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5:12: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用植物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間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
根据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院安排不同专业野外实习时间在1~2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二、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
我院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收集整理。我们依托泰山、徂徕山,主要是泰山、徂徕山及周边的药用植物为实习地点。泰山、徂徕山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灌草丛植被,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石质稀疏植被,作物植被,共五类。其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2.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生所在班主任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强化课堂和试验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3.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实习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4.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5.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整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三、野外实习的教学总结
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并实施类比、归纳与演绎、辩证等方法,开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5]。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将哲学方法论运用于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中,力图使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并探讨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开展上述活动对思维能力训练的可行性及效果。现总结如下,借以抛砖引玉,共同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水平。
1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定义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1.2实施方法
利用提问式教学在具有相似特点的理论之间进行思维训练,如在茎的分枝方式章节教学总结阶段,设置问题对学生提问:现在已知茎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方式等特点,那么根有类似的分枝方式吗?
1.3结果
通过类比发现,根系的类型也可以视为具有类似的分枝方式,如直根系其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非常明显,其特点与单轴分枝的特点非常相似;而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很发达,这一特点与茎的合轴分枝的特点也非常相似。通过这种类比思维,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训练了相关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2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定义
归纳与演绎是相对的一对特征,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法又称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到特殊的一种推理。其中归纳是启发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2.2实施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比较不同点和共同点,可以对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和归纳。如对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分别比较,就可以有效地将两者内部显微构造知识点的异同串联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又如夹竹桃科和萝藦科均有单叶对生或轮生、白色乳汁的特征,那么在没有花果的情况下如何区别这2个科呢?大家通过归纳比较植物腺体所在的位置后发现,腺于叶柄与叶片基部相连处且丛生者属于萝藦科植物,腺于叶腋内或叶腋间者属于夹竹桃科植物[6]。另一方面,演绎法在教材中应用也较多,整个教材体系就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如在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对于属特征而言,植物科的特征是普遍共有的,而属特征则是特殊的;对于物种特征而言,植物属特征是普遍共有的,而物种特征则是特殊的,这也是一个物种鉴定的过程。
2.3结果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对药用植物学相近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明白了归纳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演绎法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教材体系,而且有助于掌握药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手段。
3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3.1定义
辩证关系就是事物的两重性,他们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权衡利弊,作出科学的判断。
3.2实施方法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需要辩证对待的例子。以药用种子植物分类学为例,有2株外观形态差异较大的植物,其中一种植物较高大,且叶片较大,而另一种植物较矮小,且叶片较小,那么他们是2种不同的植物吗?另外根据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既然变态根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如气生根暴露在空气中、攀援根攀附于其他物体上、贮藏根起贮藏作用等,它们的内部构造与正常根相比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3.3结果
由于这两株植物来自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外观形态的差异,但通过DNA条形码技术等方法证明他们来源于同一物种;另一个问题答案是其内部构造也发生了某些改变。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来思考问题,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
4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1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是这些思维方式的统一体。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
4.2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写作综述等形式有意识地尝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通过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学习,你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药用植物资源?”一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运用药用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对以前较少涉及的海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
4.3结果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同学们学以致用,有所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开阔了学习思路。
一、更新教育理念,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应以实践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先通过课堂上对教材的讲解,然后再在实验课上联系实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样不但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欠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实践为中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边观察药用植物边掌握有关概念,在学习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训练得到加强。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药用植物叶子的时候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课下收集不同类型的叶子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由老师进行鉴别讲解,这样学生从身边较熟悉的植物开始进入学习药用植物知识的大门,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技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尽量做到将实验室、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变成学生们学习药用植物的课堂,这样不但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还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同时也能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就业途径宽泛,适应社会需求的可用之才。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提供先进实验条件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所以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药用植物园、实验室设备、标本室这三个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作简要的概述。
(一)完善实验室设备,加强实验课改革
药用植物实验室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药用植物实验室实验条件应该不断加以完善。购置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如切片机、光照培养箱、电子显微镜等。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做制片,观察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组织形态,并进行区别比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及纠错;使学生掌握粉末制片、徒手切片等制片、染色、装片和生物绘画等方法和技术;实验室除了固定的实验课时间外还应该做到对学生定期开放,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锻炼,通过平时反复练习,加强实践能力,以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更外也应该多做一些设计性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3]。
(二)扩大药用植物园规模
2009年开始,药用植物教研室在校园内建了一个小型的药用植物园,目前已采集并成功栽培了甘草、薄荷、桔梗、防风等20种药用植物,使学生从种到收都可以亲身体验,而且可以随时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状况,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但是药用植物园规模较小,我们计划扩大其规模,引进新品种,使其达到容纳100种药用植物,更好的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服务。
(三)加强标本室建设
加强标本室建设,尽可能多的采集样品,制成标本,全天对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就能在最便利的条件下学习很多的药用植物的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多次使用检索表从而提高鉴别植物的能力。
三、积极开辟野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实习效果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应用GPS定位仪和数码相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所观察植物定位,实现地标化和数字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查找科属间的特点,药材特征,写出调查报告,充分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优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运用能力。
四、改进考试考核,培养:“高分高能型”专业人才
传统的考试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的发生,具体的原因很多,主要之一就是旧的考核办法有缺陷,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学生们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课程实践环节。因此应该致力于建立客观、公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教育真正走向“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导向”的轨道,打破单一考卷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职业素质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考核不应全部集中于期末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合理安排更偏重于实践的应用上。如药用植物特征描述占25%,显微特征占25%,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占10%,野外实习对植物的鉴别10%,期末理论考试占30%。
以上是我对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的一些体会,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对于改革经费不足、野外实习基地路线的不成熟,药用植物园植物种类较少,本课程内容及与相关专业课合并的改革等问题也许会使改革在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够进行。
[参考文献]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李昌勤,袁王俊,丛悦,王金梅.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探.科技资讯.2011,20:176-178.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本校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的一门课程,主要面对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是中药专业与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内容学科。药用植物学在学生进行中药学与药学科目的学习之中发挥着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药用植物学为学生进行相关中药的鉴定评价与应用开发实践活动打下了必备的知识基础。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和临床应用,以及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等。药用植物学的分支——形态和解剖学作为学习各类不同学科的必要理论基础,能够充分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将来在分类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减轻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的广度跟深度。
本校位于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这一便利也要求了我校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充分了解、认识本地的药用植物,以此为抓手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这一时机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加强本校的教育变革,通过实际有效地培养方案为国家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即更多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目前在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名词多、理念多、实验量大、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弱、无法将内容系统化归纳,但学习内容较大,课时又较少,导致课堂实际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进度难免会被压缩,留给学生的自我实践操作时间被挤占,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采取自讲自说的方式,因而,学生课后反馈,很难掌握全部的课堂教学内容。
2.在讲解植物分类系统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重点介绍每一科下的植物分类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将教育重心放在科的特征上,而较少对科中所含药用植物进行具体介绍,这造成了学生在这部分教育完成后,却无法真正地识别出每一不同的药用植物,更不用说了解它们的中药根源。
3.药用植物学教材为了体现中药的药效成分,在每一科下都设计出“化学分类”用来分析中药所具有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每一科的药物成分不同,以往在讲解的过程中都是一带而过,学生往往都是听过就忘,根本就没有掌握重要的化学成分。
4.作为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内容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到完全获取和理解,但以往都是在实验课程当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简单的操作,没有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植物的辨识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改善了学用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科知识模块的建立
本学科的知识模块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将重点放在基础内容的教学上。这两大模块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基础模块教育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基础性学习内容,例如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和重要的理论知识;相较于基础模块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拓展模块则更重视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内容,即讲述那些并没有印刷在课本上的内容,如药用植物的化学组成与药用效果,植物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植物与环境间的作用关系,并展开对现代药用植物学研究的畅讨。授课教师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的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资源和课本的实际教学知识,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应用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逐步进入教学的进程中,其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最为广泛。利用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结合,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表现出教学内容,通过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多媒体作为课件的一部分,在制作时不但可以在网站上下载相关相片,还在野外和药用植物园拍摄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照片,将这些照片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对于这些近在眼前的小植物們,充分学习了解它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增长。同时也让学生实地去观察这些植物,跟踪某个药用植物的整个物候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讲述植物分类部分时,结合蜡叶标本,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鲜活化。除此以外还安排第四学期在药用植物园上一个星期的课程,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蜡叶标本,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理解与掌握,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三、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而本校正坐落于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将学习内容与当地的药用资源特色,尤其是当地的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制定新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尽量多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和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野外实地采集,组织学生参与到药用植物园的实践观察中来,切身体会收集植物样本,采集野生植物的乐趣,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素质拓展,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加大了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开设比例。在学生已学习并具备大量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设计开展应用和实践的综合训练课程,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方便教育教学课程的更好发展进步。
四、将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学研结合、以研助学平台
这段时期,我校致力于结合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和教师的教研试验工作,实现老师亲自投入学生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药用植物学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例如对特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某一药用植物生药学的发展等。利用这些师生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养成优秀的实践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真正达到学习与研究相互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涛,张浩,黄静.中药现代化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J].药学教育,2010,26(3):49-51.
[2]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
[3]王德群.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2,28(1):28-30.
[4]袁艺,黄世霞,王海燕,等.药用植物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31(5):102-105.
[5]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ECM,2010,29(3):42-44.
[6]裴瑾,万德光,马云桐,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7]严铸云,万德光,陈新,等.药用植物学创新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1):47-48.
[8]張坚,马琳.《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2):97.
[9]徐秋栋.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4):28-30.
1以技能掌握为目的,开展理论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中的形态、构造及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药材鉴别,进而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种类,包括形态、解剖和分类学三大部分[2,3]。药用植物学可为生药品质评价的研究奠定基础。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前3种方法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中,因此,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生药学课程的学习及鉴定中药的能力[4]。但目前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的教学时数少,因此,更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此,笔者根据学生必须掌握后续课程的必备技能要求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如针对生药学及我国药典中要求每味中药材都有显微鉴别,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就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细胞、组织、根、茎、叶的构造等。由于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我们还对教材内容做出必要的修改。如学习植物细胞时,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构造做了大篇幅的介绍;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鉴定的实际操作中,显微及粉末鉴别中涉及最多的内容却是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如针对近60%的中药材(包括人参、大黄、天麻等)的鉴别都用到内含物中草酸钙结晶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除介绍草酸钙的形成、类型、作用等基本知识外,还结合有关研究资料对草酸钙结晶的药材组织(细胞)中的分布、鉴别特点等进行详尽介绍,以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为学生能真正掌握中药鉴定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2“练”字当头,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
药用植物学的专业技能基本功应包括三大部分,即植物的外部形态观察、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药用植物种类的识别[4]。外部形态观察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植物器官的外部特征,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除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外,还利用实物教学,用新鲜的植物材料或制成的标本进行实物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新鲜植物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采集新鲜的、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标本,保持其自然体态。有些实物也可要求学生事先采集或收集,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如在讲授叶的组成和形态时,要求学生先采集各种各样的叶、枝条,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分别辨认叶形、叶脉、单叶、复叶、叶序等;在学习花时,要求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花,配合教师授课,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列表的形式判别其类型、特点等。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采集和压制各种叶的形态、脉序、叶序、单叶和复叶,各种类型花的腊叶标本,并将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重点,在生药学的生药鉴定中,借助显微镜对生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功。为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药用植物器官的显微鉴定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用数码相机把教学中需要的显微部分或解剖部分拍摄下来,配合课堂教学。如在讲解细胞后含物时,我们将马铃薯、半夏、浙贝中的淀粉粒,大黄、黄柏、半夏、地骨皮、射干中的结晶,都用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直接观察。二是利用实验课把植物解剖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生动逼真的物像加以理解掌握;通过镜下观察,要求每位学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经过反复观察、绘图,学生能透彻地理解各器官的内部组织构造和特征,从而真正掌握药材显微鉴定的专业技能。利用植物分类学知识识别当地常见的中草药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本学科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的科较多,而课时又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的科作为重点来讲,对于药用植物种类少的科,则要着重突出该科的特征,尤其是要抓住这些科最独特的特征来理解。如要求学生掌握豆科植物的关键识别特征:“花冠蝶形,二体雄蕊,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唇形科植物的特征“: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小坚果。”十字花科的特征:“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在记住科的关键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标本室观察药用植物标本;走出课堂,实地观察野外自然生长的药用植物,通过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必备的中草药鉴别技能。
3强化实验课上的“练”
实验课的训练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安排要有系统性[4],我们主要安排了以下5方面的实验教学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会使用和维护光学显微镜。(2)植物的细胞:会徒手制作横切片、粉末片等临时标本片,能辨认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化现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和晶体的形态、类型。(3)植物的组织:会辨认5种成熟组织的类型及维管束的组成、类型。(4)种子植物的器官:会识别六大器官的组成、形态、显微构造、类型及变态类型、叶序、花的组成、花和花序的主要类型、果实类型、种子形态结构、种皮特征。(5)各类生药:会识别植物重点科的特征;能辨认各常用生药标本;能对麻黄、大黄、黄连、肉桂、甘草、番泻叶、黄柏、苍术、红花、茯苓、五味子、半夏、金银花等进行显微鉴别。此外,我们还在实验中加强了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绘图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记载药用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具有文字记录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学习药用植物形态解剖时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也是学习掌握生药显微鉴定技术的必备基本功之一。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验来验证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强化了自身基本技能,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和显微绘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强化练习,我们除了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外,还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药材标本和实验材料,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药材,动手操作和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与中草药品种鉴定、资源开发、药材品质鉴定等有密切关系。药用植物学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黄山野外实习。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巩固并深度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强化了动手能力,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安徽医科大学自2010年以来一直都在黄山开展野外实习,地点是黄山市汤口镇浮溪村。本文结合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实习后续思考三方面,总结探讨安徽医科大学在黄山开展的野外实习工作。
1实习前的准备
1.1实习基地选择
黄山市在安徽省南端,地处山区,全市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和歙县。黄山市北部黄山山脉呈西南东北分布,黄山北部水系经青弋江流入长江,新安江经富春江流入钱塘江。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黄山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黄山风景区地貌多样,独特的气候、丰富的地形地貌,集合了高山、低山、盆地、丘陵、河流等诸多自然环境,造就了黄山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所以最终选择黄山汤口镇浮溪村作为野外实习基地。
1.2黄山实习前准备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野外实习时,要求学生和教师都穿长袖、长裤及运动鞋,并携带雨具。学生按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去危险地区,注意山间公路车辆,教师在前面探路,以防蛇、各种野兽以及兽夹。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自带,不吃野果、野菜等,同时备上专治毒蛇咬伤等的药物,确保万无一失。还安排学生带上《安徽植物志》(纸质版和电子版)、《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相机、电脑,方便学生查询。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将所带小组学生(通常为20人)再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明确组员分工,然后将实习小组分散开来进行标本采集,下午进行标本鉴定。
2实习教学策略
2.1辨识重点药用植物
黄山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样,其中中药资源种类大约有225科2149种,常用中药344味(植物类305味)[1]。2017年经过实地调查,黄山环境大致分为低、中、高3种海拔。低海拔在5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中海拔500~950m,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高海拔在950m以上,是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实习活动范围在200~700m,实习过程中注重辨识药用植物。譬如黄山的唇形科植物种类很多,包括薄荷、荔枝草、连钱草、黄山鼠尾草、紫苏、金疮小草、南丹参、瘦风轮、显脉香茶菜等,可以从科属、特征、功效三方面来进行比较。首先介绍唇形科的突出特征: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四枚小坚果。这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对初学者有好处。薄荷是一味常见兼常用的药用植物,是典型唇形科植物,需要重点介绍。薄荷,单叶,对生,有特殊的薄荷味,其雄蕊略超出花冠外,这就是薄荷的特点,它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眼睛红肿等。唇形科的紫苏也是常用植物,叶背是紫红色,叶子入药,以紫色为佳。南丹参虽然名字有丹参,但不是丹参,它的根不红,叶尖端比较尖,所以不能作丹参入药。对于荔枝草、黄山鼠尾草、显脉香茶菜、瘦风轮这些不入药的植物,可作一般了解。
2.2药用植物名称的由来
药用植物常以植物形态、颜色、功效、故事等来命名。例如,覆盆子来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在黄山常见到。它叶为掌状深裂,叶背有毛茸,有托叶,茎秆上、叶柄上都有刺,扎手。关于覆盆子名字由来,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果实形态像倒扣的盆;二是具有固精缩尿的功效。这两种说法都对。中药覆盆子(蓬蘽的异名)的功效收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覆盆。”唐宋时期出现分化,变成两个药:蓬蘽和覆盆子。从清代直到现今,蓬蘽已不作药用。2020版《中国药典》只收载掌叶覆盆子作为唯一正品。
2.3结合植物生活型深入了解药用植物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2]。在药用植物的识别中,对植物生活型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中国植物志》收载芍药科植物芍药和牡丹,二者的植物形态很相近,但芍药是多年生草本,牡丹是亚灌木,二者生活型是有区别的。在和学生讲授这两种植物的时候,让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茎基部:芍药茎整体都为草质茎,牡丹茎基部为木质化,上端草质。它们虽叶子有点像,但可通过草本、亚灌木来判断区分。
2.4易混淆药用植物的鉴别
在黄山看到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从原植物比较容易区分,例如:(1)石韦、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三者均为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药材的原植物。庐山石韦在枯枝败叶处生长、植物个体最大;有柄石韦在枯死的树桩上生长、个体最小;石韦在阳石壁上生长,个体大小在两者之间。(2)绞股蓝与乌蔹莓。绞股蓝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而乌蔹莓未收载。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茎为绿色,无托叶,果实成熟为绿色,喜阴湿环境;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茎是紫红色的,有托叶,果实成熟为白色,喜阳生环境。(3)何首乌与白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单叶互生,无乳汁,以根入药,药材分生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具安神、养血、活络、解毒的功效,而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单叶对生,有乳汁,以根入药,具滋补肝肾、强壮身体、养血补血的功效。(4)奇蒿与三脉紫菀。二者都是菊科植物。奇蒿别名刘寄奴,叶背有茸毛,叶脉羽状,具特殊的气味,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的功效。三脉紫菀叶背无毛,叶脉明显有离基三出脉,不作药用。
3实习后续工作
3.1综合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药用植物学内容比较枯燥、知识点多等特点,故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枯燥乏味的描述性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具象植物,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鼓励学生自己带植物到教室,让学生自己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学会应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特征,识别植物种类,认识常用药用植物,并了解其功效。因此在实习后,利用多媒体、网络及手机等,通过网上搜索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结合网络资源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让学生亲自压标本、办展览,激发学生积极性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让学生“教”比让学生“学”更加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让学生自己压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制作标本时,一方面熟悉标本的制作流程,另一方面对很多药用植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丰富了学校药用植物标本馆藏。同时,在校园定期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览,由学生进行讲解,增强仪式感和成就感。各个实习小组选择一个药用植物科属,如唇形科药用植物,要求学生观察其鉴别特征,做好记录,并拍摄相关图片,让学生自己编写《合肥市常见植物图鉴》电子书。通过认植物比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辨认植物。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拍摄植物,突出花特征、整体特征,然后办摄影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3.3对黄山野外实习的思考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基础学科,为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因教学安排不合理,大大压缩了药用植物学的学时。以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例,理论课54个学时,实验课只有18个学时,野外实习只有8天,和一般院校相比差距很大,建议多加一些学时,使学生深入学习。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加强学生辨识植物的能力,考试将不再单一采用期末一张考卷决定成绩的传统方式,而是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将辨识植物也纳入最终考核,所得成绩是理论成绩加上辨识植物成绩,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3.4注重保护当地资源
目前,黄山中药资源因过度开发而存在发展局限性。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过度的开发活动虽能创造短期效益,但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不完全统计,将近1/4的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目前,黄山也在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违法商业活动,力争还黄山一个青山绿水、鸟鸣虫幽的自然环境。在实习教学工程中要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谢晋.新安地区中药资源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0.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631-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学等专业课的入门课程,为中医药院校中药、中药资源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兴趣,并积极投身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去至关重要。药用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掌握了药用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才能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这种模式培养的需要,改革以往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效果评估乃至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及理解力的评定都应该从学生实验技能、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综合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平时自觉地强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程度等。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既有正规考试,也有辅助考查。实验考核内容应穿插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谓正规考试,也既学期末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实验考试,通过期末实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做实验的掌握程度。辅助考查则分散在平常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进行。“多元”,一是考核内容广泛,二是考核方式多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达到考核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中。正规考试要与辅助考查相结合,定性考查与定量考试相结合。学中有考、考中有学、考学结合、相互促进。平衡好正规考试和辅助考查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期末实验考试
期末实验考试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然而,如何更客观、更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编排和组织形式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笔者的做法是:设计一套药用植物学实验考试题库,每次实验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考题。试卷实行百分制,每题10分。考试内容含盖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等实验课上讲过的内容,从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的指认到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的识别。例如:摆放不同种果实,让学生写出每种的果实类型,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同学写出指针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考试在1个下午完成,学生每7人l组进入考场,人手1份答题纸,每组在10~15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的学生封闭等待,不许接听手机,1组学生考完离去后,叫下1组学生。
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在药用植物学期末实验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能比较公平地反映每位同学的实验能力,也为老师了解实验教学的效果、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2.辅助考核方法
期末实验考试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1个环节,也是一种常规性的实验考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中更应该重视辅助考查的作用。辅助考查包括实验课前的预习考核、课堂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的考核。
2.1课前预习的考核 课前预习是做好药用植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多是通过检查每位学生的预习报告,或对学生提问进行课前预习考核。这样做学生总感觉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动力。如何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变被动为主动,笔者的做法是老师在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问题,增加老师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性。实验课前老师明确提出,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预习下一节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学生除了写出实验题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之外。每位同学还要写出本次实验最想了解的实验内容。老师参考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在实验讲解中,适当增加同学对困惑问题的讲解时间。例如在根的形态学实验前,同学们普遍反映常态类型的根还好理解,而根的变态类型因缺乏直观印象而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上老师就会对照实物,详细讲解根的各种变态类型及常见的药用植物。实践表明,通过增加这一互动环节,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另外,通过学生实验前的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了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2.2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 考核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结果,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融考核评价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是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否则,尽管抓了两头(检查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却忽略了中间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成绩仍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主动操作一遍实验给同学看,同时给同学讲解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任务,老师则不断地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巡回指导是老师的工作职责,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这个层面上,更应该主动记录掌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物绘图技巧,给出实验操作的考核,这样对学生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定会更趋合理。实验操作考核应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①对每次实验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进行考核。譬如,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实验,设置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大黄粉末的透化技术以及临时水装片的制作三个考核点。老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给予指导和评价,记录他们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仔细辨别相近的组织构造,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进行考核。药用植物学实验中,形态相似,结构相近的组织结构观察较多,老师需要耐心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点。对学生观察错误的结果,老师要及时纠正,指导他们完成正确的观察任务。例如,在保护组织实验中,学生要撕薄荷叶下表皮制作临时水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腺毛、腺鳞和非腺毛。腺毛数量少且不容易辨别,许多同学误将腺鳞当作腺毛,甚至有同学照着书本上的腺鳞照葫芦画瓢画1个,此时,老师应及时制止并让同学按照自己的观察画出腺毛和腺鳞。 ③对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一般要独立完成药用植物学实验全过程。老师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并引导他们独立完成实验。鼓励他们在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自己查找原因,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找同学或依赖老师的帮助。 ④对学生实验纪律和实验室制度的执行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课前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完毕后老师严格检查实验用品的归还和仪器的整理。一些重要仪器要求学生使用完毕后签名。老师记录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实验操作考核的依据。
2.3实验报告的考核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实验报告中的绘图和文字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不得任意篡改。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考,老师更要责无旁贷地认真负责批改。对主观臆断,编造实验结果的现象,一经发现,此实验成绩记为零分,并在实验报告上加上评语,进行批评。杜绝学生杜撰实验结果、相互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1 引言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可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范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 因而,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非常重视,不断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方法,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3~9]。中南民族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野外实习方面针对以往的问题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
2 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采集的标本数量过多
在传统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采集标本为前提。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7~8月份,各个实习地点都会聚集多所大学与植物有关的实习生。如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每年的野外实习都集中在大别山天堂寨风景区或京山的太子山林场。每年走的路线基本也相同,老师讲解和采集的标本也大致相同。此外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既浪费又对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2.2 考核模式不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0~12]。
中南民族大学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鉴定一份标本,而且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在考核上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
2.3 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的训练
大学生现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怕吃苦,喜欢独断独行,做事有时欠考虑和不计后果,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力训练是每一位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野外实习是开展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教育的大好时机,使用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3 对策与建议
3.1 学生分散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现有4个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即罗田大别山天堂寨实习基地,英山大别山实习基地,京山的太子山林场实习基地以及2013年新开辟的京山绿林镇绿林寨实习基地。每年实习的学生人数为250名左右,分别分散在4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且该院根据需要,聘请武汉植物园的有关专家进行讲解,以缓解师生比例不足。学生实习的地点不一样,采集的标本也就大部分不相同。此外,在实习前,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签别特征,还要注明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采集人等;“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老师在讲解时,学生可用相机将植物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同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一个指标。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整个团队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职责明确,避免有学生偷懒,脱离集体单独行动的现象。
3.2 明确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的实习基地的同学,要求在实习的最后一天进行考察。考察形式:由老师随机采集一些标本,随机抽取20个标本给同学们辨认,要求他们说出这些植物是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植物,有何鉴别要点。且考试提前通知。同学们明确考察形式和内容后,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师讲解时不但认真听讲,认真做记录,认真做标本,而且利用休息时间,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动出去辨认植物。最后实习结束时,按预先要求进行考核,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辨认率达到80%以上,达到了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学生满意归校。
3.3 适时开展思想教育,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若能适时开展教育,其效果则是众多教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如讲解一种叫瓦松的植物,该植物长在屋顶、墙头及岩石上,虽然身处这样贫瘠、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会捧出一抹新绿、一朵小花,坚强地完成繁衍后代,造福人类的使命。瓦松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肝炎,疟疾等疾病的作用。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环境下,要耐得住寂寞,要向瓦松这些植物学习抗逆境、困难和挫折,勇敢地面对和生活,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员虎将。又如在讲解五味子的生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五味子生长在杂木树林下土地肥沃的地方,需要高大的植物为它遮荫,这样才能长势良好,而人工栽培的五味子,没有了这样的环境,则瘦小枯干。说明植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群落关系,否则很难正常生长发育。假期间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团结,不仅辨认了很多的药用植物,增长了知识,而且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得到深化,可为收获颇丰。实习的最后一天,一般会组织同学们到实习地旅游景点去观光,无论是大别山的天堂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还是太子山林场的王莽洞,景点离驻地都很远,来回几十里的路程,同学们都是步行,在欣赏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意志力进行了一次较好的锻炼。
3.4 整理植物名录,丰富馆藏标本
实习结束之前,要求各小组将已压好的标本进行整理,同科的植物放在一起,以便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同科不同种植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加深所学科的植物特征的印象。如药学学生是首次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进行实习,该基地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不太清楚,通过该次实习和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的制定,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植物物种分布情况,为后续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标本将会永藏在药学院药用植物标本馆中,丰富馆藏标本内容。
3.5 展示图片资料,丰富校园文化
每年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会把所拍摄的植物图片进行展览,以汇报学生实习的情况。展览的图片中:有的是植物图片,其上注名该植物的名称及功效;有的是同学们采集和辨认标本时的照片;有的是同学们以当地美丽风景为背景的合影。总之展示的图片丰富多彩,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也是科普宣传的奇葩,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同学的眼球,迎来阵阵喝彩和赞叹,增强了同学们专业的自豪感。
4 结语
各种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的配合使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学会了融会贯通,激发了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感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尹海波,王 冰,韩荣春.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218~219.
[2] 王双明.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10):93~94.
[3] 申志英,孙世芹,王艳明,等.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1):47~49.
[4] 程虎印,欧 莉.《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0,16(9):130~131.
[5] 何先元,李开萍,王 刚.《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技巧探所[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4~175.
[6] 张 丹,付利娟,何先元.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90~91.
[7] 纪宝玉,裴莉昕,陈随清.谈药用植物园在中医药院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52~153.
[8] 谷 巍,巢建国,吴启南,等.《药用植物学》 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2(2):120~122.
[9] 田建平,胡远艳,张俊清.思维能力训练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2,31(2):49~50.
[10] 李 涛,张 浩.药用植物学教材建设探索[J].药学教育,27(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