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桩基检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9 23:47: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桩基检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桩基检测论文

第1篇

1.1桩基成孔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其成孔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当成孔直径低于标准值时,会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如果成功直径高于标准值,则有可能造成桩基上部阻力增加而限制桩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如果桩孔位置出现偏差,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桩基成孔的大小与桩基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对成孔质量和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成孔的位置、深度、垂直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成孔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的主要内容。

1.2桩基承载力检测

桩基承载力对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桩基承载力的检测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1静荷载试验法

静荷载试验法主要是对桩基的静荷载进行检测,检测主要采用横向静荷载测试和纵向静荷载测试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对桩基进行检测时,普遍使用纵向静荷载测试对桩基进行检测。静荷载试验法通常是用来检测工程试桩的承载力,但是由于工程试桩不能进行破坏性试样,而导致检测的结果准确度不是很高。

1.2.2高应变动测法

高应变动测法主要是通过重锤的方式对桩基顶部进行桩基试验,当重锤时,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可能会导致桩身发生塑性变形,然后通过桩基的变形速度和曲线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分析桩基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以获得相关的质量检测数据,以此来计算出桩身的承载能力。

1.3桩基完整性检测

通过桩基完整性检测,能够提前发现存在问题的桩基,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工程的质量。

1.3.1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通过使桩顶承受激振力量使桩身产生形变,同时还会引发桩体周围土体发生小幅度颤动,这时通过利用仪表对桩顶的震动速率进行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桩身完整性相关的数据,并以此数据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

1.3.2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是通过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的声学参数来对混凝土的连续性及断层、蜂窝等缺陷的位置、大小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中主要利用的参数包括超声波传输的速度、频率、振幅及波形。

2工程实例

本文选择某地的一栋高楼为作为研究对象,该建筑檐高39.5,建筑面积9884.2m2,建筑整体采用框剪结构。该建筑的基础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基础,灌注桩数量达到240根,灌注桩直径为600mm,有效桩长25.5m。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单桩静荷载试验法及低应变反射波法作为桩基的检测方法。

2.1单桩静荷载试验检测

2.1.1选择试验方法

该测试中选择静荷载试验检测作为桩基的检测方法,主要使用一个采用钢槽及锚桩组成的法力系统,并用液压泵对桩顶施加纵向压力作为测试数据。在施压的过程中,利用千斤顶进行配合,不断增加其荷载,同时在千斤顶上安装一个荷载传感器,对千斤顶产生的荷载进行记录。如果桩身发生形变或沉降,传感器能及时对该变化进行记录,以记录的结果作为实验的数据。

2.1.2分级加载

本次试验过程中,分为10个等级对桩身进行加载,每个等级所增加的荷载需保持相同,本试验中每次所增加的荷载值为220KN/m 。

2.1.3形变观测

在每级加载完成后,分别间隔5分钟对桩身的变形进行以此记录,然后每隔30分钟对桩身的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当数据变化趋于平稳时停止观测。

2.1.4沉降标准

针对每隔一小时沉降在0.1mm以内,且连续出现两次时,说明桩基的沉降已经趋于稳定,这时可以进行下一级的荷载测试。

2.1.5终止加载条件

当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值与上级荷载的沉降值差异达到5倍以上时;或者桩基在荷载作用下与上级荷载的沉降值差异达到两倍且桩基经过24小时的加载试验,其沉降仍未达到规定值时,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对桩基进行加载试验。

2.1.6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中使用的是钻孔灌注桩,进行了三组静荷载的试验,符合随机抽检原则检测比例满足规程要求。

2.2低应变检测

在桩身顶端安装一个传感器,在对桩基进行重锤的过程中,桩基动测仪会产生一定的加速信号,这时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桩基的相关数据并显示出来。针对本工程,本次测试的桩基检测数量为48根,检测的数量及比例符合桩基检测规范的要求。对低应变实测所得曲线进行分析,当波速在3700-4000m/s时,波形比较规则,桩底能对超声波进行清晰的反射,测试出桩身并未出现大的缺陷。

第2篇

【关键词】桩基工程;检测技术;检测方法

桩基作为现今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要想保障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工程质量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总结现在桩基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进行改善,使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桩基检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桩基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桩基工程检测的工作,总体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各个检测单位和地区的情况出现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桩基工程检测技术是由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个部分构成,我国现今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特点是成桩检测技术比成孔检测技术更加的优秀,但是从防范于未然的观点上来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加的重要。

承载力检测试验做得不够到位,在成桩检测的技术中,承载力检测试验的工作仍需要加强,不能为了省时省钱而减少了静载试验的数量。在桩的动力检测方法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桩的静载试验仍是检验桩承载力值的评定标准。在桩的承载力的检测问题上,任何企图以更省时、更省力的方法来等同静载试验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在检测的仪器上面,个别单位使用的仪器性能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当前桩基检测的有关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一些单位低应变检测时的传感器采用速度计,会导致检测波形质量不高,在仪器上没有贴准用的标签,仪器周期检测的执行情况较差,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经初步的建成了完整的检测体系,但是各标准和规程之间还缺乏协调和衔接,适用的范围不够的明确,甚至会出现重复、遗漏、矛盾之处,因此要更加的规范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1.2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市场检测的行为不够规范,由于检测市场的不规范和片面的压价,一些单位在检测的过程中,现场数据的采集不够认真,资料数据的处理比较的草率,个别的单位还出现了卖资质给无资质方进行使用的现象。

检测单位的硬件设备参差不齐,有一些单位的办公场所比较的拥挤破旧,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在技术的装备上,有的单位是采用进口的低应变和高应变设备,而有些比较差的单位,甚至连计量器都不能进行定期的标定工作。

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一些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缺乏,在其内部没有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即使有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也缺乏制约的力度,也就是形同虚设。在岗位的管理上存在着持证人员变动大,岗位人员不到位,有无证人员在现场开展检测工作等问题。在档案的管理上,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设施和管理人员,资料杂乱混装,没有按照“一个工程一份档案”的要求装订成册。

1.3 检测成果精确度不高

执行的规范不够严肃,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做出报告,应反映或引用的材料不够齐全,数据不是十分的准确,结论比较简单或者结论含糊,抽检的数量没有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动测报告中的使用单位和专业术语不符合相关的规程规定。

动测报告中的实测波形质量比较差,一些单位采用高应变推算承载力的报告中,没有提供实测波形,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波形质量差,多为速度计测得,

在声波透射法报告中的波形图大多偏小。静载实验的内容一致性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基准梁安置不标准,观测时间不充分,长度不够,S-L曲线和Q-S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比较大,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和标准值判断不准,原始记录出具的检测报告无编号或者符号大小书写不规范。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以振荡波形出报告,结论的随意性很大,高应变检测推算承载力时,报告中无计算公式、无实测曲线、无参数取值,仅有最终承载力值,基本上属所谓的暗箱操作,高应变检测的曲线拟合质量不高,拟合时间段长度也不够。

高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没有注意锤重、一致性差、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或过于简单、不全。引、有一些单位没有编制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检测方案过于简单、不能对整个检测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报告的签名不用手签,却采用打印,个别单位出现无证人员签字。

2、桩基检测的方法

桩基检测的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还有钻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

2.1 基桩检测的分类

桩基的检测类型可分为: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桩(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噪音、震动)的检测;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考虑桩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土体应力一应变的检测。

桩基按检测的时间可以分为: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先期的检测;施工阶段的施工检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检测;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鉴定检测。

2.2 检测的方法与讨论

在进行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的检测时,一般会采用高应变动力或低应变测桩法进行检测,大直径桩一般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石灰桩等),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以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竖向的承载力。在施工工程中噪音的测试可以采用分贝计加以判定。在施工工程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一般会采用加速度监测系统或者质点速度监测系统进行测试,也可使用地震仪进行检测。使用阶段桩体应力一应变的测试,使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力计或特制的传感器。在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一般采用压力盒或钢弦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测定,也可以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在施工工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对于环境的影响,可以使用变形传感器(测斜仪)进行工程的监测,也可以使用沉降变形标配合水平仪,经纬仪进行检测。当桩长大于30m,用其它的检测方法难以准确判定桩完整性时,可以采用抽芯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目标的检测。

在进行桩基工程检测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在动测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之前,静载荷试验仍然是桩基检测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动测只是为静载实验作补充的,是工程验收的方法之一,动测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还要进一步的完善。

3、总 结

桩基施工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工程的质量,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建筑材料试验,又不同于普通建筑结构的测试。因此,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水平,强化对桩基检测队伍的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绍富.浅谈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46-51

[2]柏玉鹏.桩基检测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76-82

[3]段玉凤.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与探析[J].科技传播.2011(15):17-24

第3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桩基检测;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概述

建筑工程桩基的作用是将上层结构的负荷有效传输到地下深层稳定的土层中去,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物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所以桩基在各类住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大量应用。

桩基检测技术,主要是对桩基自身的完整性及单根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检测得出的结果,完成对整个桩基施工工程的检验并做出评定。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开挖检查、静力试桩、钻芯检测及动力试桩法。其中开挖检查法最为直观、简便,就是对桩基进行开挖,暴露检查。

1.1静力试桩法。

它就是一般所指的单桩竖方向抗压静载实验,这种方法是对桩基的承载力检测中最可靠的评估标准,是目前为止,其他承载力检测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具备直观、可靠、科学等优点,在桩基的承载力检测领域应用相当广泛。

1.2钻芯法。

作为微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其具备科学、直观、实用的特点,很适宜在大直径桩基上进行检测。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结果表明,在对局部缺陷或处于水平的裂缝进行检测时,钻芯法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就会有所下降。顾名思义,在使用钻芯法进行检测时,首先必要的就是钻取桩基芯样,这样会对桩基工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局部破坏。

1.3动力试桩法。

其理论基础是以应力波理论与振动理论所构成。同时使用先进的电子仪器、信号处理的相关技术,具体还可分为低应变动力、高应变动力两种检测桩基的方法。它在检测作业时,具有设备轻便、检测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中低应变检测是使用低能量时的瞬间或者稳定状态激振,使桩基在相应弹性范围内产生低幅振动,而后利用相关理论判断桩身缺陷;而高应变检测有凯斯、波形拟合法,两者的过程与所采集信号一样,在应用过程中它们的优缺点相当明显的,前者实时分析,能快速地对所需要检测的数据做出估计,但是会受到凯斯阻尼系数的约制,后者不用依赖凯斯阻尼系数且检测精度非常高,计算过程相比前者较为复杂。

2.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的问题

2.1硬件参差不齐

存在着部分检测单位办公所在地拥挤、老旧,没有为相关的重要档案资料进行专门存放。在技术机械设备方面,存在着设备的静载实验装备能力已超标,高低应变力检测均应采用科技先进的进口设备,甚至于有的检测单位,连计量器的标定工作都无法定期进行。

2.2内部管理混乱

检测单位缺乏法律、责任意识与观念,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互相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设立了相关机制的单位,但因缺少管理力度,也形同虚设;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持证人员缺乏,无证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测工作等;不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地点与专职管理人员,资料混乱,未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一工一档,装订成册。

2.3检测市场不规范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片面压价的现象产生,部分检测单位在工程检测工作中,对现场数据采集不够认真、对数据资料的处理工作草率,甚至冒充专业技术检测人员或负责人的签名、检测单位不具备相关资质、一些地方垄断经营等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检测工作的质量。

2.4检测结果不精确

通常表现为:应该反映或显示的数据不齐全、数据不准确、得出结论简单或表达不准确、含糊;静载实验内容与执行规范不相符合,原始文件记录潦草、涂改现象严重、检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柱安装不标准、相关数据曲线手工绘制,误差极大、承载力极限值、基本值判定不准;低应变检测法采集的曲线数据不一致,注意的重点不同,分析研究时采用的相关参数不合理、过于简单、不全面;编制的工程检测方案太简单,对工程检测没有指导作用。

3.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对策略

3.1依据《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桩基检测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同时对桩基检测单位与桩基检测工作加强管理工作。

3.2积极开展专业检测技术的学习研讨讲座等活动,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不同的地质、环境等各类特点,和以往桩基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开展针对性强的学术研究,同时开展编制适合地方建设发展的相关技术标准,对我国检测行业技术的不足进行适当弥补。与此同时,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通过技术研讨与实际应用,促进检测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3各级相关主管部门要依法执行,切实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强制性要求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落实具体部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负责,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严格实施。对所有桩基工程都要按相关规范进行检测,否则不能进行验收;桩基工程未经或者验收工作不达标的,不能进行上结构继续施工。要求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规定,并坚持实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稳固树立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的观念。

3.4提升技术人员技术、政治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检测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工作,以逐步提升检测人员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检测规范的培训,强化教育,以提升技术检测人员整体质量、责任意识。

3.5加强内部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桩基检测公司的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检测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要切实落实到桩基检测工作的每个环节。从人员、设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强化,检测的全过程都分别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检测工作所得出的结果客观、科学、可靠。

3.6加强规范化建设。在现场检测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检测单位实地项目的情况,制定相关检测手册,作为动态实时管理的依据,要求检测单位严格按所制定的手册上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3.7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推行检测单位的审查制度,实行报告制。将扰乱市场秩序、技术水平低的检测单位排除出检测市场。结合有关部门对桩基检测工作中的费用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使检测单位的责任与利益相一致。这样做对于检测单位积累资金、引进人才、对设备更新,提升检测单位的整体水平。

3.8网络化管理。利用高度发展的网络科技,对桩基检测工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使桩基检测工作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这项措施的优点是,首先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对桩基检测信息进行及时,使检测市场公开,引导检测单位有序、公平、合理竞争,其次可以实时公布桩基检测的质量信息,让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桩基质量有所了解,增加公众舆论对于桩基项目检测质量的监督力度。

4.结语:

桩基工程作为当今工程建筑项目中被大量应用的基础形式,其检测技术要求严谨,涉及面广,涵盖岩土力学、振动学科、桩基的基本施工技术及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桩基检测技术是否能够全面、科学的对桩基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检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桩基检测;监理;问题探讨

沿海地区,特别在沿海基岩较浅地区,高层建筑多数设计为大直径桩,以中、微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单桩竖向承载力大。此类桩的检测现状:承载力检验部分工程没有条件做,只做桩身质量检验(抽芯和小应变)以及综合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来替代。那么,该如何对规范所要求的条件,和现实情况作出合理的把握呢?

在实际工作中, 技术人员对规范的把握程度, 一些开发商对经济利益与工期的过分追求, 以及各方主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对建设单位盲目听从等, 无不影响着桩基检测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笔者作为工程监理从业人员,有幸参与了诸多桩基工程的检测讨论和验收工作,试从如何正确执行标准和规范的角度, 对桩基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基桩检测应以现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为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整合了设计、验收规范及各类检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统一了检测数量、类别划分、评价依据、复检规则;规定了各类检测方法的相互关系及适用范围;强调了各种方法并用及并用时的主次关系,使基桩检测技术更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规范》对桩基检测的规定是系统化、体系化的, 所以桩基检测应以该规范为主, 并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以下简称《验收规范》) 执行。《技术规范》虽然是《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的子规范, 但它颁布较迟,内容更全面、权威,《验收规范》中的许多检查项目均注明“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执行”(如《验收规范》第5.1.5和5.1.6条的条文说明),这说明执行《验收规范》, 就必须执行《技术规范》, 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是迄今相对而言比较权威的关于桩基检测的专用标准。

2 对《验收规范》中定性非定量描述的正确理解

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还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所以规范中规定“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在《验收规范》中不管是承载力检验还是桩身质量检验,均提到了成桩质量可靠性高低的问题,成桩质量可靠性的高低对桩基检测数量的多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可靠性的高与低只是一个定性描述,无法给出一个定量的数据。笔者在多次桩基讨论和验收中,对成桩可靠性高低的争论有着切心的体会,有时甚至是决定检测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要讨论成桩质量可靠性的高低,可将工程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预制桩一般桩径较小,在沉桩前桩身质量可见(可以观测或检测),桩身问题也易于发现;沉桩过程中垂直度可控;终桩时的压桩力或贯入度直观可测,对于静力压桩可由压力表测得具体压桩力,对于打入桩也可以测得贯入度;事后控制时还可以查工程桩进场检验记录和沉桩记录,还有监理人员的全过程沉桩旁站记录,由这些情况可以判定为成桩可靠性高,典型的就是静压预应力管桩。灌注桩据成孔又可分为挖冲孔和沉管成孔两类。挖孔桩成孔过程可见,桩端持力层可辨别,地下水位和渗水量均直观可见,混凝土灌注过程也可控,可以根据其在地下水位以上终孔或虽在地下水位以下终孔但孔内渗水量很少甚至没有地下水,判定为成桩质量可靠性高;反之则为成桩质量可靠性低,检测数量宜取大。典型的就是人工挖孔灌注桩。沉管桩成孔过程隐蔽,孔壁岩性不明,软弱夹层(淤泥或淤泥质土)不详,地下水位及出水量也无法观测,混凝土灌注成桩提管过程地下情况不明,应定为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桩,检测时必须明确说明。此类桩典型的就是沉管夯扩桩。笔者曾代表监理方参加过一个沉管夯扩桩的验收,结果承台土方开挖后露出桩头或检测出是Ⅲ类桩后深挖接桩的过程中,其缩颈现象令现场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大为惊叹,好在注册结构师有着丰富的经验,设计时已考虑充分。至于常用的冲孔桩则介于挖孔桩和沉管桩之间,更要依据工程地质具体情况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来把握。

3 承载力施工验收检测应严格遵照《技术规范》执行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地质条件复杂成桩可靠性低、本地区新桩型新工艺的、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的,承载力施工验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当有与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也可作为上述四种情况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受现场及设备条件限制无法做静载试验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 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来检验桩端持力层。

对于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桩基, 仍应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验收检测的方法与数量,可依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现场条件,结合当地技术条件与经验确定。这一点应引起重视。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桩基,不需做承载力检验,是不对的。对于嵌岩桩及大直径摩擦桩、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竖向承载力验收检测,其中用于灌注桩时须有可靠对比验证资料;扩底桩不应采用高应变法。

4 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替代静载荷试验是有严格条件的

人工挖孔嵌岩桩施工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省造价、赶超工期,常用桩端持力层中岩芯加工成立方体试块,在试验室做一组强度试验,然后就不做静载试验了。这是值得商榷的。《技术规范》作为最新的技术标准,没有这一提法;《验收规范》中也没有相关规定;而《设计规范》的颁布又早于《技术规范》,本文前面也论证了桩基检测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后者。以成桩质量可靠性高的灌注桩不必做静载试验,更是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偏概全了,前面也有分析。

1)《技术规范》及《验收规范》中, 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应该谨慎采用。鉴于《技术规范》为最新专用标准, 应该首先执行《技术规范》。

2)《设计规范》规定, 大直径嵌岩桩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设计规范》是一个体系, 应全面、系统地去理解。以下从岩性报告、桩身质量入手进行分析, 主要抓住两点: 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与桩身质量检验报告。

①《设计规范》规定,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 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孔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 验收重点是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嵌岩段岩性特征及下卧层持力性状。终孔时, 应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 或5m 范围内的持力层进行检验, 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软夹层等, 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②岩性报告, 系指岩土性状的报告, 主要内容应为对持力层岩土性质的描述及鉴别, 即确定地层是否与勘察资料相符, 3d或5m范围内持力层是否有溶洞、破碎带、软夹层、脉岩等。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的描述判定应有岩土工程师参与, 并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持力层的描述应包括持力层钻进深度、岩土名称、芯样颜色、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坚硬及风化程度、取样编号和取样位置,软岩、强风化岩石等,还可给出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位置和结果。分层岩性应分别描述。对于中、微风化岩层应分层进行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桩端持力层的岩石性状应根据岩土特征、岩石芯样单轴抗压强度、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结果及岩层厚度来综合判定。

③《设计规范》规定, 直径>800mm 的混凝土嵌岩桩, 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直径≤800mm 的嵌岩桩, 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少于10%, 且每根柱下不得少于1根。

④《设计规范》规定,当桩端无沉渣时,可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确定承载力, 因此该方法的前提是“桩端无沉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才能“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承载力”。即终孔时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 或5m 范围内持力层进行了检验, 出具了由岩土工程师参与试验的岩性报告, 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了桩身质量检验, 且已证明桩端无沉渣。

工程实践中, 严格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很少, 因而用岩性报告核验嵌岩桩承载力需要严肃对待和处理。个别大直径嵌岩桩既未用超前钻检验,也未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完整性测试, 仅凭一组50mm×50mm×50mm立方体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就验收了。大量原型试验及现场嵌岩桩实测资料表明, 当嵌岩深度较小(

5 端承型大直径嵌岩桩检测方案

如果理论分析可以证明嵌岩桩为桩端承受大部分荷载, 则依据《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 可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案, 供有关人员参考。

1)方案1

钻芯法抽取10%,不少于10根。其中钻芯法必须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并须检验沉渣厚度;再另外抽查10%( 重要工程抽查20%) 的桩用小应变进行完整性测试。其中每一柱下不得少于1根。

单柱单桩时,钻芯法抽查10%,不少于10根, 其余桩全部用小应变检测其完整性。

2)方案2

声波透射法抽查10%,检测完整性(直径不大于800mm 桩可用小应变法,每柱承台下不少于1根),终孔前用超前钻检验桩端持力层,出具岩性报告;施工记录、监理旁站记录或钻芯法检测证明桩底无沉渣;设计单位进行核验, 提供书面核验结果。

单柱单桩大直径嵌岩桩, 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全部桩测试完整性( 直径不大于800mm的桩可用小应变法) , 终孔前逐孔用超前钻检验持力层出具岩性报告;施工记录、监理旁站记录或钻芯法检测证明桩底无沉渣;设计单位进行核验,提供书面核验结果。

6 结语

标准是特定时期内国家先进和成熟技术的经验总结,是技术方面的法律,具有技术上的权威性和法律上的严肃性。因此,参建各方主体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相关标准、规范, 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 意义 现状 途径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向小康社会迈进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农村物质文明的发展步伐。为更好的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大幅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当前急需努力进行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更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精神力量,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引领、指导下,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积极、主动接受并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通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感染、教育,结合自身的努力而进入大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人才。通过农村群众文化的宣传、建设、感染,使部分人认识到自身所长,并自觉参与我国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的学习、消化、吸收与创新的行动当中。先

3.大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切实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让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主流的必由之路。在农村全面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特别是在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农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显现出来,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在农村多组织积极、阳光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养,以适应在农村基层全面小康建设社会。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国家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对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正面疏导,同时也加大了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保养的建设力度,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关心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地寻找、探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正能量,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经费少。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活动作出了努力,也实施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政府部门扶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总体说来还不够,效果也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备缺乏,有的地区还是一片空白, 有些地方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形同虚设,由于群众没有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所以就难以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二是农村的文化活动经费严重缺乏,国家政策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支持不力,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相应的经费,因经费缺失,使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导致农村文化活动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相适应,因而农村文化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文化活动组织人员素质偏低。一是因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重视,没有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片面注重经济建设与发展,认识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只是片面地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乐、闹着玩、寻开心等同;二是因缺乏对农村群众文化人员必要的教育、训练经费,从而导致从事r村群众文化建设与传播活动的专业人员少,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才更是稀少,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文化组织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直接影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加之年青一代人大多是“键盘族”,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组织人员断档的现象。

3.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不良文化现象时有抬头。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 农村群众文化的参与者多是年龄偏大的人,在农村的极少数年轻人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无法接受和认同,因此农村的文化活动对年青人基本没有吸引力。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大都外出务工或者上学,因此,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对青少年的需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是琐事缠身,小孩要上学,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而地方文化部门在文化活动中又不能进行创新,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不变,不能吸引老人、年轻人、妇女、小孩去积极参与,这为落后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不良现象大开方便之门。

4.农村文化活动场地问题突出。一是农村群众文化群众团队在场地上存在问题,要么是没有场地,要么是没有合适的场地,绝大多数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找不到充足的、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日常训练、排练难以顺利进行,因而农村群众文化团队的表演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团队规模的扩大,进而影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二是已经建成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得不到合理地、充分地利用,作为在广大农村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物质基础的基本设施,已有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因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利用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多农村地区建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但一般都是处于关闭状态或者被变卖和租用出去,却很少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使得这些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

三、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自身活印N适应国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农村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应将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弘扬农村基层文化、活跃群众文化气氛、引导积极向上活动氛围、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针对以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1.加大对广大农村进行文化活动的财政投入力度,巩固、强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农村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地规划利用好财政资金,发展、建设、完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层的政府职能部门应不断拓宽财政渠道,制定、实施配套的扶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举措,全力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硬件的更新、维护与建设,真心实意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寻求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帮助,鼓励社会公益团体和民间文化组织参与到完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行动中,农村地区应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特点,有效利用好政府投资、发动企业资助、鼓励个人捐资及民办等多种形式灵活地为社会主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文化活动场所的维护、建设筹措资金,保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场所,有资金。

2.整合资源,大力建设好农村群众文化团队。一是伴随着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的逐步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规划、设计、建设,逐步提升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修养,培养农村群众的科学审美情趣;二是政府部门应当与社会相关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完善、优化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制度,改进农村群众文化服务方式,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基础,促进专业团队与业余团队的交流、合作,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推进优秀民间文化的有序发展,政府要按照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全发展好民间优秀文化的同时,大力倡导符合时代需求、融合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建设好具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众文化团队。

3.着力培养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人才。大力培养农村群众文化的优秀组织人才,一是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对关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人员,注重对他们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关定期进行考核,不断督促他们提升为农村群众的服务的能力的水平,并对他们实行有偿制,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注重农村地方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为广大农村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地方文化工作者队伍,从而效地推进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二是科学管理好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和组织人才。实行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团队管理的评价和监督体系,落实责任制,将定期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和组织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建立约束机制,强化自我管理和约束,设置专业的群众文化管理人员,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促进团队整体进步。

4.在农村大力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各级政府要精心策划,全力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农民,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当前存在的低级文化现象坚决抵制;二是大力扶持地方特色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政府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一方面扎根于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挖掘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彰显农村各地的文化特色魅力,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力协助地方团队将地方特色文化表演好、传承好,尽力培养地方特色表演团队的后续人才,特别是乡镇文化站要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安排好地方特色文化表演的相关系列活动;另一方面,政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也要大力鼓励引进其他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进入本地的文化市场,做到兼收并蓄,彼此相互吸纳其精华,共同促进,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浩洁.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性思考[D].齐齐哈尔大学,2014.

第6篇

关键词:土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土建的结构设计可以说是建筑工程,在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结构,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往往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总是对实践工作中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理念缺乏一定程度上的规范意识,很多时候都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和分析其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以及手段,如果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必然会给工程的成本和造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因为土建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土建结构的设计,来提高和增加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建筑和施工中不难看出土建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在对其土建结构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我们就对在土建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进一步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1 土建结构设计中施工材料的选择中相应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设计工作中,在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与争议。

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大多数土建工程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同时根据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与此条相呼应在规定中某一条条和另一条中不再列入了Cl0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这里存在一个对上述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与应用的问题,这就是作为基础垫层的素混凝土是否可以采用C10混凝土,是否也必须采用C15混凝土。对这一问题存在很广泛的争议。在某些工程中对基础垫层的混凝土采用C10后,不仅有的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对此置疑,甚至有的图纸审查人员也表示反对,都认为这违反了规范的要求,要求改正为C15。混凝土垫层采用Cl0等级的混凝土,如改为C15级混凝土没有必要而且增加造价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分歧的原因是置疑的人员没有正确理解规范的条文,因为规范的某一条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而作为垫层的混凝土是素混凝土不属于钢筋混凝土,垫层混凝土的作用是保护地基土在施工中不扰动,同时为基础的施工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Cl0混凝土完全可以达到。相应规范的某一条例表规定了各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其中有一个注释,因是用小字表达常被设计人员忽视,这个注是指当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该注释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当构件的截面尺寸越小,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带来的强度损失越大。

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对结构材料选择的规定方面容易忽视的主要是对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例如对于地基土很潮湿的砌体,砖至少要求Mul5,砂浆必须是水泥砂浆而且不低于M7.5。但在实践中很多设计人员单从砌体的强度要求出发采用MUl0砖、M5水泥砂浆。这是违背规范要求的,应予改正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此外,上述这一要求不仅针对地面以下砌体,还针对地面以上的潮湿房间,例如卫生间等。

2 土建结构设计中解决问题的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2.1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我们在土建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中。主要是对烧结普通砖的使用来进行明确规定的,但是,对于目前墙体改革中新使用的混凝士砌块等房屋,该规范已强调由于混凝土有干缩性,应该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乘以0.8系数,也就是说应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调整为50m×0.8=40m。其次该规范在注释中还强调了对于白天和夜晚温差较大地区,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予以适当减小,因此,对于我国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来说,应适当减小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使用烧结普通砖的上述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降为45m,使用混凝土砌块的上述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降为35m。按调整后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设计的砌体房屋再辅以其它措施后,很少再出现温度裂缝了。

2.2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现行混凝结构设计规范中,比89规范更加重视对混凝土耐久的要求,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现行规范比原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有所增加。例如在一类环境柱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由25mm增加到30mm。特别对于基础,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增加得更多,因为基础与水有接触,所处环境更为不利。但在设计实践中往往有些设计人员忽略了这一变化,因而不能满足混凝土耐久的要求.造成混凝土质量下降。

2.3 屋面可变荷载的取值和分布

相应的计算,然后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设计。对屋面可变荷载的取值应十分谨慎,特别是对于屋架和拱壳屋面,因为这类屋面荷载的分布对结构的内力很敏感。例如积雪荷载应按全跨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半跨均匀分布的几种情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屋面结构的安全。

计算地基变形时将荷载取值错误地取为荷载设计值而不是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值。由于荷载的设计值大约为荷载准永久组合值的1.4~1.6倍,因此这一错误取值造成的影响更多,常常使原本地基变形不超过限值,错误的判断为地基的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错误地将基础加深或将基础的底面积扩大,造成很大的浪费。在确定基础底面积或确定桩数时,荷载取值错误地取为荷载的设计值而不是荷载的标准值,由于荷载的设计值大约为荷载标准值的1.25倍左右。因此这一错误将导致约20%的浪费,对整栋建筑而言,这一浪费是相当大的,必须要引起重视和注意。

3 结束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建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格和控制设计和施工的每个环节,坚决不能够给建筑工程的基础质量留下隐患和影响,因为土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可以说是土建工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对其的力度和过程掌控不好,那么必然会给整个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为此,希望我们相关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能够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方式方法,做到时刻丰富自我,提高自我素质的要求,不断的对土建结构设计中相应的方法和进行完善和创新,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更进一步的保障。

4 参考文献

[1].徐剑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危害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

[2].李亚平,王兵,刘宗毅.框排架厂房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及屋顶刚架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

第7篇

电机制造的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因此得到广泛的重视。在电机制造中,不仅要保证电机性能适合电力系统的配置,质量的安全,还需要提高电机制造的经济效益。电机制造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组合的复杂以及组合方法对于电力系统极为重要。主要是由于在电机制造装备的组合方式中,零件的数量及其多,且配备复杂,每个零件都在不同的组合中。其中,每个组合中的零件的配置及加工情况不同,材料与质量也存在差异。因此,想要使每个零件适合各个组合方案,就必须克服零件的多样化及材料的异同的特点。在制造设计操作中,点电机配备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及水平,保证电机操作的规范性与精细化,提高电机制造工艺装备的质量与性能。

2电机中几种重要的装备的制造工序

电机中端盖及机座是电机中的主要零部件,能够起到保护电机运行,为电力系统带来重要的保障的作用。因此,对于端盖和机座的性能、质量、制造的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对于端盖和机座的具体操作及性能分析如下:

(1)端盖。端盖是连接转子与机座的重要结构零件,其对电机而言,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电机内部构造的作用,还能够通过端盖内滚动轴承的安放进一步确定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对端盖的制造加工则尤为重要。尤其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实际端盖加工中,端盖的加工过程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端盖壁普遍较薄极易变形,一旦切削量过大或夹紧力过大,都可能造成端盖尺寸的偏差与变形。因此,在端盖制造加工中,要根绝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夹紧力,在不同精度等级的车床上进行加工。

(2)机座。机座是电机中重要的零部件,对于电机起着支撑电机的作用,能够将定子铁心进行固定,保证各个电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在于端盖互相结合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电机绕组的支撑与保护,对于电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机座的质量与性能的重视。

(3)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以机座的结构类型为主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为:在划分过程中,经过对于机座的制造工艺进行划分的情况,会导致分离性焊接机座的质量安全,同时影响底脚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装备制造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及电机内部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型的分析,在保证电机整体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各项制造工艺的操作。

3对电机制造工艺装备的质量检测与性能分析

电机工艺的优劣直接反映着电机本身的性能的好坏及质量的好坏,即电机工艺能够提高电机制造的质量,同时能够降低其质量及性能。由于电机的种类几期滋生特点的异同,导致其操作困难性的增加,质量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在电机制造操作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针对电机机座、端盖以及转子铁芯等装备的制造中,必须具备严格的质量要求,以增加装备性能与质量,延长耐用性,为电机的保护提供保证。

(1)当转子铁心外圆尺寸较小时,会使气隙大于设计值,将导致定子谐波漏抗和转子谐波漏抗减小,电机总漏抗随着减小,因而起动电流增大。同时,也导致气隙磁动势和空载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定子电流和定子铜损增大、效率降低、温升增高。

(2)当转子铁心外圆尺寸车大时,会使气隙小于设计值,导致定子谐波漏抗和转子谐波漏抗增大,因而电机总漏抗增大,结果使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降低,满载时电抗电流增大,转子电流和转子铜损也增大,效率低、温升高、转差率增大。

(3)当机座止口、端盖轴承室和止口、轴承挡、定子铁心内圆与转子铁心外圆等处的圆柱度、同轴度和端面跳动偏差过大时,会造成气隙不均匀,使电机产生单边磁拉力,引起振动和噪声,严重时,将使转子外圆与定子内孔相擦,电机发生局部烧伤。

(4)当定子与转子铁心间发生轴向偏移时,会引起铁心有效长度减小,将导致空载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当普通封闭式电机机座内圆表面粗糙度偏大或缺陷过多,使得定子铁心与机座接触不良、热阻增大,将导致电机温升增高。机座止口、端盖轴承室和止口、轴承挡等部位加工尺寸超差,使电机装配困难、运转不灵活或抱死。轴承室和轴承挡的尺寸精度与形位公差超差,将使滚动轴承内外圆变形,产生振动与噪声,轴承摩擦损耗变大,轴承温升增高。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近十年的建设速度更快、要求更高。笔者有幸投入国家高峰建设期,十余年来熟悉了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装饰材料生产、采购、使用以及施工后期维护保修等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涉及系列环节。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十余年建筑装饰实践经验,通过上杭县委党校古田教学点学员楼装修工程案例,阐述个人关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上杭县委党校古田教学点学员楼从2010年11月27日开始建设,在2012年2月10日基本完工。学员楼装修工程合同开工时间为2012年5月,但受前期土建项目进度限制,于2012年10月底才有施工面供装饰工程施工,而又必须在2012年2月10日完工。项目为地下1层、地上1-3层的群体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345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6907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43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3.68米,建筑占地面积7368平方米)。主体分为A、B、C三幢建筑,其中A楼为会见厅、接见厅及宴会厅,B楼为部长楼,C楼为元首楼。

2项目施工难点

客观分析,项目施工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工程量大。除公共部分外,B楼一层3个豪华套房,2间双人标间,10间单人标间,1间残疾人房间;二层3个豪华套房,2间双人标间,11间单人标间;豪华套房设有1个客厅、1间卧室、1间书房,1个大卫生间及更衣间。装饰面积5万多平米,各套间内装饰要求不同。(2)项目工程短。1.5万建筑面积需要在2.5个月内完成,施工期间正处南方冬雨季且临近春节,多数技术工人都必须回家过节,不愿意加班工作,导致主观上的工人不足,技术无法全面实施,进一步影响了项目施工的速度和施工质量。既要保证进度、质量,又要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3)项目位于上杭县古田镇,远离市区,主材及配件采购进场不便,应急调度困难。

3项目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本项目是形象工程,受各方面关注较多,不仅要达到审美上的隆重庄严、意向高远、恢弘典雅要求,质量必须做到细致入微、连贯有序、环保节能、舒适安全。除此以外,在装饰选材方面,必须选用绿色环保装饰施工材料;在装饰工艺方面,必须优质、安全、高效。

4项目施工采用的主要技术管理方法

4.1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分三个层次:各专业承包单位制定本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总结各专业承包单位的组织设计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与协调等任务进行详细分解,编制项目管理任务分工表及工作流程组织。各层次施工组织设计精练、务实,一级审批、全权负责。

4.2设计文件学习以及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各方了解整体要求,把握项目特点与关键工艺工序质量要求,帮助施工方减少失误的主要途径。本项目图纸会审共有四方代表:建设方、设计方、监理以及施工方。建设方主持,设计方对设计方案的特征和施工要求进行阐述,再根据施工方、监理方对图纸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建设单位协调,经过四方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会谈纪要存档备查。图纸审查的具体内容有:(1)是否是超级设计或无证设计,图纸设计是否经过设计方签字;(2)项目暖通、电气、给排水、安防等配套设施是否满足隐性要求。无完整资料的,及时和设计方进行商榷;(3)设计图纸和说明是否完整,是否有分期供图时间表;(4)各单位之间的共同设计是否发生冲突;(5)总平面和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及其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具有一致性;(6)防火要求是否过关;(7)装饰施工和各专业图纸是否与矛盾和差错;(8)施工图纸当中的标准图册施工方是否具备;(9)确保施工材料的来源,各种条件是否有保障。图纸会审形成的问题总结,不仅有书面记录,而且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时间、复查时间及复查人,确保问题逐一处理、无遗漏。

4.3进度控制

为提高效率,本项目进度控制设计改变以往采购的“分总”方式,采用“总分”策略,即监理单位根据完工时间倒推,下达给各专业承包单位目标完工日期,各专业承包单位根据各自开竣工时间制定各专业作业时间。为确保整体进度安排不矛盾、不耽搁,监理单位须再汇总审查论证各专业进度计划,形成进度计划系统,最后明确各专业完工日期及误工责任。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掌握实际进度并与计划作比较,如有偏差及时调整。在时标网络计划图上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是我们进行进度管理的有效方法。但尽管如此,施工高峰期正处春节期间,工人回家过年的客观要求无法改变。为减少春节假期的工期损失,我们采用了预付一半工资、提前帮助工人定购往返车票、签订回程责任状的方法,约束放假时间,再加上放假前、后的加班赶工,确保整体进度按时进行。

4.4质量控制

PDCA质量管理循环法是我们在施工质量上的控制方法,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以及班前小会,落实质量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作业者自检、互检和质量员专检,层层把关。检查内容一是否执行了计划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以及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对于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或质量问题,一方面采取必要措施纠正,一方面预防改进。施工过程中,常发生受客观因素制约无法按计划施工的事件。比如涂饰工程,尽管选购了快干早强的涂料,但因当时当地气候潮湿、无法干燥并进行下道工序,影响了工程质量与进度。为此,建设、监理、施工方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经对比,采用提早开通暖通系统及通风设备、提高室内温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解决。本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实地做样板间法确保装饰施工技术质量。如在施工2层的11个单间时,我们先做了一个样板间,做完请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共同鉴定,听取意见。通过对样板间的鉴定,做出详细技术记录,写入施工组织方案中去,作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资料。而在豪华套房的施工时,我们采用了示范法。示范法是做一个新工艺时,由技术较高或有某方面特长的工人或技术人员先做实验性示范。通过示范可以摸索出什么样的壁纸胶可以用,贴大理石用的砂浆是否合适,吊顶龙骨的排列是否恰当等。示范可能不是一次成功,甲处的做法可能不适合乙处。每做一次示范将数据记下来,直到得出正确的做法为止。这种示范记录也是技术交底的资料。样板间是搞一个客房的完整的示范,重点要解决设计和用料。而示范是解决操作工艺上的问题。所以对施工技术管理更有现实意义。在会见厅、接见厅及宴会厅施工时,采用了放样法。该法是针对有些块料的排列作业面,在施工前先在纸上放出样子。比如吊顶,设计图只标明是什么材料没有分格,如果有分格也是平均划分。实际空间如何,只有通过其它工序,特别是墙面装饰做完才能知道空间的实际尺寸,这样就要在纸上先画出方格方案。再比如项目卫生间贴面砖。面砖是规格的,一般不应在明处出现小条。这也要事先画好小样,才能有把握避免。还有细木工板,镀锌铁板,胶合板,地毯等规格材料,都要事先计算好,用套裁办法裁割,合理用料。凡是不易掌握分块、分格的材料做法,都事先画好样图。在装饰工程施工中,保证成品、半成品保证工程质量,是节约材料的重要措施。在成品保护方面的经验有:门框,在高度1.2m以下部分,要做防护套,防止被撞击损坏。浴盆,要加盖保护,不得将工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堆放在浴盆内。贴地面砖时要将保护材料加厚,以承受人行走和堆放材料。不得在浴盆内用水洗工具和工作服,特别是带水泥砂浆的物品。不得以台面作为脚蹬,不得将坚硬物品以及各种工具放在台面上,不得在面盆内洗涮带水泥砂浆的工具。完工前不准用马桶大小便,不准将水泥及其他杂物、棉丝等投入马桶内,不准将马桶作为脚蹬。不得将各种坚硬重物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如要将梯子支撑在地面上,可以在梯子腿底部包上泡沫塑料或在地面垫上4cm厚的木板。不得在水泥地面、大理石或其他材料的地面上堆放水泥,更不准在地面上拌和水泥砂浆。地毯地面,禁止穿鞋入内。铺地毯房内禁止吸烟。不得在地毯房内睡觉。不得在地毯房内存放各种工具及其他物品。不得将金属材料、木料、工具靠在墙面上,不得将墙面做支撑点。卫生间地面成品要用塑料薄膜和编织布遮盖。地漏、下水口、水龙头在施工过程中要加以堵塞,以防止掉进杂物。施工时应将废弃屋随时清理。清理时,先用人工拣拾大块杂物,然后用大功率吸尘器清除。不能用扫帚清扫,不得用酸性材料清洗卫生间。清楚粘在表面上的水泥浆以及其它污染物时,不能用坚硬工具铲剔。卫生洁具安装完毕,不得动用电气焊,如非动不可,要采取措施。石膏板、岩棉板、轻钢龙骨要随用随领,不得无计划领用、堆放以至被损坏。有棱角的材料要小心搬运、码放,不得乱堆。应采取措施保护好成品。如卫生陶瓷、浴盆等。要随时清除现场的易燃性包装物。如安装好的设备妨碍下一道工序装饰施工,装饰工人不得单独改变设备位置,应与安装工人合作。同样,安装工人要检修设备管线时,也要与装饰工人合作,不得私自拆毁吊顶及装饰面层。

4.5成本控制

本项目成本的控制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这六个环节过程中循环进行。为配合进度要求,项目改变以往月报工程进度款的做法,各专业承包单位每半个月报一次进度,一方面客观进行成本核算、明确工程进度,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在成本核算后,利用“赢得值”法,确定已完工程预算费用、计划工程预算费用、已完工程实际费用三个指标值,分析费用、进度四个评价指标值,据此,改变技术管理策略,确保对项目整体管控。

5结语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建筑装饰材料、工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技术也要求更完美。作为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从业者,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总结,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蓝兴桂 单位:龙岩中侨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伟.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

[2]侯崇光.关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第9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1. 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和螺母的联接是机电设备中的最基础的装备,在用于电流传导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其设备的机械效应和电热效应。

①若在对其联接安装时,没有压接紧实,或者联接不够紧密都会造成部件之间松动,并且其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导致电阻在工作状态下产热、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若电阻过大,其产生的热量有时候甚至能够将联接部位烧熔,从而引起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使用,并且其它设备也可能因此受到损坏。

②若在对其联接安装时,联接过紧,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极有可能引起螺栓滑丝等现象。

2. 电气设备问题

①在安装隔离开关时,若由于不规范的操作使得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和面积偏小,就会造成接触面发生氧化反应,接触面的电阻增大,持续通电电阻产生的热量会熔断触头,甚至引发事故。

②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错误,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会导致触头热度过大、熄弧时间过长,从而使得绝缘介质的分解压力瞬间猛增,可能会使路由器爆炸。

③安装检修不够细心,若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电路中断,这样就会形成高压高强的电压,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④若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的安装不规范或者不正确,或者安装过程中不小心掉入杂物引起机构卡机,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事故发生。

⑤在安装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时,若不小心落入其他物体,或者设备不能完全排水、或者由于操作不当降低设备的密封性等都会导致主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减小,从而会使某个部位的绝缘介质被破坏,引起严重事故。

3.超电流问题

①若泵内落入杂物,或者由于不当的操作使转轴和泵壳摩擦,就会导致超电流。②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引发超电流。

③由于工艺操作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使所送介质超过泵的承载力,导致超电流。、

4.震动的问题

①由泵引起的振动问题:泵内轴承间隙过大、转子发生倾斜、转子和定子之间摩擦力较大、转子和壳体的同心度不够。若泵在施工时参数与其额定参数的偏差较大,就不能平稳的运行。

②由电机引起的震动的问题: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是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对策探讨

1.安装施工遵循原则

1.1按要求选设施

选取设备设施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经过有关专业人员的技术分析研究,选用那些技能满足使用需求又经济实用的设备。

1.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论证之后,将机电的设备的安装顺序进行科学的排列,一般来说,这个顺序不能任意变动,以避免破坏安装工程进度的连续性;在开始安装之前,需充分做好各个设备的准备条件,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1.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安装时,需要严格遵循设计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和材料的浪费。若设计没有对安装施工做出明确的要求,则需要凭借经验按照常规的顺序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操作,不能因为时间问题改变施工顺序。

1.4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安装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在使用之前,其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常规的安装知识和标准,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自然也就会有所保障。例如:机械安装的部分必须由机械人员进行施工,电气部分必须由电气人员进行安装施工操作,电气人员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安装完毕之后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

2.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安装施工工程包含很多个不通的工种,为了保证其科学有序的完成,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常规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的要求,在对施工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列之后需按照这个顺序进行阶梯式的流水工程;不同的工种要按照各自制定的标高和位置进行安装。

2.2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之前需对施工工程做好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理解熟悉设计图,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要第一时间提出,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选出合理的处理方式;第二,对工程中有要用的表格或者技术文件、工程的要求、标准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检测工程需要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第四,明确施工顺序及施工当时的操作规范;第五,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交底工作。

2.3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安装施工要严格按照已经确立的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以及之前确立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若施工中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提出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禁止个人在没有经过同意的前提下对设计进行变更;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为了控制安装施工质量,要编制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程序;隐蔽验收表上在有关人员签字之前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写好施工日志。

2.4 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刚出厂时由于不能进行总装和负荷试验,已用过的设备,也不能避免其在拆卸搬运等过程中发生故障,所以,设备安装好之后,要尽可能早的进行通电调试操作。此外,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调试,除了其工作质量、可靠性、操作性和经济性进行操作之外,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和负荷进行测试,目的是保证其各项功能都达到有关技术的要求。

对设备的通电调试,需要遵循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的原则,按有关规范分别对配电屏和配电柜进行送电,送电须由专门的人操作,调试要在送电和受电两方的监理的监督情况下完成,目的是保证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验收过程

在施工竣工之后,需进行自评、自查,确认无误之后再由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和竣工验收报告表,然后再由总监理组织进行预验收,施工单位需对验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最后在验收合格之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若整改工作没有在竣工验收前完成,就必须首先经过安装单位的许可,做甩向处理,并且在监理的监督下,对其进行整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