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安全生产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2 01:02: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安全生产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安全生产论文

第1篇

1.1电力设备的维护作为电力维护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保证电力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才能够达到电力稳定供应的目的,同时,又能极大的降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在实际生活中,电力设备的使用过程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且问题种类繁多,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概率。平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时常清扫绝缘子,做好接头部分的防腐工作等一些基本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运行不会受到影响。

1.2电力运行的维护要保证供电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运行的维护是不可或缺的。电力运行的维护要求对电力运行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不仅如此,还对调度命令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基于以上两点,才能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以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在对运行设备的维护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足够的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1.3电力系统的维护电力系统维护指的是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维护。电力系统的维护相对复杂,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其中包括电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通信网络信号,电流数据等等。然后,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主机中,用于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对电力系统的维护能够使使用电能的用户与系统之间形成一种联系,这样,就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查询相关数据,同时,对于电力部门实现遥感和遥控功能也有积极的作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的功能进行更好的维护,处于一个好的维护环境下,对于电力系统更好的运行以及更好的进行电力生产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不仅如此,这样还能够使系统的操作更加的安全有效,对于电力系统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2.1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因为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处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前线,其工作内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工作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等不可挽回的结果。处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失误主要是有两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一,就是技术不过关,对工作中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熟练,第二点就是在工作中疏忽大意,缺少安全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没有保持必要的警惕。因此,想要降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电力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从专业知识与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一些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必须要定期进行考核,并且建立起健全的奖惩条例,恩威并施,以更快速度取得效果。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和经典问题,要集中讨论,以积累经验,提高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

2.2组织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反思电力部门要经常举行相关部门的讨论会,分享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所以人们在工作中的方法方式也会有不同,相互之间分享工作体会,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取长补短,不仅如此,还可以将一些棘手的问题提出来集中讨论,确定最优的处理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快速,完美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快速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3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要降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同样非常重要。总的来说,设备的管理分为三个方面,即设备的建设期、运行期和修理维护期。在设备的建设期,要重点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排查,确保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在设备的运行时期,要认真对待设备的检验,争取做到面面俱到,如果发现故障,无论大小,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后,在设备的修理维护期,必须认真排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是否有修理的必要,如果问题严重必须及时处理。

3结语

第2篇

每年因为各种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电力安全事故数不胜数,造成数百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致使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风险控制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

2、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中阐述的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六大类:物理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噪声、震动、辐射,明火;化学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自燃物质,腐蚀性物质;生物危险源,包括细菌、病毒,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植物;生理、心理性危险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行为危险源,包括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失误;其他危险源,包括搬举重物,作业空间狭小,工具不适合[1]。电网事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施工单位现场指挥人员指挥不当,没有注意吊臂的伸展位置,同时也由于吊车司机观测角度存在盲区,导致在操作吊车伸展吊臂的过程中,直接碰到220kVII母线导致失压,引起一连串的安全事故。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依据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状况开展的系统查找和识别风险的工作,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2]。风险辨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是否处于可承受的范围,当风险大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时,要采取转移或者降低等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使国家和人民遭受的损失最小。

4、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的管理措施,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4.1事故前控制

电力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缓解电力供求矛盾,调整电力结构,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提高电力装备制造水平;电力企业要科学编制施工方案,重点场所责任到人,加大安全工具设备的投入,定期派人维护电网系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学习,提高安全操作的意识,制定紧急抢救预案;工作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做好保护措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做好防护工作。任何危险来临之前,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辨识危险源,预先采取措施,实施有效控制,将可能造成的风险降至最低。

4.2事故中控制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电力部门应迅速启动紧急抢救预案,把情况上报指挥处并下达紧急指令,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维修工作,尽可能的转移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更大的损失。

4.3事故后控制

危害发生后,组织人员抢修、维修发电或者供电设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电网,电力部门要开展事故调查,分析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开展事故座谈会,总结事故经验,补充和修改紧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环节,制定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杜绝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5、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

5.1消除法

对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线路不通,绝缘破损,接触口松动,设备短路,机械运转异常等问题,可以及时维修,消除危险,避免损失。此方法是针对前期监测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发现的危险因素,效果很显著。

5.2代替法

用低风险、低故障率的装备代替高风险装备,发展高科技全自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组织开发人工智能设备,改造或者更新老设备,将操作人员的双手解脱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5.3隔绝法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彻底消除危险,但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危险因素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例如:进行检修、抢修工作时,用测电笔、电表等仪器设备查找问题,不能带电操作;在完成危险操作时,要设立危险警示牌或者安全围栏;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出高危工作环境;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与作业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开来等。

5.4工程法

开发、改进或者改造系统和设备等工程方法降低风险程度。例如:更换选型不当的设备和不符合作业环境的设备,改进老旧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善用工制度,调整工作强度避免疲劳操作,减少因人为失误操作造成的风险。

5.5行政管理法

电力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调整电力生产结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战略合作。电力企业要落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通过培训、监督、考核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惩罚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进行严厉处罚。通过行政监督、工作制度、安全保障、专业培训等行政手段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和规避风险。

5.6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穿着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坠器、耳塞等防护措施,操作仪器设备要做好安全检测,学习高危环境的自我保护和急救措施,保障个人的生命安全。

6、结束语

第3篇

1.1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导致正常的生产活动不能进行,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要对电力生产活动的安全监察工作进行重视,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成本的投入,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提高。不仅如此,电力企业加强对生产活动的安全监察工作,还要对员工的人身安全进行保障,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同时还可为企业在社会上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获得国家的支持,最终提高自身的经济社会效益。

1.2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发展是以电力企业为基础的,如果电力生产活动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导致其他的许多企业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政府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就需要对生产活动做好安全监察的工作,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监察体制,促进电力活动的正常开展。只有电力活动正常进行下去,才能够保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才能够保障我国的国防安全,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3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能与电分开的,没有了电的支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就无法继续下去,甚至还会对我国社会的安全造成影响,导致社会出现混乱,最终对国家的电力安全问题造成威胁。因此,电力企业要能够加强电力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监察工作,只有保证了电力活动的安全,才能够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秩序不会出现混乱。人们可以通过电力的使用而获得社会上的最新消息,能够利用其进行休闲活动,最终使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如何在电力生产活动中进行安全监察的工作

2.1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想自动化地处理电力工作,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的电力设备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进行强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最终将工作人员在安全监察工作当中的反应能力提高,保证安全监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2.2运用先进的评估技术企业早期所使用的电力设备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就需要及时地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并使用新的电力设备。我国在电力设备的评估技术方面的水准不高,所了解的知识也比较少,与外国的技术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要能够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并且不断地将国内的评估技术进行改进,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安全监察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企业的电力生产活动的安全问题。

2.3建立完善的安全资讯平台国家的相关安全监察机构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资讯平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库系统,为相关的监察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对电力的生产活动进行集中观察,方便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预警系统,对于电力生产活动进行远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要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力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保证,最大程度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2.4提高监察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复杂性,往往都会要求他们拥有较高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实践工作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监察人员的思维要十分灵活,遇到事情要有主见,将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进行提高;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自身的利益和企业、国家的利益进行结合,对自身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的克服,对于复杂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还要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使自身能够对安全监察工作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相关监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5建立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相关的电力企业要能够将公司的安全文化在员工当中进行宣传,使其能够对安全生产有足够的了解。企业要能够将工作人员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编成准则,然后对公司的相关员工进行及时的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能够遵守企业的安全基本准则,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要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从机械设备的选择到具体的电力活动以及安全监察工作等,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重视,才能够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重视,最终对电力活动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

3结语

第4篇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

(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第5篇

在电力检修及施工作业中,以致于电力施工单位与外来施工单位,往往过分注重员工的身体素质,要求其能够吃苦耐劳,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要求较低,以致于经常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情况,久而久之成为了行业中的固定的模式,极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降低事故发生的措施

电力企业在电站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构建以电力建设单位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加强外来人员的安全监督力度,发包方对于分包单位有着监督安全和指导工作的责任,应对外来人员的施工组织及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力工程事故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期的流失,相关因素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应对工程中可能遇见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检查,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是否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是否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且注意交底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外来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外来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作业分工是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相关规定中需要进行监护的作业,监护人员是否安排到位;外来人员是否遵守相关安全纪律,相关设备是否合格;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安装规定架设;危险施工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外来人员是否在正式员工的带领下作业等。外来人员及所属分包单位都根据相关规定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台账。分包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进度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

3.1采取合理的手段,依法对外包工程进行管理

主要可通过对外来人员的工作资质的审查;对外来人员实行考核试用期制度;将外来人员的施工进行动态监管;采用优质作业奖励制度,惩处违规作业。

3.2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化的管理

在多次的建设工作中,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总结,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的责任强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人为本的外包工程管理。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于未然,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在工作现场进行,且应保证双方交底清楚,杜绝走过场的不负责现象;二是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若外来人员素质较差,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行为盲目随意,使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再培训之后方能上岗;三是将外部项目的工作时间及外来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控制,若外来人员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随意调整,使相关的安全监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特别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做好全程监控,及时将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安全考核是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与查处违章的工作,也是有效对外包工程及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因此,安全考核不仅要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也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激励效果,使电力企业外来人员的管理体系跟为完善,为管理环节的顺畅提供扎实的工作基础。

4结束语

第6篇

电力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电力企业在设备维护和线路检修过程中,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审查、验收等环节中把关不严,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当前各电力企业都已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都明确了安全生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兰岚国网河北东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东光061600产责任,但也有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讲空话和无为而治的水平上。分管安全的领导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配电检修工作易发生无票作业。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电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够深入。抓安全工作不能时紧时松、管理松懈,出了事故后才认真抓。对事故处理不严,存在姑息迁就的情况,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控制。检查监督不到位,只停留于传达与要求,缺乏检查跟踪、现场指导和监督。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与业绩的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填写不及时、不规范、不准确,保管也不认真。电力应急响应与实际处理工作仍需加强。电力企业的应急响应存在漏洞,信息传送渠道不通畅。有些电力企业存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部分电力企业应急救援人员缺乏专业装备和必要的培训。部分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满足不了需求,电网停电后,应急自救能力薄弱。电力突发事故调查处理、事件信息报送存在问题。有些电力企业法规意识模糊,存在瞒报、漏报、迟报等情况。电网的安全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缺乏严格仔细的工作作风,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安全管理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近些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形式逐步创新、领域逐步扩展,对于电力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质量不仅是技术、经济问题,同时它还关系到企业的声誉,电力企业应该建设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1打造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

鼓励员工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参与,组织员工对各专业现场的检查和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制止和纠正,使员工完成本岗位工作之余,对各工种的衔接更加顺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接受员工对企业质量的评价建议,使员工的参与热情高涨,并逐步改进完善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

2.2在电力生产的各项基础工作中实

施全质量管理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涵盖了安全生产相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是指制定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巡视、检修操作、事故处理必须遵守相应的模板。搞好了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利于确保工作质量和生产安全。

2.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工作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起质量第一以及不断改进质量等其他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明确目标,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要在做每项工作时形成有效规划划,灵活利用企业资源和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2.4提高质量带动经济效益增长

第7篇

1.1发电技术———燃料电池

目前在电力技术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技术形式,实际上就是燃料电池,而燃料电池本身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通过内部化学物质反应的方式,将释放出的相关化学能,直接转换成为电能。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燃料电池表现出的发电率极高,如果说单纯的采取联合循环式的燃料电池进行使用,那么其所表现出的发电率能够维持在85%左右。不仅如此,还由于燃料电池表现出的负荷不高,那么负荷变化的情况下,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跟踪,满足高调峰需求。燃料电池在节能上也只是存在着较低的污染问,在燃料电池技术持续完善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零排放以及节水的效果,进而最大限度的促使能源缺乏现象得以解决。

1.2交流输电

交流电技术已经在是如今的电力技术体系中,发展到了一个极为成熟的地步,特别是在电力的分配以及输送上,都呈现出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有效的促使电网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这对于电能体系的利用高效性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交流输电电力技术在大功率之下,表现出的高压开关,一般都是直接使用的大功率电子器件,而FACTS设备实际上还包含了其他形式的电力设备技术,这方面的技术应用,对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调节工作,有着极为良好的改善效果。并且在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功能需求上,交流输电技术在其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太阳能电力技术

太阳能技术本身属于大自然中可使用的最多自然资源,并且在这其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能量转换率。太阳能辐射本身在实际对地球进行照射的过程中,会由于纬度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一定的不同,地球上最大太阳照射率870-3400KWh/m2。根据中国科学院对电力研究的分析,太阳能电池和其他电池有所不同———只可用于小面积地方。每年的供量大概是3500KWh/m2到5500KWh/m2之间。一般来说可以满足我国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太阳能发电技术具体包扩了两个方面:①利用太阳能的热动力发电的技术;②利用光伏发电的技术。所谓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太阳能将其转变为电能,的技术。随然太阳能发电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因为一些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的规模还十分小,但是在未来几十年内,相较于常规电力技术,光伏发电技术肯定会慢慢啤机开来。

1.4城市化的供电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在提高。在现代化社会里存在着较为复杂供电方式和供电的负荷密度,需要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并且需要较为稳定可靠的电力技术相辅相成,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满足电网的升格和不断增加的供电负荷,其电网建设所具备的电力技术也相对复杂。例如:新型的GIS设备、集成技术和配电网的保护等。高压下的直流配电技术,即骨干网架的高压直流电缆,以及自变流的电力技术的一种流向用户工频或者是高频下供电技术在城市供电中普遍应用。

2电力生产安全

2.1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与技术监督

在电力生产安全方面需要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因此要求我们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电气设备隐患和缺陷库,减少保护装置动作的机会。如确有故障存在,则需要保护装置可靠正确动作切除故障,将故障设备隔离,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整合计算机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保护装置的入网管理,降低电气设备的缺陷发生率,对保护装置严格按规范进行定期校验,并有试验合格可以投入运行的确切结论,对于母差、主变差动及光纤纵差等保护尤其要重点关注,保证各二次回路的正确接线,避免继电保护装置设备产生误动或拒动。

2.2完善电力生产的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从而实现了安全事故的控制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电网安全。建立相关的安全机制,规范了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体现了标准化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了电力生产的正常、稳定、安全进行。通过安全保障机构建立,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素,重点扶持安全生产,并且建立有效可行的机制;建立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行为,让考核、管理和执行做到有据可依的网络化的机制体系,从根本上落实电力生产安全。

2.3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中的员工是企业主体部分,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还是外部都不能脱离人员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所以,调动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从管理角度入手,需加强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方面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与工作责任心,从而为电力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人员互保责任书》、《四不伤害责任书》等,使每一个员工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其次,建设电力生产的安全文化中心的根本是树立安全意识,让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到生产安全的利害关系,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结论

第8篇

场址区域地形为海拔1300m以上的高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局部小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差异较大。风电场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7.5℃,年平均降雨量1849mm,平均日照1187h,无霜期285d,平均湿度约65%,最大98%,是广西气温较低、光热最少、雨量最多、霜雪期最早最长的地区之一。风电场低温覆冰期一般从11月底至第二年3月,气候特征表现为:①空气湿度大,一般达70%~98%,即使无寒潮和降雨,在低温条件下,也极易形成覆冰和雨雾淞;②受高海拔影响,风电场区冬季低温冰冻时间长,影响范围广;③覆冰强度大,冰雪、雨淞覆盖风机、升压站室外输变电设备持久。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风电场户外设备容易出现雾淞、雨淞、雨雾淞混合物以及湿雪等覆冰现象,最为常见的是雾淞,塔筒、叶片、机舱、箱变均容易出现。雾淞在整个冬季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只是强弱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风电场设备基本能正常运行,只有强度较大时才会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冬季风电场一般降雨相对较少,出现雨淞、雨雾淞混合物及湿雪的次数相对较少,但一出现,覆冰现象就极为严重,各种户外设备均停止工作,直到气温回升覆冰融化后方可正常启动运行。

2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

2.1对风机设备的影响

覆冰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均发生过,是世界性的工程技术难题,主要影响有:①积冰冻结测风仪,影响机组控制系统灵敏度;②叶片覆冰改变叶片翼型,影响机组出力,功率曲线偏差较大;叶片覆冰的不均匀性还会影响叶轮的平衡,可能致使机组故障停机;③风机机舱、叶片及塔筒表面覆冰会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耐久性,同时还会损伤机组表面涂料,影响涂料正常使用的耐久性。

2.2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

高湿度冰冻天气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冰冻发生后,室外输变电设备不同程度的覆冰。在覆冰超过设备设计防护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送出线路及10kV备用电源因覆冰严重停电,电场生产生活用电缺失;路面结冰、交通中断导致生产生活物资无法送达、生产例行巡视维护工作中断、人员及车辆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生活供水水管冰冻导致生活水源中断等一系列问题。冰冻消融后,又容易出现风机叶片坠冰、公路塌方等新的次生灾害发生。

3冬季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1风机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措施

对于风电场风机设备运行,如何保证既不因积冰造成风机振动过大、产生疲劳负荷从而影响风机寿命,又能达到发电量最大化的目的。通过3年的积累,已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风机特殊运行方式经验。

(1)冬季风电场凝冰严重,叶片凝冰时,叶片气动特性变差,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加,叶片会进入失速状态。由于翼型的阻力系数也不断增加,叶片和机组将也会承受更大的载荷。凝冰期间启机对机组轮毂内轴承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是温度过低会影响轴承尺寸和内部晶相组织;二是过高负荷会引起塑性变形引起过早失效。工况不对引起异常受力,每种轴承适合自己的工况,仅能受径向力的,如果让其受轴向力就会很快失效。所以融冰后启机时功率也应慢慢的增加,机组各部分未进行预热磨合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

(2)温度接近0℃,空气湿度80%以上,根据经验机组叶片会发生凝冰,运行人员观察风速与机组出力明显不匹配,出力迅速下降至相应风速标准功率的30%以下,立即停机以保证风机安全(此时风机因覆冰极易产生疲劳负荷,同时产生共振,严重影响机组寿命)。

(3)融冰期间启机限功率操作:根据实际温度、湿度情况确定限功率时间长短(如:零上温度,干燥天气限功率时间相应简短),实时风速3~5m/s建议不运行;实时风速6~12m/s建议限功率:如风速8m/s标准功率为750kW,实际只发300kW则限功率至300kW。实时风速12m/s以上必须限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小于500kW不建议运行,大于500kW限功率运行,限至实际输出功率。

3.2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2.1安全管理

根据冬季潮湿冰冻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每年三季度重点安排加大对坏境及设备的检查和整治工作。加强危险点危险源识别,重点开展隐患排查,对生产现场隐患及遗留缺陷集中进行处理,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1)对风机-箱变-线路-升压站设备安全情况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应包括:风机油系统、水系统管路防结冰措施;风机内加热除湿装置完好情况;塔筒外变流器水冷装置和箱式变压器防风机叶片坠冰砸伤防护措施。35kV电缆是否因雨水冲刷等因素造成,电缆绝缘情况;风机塔筒门、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的密闭情况;升压站重要设备间密闭情况及防凝露措施,重要设备间加装工业除湿机;风机、升压站消防设施完好情况等。

(2)完善各类冬季应急预案,入冬前及时组织开展相关事故应急演练。制订《防寒防冻应急预案》、《生产区域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重大人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入冬前完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使生产人员熟练掌握全场事故应急操作及事故处理方法,切实提高生产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冬季安全培训和事故预想工作。要加强冬季行车、设备冬季特殊运行方式、生产人员交接班及外出巡视等安全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全场停电事故预想,覆冰造成线路开关跳闸等事故预想工作,提高生产人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及早完成冬季物资储备工作。冬季会遭遇大雪封山,道路凝冰等特殊情况,入冬前一定要完成事故应急备品配件、安全工器具、保暖及防寒防滑用品、生活物资、医药物品等满足风电场安全过冬的物资储备工作。

3.2.2生产运行管理

冬季恶劣环境下如何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冰冻应急处理,防止因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重大停电和设备损坏事故,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保证风电场平稳过冬,运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主要经验措施有:

(1)如遇冰冻封山,风电场运行人员临时停止交接班,待冰冻灾害过后具备条件方可开始交接班。冬季交接班必须对升压站、中控楼、宿舍安全用电情况以及危险品、柴油等存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每年三季度安排保安电源检查及带载试运行工作,安排柴油发电机的试启动工作。

(2)冰冻过后外出巡视,要加强对风机叶片外观检查及箱变、转接箱的检查。确认机组除冰及加热除湿完成,塔筒内环境温、湿度,变流器网侧电抗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机组检查正常后方能重新启动。

(3)冰冻过后对110kV升压站内外设备进行逐一排查,检查是否因雨雪造成设备损坏或其它异常现象,覆冰严重时应及时进行融冰处理;冰冻天气升压站夜间要进行关灯巡视,检查110kV升压站内设备是否有放电闪络现象,若设备有污闪等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合理方法处置。

(4)冰冻事故处理过程中电气倒闸操作较多,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防止误操作。在进行升压站内刀闸拉合操作时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防止人身触电。要及时反馈冰冻灾害处理进度,确保与外部联系通讯通畅。

3.2.3生产人员与生产车辆管理

(1)冰冻期间生产人员及车辆禁止外出升压站,升压站内正常工作及巡视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冰冻过后对风机及附属设备外出巡视检查及其他工作需要出站人员,必须在中控室登记,2人以上出行,保证通讯畅通,应急设备需齐全(除冰工具、应急灯、对讲机、防寒装备等)。

(3)机组叶片覆冰未完全融化,运行维护人员又必须对风机进行检查维护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注意安全,维护车辆停靠必须确认与风机之间安全距离。维护人员需进入风机塔筒时,必须仔细观察叶片覆冰跌落情况,选择合适角度快速进入。

(4)生产人员对冰冻期间发现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安全标示及防护,在主道路明显位置及机组分支进出路口挂设警示牌“覆冰坠落、危险、请勿靠近”,以确保当地居民和其他外来人员安全。

(5)车辆必须全部装配防滑链,四驱车辆必须挂四轮驱动,增强制动及防滑能力,车辆不准停靠在覆冰设备可能坠冰范围内。车辆未经当值值长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冰冻过后车辆外出如遇结冰路面,通过覆冰路段时,可在未覆冰路段提前制动,慢行通过。路面全部冰冻且冰冻厚度超过3cm(原则是车辆配带防滑链不能压透冰层)时严禁行车,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

4结语

第9篇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并针对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国家相应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了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但是,在当前的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条例都没有落实到位。一些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够,这样就很难按照相应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给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留下极大的隐患。

1.2煤矿所采购的设备标准化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采购和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都无法有效地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规定,这样就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机电设备重要信息不全面,并且这种机电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完成也不到位。

1.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素质有待提升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些煤矿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或者没有配备专业化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所以即便安排了相应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也只是流于形式,很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而且有很多人都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机电知识和专业的技能素质,使得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系统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出现困难,这是诱发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在培养制度方面还处于空置的阶段,并且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所培训的内容往往都是与技术人员所学的知识没有太大联系,缺乏针对性,这样就使员工难以有效地学习,更难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2.1切实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项目投资

当前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煤矿技术管理投入力度不足,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并能够切实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并能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实际效益。不断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力度,从而可以安排专项的科研经费,才能更好地运用在改善煤矿安全生产中,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而且,各级煤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要不断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完善煤炭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加大煤炭生产队伍的建设,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2.2构建科学合理的供电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地煤矿机电结构体系,就必须要确保机电安全运行的前提,对于整体的煤矿机电设备系统而言,必须要确保电网的精干高效,从而实现电源供应的可靠。尤其是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双电源和双回路进行供电,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各项设备系统稳定性。

2.3对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

在对煤矿机电运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各项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同时,还要对电网的具体安全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不断提升其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在一些煤矿资源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煤层的厚度不一致,这样就难以实现煤炭的规模化生产。但是,煤矿企业所推广的各种节能设备,可以安装煤炭安全监督管控系统,并实现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整体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煤矿企业经济利润的稳步增长。而且,安全监控系统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不仅是可以对作业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煤矿的生产情况,切实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必须要引起煤矿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2.4切实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制度的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这就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制定相对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对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而对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必须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切实提升各个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而且需制定出科学有效地对策,切实加强煤矿生产的工作,不断落实通风区的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资质培训,定期对煤矿开采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充实煤矿生产的专业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大安全绩效考核力度和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从而为煤矿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气氛,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