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20:46: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学欣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是语言欣赏课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精神外衣,最具魅力,最值得回味,也最值得鉴赏,令人受益无穷。而且可以通过语言之美来涵泳情感之美、体悟精神之美,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大花园中涵泳,领略它的含蓄、它的壮美、它的朴实、它的清新、它的无穷韵味。我们的文学欣赏课应该帮助学生揣摩语言,发现弦外之音,了解言外之意,品味韵味之致。
二是情感思悟交流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文学作品是传情达意的,都会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文学欣赏无论是技法还是形象的欣赏,它的落脚点都应该归结到对情感的思悟上。例如《端午的鸭蛋》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而《藤野先生》使我们感受到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之情。这样的课型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净化心灵,以灵魂的真善美,情感的美好和高贵,引领学生一生做善良的人、真诚的人、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坚毅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不管是哪一种文学欣赏课,优秀的文学作品因充满美的张力而成为审美的对象,为读者提供了无比阔达的审美空间。文学欣赏课是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咀嚼回味的大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体现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体现语文魅力的最佳领域。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习得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领略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作品,能够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滋养丰厚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品德,提升个人修养。同时丰富人的想象力,拓展延伸思维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激励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做人和做事,为回报社会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教师:边城,一方拂去了人间烟火的如诗如梦的乐土,一片未曾被现代文明污染的青山绿水,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凤凰小城。翠峰如簇,薄雾缭绕;沱江似练,缓缓流淌。这里萦绕着淳朴的湘西情调,更承载着作者的美好理想:这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边城是一泓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的清泉,边城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无韵之诗,边城是一幅不饰雕琢的天然之画。
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小说人物关系
教师:边城风景如画,边城的人至善至美。时隔多年,《边城》这部经典之作,仍然款款走进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重温经典。请同学们回顾《边城(节选)》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天保、傩送兄弟同爱翠翠,但没有为争翠翠兄弟反目,而是互相谦让,手足情深。爷爷五十年来守着渡船,忠于职守;“对于自己女儿的爱情表示理解,不加一个重的字眼”,表现了他的通情达理。
教师:如果说这些人物的心灵都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的话,那么翠翠就是这些宝石环绕着的最亮的一颗。
三.学习新课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翠翠的心灵歌谣吧。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景物能够衬托典型人物。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呢?
学生:林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天飞舞、枯萎凋零的花瓣恰似她愁绪满怀无法排遣;水生嫂月夜编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勤劳能干的水生嫂,劳动场面富有诗意。
教师:典型景物对典型人物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景与人水融,使人物鲜活生动起来。同学们看,《边城》中与翠翠联系较为紧密的景物是什么?
学生:白塔、碧溪、渡船、桃花色的晚霞等等。
教师: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渐渐懂得一点人事了,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文中对什么植物的反复描写让我们能体味到翠翠这种青春的萌动呢?
学生:虎耳草。
教师:对,虎耳草。虎耳草的花语是“真切的爱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几处写虎耳草的地方。思考:为什么写虎耳草浓墨重彩?虎耳草与翠翠有怎样密切的联系?
(学生找出《边城(节选)》有四处地方写到虎耳草。教师展示虎耳草盆景:叶,心形;花,紫红色。)
教师:中国文学作品传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感情往往借助一定的意象表现出来。不光虎耳草,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传递爱情的如:
水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通过虎耳草这一意象,解读自然之女翠翠的爱与梦。
教师:下面我们来赏析文中第一次写虎耳草的地方。
一生读:“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悬崖上那些肥大的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一切全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
教师:虎耳草结合了什么在写?为什么要写歌、写梦?“顶美顶甜”反映了翠翠此刻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学生:虎耳草结合了歌与梦在写。写歌和写梦是因为在歌声中、在梦中去摘虎耳草。歌是爱情的歌,写梦体现翠翠对爱的憧憬。“顶美顶甜”反映了翠翠欣喜幸福的心情,反映出她天真纯洁的性格。
教师:那翠翠欣喜幸福之前,她有怎样的心绪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归纳。
学生:翠翠感到欣喜幸福之前,心绪是“薄薄的凄凉”;假想出走吓唬祖父,感到“空落悲伤”。少女的春心萌动,但无人可诉说,听了父母的爱情故事后“神往倾心”又“沉重”。
教师:翠翠憧憬着爱情,她的爱情之旅是否一帆风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第二处写虎耳草的地方。
(生齐读)
教师:“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是什么含义?反映了翠翠怎样的心理?体现了翠翠什么性格?
学生:实际上此时翠翠已经明了她爱的对象是傩送,她不是不知道把爱的心迹表露给谁,而是不知道该怎样表露,反映了翠翠迷茫的心理和含蓄内敛的性格。
教师:翠翠不知道怎样向傩送表白,所以才有爷爷进城打探,打探到底谁唱了一夜的歌。爷爷打探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来品味文中第三处写到虎耳草的地方。(生分角色朗读相关语段)
学生:唱歌的是傩送,傩送与翠翠心灵相通。爷爷打探到是傩送唱歌后,爷爷又试探翠翠:“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诉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想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将怎么说?”爷爷把傩送为翠翠唱了一晚上的歌变相告诉了翠翠。
教师:傩送既然与翠翠两情相悦,按道理说他应该趁热打铁,将爱情进行到底,但他没有继续为翠翠唱歌,翠翠这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抓住关键句。(师范读)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去,在房门边摸着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学生:这两段文字把翠翠的心情刻画得很细致。首先,翠翠“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表现了她的期待。其次,歌声“久候不至,自己吹芦管吹不好”,用“草虫的清音复奏”衬托翠翠这时候纷乱的心情。第三,翠翠听爷爷吹芦管,她沉醉于对爱的幻想中,“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教师:月华如水,翠翠“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满心都是期待。在爷爷的芦管声中,她驿动的心寂寞守侯,沉醉于对爱的幻想中。翠翠跟爷爷聊天,后来又央求爷爷唱歌她听,在爷爷的歌声中,翠翠是怎样的心理呢?我们来一起赏析第四处写虎耳草的地方。
(学生读)“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听来的歌。”
学生:翠翠主动要求爷爷唱歌她听,印证了爷爷唱的就是傩送那天晚上唱的歌,她的心里踏实了。
教师:翠翠在歌声中无比沉醉,她对爱的表达也由先前的含蓄羞涩变得勇敢热烈了。几处虎耳草的描写与翠翠爱情意识的觉醒是紧密联系的,虎耳草是翠翠爱情的象征。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一)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纯洁、含蓄羞涩,在爷爷讲父母故事的鼓励下,她大胆追求爱情,变得勇敢热烈,坚定执著,虎耳草寄寓着她爱情意识由朦胧到觉醒的过程。
(二)主题:
作者笔下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古朴纯洁。人们不讲等级,远离功利世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外公对孙女无私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都突出了湘西人心灵的明净无瑕。
五.拓展探究
1.翠翠选择虎耳草表达她对爱情的向往,你选择什么植物来寄寓当代的爱情呢?为什么?
2.结合虎耳草续写翠翠的爱情之梦。(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学生1:我选择莲来寄寓当代的爱情。莲,圣洁高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情是无比神圣、不容亵渎的。莲,温柔娇羞,柔情似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爱的柔婉动人让人回味不已。莲,坚定执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谁说那在时光的来回里摇曳的清香不是对爱情的坚守?
学生2:我选择梅花来寄寓当代的爱情。梅花洁白,代表着爱情的冰清玉洁。梅花凌寒不屈,傲然绽放于冰天雪地中,象征爱情的坚贞伟大。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尘,梅花也要散发自己的缕缕幽香,爱情何尝不是这样坚毅无私呢?
(一)文学欣赏选修课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欣赏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应充分利用其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加强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的目的。郭俊敏认为文学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心理素质”。邹积艳在研究中提出了在文学欣赏课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王秀娟就文学欣赏课程的性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有效地在文学欣赏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赵志英、王爱峰从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文学类公选课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高职文学类选修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三个方面,探讨文学类公选课与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文学欣赏选修课是学生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从小接受语文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学重在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的记诵,真正能在文学世界中欣赏、体味,得到审美享受的机会并不多。王晓彬尖锐地指出“,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文学教育”“,现行的语文教育充满功利色彩”“,文学教育彻底远离了情与美,文学作品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学生也对文学失去最基本的兴趣”。郭俊敏认为,“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语言教育的价值”,而“文学欣赏课是展示、发挥文学作用的最好形式”。文学欣赏课能“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名作赏析,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个性”。罗杰文指出,文学欣赏课应重视培养审美情趣,并与审美文化教育结合,而其关键在于教师。
(三)文学欣赏选修课对学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罗杰文还指出,文学欣赏课要促进健康人格的完善,并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教师应注意通过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对学生进行形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人格不断完善。“这种与文学教育挂钩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来得更加深刻和扎实,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更具恒久性。”席云玲、袁庆华等研究者具体分析了文学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等。谭莉萍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专门的表述,提出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素质目标、能力素质目标外,还应树立思想品德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序、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四)文学欣赏选修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也通过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学欣赏课程在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充分利用文学欣赏这一宝贵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活动内容,于潜移默化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王世银提出,文学欣赏是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流样式,文学欣赏态度与观念是校园文化构建的方向,文学欣赏课程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平台,文学欣赏活动是校园文化构建的方式。
二、开设现状分析
文学欣赏选修课在高职生学习生涯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其课程开设现状及实际收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研究者纷纷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期改进课程的教学状况。陈萍、李连富认为,深化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澄清学生在以下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文学欣赏课与语文、文学欣赏课与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文学欣赏课的学习对掌握专业知识、习得职业技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付玉东分别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不高的原因,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文学欣赏教学应当遵循感性体验和理性启悟相统一的原则,改革的途径主要是吸收传统文学审美教育的“和谐”理念、树立批评意识、把握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朱建宏认为当今文学欣赏选修课开设存在以下问题:选修课发展不平衡、文学欣赏正受冷落;选课程序不够规范、教学环节缺少管理;选修制度不够健全、文学师资力量缺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加强文学欣赏课程价值认识;规范文学欣赏课堂教学管理;加大文学欣赏选修制度管理;配备文学欣赏课程优秀师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选编高质量的教材。马春志针对文学欣赏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下降的问题,提出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重视学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万薇薇则针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刘丽娟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文学选修课的根本性矛盾表现为教学内容与特定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之间的尖锐冲突”,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寻求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三、教学改革研讨
传统的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重理论,轻运用实践;重讲授,轻参与。学生学习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失去了学习兴趣。为适应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高职文学欣赏课程需要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王婷认为“教学内容应当突出文学文本的常识性、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学体验的情感性,同时应选取一些贴近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文本”,“在理论讲授部分,应该注重深入浅出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课程也承担着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功用。万薇薇提出当代流行文学作品的选择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讲课篇目的制定,以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王丁在概述了不同学者对文学欣赏概念的诠释并阐释了文学欣赏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形成集师生文本选择互助、课堂文本赏析互动、课后文本创作促进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万薇薇根据教学实践,设计出“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个人发言、教师评点、书面成文”。
(三)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王婷针对高职学生思维活动较为活跃的特点,提出应该采取和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陈娴娴具体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如“采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何彩霞指出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由灌输变为引导,包容不同观点,由“必须”转为“如果”。王晓彬提出要“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四)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冯华提出为提高教学效果,需引入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融文学、绘画、音乐、解说、视频技术为一体,声情并茂、图文流畅,使课堂生动活泼”,并介绍了多媒体软件应用于课件制作的案例。
(五)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王婷、万薇薇等研究者指出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多元化也需要建立与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过程化,综合上课考勤及纪律、课堂活动参与度、课下读书笔记情况和期末考核五部分,从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转变,让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者将先进教学理论和思想引入文学欣赏课程研究,如樊洁、王芳《对话理论在文学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何红梅《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模式化教学探析》等。
四、学情学法研究
还有研究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要发挥学生在文学欣赏中的主体性作用,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许丽总结了“以文学的眼光赏析文学作品”、“走近作者的世界”、“入其内,出其外”及“体味深层的哲学意味”四种方法。闫灵芝在总结高职学生文学欣赏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途径:稳定注意、感知形象、展开想象。万薇薇还提出要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等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作品并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五、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研究展望
一、文学欣赏的内涵
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集结了作者的智慧和情感,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本身,进行更深一步的体会,在阅读文学作品本身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理解和想象,提升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文学作品的欣赏是有其固定步骤的,首先是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前要充分地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文章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情感领悟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选择,进行基本的欣赏阶段定位,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想象和体会作者的心境。其次,在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要对自己所选择的文学作品报以热情。充分期待的心情能够激发对文学作品实质内容的更高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且提出文学作品中的优异之处和弊端。通过文学作品这个载体进行读者和作者的沟通联系,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读者的精神感受,也能帮助作者传递自己的情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时的体会进行想象的发挥,提升自己阅读时刻的趣味性。作者则能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情感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人类情感的交融是文学作品价值的最高体现。
二、文学创作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一个伟大的精神价值创作过程,是作者精神和情感的有力体现,向读者传递思想的过程中,完成文学和灵魂的交换。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完成的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文学叙述能力进行感人的传播,能够完善作者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进行作品形象的创作,进而塑造作者的独特思维建立。文学创作具有它的文学特点,首先是整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具有变化性的。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绪会伴随时间、环境,以及周遭人的情绪等诸多原因而产生改变,或者是出现思维上的灵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特点都是具有文学创作艺术性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身的创作周期,在创作的周期里能够满足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文章的想象和发挥,但是文章中还包含着深刻的情感诠释和意义哲理。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能够从贴合实际的故事引导角度出发,在创作的过程中添加艺术的创作和想象能力,从而进行深度的情感渲染,在复杂的情感诠释中,进行逻辑和文学思维的融合。
三、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创作是文学欣赏的基础,文学欣赏推动文学创作的进展,两者共同进步。文学作品的创作加速了文学欣赏的诞生,为了能够进行文学作品的品鉴,文学欣赏的方式被大众慢慢地所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欣赏体系,促使文学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并且在保留原有文学构架的同时又增添了文学内涵,促进大众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价值。运用文学欣赏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利用文学欣赏的方式帮助文学创作提供动力,使文学创作更加完善和完美,在充分表达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文学灵感的创造,体现文学内涵和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是通过文学欣赏的过程被有效传播的,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能够成为树立读者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通过正确的文学作品指导,能够让读者在领会作者文章本意的同时,深刻品位文章中的社会教育意义。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不断地完善文学作品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创作的思路和感情,是非常具有生活含义和社会意义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社会指导意义,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认知能力,还能够充分地提升国民的阅读素质。文学欣赏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和推动文学作品的再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通过对文章中故事性的解读,帮助学生对社会生活指导思想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读者的影响,一般作者都会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虽然不是完全的指导中心思想,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选材和主旨的表达。
从上面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与诗歌、小说、散文一样,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中、高考不考戏剧的缘故,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往往放弃戏剧的教学,或者只是安排几个课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因此,学生到初中毕业时,对文学剧本往往还不甚了解。在学生的作文中也难以见到剧本的写作,中、高考的考试作文中剧本这一体裁几乎绝迹。其实,剧本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和诗歌、小说、散文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剧本的教学,不要让这一优秀文学式样失去光彩,而应当让它发扬光大。笔者试从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几方面对剧本的阅读欣赏进行探讨。
一、文学剧本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剧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掌握阅读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欣赏戏剧电影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剧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把握结构特点,如让学生了解剧本情节的一般特点,把握戏剧冲突,了解剧本中的“幕”“场”“情节层次”的相对完整性及其相互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剧本内容,理解剧本的思想意义,包括了解相关背景,进入规定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剧情,分析人物性格,归纳主题思想;指导学生分析语言的形式特点,理解戏剧语言的独特要求,读懂潜台词,明确戏剧语言的动作性特点,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舞台空间感。
3.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文学剧本同样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同是叙事类的文学作品,从欣赏小说中学到的分析人物的方法,可以移到戏剧文学中来。
欣赏戏剧要抓住矛盾发展的线索。有戏剧必有冲突、有冲突必有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发展线索,戏剧矛盾往往比其他叙事文学更为尖锐突出,能紧紧抓住读者或观众的心灵,让读者的心灵随剧情发展而忽忧忽喜,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和效果。戏剧矛盾往往有张有弛,有自然节奏,而最终矛盾发展到。具体地说,戏剧冲突有如下特点:(1)高度集中性。如在《白毛女》剧中,杨白劳和黄世仁家恩怨多年,在大年三十晚集中爆发出来。(2)尖锐性和独特性。如在《威尼斯商人》中,正义一方和邪恶一方不共戴天,斗得你死我活,而夏洛克坚持要履行条约,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这在舞台上可以有,生活中未必有此事。(3)戏剧冲突自始至终贯穿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主题的定位和提炼。戏剧冲突必须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如《白毛女》意在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性和农民斗争的必然性。抓住了冲突的线索,就等于抓住了全剧的纲,人物性格及戏剧主题都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
4.读戏剧文学剧本还要注意欣赏人物的语言,戏剧表演是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则是语言艺术,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具有如下特点:(1)既来自生活又比生活中的口语更精辟,更有表现力,它舍弃了生活语言中不健康的、偶然性的、乏味的杂质。(2)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戏剧文学中的人物主要靠语言表现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的语言就充分显示出其极端利己主义,复仇心理。而安东尼奥的语言则表现出仁爱、友谊的精神。(3)推动情节的发展。(4)潜台词在戏剧文学中具有独特作用。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如《白毛女》中喜儿多次对杨白劳深情的呼唤“爹”就有种种复杂情味在其中,是千言万语都难于言状的。
二、阅读欣赏戏剧、电影文学剧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的兴趣。只有对剧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组织学生观看戏剧。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剧目,特别是课本中所选剧目,以看促学,以看加深对剧本的理解。(2)让学生学写文学剧本。学写剧本并不难,教师只要告诉学生编辑剧本的一般常识,学生就可以试着写剧本。学写剧本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编写课本剧,教师让学生把课本内容改写成课本剧。(3)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剧目进行表演,以演来激发兴趣。
2.读戏剧、电影文学剧本还要注意,课本节选的是全剧的一个部分,并不是一场完整的戏剧。要更好地欣赏戏剧,就要阅读整个剧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全剧或观看录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欣赏品位。
3.读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电影文学剧本类似于小说,但比小说更注意“可视性”。《泰坦尼克号》剧本是由一个个镜头组合而成的,这些镜头就是一个个场景或画面,这些场景或画面能很好地起到表现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像对待诗歌、小说、散文一样,给文学剧本以应有的地位,只有我们教学工作者先重视起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使这一优秀的文化成果得以发扬。
电影是文学,所以才有“电影文学”或“影视作品”的说法。
文学的创作与欣赏者虽千差万别,见解各异,但他们思维方式上大体也有规律有层次可循。电影欣赏也是如此。
我在语文教学中喜欢启发学生思考,经常按照“三么”的思路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或进行写作,所谓“三么”,就是“是什么、怎么、为什么”。而在语文学科看来,这三个疑问词体现着一部作品三个层面的内涵。
有个说法叫“文学即人学”,文学都要塑造人物形象,或者塑造人格化的形象。电影也不例外。我们欣赏电影的过程,很大程度就是欣赏感受人物的过程,欣赏人物的外表内在,欣赏人类的智慧、精神、情感、价值取向。
看《角斗士》,你会崇敬将军马西默思的坚韧勇毅;看《小鬼当家》,你会喜欢小鬼凯文的机灵智慧;看《哪吒闹海》,你会欣赏小哪吒的正气凛然;看《宝莲灯》,你会赞叹沉香救母的执着意志。所以说,看电影,我们的立足点和终极关注点应该是“人”——人的情感、智慧、思想、精神,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就电影内容来说,观赏者总是可以作如此疑问:这部电影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叙说了什么样的人物故事?电影中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自然景物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些全都总结为一个词“What”(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什么景物、什么环境等等,只有你能够清楚地理解了电影的这些“什么”的具体内容,才可以说你基本看懂了这部电影。
实际的情况却是,许多人看电影往往是只为故事情节或者镜头画面吸引,缺少对电影内容的更加细致严谨的梳理领悟,而这样往往就是对电影的理解非常模糊。
电影要塑造人物,要讲故事,要表现一个主旨,导演演员们总要考虑“怎么样”将人物表现得更好,将故事讲得更清楚,将主题表现得更加鲜明深刻。这里就要涉及到方法问题。
比如说电影《角斗士》里面马西默思将军对田园生活很怀念,对乡村妻儿很牵挂,怎么表现他的这种“爱”的情感呢?——电影开始就有他幻想的双手抚着麦穗穿过麦田走向家园的景象,然后又是特写镜头:一只小鸟站在枝头,将军长久的凝视小鸟,面露微笑。这些文学化的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非常贴切生动。文学欣赏中有一句话叫“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方法上来说,这叫做“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再比如电影《雷霆救兵》,整部电影从墓地祭扫烈士开始,到墓地祭扫完毕离开结束,采用回忆式的叙事结构,首尾镜头中,墓地的无数十字架墓碑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悲剧意识和悬念感觉,强化了电影的主题效果。而电影回忆镜头的开端就是近30分钟的战场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的叙写,不仅引出主人公约翰·米勒上尉和他的几个手下,还通过特写镜头引出牺牲的“瑞恩兄弟”,更是通过惨烈的场面表现战争的残酷,藉此以反衬电影的“救人”的“人性”主题。
当然电影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还是直接表现:如人物的外表、神态、语言、动作等,所以演员的表演、化妆、台词,人物的举止动作、表情细节等都是观看电影的欣赏点。
电影的形式结构表现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怎么更好地塑造人”“怎么更好地展开故事情节”“怎么更好地表现主题”的考虑——我们也可将这些都概括为一个词“How”(怎么)。电影的表现形式有诸如旁白、背景音乐、特写特技、快慢镜头、蒙太奇等艺术表现手段,这也是电影拥有更多的欣赏受众的缘由之一。而对于欣赏者来说,如果能够理解影片中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及主题的表现手段,无疑就已经进入了较高的欣赏层次。
优秀的影片,其中人物、景物、音效的设计安排都很讲究,讲究到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细节,一个细小的声音,一个模糊的景物。记得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说过这样的话,意思是:如果你在那屋子里面提到有一把枪,那么下面的故事中一定要有人用这把枪。
比如《角斗士》中有个镜头:傍晚,将军在选马时看见太子康莫得斯在树林边和一群武士练武比刀。不会欣赏的人会觉得这个镜头“看不懂”“莫名其妙”,其实如果理解文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以知道,这个镜头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太子“好斗”的性格和“高超的刀术”——而这又反衬了将军的仁厚。这个情节又为电影最后太子竟然敢于和“无敌的”“西班牙人”决斗作了铺垫,至少让人不会感到“最后的决斗”来得很突然。
再比如,名导演伊文思的《苏德海》中,有这样的蒙太奇段落:经济危机时期,资本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不惜把小麦和牛奶倒进大海中。伊文思在资本家倾倒小麦的镜头之后,接上了瘦弱、饥饿的孩子的形象。为什么要这样把两个表面不同的事物接在一起?这就和影片的主题相关了:富人们宁可把食物倒掉,也不给穷人们吃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人性和社会经济制度的丑陋,才造成更多的穷人。而两个蒙太奇镜头连在一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发人深省,让人感受到深刻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品;欣赏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75-01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欣赏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搞懂文学作品的词义、句义、全文大义,欣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还要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并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1.训练语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按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文字的"整合体"。而这些语言文字必须和作者的旨趣贴合。作为文学欣赏者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旨趣,并得到一定的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即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文学欣赏教学必须先从语言文字人手,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力――语感。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方法和步骤为:(一)教师布置学生究吩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相关资料,文中注释等)扫除字词障碍;(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三)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和思想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四)咬文嚼字,仔细推敲,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领会话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五)反复回想揣摩理解这章这节的内容;(六)联想感悟和触发;(七)整体感知艺术形象,欣赏文学作品。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采用了以上方法和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爱不离口",如胡屠户骂他女婿范进的一些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尖嘴猴腮"等。其次,作品中的一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学生也能领会,如:"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民百姓。""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学生能马上说出:"那时农民的社会地位最低,连杀猪匠也看不起农民。"这时我感到学生的聪明可爱。第三,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范进,这个科举的热衷者,学生能将他中举前后的境况进行对比:中举前穷困潦倒,无人理睬,丈人鄙视、谩骂、社会地位卑微;中举后,门庭若市,有人送鸡、送米、送钱、送酒、送房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学生也能根据此人的言行概括出来:自私、贪婪、庸俗、市侩。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就从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被揭示出来。
2.反复涵咏,深层把握
"涵咏"是指潜心于文学作品的世界中,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体味观察,咀嚼品味,进而洞悉作品的深层审美韵味。涵咏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鉴赏者的心灵契合相通的过程。然而,对文字作品的体味观察并非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能把握文本内涵,而是通过不断地咀嚼品味、反复涵咏,才能把握文本的深层蕴含。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美点",通过咀嚼揣摩、细细品味,品出文学语言之美,嚼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出作品的意蕴神髓,领略出言辞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意趣。如赏析《故乡》中的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段文字时,不能单从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上进行分析,而要抓住 "苍黄"、 "萧索"一词,并咀嚼品味,体味出沉寂、单调的景象,领悟出作者惆怅、悲楚的心境;抓住"横"、"荒"这一富有表现力的词去揣摩凋敝、颓败的氛围,从中窥探出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萧条衰败。可见,文学作品的鉴赏唯有潜心会文,反复涵咏,才能领略出作品的艺术真谛。
3.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3.1着眼整体,欣赏局部。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都是先确定其中心,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完整地作品。作品的某一个局部既有它独特的感情,又和其他局部相联系,共同表达主题。因此,在欣赏局部时不能将其分开来理解,而应该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对局部进行理解,再融入到整体的文章中。这样能更全面地体会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3.2根据文章的体裁进行欣赏。文章有很多不同的体裁,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欣赏时也要抓住不同的重点进行欣赏。虽然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表达主题的方式不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手法却大多相同。所以,在欣赏文章时,只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抓住表达主题的方式,然后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与欣赏。在欣赏文学作品之前,老师必须对文学作品的知识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那些文学知识掌握到位;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积累一点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与积累文学知识;还要多鼓励学生朗读文章,帮助学生增强语感与对文章的感受力。欣赏文学作品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很好的文学欣赏力。在对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就能有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这些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只有对各种体裁都了解了才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当一切都需要积累的知识都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就需要将文章的体裁与作者的相关信息、文章的背景等其他方面相结合对文章进行欣赏。培养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这一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在语文的学习时也能更加轻松,还能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与领悟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阶段。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影视艺术
现代社会生活脚步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于影视艺术的期待值在上升,人们往往很难从文学作品中吸收和构建自己的文学欣赏,但是影视艺术的发展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文学的色彩。很多时候影视艺术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艺术,人们可以通过电影院进行文学的熏陶和文学传播。将影视艺术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高雅的文学进行广泛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自己的欣赏,对于其中的电影艺术进行思考和评述,达到文学性的欣赏。从影视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将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影视艺术的创作、改编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编剧和导演对影视题材和文学名著进行选取的过程就是影视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过程。文学与影视创作通常是影视艺术将过去的文学作品经过改编而搬到银幕上来,同时也是我国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我国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可读性,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红楼梦》,这些经典名著为影视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文学欣赏的基础。当受众通过这些电影的传播,可以从中找到文学欣赏的动力,这样不仅仅让影视的受众增多,而且也起到令文学作品家喻户晓的作用,同时文学转化为影视的过程使影视艺术的受众人数增多,这样可以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提升人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在影视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影视艺术的传播过程,是影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命,文学作品搬到银幕上的过程就是文学欣赏大众化的过程。通过对影视艺术的欣赏提高影视艺术的欣赏能力,受众感觉自己在欣赏大众化、娱乐化的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其实就是利用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进行电影的观赏。影视艺术是一门集文学、现实生活、理想化的想象于一体的文艺形式,它传达给受众的是生活的艺术和精神领域的上层建筑,而受众应该本着去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影视艺术的欣赏,这样才能够将电影艺术上升到精神需求的高层次发展,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电影艺术的述评,也是对于影视艺术欣赏的一个新的角度。总之在电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抛除了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将会使原本活生生的影视艺术空洞化,不能达到原有的传播艺术、提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每一次对文学作品的改编,都是在运用创造性思维挖掘文学作品背后深刻的内涵,使广大观众对其进行一次新的心灵感悟及审美享受。
影视艺术应该在文学的视野中成长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这里所讲的戏剧是指剧本,即戏剧文学,它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活动、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这是剧本最主要的部分,内容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解题金钥匙
戏剧的欣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把握矛盾冲突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示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把握矛盾冲突,就把握住了剧本的情节。如话剧《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全剧的主要矛盾,人物的性格等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逐渐展示出来的。
二、揣摩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即台词。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因此,揣摩人物的语言,才能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如歌剧《白毛女》中,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的一段唱词:“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堂上堂下齐欢笑,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家自有谷满仓,哪管他穷人饿肚肠。”这段唱词,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花天酒地、不顾穷人死活的恶霸地主形象。
三、探究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穿插在戏剧故事情节之间的必要的提示,是对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补充。因此,探究舞台说明,可以更好地把握剧本的人物形象,进而领悟剧本的主题。如话剧《雷雨》中,当实业资本家周朴园要佣人鲁妈拿雨衣,顺带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时的一段台词中的舞台说明: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括号中的文字就是舞台说明,也是细节刻画,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吃惊、惶恐,把一个道貌岸然、虚情假意、自私狠毒的资本家形象暴露无遗。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吝啬鬼(节选)
[法国]莫里哀
第五场
阿巴贡:法赖尔,你过来。我们挑你来告诉我们,是我女儿有道理,还是我有道理。
法赖尔:老爷,不用说,是您喽。
阿巴贡:你晓得我们在谈什么吗?
法赖尔:不晓得。不过您不会错的,大大小小的道理都是您的。
阿巴贡:我要今天晚上把她嫁给一位又有钱又老成的丈夫;混账丫头竟敢对我说,她决不能嫁他。你倒说说看?
法赖尔:我说说看?
阿巴贡:对。
法赖尔:哎,哎。
阿巴贡:什么?
法赖尔:我说,我实际上同意您的见解;您没有道理,绝不可能。可是她也不见得就全错……
阿巴贡:怎么?昂塞耳默爵爷是一门好亲事。他是一位出身贵族的贵人,脾气好,有信用,为人老成,又很宽裕,前房又没有子女。她会碰见比他还好的?
法赖尔:话是对的。不过她也许会对您讲:事情未免有点儿仓促,少说也该留那么一点时间,看自己能不能顺从……
阿巴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不得。这门亲事有一种好处,是别处找不到的,那就是:他答应娶她,不要嫁妆。
法赖尔:不要嫁妆?
阿巴贡:对。
法赖尔:啊!这下子我没有话说啦。您听见了没有?理由万分充足,就该依顺才是。
阿巴贡:这下子我省了一大笔钱。
法赖尔:自然喽,这话是决计驳不倒的。不过,小姐可能要您明白: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关系到她一生的幸与不幸,婚书一换,不死不散,所以就非特别小心不可。
阿巴贡:不要嫁妆。
法赖尔:您说得对。这决定一切,您就是不说,人也明白,也许有人会对您讲:婚姻大事,女儿愿不愿意,就该加以考虑才是,年龄、性情和见解,太不相当,结婚以后,会出大乱子的。
阿巴贡:不要嫁妆。
法赖尔:啊!这话驳不倒,谁也知道。谁能反对?这不等于说,世上许多做父亲的,心疼陪嫁的钱财,就不关心女儿的幸福。他们并不个个唯利是图,不顾女儿的死活。他们所希望于儿女婚姻的,首先就是彼此情投意合,永远不生外心,不闹口角,欢欢喜喜过一辈子……
阿巴贡:不要嫁妆。
法赖尔:对呀。“不要嫁妆”,叫人无话可说。理由十足,谁能不听啊?
阿巴贡:(朝花园里望)哎呀!我好像听见狗叫。是不是有人想偷我的钱啊?别走,我去去就来。
艾利丝:法赖尔,你对他说的这番话,心里真那样想吗?
法赖尔:我这是为了不刺激他,更有利于达到目的。当面顶撞他,就把事搞糟了。对付某些人,只能从侧面下手,他们对一切,势不两立,天性倔犟,听见真话就吼叫连天,听见正理就永远立眉瞪眼,所以希望他们亦步亦趋,只有迂回从事。你假意奉承,反而见效……
1.在这个片段中,阿巴贡有一句不时重复的台词“不要嫁妆”。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说说这个片段的主题思想。
3.从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法赖尔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试比较阿巴贡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两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异同。
5.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本文中的阿巴贡,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 ,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节选)
穆:就这么办吧,老杨。(到桌旁写文书。)
杨:(疯狂地拦住穆)你……你不能啊!
(唱)我杨白劳犯了什么罪?硬逼着卖我的亲生女!受苦我受了这一辈子,想不到我落到了这步田地!
穆:老杨,想开点,不要一时糊涂,今儿这个事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推开杨白劳,拿笔写文书。)
杨:(拉住穆的手)啊!(唱)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惊住)我……我……
穆:(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杨:(愣住)啊?
注:本歌剧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1.杨白劳的两段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画线句穆仁智说的话,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该选段中,黄世仁的台词仅有一段话,却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世仁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