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4 04:04: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做对事情”则需要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对。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达成,而我们要选择其中最适当的一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即我们要去“做对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而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价值上的抉择。以前,老一辈人认为孩子上学就是读书、认字、明理。这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物质世界的学习研究和人类心灵的成长体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又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就更为复杂,就是要打通截然不同的领域,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本的、完整的知识。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通、整合不同的领域,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持续发展、全面进步,既要“把事情做对”,更要明白“做对的事情”。所以说,有灵魂的课堂就是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不断端正态度、丰富体验、形成价值观。

二、关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阶段的教育,既有基础性,又有职业性。因此,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又要重视教育的职业性。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如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强调职业性,则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中职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为学生的谋职就业做准备。这三项任务如何协同推进,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就基层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将培养准职业人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准职业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职业学校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重理论、轻技能或重技能、轻素养。这两种情况都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误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准职业人,既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素质、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坚韧毅力、善于表现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精细准确、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如何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并加以解决,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完整的。

第2篇

1.1思想意识落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个别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只要中职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即可,而德育教学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果在德育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没有向德育教学集中的问题。

1.2教学内容滞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教学方式陈旧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教师素质不高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提高重视程度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革新教学内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改进教学方式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2.4进行心理疏导中职在校生一般处于个人成长的青春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正处在萌芽状态,对外部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挫折和问题,很难正确面对和化解,极易产生各种偏激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心理疏导,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对严重的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15-01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信心,逐步引导学生练习和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学者,兴趣为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也只有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学得更好。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同样如此,也需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如实的根据小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的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引导学生变“苦说”为“乐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方式方法有许多,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想说、能说、会说、善说。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插图以简单的图画形式,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插图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插图,使学生充分理解插图所要表达出的情境。然后,我们可从此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图画中的人物、情境等内容,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口语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现如今的很多小学生,他们作文会写得很好,但是要他口头陈述,很多都无从下口。在这些学生中,多数是紧张不敢说,一部分则是“哑巴”式的语文,对口语表达没有信心。大胆地说话,这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初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顾虑地说话,以逐渐养成说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的去极的指导学生学习口语,引导学生会说、敢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多以鼓励为主,不应盲目的打击学生,逐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随意地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该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学习了《诚实的孩子》一文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培养学生知错就改,诚实不说谎的品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能主动向姑妈承认错误的故事,让学生大胆发言,参与故事的讲述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的参与,信心得到增强,口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想提高,光靠单方面的练习是不行的,需要多引导学生互动。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工夫,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 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它决定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也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 让学生随便怎样说就怎样说,如不注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有时不但达不到活动的目的,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的时,要注重从多方面的引导入手,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时,我让学生分组协作,充分讨论“如果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该怎 么办呢”这个问题。学生将实际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评议出最好的做法,然后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小就有一颗爱心,乐于助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机械式的枯燥训练,有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归宿,特别是语文口语,学生只有真正的运用于生活,形成最终的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小学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其实践,去有意识的学习和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角从课本中延伸出去,利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口语交际情景。或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练习,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交际,从而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积极的探究教学策略,不断的创新教学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愿说、能说、会说、会听、敢说的“小口才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藏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藏语文也是如此。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口语交际教学作为直接影响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效果的教学内容,作用与地位都更为明显。藏语作为藏族地区通用的语言交际工具,不仅起着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还承担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从实用的角度看,加强藏语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新课改也要求改变传统语言教学中重教材、轻口语的教学模式,所以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探索新课改下的藏语口语交际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藏语文教学与藏语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1]。口语交际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有应对社会各种场合下的流畅地倾听、表达和自如地应对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也提出了的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2]因此,新课改已经要求在藏语文的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和其他语文能力如读、写同等重要的地位。藏语的口语交际教学实际上就是要培养藏区的中小学生不仅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不同场合能运用藏语独立、灵活、自如地交流,完成交际任务的语言运用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是藏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藏语文教学为口语教学提供整体构架和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藏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虽然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教学也进行得好,但可以让学生具备口语交际所必备的语言基础,能保证口语教学工作更为流畅的进行。而口语交际教学可以直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熟悉语言,增强语言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进而喜欢并积极学习语言,对语言的整个教学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藏语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的听话、说话的关系

谈到口语交际教学就必须要区分与传统教学中的听话和说话的区别。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二者本质上的不同,往往把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一些偏差,没有达到要求的教学效果。两者实际上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不同,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1、听话说话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实际运用。在藏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是基础训练,能让学生学会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内心情感思想,其中就包括准确的发音,恰当的词汇和无语病的句子。这些都是交际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口语交际的知识基础。口语交际教学则是听话说话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表达能力的一种延伸,这不仅体现在需要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思想,还体现在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口语交际比听说话更能体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听话说话重在表达,口语交际重在交际,更体现主动性。听说话往往是单方面的,一人表达多人听,训练的是学生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少。口语交际则强调双向互动,其核心是交际。不仅要听懂对方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在话语的交流中不断地分析对方新的意思,做出判断分析,然后根据对方的新语义做出新的回答。所以交际更注重信息的交互,以及在交互过程中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更能体现学生交流和运用语言的主动性。

3、听说话训练方式目的单一,口语交际实用性更强,要求更全面。听说话的训练往往只存在于课堂,如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等,作为语言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显得较为单一,脱离实际。虽然近年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设置场景让学生组织语言的内容,但依然显得很单薄。口语交际则来源于现实生活,话题多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要求他们在交谈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用性更强。另外,听话说在表达中只注重语言表达情况,不关注表情、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内容。而口语交际则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不仅要求流畅的表达,也要注重身体语言、为人处事以及临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三、藏语文中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藏语的口语交际教学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关注,新课改提出以后,在教学中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改革,但由于藏语口语交际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

1、把口语交际教学当成口语教学或依然是听说话教学。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但部分学校和老师并没有真正明白听说话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区别和联系,所以依然作为口语听说话来教学,把口头作文、复述内容等作为教学方式。或者有的老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理解有偏差,认为就是增加口头表达的训练,如增加讨论、即兴演讲等内容,并没有理解到交际的核心含义。所以,对口语交际教学理解的偏差影响了其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口语交际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藏语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师的实际教学,都对口语交际教学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内容较少,方式单一。教材中增加了一些设置场景让学生组织恰当语言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也往往让学生思考在一定的场景中如何说话,比如遇到事情了如何给家人打电话,或者遇到同学争吵如何劝说等等。这些内容给了学生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特定情况下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但这与真正的交际训练还是相差甚远。在教学中,更多的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对课外的交际训练指导的不多。这些都让藏语的口语交际教学显得较为单薄。

3、教材内容的编排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内容显得较为陈旧。现在所使用的藏语文教材是09年出的新版本,但内容编排上对口语交际教学这一块还显得不够,针对性、实践性稍欠,脱离实际应用,内容也显得单一陈旧。让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藏语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藏语口语交际教学现在依然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发展都还没有完备,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来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从而为藏语的教学以及藏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些努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的研究,对藏语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1、更新口语交际教学观念,认识其本质和要求。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解偏差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和效果,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其概念和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前文中已经指出了与传统的听说话教学的联系和区别,这里不再赘述。只有师生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教学活动才会有效地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己认识清楚的情况下让学生了有清楚的了解,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

2、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内在动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点,单纯的从教材出发,结果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话题作文、看图说话等都只是应付式的被动接受。在教学中其实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定教学主题或内容,如中学生喜欢看的电视电影、小说、动画片以及大家都喜欢的传说故事等等。这些内容的设定都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是他们每个人经常都看到听到或了解到的内容,他们就容易找到相关的感受,从而引起他们兴趣,打开他们的思路和话题。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和课内课外都多关注学生,多了解他们喜欢的是什么,谈论的是什么。如下课时他们谈得最多的内容,在一起玩得最多的活动或游戏等等。

3、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口语交际教学实际上比听说话教学的教学形式更为广泛和丰富,可以将许多生活场景都融入到教学中来,比传统的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传统的口语教学常常以口头作文、复述、演讲、辩论、看图说话等方式进行,这些都是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训练方式,是经常要训练的。但口语交际教学还可以采取更为丰富的方式,如情景教学、互动教学、任务教学等。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设定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如出行、购物、聚会、电影电视角色扮演、甚至学做主持人、模拟记者采访等,让学生尝试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运用语言和姿体语言完成交际。互动教学则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话题为中心进行的相互交流,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如分组话题讨论、影视评论等。任务教学则是给学生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如设置调查同学兴趣爱好的任务,采访同学电影电视观后感受的任务等,任务的设置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当然,丰富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多关注丰富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应用于教学,既让学生有兴趣参与,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将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多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时间有限,不可能完全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而且每个班至少四十人左右,课堂教学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很多的训练时间,所以需要课外的训练来作为有效的补充,而且许多内容放在课外指导会更有利。如给学生设置调查采访家人,亲朋好友,邻居或陌生同学等任务,或分小组完成表演、导游等任务。这些都可以利用课外充分时间去完成,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5、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全方面的指导。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还有言谈举止,行为处事,交流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非语言因素影响了正常的交流,使交际无法正常进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是如此,在课外的训练中也是如此。学生不仅要从口语交际中学习语言交际,还要学到如何正常有效的交际,同时还要做到文明礼貌的交际。

在藏语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仍然需要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将教学实践和理论指导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更好的传统藏族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5

[3]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

探究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个性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进行发展,这就对于在课堂上的自由程度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尽可能地给学生以自由,不给他们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的程度越高,他们的思想会更加的开阔,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更加有益于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我发现以及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课堂的自由程度也是如此,课堂不能因为采用探究式学习就完全没了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的效果往往会更佳。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热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学生,对于年龄尚且不大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这种关怀,我们教师应该亲近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肯定的话语都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氛围将不会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将会更加得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发言,敢于和教师进行互动。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三、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巧妙地提出问题也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怀着问题去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以班级学生实际的水平为依据,设置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对《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剑掉到水里,应该怎样才能找到剑呢?《坐井观天》中的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情绪就会得以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探究性的学习结果也会变得更加理想。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易于表现出来,才能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着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在实际分组上,我们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力求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的分组模式对于学习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个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又有着明确的分工,既能够保证相互竞争,又能够实现相互帮助。分组学习既有着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多瞎胡乱的情况也会出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各个小组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各个小组将目标记录在黑板上,待问题完成后再展现给大家,这样课堂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讨,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五、及时对学习成果作出评价

第6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朝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积极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便及时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接受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而现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不少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担任两家面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期刊的审稿和编辑工作。在审稿和编辑过程中,我一方面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投稿的热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稿件的质量问题感到忧虑。很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的论文被无情地退稿。有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术期刊对稿件太挑剔,有的则认为投稿要靠特殊关系。其实,就我所知,目前外语类学术期刊都有稿件难求的问题。稿件难求并不是说没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优质稿件难寻。

我个人认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研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员和编辑人员也应该经常与作者群体进行沟通、交流。为此,我愿意结合自己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的体会,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谈论文写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所谈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认识。

一、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

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论文时,经常为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师在翻阅别人写的论文之后,还是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各种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并没有统一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其实,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类型。下面我们谈谈常见论文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写得最多的还是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有人认为总结经验不算学术论文。其实这是对学术论文的狭隘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总结成功教学经验,并从中提炼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理念,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师为了写

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其次,有些年轻教师的确从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心得和体会,但这些心得和体会已经反复总结和交流过。

为了避免老生常谈的现象,我们建议教师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要使自己的经验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有新意。另外,平时要多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第二,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虽然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很多教育教学的决策依赖于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因此,现状调查与分析类的论文也是中学教师和教研员经常撰写的论文类型之一。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 调查设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采样方法、调查工具、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等;

* 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的结果;

* 分析与讨论: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撰写现状调查与分析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样本的数量要适当。很多教师经常问一个问题:究竟需要多大的样本?其实,关于样本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样本的数量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样的比例。假如某中学有30名英语教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某些情况。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当然会得到可靠的数据。但如果条件有限,只能随机调查其中的15名教师,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数据。当然,有些统计方法对样本的数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统计方法。调查的结果如果不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就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统计方法并不熟悉。我们建议大家看一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刘润清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韩宝成编著的《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文秋芳编著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详细信息见本文的参考书目)。另外,大家还可以请数学学科的教师提供帮助。

(三)理论学习与探究

有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满足于总结经验,而是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一些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如对某些理论本身或其实际价值提出质疑,或提出改进意见。这类论文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很有意义的。撰写这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理解所探讨的理论,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师对某个理论并没有完全理解,就对其进行批评或质疑。无论是批评还是质疑,都要讲究证据。如果没有一手的数据,也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

第二,不要试图对某个理论进行全面的讨论。如果所写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长,我们建议教师针对某个理论的某一点展开具体的讨论,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对所探讨的理论全盘否定。

第三,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的论文一般不会投给那些学术性或理论性较强的期刊,而是投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侧重实践的期刊。这类期刊在审稿时都要考虑论文是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四)实证研究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撰写实证性论文。所谓实证性论文,就是在实验室或自然教学环境中设计某种实验来检验某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要有实验对象。这类论文学术性较强,写作要求较高。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和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2.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4.数据分析与报告: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常见语言表达和行文格式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问题

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达意,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恰当。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语言,正文中尽量减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现象。我本人在审稿过程发现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缺主语的现象最为突出。(2)词语搭配不当,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导”应为“要求”。(3)语言的口语化现象突出,如“想在一个单一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中体现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整体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好事”。(4)重要信息与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颠倒,如“高三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高考,这是教师们普遍的看法”。

(二)准确性问题

很多教师在论文中提到某种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往往不提供准确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说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纲”、“新课标”。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学大纲时,要使用完整的名称,必要时提供出版时间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时可以使用简称,但必须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称后面注明简称形式,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

(三)小标题的使用问题

合理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清晰、明了,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我在审稿中经常发现不用小标题和滥用小标题的现象。有时连续几个段落没有小标题,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标题。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滥用小标题,有时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两句话。另外,小标题与正文内容不吻合、小标题层次不清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标题,而且要使小标题层次清楚。同一层次的小标题要么统一使用名词短语,要么统一使用动词短语,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级小标题应单独占一行,而且小标题不宜过长。标题的层次标号要规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2] 李志坚. 中小学数字电视教材后期制作方法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

1引言

近几年,随着课改不断地普遍化和大众化,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渐转换成素质教育,在这过程中,情感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情感教学不仅仅在学生的学习上充当了先行官,也很好的将知识情感和学生认知情感有效结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

2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上来看,情感是区别于人与动物的最大的不同,情感是人类发展5000年的文明结晶,是我们不断进化、不断突破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的角度上来看,情感又是情感教学,乃至教学最根本的方法和路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小学时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洗礼的神圣的教学环境,小学又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初增加和学习认知的地方,所以采用情感教学方式在小学中能吸引其学习欲望,这种方法是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能更好的接受知识,并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的体会语文乐趣。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是单调的,是平白无味的,缺少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往往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下却鸦雀无声。相比之下,情感教学在语文中的作用就很好的改善了这个情况,情境教学的课堂上,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和语文知识、故事联系到一起,深深的吸引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性,同时这种方式也助于学生对整个语文知识的把握,因为在其深入其中的过程上,也将他们自己和知识情境连为一体,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精髓。所以这种新型的语文教育方式,应该得到教育学者的足够重视。

3情感教学应秉承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建造良好的创设情景环境和意境。情感教学中,如何设置情景是关键,老师作为实现语文情景教学的首要因素,应该发挥自身最大的硬件条件,为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更深的发觉授课内容的感情氛围,充分利用情景布置的环节烘托这种感情,这样方能在意境上吸引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这些方面,作为教育者,特别是面对祖国年少的花朵,应当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主,本着以投入热情、真实的情感去言传身教,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大多数文章都为名家名篇,文章本身就融合作者太多的感情和感悟,这些思想中心是文章的精华,我们就要积极准备,加强环境感染力,丰富语言吸引力,将学生们的感情投入到整个语文意境中,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很好的把握教学方向。

第二、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坚持学生互动为出发点。从教育者的角度上探析师生关系对情感教学的必要性,作为传道授业的触发者,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师生直接关系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感,比如说,在一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但是如果学生喜欢或者被老师的教学魅力吸引,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增加学习的渴望和动力,用自己的热情和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真正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敬。从学生的角度上探究这个问题,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希望和老师是一种学习上的平等关系,是和蔼可亲的教与学的真诚关系,良好的心态是学习的关键,因为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能起到一种愉悦的求知状态,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把课堂当做家一样的温馨,把老师当做慈母般相处,这样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驰骋。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语文情境学习上,应当坚持学生互动为出发点才能体现学生的主置。具体的有效路径如下几点,首先,可以实行角度互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当情境设置的环节上,让他们也体会做课堂上的主人的感觉,探析他们的学习思维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为以后教学找到突破口,有利于今后的改革和学习。其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再现方式,将授课内容以情境的模式,重现在课堂上,比如说例如《闰土》这篇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模拟闰土当时捕鸟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当时的感情彻底的领悟和理解文章的感情,不失为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三、以发散思维为主,扩展学生感悟的同时必须以老师引导为根本。语文情感教学是改革后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扩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开拓视野,其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目标,倡导学生揉入课堂,走进知识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把握。一方面,教师利用情感感染了学生,另一方面,老师应在情感教学中占据引导地位,虽然语文情感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但是坚持老师的引导地位也不容动摇,因为在学生独立自主或者扩散思维的同时,由于经验和阅历的浅显,对一些问题认识的和错误理解,作为老师应当在加强情感教育的同时,在对学生出现的不良思维和错误定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其走向正确的学习之路。固然要坚持老师引导为根本。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实行的是刻不容缓的,其重要意义和优势不言而喻,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前进,年代的差异加快了改革,代代人的学习方式的不同,乃至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创新的新的情感教学才能有效的将学生和老师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也是知识和学生间紧密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感,让学生深处其中,做到了,想学习语文,爱学习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方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 意义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渊源流传的艺术瑰宝。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古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策略。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古诗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古诗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等诸多美学因素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知识、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系,对于好坏、美丑、善恶只是凭借表象去观察捕捉,而不能通过内在分析发掘实质的审美价值。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因为古诗词反映的往往是一种经过诗人内化的、比较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意志和感情寓含在古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获得更深层的美的享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来抒发厚重的感情,由于古诗多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抒写的,在今人看来,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特定理解。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可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借助审美体验进行再造组合,进而在大脑中营造出一个新的画面。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而且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逐积累古代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在一次次的学习和积累中,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功底会不断深厚,领悟理解力才会渐渐地得到提升。此外,除了课堂教学的课后拓展阅读外,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出发,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当学生具备一定数量的知识储备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古诗的自我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品味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会一步步提高,从而感受到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激起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古诗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借鉴以下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式。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教学更要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读懂诗文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以读为主式。

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古诗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吟诵有助于小学生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来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把诵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加深对情感的把握。

(三)情境创设式。

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模式多用于一些形象生动、意境清新的诗词。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营造出一个形象、浓烈的诗歌氛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感悟诗意、诗情。其主要方法有:通过教师描绘和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构造一个诗境的直观图;教师运用形象的、情感充沛的语言,营造诗境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诗歌词句品味,想象诗境的美。这种模式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不忘。

三、古诗中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

目前的古诗教学,多半是填鸭式地讲解诗歌的字面内容,而忽略了对情感的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诵读,在诵读中抒感。

诵读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古诗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深层体会。而且学生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二)抓住“诗眼”,在想象中体会情感。

我国古诗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而有限的文字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语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使古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进而进行探求和艺术的再创。

(三)分类整合,抓住感情基调。

诗歌按年代、作者、题材、流派来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古诗的深入理解来推知同类诗歌,也可以对具体作品进行对比,进而发现古诗之间的不同。从年代来看,比如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唐诗,多有一种感慨唐王朝的腐败、社会的乱离之感。从作者来看,李白的诗歌多豪放飘逸,有一股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气息;而杜甫的诗歌却有“沉郁顿挫”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色彩。从题材来看,“送别”这一题材,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是各有特色。从流派来看,又有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等独具特色的诗人团体和诗歌流派。通过分类整合,还可以将古诗学习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消化并学以致用,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