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10:47: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计算机网络以其承载的信息量大、延伸的范围广、传播的速度快、交互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的有力工具。网络教育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而且冲破了学校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藩篱,带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特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实现教师、学生、媒体多向互动,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协作化;它提供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习惯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网络课程的定义及要素、特征
1.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而网络教育应用历史太短,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育机构与个人对网络课程的认识肤浅,一味随着潮流,将零散的教学资料搬到网上,便认为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甚至实现了网络教学,从而走进了网络课程的误区,使得对网络课程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实践处于迷茫状态。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因此可作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的关于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建设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因而它既不是一些商业网站未经教学设计所设立的吸引用户的课程,又不是一般性的辅网络教学资料。
2.网络课程的要素
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专门的教学系统,一般意义上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按照教育技术学者的观点,网络教学系统的具体要素有教师、管理者、学习者、信息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环境、网络平台等。概括起来,网络课程要素包括四个部分:(1)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2)面向学科的教学资源;(3)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4)实施课程的教学管理。各具体要素均可归结到这四个要素的功能模块中。
3.网络课程的特征
网络课程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运行方式,即信息在后台储存,通过网络中介传送,前台以屏幕方式呈现。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网络课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对所有个体开放,学习者无年龄、性别、种族差异,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它的结构体系和内容安排能够让课程管理者(教师)方便地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2)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课件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并可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了解自己学习的掌握情况,即人机交互。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实现个体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发送E-mail或在线聊天的方式互动沟通,学生可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可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学,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协作性。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更能体现协作的优势。网络群组管理员(通常为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促进、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不仅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能提高网络课堂的交互能力,摒弃传统课堂中单纯的人机“刺激反应”的交互形式,并且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共享性。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利用已有优秀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国内外日益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传送把课程资源传输给每一位网络学习者,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跨地域的资源共享,真正地做到“全球化学习”。
(5)自主性。自主性指网络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三、网络课程建设
1.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运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随着人们对网络教学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入,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也日臻完善,一些顶级教育机构纷纷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系统,如美国的WebCT系统和TopClass系统,Arizona大学的Polis系统,清华大学的网络学堂(网络备课系统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等。在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今天,要开展全校性的网络教学,学校就要重视校园网络服务器和和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等硬、软件设施建设,并加大投入力度,研制或引进支撑网络课程所需要的硬、软件环境,创造网络课程建设条件,推进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平台一定要上升到全校统一的高度,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对网络平台建设,要各校根据实际需要及发展来选择自主研发或引进,要坚持平台运行稳定、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快捷原则,坚持易于更新、升级和维护原则。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网络课程资源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持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源,广义上讲,可以将其范围扩大到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学资源、支持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网络课程的结构上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动画库、图形图像库、习题试题库、教学讨论、疑难解答、心得体会、网络资源链接等。网络课程资源不是简单零碎地搬到网上,而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的综合集成和共享。另外,课程资源建设还应包括课程资源管理建设,即各项资源以数据库形式进行网络存储,具有完善的资源分类、检索、上传、下载等功能。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为教学者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教学途径,因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符合课程教学的需求,也要体现网络的时代特征,大力开发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现先进性和高效性;要坚持自我开发与引进外援相结合,体现个性,鼓励多样化发展,但又要避免重复性建设。总之,课程资源建设应做到开放、共享和提高。
3.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
高质量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便捷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需要课程的建设者依照学习模式和课程特点精心制作课件、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优雅的界面、生动的课件、丰富的内容无疑会增加学习者的愉悦感和吸引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者能熟练掌握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并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般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水平,必须从三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将注意力投入到这方面来。其次,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和考核,使之掌握常用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化文件获取和制作技术。最后,学校要注重对网络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的展示和推广。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料的上网,而是依据网络平台系统功能和结构,科学地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学习单元。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四、结语
网络课程的内涵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始终应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平台选择、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到课程管理都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及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努力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样化网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6).
[2]杨晓丹.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
1 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2.4 案例学习的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与网站链接提供大量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观察与分析,掌握操作技能等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5 开放性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中,要提供与课题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网址,对相同知识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描述,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2.6 交互性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网络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包含知识、学习活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
3.2 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虚拟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3.3 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发现与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4 评价系统的设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获得的,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 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4.1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为了确保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通常由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网络开发人员和学科专家共同来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形成和维持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
4.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
4.2.1 确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发现和确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
4.2.2 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应考虑到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4.2.3 系统设计与技术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功能模块划分,一般应包括学习建议或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参考资料、相关网站、课件、导航、讨论等模块,然后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和导航设计。
4.2.4 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的有效性,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教师或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设计原型。
4.2.5 课程资源设计: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由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成.
4.2.6 课程的试行与评价修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目前,世界各国对网络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社会中让网络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从而走在社会发展前列。
(一)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特点。
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网络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1998年共招收了9000名网上学生,其中,清华大学招收了1700名网上研究生;湖南大学已累计招收3500名网上学生,今年还将招收1500名专升本学生,并有2000多人在网上接受培训;浙江大学在两年间有近3000名本科生在网上学习,并招收了200多名研究生。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表现出以下特点:1.地理覆盖面广;网络最重要的特点是跨越时空的限制。在设施上达到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为网络教育的扩张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正逐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和县;2.专业面广,层次丰富。截至2011年,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3.招生人数多。
(二)美国网络教育现状。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美国政府曾宣布要把教育广泛地建立在INTERNET上,美国教育部投资7800万美元用以建立网上课程,联邦政府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为了实现美国政府宣布的计划,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这一举措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教育国际化新的制高点做准备。国家视网上文凭或学位同传统学校颁发的文凭或学位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互联网招收学生和发文凭。
学历教育是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现有的166万网络教育学生中,有134万多人在攻读学历或学位课程。美国网络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种类达到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从以上情况来看,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二、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的概念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三、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一)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教学时空、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进程,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特别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的业余学习。
(二)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学交互功能,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协作学习提供网络学习交互环境和平台,学生通过教学交互获得需要的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和支持服务。
(三)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能够通过计算机、卫星、电信网络等多种教学信息传输形式,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学习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共享国内外其他大学的优质资源,实施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如远程与面授、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模式。
四、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来设计。
五、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个性化。
网络课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如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实现学习路径的自动记录功能,设计供学生随堂使用的电子笔记本等。
(二)合作化。
Johnson&Johnson根据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个别学习、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类型。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成就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他的学习目标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两类合作和协商关系:
1.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合作互动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的设计:问题(任务)的提出、回报的获得、小组的状态、交互的技巧等。
2.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多媒体化。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交互性。将课程内容以超文本方式呈现,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功能,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另一方面,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练习和训练内容,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5.开放性。提高软件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二、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摘要]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误区
网络课程的兴起,无疑为现代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网络课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逐步深入和网络教学广泛开展,如何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怎样确立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效地发挥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系统等等,已成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者和实践者着重研究的问题。通过一年来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不论是任课教员、网络学习的学生,还是设计制作人员,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的技术含量以及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不仅束缚着设计制作人员的思维,而且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就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愿与同仁共飨。
误区一: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是信息资源库;
“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
“网络课程”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网络课程”的概念是什么呢?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描述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内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信息资源库。
在开办《网络课程》培训班时,我们请每个单位带一部“网络课程”,用于观摩学习,结果发现有许多同志拿来的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版或是多媒体课件,原因在于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有误区。“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有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是借助于网络开展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教材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件,将其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这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在某些方面与网络课程有相似之处,关键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的教学过程是多媒体教材网络版所不具备的功能。
“网络课程”是信息资源库?
持此观点的同志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片面地认为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足够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要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地、合理地、综合地设计,以体现网络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意义。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教师在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时都不应忽视这一点。
那么,“网络课络”是课程网站?在校园的各教研室课程群中,每个专业课程都拥有自己的课程网站,它主要是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件、模拟试题、相关教学资料以WEB页的形式在校园网上,教师可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可运用课程网站提供的自学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课外自学。但课程网站仅对课堂教学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作为某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所依托的教学系统,也不能够通过其进行课程教学的管理、评价、组织与实施。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持这些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就是将文字教材的电子化,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相关资料的综合体,基本上是将书本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网络“搬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反映了目前还有些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观念的错误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仅仅是文字教材的电子版,何苦要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字教材沿用了几千年,不是很好吗?许多科学家都是通过阅读文字教材成长的,是否只有电子教材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听教师讲课是主要的接收方式;而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化学习,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电子教材不仅包含着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素,而且在阅读电子教材时,还加入了学生网络化新式读解的思维,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仅以传统教学模式状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来设计网络课程,单纯地将“课件搬家”、“课堂搬家”或“课本搬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教学实况录像”或“电子文档”等比较单一的表现形式,误以为只要教学内容上网就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使学习者通过浏览网页来接受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网络课程,即使运用再多的媒体形式,也是不科学的,它仍是以“教”为中心,只是这个教授者并不是在课堂上直接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师,而是网络上的“电子老师”。这种硬性的“搬家”,禁锢了学习者的思维,使网上的自主、轻松式的学习又变成了规范性的、被动的课堂教学,因此,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和“书本搬家”、“课堂搬家”,都不是网络课程的全部内涵。
同样,受技术至上的错误观念催生的网络课程,在组织内容时以如何运用媒体的各种长处作为设计思想,总是考虑将媒体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优势用在哪些内容的呈现上,技术因素超越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不仅使教师和学习者不易操作,影响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且一味地讲究设计制作中的功能多样化和模块复杂化,片面强调媒体优势,又会陷入以技术实现为设计中心的误区。
转贴于 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直译即是“网络”的“课程”,是运用网络技术的硬件环境进行教学的载体。它不是教学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是手段,究其内涵,网络课程在不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它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学习为中心的某门课程的新型学习资源;当它运用于教学过程时,它是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承载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承担着教学实施教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功能。《美学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支持教学活动全过程;二是给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分别授予使用本系统不同权限等级;三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创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信息丰富,富有启迪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强化研计、答疑、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功能设计,完善远程考试系统的功能,使《美学基础》课程成为一门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系统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误区二:关于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可有可无,不可能替代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是可以代课堂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投影仪、实物展台、黑板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媒行进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与学生在同一个时空内面对面的进行教与学。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网络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可同(异)步进行,也可同(异)地进行,师生可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
由于目前全国各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课程的制约,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种类型的课程,比如:网络传输速率、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技能类知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题,网络课程教学在目前是不会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沿袭了几千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能觅其踪迹,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决定着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性,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将时在院校教学中并存的两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都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教学信息,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在形式上或在教学模式,两者既不互相替代,又共存并行。能否选其优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网络状况、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了反复研究之后,确定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适合师生同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三个班次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中课前引导、课后总结以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精讲保留下来,引入网络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同步同(异)地协作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教师做教学中的“五导”即: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督导,并适时进行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同步(同)异地协作式课程教学是可行的,较好地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师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
误区三:关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角色问题。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与制作,并于网上后,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教师与学生都是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对象,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不是学生唱独角戏,也不是教师唱重头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课程教学不是教师不参与,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如何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怎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如何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进行师生网上答疑交流时如何讲究其艺术性?是否把握专业学术前沿?等等。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学内容。它既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网络教学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的自主学习。
(二)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味的强调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一味强调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控地位,都会走入误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口耳相传”,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而是对学生们的网上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进入学习情境,指导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研讨,督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协商的结果,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控制地位,任课教师可依据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具体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对象,结合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信息反馈,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环节、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
浅析网络课程的误区,是笔者在设计制作《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者和网络课程教学者共同研讨,为提高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学的质量,推动网络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的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2]谢幼如,《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开发》,电化教育研究,2000.08
关键词: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一、引言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营销在企业的整个市场营销战略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现阶段整个互联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高的环节。这几年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网络营销》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的实践技能会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需要学习的技能更新的速度会非常快,因此需要教师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程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并用于实践操作。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的问题。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技能型课程,想要教会学生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践课时的比例一定要大于理论课时的比例,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各高校在选择何种实践教学方法上,出现了难题,因此为网络营销课程设计一套网络营销教学体系,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利用软件来模拟实战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系统,但是里面有一些虚拟的实训内容及教学内容与真实的企业岗位要求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很多高校使用这种平台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效果都不是特别的好。其实教学方法的选择才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大多数高校花了大价钱来购买的教学平台,其实教学效果和传统的教学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高校将网络营销课程变成了网络技术课,有的将网营销课程变成市场营销课程的拓展,有的将网络营销课程变成淘宝运营课,往往都偏离了网络营销课程的知识体系,当然也就达不到要求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问题。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很杂的学科,课程当中不仅包含了市场营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还包含了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知识,很多知识学生在上课之前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把这些基础知识给他们进行普及,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现阶段,基本上各大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开展对这门课程前序知识的专门学习,往往都是利用专业的前序课程来学习基础知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的缺失而逐渐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
3.考核方式的问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不适合这门课程的考核,试卷的考核只能了解到学生对网络营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了解到学生对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不能只以课堂上的表现及试卷的笔试成绩为主,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将网络营销知识合理运用在网络营销实践过程中,现阶段各院校所选择的不管是试卷考试还是大作业考试,都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非常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4.教学内容选取问题。上这门课上了六年,在对各高校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有一定的偏差,大多数高校都把这门课当做市场营销的拓展来上,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对网络营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网络营销技能的培养及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
三、网络营销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体系的重建。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这种模式在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好,使学生无法学到应该去学的内容。因此需要重新构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引进行业专家,企业老总,一线员工在内的各界人士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这样才能设计出正确的教学体系,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教学内容的选取。从以前的以网络营销实务为主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网络营销就业岗位来制订的教学内容,比如以网络营销推广岗位要求来选择制订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制订交给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将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分解,分为网络营销的认知、网络营销环境分析、网络营销策划、网络营销推广、网络营销效果分析五个教学模块,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的效果。
3.课程设计。网络营销做为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网络营销在现在商业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原来一周两次课调整为一周三次课。同时整个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授课计划都按照项目化课程设计来制订,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从之前的基本掌握网络营销实务知识改变为对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掌握。先认识网络营销,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并掌握网络营销的推广方式,同时学会对网络营销的效果进行分析。课程设计主线根据网络营销的工作岗位任务情境来设计,同时在这整个课程设计中一定要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内容。
4.实训教材的设计。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往往是六比四,因此实践课程的设计要比理论课程的设计更加重要。所以一定要设计一本合适的网络营销实践教材,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在设计实践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践教材的内容一定要与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关键技能、工作流程一致,把整个实践教材内容分为几大实训实践任务。
四、结语
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是在对网络营销岗位所需能力的深入调查后,按照整个工作流程来开发教学项目,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选择项目化教学法,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完善考核制度,来培养出实战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法杰,刘晓芬.《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3,(4).
[2]王丽君.《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08,(6).
[3]胡钰.网络营销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1,(10).
1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1导向性原则。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重点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培育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利用网络营销知识与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能力。1.2简易性原则。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应项目设计的关键环节,简化不必要的实验步骤,有效整合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保证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有效实施。1.3目标整合原则。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开展要与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一致,同时,还应与教育部、大学、学院、系、教研室的培养目标匹配与兼容,有效促进项目教学的目标统一。1.4科学评估原则。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应用过程中,教研室成员或教学团队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教学中的各个实验板块进行系统考核,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引入控制职能,优化与完善项目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
2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概况与核心内容
2.1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概况。在《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应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模块,并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本文以石河子大学的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为例,重点论述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将著名软件公司南京奥派公司开发的网络营销模拟软件的14个子模块分成5个子项目,以保证实验模拟的质量与进程。其中,域名注册、域名服务商、网站建设组成网站建设子项目,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B2C、电子商务服务商组成电子商务子项目,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服务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服务商组成网络推广子项目,网络调研、网络调研服务商组成网络调研子项目,Email群发、客户关系管理组成顾客开发与管理子项目。2.2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核心内容。2.2.1网站建设子项目。网站建设子项目是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主要包括域名注册、域名服务商、网站建设3个小模块。域名注册是每个想进入互联网经营的企业或组织的必备,注册成功的域名是进行网站建设的前提,主要进行域名注册、域名查询、域名购买与域名管理工作;域名服务商主要为企业申请与注册域名提供相应的服务,主要包括域名价格管理、域名用户管理、域名知识管理等内容;网站建设模块主要进行公司网站的建设,主要包括首页模版管理、菜单管理、信息内容管理、友情链接、网站会员管理等内容。2.2.2电子商务子项目。电子商务子项目是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大目的,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在线交易,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B2C、电子商务服务商3个小模块。电子商务B2B模块由产品展示、传播商业机会、查看商业机会往来、装饰商铺、客户资料管理等组成;电子商务B2C模块由商铺管理、订单管理、客户管理等组成;电子商务服务商模块主要由类别管理、产品审核管理、商业信息审核、诚信通会员管理、行业资讯管理等内容,比如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网站皆是这些服务商的代表。2.2.3网络推广子项目。网络推广子项目是互联网经营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服务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服务商等4个小模块。网络广告模块主要进行广告报价、广告申请、广告管理、留言页面等操作;网络广告服务商模块主要进行客户管理、报价管理、广告管理与咨询、效果跟踪、客户反馈等操作;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经营企业开展网络推广的重要平台,该模块主要由搜索引擎注册、关键字购买、排名状况、统计报告等内容组成;搜索引擎服务商主要是在实验过程中模拟百度、Google、好搜等服务商的功能,该模块由客户审核、关键字开发与审核、价格管理等内容组成。2.2.4网络调研子项目。网络调研子项目是把握互联网经营领域顾客需求特征、竞争者状况、供应商情况等信息的重要手段,为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较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调研与网络调研服务商2个模块。网络调研不仅为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提供支持,也是整个市场研究活动的辅助手段之一,该模块主要进行设计调研问卷、调研问卷、调研问卷统计与分析等工作;网络调研服务商主要为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调研活动提供服务,现实互联网中的问卷星、第一调研网、调研宝等都是专业的网络调研服务商,该模块主要由调研客户管理、调研问卷审核、公告信息等组成。2.2.5顾客开发与管理子项目。顾客开发与管理子项目是互联网经营企业建立顾客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重要手段,是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较重要环节,主要由E-mail群发和客户关系管理2个模块组成。E-maiL群发主要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将文本、多媒体信息发送到顾客E-mail邮箱,为达到传播与沟通相关信息的目的,该模块主要由E-mail搜集器、效果跟踪、模板管理等构成。客户关系管理是以顾客关系为核心的营销方式,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该模块主要由客户管理、客户分析、订单管理、数据库营销等构成。
3总结及实施项目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围绕网络营销课程项目教学这一研究主题,本文从国内外学者的文献整理与分析、项目教学应遵循的几点原则、网络营销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概况与核心内容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探究式研究,能够为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项目教学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同时,在实施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项目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完善且交叉互补的教学团队,为项目教学提供师资保障;②应科学控制实验课程项目教学的进程与课时分配,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③应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与团队协作工作,为整个实验项目教学的开展构建合理的实验主体;④应完善课程的考核比例,适当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确保相应的激励措施到位。
作者:陈法杰 周春光 王润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晓娟.项目教学法运用于网络营销教学[J].新课程,2011(5).
[2]李瑶.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法研究[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3).
1 网络课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具有过程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信息开放性、学习协作性与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研究与开发网络课程时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又要适当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性,建设网络课程时要涵盖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在没有其他形式教学时能够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
(1)实用性:网络课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营造一种没有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变现实课堂为虚拟课堂,研究与实现应首先保证课程建设的实用性。网络课程必须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供学习资源和让学生获得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
(2)开放性:网络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为网络课程的动态和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动态、开放可以使网络课程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能随时做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
(3)整合性:整合性是指在网络课程中,能包容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资源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
2 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结合”等三种。《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了“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效果的检测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2.1 教学环境设计
根据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化处理。
(1)个别化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环境设计重视人机界面的交互设计。在《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与个别化学习环境相关的项目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辅导、在线作业、个性空间和信息资源等。
(2)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是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空间,设置一个竞争与协作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生对解决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辩论、合作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采用BBS模式的课程论坛予以实现。
(3)教学辅助环境: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包括自测练习、在线作业、知识点参考以及学习导航、帮助等。
2.2 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环境设计的要求,细化各个教学项目,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结构。《数据结构》网络课程功能结构设计如图1。
2.3 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效果取决于网络传输速度和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以及网络课程画面结构版式处理。其主要体现为:
(1)色彩的选择清晰、明快,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
(2)视频、动画播放时适当调整影象的播放窗口,并制作成能够保证播放质量的高压缩比的信息资源,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播放;
(3)画面的结构布局合理,画面清新、简洁,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信息导航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结构》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如图2。
3 系统特点
(1)资源高效整合:软件开发的主旨是为了辅助学生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将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通过导学、辅学、自检、督学、互学以及模拟考试,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2)软件复用性: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均是后台数据,并且具有固定的存储、使用标准;前台系统采用动态方式管理,以后台数据为依托自行增减功能项目。
(3)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本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采用菜单驱动方式操作,提示完备信息/数据输入以流行的列表方式处理,简短明了,操作简便。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层次,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网络的特性等;同时在设计网络课程内容和资源整合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学生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本文介绍说明了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在网络课程建设展开中的思路与措施。在对课堂与网络的授课辅导优势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此次教学改革赋予课堂以教学“舞台”、赋予网络以学习交流的“后台”的教学模式,使两者负载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并针对产品设计课程特点,构建了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如阶段性任务驱动模式、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空间、多元化交流平台、试题库试卷库等,以此解决本课传统授课形式中的许多常见问题,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
产品设计;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一、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相关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知识,运用标准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实践。本课程因涉及多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与思路都非常丰富,故而这门课对学生来说需要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操练。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我校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网络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将网络课程构建起来,并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建设了以课堂为舞台、网络为后台的双平台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使教师也能够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密切有效的监管和辅助推动,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与网络的教学职能与教学特点
从授课形式和教学效果来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职能各有特色。课堂教学比较形象直观、有序高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容易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而且有些需要辅助练习的信息材料不易方便获得,学生的思考练习也就无法更加有效进行。网络教学具有时空开放性、信息丰富性、交互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查阅各类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和自测,教师也能够与之一对一进行监管和交流,但是课程重点难点的解析在网上传达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很透彻,学生的积极情绪难以调动。因此,此次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综合运用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课堂与网络教学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创设了系统性的双平台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舞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辅助他们建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情境的创设,突出面对面互动交流直观性特征,师生在这里能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和情趣的沟通,双方的交流兴致和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①启示引导的教师舞台,课堂首先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倾注智慧与经验的表演舞台。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重点讲授课程概论和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他一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则简略讲授,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展开重点教学,主要突出两种教学手段:一是使用情境创设手段导入产品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传达,以融入情感、贴近生活、用语生动的情景描述与相关视频引人入境,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娓娓道来,并以设问形式调动学生共鸣体验和同步思考;二是选取典型性、深入性的教学案例阐释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理念,采用分步解析的手段,将产品设计案例的背景内容如市场环境、过程中的问题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生动解析,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同步思索与探讨。这些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表演式”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工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学习策略。②交流互动的学生舞台,课堂教学的另一职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社会交互与展现成就的空间。本次改革中课堂教学专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时间建设社会交互舞台: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展开讨论、发表见解,通过作业讨论过程,学生们习惯于“头脑风暴”的热烈讨论,大大提升了思考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完成后,将由各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成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将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评析、建议和打分。这种交流也令学生的思维和应答能力都变得灵活流畅。在作业展示时,课堂上众目聚焦的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公平竞争、互动交流的舞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丰富自我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从大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作业成果。
2.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说明了网络教学作为学习后台和大本营,在本课程中将承担更多自主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将承载学生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提供活动与交流空间。每一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需要进入网络课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远程监督和指导,在学习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网络课堂作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网络学习任务主要有非重点章节和参考资料的学习,以及完成课下作业。产品设计网络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如下运行模式:①阶段性的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方式是本课程改革欲达到的重点目标,这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网络课堂中针对各个知识单元,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完整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分为四个阶段:任务布置、任务求解、任务点评和任务终评。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在网上布置各个学习任务;任务点评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适时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求教,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和指点;任务点评阶段,结合了课堂教学,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如设计定位作业中要对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群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描述),师生共同点评,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修改作业;任务终评阶段,最终作业上传网络后,再由教师进行终评,给出该项作业成绩。②情境化的网络教学,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认为,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要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和动脑筋思考,不能靠教条的知识罗列,而应引导学生进入与现实相联系、容易理解的情境。在本次网络课堂的课程建设中,特别安排课程课件各个章节知识点都有情境化的案例说明,如商业化产品设计思想方法一章中,产品开发、市场分析、消费者研究等都营造了富于感性的案例情境启发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以大量图片、丰富描述、视频资料等方式渲染内容生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同时,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展开同步思考。情境化教学令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理解课程目标,思考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令学生形成自我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③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产品设计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实际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的设计应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查询和参考相关资料,因此,网络课堂还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主要包括新科技与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的和概念的产品案例和新鲜设计思想与方法等,使学生不断地接收到较新的设计潮流与热点信息之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发言也就愈加踊跃。这些信息资源由师生共同建设,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通过对实际设计信息的自主理解与加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进行主动建构和联系应用,不再僵化理解课程理论,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④畅所欲言的网上交流,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交流的方便性和多元性。此次网络课堂建设为促进交流,搭建了答疑系统、论坛系统,实现网络交流功能。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答疑系统咨询教师,教师会保障每周有二到三次查看网上的学生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答。网上论坛供学生们彼此交流,供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学习上的新发现和彼此在设计上的想法、经验等。教师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系统保持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关注和了解,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习积极分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如表扬优秀论题,请论坛版主发言等。
三、教学改革小结与展望
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与网络的双平台教学建设具有启发性、驱动性、监控性、搭配性的系统化教学环境,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兴趣激发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和积极表现者。毫无疑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改方案初步运行中也呈现出种种的问题,如学生较多,任务驱动时间难于一致把握;小部分学生难于调动其网上自学积极性;教师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经营比较费时费力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改方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继续不断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