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7:58: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队列队形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教师基本技能课;教育实习;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应具备相应的实习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特别需要具备适应体育专业特点的特殊能力,如口令的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的能力、动作讲解示范能力、动态组织教学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往往也是实习生最缺乏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对实习生这些现象分析后,针对这一情况首次开设教师基本技能课,以培养实习生应具备的体育教师基本技能为手段,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性体育教师为最终目的。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在同类学校前列。本课题在肯定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的重要性的同时,试图进一步找出完善该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使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共172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询收集国内高师体育教育实习情况有关资料和发展动态。
1.2.2问卷调查法
向我院参加过集中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64份,回收率为95.3%;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1.2.3访谈法
与多位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和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教师进行座谈,从多角度为本研究提供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对在调查中收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口令发放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3.2%、98.8%和96%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口令发放的口齿清晰度、声音大小和准确性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提高发放口令的口齿清晰度、声音的大小以及口令吐字和选择的准确性。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在体育课上因学生听不清、听不到和听不懂老师的口令而出现体育课散乱、无组织、无纪律等不良现象。清晰、响亮、准确的口令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起到警示学生避免学生对老师敷衍了事的作用,好的开头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一半,可以为接下来课程的正式内容的教授奠定良好的开始。
2.2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对列队形调动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0%和86.2%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时的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都有较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组织教学期间准确和熟练地变换和调动队列队形,这样就能避免因队列队形调动不当对授课和组织教学带来的很多不必要的不良影响。然而分别合计后两项评价等级可以看出,10%和13.8%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能力帮助不大。因为他们在教育实习初期在队列队形调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进行较复杂的队列队形调动时会出现“忘词”现象,不能很快的在大脑中构想出队列队形调动的流程和组织出队形调动所需的口令导致口令组织的不严密。这样就影响授课的流畅性,导致不能顺利完成本次课的任务,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实习老师的看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实习老师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等负面效应。
2.3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动作讲解示范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6.9%、93.3%、96.2%、93.7%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动作讲解示范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实习生在教学时动作示范的准确性、讲解表达的准确性、动作示范的时机和方位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就避免在动作教授的时候出现示范动作不规范、动作讲解的不完整、学生看不到和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动作以及讲解与示范脱轨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动作的学习。
2.4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72.5%、80%、75%、67.5%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实习生教案的设计、教案编写的方法与步骤、编写教案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教案的执行能力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能力帮助还不够。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是初期教案编写方面的能力仍有一定的欠缺。
2.5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其他能力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87.5%、75%、80.6%、68.1%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育实习期间组织教学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力以及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能力都有帮助。但是仍有不小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还需对这几项能力进一步加强。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我院开设的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我院实习生的教师部分基本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能基本帮助我院学生从大学生平稳过渡到实习教师。提前让实习生了解到了教育实习的各项内容,多方面传授学生教育实习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口令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能力、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另一部分技能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如教案的编写能力、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练习密度的把握能力等。这几项技能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技能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注重这几项内容教授。
3.2对策
3.2.1 重视学生教案的编写能力,加强学生自主教案编写的意识,重视教案编写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提出更正办法,加强学生的教案执行能力。
3.2.2 加强学生组织教学方面能力,组织内容安排要紧凑、灵活多变、且具较强创新性,提高组织教学预见性,预防影响教学流程的不良现象发生。
3.2.3 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把握能力,注重学生体育教材的学习,在对各项体育技能熟练掌握的同时了解其重难点。
3.2.4 向学生介绍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方法,并要求在模拟授课时能灵活运用,最终实现多种教学技能灵活运用。
3.2.5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适应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强度,制定出不同年龄学生段所适应的运动强度表,以加强我院学生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适应的不同强度的练习负荷的认识。
3.2.6 在规范学生动作示范的同时,让学生对动作技术深入理解,特别对技术细节更应该细致分析。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全面深入认识各种动作技术及其易犯错误。以保证能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
3.2.7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超英主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90
【关键词】大学基本体操;教学能力;实习;影响因素
体操是教育部指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体操专修课是在普修课基础上拓宽、加深体操运动理论知识、培养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门提高课程。而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是培养体操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系体操专修课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学体操必修课中目前所实施的基本体操教学实习模式对学生基本体操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较好的作用。研究显示,学生目前在基本体操教学能力掌握较弱的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学生在教案编写、队列队形、各类操、游戏等内容的教学能力掌握方面不够均衡,各类操的教学能力掌握方面相对较差,其次是游戏,队列。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学院体操普修课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中小学体育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实习教学内容,大学基本体操教学实习模式包括:基本体操知识掌握情况、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及轻器械体操和体育游戏四个方面。目前学生们入学时体操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体操教学质量,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体操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位体操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因此本文将围绕体操实习模式的内容进行研究:
(一)学生在队列队形教学实习过程中易犯错误分析
反排现象是指在队伍成一列横队时将大排头排在队伍的左侧,或队伍成一路纵队时将大排头排在队伍的后面,是一种错误的队列队形排列方式。出现这一错误主要是因为实习学生缺乏队列队形常识和调队技巧。导致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为缺乏队列队形练习常识。集合队形变行进间队形及还原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中,学生没有用到合理简便的方法调动队伍。口令错误主要表现在实习学生所要调动的队形与所下达的口令不一致,口令时机对于组织调队有着重要的影响,口令下达太早,会使队伍还未在指定地点就做出队形变化,口令下达太晚会使队伍错过最佳队形变化时机,其原因为平时缺乏对于口令下达方法的训练,老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口令下达的训练,并传授口令下达方面的技巧。
针对学生在调队中出现的问题,一是要向学生教授关于调队的相关知识、常识,并结合实地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调队的正确方法,通过让学生练习指挥,同时让其他同学发现指出错误,在反复练习与纠错之中,强化学生对正确指挥队伍方法的技能。二是在课外,学生要加强对于指挥口令的练习,通过两人一个小组,相互指挥与练习,并通过老师安排考核,巩固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徒手操及轻器械体操教学实习过程中易犯错误的调查分析
在教操过程中,具有过硬的示范能力是当好体育教师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师应具备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示范能力,正误对比示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3]。徒手操、轻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较多且复杂,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实习,对于教操步骤的掌握还不是很熟悉,造成动作不熟练,不能发现同学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针对没有对学生提出动作要求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对于正确动作的理解,二是要提高学生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的预见性,三是要使学生重视这一环节。纠错是老师要求学生在教操过程中必须要做出的一个环节,也是重点培养的教学能力,对此一是加强实习生观察发现学生错误动作的能力,多观察正确动作,能够指出错误动作,二是使学生对动作理解要深刻,对于错误动作的原因不仅够准确分析,同时能够提出改正方法,三是老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了事的心态。
(三)学生在体操活动性游戏中易犯错误的调查分析
讲解游戏规则、做法不清楚,其表现主要有规则细节讲解不到位、讲解语速过快。规则、做法安排不严密、没有奖惩,场地安排不合理,游戏队形混乱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实习学生缺乏经验,裁判安排不合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实习学生缺乏经验,应变能力不足。
针对裁判安排不合理的方法为,老师带领学生多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如在做双人配合接力类游戏时,当每队都多出一人时,可让最后两人各自绕过目标物,完成游戏,当有一队少一人时,实习生可以充当队员参与其中完成游戏,而不是让剩下的3?名同学都去充当裁判。针对纪律松散情况,实习生可以增加规则,如游戏过程中,凡是队形散乱的队伍会被判为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游戏队形散乱。针对没有奖惩,场地安排不合理,练习次数少等问题,一是通过课前严密备课,二是可以在课前找几名同学将游戏完整的做一遍,达到熟悉游戏组织步骤,查找漏洞,弥补游戏设计不足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中较好地组织游戏,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随着实习的进行,学生实习中的出错率逐渐下降,但在最后期,出错率下降幅度减小。2.基本体操教学实习过程中,教师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差异。3.学生调查显示,影响学生教学实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紧张、备课不够仔细、对教学中的知识了解不够等。
(二)建议
1.加强学生组织调队能力、示范讲解能力、创新能力,如编操、设计游戏方面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增加对于学生基本体操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基本体操的相关内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组织与指挥能力
幼师的素质,对处于幼儿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格外重要。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学生整体教学能力及个人能力素质,以保证步入教育教学岗位后能够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学前教育的教师素质包括多方面,有专业的艺术素质以及课堂的教学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与指挥能力必不可少。组织能力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协调,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依次或同步进行,为共同目标进行高效率工作的一种心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组织指挥能力呢?下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一番探索。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中的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现状来说,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阻碍着这一素质培养教育的发展进程。
1.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认识不足。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对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对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实施未能科学统筹。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就我校前几年来说,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体育课程涉及的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指导少,能够提升学生的专项内容教学的更少,造成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欠缺等情况。
2.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职生大多都是未经严格招考就选择这个专业的。他们在初中学习期间对各科课程存在着不重视和厌烦情绪,导致体育课教学效果不明显,造成教师不够专注于教,学生走神于学,这就使得学前教育在开展体育能力培养课程时困难重重。需要教师们在如何提高课堂气氛、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多下工夫。
3.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在中职学校开设,由于招生、升学等原因,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因此,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源质量较差是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大问题,由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所不足,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也不例外。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实施建议
(一)完善教学内容的计划性,科学统筹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在体育教学计划中,增加口令训练、队列队形操练、集队整队、调动队伍的教材,并纳入堂课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必须会做动作,同时还要掌握组织与指挥,操练队伍。
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先是口令的说法和分组模仿练习。然后进行小组的队列、队形的口令操练。第二学期,学生进行整体的队列队形等口令操练,轮流指挥,教师指导。经过一个学年的操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口令和指挥队伍的技能。并将队列、队形的口令组织指挥能力等纳入期中和期末体育考试内容。以队列、队形的口令组织指挥技能过关,带动全面技能发展。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由学生轮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做好体育课中进行队列队形操练和领做准备活动等实践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总结。第二学期,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详细的教案,到幼儿园进行运用教材内容的教学实习,以培养他们体育活动教学的组织指挥能力。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基本功
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又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等能力水平,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队列队形调动、语言的表达、临场的指挥等能力的培养。
1.队列队形的调动能力。队列队形的调动培养在组织与指挥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要讲解队列队形的站位、调动的目的、动作要领、用途。然后更重要的是运用“口令”调动队伍,指挥者要做到口令清晰宏亮、准确。正确运用队列队形的口令,能使队列调动更严密,更有效地完成。
2.语言的表达能力。体育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包括:语言表述、专业术语和形体语言(手势、表情、动作)。在体育课堂上不管教师的技术有多精良,示范有多上乘;如果语言表达欠佳,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为逊色。因此,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既起到基础作用,又起到桥梁作用。教师在课的组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诱导和组织。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做到:讲解要直观、声势变化、语言速度变化、态势语变化等。教师在课的组织教学中善于了解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课堂语言。
3.临场的指挥能力。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群体性的集会、课堂,就有一种胆怯与害怕迎面而来。不知如何站立,才能自然得体;不知如何表达语言与想法,不知如何下达命令……要克服它,就要多参与,在参与前充分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战。临场指挥就会镇定自如,表达正确,条理分明,临危不惧。
4.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强化训练法。
(1)基本口令练习。①集体练习法。传授队列队形的口令的指挥,教师示范,讲解口令的喊口令的方法。学生跟着老师一句接一句地模仿练习。要求掌握发音方法、声音的大小、语调语速、预令与动令的区分与连接、口令节奏的把握等等的技巧。运用集体齐读和个别纠正教法,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②一对一训练法。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一人口令练习,一人做动作,并指出练习者的错误,两个相互间轮换练习。③检查考核训练法。教师让学生练习口令几节课后,进行一次考核,未能达到要求的重新投入练习。
(2)组织指挥的操练。①组织指挥小组训练法。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5~6人,一人指挥,其他学生按口令做动作练习。完成集队、队列队形操练、领做徒手操等口令指挥练习。课程可安排多节课进行。每6人轮值一节课,每节课的准备部分由他们分组完成。教师全程巡视指导,点评。②轮换担任体育委员训练法。全班每人担任一节体育委员,让每个学生都组织指挥全班的体育课,课后教师点评。这一内容可安排在二年级进行。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设计“组织与指挥的比赛”等的游戏;在“广播体操比赛”中设立“优秀指挥奖、最佳指挥奖”等。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种活动中多给机会学生,由优秀的学生组织、主持。如由学生组织早操、集会的各班队伍等。活动结束,教师专项总结组织指挥的表现情况,表扬优秀,指出存在问题。以优秀的人物,先进的事例来影响全校学生,激发学生对活动的热爱,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四)提高学生实操性,搞好课外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学校与附近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场所。定期安排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见习与实习的实践,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实习时,让学生先写好计划、教案。亲自制定每节课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以及场地器材的分配、组织指挥活动练习的方法等。课前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课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得与失。以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组织、观察、应变和领导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身心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及时改进教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快速成长。
丰台区现有体育教师310人,每年都有一批新毕业生加入到体育教师行列之中。2010年7月统计我区30岁及以下青年体育教师144人,占全区体育教师总数的46.5 %,其中女教师57人,占青年体育教师总数的39.6%。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已成为我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生力军,他们的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区小学体育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保证我区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丰台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对策干预。
三、结果与分析
按照《丰台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方案》的进度安排,我们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进行了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口令和队列队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1.制定出丰台区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口令与队列队形”考核评价量表。对于口令与队列的考核评价,各类教材中都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与要素规定。我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动作要领的理解,将口令的评价按照声音洪亮、音调变化、节奏准确三个要素进行评价,将队列的评价按照身体姿态、规范准确、队列动作讲解三个要素进行评价,以上两项内容根据评价要素均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标准,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考核评价。因评价要素和标准是结合动作技术要领和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因此既便于体育教师结合评价要素和标准掌握教材,又便于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2.提高了我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口令与队列队形”的基本技能。通过“口令与队列队形”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我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能够正确的运用口令,队列动作规范,讲解准确,培训实效性强。
从对青年体育教师不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在培训前后的技能有一定提高”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8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88.9%;认为“已经掌握本次培训的基本功动作”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2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84.7%。以上数据说明,本次培训对青年体育教师口令与队列队形基本技能的掌握帮助很大,认可度较高,培训实效性强。
本项教材培训前后,我们分别下发了两张 “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自我反思记录表”,由体育教师自己对培训前后口令与队列队形基本技能进行自我评价。从评价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培训后有64位青年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口令掌握很好,比培训前增加了50人,所有参加培训的青年体育教师达到了一般水平;有69位青年体育教师认为自己队列队形技能掌握很好,比培训前增加了54人,143人达到了一般水平。
3.注重发挥青年体育教师的才能,参与兴趣高,态度认真。本轮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注重发挥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培训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每位参训教师都进行示范演练,学员之间相互观察、相互指导,活跃了培训氛围,体现了学员培训的主动性,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使老师们能够按时、乐于参加培训活动。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口令与队列队形教材的培训,认为“对本轮培训很有兴趣”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33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92.4%;认为“能够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训练”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39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96.5%;认为“本次培训发挥了自己才能”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6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老师的87.5%。由此可见,本轮培训青年体育教师培训态度积极,能够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训练,他们的才能在培训中得以发挥和展示。
4.提高了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反思对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还特别注重对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并提出可结合以下几个反面来撰写反思:
①培训的内容是什么?②我对培训教材的理解?③我在培训中的表现?④培训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应用的?⑤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改进?⑥我的课堂教学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⑦参加培训的感受或对我的影响?通过对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培训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青年体育教师们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项教材培训后,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都认真撰写培训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好方法进行梳理总结。
四、结论与建议
举办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对即将到学校实习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虽然在专业理论课中学习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体育教学论》等课程,对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所以,应利用一定的课时,或集中辅导或利用讲座的形式,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书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专业基本功训练
1.队列队形
队列队形的指挥和调动是体育教师的“门面功”,尤其是口令的下达必须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像稍息、立正、看齐、各种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等几乎每节课都用到的口令,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精益求精。
2.广播操、武术健身操
广播操和武术健身操是中小学校早操及大课间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由教育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武术健身操。如现行的广播操《舞动青春》和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在训练中一定要做到会喊口令、会做、会教,能熟练运用镜面示范。
3.讲解、示范的能力
讲解、示范能力的培训,主要应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最多的基本教材的实践环节来进行,如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跳远、排球的传球、垫球、篮球的运球、投篮等。这些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学过,但需要加强的是对这些动作要领必须做到会讲解、会示范,懂得教学方法和步骤,这才是体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编写教案(课时计划)的能力
一是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结合新课程理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写教案的格式和包括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也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教案制成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橱窗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强化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实习前写出2-3份合格的教案,这样才能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试讲
一、准备部分的设计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课的课堂常规程序(如: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队列队形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及一些有针对性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锻炼,专门性练习是根据需要直接为基本部分服务的。这部分时间一般为8~10分钟。
注意:1.根据专门性练习的情况,有时准备部分时间也可适当延长。2.有时体育课根据教学内容,准备部分时间又可以缩短,如: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可与复习相结合新课程准备活动的特点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1)准备活动要具有科学性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
(4)注重队列队形的应用
二、基本部分任务及内容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和课课练)、传授体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基本部分是全课的主要部分,也是达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各项目标的重要部分。这部分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1.新课程注重
(1)注重技术教学和技能提高
(2)注重身体锻炼(体能提高,健身)
2.课课练的原则
(1)有利于适应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时优先地发展该部分的素质,如12~15岁左右速度力量效果最好、10~13岁速度的提高最快、13~14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
(2)有利于学生薄弱环节的发展(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差、有的耐力较差)
(3)有利于补充主教材内容的不足(比如,掷实心球是上肢力量,可安排下肢的练习)
(4)有利于单元教学的学习
三、结束部分的任务及内容
结束部分主要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放松肌肉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小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课堂表现,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作业,归还器材等。本部分时间一般为3~5分钟。
放松活动一定要结合课的内容,即学生的练习程度来进行,形式不是主要的,真正使学生该得到放松的身体部位得到放松才是目的,特别是大肌肉的放松。
四、教学设计中的四个呼应
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什么准备、为谁准备);教法、学法与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呼应(对路、有突破);身体素质课课练与基本部分及学生发展敏感期呼应(课课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这样练);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谁整理放松、为什么这样做及课后学生的状态)。
五、教学设计中的五个结合
技能与体能发展相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创新与规律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案结构与形式规范建议相结合。
1.教案书写格式要求采用表格形式
2.教案结构建议采用传统的“三段式”
3.教案内容应体现完整性
教案的基本要素一般包含教学内容(教材名称、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包括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课后记载等。
特别强调:教学负荷不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不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的课不是好课。
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组数与次数”的纵栏,要在每个身体练习的后面都注上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在教案的结尾部分要有对运动负荷(平均心率估计)和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上课总时间)的预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34-02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对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反映,通过此次技能大赛,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赵永忠(新疆教科院)
新疆代表队在今年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基础上,选拔出六名体育教师于12月11日赴克拉玛依市参加了为期12天的集中训练。这六位体育教师中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汉族,他们克服了生活、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困难,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中。集训中,老师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小学生广播操和武术操、队列队形、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这四大部分的集体项目,还要掌握理论部分(撰写教学设计教案,听课、评课),以及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实践部分(自选项目,规定项目共计三十个),这是对每个参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考验,新疆代表队本着“务实创新、全面练兵、以赛促培”的原则,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使老师们认识到,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体育教师更难,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趋重要。体育教师承担着发展学生健康体能、传授良好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只有注重加强自身锻炼,才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体育教学的需要。
开阔视野 坚定方向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一部分体育教师笼罩在“职业怠倦”的阴影下,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如何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速体育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学水平已是各级教研员工作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若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则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到以下几方面: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首先,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作用和改革主体地位的肯定和确定。我们强调教师就是课程,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教师融入到改革的大潮中来,教师要面对课程的建构,认识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的认可。作为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主动接纳、积极践行,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方法。新课标需要有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在熟悉理论的前提下,多组织类似于基本功类的专题培训,让教师经常性、目的性的进行相互的研讨、提高,让教师更注重课堂实效在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相互切磋与交流,进而提升专业能力。
2.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自我形象良好的合格载体。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此外,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主的理论思想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不但要具备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搞好教学,同时要善于记录、反思和总结,提升科研能力,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而反思和总结能使我们有时间提炼和升华这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创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体育教师向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努力。
海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强化体育课关键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的兴趣和锻炼效果,这样的比赛对于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都会有重要意义。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议的过程中,这样的比赛将会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此次大赛的项目设置、比赛方式、组织方式及评分规则方面,您有何建议?
赵永忠 (新疆教科院)
对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建议:
一,既然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参赛教师应参加所有自选项目的比赛,并且在所有的项目中抽签上模拟课,这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评审专家应聘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员担任,因为他们对比赛项目相对比较熟悉。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本次比赛在各方面都较以往有了不小的改善,但在个别细节问题上还有待提高。首先,在项目设置上,模拟授课的教材选择太不接地气,小学的内容多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多是高中的。高中和初中一起评课,两块目标还不一样,评委老师水平差异大。在裁判过程中,脱离了比赛规程的要求,只强调专业性,而忽略了模拟授课中的对象和方式,与实际教育教学的授课脱轨,使得教师在本次比赛中慌了手脚,抓不住重难点,就失去了模拟授课的意义,脱离了教师的课堂,模拟授课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此外,在组织上安排强度太大,体能消耗大。评分方案不透明,所有参赛选手不知道如何计算成绩,也不知道自己的各项成绩名次,成败在哪一无所知。比赛中裁判的评判尺度不一,项目不同打分的尺度和把握点也不一样,失去了比赛的价值和公平性。
建议:1.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比赛时要给参赛选手更多学习的机会。2.评分方法提前告诉各省带队领导,让领对较好的把握比赛的进度。3.评委的评分点一定要接近教学一线。4.主办方能够推出一些优秀的参赛教案、评课,模拟授课的视频等供大家学习。
陈明祥(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国家此次比赛从下文到比赛的时间太短,省里没有充分的时间选拔和准备,建议至少提前半年下达相关文件。各省派出的教师都是层层选拔的,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也不是特别乐观,希望设置奖项的时候,设置成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教师指导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广播操、武术操比赛十几个队同时上场比赛,且是排成纵队,评委也只是看个大概,无法看出各个参赛教师的真实水平。从参赛教师项目选择均衡性来看,建议减少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的分值所占的百分比。队列队形比赛建议每个参赛教师自喊自做,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是先计算团体分数,再分别计算到每个参赛教师身上,这样对有些优秀的参赛教师不公平。广播操、武术操所占比例建议减少到5%,队列队形所占比例不变。
比赛的项目设置上,从一专多能的角度出发,建议每个参赛教师必须选择两个自选项目,所占百分比建议减少到25%,以引导高校学生认真学习运动技能。
如果比赛时间允许,每个参赛教师选择两个规定项目,其中一项为参赛教师自己最擅长的,另一项为最擅长的一项和两个自选项目除外的7项中抽取一个。所占百分比建议增加到40%。
海 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1.规定项目选择教材的统一性和适用性问题
在规定项目中,分中学组和小学组,但在实际教学中各地区所使用教科书的版本是不同的,而且有些教材的名称混乱不能统一;此外,比赛中中学组是有初中和高中之分的,而高中实行的是模块教学,在比赛中规定项目比赛,有的教师对教学对象把握不清。因此,亟需对现有教材进行梳理,请有相关专家把关,使教材名称科学化。
2.规定项目的抽签问题
一是取消大项目的抽签,直接抽小项,但竞赛规程公布须提前,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二是直接规定教材,像自选项目一样让参赛队自主安排,但队员间不能相同,目的是展示最好的教学。
3.评审专家的组成问题
由于教师技能比赛不是用时间、距离、高度等量化指标来评判成绩,而是根据动作规范性与运用效果由裁判员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观的感觉进行评分,这种评判方法给评委们增加了评判的难度。在比赛过程中,要求各项目裁判严格遵守比赛规程,尊重运动员,尊重客观事实,严肃认真、公正地裁决,秉公执法,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专业的裁判素质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此次比赛裁判是由各省市大学教师选派,但没有制定相关的同省教师考核裁判回避制度,造成比赛评判公正性的缺失。建议建立以高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家库,今后技能比赛的评审专家主要将在专家库中抽取,并且制定评审中的回避制度,以提高专业性和公正性。
4.成绩公布与奖项产生问题
成绩录取的方法,应提前告知,比如本次T值计算方法的取分,会前未明确公布,还有笔试部分考试成绩没有公布,造成公开性的缺失。
在原有奖项设置的基础之上,建议设置单项奖。例如在个人全能奖的基础之上,像体操比赛那样设置单项成绩排名奖。
摘 要 近年来体育优质课、公开课的展示采用了新的模式,笔者观摩了几次优质课的比赛、公开课的展示,通过活动的发起、准备、组织实施和最后评定的各项过程,笔者颇有感触,公开课、优质课已经日趋常态,更能体现执教教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公开课 优质课 常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各地开展的类似公开课、评优课、优质课等类型的展示课越来越多,笔者发现如今的展示课越来越趋于常态,能让听课教师看到执教教师的真实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
一、什么是公开课、优质课及常态课
(一)何为公开课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
(二)何为优质课
优质课顾名思义是一堂优质的课,是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于一节课的课。体育优质课的目的是综合评定参赛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它应该代表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能给教师以反思与启示,是常规体育课的提炼和精华。优质课评比的意义,不仅是推出几节课,评几个奖,更有意义的是利用这个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大面积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何为常态课
常态课也称常规课或家常课。常态课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老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教学。可以说常态课是一种最原生态、最朴实的课,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上的都是常态课,因此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是无比重要的。
二、如何让展示课常态化
以往笔者听过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其中当然也有很多精彩的课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优质课评比时教学内容没有规定,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带自己的学生来上课,课堂成了表演,学生成了木偶,任教师摆布,课不是为了学生而上,而是为了上给别人看,为了获奖而上,这对学生来讲是浪费时间,对听课教师来讲也没有任何的借鉴作用。还有的课上运用的场地之大器材之多令人瞠目,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一些助教和后勤人员。如此这些让课成了一场“戏”,浙江师范大学王章明教授就戏称现在的有些优质课为“时装表演”,这些时装是只能上台的,而不能在平时的时候穿。这样的课是无法起到引领教师的作用的。
(一)为了避免“表演”和“走秀”,两次优质课评比的内容定为: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组织队列操练,内容自选,方法自定,时间不少于3分钟。2.组织一则游戏,在指定的游戏中选择,时间不超过5分钟。3.组织规定教材学习,内容抽签决定,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4.根据主要教材的内容,与其相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自选,时间不少于5分钟。
(二)具体操作办法:1.上课前90分钟参赛选手集中,抽签决定上课顺序。2.按照抽签顺序个人备课,参赛选手在本人上课时间前90分钟,抽签决定“主要教学内容”,编写教案60分钟,教案上交评委,上课前30分钟作课前准备。3.上课班级由抽签决定,提前10分钟熟悉班级。上课时,队列操练、游戏、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练习为规定动作,其他教学内容自行安排。4.场地器材由承办学校负责准备。
(三)参赛场地市属的在室外进行,市级赛在室内进行,比赛的内容以田径为主,更接近常态课。
三、参赛教师在常态化优质课中的表现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两次比赛的都是借班上课的方式。上课前教师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参赛老师都充分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通过生动的语言,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较好地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本次教学内容皆为田径的跑跳投内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重点,这样的内容设置给参赛教师增强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改造、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使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从参赛教师上课的总体情况来说,仪表端正、精神状态比较好,口令宏亮、队列操练指挥得当、哨声运用合理;游戏组织成功比率较高,并且有一定创新;讲解基本做到简明扼要,示范准确到位;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较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重点比较突出,难点基本解决。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效果十分理想。
(二)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
1.在队列队形练习中,部分上课老师的口令还需要磨练,预令与动令之间界线不清,指挥队列操练时教师站位不到位,哨子该吹时不吹。队列队形是中小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队列练习的指挥技能是一个体育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个环节是在比赛的文件中也早已经规定的,可以说参赛教师是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操练然后不断改进的,教师如果还是做的不到位,这和平时的基本功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2.部分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有的简直不理解,本次选定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的老师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关键词】 德育教育;体育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德育在课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作用
德育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之青少年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又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这又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要以高度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中学体育教育的特点,挖掘各教材内容的思想教育因素,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这时教师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方法,把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体育教育的整体效益。
1、挖掘因素,有机结合
在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紧紧抓住教材德育因素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渗透的方式要多种多样,程度要适合学段年龄特点,渗透的方法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时机要与学生实际恰到好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言行、教态、文化修养等方面都需要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应系统地学习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体育学科总体德育内容,然后按教材逐步进行分析挖掘,找出德育要点,这样,不仅使教师明确了教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而且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枯燥乏味的队列练习,可采用“谁是最可爱的人?”诱导学生,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学习,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锻炼毅力和耐力。
2、严格的管理强化纪律观念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准备活动包括整队、报数、清点人数、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等等。队列队形和体操队列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此外,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做与课无关的其他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点,是极好的德育教育形式。
二、在体育游戏中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集体主义、同学友谊、自觉遵守纪律、勇敢、果断的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学生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做好教育工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1、运用体育常规进行经常性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上课时学生队伍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等现象。此时需教师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来改变现状。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也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在课堂中队伍整齐,做到快静齐,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积极而有秩序地锻炼提供了一个先题条件。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除了游戏之外,在体育的其他教材中也可以插入适当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