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设计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6 20:17: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设计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设计原则

第1篇

方便阅读原则,版式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一致性原则;版式设计风格要与内容诉求的观点与情节协调一致;

审美原则,在满足前两个原则的条件下,版式设计务求赏心悦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Abstract: The world is facing a serious energy shortages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landscap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 of low-carbon objectives. The low-carbo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necessary principles, which including: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tecting nature, both low-carbon conservation and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the best use and cut costs,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carbon sink function of landscape, extend the life of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quantization principle.

关键词: 低碳园林;设计原则;节能降耗

Key words: low-carbon landscape;design principles;energy-saving and cost-reduc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318-02

0 引言

园林建设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有崽认为在城市建立低碳风景园林是实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1]。左毅颖也认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巨大贡献[2]。此外,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增加环境湿度,提高人体舒适度等[3]。低碳园林的建设,要求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控制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园林的运营及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并且充分的利用各种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园林在设计规划、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因地制宜与保护自然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指园林设计应该从宏观上对场地进行定位规划,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园林功能进一步美化原先地貌特征,不随意改动地形,保留场地上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选用当地建材和乡土植物。就地取材、运用乡土植物,不仅降低运输过程的碳排放,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

1.2 保护自然原则 保护自然是指园林的建设要尊重和保护原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现有的光、风、水、植物等,可以大大减少碳的排放。在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中,应尽量保护原有树木和林地,以天然水系的蜿蜒曲折为美,以适合当地的植物为主。

2 节约与美观实用并重原则

2.1 低碳节约与美观实用 低碳园林绿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材料和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美观实用是园林的重要功能,低碳园林设计中,不仅要低碳,还要考虑其实用价值、美学价值。所谓实用,是指园林通过吸纳污浊的空气、粉尘,释放氧气和负离子,隔离噪音,在炎炎夏日为使用者提供荫凉和凉爽的氛围,通过植物的配置提供视觉和嗅觉方面的享受;所谓美观,是指园林在布局、结构、植物类型配置、颜色组合等各个方面,满足使用者的视觉要求。

2.2 物尽其用与开源节流 园林设计要从节约资源/能源、开发新资源/能源的角度进行考虑,最大限度发挥能源和材料的潜力。尽可能循环利用废弃物,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使用低碳材料、低碳能源。常用的造园材料包括陶瓷、玻璃、钢材等,其制造经过高温、煅烧、冶炼等过程,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应少用。当地的石材、沙土、植物,由于避免了复杂的加工和远途运输,可以大大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在能源方面,可以使用太阳能、风能、LED照明等新能源或者新技术。在水资源方面,应增加对雨洪的收集利用。

2.3 降低能耗与提高能效 园林在建设期和运行期主要消耗电能,园林建设时使用机械耗电,建成后照明、灌溉、喷泉景观等耗电。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耗电越多,发电时使用的煤炭量也越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大。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都有必要降低能耗的使用,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排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实现低碳目标;对于新能源也一样,如果消耗过多的新能源,也和低碳目标相违背。

从能源使用方面降低碳排放的思路包括:首先要从各个阶段、不同途径降低能源的直接消耗;其次,通过采用节能设备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消耗的能源做出更多有用功;再次,通过使用新能源设备和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间接减少碳排放。具体的做法包括:减少工程量,从而降低机械设备使用量;减少喷泉等消耗动力的景观,或者只在游人较多的时间使用;选用能效高的照明产品,不选普通的白炽灯,不选离地面过高或过低的路灯等。

3 增加园林的碳汇功能原则

园林具有各种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功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容纳了大量乔木、灌木、草本等大量植物的场所,可以吸纳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园林是城市的肺,不断为城市补给氧气,带走废气。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成能量储存起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把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或者活动称为碳汇,那么营造低碳园林,就要增加园林的碳汇功能。

增加园林碳汇功能的思路包括:增加绿化率,缩小非植物所占的面积;通过立体种植、屋顶绿化等办法,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量;选择当地植物,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而不是选择昂贵的外来树种,多种植乔木、灌木等储碳能力强的植物,少栽种草坪等碳汇能力较弱而且消耗大量水资源的植物,乔木类树种固碳释氧能力最大;榆叶梅的固碳量是红枫的11.30倍;垂柳、鸢尾、木芙蓉、火棘和醉鱼草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多数槭属植物较弱;乌冈栎、乌桕、麻栎等也具有很高的固碳率。

4 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原则

园林的使用寿命是指从园林建成使用之日起到园林被大修改造或废弃拆除的整个阶段。在园林设计中应关注生态环境,科学地调研现状,恰当的选择材料、植物和维护方式,从各方面降低园林的碳排放和资源能源消耗量,以及维护成本,从而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实现低碳的目的。

现代园林的设计建设,无论从设计理念、建设方法还是用材用能的技巧,都和古代园林有了较大的不同,但是需要从古典园林汲取经验,古典园林精巧的设计、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是现代园林追求的榜样。

5 低碳理念的量化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要达到低碳目标,就要充分考虑碳排放量,需要注意的是,低碳型园林的减量化,不仅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包括能源、水、材料、植物的消耗;不但从绝对意义上减量,还要从相对意义上减量,即多选用低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多选用当地现有的条件和材料。那么,如何定量的描述减排的设计和效果,如何评价低碳的程度,都需要用具体的数字和核算方法来体现。目前,在其他领域,定量的计算碳排放、设计低碳评价指标,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例如,评价低碳城市、低碳行业的指标体系。计算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减排量,就是将低碳理念量化的过程,通过数据和公式辅助设计,以此来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将使园林设计切实实现低碳目标,对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6 结语

低碳园林对降低能耗、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有意义,但是目前在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浪费资源能源的现象,应从源头着手,转变设计理念。本文探讨了低碳园林的设计原则,并列举了具体的方法。园林设计应以各原则为指导,将低碳理念落实到建设环节和维护环节,从而实现低碳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有崽.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J].现代园艺,2011(9):61.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建筑适用美观理念

注重经济性的建筑设计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除了以往实践中所强调的改善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层高、改进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和气密性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外,更要在建筑空间组织、结构设置、能源与资源利用、技术组织,以及建筑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确立经济性的原则和方法。

一、“少费多用”原则

“少费多用(morewithless)”是由美国建筑师、工程师R?B?富勒提出的。意在借助有效的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资源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益。在人类发展与资源危机的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它不失为一条重要的经济性设计原则。

在富勒的实践中,这一原则最具代表性地表现在他对空间结构及建材应用的创意中。他的短杆网架穹隆结构体系(geodesicdome)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轻、最高效、最为有力的空间围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造价低廉、营造方便。另外,F•埃斯克里格的自成型结构、T•达兰德对摩天楼张力结构的探索也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这一原则。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有效利用,还要对三向度的空间做充分的发掘。当代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南京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

用效益。

二、集约化原则

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

2.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是人类十分有限的资源,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如在日本许多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中水道”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洁具、盥洗、清扫等,有效地提高了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3.能源利用的集约化。在全球推进可持续性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进程中,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美国近期以来的建筑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自然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可削减空调能耗60%、人工照明能耗50%以上。三、适宜性原则

1.与经济条件相适宜。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设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如土耳其博德鲁姆的迪莫(Demir)度假村、印度新德里世界银行办公楼都是首先立足于本地区现实状况,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传统技术或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所构筑的建筑实例。这些与当今高新技术设置并行的适宜性技术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杨经文关于生物气候摩天楼的创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对自然气候因素的深入研究。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是技术设置达到高效节能、经济适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3.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建筑历史上美国圣路易斯城普鲁特—伊戈住宅区的最终命运已为那些片面注重经济性、无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创作思路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四、循环利用原则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视觉设计;界面;原则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1-01

一、视觉界面设计

说到视觉设计,运用最多的领域当属互联网这一行业了,在互联网中界面设计是视觉设计重点,就像之前说的,视觉设计不再仅仅是针对美的艺术型创作是,其中还涉及功能框架的约束条件,在界面上工作的任何设计师,都必须理解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元素:颜色、版式、形式和组合,还必须了解一些交互的原理,这对做出更加具有逻辑指导意义的界面设计很有帮助。最初的数字媒体领域是以图形设计为主,他们更加关注的是pc上的图形结构外观,而对于视觉界面设计师来说,即需要有图形设计师相似的技能,更应该注意设计组织问题,以及启示向用户表达行为方式。视觉设计师的职责与内容和导航有关,而不是更多的交互功能。在web设计中,内容常比功能更重要。他们的焦点在于通过使用视觉语言来控制信息层次关系,正如视觉信息设计师的工作紧密围绕信息结构一样,视觉界面设计师的工作是紧密的围绕交互设计。

二、视觉设计原则

(一)避免视觉噪音所带来的杂乱

所谓界面视觉的噪音是指同一页面承载了过多的视觉元素,使得原本的画面变得杂乱无章,他们会分散用户的注意,是的用户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表达软件行为的视觉元素之上。这就如同一条马路通行着过多的车流,导致道路的拥堵一般。例如以下的两张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

相信大家对这两款软件都应该比较熟悉,左边的是tencent的QQ音乐,右边的为酷我音乐,当我们观看QQ音乐界面的时候,可以清楚的区别出正在播放的音乐,并且在选择音乐的框架中信息的整理也相当的有序,反过来我们可以看看酷我音乐的播放区设计,现在在红色框选的区域都会可能成为人们误以为的播放歌曲区域,这就是最明显的由视觉杂音所带来的杂乱,如果一个页面涉及到的元素确实过多,但是要需要我们清晰的分辨,模糊判断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式。当我们设计的界面经过模糊处理后,我们可以发现那几块的信息区域为这个页面最凸显的地方,哪些地方弱化掉了,这是否与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展示符合。

(二)使用对比、相似性以及分层来区分和组织元素

在界面设计中,往往元素是满足了两种需要,首先为界面中的主动元素,即可操作的界面元素,其次是不可操作元素,即界面的静态元素。将这两种类型的元素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表达他们不同的功能, 正确地使用对比会产生用户能够记住和识别的视觉模式,使他们更快的找到信息的目标,对比提供了显示界面视觉层次各种元素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对比是功能和行为表达的工具。

三、关于可视信息的设计

界面中除了有视觉图形元素之外,信息元素的涵盖是必不可少的,而关于信息设计也同样有一套法则,例如在二维的表面很难显示二个以上的变量信息,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信息,则会出现信息的混淆,第二相对于纸质的画面,计算机显示器的信息分布密度要底一些。所以作为可视化信息展现在用户面前,应该为用户提供一些方法在脚本提纲前后对比相关的变量或者趋势,这样用户可以更好的理解数据信息交互前后的对比。如ps中的预览功能,可以更好的提供给用户信息数据前后的对比情况。虽然我们在平时操作界面的过程中会清晰的发现,图形和图表的表现形式会使得用户在视觉层面在跟容易接受,但是一个界面中是不可能放弃数字本身的显示。如window磁盘属性的对话框中,即使饼状图给用户留下了可用空间的展示图形,但已使用的空间相关数据用依旧会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0.

第5篇

从宏观策略体系来说,建筑的整体宏观性能是其内部各级子系统微观性能共同作用的体现。类似“短板”原理的描述,宏观性能表现总是会因为个别微观性能的明显缺陷而大打折扣,好比在冬季只要有一处门窗隔热性能不好,就会引起室内采暖效果的明显下降。因此,被动式策略的设计集成需要做到系统性的总体规划,面面俱到,不应忽略任何一个局部}I}能的完善。    

从单项策略组合来说,在对玻璃的隔热性能进行优化的设计过程中,简单的将玻璃厚度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其隔热性能的提升相当微小,只有不到1%的提升;而如果将同样总厚度的玻璃一分为二,玻璃之间留一个空隙做成真空玻璃,隔热性能成倍增长,达到“1+1>2”的效果[m。因此,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方案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单项策略的有效性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项策略的集成设计达到性能提升目的。    

系统性的原则帮助建筑师建立系统观,用系统整合[ni的思维进行被动式集成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策略,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2 开放性原则    

被动式策略的集成设计对于建筑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集成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体系,体系内部各系统随设计进程解体、重构,从而优化内部关系;同时,被动式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于集成设计体系内部的关系产生新的变因,系统通过对这些变因的梳理和整合,实现更新、优化、升级换代。例如:功能的复合化趋势颠覆了传统博物馆以展览陈列为主的单一空间功能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多变,复合大量服务性、商业性功能的复合空间模式,这既是被动式设计策略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新的功能空间模式、不同的室内环境气候要求必然改变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体系的内在关系。    

开放性原则要求建筑师不断的吸纳新的被动式技术策略以及与策略关联的其他方面的设计革新,对于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不能因循守旧,应采取更灵活、开放的态度应对建筑的发展和变革。

第6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 功能 设计原则

包装设计是以保护商品的流通安全、便于消费者使用、促进商品的销售为目的,根据包装对象的物理形态、属性和流通意图,采用合理的材料、造型、结构、文字、图形和色彩,通过一定的技术创造包装实体的一个过程,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活动。

包装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使用植物叶子、果壳、兽皮、动物膀胱、贝壳、龟壳等物品盛装、转移饮用水和食物,这些几乎没有经过刻意加工的原始盛装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包装设计的雏形。

现代包装设计,实质上是进入20世纪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不断涌现,包装设计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一、包装设计的功能

(一)保护商品

商品从被生产出来到进入消费阶段,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包装设计在此过程中起到保护商品的作用。包装采用合理的容器,从物理角度和化学防护两方面对被包装物品起到保护作用。包装既可以防止商品震动、挤压、磕碰磨损等物理性的损坏,也可以预防各种化学反应及其他形式的意外发生。如酒类的包装容器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陶瓷瓶和玻璃瓶,可以防止酒精挥发,保护酒不变质;采用真空包装对食品在防变质、保持鲜美口感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合理的包装具有抗震、抗压、抗拉、抗挤、抗磨等功能,对商品的盛装、存放和运输进行保护。有的还能解决商品的防晒、防潮、防腐、防漏、防燃问题,确保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好无损。

(二)方便流通和使用

包装设计非常重视人文因素,强调人性化和便利性。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种环境,包括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比如从使用方面来说,设计按照人体工程学中的人机关系,让人觉得各个环节都便利。

(三)美化商品,便于民众接受

从构想到做成成品,包装的容器设计依靠各种天然的或人造的材料来完成。包装容器造型的美感,通过材料的颜色、质感和被有意识地设计和加工后的造型形象传递给人们的感官系统。

消费者在选购一种商品之前,接触到的是商品的包装,包装的形象不但直接反映了生产企业的性质及经营理念,同时也蕴涵了商品的内在品质,所以生产企业不断在包装设计上做文章,尽可能地美化商品。各种类型的包装分别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使得他们的感官认知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四)促进销售,增强品牌竞争力

现代商业竞争激烈,众多品牌的商品充斥于消费市场,同类商品琳琅满目,使得人们目不暇接。

在超市里面,不同品牌的商品按类别展示在指定区域,它们依靠有自身特色的包装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通过造型精美、商标明晰、文字讲究、色彩和谐的包装样式,为自己的品牌代言,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二、当前商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美观和方便,忽视保护功能

许多商家为了节省投入成本,在使用包装材料的时候偷工减料,虽然节省了资源,可是对于商品的保护做得不够。比如一些电子产品,以往的包装盒外观虽然不怎么美观,但里面都使用厚厚的泡沫板,在商品的搬运过程中能很好地防震抗压,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现在,外包装是做得很美观,泡沫板却被省下,或以成本低的纸板取代,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对商品造成损坏。

(二)过度包装,浪费社会资源

当前,许多商品的包装华而不实、过度包装。本来很简单就能达到包装要求的,却被利欲熏心的商家夸大,他们利用“豪华”的包装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包装设计成了他们赚取利润的手段。比如最常见的是一些月饼的包装设计,超级豪华的包装里面,只不过是几小块月饼而已。过度的包装设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误导消费,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人们选购商品,无不受到包装设计的引导。当消费者花了钱,没有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时,心中无疑会对商品的品牌产生怀疑和抵触。目前有许多商品的包装不甚适度,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三、包装的设计原则

(一)安全

包装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商品,包装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性,包括包装自身的安全和被包装物品的安全。包装设计应根据商品的性状选定合理的容器及其他包装材料,考虑盛装、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二)方便

包装即“包”和“装”,顾名思义,就是要方便开启使用、存放和装卸运输。包装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罐头一般都是玻璃瓶子加一个金属盖盛装的,那时候盖子不是现在这样的罗纹可以直接拧开的,而必须用工具一点点撬开,非常不方便,这算得上是包装设计方面的一大失误。商品的包装不仅要方便盛装、储存、运输和销售,还要让消费者方便使用。

(三)美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包装设计应在实用的前提下讲求欣赏性,即追求美观。包装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要求能让消费者精神愉悦,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现实生活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经常会发现某些商品能令人眼前一亮,人们对该产品和品牌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这是包装设计的美观带来的结果,精美独特的包装设计起到“无声的推销员”的作用。同时,从心理角度来讲,包装美观大方的商品让人们觉得用起来更放心,所以包装设计应该从美观这个角度加以考虑。

(四)环保

环保从两个层面来实现,一是适度包装,不浪费资源;二是材料的运用方面讲究科学性,全面考虑包装附带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副作用、包装材料的处理或者回收再利用等,做到“绿色”包装。

包装设计具有多种功能,在众多的行业中,包装设计对商品的营销和企业形象的塑造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应该依照设计原则,将它的功能更好地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广.包装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朱和平.产品包装设计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

报纸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诉之于人的平面视觉,是报纸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最大的区别。受众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获知信息的具体内容。其中,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一张好看的报纸”首先是从报纸版式上感应到的。每一张报纸的版面由文字、图片、色彩、字体、栏、行、线、报头、报花、报眉以及空白等要素构成,版式就是报纸版面构成的组织和结构。报纸的诸多要素,要靠版式设计的造型活动来完成。不同的报纸不仅会以提供给受众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而凸显媒体性质,同时,不同的版式设计和色彩运用表现着不同的编辑思路,也有助于形式不同的报纸风格。一般来讲,严肃的党报与相对活泼的晚报、都市报的风格不同,与生活、消费、娱乐类报纸更不同,综合类的日报与周报又不同,这种差异读者很容易一眼从版式上看出来。

报纸版面设计的演进

从16世纪威尼斯报纸(Venice Gazzetta)诞生算起,西方的近现代报纸已有了四五百年的历史。最初,报纸的样式与当时的图书非常接近。18世纪逐渐抛弃了标准的图书格式,纷纷采用大型号纸张以扩大版面,不过,除了在纸张的尺寸规格上有所改变外,这一时期的报纸在印刷和视觉因素(如增加插图)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印刷机械以后,垂直式版面取得了主导地位。垂直式版面通常以竖栏为基本单位,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至底,字体小,图片小且少,标题几乎都不跨栏,还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版面设计。19世纪末,大报为了赢得读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规,也就是完全打破了栏的限制,横排走文,“水准式版面的革命到来了”。水准版式仍有基本栏的划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透过转栏向水准方向拓展,字体的选择范围扩大,横跨几栏的大幅图片出现在了版面上,标题跨栏也已常见。由于图片的崭露头角,色彩也已经在报纸上出现。进入20世纪,版面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这时,已将杂志的模式引入了报纸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60年代,模组式版面成为美国报纸的主流版式。80年代,甘尼特报业集团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以色彩和图片为基础,以大量富含咨询的图表来解释新闻,它的出现,成为西方报纸版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揭开“重新设计运动”的序幕。报纸版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丰富,在形式上确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当今报纸版面设计的趋势

随着我国报纸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和新媒体的出现,面对日益高涨的受众信息需求,现代报纸版式设计借助新科技、新材质,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的完美。

现代报纸设计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外开放带来了报纸版式以文字标题全部横排的欧美风格;信息社会――厚报形成后的报纸封面化;报刊竞争――为了争取和吸引读者的标题超粗黑;读图时代――突出图片运用和报纸彩色化;生活高速――方便读者迅速阅读文字的编排少栏化;多元社会――适应分众的分类编排;同质趋势――报纸CI识别系统的个性化追求;数字社会――报纸设计桌面系统不断翻新……

就现代报纸设计本身而言,它的发展、创新也体现了与时代气息相合拍的设计理念。现代报纸求易、求异的设计理念思潮,是当代报人与当今读者相互交流的一种默契:求易就是让报纸尽可能满足读者更快、更多、更方便地获读信息,因而形成了货架式的、简洁的版式结构;求异就是让读者在繁杂的、多向的、甚至是鱼龙混杂的信息流中,尽可能自愿地获读有效信息,因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版式风格。

现代报纸版面的设计原则

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必然引起报纸阅读和刊出方式的变化,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报纸的设计者必须研究、确定版式设计的新攻略。近年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近几年新创刊的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新锐”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都市快报》等也都采用了与上述报纸大致相同的版式。一些党报、行业报也不甘寂寞,如《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汽车报》等也都在版式上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些报纸的版面变革,其实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增强易读性的传播理念。总结这些报纸版式改革的经验,展望报纸版式的未来发展,大致有四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1.风格化原则: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风格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只宜做改进式的细节上的微调,而不宜做颠覆性的变革。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情纽带,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很多读者或者家庭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阅读一份报纸,已经成为习惯,如果突然做翻天覆地的改变,就如同朝夕相处的爱人突然整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心理上会很难适应。

根据对读者对一张报纸忠实度的调查显示,版式风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在报业发达的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成都等地,一个城市面向百姓的都市类报纸往往就有几家、甚至十几家,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你艳丽我素淡,你浓眉大眼我眉清目秀,你胖我瘦,你白我黄(指纸张的颜色),你是冷色调我是暖色调,总之要出新、别致。如,北京地区的都市类报纸,同样都是面对广大市民,却是晚报姓“晚”、晨报姓“晨”、信报姓“信”、新京报姓“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再如,同是青年类报纸,《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多以思想性见长,有理性、深刻、严肃的特点,它的版式就较平实、朴素;《北京青年报》以年轻人关注的城市、文化的动态信息为主,特点是快、新、观点有个性,它的版式就浓墨重彩,与年轻人喜欢的重金属摇滚可说是异曲同工。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2.人性化原则:报纸的读者群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这些人群大多处于职场竞争和自我发展压力较大的生存空间,忙碌一天以后,读报是为了休息和获得各种信息,他们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你的标题有多粗、有多大,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被吸引住的。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切不可为凸显自己而对读者的眼球重拳出击,一味求粗求大,与内容相比显得虎头蛇尾,惹人反感,而是应以清爽流畅、温馨雅致为宜。比如,现在一些市场业绩较好的报纸,它们的版式改革后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追求,即每栏字数减少,更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视频和阅读习惯;取消中缝,给报纸瘦身提供空间,使版面疏朗大气;大标题统一字体,色彩趋于单一明快;文章的排列变过去的“交错咬合”式为整版竖通栏式,使版面整齐、易读。

3.时尚化原则: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以及对设计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如对服装、电影、流行色、平面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等都要全面吸收,为我所用。工业设计方法也可以被引进到报纸版式设计中,除整体形象的立体化设计外,像报纸品牌的徽标、办报宗旨、理念等文字也都可以标示在版面上。另外还可以和国外流行的报纸版式设计接轨,如世界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都是采用窄报型,对开大报比我国的传统报纸窄3到5厘米。近几年,国内一些报纸像《南方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报》、《中国汽车报》、《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等纷纷瘦身,采用这种国际化的黄金报型,得到了读者垂青和专家赞许,给报纸的发展带来实惠。

4.合理化原则:合理化原则是一个传统原则,同时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这里说的合理化与传统的合理化不同,市场化之前的我国报纸,多是坚持内容第一性,所谓版式设计仅仅是以把内容安排下为准则。现如今的版式合理化则有新的内涵,它的合理性更多地体现在风格化、人性化和时尚化原则之下的科学性。比如许多报纸一版的封面及导读功能的强化、栏目设置的相对固定化、厚报的按类分叠、具体版面的粗分块细修饰等,被业内称为报纸杂志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利与弊虽然还时有争议,但它是历史性的合理化选择,却是不争的事实。又如眼下一些报纸的标题都采用一种字体,改变了以前一个版面上各种字体混杂的局面,肃清了以往报纸版面小气、“乱”的流弊。像《经济观察报》、《新京报》等,更是确定宋体字为标题字体,宋体字经过千余年的历史筛选,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气质,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合理化选择。

第8篇

新闻性是所有报纸生存的本源,更是党报的生存之本。党报首先是新闻纸,党报的党性不能脱离报纸的新闻性而实现。讲政治并不是不要新闻性和可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读者不断提高的新需要新要求,报纸版面新闻性不强所带来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制约党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党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办得“出彩儿”,就必须在突出新闻性上狠下功夫。只有不断强化其新闻性,才能使之有活力和生命力。党报版面创新不是简单地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是注重依靠新闻性来提升影响力、吸引力,占领舆论阵地。许多会议及领导活动都是围绕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新闻来源。但报道方式呆板陈旧,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编辑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从新闻角度和受众角度找准切入点,将政治性较强的稿件以读者最愿意接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其新闻价值最大化,使之成为报纸上的一个亮点。

2.简约易读原则。

在现代编辑理念中,简约易读是版面设计的一项原则。这是因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在资讯泛滥的速读时代里,对大多数受众而言,“浏览”已然取代“阅读”。版面简洁、易读是保证平面媒体惹人注目、取得传播效果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简约易读的原则,也是契合现代受众对现代报纸的审美要求,因此,党报在版面编排上首先要确立简约易读原则。模块化版式设计,是体现“易读性”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版式已成为目前报纸的主流,它的最大优点是简约,它们成块状排列,稿件与稿件之间自然分割留白,无需线条装饰,相同或相近的稿件可以左右上下编排在一起,十分方便阅读。减少装饰如栏线、花边甚至色彩,简化标题字体、字数并注意题区恰当留白,是体现简约易读的正确编排方式。栏头、导读、引题、提要、链接等手段的应用,既对版面起到点缀的作用,更对读者起着引导的作用,为读者快速阅读提供便捷,读者想先看什么,重点看什么,哪些要精看细看,哪些可略看粗看可以一目了然。简洁绝不是简单和随意,要重视和规范版面各元素的使用。因此,以“简约”为设计原则的版面,以读者为本,符合当代读者简约、平和的阅读和审美习惯。

3.整体性原则。

第9篇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景观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景观小品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载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因此,景观小品设计需注重以下六个原则:

1.功能性原则

景观小品绝大多数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设计中除满足装饰要求外,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其服务功能,要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建立人与小品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对各类人群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对他们的活动特性的研究调查,实现在小品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因此,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要考虑人类心理需求的空间形态,如私密性、舒适性、归属性等。景观小品在为景观服务的同时,必须强调其基本功能性,即景观小品多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游人在浏览中的各种活动而产生的,像公园里的桌椅设施或凉亭可为游人提供休息、避雨、等候和交流的服务功能,而厕所、废物箱、垃圾桶等更是人们户外活动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

2.艺术性原则

景观小品设计是一门艺术的设计,因为艺术中的审美形式及设计语言一直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中,使景观设计成为艺术的设计和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的审美要素包括点、线、面,节奏韵律,对比协调,尺寸比例,体量关系,材料质感以及色彩等。审美要素以它们独有得特征形成对人的视觉感官产生刺激,有质量的景观的审美特征呈现于人的眼前,使人置身于某种“境界”之中。把景观小品设计成为艺术的设计,使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在对景观之美的审视中产生情感的愉悦,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景观小品的设计首先应具有较高的视觉美感,必须符合美学原理。

3.文化性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造的资源,他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城市的记忆,保存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为人们带来文化上的认同感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使人们有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国园林区别于其它国家园林环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表面塑造达到感受其隐含的意境为最高境界。现代园林的发展更多的是追求视觉景观性,可小品的文化内涵更能增加其观赏价值和品位,它也是构成现代城市文化特色和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一定要满足文化背景的认同,积极地融入地方的环境肌理,真正创造出适合本土条件的,突出本土文化特点的景观小品,使景观小品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文化的媒介。

4.生态性原则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

对公共设施中的景观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所谓生态性,即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任何无机物都要与生态的延续过程相协调的方式。任何无机物都要与生态的延续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形式。通过这些小品设计向人们展示周围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以及生态关系,唤起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使观者在欣赏之余,受到启发进而反思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

5.人性化原则

景观小品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环境中的主体,所以人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决定了对空间的选择。人类的行为、歇息等各种生活状态是景观小品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了解人的生理尺度,并由此决定景观小品空间尺度。现代园林小品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园林小品更加体贴、亲近和人性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如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计更多考虑方便不同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儿童等)的使用。在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性关怀的设计创作需求更为迫切。富于人性化的景观小品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

6.创造性原则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