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23:16: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8
一、学困生的界定
目前,国内对于学困生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常规的看法是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1]这个定义讲明了学困生的主要特征是学习成绩低下,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把学困生的本质表达出来,因为学习成绩低下不过是学困生的一个表现而已。还有一个“学困生”的定义也比较模糊,该定义认为学困生是由于学习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差的为多科性学困生,某学科成绩差的为单科性学困生,或称为偏科生。[2]
这个定义突出了学困生的特点和外在表现,同时对学困生进行了分类,使我们对学困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其义还是没有把学困生的本质概括出来。
那么何谓学困生?学困生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础知识缺失,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这类学生统称为学困生。因此学困生的本质是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非常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也研究了许多应对措施,教师也花了许多心血。但是学困生转化的效果甚微,这无形中挫伤了许多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学困生的转化不了了之。
1.对学困生的认识存在问题
(1)对学困生的本质认识不足。我们都知道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并没有清楚学困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是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比如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精力不集中、有问题不敢请教老师等诸如此类。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是对学困生本质不了解的主要表现。
(2)对于转化学困生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农村初中,学困生基本上都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表现为基础知识的缺失,在学习能力上可以说不是量的缺失,而是质的缺失。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长期的、艰巨的。笔者曾在农村初中任教多年,也转化过多名学困生,从中发现,要转化一名学困生,最少耗时一年以上,从而可知转化学困生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与心血。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往往对此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平时在学生身上花费一两个月或者一两个星期就想看到学习效果,这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量变,是不会引起质变的。
(3)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程度认识不足。学困生的转化到底到什么程度才是转化呢?笔者认为,当学生的基础知识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在长期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困生都具备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就算转化成功了,并不是单纯地以成绩及格来衡量。
2.对学困生的转化行动存在问题
目前,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非常多,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笔者认为缺乏可操作性。笔者根据任教时的经验总结认为,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
(1)重思想教育,轻学习辅导。在农村初中,可以说学校领导、班主任、各任课教师还是比较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的,不管是在学校会议上,还是在班会课上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上,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向学困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学困生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问题;同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经常教育学困生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从思想上重视学习的重要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长期的思想灌输,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导致学困生的反感。
学困生是由于基础知识差而导致学习能力的缺失,因此单纯的思想教育让学困生认为教师并未真正理解自己,也未能使自己在学习上找到走出迷惘的道路。因此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往往存在轻视学习辅导这种情况,尤其是轻视教师对学生的长期的学习辅导。
(2)重经验介绍,轻学习体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学习的角度上说,别人的学习经验是有借鉴作用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借鉴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对学习问题具有畏惧情绪,同时长期的学业挫折已经使一部分学困生产生无助感。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长期的学习经验或者方法的介绍如同空洞无物的思想教育一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引起学困生的反感。但是在现实中,重视学习经验的介绍比比皆是,比如,对于在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往往要求这类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
笔者认为,学习经验是要经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的,这对学困生而言同样起不到作用。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建设完善的学校保障制度和教师学习帮扶机制。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因素,如社会、家庭等因素不重要,而是说这两个对策最具有操作性而且是关键步骤。
1.学校建立并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是学困生转化中的主要角色,教师的辛勤工作必须得到学校的认可,这样才能激励教师长期、高效地关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转化学困生并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应尽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当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效果为什么不够明显呢?除教师的转化措施缺乏针对性之外,更在于教师转化学困生所付出的辛劳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学困生基本上不可能成为学优生,对教师的考核中,为学困生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肯定的;然而教师对成绩接近学优生的部分学生付出的也许并不多,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教师的这部分付出却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肯定。这其实也是农村初中学困生很少得到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现实当中,只有个别教师具有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心态,会尽自己的能力来转化学困生;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转化学生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转化学困生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而要发挥教师的共同作用,无疑需要学校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对转化学困生付出辛劳的教师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必要的奖励。比如在教师考核评优、班主任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物质奖励等。可以说,目前农村初中相应教师激励制度的缺失是学困生没能得到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抓住时机,及早干预
学困生缺乏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低下,因此转化学困生时要把握好时机。笔者认为,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时机是七年级,即学生刚就读初中时是转化的最好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说明了时机的重要性。首先,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个别有条件的小学可能还学习英语学科。但是就读七年级时,除了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只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慢慢积累,学困生是完全可以被转化的。其次,初中七年级的课程,特别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等知识与小学阶段是具有衔接性的,学习内容在整个七年级都不会太深,这有利于学困生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最后,由于生源来自于各个小学,学生彼此是陌生的,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习方式也并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是培养班风、学风的最好时机,也是培养师生关系的最佳时机。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转化学困生,关键是要抓住时机,并及时干预。
3.建立教师长期学习帮扶机制
建立教师长期学习帮扶机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者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教师的学习辅导正是学困生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积累过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可起到关键的作用。建立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帮扶机制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是在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 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应该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要主动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主动辅导学生。这类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不想学习,也不是天生就没有学习目标的。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曾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学困生由于成绩差,长期受到忽视,甚至被嘲讽、挖苦等,造成大部分学困生有畏难情绪及胆怯心理,这也是需要教师角色转换的原因之一。
二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教师要注意讲与练相结合。辅导学生学习要以做题训练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面前演示题目的解答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观察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且使其对题目的认识比较深刻,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教师要有耐心。学困生的学习过程是基础知识积累及经验的总结过程,学困生在学习表现上往往是笨拙和错漏百出的,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因为知识的积累在开始时是缓慢和痛苦的,错误越多说明学生要获得的弥补也是越多的。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会发现学生的错误越来越少并且解题速度越来越快。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耐心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因素。
四、结论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虽然是一项长期、艰辛的任务,但是只要客观了解学困生的实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并长期坚持,那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学困生缺乏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原因
1.1学习意志薄弱,产生畏惧心理
初中学困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由于自身的学习意志薄弱,求知欲较低,再加上英语词汇等知识点难度的加大,致使他们一遇到存在难点的单元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克服困难与突破障碍的勇气与信心。另外由于一些学困生自制力较差,贪玩而没有坚持学习的毅力致使成绩不理想或是出现下滑就会自暴自弃。
1.2知识迁移与衔接中出现断链
学生自身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虽然学生从小学就接触英语课程,但初中英语的教材结构更具系统和结构性,这一点表现在初中教材知识内容的迁移与衔接上,因而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较欠缺,平时也没有做到查漏补缺,会影响到后续的英语学习,日积月累造成新旧知识出现断链,学困生逐渐跟不上集体学习英语的步伐。
1.3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策略不恰当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寻求最优答案、归纳总结延伸的学习策略,而是简单进行听讲与完成作业。同时,学生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机械化记忆,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分不出重点,缺乏自己的见解,不善于归纳比较,因而他们的学习方法会影响到英语知识吸收的数量与质量,形成学困生英语学习进度滞后的情况。
1.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习环境
初中传统英语教学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授课,以师问生答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况,练习英语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思维疲劳,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由于有些教师对学困生存在不恰当的态度而使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如果教师对学生存在偏见而产生不恰当的态度,甚至还会挖苦学生,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强烈的反感,因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沉、焦虑等消极情感。
2. 培养初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建议
2.1对传统评价创新,实现有效评价
实现有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与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对于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要改变单一评价,增加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与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评价结果;对于评价内容多元化是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更多的是进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兴趣、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对于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实效与科学性;对于评价过程动态化,是要将形成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多次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等。
2.2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倾注爱心与耐心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掌握学困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与心理因素,包括性格倾向、家庭环境等,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谈心,但绝不是“审问式”,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关点,对他们充满信心,增加表扬与鼓励的次数,让学困生也得到教师的认可,端正自己学习英语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逐渐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3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改善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对全体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人,自然有各自的身心发展规律,因而教师应掌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特点,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发展获得成功,并且以此为依据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格言、歌谣、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更是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困生参与进来 及时予以鼓励,有针对性地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4加强课内教学c课外辅导的联系
对于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距仅仅依靠课内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而需要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联系,利用一些课下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细心讲解,尽量少批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喜爱来增加他们的信心去学习英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目标。
3. 结语
【摘 要】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教师、家庭、社会等方面,要转化“学困生”,必须从教育教学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措施目前,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客观存在“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科教学应该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呢?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一)“学困生”自身原因“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是“学困生”形成的主因,主要有: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困生”因升学无望或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很多都是得过且过,无明确目标,无学习动力;意志不坚定,“学困生”对学习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懒开动脑筋,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学困生” 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嫌弃,因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笨,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出路,长此以往,形成了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不敢与老师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形成了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学习上失去了自信心。(二)外部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语文基础较差,由于农村小学阶段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而又得不到及时转化,升上初中后,初中管理和小学管理及教学上的差异,致使这部分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还有很多农村初中未处理好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部分“学困生”。应试教育仍困扰着农村教学,目前,在农村初中,应试教育仍唱主角,为了提高升学率,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往往是初一阶段重全体,初二阶段重中等生,初三阶段重优秀生,盲目地提高学习难度,形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家庭原因,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有的父母文化素质很低,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学困生”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文化教育方面几乎为零,更多的只是衣食方面的帮助。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社会原因,近些年,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现实中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与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相上下甚至还要高,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有所蔓延,导致部分学生不愿自觉去学习,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教师原因,在农村教师中,一些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素质标准,在教法上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一些教师只注重班级优秀生,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一些教师当学生犯了错误后,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不良手段,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我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必须从教育教学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针对上面提到的几种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他们施以爱心,从积极的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 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却无处可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关注学困生,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接近学生,感化学生。我在教学中就一直用博客的方式,鼓励学困生在上面留言,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不想留姓名就不留,这个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困生少了面对面的压力,也没有了让别人知道的尴尬,渐渐就能大胆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老师的博客上说出来了,最后,他们慢慢地接近我,接纳我,也乐意学我教的语文科目。 2. 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就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减轻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克服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3. 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班的语文“学困生”喜欢唱周杰伦的歌,我就教他们如何去赏析周杰伦的歌曲,并逐步教他们学写一些简单的评论,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像电视的广告、街上的商店名等,都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二)教学对策1.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如: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利用多媒体教学,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2. 拓展阅读空间。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是课外,没有课外阅读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在激励学困生学好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引导。学困生的课外阅读普遍面临书源枯竭,不知读什么书,怎样读以及没有兴趣读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从“创造条件解决书源,树立榜样好书共享,结合课文推荐书目、优秀生带读、定期进行学困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会”这些途径来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困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看自己想看的书,使他们从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好。这些年来,经过引导、推荐、由浅入深的阅读,班上部分学困生还是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预习课文布置的查资料一项,有些学困生都能很积极去对待,并把查找到的资料发到我的博客上。 3.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4. 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对他们不讥不讽、不舍不弃,对其抱以爱心、耐心、用心的态度,相信语文教学会达到“开发学困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困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参考文献】[1]胡友仁. 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 [2]何家. 谈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丁月霞. 如何培养专注力来提高语文素养. 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5]龙智基.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2007(1).
初中英语学困生原因策略初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以及如何参与到课堂上最终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学到了多少知识,是否提高了能力以及提高了多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因此及早发现学困生参与课堂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转化,是我们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在课堂上参与不足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课堂行为”参与不足的原因及其干预
课堂参与行为分类:①言语类:课堂提问、课堂质疑、课后提问、主动回答、齐声回、点名回答、询问同学;②非言语行为:听讲但沉默、做笔记、倾听他人回答、目光或面部表情、点头或摇头。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现状:①参与上仅限于课堂;②以听老师讲和做笔记为主,而且多半是当时记住,过后就忘。具体分析:
1.英语学困生跟本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是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了。
干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填写“课堂反思记载表”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问卷,教师把调查得到的结果分析给学生听,让学困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的这些问题。
2.英语学困生的自制力太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被不相关的事情干扰而走神。
干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同学和学生本人做到三提醒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学生多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提醒他们,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学困生周围的学生在发现他们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也要进行适时地提醒;最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困生自己提醒自己,如让这些学生在手上戴一个橡皮筋,当发现自己有溜号的时候,就弹自己一下。长此以往下去,学困生必然会有转变。
3.英语学困生缺乏学习的认知和调控策略
干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加强认知和调控策略辅导,帮助学困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如一天、一周、一月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会慢慢变好。
除此以外,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预习的要点,并对要点进行讲解,然后观察他们的实际预习过程,再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对他们进行指导,直到这些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慢慢地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参与学习英语的意识。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课堂中“认知参与”不足的原因及其干预
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参加课堂活动中的思考程度。这里说的思考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记忆与操练、理解、探索性学习。学困生认知参与的现状:课堂上不善于主动开动脑筋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往往是等待老师的吩咐、解释,依赖性太强。具体分析:
1.英语学困生缺乏学习英语应具备的一些策略。
干预:可以对学困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一些调查和测试,把结果呈现给这些学生,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着重辅导这些学生的认识和调控策略,让他们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做可以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英语学困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英语知识体系,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多半是零碎的,不能有效地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建立起相应的内在联系。
干预:对学困生进行技巧辅导,让他们学会观察,干预总结,以此提高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如学习特殊疑问句的时候,首先要让他们掌握特殊疑问句(what,where,why,which,where,how,how many,how much)及其表达的意思,然后弄明白一般疑问句的变法,最后才能准确的改写成特殊疑问句。
3.英语学困生学习习惯太差,如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记忆所学知识,而且对没有理解的知识也往往是不求甚解,没有那种一定要把知识弄懂的学习意识。
干预:可以让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好的学生向学困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以生促生,激起学困生转变的意识。
三、初中英语学困生课堂中“情感参与”不足的原因及其干预
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一般有四种情况: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在情感参与中学困生多认为英语课对他们来说就是“难熬”,可见他们往往是以消极的情感(厌倦、烦躁、焦虑)去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习自然不会改善。具体分析:
1.英语学困生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英语
干预: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能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步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如在平时多和学困生交流,从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到学习困惑,尽量避免让学困生产生紧张的话题,不给他们压力,以此增进和学困生的师生情感。
2.英语学困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就一个反面教材,就是被批评的对象,认为教师不会喜欢他们,对于他们来说卡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
干预:根据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不从正面去批评他们,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在鼓励中慢慢提高对他们的要求。
对学困生而言,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获得成功体验可以逐渐树立起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比较简单,难度不大的单词游戏等,他们可以再不用太紧张的情况下获得成功,从而产生“想要学习英语”的欲望,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动力。
3.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课堂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失败挫折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被大大削弱。
干预:对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可以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发展的更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困生能够学好英语,并把这种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在潜移默化中把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转化为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鼓励,让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我们要善待学困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获得同等的关注,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88-01
由于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其中,又以学困生为主。这一阶段学生无论是从年龄、接受能力及心智发展水平都存在不足,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包括教育工作者对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与学是一个整体,两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困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并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独立获取知识。因此,为了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设定四个“坚持”: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课前预习,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课堂笔记,养成学习摘录的习惯;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要点归纳,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坚持做好每次作业的错题分析,并归纳到“错题本”上,养成自我分析与及时反馈的习惯。数学学困生最大的自学困难是不知要自学哪些内容,也不知该如何自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确立自学目标,并且落实督促检查工作,学困生的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学困生系统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大多学困生学习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是自学方法不当,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后能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才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教师在教完某一章节的内容之后,要及时布置系统性的复习任务,并且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讨论环节中,与全体学生一同总结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要结合学习小结,引导学生抓住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反复训练中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三、学困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解题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反复练习和积累,从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渐提高。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讨、独立解答,并在数学课堂上完成数学习题;其次,针对数学复习题,应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课堂中和课后独立完成复习题,针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先布置学生课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前,引导学困生说出疑点和难点,教师加以适当指导和点拨,培养学困生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学困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知识接收速度较为缓慢且被动,教师应充分结合学困生的特点,采取巡视辅导的教学方式,消除学困生解题的思维障碍,增强其客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牢记知识重点。
四、学困生自学意识的加强
持之以恒是学困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可有效提升学困生的毅力,促使学困生执行学习计划,有效保障自学的持久性。初中学困生严重缺乏意志力,仅凭兴趣去学习,遇到难题就放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困生接受能力并不弱,但由于没有坚定的意志,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针对学困生的这一弱点,数学教师应给予帮助,引导学困生加强自主学习学习,充分激发学困生的潜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某数学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发现,最初,某学困生态度较好,学习十分认真,上交的数学作业中,练习题书写十分规范且篇幅很大,可惜错误较多,反复几次后,该学生几乎放弃了数学作业中的所有练习题。该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学生进行谈话,学生觉得自己做与不做都是一样的结果,虽然在课堂上听懂教师讲解,而自己在练习时却是频频出错。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才能成功。”后来,这位学生坚持在《集错本》上将做错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而其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制定教学目标与要求、考试测验、小组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要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要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达到更高的自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反馈,以探索出更具适用性的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南宫市;数学;学困生;调查分析
在农村初中当中,学困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群体。如何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南宫市吴村中学、苏村中学、垂杨中学、段芦头中学四所农村初中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出现困难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校风班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原因、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
一、校风班风的影响
学校学习多是集体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与学校和班级的行为风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通常来说校风班风包括学习时间的超前性、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方法的创造性、情绪的稳定性和心理的愉悦性等六项具体内容。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形成强大的上进心,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不良的校风班风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和问题时产生畏难情绪。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对校风班风的认同度差异较大,优秀生从不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而学困生当中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的人所占的比例都高达13.3%。因此,如何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增加学困生对校风和班风的认同感,以优良的校风和班学感染学困生就成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第一要务。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温馨生活的港湾,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多是走访生,在家庭当中生活的时间较长,家庭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城市初中学生。就目前来看,农民素质较低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教育仍不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仍是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和迟缓的重要因素。此次调查当中,笔者主要通过两个问题来进行分析:一是“家长虽然不能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但常常叮嘱要好好学习”,二是“家长难以承担初中的学习费用”,从这两个方面得出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家长在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而一般来说,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在文化程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三、学生自身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一直坚持总结复习的学困生仅有12.7%,不能做到“将每次测验的错题弄明白”的学困生占56.7%,能够做到“将所有难题弄明白”的学困生仅占4.7%,也就是说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处理学习内容和学习当中出现的错题时存在问题,学习主动性不足,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将数学学习落到实处。在对待新学内容时,有52人认为自己难以做到将所有的新学内容弄懂。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和指导学生学习上多下功夫,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数学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预习和自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学困生特别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帮助,渴望教师能够多提问、多关心、多表扬。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为学困生提供练习机会,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使其学习信心倍增。
四、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加工、制造学生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在为学生提供成长环境、学习条件。能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在此次调查当中,主要从教师的数学素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个角度来做了分析。
(一)教师数学素质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农村数学学困生当中,有30%的人对自己的数学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满意。教师的能力和知识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知识、情感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体现到了教师的职业活动当中。但是由于教师能力的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因此,此次调查并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认为数学教师能够平等对待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学困生占70.0%,也就是说在多数学困生看来,数学教师都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的。由于数学教师更加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未能做到一视同仁,优秀学生就会滋生一种优越感,形成骄傲情绪;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会主动地选择疏远教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教师在心理上存在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愿意与学生来往或者只是与少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往,让学困生产生了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低人一等,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应付,教师的消极心理使得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更加不足。
(三)教师对学生评价对学困生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指学生在正常的智力范围内,在某一学科上没有达到课标要求的标准,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强调的是,学困生只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不是智力存在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更应该从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一、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在初中阶段,有些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不足,成为学困生,确实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A同学父母是普通工人,高中文化。A同学性格内向,学习也很努力,但是他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总是倒数几名。经过观察,教师发现,A同学在数学课堂上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学习学习中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记忆不足,且不能进行及时的巩固。由于记忆差,所以无法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A同学课堂上存在明显的知识混乱,对以前的知识存在遗忘现象。数学思维能力差,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同时他还缺乏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不能看到其实质,不能用联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说明A同学的数学思维较弱,且存在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地方。教师忽略他的学习状态也是造成他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之一。面对这种智力型学困生,教师首先要从心灵上与其沟通,加强对他的关注,真正了解他在数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与他聊天,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要从生活上对他关心,让A同学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帮助,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根据他的特点,对其多加指导。师生之间产生信任,共同找出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增强A同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困生往往存在很大的自卑情绪,对课堂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在课堂上鼓励A同学进行踊跃发言,教师可以提前将下一节课的问题进行公布,让他进行课后准备,然后课堂上进行总结,使A同学在课堂上重新找回自信,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增强课堂表达能力。最后,要想真正提高A同学的数学成绩,教师还要在数学方法上对其进行指导。从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A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方法不得当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其特点,为其制定学习计划。教会他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对于课本中的数学概念进行详细地阅读,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非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另一部分学困生,并不是由于数学学习中存在问题,而是由于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B同学父母都是高级技工,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对B同学的学习很重视,经常为其进行家庭辅导,但对B同学过度溺爱,不能在情感上对其真正关心。B同学智商很高,性格开朗,但由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叛逆心理较强,数学成绩也是倒数。B同学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主要为:一些基本数学概念记忆模糊,不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更无法进行有效运用。课堂听讲能力差,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课后作业以抄袭为主,自我约束能力差。对数学具有抵触心理,具有自我放弃意识。叛逆心理严重,经常与教师产生矛盾。但是B学生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反应能力。
从B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完全有能力摆脱学困生的困境,造成其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自我意识。由于从小的溺爱,使其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没有上进心,对什么都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但实际上内心较为敏感、渴望被关心,有很强的自卑情绪。由于长期在班级中处于被遗忘状态,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过多的失败感让他觉着数学枯燥、没有乐趣,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针对B同学的叛逆心理,教师也要首先从思想上与其进行沟通,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的叛逆,将批评改为理解,让B同学认识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心理上认同教师的指导,慢慢接受教师的建议。教师首先要从课堂上对其进行关注,使他对教师产生信任,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教师也要协调家长共同对其进行指导,改变对其溺爱,让家长了解B同学的真正想法,在情感上对其进行真正关心。调整好学生内心后,就要从学习方法上对B同学进行改善,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总结
从实例中对学困生转化策略进行总结:首先,要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特点,了解造成其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然后针对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次,要从心理上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开导,对于一些“哗众取宠”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从教师的建议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于那些认知上确实存在差距的学生,教师就要在尊重其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对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再次,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运用灵活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性,并对其进行积极评价。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了解造成其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困生
高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在教育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各类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学困生涌进普通中学甚至重点中学。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实践也告诉我们:重视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一个班级,甚至学校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使学困生树立信心,学有所得,是一个长期困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先来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一些教育教学对策。
分析成因: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从教过的班级中进行了学习困难原因产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基础差、作业量太大、教师辅导跟不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教师行为挫伤学生自尊心等原因占有较大比例,其他如习惯差、学习能力差、心理偏差、不良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等原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归纳起来,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外因,因外部环境造成的,包括学校原因、人际关系、家庭原因等。
1.教师的教学模式化的影响。
(1)教师教学上要求“划一”、“一刀切”或任意拔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全班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
(2)教学方法上盛行灌输型,忽视对学生和对知识分叉点的研究。教师一讲到底包办教学,学生静心听讲,其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这部分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
(3)作业布置有效度极低,过多或过少,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2.社会环境的影响。
(1)电脑网络的诱惑
学困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但又缺乏鉴别力、自控力。他们一旦上瘾,很难摆脱诱惑。因为对于他们,网上游戏、聊天的吸引力大于书本知识的吸引力。一些学生不能安心学习,他们经常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世界里,不但学习下降,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甚至成为思想上不健康的学生。
(2)青春期的困惑
对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有些对异性的好奇和缺乏正确的引导。此外,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尔出现的嫉妒心理,也常常影响学困生的学习。
(3)周围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个班级总是良莠不齐,每个人周围总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影响着他,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困生,要完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如班内一些不认真听讲、不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对学困生也多少有一定影响。
3.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对自己孩子期望过高,一味地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导致学生自身的兴趣得不到发展,更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习成绩下降。
二、内因,即个人的原因,包括各种因素造成的道德素质差、习惯差、能力差、基础差等。
1.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要求。
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知识面加宽,各种概念、定义、定律、性质越来越抽象;在学习方式上,高中阶段更强调自主学习;在生活方式上,高中阶段强调自主生活,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在这种由初中到高中衔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怕动脑筋,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这个阶段,学生如果不能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沿用初中老一套,一切依赖老师“喂”,必然是学不好的。
2.学习心理出现障碍。
情形一:自卑感、失落感。因为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赶上,加上家长埋怨,老师冷漠指责,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之中。所以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向同学请教,怕别人讥笑。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成绩越来越差,更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材料,从而完全丧失信心。
情形二:缺乏志向。大多数学困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目的不明确,常常感觉一无是处,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事做不好,从而更加厌恶学习。
情形三:注意力不集中,遗忘快。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不够单纯,比较复杂,有些是来自社会、家庭不利因素的干扰。他们上课、学习时明显地表现出心神不定,只要有点外界一无干扰,他们就会分心,不能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所以学习效率很低。
3.学习基础差,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
同初中相比,高中教材的内容更深,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小学、初中的内容虽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确是后面学好的关键和基础。而学困生如果对高中以前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缺乏系统的掌握,必然造成学习过程中的脱节,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出现学习停滞不前的现象,导致恶性循环。
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学困生们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努力,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转化。
一、教师在做学困生工作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学困生
只有尊重和理解学困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学困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厌弃他们。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条鸿沟。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学困生,使他们感到温暖,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鸿沟就会逐渐填平,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只有尊重和理解学困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学困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
二、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力。
学困生往往自信心较差,应当使他们树立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其次,帮助学困生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在检查计划落实的过程中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也尝试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适当降低考试时对学困生的评分标准,相对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不断缩小,有了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关键是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坚韧性。有些学困生也时常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学习应当勤奋,但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和管理上不能放松,要打“持久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上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按照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习惯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例如培养学生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上新课前坚持课前预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都是具体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事。
兴趣是推动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例如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四、加强学困生个别辅导,实施个性化、个别化教学。
加强个别辅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课前摸底了解学困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辅导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课内学习,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经常让他们多说、多扮演、多上台演板,让他们同样获得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锻炼;课后针对学困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以巩固新知识。
一、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一个新的学习周期的开端。可利用自习课时间或课余时间,帮助他们预习新课,熟悉单词的读音、词性及词义,试读句型、课文,翻译句子等。课堂上,可让学困生朗读预习过的单词、句型等,必要时让他们自己总结刚学过的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常用词语。
二、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进一步梳理。要求学困生一定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来消化,然后再做作业,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并对学困生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度的监控,要求他们按照“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课内后课外”的流程来学习英语。这样,他们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他们的学习成绩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建立“错题集”
要求学困生每次作业或测试后,将自己做错的题记录下来,整理到“错题集”上,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加以改正,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设立“质疑薄”,鼓励提问
学困生在课堂上,有时听不懂又不愿问,做作业时就有困难了。这种不懂又不问的习惯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让学困生每人建立一本“质疑簿”,把他们不懂的问题记在上面,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上来,查看一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辅导,这样他们就会逐步养成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就会在英语学习方面慢慢取得进步。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细心指导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每一位英语教师要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善于探索、勇于实践、定期交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探寻符合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此外,还要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这样,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能收到成效,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英语教学总体质量就能实现“大面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