
涉外护理专业:面向国内外护理职场,培养具备国内外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国际化的护理理念、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毕业后能在国内外综合性医疗机构服务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国内外通用的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概况:目前,我国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涉外护理本科、专科、高职以及中专4种培养形式;另一种是短期培训培养模式,如国际护理英语培训班。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条件、教学方法、学生选拔上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探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认为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临床护理的通才及涉外护理的专才,即学生必须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宁夏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总学时达到了1040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25.4%,增设了护理伦理学及多元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承德护理职院采取“走出去”提高和“请进来”培训的方法,“走出去”即派遣多名领导和教师出国考察访问,实地了解国外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使自身办学行为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请进来”培训即让美、英、澳方合作单位派遣外教来校讲学,其主要任务除强化学生口语外,重点是培训教师。
国外研究概况:在培养护理人才出国就业方面,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表现一直非常积极。菲律宾是护士输出第一大国,他们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不小的成功。菲律宾官方语言是英语,其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受美国影响较大,整个医疗及教育体系都与美国相衔接,如菲律宾大学的护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间与美国护理院校相符。其护理理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教学方法上常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戏剧表演、课外活动、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菲律宾护士在美国等国家很受欢迎。
1.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明确提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走出一条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发展之路。涉外护理专业就是在该指导思想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时尚” 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全球共有300万护士的需求量。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国际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都基本成熟,具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继续教育到正规教育、从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人才培养到护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我国的涉外护士毕业生达到国际护理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使之能直接、顺利输送到国际护理市场就业,或是到发达国家继续专业深造,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涉外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个性人才,打造拔尖人才,以真正实现与国际护理人才市场及国际护理教育的对接。
2.关于课题研究
2.1 课题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层次。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2 研究目标:
以学生为本,通过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创新优质生源选拔等实践活动,构建新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
2.3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现有涉外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配度,尽力实现优化;
(2)建立高素质的涉外专业专门教师队伍,优化其人员构成;
(3)进行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
2.4 研究假设:
(1)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即: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2)打造优质、高效教师团队: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
(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目标:英语+专业+技能(EMS)
证书目标:医护英语等级考试+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雅思考试(MII)
2.5 创新之处:
目前,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护理教育现状,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
3.关于课题实施
3.1 研究思路:
在“尊重个性,拔尖创新”的理念下,认真研究分析本院涉外专业目前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生源选拔、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团队打造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构建科学的、面向市场的涉外护理专业创新人才模式。
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成果,并加以有效借鉴。
2.访谈法:参观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了解兄弟院校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现状(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等)。
3.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及教师对涉外护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教与学的结果。
4.归纳分析法:通过上述的调查、讨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分析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良评价机制。
5.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按照新的课程模式,带领团队全面铺开教学改革,构建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技术路线:
本研究周期2年,即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
3.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1—2012.4)
(1)查阅文献资料;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5—2014.9)
(1)现状考察:市场调查、发放学生及教师问卷以及到兄弟院校调研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现状,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2)理论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分析目前课程及教学存在的;弊端;
(3)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4)建立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团队,实施教改;
(5)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MS+MII。
第三阶段 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9-2014.12)
关键词:涉外护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精品护士;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宋利萍(1968-),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孙宝琴(1969-),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研究”(编号:XHXNO·12140069;主持人:宋利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40-03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已成为护理行业的龙头产业,精品护士的大量输出带动涉外护理专业向纵深发展,培养涉外护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公共英语,更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英语,以适应国内外各大医院对护理人才的渴求。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化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医学各类专业报考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是临床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护士证考试也涉及部分相关内容,因此研究生物化学精品课是重要的。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对此都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国内还没有院校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
在涉外护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缺乏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生化双语精品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专业英语词汇量提供方式;哪些命题需要英语加以阐释;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师生怎样进行英语互动;考试试题医学英语占有量及难易度如何调控等,一直是模糊的、随机随性的,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通常由教师自己掌握,出国护士班和普通英护班的英语词汇量也难区别,期末综合考试便也缺失达成的尺度。
另外,学院双语授课大多停留在给出英语词汇阶段,这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将大量输送到国外,从事护理专业工作,英语词汇远远不够用,急需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必须努力上升到第二、第三阶段,即教师要给出重要内容的英文短语,对重点概念用英文解释,重点问题以英语和学生互动,并在课外进行该学科的前沿科技发展浏览与学习。教师冲上档次,就必须研究探讨这些相关材料,以防捉襟见肘,做无米之炊。
本课题创新点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即给预备出国护士准备国外先进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包括词汇、相关资料、病例及习题,且是原汁原味的,比单纯双语教学更注重实效英语。
因此生化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储备非常迫切,其结果将对各级涉外护理专业的生化教学有充分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护理知识具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积累和运用生化双语精品课资源目标,拟从更新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研究、授课模式方法、案例调整、试题练习、考试机制及教学理念等具体实施上做一个优化式探索研究,对教材内容及授课形式有精雕,有舍弃,能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不盲目繁乱,彼此心中有数,学精又学博,相应的生化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达到够用有余。研究过程中保证教师同研同用,集思广益,应用过程发现新问题,继续研讨,逐学期进一步完善。
(一)更新涉外护理教学理念
普通教师很少有出国学习机会,但护理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外最新护理教学模式及发展动态,注意护理先进思想在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渗透。
如加拿大的护理教育亮点是,使学生早期接近临床,课程设计与实验室设计接近临床实际,重点学习与护理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基本在实验室上课,且常去教学医院观摩。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如果需加强对患者营养健康方面的护理,生化双语授课要追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相关英语知识,在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精选上要有所反应。
(二)教材研究
涉外护理生化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化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奠定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
课题主研人积极参与编写人卫、北京、科学出版社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在编写会上与名校教师探讨涉外护理授课情况,就如何优化章节内容、授课词汇量、双语教学模式、考试机制等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根据本院涉外特色及学科学时,精选教材和授课内容,同时拥有几本国外英文原版生化教材,作对照研究,注重英语知识的原汁原味。
(三)授课模式
根据选定教材内容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主要词汇、内容、重点练习采用双语授课探索,保障学生得到必要的生化英语知识储备。同时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问题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加强英语知识学习与掌握。课下与学生就进度、难易、量的问题交流心得,使教学方法和形式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过多过难的内容,要适当调整词汇量和进度。
(四)案例调整
营养物质代谢章节采用案例教学,需同国外工作的英护毕业生保持联系,掌握生化英语知识在护理中的应用成果,提供国外医院护理新型案例,同时查寻网络、书籍收集资料,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针对性。
传统病例资料多采用美国蒙哥马利《生物化学—附病例分析》,内容翔实,具是国外医院采集的典型病例,综合生化各章知识,也串联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外护儿相关知识,非常实用。
(五)试题练习
逐步收集各类英语题型,筛选好题,使其多样化,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达到练习巩固之目的。名词解释、词汇互译、单选、多选外,增加相关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更利于学生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可联络雅思班学生,借鉴试题方案。
(六)整合考试机制
英语试题覆盖量加大,从原来的简单英语词汇互译、三五道单选题,扩充到名词解释、多选、阅读理解题。提高难度,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考核方法采用综合考评法,既考核学习的最终效果,也注重记录学习的过程,以不同分值将各考核成绩记入课程总分。这种灵活的考核、考试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注重双语教学实效。具体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包括出勤、问题回答和课堂学习活动(如讨论、辩论等)各方面的表现(10%);课后作业、小测验及精短科普论文完成情况(10%);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及态度,填写实验报告认真程度等(10%);期末考试、出国护士班英文试题涵盖量占总量50%。
三、研究结果
(一)一份生化双语教案。包括重点词汇、重要命题、重点练习的详细英语解说。且保障重要性、实用性、准确性、典型性。
(二)一套双语多媒体生化课件。精选重要章节内容,网上搜寻共享图片,或自制图片与动画,争取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并提供重要的英语案例,提供丰富的英语词汇及用语,附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试题。
(三)一套双语生化试题库。主要以单项与多项选择题为主,尝试增加生化短文的阅读理解,涉及重要章节的基本内容,联系临床护理与生活实际,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考察学生对医学生化知识及相关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
(四)整合生化双语的考试机制。增加医学生化英语方面试题数量,提高分值,出国护士班争取覆盖量达50%,通过仔细阅读判断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将是主要的双语考试方式。
(五)精选两个常用实验,采用双语介绍原理及指导,与学生互动操作。目的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用语。
(六)一堂生化双语教学示范课录相。从组织教学、学前诊断、目标设定、重点讲授、联系临床护理、学生参与互动、内容总结、目标测试达程度等各方面体现双语教学特点,请同组及教务督导组评判讨论,总结修正,达到最佳方式与效果。
四、得出结论
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精品生化双语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能达到有理可依,有例可论,有料可查,有法可用。
与只简单给出英语词汇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突出涉外护理特点的双语精品生化教学资源更实用有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化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利于督促教师加大力度学习研究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教师在搜集英语资料、研究原创英文版教材时,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储备量和知识应用能力;利于增加教与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讨论与思考
近两年的研究时间,两个学期的授课尝试,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研究探索,讨论撰写,用到什么,直接从资料库中取来便可,并且随着新学期授课,有了新的研究新的发现,及时给予补充,使这套涉外教学资学越来越丰富,完善,是较完善的教学实践资料。
最实用的教学资料是精美细致的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提供大量的词汇,教与学都方便,能减少抄写时间,增加感官记忆认知,能提供大量的国内外新科研进展视频和文字资料,扩大学科英文知识面。
从期末双语试题考试结果还看出,学生对基本的生化重点概念词汇、短语掌握比较牢固,选择题大部分能答对问题,对阅读理解和判断正确还是模糊,主要原因,学生还是把学习精力放在普通英语学习上,对专业基础学习感觉压力大,用功不足,有的疲于应付。
通过教学示范课,自己增加了认识,制作课件更细致认真,每一环节构思,甚至说话的语音语调,都做到美感,实用,激发兴趣,加强锻炼。以后让授课教师都讲示范课,互相评课,取长补短。但涉外生物化学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来引起注意,有的丞待解决。
(一)应用双语教材欠缺
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记笔记困难,不利于复习提高。急需编写一套突出涉外护理教学特点的实用性英汉对照双语教材,并且附有一定数量的双语试题,讨论题。这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二)双语教学特点不容易把握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是给予学生专业英语词汇和相关外语阅读资料的学习过程,达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外语词汇的综合目的。通过外语交流获取专业知识是教学重点,应该怎么上双语课,上到什么程度,还要继续研究,寻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三)双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教师师未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缺乏在国外学习交流经历,多为教师自学,其专业知识优秀,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应对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学生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师资力量是横亘于眼前的重要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学院要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引导教师从词汇、句式的双语讲授一步步到材料阅读与交流水平。
(四)双语授课不能闭关自守
教师不能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视野开阔,打得开,放得开,收得进,与护理英语教师、学校雅思班教师,外界英文教师,甚至与学生能经常性沟通,交流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五)目标需合理,由少到多,体现渐进性
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本来艰涩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明显吃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这时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需求更重要。故在双语授课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解决教学时数不足问题
涉外护理班更注意英语教育,基础医学的课时一减再减,正常上中文内容已觉吃力,利用专业英语授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真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增加学时,解决的方法是,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应注重涉外护理多元文化的渗透
文化是有差异的,学生必须懂得并运用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方式,这更有利于出国护士的工作实践,同样的护理过程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因此生化教师要渗透多元文化护理知识。
总之,涉外护理教学很多问题还在努力探究,期待进一步完善,使之更适合教学双边活动,为双语授课及涉外护理教育提供更加详实深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孙树泰.生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目前,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护士编制的缺乏,在各医院中普遍存在,在基层医院中尤为突出。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护理职责范围的延伸,护理工作也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在基层医院,护士都是身兼数职,不仅要完成治疗护理工作,还要承担对病人的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康复锻炼、办理出人院、配送等等,使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1.2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消极地参加继续教育,不愿意占用业余时间,学习不认真、不主动,对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少人认为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只与职称晋升有关,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拿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有些已晋升到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热情不再。甚至一些科室认为护士工作忙、任务重,参加继续教育费时间占人力,影响科室工作,对此项工作支持不够。
1.3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差不齐:继续医学教育名目繁多,有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等,名目繁多,从各种渠道涌人各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陈旧,有些学习班有人数限制参加名额有限,有些甚至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费用高、学习内容缩水、学时不足、学分授予管理不严,使学习班的作用大大下降。
1.4条件有限:护理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专题学习班、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论文、科研、自学、进修等等。基层医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护理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阅读学术期刊和网上学习是他们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其他活动如进修、专题学习班、学术会议等,因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机会较少。
1.5疏于管理: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不严,只对晋升期间的学分进行审核,忽视其它年度的学分审核。安排不科学,各级护理人员不分学历层次、工作经验的多少,都采取一样的教育内容,造成高层级的吃不饱,低年资的听不懂,丧失了学习兴趣。对继续教育效果没有跟踪,流于形式。
二、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医疗护理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护理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继续教育途径,才能担负起迅速接受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以解除患者病痛的责任,才能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川。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使每个护理人员明确继续教育的学习目标、意义及要求,积极主动参加护理继续教育。
2.2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实际,针对需要补充、加强、和拓宽的知识和技能等,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要求,统筹安排,作出计划,尽量做到按计划、按岗位、按层级要求完成护理继续教育。同时注意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护理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专业进修、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阅读学术期刊、远程继续教育、自学等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教育内容丰富化:护理继续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层级人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应体现成功的护理经验、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最新的护理理念、前沿的护理理论、科学的护理管理和科研方法以及与护理学科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等等。还可以根据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管理、法律、外语等专业,拓展知识面。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2010年7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科作为医院的首批试点科室,在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综合采取主动护理等多种措施加强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思想动员、人员调配、逐步落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患者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科现有床位40张,护理人员16人。
2 方法
2.1 动员学习
科室在接到护理部下发通知的同时第一时间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对基础护理如何更好地落实进行研讨,并组织学习全市其他医院为强化基础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我院及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吸取可借鉴的经验,以加深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另外,纠正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既不是严格管理家属,禁止探视并陪伴患者的表面化、肤浅化做法,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护工的简单化、武断化做法,而是要让护士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落实好基础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到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从而扭转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切实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2.2 人员调配和排班方式的改变
根据科室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进行老中青相结合、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在原有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基础上,根据病房病床数建立两个责任小组和一个行政小组,每个护理责任小组负责20名患者的护理,每个责任小组有4名护士组成,其中以年资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组织能力强的护士为责任小组组长。每位组长负责2名患者,其余每个责任护士负责6名患者,护理组长固定每半年轮换一次,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一组患者服务。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责任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组长除担任一般责任护士工作之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工作的指导。在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办公室护士确定职责后,在兼顾患者的需要和大多数护士意愿的基础上,调整护士排班模式,但总体原则是根据各时段护理工作量的不同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使得基础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3 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患者入院后,有责任护士作为首次接诊护士迎接患者入住本科室,并向患者介绍自己及其的管床医生、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在5 min之内通知管床医生,待医生作出诊疗计划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医嘱。对饮食、用药、检查、术前、术后、出院等,病房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应有责任护士一一完。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出院时责任护士讲解患者回家后注意事项,给每位患者发放一张“爱心卡”,便于患者出院后随时咨询。
2.4 注重人文关怀,创造温馨病房
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科购置了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器材,并在康复室安装了电视,便于为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健康教育。我们病区还为患者配置了电磁炉,方便患者加热饭菜;另外还为术后患者提供一顿免费早餐;为脑瘫患儿送玩具;每月召开一次患者座谈会,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需求。
3 讨论
3.1 提高了思想认识,不断推进护理工作
大家普遍加深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逐步理解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模式与内涵的改革,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化。
3.2 护士价值得到了体现,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过去护士只是打针、输液、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与患者沟通太少,使得护士的专业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护士自身也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后,基础护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并根据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多劳多酬,同时护士能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护士排班模式满足了护士的意愿,护士心情舒畅,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病房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后,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使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保证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人员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赞美和表扬护士,很多表扬信及锦旗都写有责任护士的名字。
3.4 实行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医生对护士是否满意主要表现在护士是能否及时的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否及时地执行医嘱;能否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心中有数。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对其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及时的向管床医生告知;当医生开具医嘱、更改医嘱时,护士及时执行,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医生的满意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表现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护理工作。如我们科的医生在看到护理人员由于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去吃饭时他们就主动帮护士把饭买回来,为护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及体力,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
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任务。改变护理模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论文摘要:了解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以及基层医院中影响护理健康开展的诸多因素,如护士自身素质低、知识水平不足,施教过程中的单一化、形式化,缺乏主动与病人沟通,科研意识不强缺乏拓展精神等方面,分析讨论并采取相关措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重视人的因素,给予人文关怀,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增进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注重信息反馈,密切护患关系及互动作用,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疗健康事业和护理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护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大分支。是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教育和护理干预。它不仅包括一般的公共卫生常识,还要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病源机制、治疗及护理知识,包括用药知识、药物的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等,并对病人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病人及家属住院后的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有关知识指导,是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基层医院由于受教育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健康教育是很难深层次开展。如何推行这项工作呢?就必须明确目的,正确认识其涵义,并用各种形式和方法,通过角色作用和角包转换及相关学科的参与来促进护理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1 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 涵义不清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在理论和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和书籍比较少,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能力培训[2]。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的卫生宣教不同。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主要参于普及卫生知识,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不存在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将普及卫生知识向建立健康行为转移,向人们提供健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带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使个人、群体面对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时,有能力作出决择,消除和减少影响健康的因素。
1.2 护理自身素质是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护士本身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特别是基础理论和技能,每天都以完成临床治疗和护理为指导思想,没时间和精力对自己所做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研究,科研意识不强。另外护士因人员少,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较少,信息来源不足,又缺乏主动捕捉信息和收集信息的意识。
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了解和认识不足,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以口头方式、宣传资料及墙报的方式向病人传播。只注意向病人灌输,忽视了健康问题的反馈,因而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
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个性化教育,语言亦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不能主动与病人沟通和互相交流,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使其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没有形成护患互动的作用。导致护士的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解决因健康问题及环境改变所出现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病人的康复。
1.3 其它因素 领导重视不够,相互系统支持不当,以及病人因素间接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医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和相互科室的配合,才能使护理工作实施完成。因为护理教育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否则这项工作将停留在卫生宣教的层次上。基底医院的病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在医院的从属地位,患者缺乏理解和信任,医患纠纷的增多,法律意识的增强等等,都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 转贴于
2.1 转变观念,因地制宜 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整体护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观念转变,调动和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对病人及家属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水平,在突发的公共事件中,有能力进行决择,同时注意各种信息的反馈、评估不断总结和完善,这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制约护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具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护理骨干较少,而护理健康教育又是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其实施,并对实施的过程、效果进行评价。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内掌握和应用。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逐渐调整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人文科学、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并通过板报、录相、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书面教育和问答式、示范示的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不同的个体、病种在疾病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
2.3 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 医院领导是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核心,只有取得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相互专业人员的配合,参与查房,了解治疗方案,制定相应计划,护理工作才能更加完善、提高。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正确对待护士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时,及进对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尽责尽力,尊重关心病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讨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及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不生病,而且有很高的生活质量,这对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医患双方都在寻找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凭经验进行护理实践,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强化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避免医疗纠纷,努力创造条件,使护理实践逐步跟上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主要面向全国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反映国家护理科技发展动态,跟踪国内外护理科研新动向,综述护理科研进展,报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展示护理科研优秀成果及先进经验,对各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护理起到交流、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护理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水平和扩大学术影响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历史
《全科护理》杂志是由《家庭护士》杂志变更而来。本刊在出版事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适应市场的办刊之路,进行了成功的转型,使刊物定位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准确、更有效、更及时地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刊物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据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提升为《全科护理》杂志。该刊将立足全科护理,注重科学实用,贴近医护实际,传播全科护理新理念,普及全科护理新知识,弘扬全科护理精神,发展社区护理事业。
数据收集
现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收录。
发行
《全科护理》杂志为旬刊,每月10、20、30日出版,每本定价10元。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以便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300名护士和3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满意度为(132. 08士44. 87)分,患者满意度为(101. 65士20. 51)分,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1,P
工作满意度是指组织成员根据对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比较实际获得的价值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之后,对工作各方面是否满意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护士作为患者护理的持续提供者,与患者满意度息息相关。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如何让临床护士满意,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06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3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每所医院各选10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6 (30. 05士5. 32)岁。工作时间(9. 33士6. 52)年。学历:中专204名,大专78名,本科18名。同期在上述护理人员所在科室选取患者300例。纳人标准:患者曾经被所选取的护理人员护理,且被护理时间超过24 h,神志清楚。患者年龄(38. 46士4. 97)岁,住院时间(3. 42士1. 67) 。
1. 2方法
1. 2. 1调查内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调查表,并请医院管理者对调查表进行修改。问卷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②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45个条目组成,并聚合成工作自身、报酬及其分配制度、个人发展、社会承认、协作关系、医院管理6个维度。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3。各条目采用Liken5分量化计分,最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满意度总分最低45分,最高225分,45一67分为很不满意,68一112分为较不满意,113一157分为基本满意,158-202分为比较满意,203 -225分为很满意。③患者满意度测评表。内容包括技术、服务、质量、收费、态度等25个项目,评分标准同工作满意度。总分最低25分,最高125分,25一37分为很不满意,38一62分为较不满意,63-87分为基本满意,88 -112分为比较满意,113一125分为很满意。
1.2.2调查方法在讲解调查意义和目的以及填写方法后发放问卷。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98. 0%患者满意度测评表发放30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0。将调查表结果按护士一患者一一对应,共得到有效结果为294组,未有效回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表和所对应的患者满意度得分不在数据处理之列。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 1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在45个条目的单项得分中,处于后5位的条目是:协作关系下的护患关系(3. 53士0. 68)、工作自身下的护理人员配备((3. O1士0. 21)、工作自身下的工作量(3. O1士0. 63)和工作风险(2. 98士0. 52)、报酬及其分配制度下的奖金分配(2. 96士0. 74 ) 。
2. 2护士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护士满意度为(132. 08士44. 87)分,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患者满意度为(101. 65士20. 51)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1,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满意度最低的2个维度是工作报酬及其分配制度和工作自身矿报酬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满足护理人员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对其所作贡献的尊重,是衡量业绩大小的重要指标,是成就和他人认可的象征。医院是人才密集型单位,对工作期望也高于一般人群,故付出、回报与预期差异较大,导致护士对工作的不满意。
另外护士不满意的重点是工作量大、人员配备少、报酬与付出不成比例、工作风险性大、护患关系紧张等。分析原因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编配数仍以国家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施行草案》为依据编配,与实际护理工作极不适应。张莹等对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大,各班平均护理时数为7. 2 h,远远超过每天6. 0 h的有效工时,护士经常超时工一作,因而产生厌倦、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同时护理人员付出与收人存在差距,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困,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和患者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常令护士感到不安,护士在工作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既有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也有体力上的过度疲劳,这与护理专业发展滞后,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护士分工不明确,工作中非护理性事务过多等因素有关。
护士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她们所面对的人群是特殊的,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现状是护士面对患者的咨询或质疑往往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容易失去患者的信任。个别素质差的患者或家属故意刁难护士,或把对其他方面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有些护士在工作中遭到无故的指责和谩骂等,这些都使护患关系的满意度低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