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实习活动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5 22:0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实习活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实习活动

第1篇

二.活动背景: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社会里,大学生普遍呈现出“盲”、“茫”、“忙”三种态势。盲目、茫然、忙碌。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在哪里,或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实现梦想。

当梦想沦为空想,激情逐渐淡去。大学生的精神空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活动介绍:

1、活动概述:

“梦想Action”旨在为寻找梦想、拥有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一周的梦想岗位实习机会。

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民意征集,票选出十大最热梦想岗位。第二阶段活动报名及面试。第三阶段入选者到岗实习,定期实习日志。主办方进行全程记录。

2、活动的目的:

本活动致力于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历。通过梦想岗位实习,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走出盲”、“茫”、“忙” 的困境。

3、活动时间:

6月 1 日——6月11日【梦想speaking】为活动宣传准备、以及岗位征集时间

6月21日——6月30日【梦想loading】为公布岗位,接收简历时间。

7月 1 日——9月 1 日【梦想action】为各岗位实习期

9月 1 日——9月 8 日【梦想relay】活动展播及活动下期预告

4、活动地点:

前期宣传地点集中校门口和学生活动中心前小广场。

5、主办单位:XXXX大学

承办单位:XXXX大学学生会

6、面向对象:XXXX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

7、活动意义:

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历。通过梦想岗位实习,让大学生活拥有更多的回忆,激发大学生生活热情。

对学校:为建立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与社会间的桥梁作用,扩大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四. 活动安排详情:

1、梦想第一波——梦想speaking

时 间:6.1——6.11

内 容:说出你的梦想,梦想岗位征集

作 用:一方面作为活动前期宣传,另一方面为活动提供依据

投放途径:分2条线路投放活动宣传,发放征集表

a、活动小广场(设摊,发放征集表)

b、各院辅导员——各级各班长——班级成员(6.1日发放,6.9日回收)

准 备: ①活动广场审批/海报制作/宣传单及征集表/场地布置 ②海报张贴/校 园网造势

幕 后:A、边回收边统计,提取可行岗位(统计于6.13日截止)

B、每日更新回收岗位(为体现活动透明化,小广场上设立一块大的公告牌)

2、梦想第二波——梦想loading

时 间:6.21——6.30

内 容:梦想登陆,梦想岗位公布,接受报名及面试

作 用:是活动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流 程:①6.21日公告板全新公布10个梦想岗位

③6.25统计+初步筛选+通知面试

④6.26/6.27面试(安排见附录3)

⑤6.29公布人选(短信通知、大海报处公布)

⑥6.30召开会议(参加者:入选人员;内容:告知详细活动安排,活动要求,提问,达成协议,配给一对一联系人,及时反馈信息及问题;)

3、梦想三波——梦想action

时 间:7.1——9.1

内 容:梦想行动,梦想岗位实习开始

作 用:为活动主体,重中之重

安 排:①按原先与企业达成的实习时间开始实习

②要求实习生图文并茂地上传实习日志

(上传时间:实习结束次日)

(上传邮箱:****)

(日志格式:见附录4)

③另以第三方视频追踪方式记录(记录包括:完成实习任务过程+实习成果展示+感言)(按实习安排时间,分设摄像小组,人员设备形式见附录5)

4、梦想relay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顶岗支教;建议

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通过师范生顶岗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活动的积极意义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首先保证了支教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丰富了大学生实习的内容,强化了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其次大学生通过教学增强了从教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提高了师范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农村支教生活也适应了艰苦生活的能力,积累了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还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作为一个亲自带领学生参加过顶岗支教的高校教师,在支教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感受颇多,感触颇深。面对农村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影响顶岗支教活动发展的诸多弊端,想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农村落后的教育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现针对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支教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做好顶岗支教活动的前提

第一,要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支教学生的执教能力。通过微格教学、邀请中小学名师讲课、登台试讲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能力,起码做到备课能把握教材重点,明确学习目标;能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上课教学手段丰富,教法运用灵活;能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针对实习目标难实现的问题,建立完整的师范学生成长体系和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师范院校要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专门的指导,使学生在反思中得到启示,对一些错误的教育教学做法要有针对性的认识,这样就能尽量减少许多负面影响。另外,还可结合实习生在实习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第三,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应该积极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以后支教工作进行的更加完美。学校要在支教实习结束后进行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而弥补在支教生活中所出现不足的地方。吸收大学生支教成功的经验,为以后支教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最后,针对顶岗支教与学生教学计划时间冲突的问题,应给与妥善处理。调整课程计划,提前进行师范技能课程学习。不断的完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支教活动中轻松应对各种无法预料困难的能力。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顶岗支教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确保顶岗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顶岗支教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管理、经费的资助以及评价等方面对顶岗支教实习活动提供保障和规范。

加强中小学制度建设与管理。中小学是接收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单位,因此对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中小学,应加强其制度建设,完善对支教实习学生的培养、教育及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

加强师范院校制度建设与管理。作为师范院校在顶岗支教实习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要不断完善顶岗支教实习的各种实施制度,实习期间学生的教育、安全及学业管理制度,减少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各种顾虑,增加学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积极性。

除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外,还要加强政府对顶岗支教活动的重视,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为支教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应该尽可能的优化农村教师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应该多给农村学校分配高水平的年轻教师,及时补充农村教育新鲜血液,从而彻底改进农村教学质量和教育理念。

3.加强被支教学校的基础建设是顶岗支教活动的目的

被支教的学校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在校大部分教师在年龄上都比较大,这样对大学生支教以及农村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老龄化严重,所讲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完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与支教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代沟,这样大学生与被支教教师无法更好的交流。

被支教学校应该对支教学生给与高度重视,充分信任支教学生的能力。放手交给支教学生完成自己的顶岗支教的教学任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对支教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被支教学校应该派有经验有实力的老师,对支教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随时随地对学生不足地方加以明示,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加以改正。被支教学校要多吸收社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多引进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让顶岗支教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加强经费投入是做好顶岗支教活动的关键

顶岗支教实习活动需要一定实习经费的支持,没有经费顶岗支教实习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经费的投入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共同努力完成。

政府应该从财政中拨出固定的资金来支持顶岗支教实习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专款专用顶岗支教实习经费,同时也应该拨出一部分教育经费,用来资助顶岗支教实习活动,从而激发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师范院校在实习经费使用上,应向顶岗支教实习活动予以一定倾斜,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5.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顶岗支教活动的核心

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特别要明确大学生到农村支教,自己的一言一行除了代表自己,还代表了师范院校的形象。

正确认识顶岗支教的真正内涵要明确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时的角色是“学生”,而在支教学校的身份是“教师”。因此,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这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教师的职业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为人民教师要真诚的爱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在学生面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总之,大学生顶岗支教是一项伟大而又长远的事业。顶岗支教增强了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顶岗支教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教育的开始。如果想要彻底改变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落后教育现状,只依靠单一的顶岗支教活动是不现实的,这还是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来完成。尽管如此,还是衷心希望顶岗支教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落后的农村教育现状,使农村人口的知结构有一个阶段性的转变,让我们共同努力! [科]

【参考文献】

[1]吕京.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90-91.

[2]郭建耀,闫祯.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师教育,2009,2(4):33-36.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雷锋活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当前促进全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风向标,其行为规范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在大学生中推进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是极其必要.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对于引导他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大学生扎实有效的践行雷锋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创新实施载体,注重活动实效

1.以特定节日、纪念日为契机

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时应抓住机会,如借助一些特定的节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前后,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团会、演比讲赛等宣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学雷锋先进个人等开展雷锋精神宣讲会,让更多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等。另外,要注重在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特定节日、纪念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敬老院、社区、贫困户等,开展“大手拉小手 青春献爱心”等活动,将做好事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以志愿服务为抓手

高校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是重要抓手。志愿服务属于公益事业,是立足于信念、良知、道义等基础之上的,是志愿者自愿自发、利他奉献的一种活动形式,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实质。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学习雷锋活动在当前社会的的继承与延伸,其中包括了扶贫济困、救灾抢险、环境保护、扶弱助残、农技推广、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慈善公益活动,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能够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荣誉感。所以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以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为平台

雷锋精神蕴含了雷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高尚美德,它渗透在雷锋的每个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的细节中,突出了“大众化”、“日常化”的特点。倡导大学生学雷锋,我们要将大学生个人的业务素质提升与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相融合,将开展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相结合,凭借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的平台,以提升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目标,使践行雷锋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准则,呈现出自然的行为诉求在见习实习期间,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业誓言,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治愈每一个病患,做到“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在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日常实践与工作中时,就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

4.以互联网宣传为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广泛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交友、接受信息、发表意见等。利用网络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能够增强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情感意愿,使大学生对这位成长于60年代的道德楷模有更加具体、感性的认识;在网络上开辟学雷锋活动论坛或网站,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学雷锋活动的精神实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等,提高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参与意识;同时,在网络上开展学雷锋模范、标兵的评选活动,并让大学生参与投票和推选,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动意识。总之,以互联网作为宣传手段,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雷锋成为大学生的一项日常准则与道德规范。

二、制定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近年来,社会上对学雷锋活动持有偏见,这些思想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的制度保障成为在大学生中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必要前提。

第一,通过激励机制促进活动开展:提高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的评奖、评优等挂钩,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快乐,提升自我。

第二,通过评估机制促进活动开展:通过学雷锋活动总结会、成果汇报等形式对大学生组织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活跃度和实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估,了解大学生们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过程、次数和社会效益等,进而达到活动预期效果。

第三,通过树立学雷锋典范促进活动开展,在大学生中评选出学雷锋先进代表,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形成一种互相仰慕、相互学习的积极环境,从而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广泛而持久地开展。

第4篇

还是在读高中时,听说大学生每年暑假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我既感到神秘和好奇,又非常羡慕和向往。步入大学后,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暑假期间走农户、进车间、下矿山、积极调研,深入实践,主流是好的。但是,理性分析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尚存在目的不明确,信息不灵通,关系不协调,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应付差事型。一些同学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对参加实践活动思想上懈怠,行动上消极,实践活动的内容表格或靠打电话问熟人,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去填报。实践活动的鉴定不是家长填写,便是家长找人填写,这种现象势必造成高分低能,知识僵化,最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2、单枪匹马型。独立特行,有想法、有抱负、单独前往企业调查,无可厚非,但由于个人经验欠缺,知识及阅历局限,虽然身入心也入,实地参观了企业,了解了运营形式和管理模式,却难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的问题无法提出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3、闭门造车型。数据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一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调研,都离不开翔实的数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掌握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唯数据是听、唯材料所用。一些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只注重查看企业的简介、历年的工作报告及经验材料,忽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对被调查企业的困难和挑战视而不见。调查材料洋洋万言,但空洞乏味,苍白无力,被调查单位一无所取,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4、雾里看花型。笔者了解到一位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县级法院实习一个月,每天上班8小时,所做的工作却是收文发文,接电话叫人,打扫卫生看门。法院开庭他因值班不能旁听,群众来访说他因经验不足不让参与,偶尔看到案件卷宗,却不能直接见到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纠纷,好似雾里看花,难辨真伪,致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形成“两张皮”,互不关联。

5、观光旅游型。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行动上随意浮躁,放暑假后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既不商议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也无人牵头做准备工作,而是攀亲比贵,找关系显能耐、借车辆、要物质、兴师动众,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活动内容,不但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自身没有受到锻炼,而且在群众中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6、打工挣钱型。极少数同学因家庭困难,利用暑期打工挣钱。不可否认,打工本身也是体察民情、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增长阅历的好形式。但一般大学生打工主要是做零活,而不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不但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而且更不能很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时还会导致本人丧失学好专业的信心。

上述六种情况的存在,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事关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三个结合”至关重要。

1、把个人积极准备与学校组织培训相结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必须准备充分。这种准备包括思想认识的升华、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活动方式、调查提纲及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重点培训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吃苦精神教育;二是传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三是确定好负责人并做好组织方面的落实。通过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建议学校公开实践活动的内容、经费、考核标准、奖励办法,对考核标准要有硬指标,以期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把个人努力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调研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自己的积极努力,更离不开被调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转为平民教育,人们对大学生没有了过去的神秘感,但对90后在心理上却有一种怀疑抑或不放心的态度。尤其是被调研单位,既要介绍情况,还要关照吃住行,所受麻烦较多。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首先要放下架子,用吃苦耐劳的精神,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感激的心情,打消人们的疑虑,赢得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使调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真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一份心,尽一份责。

3、把个人心得与同学们的经验交流相结合。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调研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程度上都有许多收获和经验,有的同学对专业问题有了新认识,有的同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新理念,有的同学对民生有了新体会等等。辅导员应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实践活动所触及的社会消极腐败现象,要采取科学引导的办法,解疑释惑,提高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实践出真知,调研出智慧。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需要不断输入新的内容和内涵的课题;既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要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教育体制、机制和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越来越紧,千百万大学生暑期实践蕴藏着巨大知识和能量,只要组织有力,注重实效,就能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

第5篇

二、实践概况

Ⅰ.实践部门

市化工有限公司

Ⅱ.实践时间

Ⅲ.实践任务

通过联系实际,希望能够从实际生产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和务实作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学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这些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让自己在毕业时能较快适应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Ⅳ.实践内容

通过安排到脂肪酸车间进行实习,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在这十天的时间里,下到生产车间后,先了解整个脂肪酸生产的流程,从采购入库,到领料生产,到最后的成品入罐,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活动有了基本认识,这对我熟悉企业,进行实务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其中,先前我对脂肪酸的生产几乎一无所知,但下到车间之后,我不仅了解了生产流程,还进一步了解了脂肪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用途。由于季节和温度等条件的限制,对机器开工的时间长度及强度也有相关的规定,另外,对一些流水线的参观,使我感受颇深。要想在里面做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对基本、基础的作业环节是要了解的,否则,很容易让理论脱离实践。

在熟悉了车间的生产流程后,工作人员拿了以前的交接班记录等一些资料给我看,在翻看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有不懂或弄不清楚的资料,我积极向工作人员请教,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我对车间的整个产品检验的程序方法有了一定上的认识。由于化工生产是不间断的,所以车间生产必须时刻有人,车间的工作人员采取四班两倒(一天白班12小时 一天晚班 休两天)和常白班制度.我所在的车间有四个人(主任,工艺员等)上长白班,其他人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班四班两倒. 虽然我没有被正式分配,但我时刻都严格遵守车间的生产纪律,遇到不懂不明的地方都积极象其他工作人员请教,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在车间里必须首先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我先查看了每个仪器和设备,并了解了他们的名称和用途,遇到不懂的地方工艺员就跟我耐心讲解。为了更好的工作,我把工艺流程图画下来以便更好的熟悉工作环境。当然在化工生产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我刚进车间时主任就给我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后来我被安排在丙班和他们一起倒班,这样我就可以亲自参与实际的生产。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学到了一些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生产工艺流程脂肪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工业原料,可以榨油下脚料油泥为生产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硫化剂、塑料热稳定剂、剂,纺织用柔软剂、化纤油剂等;在医药方面,用于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和甜味剂等。据调查,国内脂肪酸年需求量30万吨,年产量20万吨,缺口10万吨,市场需求量很大。

脂肪酸的生产制造方法,由原料经水解反应生成粗脂肪酸和甘油水,生成的粗脂肪酸经蒸馏工艺形成成品,其特征是:所述的水解反应是原料经过两个以上的水解塔,所述的水解塔内采用导热油加热;所述的蒸馏工艺是先采用真空蒸馏装置对脱气塔内的粗脂肪酸先脱水脱气,再经过蒸馏,冷凝后而得的成品。

三、实践收获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80-02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进步的主力军。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如杨叔子院士所述:“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保证整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一词,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定义。在我国的古代,“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现代西方,“人文”与“自然科学”一词相对称,泛指人类在精神文明、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1]。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人文素质属于素质的范畴,是指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品格气质、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2]。一般而言,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优秀文化的真谛所在。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3]。是否具备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最实质、最关键的终极体现。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情况,我们以华中农业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抽取文、法、经、管、理、工、农等各科学生30人作为样本,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意见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问卷共放发210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7份,达98.57%。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状况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情况良好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比较乐观。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大部分大学生能够知道,完整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拥有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

2.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状况较好。在对我们设计的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关问题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会主动或者被动地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了较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不够全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人文素质一点都不重要”等。同时,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上,也很少有大学生能够知道人文素质的全面内容和准确内涵。

2.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在调查中,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在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匮乏,只有百分之几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知识状况比较满意。

3.大学生基础人文素质较差。调查中,大部分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着功利思想严重、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自立自强能力等人文素质缺陷。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开始在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日益显著的支配和调节作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地渗透到了教育和学习领域。大学生中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如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并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4]。这些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沦陷和人文素质危机。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主动性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经常阅读人文类书籍的大学生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学习人文知识、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习惯和主动性。此外,在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重理工专业类课程轻人文素质类的现象[5]。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将学习的精力兴趣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实用性的学科上,缺乏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环境较差

大学校园里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缺乏也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6]。在调查中,有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

1.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被忽视。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往往都以科研产出率、学生就业率等为主要标准[7]。在此标准的制约下,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人文素质类课程。

2.大学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有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效果明显,57%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一般,32%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差。同时,调查中发现,将近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的人文素质较差,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较小。

3.大学校园人文氛围不足。学校在人文景观设置等硬件方面未能达到大学生的期望,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作用有限。此外,多元化、复杂化甚至功利化和商业化的倾向,良莠不齐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8]。

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体系设计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考虑从提高对人文素质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整学校学科设置、优化校园自然人文景观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结合调查结果,有超过52%的大学生把实践锻炼作为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首选,并有将近80%的大学生认为实践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意义和提升作用有较明显效果。因此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体系设计。

(一)拓展第一课堂范围,发挥课程实习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表示第一课堂在自身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第一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的简单形式,缺乏实践锻炼环节。应根据大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态度,增强人文类课程中第一课堂实践内容的安排和考核,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同时,在专业和理工类课程的学习中,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9]。

(二)优化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创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0]。通过开展经典书目推荐、读书比赛、征文比赛、文史知识竞赛、百科知识竞赛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书香氛围;通过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人文电影赏析、学生人文讲坛、实证分析大赛等,提高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人文层次;通过创新团队日常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事业和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学生做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

(三)加强课外实践力度,实现大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共同提升

课外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要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延长实践期限、丰富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地域、提供支持保障、创建实践基地等,加大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实施力度,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暑期等时间开展支教助学、社会调查、知识宣讲等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培养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激发大学生现身于社会建设的热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还能够丰富大学生的阅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胸怀,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大学生完善品格修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2]丁春娇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3).

[3]杨跃民.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台州师专学报,2001,(4).

[4]王晓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

[5]贾江.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

[6]李福生,王彩华.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2002,(1).

[7]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7,(6).

[8]鲍日元.我国高校人文教育若干问题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7篇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普通专业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和选择内容均呈多元化趋势;体育设施缺乏及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等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低,在一定程度土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持久性。

本文旨在对山东省部分高校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问题,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山东经济学院、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800人。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文献,查阅相关材料,对30篇主要文献进行全面分析。’

②问卷调查法。统一指导用语,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对山东经济学院、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13个院系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86份(男324份,女462份),有效率为99.24 %,问卷经18位专家进行评价修订,并对问卷的信度与表面效度进行检验,皆符合要求。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目的)

表1显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不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追求身心健康仍然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旋律,这种内在的需要积极而主动,它保证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持续性。此外,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多元的。在男学生中,增强体质、满足兴趣需要、调节生活是主要的活动动机。女生除增强体质、调节生活为主要活动动机以外,塑造形体也是重要的因素。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与时俱进、打造完美个性的体育价值观,多元化的活动需求,有助于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上,体现出兴趣广泛、选择面宽的特点。除男生偏爱篮球,女生衷情于跑步和羽毛球外,跑步、乒乓球、羽毛球、广播操、足球也成为相当一部分男生的首选项目。女生紧随跑步和羽毛球之后的便是广播体操、篮球、室外健身,这与八十年代男拳女舞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不难看出,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男女生均对篮球、跑步情有独钟。跑步是最传统的健身锻炼方式,为中外老中青年人所青睐,它是一项最朴素、最经济,使人受益终生的运动内容。球类项目符合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它能够满足广大学生争强好、斗志斗勇、协同合作、发泄剩余精力等多种需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大有市场。

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

①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段

调查表明:男女生在活动时间段的安排上有明显的不同,男生一般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女生则主要是在早晨和晚上进行锻炼。其它时间按百分率由高到低,男生依次是早晨、晚上、时间不定(其它)、课间操;女生依次是周末、下午课外活动、课间操、其它。男女性别上存在的差异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长期以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周末的主要活动场所如篮球场、足球场等多被男生“霸占”着,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女生的运动表现欲远不及男子,甚至还有一部分女生因为动作不规范怕招致别人讥笑而限制了其运动动机,女大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之外得不到张扬,不利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②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每周活动次和每次的持续时间可以用来衡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和运动量,它也是界定体育人口标准的指标。一般认为,成年人每周锻炼超过三次,每次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者即为体育人口之列①。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者占32.06%,每周锻炼3次以上(含3次)者接近40 %。另外还有近30%的学生没有规律,也即近三成的学生每周活动次数少于3次,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从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看,男女生存在较大差异,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男生占73. 89%,而女生只有37. 92%,从整体上看,活动时间大于30分钟以上的学生只占半数。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真正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大学生不足40%,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健身意识并不强,导致其健身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60%的大学生经过十几年学校体育的系统教育,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人口,即使区区40%的现体育人口,本科毕业后也将因工作压力的加大,又难以确保其成为永久性的体育人口,这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的悲哀!女生问题则更严重,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健身意识的教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非常必要。

4.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见表2)

统计表明,有近z2%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小于2次,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影响百分比由高到低,男生依次为场地器材不足;学习紧张没有锻炼时间;缺乏技术指导;不喜欢体育活动。女生依次为场地器材不足;不喜欢体育活动;学习紧张没有时间;缺乏技术指导。不难看出,因扩招而导致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尽管各高校增加了体育设施,但生均占有场馆与器材量的比率仍严重不足,更何况各高校的主要场馆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被高水平运动队占用,而且多数高校早已取消了课外活动时间向大学生无偿提供运动器材的制度,这更进一步削弱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美国运动与健康理事会的专家们认为,人的健康状况10%取决于医疗,而90%取决于生活水平和从事体育运动的条件②。”因此,广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

5.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了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在调查的786名大学生中,到过收费场馆进行体育消费的不足20%。其中按一学期为单位计算,学期消费在20元以下者占绝大多数,尤其女生比例更大,接近90% ,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为零,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可能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健身意识不浓,消极的体育价值观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体育主管部门或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引导。

三、结论

1.目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和选择内容均呈多元化趋势,应象体育课尸样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织与指导,确保其健康发展。

2.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在校大学生远不足半数,本科生考研及就业压力抹杀了其参与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终身体育”任重而道远。

第8篇

我校于5月8、9日两天时间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会上由史美华书记组织专题学习,由党务干事宣读《支部工作条例》全文,全体党员教师认真领会《条例》内容,宣读后,史美华书记对《条例》进行逐条逐句进行深度解读,让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条例》内容,明确各自任务及职责,班子成员逐一发言,谈认识、谈体会、谈打算。

二、8日上午进行党支部工作条例的学习,下午我校组织开展了《支部工作条例》应知应会100题答题测试活动,每位党员认真答题,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5月9日,召开基层组织自查大会,全体党员教师参会,史美华书记组织会议,会上按照《支部工作条例》规定,重点围绕组织设置、承担任务、工作运行、组织生活、班子建设、领导保障等6个方面内容和《党支部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一条一条对标对表,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每位党员教师提出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就我校党支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第9篇

一、实践内容的规范选取

我们这次实践的课题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研究对象是我们学校本次在暑期对口支教的四所小学,它们是位于**省**族自治县的**中心小学、**小学、**小学和**小学。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再结合测试内容的可行性,我们最终选取了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小学一、二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

小学三、四年级:身高(m)、体重(kg)、50米跑(s)、立定跳远(m)

小学五、六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台阶试验、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

二、实践过程并不简单

按说本次的实践过程不会太辛苦,因为我们使用的都是电子仪器,纯粹的人工操作相对较少,但是也正是这些仪器构成了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大障碍。由于学校正在逐渐迁往**,好多仪器设备已经随之转移,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派专门的同学到**将所需的仪器搬回。

**岛是个多山的地区,而我们所要到达的正是偏僻的农村小学,哪里少得了山路?那些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以及台阶试验等仪器只好跟随我们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道路坎坷,又要注意保护仪器不受损,这可不是件省力的活儿!整个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此类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三、实践结果发人深思

这次实践的结果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以往的一个惯性思维误区!

总能看到这样的论文: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然后分析说原因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等条件不佳、体育设施不完备、缺乏专业师资等,并提出一些诸如提高重视、加大投入之类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