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02:01: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数学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少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中,大多都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逐渐形成了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了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实际意义的错误认知.而改变初中数学教育模式,重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使积极主动地将课本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反思、完善,逐渐形成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和帮助者.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找回失去的学习自信心,慢慢地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如何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圆”时,教师辅助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到这个单元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简单地讲解本单元的框架,圆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利用自己迫切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意,及利用手边的材料,整合资料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料,并且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和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答案.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设计“几何图形初步”教案时,教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结合基础知识、典型案例、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使教学安排合理化,由浅入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层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课前预习,在课堂前半个课时以提问为主,可以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后半节课以总结知识为主,辅以课堂练习,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找出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写出课后反思,为编写下一堂课教学设计提出注意事项,更加完善教学方案.教师的授课由灌输转变为精讲、点播、引导,在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讲述问题,灌输知识,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找出问题的规律,真正做到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
3.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交流
1.案例教学法中学数学教育应抓住生活数学,对每个重要知识点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讲解,而进行案例讲解的关键步骤为:首先:案例选择教师课前应根据课前内容事先选择良好案例,主要根据教学单元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象时可运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中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基本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选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类似案例进行求解,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课堂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分析及案例讲解,不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知识技巧,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2.学习动机培养(1)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析作为学习压力最大的求学阶段,中学教育是个人成长教育中的转折点,对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要求颇高,繁琐的学习令学生不感兴趣,厌烦学习最终讨厌教育.要使学生受教育阶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养成将个人能力最大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乐趣,最终热爱学习.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果之间成正比例,自主学习者比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57%.学习动机越强,取得的学习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绩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动机越积极,对知识掌握越持久.根据现代教育学表明,教育有“好奇阶段”和“求知阶段”,而动机则有“迫动性”“导向型”和“持续性”.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树立远大目标,在中学阶段取得优良成绩.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增强自身知识全面性.学习不光是理性教学过程,感性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成份.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肢体语言或幽默笑话等感情因素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动机较强烈,对知识极为渴望,中学阶段反而呈现低迷状态,厌倦学习.既然学习动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学习有如此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化开发至关重要,应有益于数学教学体系朝积极化方向变革.①改革课堂教育体系.多元化社会的出现,极其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逃课上网等一系列厌学现象的出现,真的只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课堂讲学占据重要影响比重.中学学生思维还未定向,受教师影响较大,现代课堂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机激发必须建立在优良教师表率下.现代课堂教学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根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情景化教学取代课堂严谨教学的新篇章.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主体因素,中学阶段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减少对中学学生思维控制,提供轻松,好学的氛围是教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念.教师主导性作用在提供给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表达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探索是当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易于在轻松氛围中吸取知识.应该将问题情景化,营造一种舒心,舒适,轻松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之氛围,令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养分,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错,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可以避免无形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害怕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所造成的尴尬.敢于大声说出数学,乐于勇于参加各大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养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③设立表扬制度.“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采用多样化,多形式表扬机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每隔一个月奖励优秀个人.抓住人性中好学上进的求学性格,合适的表扬制度会令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形成学习攀比之势.采用评价积分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不会参杂任何人为主观因素,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扬.表扬制度的成立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造星制度,学习好,表现好就会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扬,中学生在强烈虚荣心的影响下定会激发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之兴趣.④开展中学数学竞赛.这是升级版的表扬制度,只是竞赛更难于平时表扬.竞赛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发顶尖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手段之一.凌驾于题目的优越感和凌驾于同届学生之上的虚荣感会满足众多学生的心里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和赢取对手获得尊重的心里会更加强烈.由于竞赛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较平时更为强烈,因此,竞技水平会好于平时学习状态.再次,任何形式的竞赛,奖励制度实质都是造星运动,任何人都想被尊重,这是抓住中学生强烈虚荣心而设置的激发动机方式.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学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学案、学案教学法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形式。”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为只有那些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由于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落,学习习惯也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不大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将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学案来教学的教学实验。
“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
2、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
3、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
4、实施学案教学;
5、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调整、完善学案教学;
6、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
7、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二、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要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自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
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
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
4、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5、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五、“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在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时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了“自我控制阶段”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笔者对“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
2、王勇强《普通高中数学学案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式教学 应用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内在深刻联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反映。问题教学活动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教师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在问题案例的选择和设置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未能根据教学目标、能力要求,以及学习重难点,设置典型、生动的问题案例,导致问题教学活动的效果“事倍功半”。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探知和解答活动中获得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问题案例要紧扣教学要义,开展的教学活动助于能力提高,进行的评析活动有利于学习习惯养成。下面我结合近年来的问题案例式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学目标要义,案例设置具有典型性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活动应始终围绕教材内容、学生主体开展和实施。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设置问题案例时,存在脱离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现象,不能设置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学问题案例,导致教师问题案例教学活动效能降低。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时,应将设置典型性的问题案例作为实施有效案例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设置具有典型生动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探析问题条件内容中,领会问题设计意图,掌握教学内容。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涵,灵活运用该知识内容,在向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及学习实际,设置了“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DF垂直平分,BE甲乙两虫同时从A点开始爬行到点F,甲虫沿着A-D-E-F的路线爬行,乙虫沿着A-C-B-F的路线爬行,若它们的爬行速度相同,则谁先到达?”的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开展探析教学案例活动。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认识到该问题要求的内容,实际就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知识,此时,学生通过问题条件,构建A-D-E-F与A-C-B-F路线之间的关系,建立数量关系,从而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初中生在典型案例的探析过程中,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更深刻和准确。
二、凸显能力培养目标,案例教学具有发展性
教是为了不教。案例教学作为新课改下问题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是其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之一。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将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要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和要求,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转化为能力培养的过程,实现案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探析、解答案例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问题: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ABC=∠AED,点F是CD的中点,求证:AFCD。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师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识点内容时所设置的一道教学案例。在该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学生在自住探析和合作探究双边活动基础上,认为“要证明AFCD,而点F是CD的中点,联想到这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于是连接AC、AD,证明AC=A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结论”。在探寻解题策略过程中,采用合作探析的方式,共同讨论得出“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构建全等三角形”的解题策略。最后,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解题策略。解题过程如下:
证明: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
∠B=∠E(已知)∠ABC=∠AED(已知)BC=ED(已知)
ABC≌AED(SAD)
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CD中AF是CD边的中线(已知)
AF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初中生开展探究式和合作性学习活动,将案例教学的过程转变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改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案例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统一。
三、放大评价辨析特性,案例评价具有指导性
【关键词】中职 数学教学 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3-01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适应新课标中的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要求。过去的中职数学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中职学校在近些年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是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来。
第二,有利于促进中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二、优化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准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并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师生间讨论,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并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把握数学的学习规律。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查,更加导致学生难以接受这种枯燥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学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定理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来再进行讲解的话,整节课就会显得比较枯燥。而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这节课:将学生分为三队,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两组平行线和一条穿过两平行线的直线,让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图形排列队形,排列整齐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还指导学生进行质疑,如在这个位置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而换一个方向是不是也是呢?学生则可以根据这个质疑变换位置再进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点,使学生记得更牢。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将知识的讲解与巩固练习放在一节课中完成,重视学生的反馈。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的时候,教师则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解决这类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调整教学中一些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在最后的总结中,教师则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总结并不是对所学内容做一简单的概括,而是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学案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了解学情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使“血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案例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互动教学方法,最早被运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成为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模式,被学界称为哈佛模式【1】。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单纯地传授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利用科学、合理的案例,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排斥,而是充M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具体可在如下情况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的准备和应用两各方面具体阐述:
一、案例的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对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选择案例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真实可信原则。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与教学理论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学的目的又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才有参与的积极性【2】。二是典型型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触类旁通作用的,而不是单一地呈现同一类的教学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利用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开始是否合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用简单、直白的叙述开始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地集中起来。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下的游戏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所以,为了
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上下位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比如要讲授分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吃苹果的情景。例如,一个家庭有父母、2个孩子,将1个柚子切开分成4份,让每个家庭成员吃1份,每个人吃的柚子占总份数的比例多少呢?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一边提问,然后引入分数的感念并讲解,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加强探究
小学生的天玩,而且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小学生不可能做到4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案例,引起
学生的关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学习lO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10的位置、大小比较等问题后,引入案例: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O个苹果分别装到4个袋子里,怎么装这10个苹果才最合理呢?教师的提问将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聊的,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大量习题为主的,数学教学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维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生活中数学案例的引用. 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增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时,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场景,假设一名学生一天乱扔一张废纸。那么一个学校一年会产生多少张废纸?这些废纸是由多少棵大树做成?这样不仅能增加该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接受了不乱扔废纸的思想.
4、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促进教学开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渐渐产生抵触和厌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感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4】。在学习前后位置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们初步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然后利用多媒体引入案例:小动物赛跑,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小鹿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强兴趣,从而积极地开展学习。
三.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燕频.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5(3):120-121
【2】谢袢.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6):25―26.
【3】周旭芬.谈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运用延伸与拓展[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24(1):38―39.
【4】杨建国.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发展,2011.18(1):88―89.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初中数学学生
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目标的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教育背景下不仅仅要求学生知识方面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教育界也就提出了“以生教学”、“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基于此,导学案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手段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受到良好效果,它能够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显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到极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导学案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个传递,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自我素养,进而推动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作为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笔者认为想要确保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导学案观念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即:要以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来构思教学计划、运用导学案来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力争变传统的的“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知识、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增强自我技能,要充分突显学生的重要性,进而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很容易行使主动行为.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导学案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初中数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追求而采取“双基”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使得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难学的,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大都源于生活,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引进课外知识以及数学故事、数学谜语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以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为案例;在讲“一元二次方式求根公式”时,笔者引进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等课外知识;等等.
生活中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改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
三、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自我能力实践的最佳手段.导学案最大的特点是“依案自学”,然而初中生对于自我学习目标的探究、设计等能力还很匮乏.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一般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导学案,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教材与导学案的融合性,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地探究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而总结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案导学中职数学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应着重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由于数学的学习较为抽象和枯燥,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满堂灌”、“注入式”和“一刀切”等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使得中职数学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效果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从中职生实际出发,适合其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助于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数学教学模式,促使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1.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学案是给学生看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从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出发,以课时、课题或具体任务、案例为单位,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推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阶梯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方案。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先学,教师再教,“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一切“导”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而“导”,变传统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我要学”。
而中职数学“学案导学”就是针对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数学教育规律和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而提出的一种以数学学案为操作材料,以中职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中职生数学自学能力和学习情感、提高数学学习热情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的数学教学模式。
2.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1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精神;主张情意教学,和谐师生感情,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马斯洛认为学生生而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有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学生就会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只须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教师从旁协助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帮助者,以减少阻力和挫折的自由学习原则。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树立了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积极引导中职生,切实做到了“导而弗牵,励而弗强,开而弗达”。
2.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的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习者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信息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基于这样的认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而在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习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即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包办代替。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根据“发现式”教学理论,为中职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主动发现学习的浓厚氛围。该教学模式主张让中职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变原来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为现在的“学生赶着老师走”,让中职生自己思考学案,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职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在不断地讨论、交流、合作中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激发创造力。
3.中职数学学案的设计和编写
3.1设计和编写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案导学;应用
一、引言
人才是现代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标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不断提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成为现阶段人才教育的关注点之一.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提出了建议,要求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教学模式的扩展和探索,学习方式的灵活多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问题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
在理论的指导下,联系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探索改善教学模式的正确方法是高中数学教育从业者重要的前进方向.通过导学案这一重要载体,指导学生自觉、自主、自力的进行学习,将教师的指导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紧密的联系,在双方协同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点逐渐实现转变,教学的重心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培育.
2.“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分析
部分教师对“学案导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够不够,重视程度不深,在繁忙的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对导学案没有投入适当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这部分教师依然保持这传统教育模式下对学习成绩的强调,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给予指导和肯定,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经验的不足,难以在导学案和学习教材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不能充分的把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缺少对学习规律的认识,不能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在遇到问题时,由于长期形成的对老师教学的依赖,不能积极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惰性学习的不良影响,往往只是被动接受任务,不能主动、积极地探索答案,不能与小组成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以育人为己任的高中数学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需求.“新课改”对导学案这一新生事物做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扩宽信息获取渠道,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好的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达到育人育才的最终目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也应当积极的鼓励、督促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参与到相关理论的学习活动中来,通过业务培训、集中学习等活动,深化理论培训.
2.推动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来实现.在这个活动中,小组成员的科学配置和分工协作是重要的关注点.在组建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特点,按照性格、基础和能力配置,保障学生们实现互助合作.同时,小组成员间应当分工明确,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将分配、记录、总结、报告、监督等职责落实到学生个人,并适当组织问题讨论,在相互交流和分析中,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学会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
3.促进学生反思
课后的导学案的整理工作是促进“学案导学”模式深入应用的保障.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加深对数学解题的理解,让学生懂得“数学思维”的意义.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反思,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概念、规律、思路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反思应给予积极鼓励和适当监督,通过撰写“关于数学学习的反思和总结”等,督促学生主动反思.同时,相关材料应妥善保存,成为今后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导学案和数学反思的意义,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这一重要载体,实行“学案导学”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善了现行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系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公.在这一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更关注学生个体,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通过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们积极、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