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12:06: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木工程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建筑工程市场;投标;国际工程;经济效益
1国际工程项目概述
国际工程项目是指承包商跨过国境进行的工程项目。项目的筹资、咨询、设计、招标、投标、发包、缔约、实施、采购及竣工后的运营、维修等各个阶段,部分或全部的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国际工程项目是技术、资金、劳务和物资的综合输出。国际工程项目不但具有工程项目的全部基本内涵,作为国际工程项目,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项目的部分或垒部运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
国际工程涉及的法律、规范庞杂。在不同国家进行国际工程,会涉及各国法律法规、各种行业习惯做法。由于项目所在国和合同约定的不同,国际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多种多样。国际工程使用的货币和支付方式种类众多,货币包括国内货币、工程所在国货币和种种外汇,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票以及各种其他银行支付方式甚至实物支付等等。
(二)国际工程项目是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
参与项目的往往包括业主、投资者、设计方、咨询方、承包方、施工方、分包方、分供方等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合同法律关系、委托关系、责任义务关系比较复杂。项目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众多的行业,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还分属不同的专业,它们既互相关联,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国际工程项目受到项目所在地各种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国际工程项目所在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会影响项目的周期和采用的技术、管理手段,政策、法规、文化及社会治安环境将制约项目的资源调配、使用以及项目的进程,经济、金融环境会影响项目的资金运转以及整体的效益。这些环境条件给国际工程项目带来了众多不定因素和风险。影响着项目的周期和经济指标。
2投标阶段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1明确招标信息,避免风险
投标阶段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每个项目都有标底,但由于各投标企业和受商务部委托编制标底的单位的实力、水平各异,各方选用的设备、材料的品牌、档次不同、单价分析表编制的差别以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等原因,都会给加权后的评标标底带来上下浮动。所以在投标阶段,应尽可能多的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其可能采用的材料设备产地、运输情况,从而确定本企业的相应投标策略。尽可能在招标答疑时,提问诱导招标人对设备、材料的厂家、品牌予以指定,以缩小由于此类原因可能引起的报价差异。
在获得项目的全部招标文件及图纸后,投标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研究这些文件。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的文字部分,并核对图纸中的工程数量与招标文件中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之间的差异。由于我国设计单位长期缺乏市场竞争,设计人员脱离施工现场实践,缺乏工程造价知识,图纸及工程量清单中错误百出的情况屡见不鲜。投标企业要认真核对,如发现因定额套用错误或工程量少于图纸数量造成分项工程造价比实际偏低,必须在招标答疑时坚决提出并要求予以更正。如出现由于定额套错或工程量多于图纸数量引起造价上升,则应守口如瓶,避而不谈其中问题,待中标后可尽享其中利润。
2.2利用招标办法的漏洞,寻求效益空间
项目招标办法往往难以十全十美,漏洞和缺陷在所难免。随着招标人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逐步丰富,招标文件的编制会日益严密。但再严密的条文也必然存在疏漏,投标企业只要对招标办法认真研究,不难发现提高项目效益的空间。在援外项目的投标中,商务部要求投标企业在投标文件中报送项目中采用设备、材料,其中除必须注明材料的海关编码检验标准等与检验放行有关的信息外,还要求企业必须填报物资的型号、品牌及采购厂家,以确保投标企业在本项目中选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在投标阶段就已经确定采购厂家和品牌,即使中标后也不得更换,从而使援外项目的实施质量得到保证。考虑到投标企业采购的实际情况,为避免因选定的厂家产生变故造成无法采购相应物资,商务部允许投标企业对每项物资填报两家生产厂家,在两家厂家提供的物资均符合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准许投标企业在中标后选用其中任意一家进行采购。鉴于以上原因,投标企业在比较衡量单项材料设备价格对总价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可咨询两个有价格差异的品牌的产品,报价书中采用较高的价格,而在中标后即可选用价格较低的品牌的产品,从而获得产品差价带来的利润。
2.3运用报价技巧挖掘效益
有资格参加援外项目投标的企业,一般是具有丰富国际工程项目实施经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许多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实施过不少不同的项目,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把这些优势在投标阶段利用起来,结合以一些报价技巧,可以找到提高效益的途径。如投标企业在援外项目的所在国有驻外机构,且该机构具备有实力的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及劳动力队伍,具备可用的机械设备和房屋,授标企业在工程总价形成后,可适当均衡提高各分项工程价格,从而提高总价,再利用上述可用的机械设备和房屋等资源优势,进行降价计算,并在投标说明中出具降价函。用降价后有竞争力的总价与其他投标企业进行竞争,以获取中标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标,尽管中标后的总价是降价后的价格,但投标报价书中的各分项工程单价已被提高,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变更是普遍现象,而如果某一项或几项分项工程数量有所增加,即可按照投标书中的单价计算增加的费用,这样实际上也就增加了利润。
3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途径
国际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特点是承包商工程项目的合同报价已经确定,要提高其经济效益,粗略的讲无非两大途径:一是开源,即利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设法增加工程数量;二是节流,即利用各种措施,优化施工管理,节约项目成本支出。
3.1获取业主和咨询方的信任,减少返工
通过严格抓自身管理和质量标准建立起业主和咨询工程师的信任。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等待和返工。
(1)在检查各工序时细致程度降低,速度加快,(由最初的钢筋逐根测量,模板逐块检验,到后来只进行抽检),从而对下一工序的安排和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2)在审核每月一次的验工计价报告时,减少了刁难和克扣,加快了审批进程,对部分不明显的“超验”实施了放行,同时也加快了收取工程进度款的速度,为保证项目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3)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些合理的设计变更的建议下,进行了适当的考虑和验算,并给予了批准,节约了材料,节省了工时。另外对一些工程量的增加,也在其认为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了增加造价的批复。
3.2适应项目所在国情况,加强自身队伍素质建设
根据该国建筑业的管理规定和项目合同的要求,对项目施工的各种可能出现不安全隐患的操作过程,如起吊、搭脚手架、支模板、铺路等,承包商必须提供通过政府认证考核持证上岗的专职或兼职的相应的安垒督查员到位,否则不得进行相应操作。为保证项目施工的各工序正常进行,承包商必须按合同规定提供这类人员,而中国公司的项目部往往缺乏具备上述上岗证书的人员,只能雇佣诸多当地专职的此类人员充当。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现场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相关的岗位培训,以取得合同要求的相应工作的安全督查上岗证书,我本人就取得了模板工程安垒督查的证书,为项目部节约了雇佣专职安全督查员的开支。
首先我们来看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亚当・斯密的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不仅奠定了其在经济伦理和经济思想史学界的权威地位,而且也表明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是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出发。探究到人性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休谟的自由主义人性论,休谟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人的科学”,各门具体学科只是研究人性的一个方面。经济学研究当然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的。人类的欲望是进行活动的前提,人类的多样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交换的需要,人类的欲望的无穷与自然界资源供给的有限造成了私人占有制度的产生,休谟认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私有制都是人类追求自然本性的结果。人们追求私利只有不损害他人的或公共的利益,法律就没有必要对其活动加以限制。斯密正是接受了休谟的这样的观点。坎南认为斯密在大学的讲义中大量引用休谟的经济论文。杜格尔特・斯图尔特是亚当・斯密的好朋友,他在《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一书中称斯密是一个人性论者,“在进入牛津大学以后,他似乎就全力以赴的进行人类本性的研究”。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从人性的角度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如论述分工时就是从人的自然倾向出发,得出人们的交易活动是从人类的最一般的自然本性出发延伸而来的结果,交换起源于人类需要的多样性,人们无法通过单个人的劳动产品来获得自己的需要,这就产生了物物交换和互通有无,是人类的自利性发展的结果。“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斯密还用人性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得出人类的自利动机和公益相协调的结论。在他的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因此他应该有选择自己行动方式的自由,假如他不受干涉的话,他不仅能使他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而且能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得到增加。支配人类行为的感情可以互相沟通且互为基础,如自爱和同情是相伴而生的,由此产生的行为导致结果必然是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使他人的利益得到维护。依据这个论点,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既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这段原话是:“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加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个目标,而这一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正是这句话所引申出来的理论,成为经济学界引经据典的根据。成为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斯密的“手”理论可以分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的是财政手段。下面我们来分析他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是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广泛存在,重商主义成为封建政府的理论基石。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把资本从封建社会的缚束下解放出来,于是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斯密认为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有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分工,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第二,要增加资本的数量,资本是从事生产的前提;第三,要改善资本的用途。
对于分工而言,他是人类的自利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人经营一门专业所获得的收益总比他经营几门专业获得的收益要大,把自己的生产的产品与他人的产品进行交换也使他人的收益获得更大。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深度,政府无需对此干涉和控制;增加资本的数量,在斯密看来是节约的结果。一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其自己必须时刻注意节俭。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有浪费的倾向,但最后还是节俭占了上风。因此,追求资本的增加也是个人自利倾向发展的结果,国家也无需对此干涉;对于第三项,改善资本的用途而言,斯密认为:“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地资本找到最有利地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择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同时斯密认为,只有个人才能知道资本用于哪一方面才最为有利,这无需国家和政府进行干涉,如果政府进行控制的话,可能会对社会是有危险的。综上所述,斯密认为,要使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最好的经济政策便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必须在“自然秩序”的环境中,所谓“自然秩序”即指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才可以自由流动,“一切都听其自然,各个人都能自己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职业,并能随时自由改业。”在“自然秩序”的条件下,经济主体才会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得到改善。“看不见的手”能够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合理,即如斯密所说:“私人利益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投在农业上呢,投在工业上呢,投在批发商业上呢,或投在零售商业上呢?那要看什么用途的利润最大。”“个人的利害关系与,自然会使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但若由于他们把过多资本用在此等用途,那么这些用途利润的降低,和其他用途利润的提高,将会立即使他们改变这种错误的分配。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和,自然会引导人们把社会的资本,尽可能按照最适合社会利益关系的比例。分配到国内一切不同用途。”可见,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利用人们的趋利性,引导人们把社会资源分配到效率最高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分析斯密提出的“看的见的手”-财政政策,在凯恩斯看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所以,凯恩斯说:“我现在有点怀疑,仅仅用货币政策操纵利率到底有多大成就。・・・・・・故我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理由是:各种资本品之边际效率,在市场估计办法之下,・・・・・・可以变动甚大,而利率可能变动范围太狭,恐怕不能完全抵消前者之变动。”而这一点是否与斯密的财政政策相近,尚属于我个人观点。财政政策可以从支出和税收两个方面来考察,先来看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他认为政府支出应该在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以及私人财力达不到的领域。他说:“通航水道.运河以及供给城市自来水的各种必要工事,很明显的,不仅有很大很普遍的效用,同时,其所需巨大费用,亦常非个人财力所及。”“维持良好通道及交通机关,无疑是有利于社会全体,所以,其费用由社会的一般收入开支,并无不当。”“凡有利于全社会的各种设施或土木工程,如不能全有那些最直接受到收益的人维持,或不是全由他们维持,那么,在大多数场合下,不足之数,就不能不由全社会一般的贡献弥补。”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密的经济思想中不全是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纵。另外,斯密有关财政支出的论述是有关教育支出,他说:“一国的教育设施及宗教设施,分明是对社会有益的,其费用由社会一般收入开支并无不当。”在教育的环节上,他更强调对普通人民的教育,“在文明的商业社会,普通人民的教育,恐怕比有身份有财产者的教育,更需要国家的注意・・・・・・因此,国家只有以极少的费用,就几乎能够便利全体人民,鼓励全体人民,强制全体人民使获得这最基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