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21:54: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从业考试用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本科院校; 会计专业; 资产评估
资产价值的多少及其如何测算是投资者、企业经理、银行家、税务师等市场参与人最需要了解和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判断,是进行成功的资产投融资、资产经营管理、资产咨询服务的基础。而资产评估则是为资产价值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的有效手段。随着财政部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应用于我国会计体系中,资产评估作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成为财务会计人员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资产评估学》是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然而我国高校开设《资产评估学》的时间较短,落后于历史悠久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而资产评估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高校作为培养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目前《资产评估学》的课程定位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一、《资产评估学》课程定位
资产评估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掌握资产评估工作流程,灵活应用资产评估方法,毕业后可从事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各项工作。资产评估是一门融经济、会计、统计、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型边缘学科,资产评估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前期各专业知识的融合,是联结各门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实务的纽带。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审计学》等。
二、目前《资产评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资产评估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不长,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沿用了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仍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参加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人员主要是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相关在职人员,考试用书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资产评估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在校学生不同于这些参考人员,他们没有从业经验,也没有相应的基础。二者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应有所区别,相应地教材也应该有所不同。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本科院校所用教材很多内容直接来自于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 教材中多以概念和方法的传授为主,缺乏案例特别是综合性案例的编写,而对案例的学习恰恰是在校学生最需要的内容, 另外目前的教材还缺乏相适应的适合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配套习题。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主要以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并辅以习题的演练。这种方法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授及布置大量习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优点,但这些习题大部分都来自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复习题。针对性不强,并且不同习题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就不能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分析评估实务中的现实综合问题时无从 下手。另外,由于资产评估课程涉及如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多种类型资产的评估, 而学生往往缺乏对这些资产的直观认识。如果仅以讲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课程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
(三)忽视实践教学
资产评估课程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在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由于在实务中资产评估业务具有较高保密性的要求, 所以很难大规模组织学生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和评估实践活动;其二,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校内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其三,缺乏实践课教师。这些都造成了目前高校在开展资产评估课程时缺乏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四)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资产评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的。对于资产评估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则很难通过卷面考试成绩反映出来。可见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解决《资产评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教材内容,增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资产评估学》课程评估客体较多,包括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及股权投资等专项评估。而各个客体差异性较大,三大评估方法(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通用于各种评估客体上有所牵强。应该参照房地产评估中的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一样,在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外,结合评估对象的自身特点,针对性的提出其他评估方法。此外,应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配套习题,习题的重点突出实践性并区别于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用题。最后,还应编写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训练,还应该设置综合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资产评估实务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
针对目前本科院校《资产评估学》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应根据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以及资产评估行业的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协作、情景模拟、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应用,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改变原来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教授过程中突出“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教学中增加案例的分析和讲解,给学生提供解决资产评估实务的模拟实战。如在讲解具体资产评估应用时,拿出一系列真实的资产评估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案例资料和待估资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用相应评估方法对其评估,将学生得出的评估价值与报告中的评估价值相比较,相互进行验证。使其技能能到充分训练,是理论教学和时间紧密相连。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针对《资产评估学》建立专业实验室或数量有限,不能充分满足资产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应加大实验室建设并安装先进的资产评估教学软件,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校内资产评估课程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资产评估环境。在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同时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深入资产评估事务所参加具体的评估项目。对工作底稿和资产评估报告进行整理、分析,使其在对资产评估的真实工作程序有一个全面认识,并提高学生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资产评估学》依然沿袭我国传统考核模式,考试方式仍以书面理论考试为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工作的展开。学校应借鉴国外资产评估专业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根据资产评估自身的教学特点,将书面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从本质上促进资产评估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晓华,祁晨. 资产评估专业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 华中电力大学学报,2012(6)
[2] 文兰. 浅论我国高校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J]. 教育教学,2011(1)
[3] 刘俊萍. 对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一)近三年考试分值表 如表1所示:
(二)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筹资管理),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十章(财务预算)、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章(投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考试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总体看来,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题量较大。仔细看来,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到多个考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试题难度预测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难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计20IO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细读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
六、《财务管理》应试技巧
【关键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考验着全球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仍在蔓延,分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
的漠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有效地管理金融风险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亚洲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中可预测,随着危机周期发生频率增加,未来全球风险管理市场业务与风管人才需求高峰期将提前,持续时间将缩短。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出现一个风险管理市场业务和风管人才需求激增的时期,客观上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风险管理》课程是我校统计和应用数学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学与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庞杂,实际操作复杂。因此,为使统计和应用数学专业了解风险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和最新发展动态,并提高本科毕业生在实务中识别、度量和控制风险能力,我们需要对《风险管理》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一、本科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由于《风险管理》课程的广泛实用性和多元化,因此《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可选择余地较大。对于经济或金融类本科生而言,许多高校教学中以定性为主,主要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步骤、目标等,对定量度量方法和模型甚少介绍。显然,以定性为主的《风险管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不适合应用数学和统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上述专业《风险管理》的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定量方法和模型为主,兼顾定性的思路。
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教材和著作不断涌现,其内容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保险领域比较著名的有谢志刚主编的《风险理论与非寿险精算》和熊福生主编的《风险理论》作为教材,这两本教材作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重点介绍保险行业经典的风险理论模型,其内容和推导均比较详细,深受大家认可。然而,该教材最大的不足在于其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就内容而言,该教材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保险行业,基本没有介绍企业、银行及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量化度量;从方法上看,上述教材主要是立足波动率和破产概率来刻画风险的度量,缺乏系统性和多元化。还有,全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科目《风险管理》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系统阐述,既包括常用信用风险模型:KMV、CreditMetrics、CreditRisk+以及RiskMetrics模型的介绍,同时涉及资本准备金的计算。但该教材同样过于单一,缺乏对其它金融机构和企业风险度量的分析。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风险管理》课程体系中应该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以风险度量方法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实际应用性和生动性。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中,我们首先给出风险度量方法、公里化体系等基本理论基础上,从风险形态角度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和量化度量。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风险管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通过风险度量方法将内容连贯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能为统计和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风险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设置如下: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及企业、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部分内容以定性为主,使学生对风险管理有初步系统的了解;介绍企业和金融机构最常见的市场风险及度量方法,包括债券、证券、期货等金融工具及风险度量;讨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介绍保险行业的几个常用模型,如短期个别模型、短期聚合模型和长期聚合模型等;介绍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包括企业和个人贷款的信用评级,及国际上最流行的Creditmetrics、Creditrisk+、KMV、Creditportfolio等信用风险模型。
《风险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在于系统介绍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且结合企业及金融机构阐述量化风险的计算。使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风险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系统介绍风险度量方法,且结合具体行业的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度量,选择合适的案例突出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操作流程和价值评估。
三、教学方法改革
1 开展案例式辅助教学
作为全国大多数统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势必关注更多的案例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危机下涌现出许多机构破产事件,如美国次级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掌握风险管理原理和实务的效率。以案例教学为向导,通过模拟管理流程、进行风险度量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风险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还要联系实际,掌握金融活动中常用的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模型的应用。教师要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由于在统计和应用数学《风险管理》教学中涉及模型较多,因此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而《风险管理》经常要涉及金融数据和度量分析过程等,因此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授课,增强教学内容形象化,同时使风险度量过程更加详实和具体。
3 注重上机实训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会计专业;专业衔接;单考单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43-02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和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自然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衔接问题也就摆在了所有中高职院校面前。本文拟就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衔接内容展开分析和论述。
以浙江省为例,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案制定以及教材的选用均由各个院校自己制定。中职的情况则比较复杂:首先,中职学校的类型很多,在名称上有职校、职高、中专、技校、技师学院等;其次,中职学校行政管理具有多样性,既有教育部门主管的,也有其他部门主管的,如很多技师学院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第三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有的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以直接就业为主,且目标明确,也有的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在升学的途径中,有参加单考单招的,也有参加3+2的,还有的是自主招生或五年一贯制,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参加单考单招高考考试的学生,其教材会选用由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教材,在浙江选择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其中专业课是《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中职阶段学校的多样性以及升学途径的多样性,造成通过不同途径进入高职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的课程会有相当的重复或一些该学的东西没有得到系统学习,其中,3+2挂购的学校或五年一贯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之间可以进行很多有针对性的协调和沟通,存在问题较多的是通过单考单招考上来的学生。本人认为,通过单考单招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开展专业衔接。
一、技能证书衔接
在会计行业,技能证书的设计是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后可以根据学历和从业时间的不同顺序参加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在学校学习阶段,目前可以参加的是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这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会向学生推荐的技能证书考试。特别是从业资格考试,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由于有从业年限的要求无法参加。由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层次不同,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他们更多鼓励学生毕业时直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上述会计技能证书的设计、考试资格要求和目前实际考试的情况分析,在会计技能证书的衔接上,若能在中职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阶段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根据调查,目前中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实际情况是,在中职阶段让学生全部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甚至在高职阶段也很少有学院提这个要求。原因有很多方面。中职阶段,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有的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可能一些学生毕业了也不一定从事会计工作,或者在一些县城乃至偏远的地方,招收会计人员时也不要求必需有从业资格证,而有的学校培养学生主要是为了各种途径的升学。高职阶段,特别是在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越来越严、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的客观条件下,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设为毕业条件,可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毕业。即使如此,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也应该让学生在高职阶段能尽可能早地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般来说,在第一学年取得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很大的。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应该在高职的第一学期安排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从我们学院的实践来看,中职上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年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远远超过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后,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也就是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同时通过高职三年的努力,在课程范围和难度的把握上以会计师考试范围作为上限是比较合理的,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若干年能考出中级会计资格证书。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证书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浙江省范围内已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升迁所需的证书要求。
二、专业技能衔接
有了技能证书的衔接,自然还应该有专业技能的衔接,技能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专业技能的水平。但目前很多专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主要是通过考核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评价,造成一部分人有证书却没有相应技能的情况不在少数。所以在这里单独把技能衔接作为一个部分。会计是个非常强调技能的职业,每年毕业生参加应聘时,在各种被拒原因中,没有实践经验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会计专业高学历学生,面对放在自己前面的一堆票据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反而是一些学历比较低但却有过相关培训经历和经验的人,能轻车熟路地快速处理各种问题,在每年对我院毕业实习学生的巡视指导中,用人单位也反馈过类似的情况。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在技能上应该掌握的是出纳和一般会计的各种技能,前者如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各项银行出纳业务的办理、日记账的登记和对账等,后者如一般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以及会计软件的初步应用等。而高职学生除了应学会这些技能以外,还应该具体掌握一般小企业的财务主管技能:能进行总账的处理、成本会计的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正确的纳税操作以及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等。
三、课程设置衔接
在专业学习阶段,课程从大类上来说,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专业课因专业不同而异。从高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通过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和通过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各有特色,单考单招的优势是专业课,特别是作为单考单招内容的《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在经过了高三一年的复习强化后,在高职阶段会较普高生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由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中职学生升学中最好的出路,在心态上也比普高学生好很多。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高职的学习。相反地,普高生的心态要复杂和失落很多,特别是那些高考没发挥好的学生,视高职为鸡肋,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好心态。但普高生的优势是通识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在专升本考试中的主课,导致高职最后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很明显,以我校为例,在对近几年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分析后发现,普高上来的学生专升本的比例远远高于单考单招上来的学生;普高生的另一优势是后劲比较足,很多时候他们更关注从理论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善于学习。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阶段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在课程衔接上除了保持专业课上的优势以外,应该加强通识课的学习,而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重点应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包括理论和实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从满足岗位技能和知识的需要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实务等。从学生接受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工作需要的角度分析,中职教育阶段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应该是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可以选择性作为专业提升的课程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鉴于目前审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审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作为中职的选修课程列入其中。
四、课程内容衔接
根据对浙江省单考单招学生的调查,浙江省中职财会类学生参加的单考单招专业考试科目分别是:《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均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并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基础会计》与高职同课程所上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更具体细致,这也是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毕业的学生对经济方面的知识实在没有太多的概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所以到了高职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要更多地从会计证、账、表之间的流程关系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上让学生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和体系。从会计循环的角度深度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比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要略低些,更多考查传统的会计内容,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均没有涉及,还有如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也没有涉及,所涉及的主要是传统会计中涉及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内容。因此,到高职以后,应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实务》内容作为要求进行教学。
除了这些单考单招规定的课程以外,其他的专业课程各个中职学校的规定有很大不同,高职学校也是各有千秋,必需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长期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设计。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以会计师考试要求作为其范围应该比较合理。
参考文献:
根据省财政厅、人事厅《关于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现就我市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按照省财政厅、人事厅《转发财政部人事部修订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2000〕**8号)规定,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取得博士学位。
取得非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学位)的,其取得学历(学位)前后的会计工作年限可以连续计算。报考资格所要求的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计算到20**年12月底止。
二、报名方式按照全国会计考办统一规定的程序实行网上报名、现场资格审查确认(以下简称“现场确认”)的报名方式。
三、考试级别、科目和成绩管理
(一)考试级别、科目
1.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
(二)考试成绩管理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四、考试大纲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修订印发20**版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五、考试时间
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为20**年*月**。
六、报名时间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时间定为:20**年10月2*日至**月1*日。每天具体开通时间以全国报名网站公布时间为准。现场确认时间为20**年**月8日至**月21日(星期六、日休息),具体地点见附件1。各区、县报名点现场确认工作务必于20**年**月21日前结束,并于**月22日将考试用书征订数量汇总报市财政局(会计处),**月23日将报名人数上报市财政局(会计处)。
七、报名程序
1.报名按属地原则进行。有意报名的人员应事先登陆我市网站,查看20**年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事项指引。
2.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应于10月2*日至**月1*日登录报名网站,认真阅读网上报名协议,据实录入报名信息,仔细核对(尤其是电话号码,是忘记登陆密码,找回的必要条件),记下本人注册报名号和密码;需要考试教材的考生,应网上订购教材。之后考生应将通过照相馆或数码相机拍照的、清晰完整的本人近期(3月以内)、免冠的数码相片上传。相片文件类型必须为.jpg,要求宽****像素,高1*6像素,以考生报名注册号命名(例如:**000000001.jpg)。相片必须清晰、完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相片或不能按要求上传相片的,考生必须于现场确认时到报名点现场照相或者交纳近期免冠、清晰完整实体照片,由现场确认点统一扫描后上传。不论是否成功上传相片,考生均应从网上下载打印“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于**月12日前交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3.各单位应严格执行规定的报名条件,认真做好报名资格的审查工作。在报名资格审查中,必须审查报考人员“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学历(或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的原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予受理报名;即使参加并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应考试,也不核发资格证书。
**.我市行政区域所属管辖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属于市属单位的,到市属单位所在区、县级市指定的报名点报名;不属于市属单位的,按照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隶属管辖权报名。报名工作可以由单位汇总后于**月1*日前直接到单位所在区、县级市现场确认点报名,也可以由考生直接到现场确认点报名。
*.考生应查看网上所选择报名点的现场确认时间通知,并按照通知时间到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单位审核盖章、考生签字的“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一式一份、学历(或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大一寸黑白光面免冠正面相片1张〔办理考试合格资格证用,贴在《贴资格证相片页》,不符合相片规格的,不能办理证书〕,到指定的现场确认点进行资格审查,同时缴纳考试费和预定教材的书款。上述原件由单位负责初审、现场确认时交各会计考试现场确认点审查后退回,复印件在办理报名确认时提交。单位集中办理报名确认时,还需提交《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分类登记表》。
6.**省居民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按照财政部、人事部《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会〔200**〕2*号)的要求,应打印提交单位审核盖章、考生签字的“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居民身份证明和大一寸黑白光面免冠正面相片1张等材料。
7.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行滚动考试,滚动周期为2年。跨年度报考中级资格的人员,其考生档案号为原档案号。中级有档案号的考生只能在网上选择“身份证”作为报考的证件类型,其他考生可在网上对应选择“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作为报考的证件类型。对于跨年度跨省报考中级资格的人员,如果上一年在原考区已经取得部分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第二年确实需要在异地报名考试的,无论原省份是否实行网上报名,转到**报考均只需原考区省级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出具成绩合格证明;从**转到20**年度已实行网上报考的省份,也只需出具成绩合格证明;但从**转到20**年度未实行网上报考的省份,**原报名点不仅要出具成绩合格证明,还需使用现场系统生成成绩档案调转软盘。
8.报考人员不慎遗忘报名注册序号和个人密码时,可通过报名系统提供的“找回报名注册序号、密码”功能找回相关信息。如果仍无法找回的,报考人员可向所在区、县级市报名点提出申请,由报名点帮助找回相关信息。
八、报考收费
按照省物价局《关于调整职称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规定,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费按每科*0元收取,不得收取考试报名费。各单位收取的考务费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区、县级市会计考试办公室应于**月28日前将书款按收费项目名称: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费,委托收费项目编码:,填制财政六联缴款书缴入市财政专户。
根据《关于会计考试收费分成收入缴库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各区、县级市会计考试办公室应于12月20日前将考务费按收费项目名称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费”的收费项目编码全额缴入市财政账户。全额缴入的考务费市本级与区、县级市按7:3分成(市本级分成部分含按照***%比例上缴省财政厅的金额),各区、县级市分成部分由银行直接划拨各区、县级市财政局。
九、考场设置
中级资格考试,由市会计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设置中级考场(拟设置考场学校名单见附件*,具体考场的设置以20**年2月1日前与各考点学校签订的委托协议为准)。
初级资格考试由各区、县级市会计考试办公室组织设置考场。各区、县级市会计考试办公室应于20**年1月1*日前将《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场设置及试卷预订表》报市会计考试办公室。
十、培训辅导
1.报考人员可于**月8日至**月30日到以下培训单位报名参加培训。各培训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培训工作管理规定,按照考试大纲和教材认真组织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2.培训、辅导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强迫应考人员参加培训。
十一、准考证发放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促进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会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本文拟就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现行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间皿
(一)会计教师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在实务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阅历,严重脱离实际。即使是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但由于会计师是通过职称考试而取得的,实质上仍然是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知识欠缺,在吸纳新知识方面,缺乏自觉性,造成教学内容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程度低,教学方法呆板。
(二)会计课程设置欠合理。与会计相关的高职高专可谓“一哄而上”,而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等均存在此类问题。另外课程设置门类不完整,偏重于会计专业课程,而诚信教育及经济类基础课程比较薄弱。
(三)会计案例教学缺乏,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欠佳。模拟资料过于真实或过于简单。过于真实,纷繁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类似于作业,影响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实训偏重于手工记帐,与会计实务脱节。
二、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一)会计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会计教师应随时把握会计制度新的改进,并将之灵活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资本运作原理、金融、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及财务管理的教学;熟悉初级会计电算化及有关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掌握课件的制作与使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觉地与实务界加强联系,定期到企业去锻炼,提高自己的会计实践水平。努力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二)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建立新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1.公共课程的设置。公共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应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兼顾部分同学专转本升学需要,适当加大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课程的比重。
当前诚信危机、会计假帐盛行、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强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上岗证是必不可少的从业资格,今后无论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没有会计上岗证是不能报名的。而会计上岗证,在校期间如果要获得,必须一年中通过三门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如果是毕业后两年内取得,可免试两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仍然必须通过。所以在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一定要教导学生 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开设“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文写作、经济学”等课程,开展会计的通才教育。
3.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从“适度与够用”出发,应增加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加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等课程课时,优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交叉,开设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等课程。
4.与会计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开设“公关与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同时作为纺织院校学生,还要懂一些工艺,如纺纱工艺学、织造工艺学、染整工艺学、服装工艺学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材的选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电算化会计宜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教材,尽量让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会计上岗证。中级会计 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宜选用中级会计师一考试用书,这样教材内容更新比较快,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三)要重视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会计案例教 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在课。前敦促学生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熟悉,会计案例及相关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理论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相应的一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直观而感性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能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实践,多门课程通过会计案例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技能也得到提高。案例教学促使教师深入会计实务及理财实务,广泛进行调查研究,选编适于教学的会计案例。
(四)搞好会计实训教学。
1.应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创造逼真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会计实验室包括电
算化实验室和手工实验室两部分,电算化实验主要是在机房中使用会计教学软件,手工操作实验在手工实验室进行。手工实验室的建设强调仿真性。实验室布置、实验数据贴近实际,每人一套完整的财会人员办公用具、图章等。实验用凭证、帐簿、报表都应与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完全相同。
2.实训教材针对性强几要针对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既不是现实会计实务的照搬,又不是书本知识的翻版,从而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关键词】《报关实务》 课程教学
2013 年 10 月 12 日,海关总署公告 2013 年第 54 号(关于 2014 年起不再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告),对报关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这一公告像重磅炸弹,在准备考报关员资格的考生和一些开设报关专业的院校中掀起大浪,也使有些计划从事报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开始有转专业的想法。在这之前,很多技能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各校的合格率也成了招生的金字招牌,现在这个招牌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和吸引力。学生也开始无所适从起来,有证无证都可以从事报关工作,报关的高门槛一下子被去除了,这让很多人不适应。也使得各位从事报关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老师不得不思考如何重新定位《报关实务》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作为一名从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老师,我认为我们需要站在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思考,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业务性强的学生。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报关实务》 课程应本着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使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以进出口货物通关过程为讲解对象,让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的操作技能,从而为将来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掌握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了解海关监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中的项目任务,为实践工作做好理论基础;第二,技能目标是学生能计算进出口货物税费的能力、熟练填写报关单的能力、能准确办理一般进出境货物通关手续的能力;第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自我学习的能力,渗透竞争意识以及引导学生建立诚信的人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二、对《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重新定位
在以前的教学中,本门课程的定位是应用和应试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倾向于考证,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至于学生的真正动手能力以及报关流程中的前后关联几乎是无暇顾及,《报关实务》课程在满堂灌和大量的试卷练习中度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应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以能力为本,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与其他研究型、教学型本科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职业岗位上手快的能力。而现实教学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理论上不及研究型本科生,实践能力也不见得比研究型本科生强的尴尬境地。本该拥有的优势没体现出来,用自己短处比别人的长处,陷入应试教学的较量中,失去其根本。
三、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的改革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所有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目前在许多的大学中都存在着理论课程的教学比重远大于实践性的课程的问题。《报关实务》本身讲授的就是是报关员从业的一种技能知识,因此更不能局限于理论的灌输,特别是在报关员资格考试取消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的内容更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进出口公司或报关公司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基于不同货物的报关过程把教学内容分为 5 个学习情境,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保税货物报关、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暂准进出境货物报关、其他进出口货物报关,以这 5 个教学情境为主,把教学内容根据报关员实际工作和企业报关业务流程设定教学模块,以典型进出口报关工作任务为主线设定每个教学模块下要完成的相应项目和任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掌握进出口报关的基础知识、不同贸易方式货物的报关流程分析、进出口许可证的申领、进出口商品的归类、进出口税费的计算、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等职业能力。
四、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育方法普遍的缺点是死板,缺乏实践性,忽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一味的理论灌输,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现在,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尽力在帮助学生寻找真实工作的感觉,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还是很难迅速适应,所以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为了帮学生得到实习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将实践课堂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联系海关和外贸企业。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试想想,海关的工作不仅十分严肃且多如牛毛,让海关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很不切实际。海关不可能为了能给学校提供实践的机会而扰乱自身的正常工作秩序。碍于情面也至多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半天,效果可想而知。至于到外贸企业去实习更是难上加难,企业出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不可能让学生涉及具体的业务。外贸企业每一环节的工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丝毫的瑕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就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模拟实训软件便应运产生了。挑选合适的软件,建立实训实验室成了一种替代形式。虽然其操作上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根据实际业务设立模拟岗位,如进出口公司、报关行、海关、银行、检验检疫等,学生定期进行分岗实训,对于学校来说仍然较为理想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五、以报关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
各式各样的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报关的技能大赛在众多的呼吁声中迟迟到来。“东海杯首届全国高校报关后备人才技能大赛”于 2011 年 7 月 15 日在天津开展。这样的比赛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提供了检验的标准。可以让学校了解到自己的教学现状,与其他学校的差距,树立目标奋起直追。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增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本来是一个个相互孤立地研究,
成了一群人共同的研究,相信众人智慧胜一人,培养出优秀的报关人才,是各个学校的共同的目标,更是我们社会的目标。报关专业的同学也不会因为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取消而沮丧,重新设立新的目标,苦练技能,认识到自身专业的价值,更好地努力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备赛过程中,邀请企业人士和海关工作人员参与竞赛准备的全过程,请他们充当指导老师,积极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要求,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我校的老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为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学生打下基础。这样就形成了多赢,学生顺利上岗,企业顺利获得所需人才,学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报关员资格考试被大刀阔斧的精简掉了,但并不意味着谁都能干得了报关工作。报关工作中的商品归类、报关单的填制、原产地和价格的审定、税费的计算等都是专业技术工作。取消了资格考试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更加凸显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海关将来的方向注定是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员来做。我们更应该帮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去报关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专业技术方向进行钻研,而不是传统的求大求全不求精。即使每年报关员资格考试用书由海关总署出版的,但我们认为并非是教材有问题,而是不管谁编写都没法涵盖所有报关的内容,更是限于考试教材的篇幅根本无法深入讲解和练习,造成在专业技能方法也只能是皮毛而已,更多的学生在取得了报关资格证书后无法直接上岗。所以,海关总署取消报关员资格考试的目的除了简政放权之外,更体现出让市场优胜劣汰,而不是以证定终身。
所以,我们认为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取消,意味着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视,所以要面对实际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取消不管是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有利有弊,但是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则是一个新的机遇,突破应试教育的限制,《报关实务》的教学有了更大的灵活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玉真.浅析“工学结合”在“报关技能大赛”中的实践应用. 高职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