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市场营销制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1 18:21: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市场营销制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市场营销制度

第1篇

总则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的目的

“__x”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出厂价、统一市场零售价”的价格政策和“城市经销制”的区域保护政策,文秘站网/为了有效落实既定营销政策、维护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维护各经销商以及总公司的长远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规范___市__x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各经销商的经营行为。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经销商。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的执行原则

本规定执行原则为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执章必严。

第一部份价格政策

第一条:总公司执行全国统一价格政策,一级价均为不含税价;

第二条:总公司就__x制定全国统一的出厂价和市场零售价;

__x系列产品价格体系如下:

型号规格统一出厂价统一市场零售价零售价浮动范围

V99128M630元/台1180元/台980~1280元/台

V109256M750元/台1480元/台1350~1650元/台

V129128M780元/台1480元/台1350~1650元/台

256M850元/台1680元/台1550~1850元/台

白金组合V129-256M790元/台1690元/台无

黄金组合V129-128M720元/台1490元/台无

经典组合新V999-128M580元/台1190元/台无

以上出厂价格均为不含税价

第三条:总公司要求各经销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市场零售价策略(原则上价格浮动幅度不应超过 10);

第四条:各经销商若因节假日等促销活动需要变动价格的,须事先报总公司营销中心同意并备案,否则以违反本管理规定论处。

第五条:各经销商应遵循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执行总公司价格政策,并接受总公司对价格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关于违反价格政策的处理规定:

第1款:未按总公司价格规定进行销售的,但未造成本条第2~5款所描述的负面影响的,经销商在接到总公司《违反价格政策处理通知》的七天内必需将价格调整至规定范围,总公司将视其态度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处罚。逾期未按规定价格进行调整的将按第二款所规定的处罚金进行处理,处罚金归属总公司所有;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差价×该型号在3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如有多型号可并处)

第2款:因未按总公司的价格政策进行产品销售,已影响到本区域内的销售量但未影响到其它区域市场销售的,总公司除强令其在七天内调整价格至规定的范围内外,并处罚金,该罚金归属于总公司所有;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差价×该型号在6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如有多型号并处)

逾期未按规定进行价格调整或逾期未交纳处罚金的将按第三款进行处罚;

第3款:因未按总公司的价格政策进行产品销售,而影响到学之友品牌在该区域内形象和市场推广的,总公司除强令其在七天内调整价格至规定的范围内外,并处罚金,该罚金归属于总公司所有: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差价×该型号在9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3(如有多型号并处)

逾期未按规定进行价格调整或逾期未交纳处罚金的将按第四款进行处罚;

第4款:因未按总公司的价格政策进行产品销售,导致其它市场受到影响的,总公司除强令其在七天内调整价格至规定的范围内外,并处罚金,该罚金归属于受影响区域的经销商所有:

逾期未按规定进行价格调整或逾期未交纳处罚金的将按第五款进行处罚;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差价×该型号在18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3(如有多型号并处)

第5款:因未按总公司价格政策进行产品销售,而严重影响到学之友品牌在该区域内形象和市场推广或严重影响到其它区域销售的,总公司除强令其在七天内调整价格至规定的范围内外,并处罚金,该罚金归属于总公司所有和受影响地区的共同所有(各50);

违反本款规定的处罚金=差价×18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10倍(如有多型号并处)

第6款:对于拒不接受总公司处罚的,总公司将没收其市场保证金外,并取消其经销商资格。

第7款:以上处罚金将直接从货款或市场保证金中扣除,货款不足或者市场保证金不足者不予以供货。

第六条:本规定从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第二部份关于窜货的管理规定

一、窜货的定义及原则

1、窜货的概念:

窜货是指未经过总公司许可,经销商将__x系列产品销往非所属区域的违约经销行为。

2、窜货证据的定义:

是指能证明经销商进行窜货的一切有效依据,譬如:窜货机器编号及其他标识、发货证据、谈话录音、照片等证明材料。

3、窜货的分类:

根据经销商主观意识可将窜货分为无意窜货和恶意窜货。

4、无意窜货:

是指消费者因在外出差顺便产生的一种购买行为,通常数量在1~3台内,经销商对消费者的这种非区域购买行为并不知情。对于无意窜货行为,总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经销商的协商情况进行和解处理。

5、恶意窜货:

是指经销商从主观上故意将产品销售到所辖区域以外的消费者或地区进行销售的一种行为,通常此类销售数量较大。对于恶意窜货行为,总公司将严格按照本节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处理原则:

总公司营销中心在收到窜货投诉后,24小时内回复对方,并协助收集证据,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二、关于窜货的判定标准及处罚规定

1、收货原则:

必须经总公司营销中心同意并派人协助总经销商进行收集证据,或营销中心发书面通知授权经销商自行收集证据,根据收集证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2、对无意窜货的处罚规定

对于无意窜货行为的,总公司将以“协调为主、处罚为辅”的处罚政策对双方进行协调与和解,必要时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金;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该产品规定市场零售价-该产品出厂价)×窜货数量×2;

本款处罚金由总公司向窜货方收取,扣除总公司处理费用外全归属被窜货方拥有。

3、对恶意窜货的处罚规定

对于恶意窜货行为的,总公司将以“处罚为主、教育为辅”的政策对窜货方进行处罚和教育;

违反本款的处罚金=(该型号规定市场零售价-该型号出厂价)×该型号在60天内的累计进货数量(如有多型号并处);

本款处罚金由总公司向窜货方收取,扣除总公司处理费用外全归属被窜货方拥有。

4、窜货罚款的收取办法

以上处罚金将直接从货款或市场保证金中扣除,货款不足或者市场保证金不足者不予以供货。

5、窜货证据机的处理

为收集证据而收购的机器,由窜货方按收购价格收回,在公司规定期限内完成与被窜货方的货款来往,并承担因此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6、对被窜货方的补偿

总公司在罚取窜货方的违约金额度内,扣除因处理窜货产生的费用(差旅费、相关取证费用等),以现金或冲减应收赃款的形式补

偿被窜货方的市场损失,在当月业务账中反映。

三、本规定从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起正式执行

___市__x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制度经济学 劳动分工

一、引言

金九银十历来是房地产及家具企业的销售旺季,今年的房产限购令给往年火热的房产市场带来了丝丝寒意,不过各家具企业还是卯足了劲,借国庆金周的东风来提高自己的销量。

二、促销活动安排

甲家具城采取了优惠券制度,在甲家具城内的各家具企业1消费每满两千元,即在所购商品总价上减两百元。客户可在家具城进门处凭有效证件领一张优惠券,客户登记好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后,即可领取。实际领取的时候是不限张数的。这个台账记录了领取优惠券客户的信息,这些客户是卖场的潜在客户,他们具有很强的购买意向,这是第一本台账,是后续商家评价活动效果的第一个数据来源。

此安排的特点之一是只有客户所购商品总价高于两千元才会享受到甲家具城给予的优惠,这样就激起了客户的购买欲。客户参与甲家具城的国庆特惠计划,必须达到最低门槛,在各商家的销售合同不可并到一起结算的安排下,客户就会尽可能把自己所需的商品在一家商户内购齐,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国庆特惠,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客户单张合同/单个商户消费总额的最大化。本来可以在两家商户购买的商品,在单张合同方可享受特惠的安排下,客户往往就会集中在一家消费。

优惠券活动的推出,甲家具城与城内各商家是共享收益的,城内各商家通过此活动加速了货物的走量,提高了销售额;而甲家具城在国庆金周为各商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促销平台,也促进了自身收入的提升。从收益共享的角度看,推出优惠活动的成本,甲家具城是可以与各卖家共摊的,当然是否共摊还取决于甲家具城与各卖家的议价能力孰高孰低。

三、促销活动对比

反观乙家具城在国庆期间推出的优惠活动,力度显小,仅仅是一口价活动与购物满三千元,返还五十元现金。一方面一口价似乎不算什么优惠活动,不如甲家具城购物满两千,即优惠两百元的活动吸引大众眼球,客户不容易从一口价的活动中,直接看出实惠来。另一方面,满三千才可享受现金返还优惠,而且仅返五十元,力度太小。两个活动组合到一起,似乎没有给客户带来切实的实惠,吸引力上不如甲家具城来的直接。好的营销活动应该简洁、吸引眼球。

四、家具城内部运行制度支撑

甲家具城国庆特惠的成功之处,其实并不仅是它的优惠力度,更重要的在于其早已形成的内部运行制度,这套制度支撑起优惠券的特惠活动计划。甲家具城采取的是统一收银的模式,整个卖场内只有一个收银台,就在甲家具城大堂内,客户在卖场内与任何商家达成的交易,最终都要集中在这里付款,统一收银的安排,实现了卖场内较高程度的分工,各卖家只需配备一名店长、三几名导购即可,而无需再设置收银岗位,大大减轻了店长负担,卖方可集中精力于推销自己产品,做自己专长的营销,而收银相关事项统一由甲家具城负责,这样甲家具城方面就可以在大堂内增设一位数据记录员,所有成交信息均要在这里登记之后,才可至收银台结账,登记的信息包括商家信息、客户信息等,这是第二本台账,结合前面所说的第一本台账,可以分析出领取优惠券的客户有多少最终达成了交易,若此比例高,则说明活动做得好,应该加大优惠券的分发力度,还可分析出达成交易的客户中有多少是领过优惠券的,若未领优惠券而达成交易,排除极少数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一般是卖家未参与商场特惠活动,而是直接把优惠做到成交价中,直接提供给客户购物满两千返两百的优惠2。

五、家具城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从集权与分权的角度上,甲家具城优于乙家具城。乙家具城内各商家是单独结算的,即各商家店内都摆有一台刷卡消费用的POS机及配套设备,在分工与协作的深入程度上,乙家具城输于甲家具城,乙家具城内部各商家只是简单的借用乙家具城这个卖场平台,形成成行成市的规模,而并没有深入协作,如前文所述,一方面乙家具城模式没有把各商家重复的工作(收银、结算)整合起来,进而从整体上减低了各商家成交速度,也不利于在卖场内部形成各种丰富的知识源头3(收银知识、营销推销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增量,则不利于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4;另一方面不利于乙家具城像甲家具城般在重大节日举办全场统一的、便于事后评价活动效果的活动。

六、最优化卖场行为

从卖场角度而言,第一,它应该尽可能地整合其内各卖家手上的资源,把一些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非核心的、简单重复的工作整合至一处,比如收银、数据统计分析;第二,集合所有卖家力量,采取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策略,对外以统一形象、明确信号形成强大的营销、宣传攻势,并最小化各卖家的营销宣传成本;第三,让各卖家集中力量在向客户营销品牌、推销产品、达成交易上。

参考文献

[1]朱锡庆.知识笔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0.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

[3]周文.分工、信任与企业成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1.

注释:

1.甲家具城是一个类似于沃尔玛的家具大卖场,不过它仅吸引家具类企业进驻,拢合国内众多的家具品牌,对外统一用甲家具城的招牌吸引客户前来选购。

2.此种做法不妥,令优惠券制度安排形同虚设,客户无需优惠券即可享受到优惠,卖场可通过成本分摊的方式来做实优惠券制度,比如只要通过优惠券达成的交易,卖场承担优惠券面值的百分之十,这样一来,卖家就会纷纷推荐客户使用优惠券,而不是拒绝优惠券。

3.关于知识源头、知识增量的提法似乎很新,关于此方面的知识详见朱锡庆教授的新书《知识笔记》。

第3篇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标志制度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采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这两个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与

环境标志(EnvironmentalLabel),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Eco。Labeling),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或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环境标准,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背景:

(一)经济发展是根据

生态环境的恶化产生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者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资源过渡开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很多发展家急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却囿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又重新走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当初的老路,使得本已十分严重的世界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而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环境标志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进步是前提

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不仅可以使生产者采用新型无污染原料、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等从而在生产全过程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由于环境污染检测手段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产品生产、消费全过程进行环境检测成为可能,这为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和运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市场机制是手段

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者,由于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只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对其经济效益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就不会有动力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若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来约束企业,不仅会使企业消极应对,还有可能助长腐败,产生新的寻租行为,环境保护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针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利用市场机制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造成的环境影响相挂钩,才会迫使企业采取主动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标志制度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它并不强制企业获得环境标志,也不对消费者的选择进行约束,而是利用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环境标志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迫使企业将环境影响纳入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既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又促进环保、增进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这也是环境标志制度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的重要原因。

环境标志制度产生之后立即得到较快的发展。1987年的德国首次实行了“蓝色天使”计划,对3600种产品发放了环境标签。随后,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芬兰和瑞士等国也相继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到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重视环境标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如印度的“生态标志制度”、葡萄牙的“生态产品”、韩国的“生态标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和我国省的“环保标志制度”。

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始于1993年3月,国家环保局首先批准并的环境标志图形。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与此同时,国家环保局批准了我国首批7项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为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奠定了基础。1995年3月20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了中国首批环境标志产品名录并颁发了证书。

环境标志制度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公认,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不尽相同,难以形成全球统一的环境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与摩擦。当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标志也必将朝着国际化、统一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成立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在近期,各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差异却不可避免地会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共同点

1 二者都是跨国界的“国际”活动,它们面临着相同的国际环境,如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竞争环境。

2 二者都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的经营活动。

3 都以商品和劳务为交换对象,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国际市场的消费者(包括个人、企业、组织和国家)。

4 二者的基础都是早期的“比较利益学说”及“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 二者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都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区别

1 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则呈现多样化,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也可以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

2 国际贸易的作业流程比国际市场营销狭窄。国际营销不仅涉及到产品购销、产品定价、实体分配,而且还涉及到市场营销调研、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仓储运输及促销等营销活动,并包含对国际营销的管理。而国际贸易则仅涉及到其中的若干环节。

3 评估效益的信息来源不同。评估国际贸易的效益的信息来源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而评价国际营销收益的信息来源是企业的营销记录。

4 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往往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并通过WTO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际营销活动由于主要集中在目标市场国,所以,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且企业的营销活动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政策,一般不会直接产生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虽然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存在以上差异,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者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国际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能简单地仅与外国进品商打交道,而必须更加关注目标市场的环境、需求、消费者偏好和竞争程度等情况,并要求企业加强售后服务。这样,国际营销活动就成为从事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手段。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日益国际化、全球化,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以战略的眼光,从全球市场出发来制定决策,使得生产与销售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或劳务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中发生频繁的转移,从而使国际贸易又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一环。

三、环境标志制度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消费者是环境标志制度的中心。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商品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据美国界专家估计,8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绿色苹果;欧盟的调查结果显示: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都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通过对北京、上海两城市的调查,80%左右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且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价格。

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对产品究竟是否属于“绿色产品”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环境标志就成为他们判断的重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获得了环境标志,就等于获得了市场。环境标志已经成为产品最好的广告,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产品形象,提高竞争能力。环境标志制度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的,消费者是环境标志制度的中心。

与此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是营销活动的中心,从这点上看,环境标志制度对国际市场营销有着更为直接的,但国际贸易也绝不能置身世外。即使的产品能够通过国际贸易到达外国市场,但如果产品没有获得环境标志,就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实质上失去了这个巨大的“绿色市场”,再想从外国进口商那里获得订单就绝非易事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将相关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纳入整体战略之中,努力对研发、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全部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力求获得目标市场国的环境标志。

2 环境标志制度是冲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各国纷纷对进、出口商品加以限制来保护本国的环境,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但这些措施却极容易、而且正在被一些国家利用,即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实际上形成了新的壁垒———“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同时又具有保护的广泛性、隐蔽性和灵活性,从而给国际贸易的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虽然过为苛刻的环境标志制度是构成“绿色壁垒”的因素之一,但它是把双刃剑,同时也为企业冲破“绿色壁垒”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1993年海尔集团在国内率先生产绿色无氟环保冰箱,该产品获得“欧洲环境标志”,使其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欧洲市场,成为畅销商品。由此可见,企业如果能提高技术水平,把握机会,取得环境标志,就会为国际贸易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而对于经营日益全球化的企业来讲,则可以更加自如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调配产品,为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

3 环境标志制度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推动力。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制度,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较高的技术要求,企业要想获得环境标志,就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将环保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环节,将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者基于对环境标志的信任,会大量增加对环境标志产品的需求,使拥有环境标志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诱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不断创新、提高,从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营销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二)消极影响

1 环境标志制度加大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难度。环境标志制度虽然在原则上是自愿和公开的,而且平等对待国内外厂商,但由于发达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水平较高,仍然给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对广大发展家而言,由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短期内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从而实际上造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影响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并且会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造成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损害,更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长远发展。

2 各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差异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如前所述,由于各国国情、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全球统一的环境标志制度,而各国所规定的标准、技术和费用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迫使得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志制度,使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成本上升,难度加大。

(三)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1 由于消费者是环境标志制度的中心,这就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必须更加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从而使国际贸易活动向国际市场营销领域进一步渗透,使二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2 环境标志制度不仅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经营日益全球化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克服“绿色壁垒”消极影响的有力武器。

3 如上所述,环境标志制度作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共同动力,也为二者带来了共同的困难和弊端,为了扬长避短,就要求二者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服务。

四、我国的对策

(一)加强完善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

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操作法规上尚存在空白点,须下大力气完善相应的条例、法规。同时不断使该制度适应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督促企业不断创新、提高,尽快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制度接轨,为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行为评价、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在环境标志制度难以在全球建立统一标准的情况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环保意识,促进环保管理和技术的升级,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引导外商投资

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可以快速缩小差距。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我国应当通过政策导向、市场调节吸引外商投资到环保产业,以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带动作用。

(四)积极参加国际多边谈判,维护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我国加入WTO使我们可以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应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同时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共识,共同促进世界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获得环境标志制度在国家间的相互认可,将大大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五)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提高竞争能力

对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来讲,中国加入WTO使发达国家取消了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争取获得目标市场国环境标志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将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为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共同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1]夏友富 论环境标志制度与国际贸易发展[J] 世界经济,1995,(10)

[2]温小乐,林征峰 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J] 生态经济,2000,(8)

[3]甘碧群 国际市场营销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

一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现状

(一)专业培养方案缺少特色

独立学院是依托母校的教学资源建立起的以民办机制运行的高校,一些独立学院在吸收校本部优秀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许多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也与校本部雷同,而忽略了独立学院本身的特色。另外,一些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又偏重于职业教育。这两种培养方案都不应作为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该是教育部为独立学院制定的办学定位标准,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母体学校的研究型人才质量标准。

(二)师资队伍配比存在缺陷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一般都是由母体学校委派教师、外聘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三部分组成。这种混合编制的师资队伍具有可以吸纳各类高校先进教学经验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很多。

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大多数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中级职称,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部分教师的引进采用人事制度,教师的社会保障与企业员工一样,使得教师有后顾之忧,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缺少“应用型”教师

许多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来独立学院任教,缺少实践环节的历练,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在课堂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营销策划与销售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作及产品营销计划方案的制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地进入工作角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硬件设施水平不达标

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以我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要求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外,还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市场营销实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电脑和市场营销教学模拟实验室与之相配套,由于独立学院的成立时间不是很长,现在大多数教学设备是从母体学校交接过来的,导致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硬件配置。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表现在:第一,许多独立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限定在学校督导和学生评价的内部层面上。第二,教学管理工作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缺乏竞争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建设需要的博士毕业生和青年专家。

鼓励教师进修和接受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专业进修,或作为访问学者,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挂职锻炼;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安排30天走访企业,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合同或合作等方式,将企业管理人员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并力争使相对固定的企业管理人员类教师比重达到本专业教师队伍的20%,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以销售管理和推销学等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销售管理的能力。

强化课程管理。每门课程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强化课程的案例库建设。

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除了在主干课程设计上体现培养特色外,更多地以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形式增设选修课,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紧跟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销售管理实际需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加强教材建设

为了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分阶段进行教材建设。

加快本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编写适合于培养目标要求的“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现代推销学”“市场调研”“管理学”“营销策划”“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的教材。

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教材建设。编写符合专业特色要求的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实训教程、商务谈判实训教程、现代推销实训教程、营销策划实训教程、营销调研实训教程等实践实训教材。

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电子教案建设。根据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主干课程全部实现教案电子化,大部分课程拥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四)实验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观,树立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教育观念。

加强案例教学。通过地方企业中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完成案例分析,培养和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教师们能把多媒体教学软件、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保证教学效果。

改革考核办法。本专业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的进步。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课业、策划报告等考核形式取代传统的卷面考试。

贯彻开放式教育。本专业有不少课程聘请院外专家、学者兼职任教或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来院开办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

完善导师制。导师不但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辅导,而且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引导,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就业的指导。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督导队伍。聘请已退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督导组,采取随机听课方式,及时收集、反馈基本教学信息。

建立听课专家组。聘请在岗的专家组成专业听课组,主要听同专业的专业教师的专业课,及时收集、反馈专业教学信息。

建立学生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班设教学信息员,全面收集、反馈各班的教学信息。

建立系主任及同行老师听课制度。给被听课教师打分,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全凭学生打分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失偏颇,所以应综合考虑学生反应和督导、同行专家、系主任等听课情况以及系或学院教学部门检查情况,最终给教师一个综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教师大多能接受,也才能真正起到以考评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Z].北京:教育部,2003.

[2]孙先明,付艳峰.特色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99.

[3]范文曜.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3).

[4]郑红平,等.独立学院质量保障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M].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9).

[5]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第5篇

论文摘要:中国高等学校在未来将面临生源日益减少的压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品牌竞争的市场营销思想,高职高专院校需要通过品牌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有自身的名称和标记(校徽),从这个角度上讲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如何通过品牌彰显自身的竞争力,显然只有名称和标记是不够的,必须丰富品牌的内涵。从内涵上分析,可以分化出品牌所代表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等六个方面的信息,而品牌最持久的内涵则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深化自身的品牌价值、文化和个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 品牌定位模糊,个性不明确。品牌定位是与市场定位相一致的。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塑造独特的个性,并为相关公众所认可。换句话说,品牌定位就是确定我们期望消费者如何看待我们的品牌并区别于竞争对手。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建设的基础。由于教育产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因此,要成功打造一个学校品牌,品牌定位可以说至关重要。就国内1700余所大学的整体定位来看,除了按照发展层次区分的差异较为明显,同类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差异非常有限,品牌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

2. 品牌内涵淡薄,缺乏文化支撑。品牌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拥有自身的品牌标志,如有特色的学校名称与校徽,但这些品牌符号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却非常有限。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是高度一致的。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在现实需求和生存压力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实用化、市场化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所传递的仅仅是一个识别符号,或是学校的行业背景,缺乏对学校文化的挖掘,缺少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品牌策略单一,缺乏市场营销思想。品牌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策略必须在明确的市场营销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非营利组织营销正在蓬勃兴起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还缺乏一定的市场营销意识。很多学校缺乏宣传和沟通的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很多学校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日渐疏远;而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与当地政府、公众的联系也并不紧密,这使得学校的知名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的知名度仅限于当地知名而已,而对于新兴院校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甚至当地公众对这些学校都非常陌生,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发展策略

1. 明确品牌个性定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就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消费者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需求特点,给学校的教育产品确定一个明确的特色。品牌定位有利于学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层面的教育消费者进行营销,有利于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竞争。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就是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目的是建立自身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为自己的教育产品创造和培养出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和偏爱。

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需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具体定位,创造和渲染学校的个性化特色。从成功院校的品牌定位策略看,品牌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理念定位。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自己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品质。一个学校如果具有正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学校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借此提高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形象。第二,历史定位。即以办学的悠久历史建立品牌识别,突出竞争优势。人们往往对于历史悠久的院校容易产生信任感,认为它在教学质量等方面较为可靠,因而历史定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就业方向定位。该定位以学校的培养方向为诉求点,突出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色,来获得目标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依托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优势,突出行业和职业的针对性,可以吸引以特定行业和职业作为理想的考生和家长的兴趣。

转贴于

2. 深化品牌文化内涵。一个学校的文化是这个学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凝练。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制度和行为,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的核心,就有如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高度一致。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促进组织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信念,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深化,通过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彰显品牌的竞争力。

3. 强化品牌策略的市场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思想的核心是以需求为中心,全面具体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市场营销的思想不仅适用于营利性组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同样有借鉴意义,因为任何组织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目标对象,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的运作可以明显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1)突出品牌的表现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及品牌文化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专业。高等学校的发展具体来讲是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为载体,优秀的高校品牌必须依托优秀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主要在于优势的专业;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团队。高职高专院 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是一个学校的标志。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名师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强化学校的品牌竞争优势;这种载体也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品牌的物质表现形式,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公寓的装饰装修,还是校园景观的独特设计以及校园中景点和道路的独特命名,都可以生动地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

(2)建立和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关系环境。公共关系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品牌塑造和维护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的突出作用在于,帮助组织塑造和美化自身的形象,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组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关系环境及公共关系资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宣传性公关、征询性公关、交际性公关、服务性公关、社会性公关。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助公共传播媒体,向社会介绍和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举办校庆等庆典活动联络与校友和地方各界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为地方相关的单位和实体提供技术与服务帮助来加强与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也可以积极投入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如援助地方的一些基础建设、美化社区环境、普及科普知识等。

(3)采用积极的方式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的实力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影响力,包括在同类学校的影响力、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力和对公众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强化在同类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联系,高职高专院校的智力成果更多地服务于相关行业,科研成果针对性强,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实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承办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各种学生和社会科研活动来扩大对公众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谢祁,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竞争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第6篇

1、厂商共赢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2、厂商如何协同突破次级市场的“瓶颈“?

3、经销商如何实现转型?具体又如何配合?

随着农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和家电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巨大的农村家电市场已经加速启动,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了。许多家电产品的市场增量已经越来越多地来自二三级市场,甚至是三四级市场,而一、二级市场已经进入到相对平稳的替代消费阶段,甚至有些业内专家预言,谁占有未来的次级市场,谁将持家电行业牛耳!

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制胜次级家电市场的关键在于既要保证区域覆盖的广度,更要强调市场运作的深度,但如何在地广客稀,环境复杂的竞争条件下真正做到,这才是最大的难题,这无疑要更强调厂商的营销效率和推广能力。

如果厂家与商家能实现优势互补,高度协同,连接成稳定共赢的营销价值链,这种基于产业分工协同的营销效能必是最高的。

课堂提问一:厂商共赢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1、理念和文化共识先行。建立和宣扬“定位分工、协同共赢和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和渠道建设理念,与内外达成共识,巩固合作基础,并且在业务人员日常经销商巡访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输出和强化;

2、渠道规划和运作机制保证。科学规划渠道结构、布局和协作机制,实现厂家与经销商的合理定位、专业分工,各扬所长,相互促进。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要把握好三、四级市场终端数量的“度”,切忌追求终端数量或覆盖率,以保证良性的市场秩序,实现市场“长治”;

3、日常维护和增值的顾问式服务。三四级市场终端分布广,厂家业务人员终端维护的频次有限,但是,要“协同”和“教诲”经销商业务人员给终端提供展示、理货、导购、促销等销售支持和培训,并且可以将这些销售支持活动体现在销售政策之中,以保证这些工作得到落实,同时,让经销商形成对你的“依赖”,以此落实“定位分工、协同共赢和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和渠道建设理念。

4、打造产品和品牌。渠道模式、运作机制以及顾问式服务等只是从“竞争”和“渠道”角度基本解决了三四级市场“流通”问题,但是,能否持久,还要看品牌和产品是否能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因此,要随着流通环境变化和经销商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时调整次级市场营销工作重点,加强产品和品牌的打造,这也是保证渠道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课堂提问二:厂商如何协同突破次级市场的“瓶颈“?

三四级市场的终端分布广、经销商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利用有限的业务人员和厂商协同突破次级家电市场“瓶颈”呢?

1、终端展开和维护问题。在终端展开前,厂商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督导经销商在详细终端“扫街”的基础上,共同做出终端布局规划,同时,要制定系统的终端维护策略或方案,使经销商们“看到”稳定共赢的营销价值链的长远利益所在。

2、区域市场搅动和推广传播问题。三四级市场搅动和推广传播难点在终端分布广、数量多,厂商业务人员拜访频次有限,因此,市场搅动和推广传播一定要让经销商“动”起来。而让经销商动起来的关键是厂商业务人员有重点地参与和过程督导,同时,市场搅动和推广传播所需的物料配送及时、到位,以此,牵引经销商们“动”起来。

3、区域市场秩序维护与管理问题。三四级市场秩序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必须做到“软硬兼施”,而且是“软”为先、“硬”为后。“软”的方面重点在终端选择和分布方面要慎重、适度,其次是对经销商销售支持方面要能促进其有效出货,控制库存;“硬”的方面要向经销商们和厂家的业务人员明确市场秩序管控要求和处罚标准;

课堂提问三:经销商如何实现转型?具体又如何配合?

1、与厂家协同运作。面对商业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消费者主权意识的逐步成熟,要看到这种变化以及孕育的危机,理性认识自己,认清厂商合作的迫切性,与厂家达成共识,合理分工,发挥专长和地缘优势,积极协同,实现精耕细作。

2、发育相关营销职能。不能将自己仅停留在“做交易”、“挣差价”的层面上,要考虑自己如何能够卖得更多、卖得更好,直至卖出品牌。要考虑什么能把客户“拉”过来,什么能把产品“推”出去,逐步发育相关营销职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销商。

3、管理提升和队伍建设。厂商之间协同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厂家的管理水平和队伍执行力,但是,经销商的配合和贯彻必不可少,否则,厂家的“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管理提升和队伍建设除了靠自己学习和总结经验之外,向厂家学习可谓是“最简捷”的途径。具体来说,以“僵化” 的态度学习和“优化” 的思想操作。“僵化”即依照厂家的运作规范和要求操作,接受厂家的培训和指导;“优化”即根据区域市场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课堂小结:按照以上的营销思路,次级家电市场的成功开发必会是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三赢”局面的实现:

1、对厂家来说,克服了自己在三四级市场无法弥补的弱势,更专业的做好自己的“长项”,实现了自身竞争优势的扩大;

第7篇

营销人,从基层到高层的发展,很多人都有固定的销售导向思维模式,那就是经验主义、山大王思想,他们这种思维导向,决定了很多营销人难以走远。但是许多走得更远的营销人,他们却有一套已成定律的思维导向,特别在管理上都能体现,很多管理者经常会质问下属,请问你今天干了什么?你今天所干的事情,能否益于自己的发展?还有某知名企业推出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其实都是强调每天都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无形之中,也就强调了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做“加法”的原则!

那么对于营销人,怎样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做加法呢?

小刘与小张都是同批进入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营销人员,小刘综合素质较强,做事很有系统性;小张当时综合素质一般,但善于学习,善于把每件事做好并坚持。五年后,小刘跟小张比较起来,就在职位上有了明显的差别。小刘还是一个科室经理,小张已经到了公司的准高层。按到常规讲,小刘综合素质强,做事有板有眼,那怎么在短短五年中,会被小张PK下去呢?原因就是小刘没有为自己在职场上多做加法。小刘做了几年品牌工作,后来又转到销售一线上工作,之后又转回来做推广工作。按道理,从锻炼干部的角度是好事,但是他在每个岗位上都没有很好地为自己做加法,首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做事都没有从长远考虑,而是看到做业务自由,就去做业务;看到做推广赚钱,就去做推广,最后搞得四不像。同时,他身在职场江湖多年,职场朋友较少,没有凝聚好人脉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8篇

关键词:养老金计划,劳动力市场,效应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劳动者决定劳动供给量的过程,是劳动者根据外部经济参数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劳动力供给量,力求达到现有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因此,劳动者可获得养老金的数量及与之相关的变量无疑是影响劳动者劳动供给决策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则是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根据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的,在不存在完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养老金计划缴费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相关性。鉴于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考察,以探寻较小劳动力市场扭曲效应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公共养老金计划与劳动力供给

公共养老金计划为社会职工提供养老的基本生活保障,免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劳动积极性。但在养老金计划的实际运行中,其相对影响或个别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消极的,会阻碍劳动力供给。因此,要了解公共养老金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首要的是认识问题,是将公共养老金计划看做是一种不相关的政府税收和福利支出措施,还是看作为一种强制储蓄体系。

1.不相关的税收与支出。

如果养老金计划的缴费与待遇联系较弱,就容易被简单地认为是不相干的政府强制税收和支出措施,养老金计划对劳动供给就会从两个层面发生影响作用:缴费支出对工作人口的影响以及养老金给付对老年人口的影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从劳动者总收人中进行养老金计划缴费扣除将减少劳动者每小时的净收入。这种效应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取决于相互冲突的两种经济力量中对劳动行为选择更具影响力的一方。一方面,这些缴费的扣除,会刺激人们增加劳动供给(收入效应),因为每小时净收入减少,创造同样的实际工资将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这些扣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因为增加工作时间所获得的净收益比较少,人们便不会对找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有很高的积极性,而选择以较多的闲暇替代劳动(替代效应)。至于最终会增加还是会减少劳动供给,则要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差。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会减少劳动供给,反之,则会增加劳动供给。

这类计划还会促使劳动者为了逃避保险税而转入法纪松弛的非正规部门就业。雇主也会转移到非正规部门经营以避税。甚至一些大公司也把部分业务转包给非正规部门的小企业。这一方面会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另一方面;由于非正规部门缺少资本和工作培训,生产力低下,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非正规部门的扩张,破坏了公共养老金计划的目标,造成老年贫困人口的增多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

养老金给付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与缴费联系较弱的养老金给付无疑会增加受益者的收入,职工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而不必承担总体收入大幅缩减带来的损失。提前退休减少了养老金计划的缴费收入而增加了支出,减少熟练劳动力人数,降低了国民产出。世行在1994年计算得出,在过去30年中,提前退休使oecd国家劳动力市场熟练工人的供给减少了3%~6%,发展中国家则减少了1%~2%。提前退休使oecd国家的国民产出损失大致相当于gdp的2~4%,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当于1%(假设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产率相同)。损失的gdp足以支付许多国家一半多的养老金。

2.强制储蓄体系。

如果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挂钩,人们就会将养老金计划看做是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保险缴费被认为是为形成退休养老账户而进行存款的替代形式,养老金给付被视为支付这些储蓄账户的替代形式。这样,养老金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实质上会弱化。

可见,劳动供给影响取决于将公共养老金制度看做是一种强制储蓄还是一种不相干的税收或支出措施。而如何认识,不仅决定于缴费与待遇挂钩的实际情况,还决定于公共养老金制度如何表述。不同的制度表述对缴费与待遇之间的联系的认知或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使它们可能对缴费与待遇之间的实质联系没有影响。例如,其他因素不变,养老金计划由私营部门或独立的非盈利组织管理,可能比政府部门的管理能更形象更有效地描述或传递着缴费和给付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用“缴费”、“个人账户”、“盈利”等词汇来描述由于个人养老金权益持续增长的结果而获得的利益,更有助于强化人们认为缴费与受益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看法。如果劳动者能够得到关于解释如何计算收益的资料,以及正规的能够反映账户平衡状况的报告,给付和缴费之间的联系就被比较清晰地表述出来。即使所有这些做法并未改变缴费和给付之间的实质关系,但它们削弱了对劳动供给的负面影响,并增强人们对公共养老金政策的信赖和认同。

3.不同养老金计划的劳动供给效应分析。

一般认为,由于现收现付制切断了缴费和受益之间的市场联系,可能会导致偷税漏税以及劳动供给的扭曲,从而降低经济的产出水平。而基金制则由于在个人缴费和受益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因而其劳动供给的扭曲效应很小。因此,由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能减轻劳动供给的扭曲程度。实际上,这种仅着眼于融资方式的分析是不全面的。

从前面分析可知,劳动力市场扭曲会影响退休决策和工作年龄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反应。与退休决策相关的重要一点是,个人的边际养老金收益应该与个人的边际缴费率相联系,并且要使缴费者和受益者都能明确这一点。这一点对于dc型基金制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db型现收现付制的政策制定者也可以根据该原则来确定其养老金计发公式:如果工人a在整个工作期的收入是工人b的两倍,则a获得的养老金高于工人b的养老金,但没有b的两倍高。然而,如果工人a或b提前退休,其所得养老金应进行保险精算缩减。

工作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决策不仅取决于边际缴费率和边际收益率,而且还取决于收入增长对整个养老金收益的影响。当缴费与收益之间存在完全的保险精算关系,且一目了然时,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最小化。这是dc型基金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也是待遇的计发严格比例于个人缴费纪录的dc型现收现付制(即ndc)所遵循的原则。

相反,设计糟糕的计划,不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扭曲。gruber和wise对11个工业国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和提前退休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他们发现,大多数国家都为推迟退休的人增加养老金,但其数量少于按保险精算应增加的数量,因此,为人们在养老金财富最大化的年龄离开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激励。gruber和wise将其称为“税收强迫退休”,并在这一变量和老年人离开劳动力市场之间发现了很强的一致性。这种扭曲在基金制中也存在。众所周知,雇主设立的db型基金制阻碍劳动力流动,它同样为在养老金财富最大化的时候退休提供激励。可见,劳动供给与现收现付和基金制这两种组织融资的机制无关,重要的是养老金计划的激励结构。

二、公共养老金计划与劳动力需求

一般认为,公共养老金计划和劳动力需求之间的联系就是养老保险缴费和雇主成本之间的联系。无论公共养老金计划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养老保险费的支出都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公共养老金计划必然增加雇主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影响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是要明白一点,养老保险缴费对劳动力需求要产生重大影响,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有两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1.封闭经济中养老金计划缴费率与劳动力需求。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养老保险缴费不会对雇主成本及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任何时候,如果税收是根据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种投入的数量而从生产者那里征收的话,那末投入的所有者就必须接受更低的价格,除非他们想要减少出售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非常缺乏弹性的,其供给数量不会随着扣税后的实得工资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资金供给比劳动力供给更有弹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养老保险缴费都不能轻易地转移给资金的所有者。这样做的结果,劳动者实际上承受了由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化所带来的全部负担,而不会改变雇主成本或者产品成本,不论它表面上是从雇主还是从雇员那里征收的。

雇主对于养老金计划缴费率增加最直接的反应是,减缓他们原先增加货币工资的承诺,使雇佣每个劳动者的总成本降低到如果缴费率不发生变化时应有的水平。劳动者或者不得不接受实际工资增长缓慢的事实,或者进行抵制。抵制会立即增加雇主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对此,雇主会产生两种反映:一种是减少雇佣,使失业现象恶化。失业的增加会减缓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另一种是改变产品价格,即雇主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补偿更高的养老保险缴费成本。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降低实际工资水平。价格压力一直会持续到实际工资降低的数额足以抵消养老保险缴费增加的影响。

如果政府通过最低工资立法和反通货膨胀政策干预自由市场的自发调整过程,则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提高会使雇主成本提高,从而减少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最低工资立法提供了一个工资下降的底线,从而使低收入劳动者免于承受全部或部分缴费增长的负担。于是,雇佣最低工资水平的劳动者的成本增加,使得单位劳动成本增加,结果可能会导致低工资劳动者雇佣数量的减少。有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也可以通过减慢自由市场自发调整的过程,使雇主承担较高成本的时间延长。然而,高成本也可能导致高失业率。

2.开放经济条件下养老金计划缴费率与劳动力需求。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果一国实行弹性汇率,那么即使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调整引起国内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也不会影响该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因为,两个不同国家的货币之间的兑换率主要是由这两国不同货币的相对供求来决定的,而供给与需求主要是由贸易流通决定的,一个国家任何总价格水平的变化迟早会导致这个国家的汇率产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作为该国的出口国之一的另一个国家的价格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在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外汇市场允许自由运作的地方,养老金计划缴费不可能对雇主成本或者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自由运作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可能确保任何养老金计划缴费率的提高将转变为更低的工资水平而不是更高的商业成本。但是,在有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和政府劳动政策联合起作用来阻止这种转化的地方,费率的提高会影响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

三、中国现行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效应及其解决路径

(1)缴费与待遇脱节引起劳动供给的扭曲。根据1997年的统一制度规定,企业和个人缴费中的大部分进入了社会统筹账户(约占缴费总额的54%~61%),只有小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约占缴费总额的39%~46%)。而养老金受益的支付,较多的社会统筹部分缴费所获养老金的替代率只占工资的20%,个人账户部分设定替代率为38.5%,缴费与受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另外,统一制度规定,缴费满十五年的,退休后可按月领取20%基础养老金,超过十五年的统筹部分缴费就等于白缴了。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统筹部分缴费更是上升为缴费总额的71.4%。至于改革中的“中人”和“老人”的养老金受益与缴费之间的联系就更微弱了。这种状况,必然引起劳动供给的严重扭曲。表现之一是大量劳动力向非正规部门转移。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98万人,仅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就增加了2796万人,相当于新增就业人员的63.5%。而与此同时,传统的正规部门共减少了3907万正规就业的劳动者。2000年,非正规就业达到969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5.5%。非正规就业的迅速扩张,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难说不存在个人和企业、尤其是企业逃避缴费的诱因所致。表现之二是提前退休严重。1998年1—8月份养老保险行业移交地方前,新增退休人员79.6万人,其中违规提前退休的达43.8万人,占55%,最年轻的只有24岁。2001年,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审批10693人退休,其中提前退休的4954人,占退休总数的46.3%。由于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覆盖率低,且存在大量的非正规部门,人们退休后仍然能够在这些部门继续工作,获得收入,从而更决定了提前退休的经济性。

第9篇

那么,怎样制定年度营销计划呢?

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与制定营销预算(营销预算本身是年度营销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方法一样,也有一个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过程。好的方法是将这两种顺序结合使用。从下到上的方法可以利用基层经理更贴近市场的优点,同时对于计划制定以后的执行有好处,从上到下是因为高级经理可以藉更全面的视角、对公司战略的理解作出决策。

年度计划的制定主要有以下程序:

1、更新和收集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首要的是掌握事实,面对事实。数据的更新是因为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行业、市场、销售、宏观经济方面的历史数据。对于历史数据通常我们今年只能得到前年的数据,很少能够得到去年的数据,这意味着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必须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外推。收集数据主要是与解决营销计划有关的方面,太多的似是而非的数据不仅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也浪费时间。数据的分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能够支持得出的结论,并且透过数据可以看出发展出来的目标和战略是否经历过理性的思考。

2、形成目标和战略

关于营销目标,一般都是采用数字指标进行衡量。如何确定目标是很关键的。在营销目标中,销售额/量、品牌知名度、品牌第一提及率、现金流量都是经常被设定的目标,其中,销售额目标又是最关键的,它与其它几个目标息息相关,是这些目标的直接呈现者。制定销售额目标一般有三类方法。第一类只利用历史数据,叫做“时间系列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外推法、相关法、回归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其中回归分析法是企业最常使用的方法。第二类是利用客户/消费者调查研究,比较复杂,通常被一些跨国公司使用,因为他们可以拨出庞大的资源进行冗长的、精密的研究,尽管如此,怎样减少误差仍然是让他们非常头痛的事情。第三类方法是根据经理或者专家的判断来制定目标。例如,在很多企业,把上一年度的销售额结合资源配备、竞争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加/减上X%进行估计,是惯长使用的,在中国企业会更多一些。

战略是为完成目标服务的。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情况,有的可能是收割策略,有的可能是增长策略,也有的可能是“不作为”。对于不同的目标,选择的方案自然有所不同。比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增长目标,即销售额/市场份额的增长,战略可能是开发新的市场,使过去不是我们行业的顾客变成我们的新顾客,也可能是提高现有顾客的消费频率,或者争夺竞争品牌的顾客;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追求短期的利润,我们可能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售价或者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等等。当然,这些选择有时候被重复使用。

目标和战略必须保持一致。从总体上看,你不能既要求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又要求获得最大的利润,不理性的企业经常对经理们作出这样的“无理要求”,让人无所适从,投资人和经营者无法统一思想。

3、制定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年度营销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完成目标/执行战略的具体体现。行动方案按照时间系列、责任人落实、需要配备的资源等方法展示,说明了每个阶段/时点需要对产品/服务采取的行动。

4、预测财务结果

预测财务结果一般需要列明各项成本/费用预算和盈亏金额,还包括现金流量表。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财务人员的协助方能有效完成。财务结果对高层经理审批年度营销计划是非常关键的,它必须与公司的资源相匹配。

5、协调

公司层面整体的营销计划的财务结果的汇总必须与股东的期望一致,这意味着经过营销管理人员制定的年度营销计划必须拿出来进行审核,平衡预算。年度营销计划的各项目标估值在我的印象中立即被公司完全批准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在很多公司,必须就营销资源进行争夺,因此,你必须善于推销自己的计划。

有的品牌经理富有技巧,在正式会议之前,会将文件事先传送给相关人员,并进行私下的讨论。比如,可能你的计划需要增加生产资金投入,如果没有事先的沟通,很可能生产经理告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你没有获知这样的信息并且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公开的反对很可能会使你的计划遇到“灭顶之灾”。现在,还没有正式讨论之前,你已经获知这样的信息,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你应该采取行动。一个可能的行动是向财务人员寻求支援。在得到支援之后,会议上发言的结果很可能是:财务人员说:“XXX先生,生产需要追加的资金我已经有了安排,不必担心。”

在没有事先的沟通和了解就贸然提出来现场讨论,实在是不够技巧的行为。

6、计划的执行控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