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23:36: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多层砖混房屋;构造柱;质量;对策
引言
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 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已被普遍采用, 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 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 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下本人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砖混结构的优点分析
1、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 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 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 各地都可生产;
2、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3、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 不需模板, 造价较低;
4、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5、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 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二、砖混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1、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一是,纵向钢筋上下错位。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 造成柱筋上下错位, 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归位 。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 违反了规范要求, 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二是,钢筋搭接不规范。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 即层高+ 35d, 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 搭接长度也未满足 35 d的要求, 甚至还出现了 I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三是,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 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 (要求间距为 25 cm)。在砌体施工期间, 由于成品保护不好, 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四是,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按规范要求, 柱与圈梁相交时, 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 1/6层高或45cm, 间距不宜大于 10 cm, 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m。但实际施工中, 上述二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 从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五是,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 但提出 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04 - 92)执行 。基于这一点, 该规范第 3. 3 .4条规定: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 ), 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倍, 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 弯钩的角度为135 /135。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 基本上采用90 /90弯钩, 长度有的也不足 10 d。
六是,拉结筋的摆放问题。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 50m设置 26水平拉结钢筋连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00 cm。但实际施工中, 拉结筋经常漏放或错放, 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也不少见。
三、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1、骨料级配问题。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 240 mm ×240 mm, 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 2. 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 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 mm, 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 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2、坍落度问题。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50 mm ~ 70mm, 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槎洞内, 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流动性不好, 加之振捣不良, 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 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3、根部清理不净。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 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 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 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 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 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4、 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 再铺1 cm ~ 2 cm 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 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5、 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是,马牙槎留设不规范。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 形成整体, 增强抗震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 先进后退 (应该是先退后进 ), 槎口高度、深度不一, 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 内墙只留直槎, 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二是, 砌体砂浆不清理。砌体施工时, 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 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 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 由于砂浆的阻碍, 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 甚至柱筋外露。
四、 有效应对对策分析研究
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一是,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 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 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 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二是,钢筋下料应准确。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 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三是,拉结筋。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 保证随用随拿, 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 应靠在柱子纵筋边, 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2、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是,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 2 cm, 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二是,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 ( 2.6 m ~3. 0 m )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 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三是,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 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 5 cm 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 2次 ~ 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 然后按规范要求, 先浇筑 0 cm ~ 2 cm厚水泥砂浆。
3、砌筑质量控制
一是,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 结构应对位。
二是,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 , 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三是,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 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 防止凸出的砂浆被 “吃” 进构造柱内。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考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新方向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缜密逻辑思维的必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实施,初中物理教学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学生自制实践器材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只注重让学生重复经典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合格准确的实验数据。这种教学不仅于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使物理实验教学陷入了固定模式当中。新课改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升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更强调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更专注于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实验的结果。例如,在开展光的传播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制小孔成像的实验器具,从而使学生根据书中的图片能用自制器具验证结论,最后再总结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这个自制实验器具的过程,使学生更专注于实验本身,也更渴望在实验中观察到光的变化,从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能获得举一反三的实验学习效果。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演示实验过程,更要给学生变换各种实验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乐于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能依靠实验总结出物理学的规律。新的物理教学方法使物理实验课彻底摆脱了以往只重操作程序,不重学生思考的被动教学模式。例如,大气的压强实验,先在瓶内倒入温水,摇晃后倒出水,并迅速拧紧瓶盖,学生看到瓶身变瘪现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个实验再配合其它物理教具组成的几个小实验,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乐于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尝试,可以有效将物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
物理实验不是只有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进行。例如,随着我国航天航空设备的研发,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观看类似太空出舱的视频直播活动,可以就异常自然现象组织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开展观察活动,还可以请物理专家进行专题物理讲座,为学生们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可以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模型、实物等,为学生讲解人类工程奇迹等符合学生兴趣的物理常识。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实验活动因为更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科学的物理实验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的物理实验课考评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指导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和物理能力进行衡量,从而找出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因此,建立科学的物理实验考评体制,应当既考查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适当向学生考查生动手能力上倾斜,即使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有所欠缺,但实验动手能力强也应当鼓励。还可以将学生的物理实验成绩分为基础分和创新分,对在实验中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加分,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在实验中进行创新,不断获得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
(一)探索型实验教学
将课堂教学中的传统实验转变为探索实验,从而设置出教科书没有的实验前提,引导学生探索推论得到新的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将演示实验教学改为探索性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去动脑、动手,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让学生设想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然后一一对这些设想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直觉,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结果。
(二)做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实验
初中课本上的实验大多数为经典实验,这些实验基本上配有大幅的插图,学生在互联网上和日常生活中多有涉猎,对某些爱智求真的学生来说已经相当熟悉。这就要求教师在操作完成书本上的物理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些书上没有或学生不熟悉的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高效运用实验室中的器材,也中可以让学生自制器材来验证物理学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相对陌生的实验环境中,在解决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具体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思考是学生创新的起点,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在物理实验中创设有效的情景,多启发学生对实验过程产生怀疑,引导学生利用发展思维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善于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将自己在实验中的突发其想,用效的用实验孝顺来验证,最后得出有效的物理学实验结果,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成长。
三、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物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自制物理实验器具、完成书本没有的实验项目、开展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新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前言
作为中学物理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时间、空间或者其他客观原因的束缚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低,部分较为抽象的实验无法进行或者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可视性差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很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已经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来解决。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真实的和虚拟的教学策略整合起来,学生自然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教给他们的知识,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课更有兴趣,切实提升物理实验课堂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物理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相对抽象的物理现象和概念,这些抽象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难以清晰的理解的。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变阻器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学的难点在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以及其连接方式。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电脑上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经过这一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变阻器各个部件之间的构造关系,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兴趣很高并且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掌握滑动变阻器因为阻值的波动而导致电流改变这一物理现象,我使用计算机为学生们进行演示模拟实验,然后将电池组、灯泡、开关、变阻器以及电流表使用导线进行连接。当开关处于闭合的状态下,导线通过电流的区域从灰色转变成红色,特别是在模拟变阻器滑片左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电流的线圈长度也会产生变化,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演示这一变化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实验效果。通过对模拟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学生们都能够将抽象的实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识信息。信息技术的运用把很多物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直观的画面,让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演示效果
在初中物理所包含的所有实验之中,有一部分实验的可见度是非常小的,因此很难让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仔细的看清楚实验的过程,这样就让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光的折射”实验,在过去我们进行这一实验时,一般都是使用电筒把一束光射进水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但是这种实验方式的可见度较低,很多学生都无法真正清晰的观察到光线产生的折射。而当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通过投影将这一实验现象放在墙上或者大的幕布上,这样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光线的折射。又比如说在进行磁感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去要进行实验都只能够在平面上开展,学生居于座位上是很难直接的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因此过去我们常常会要求几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来观察教师做实验,之后再让他们向其他的同学描述实验现象,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其余的学生也无法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而我们运用投影仪对实验进行放大之后,只需要将磁体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方,然后在磁体上覆盖一块玻璃,撒一些铁粉在玻璃上之后振动玻璃,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大屏幕上观察到磁感线的分布。这样进行实验不但生动而且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了实验的具体效果。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视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实验氛围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营造和谐自由的实验氛围。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民主的实验氛围,学生就无法真正的去自主学习,更谈不上探究与合作。在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巧妙的进行处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电学方面的实验时,过去我们一般会给学生说,电流表的接线柱一定不能接错,电压表一定不能过量程,电池组一定不能短路。关于电能的很多实验都不允许学生动手,这些束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入虚拟电学实验室来开展这些实验,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电能仪器,还可以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虚拟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验,学生能够一边在网上查阅资料,一边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这样的虚拟实验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实验体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全面的开放的实验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不仅仅能够让物理实验课堂耳目一新,丰富课堂内容,让实验过程充满乐趣;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动手操作。如此一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多媒体;电力;教学;整合
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起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走进了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令实验教学部分中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攻自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其作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有效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物理教学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对对媒体的使用心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势不可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例如人机互动、获取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形象直观传递信息特点在教学中助教学一臂之力。我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备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音响和中央控制器三部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学环境不再是枯燥的,它可以轻松的让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在大屏幕上呈现,为课堂营造气氛,带学生进入逼真的情景中来,这样就会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思维空间,进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强趣味的特点向人们证实了其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运动得当,定会为课堂增添生气,让课堂生机勃勃。
二、势在必行——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际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试验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充分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并在过程中总结物理规律,是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同时更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不可忽略的环节。但是,并不是物理书上所有的实验都能够让学生进行演示的,无论是受到实验器材的影响还是环境、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这都将是教学中的一块缺失。当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课程相整合以后,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它不仅能够声文并茂的将物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还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思维随着实验一步步的进行而跟着思考,是物理实验课上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因此,将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三、势如破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它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能够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不宜用多媒体代替,要恰当的将两者整合,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是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协助完成的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总结了一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的投放功能,演示原本可见度小的实验。多媒体的投放功能可以教师所做的实验过程全程实时播放,投放在大屏幕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和试验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初中物理实验中属于这类型的有摩擦起电课题实验、磁场方向专题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课题实验等。
此外,一些需要细致观察仪器结构、使用方法的实验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的功能,例如了解各种电学仪器、游标卡尺等。
(2)利用多媒体仿真演示,模拟实验。为了避免试验中仪器损坏,并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传统的物理实验都是分组进行的,并且是“填鸭式”实验——教师演示后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尝试,这样的实验就丧失了“实验”本身的意义。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所担心的问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真正接触到实验器材之前先做足“预习”工作,在了解实验原理以及仪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实验演示,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初中物理试验中适合做仿真实验的有电路连接、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等。
(3)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形象逼真的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实验,例如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知识实验是无法在现实中呈现的,这时就可以将其理论转化成flas让学生观看,形象生动。这样的实验包括人的肉眼无法观察的扩散现象、转瞬即逝的皮球落地时能量转化过程、危害性较大的触电过程、受空间限制的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无法再现的马德保半球实验等。
(4)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充实教学内容。这是辅助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用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仅有效的将课堂时间节省下来,无形中还将实验教学的容量扩大了。
四、总结
让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不仅能够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还可以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是现代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化、多元化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实验演示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操作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演示“鸡蛋由于惯性落水”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6只象棋的叠放,对最下面那只棋子进行敲打使其被击飞,然而上层的棋子却保持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采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物理理论与物理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效开展校内教学活动
1.开展物理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物理专家来学校进行以物理为主题的讲座,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与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融合,通过讲座中的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认识.学生也可以向专家提问,使其平时存在的疑惑得到解决.例如,在讲解力学相关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建筑施工来介绍.就桥梁设计而言,要考虑桥梁的受力情况、受力大小等.只有明确这些数据信息,才能确保施工设计的科学合理以及实际施工的有效进行.通过讲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更深的感受.专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讲述,讲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如何收获,如何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2.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教师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人员的范围不限制.通过组织竞赛,使物理教学的氛围得到改善,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竞赛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宣传栏、学校网站以及校报中予以展示,从而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竞赛主题的确定,应结合相关物理知识认真设计,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问题作为。竞赛主题,如水面为什么是水平的,为什么大卡车刹车更加困难,为什么钟表电能耗尽时,指针往往指在9这个数字上,等等.
四、适当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缺乏对物理实践活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存在较多有利于物理实践的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工厂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也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配电室的相关设备,为学生讲解相关配电知识,明确普通照明以及大功率电器配电的差别,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的车间,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的运作,其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等.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此外,学校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因为高校具备较为完善的物理教学设施及器材,在较多高校设置了物理科技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高校物理实验室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缺乏了解的物理设施及器材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
五、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制定,应确保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能力.期末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布置四个实验,学生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实验考试,在评分上,可以从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器材的整理,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5分,计入期末的物理总成绩.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
六、结语
一、重视基本仪器,落实操作练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注重基础的知识,则难以对更加深奥的知识进行掌握。物理实验复习中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基本仪器是探究创新的重要基础。初中接触到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这8种。这8种基本仪器各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需要了解每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此仪器使用方法、要求等一糸列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创设出实际操作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际操作练习机会,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予以当面指导和督促。
二、准确把握试题类型,精选习题
在中考物理复习中,实验题的选取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十分重要。我们作为教师,要多辛苦点,让学生更加轻松点,因此应该多下功夫准确把握中考试题类型,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复习,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物理实验题型:(1)根据探究课题,提出猜想;(2)根据探究课题,选择器材;(3)根据探究课题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4)根据图表或图像信息,分析总结结论;(5)根据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6)综合类实验探究题。针对这些题型应该据考试标准精选试题进行练习,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争取做到让学生考试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突出物理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
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实验题中能够看出,考察的实验基本都是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因此教材中出现的实验以及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试题中出现,为此需要注意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全面的温习教材中所包含的实验,并且还需要温习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
同时还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对那些考查比较频繁的基本实验以及每年必考的重点实验做一些专题复习。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物理 实验课 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随着教学设备的更新和互联网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义务教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变革。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讲解并完成相关任务,回到课堂上展示成果,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的目标就是将教学方式进行翻转,实现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在课前阶段,将教师的备课环节转变为预授环节,即老师在下节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重点和任务,达到事先教授的目的;同时,将学生预习环节变成自主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当课堂上老师讲解重点、难点之后,每个学生提出疑问和迷惑,从而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老师最后再进行难点剖析,答疑解惑。通过云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后。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和班级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业成绩的提升。
二、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冲突。
各学校的实际教学计划会根据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任务不等而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物理实验课时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的情况。此外,各个学校还会因为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等,物理实验课时有增有减。以初三年级为例,物理实验课时要达到二十课时才达到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中学都不符合要求。造成老师辅导时间太短、教学内容过多、学生课后作业任务重、教师作业批改和讲解工作量大,甚至临近期末还会造成教材进度不能圆满完成的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度不一,不重视实验课。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二者相结合的,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更是如此。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完全,更能独立实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自主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和规律。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讲解而忽略实验课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忽略掉实验课,只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不能满足物理新课程对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在物理规律理解上显得单薄,对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不能顺畅衔接,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陋习。理论和实践不能合二为一易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只懂得表面,不懂得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实践动手能力非常薄弱,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模式边缘化,师生间缺乏合作,学生兴趣不高。
物理老师一味进行理论讲解的物理课堂显得非常沉闷、枯燥,导致学生在复杂繁琐的物理公式面前只知道结果不晓得过程。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很少,缺乏参与积极性,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物理实验课上没有合作,实验课堂氛围不活跃,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代沟、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有隔阂,上课过程中没有理念交流和观点碰撞,只是刻板地进行,非常影响课堂整体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把书本上要求的知识全部讲解,产生压堂、滞后等问题。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高度重视,这三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来说多出很多,造成学生对语数外学习积极、对其他学科学习兴趣低下,造成物理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物理实验过程的系统连贯性,翻转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模式,首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课前学习,通过微课程视频和专题网站资源,将动态的物理实验过程录制成PPT+音频的模式。这样在课堂上,在学生自主实验操作之后进行理论实验过程的观看和交流,实现单独指导和操作,提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协作性,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在物理实验课的应用中更讲求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串联。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准确衔接教材理论部分和操作环节的知识学习部分,实现有效融合。并且,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多元化的创新,是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将音频、视频辅助教学和多媒体幻灯片等进行综合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上对物理实验的过程了解透彻,更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加深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在教学标准的改革下,翻转课堂是将学习的决定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让学生成为知识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督促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更专注和主动地学习,并且教师不会占用课后时间,学生更自由地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四、初中物理实验课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翻转教学的目标是将教学方式目标进行翻转,实现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课前,将教师的备课环节转变为预授环节,即老师在下节的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重点和任务,达到事先教授的目的;同时,将学生的预习环节变成自主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老师进行现场实验之后,每个学生提出疑问,从而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老师最后进行难点剖析。这样,通过翻转课堂,将初中物理实验课从知识讲授形式变为师生知识交流和探讨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畅谈知识的平台。
(一)准确定位教学任务。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不同阶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短期任务。首先,老师抓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点,运用视频媒体方式对物理实验内容进行观看,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流程和整体过程,进而分解播放视频,分为多个小环节进行具体讲解,从而让学生对每个实验步骤的具体任务都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作为辅助教学方式。每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某个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教学视频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有回放、暂停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学习,对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推进和减缓。同时,由于物理实验运用的理论知识较多、步骤较复杂,学生依据视频详解建立属于自身的备忘录和难点剖析记录,通过完成特定的项目练习测试自身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进行自学反馈。
初中物理实验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反馈需求很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个需求。通过教学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的了解和学习,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过程中,产生某个步骤的停顿和遗忘,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问题。操作结束后老师进行分析讲解时,每个小组提交汇总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并且老师答疑后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进行调节,并将自身不足和疑问反馈给老师,有助于老师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出更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和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索欲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实验流程的吸收和消化。
综上所述,利用“翻转课堂”讲解模式,使物理实验课上更生动和紧凑,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让学生成为知识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更专注和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进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创新理解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建立高效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使初中物理教学建立在更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维亮.“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15,05:19-21.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一)“圣经式”的教科书,只会照本宣科
作为初中物理的复习,肯定是要求以教科书为参照,抓好知识要点。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多数物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只是重复着教科书,重复的知识、重复的课后习题,复习课堂教学程就成为了乏味的知识点回味。
(二)没能抓住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复习课堂教学,只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绝对不是将原来教科书上知识重复一遍,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没能注重“知新”,教师没能懂得将旧的知识加以总结、概括,没有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系统化。
(三)例题没有明确指向,目标模糊
部分教师,在复习课堂教学上直接大讲特讲,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教学所讲授的知识,感觉到了无从下手;部分教师则以练习来代替讲解。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复习课堂教学直接变成了作业课。
二、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很多学生都感觉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一次了,没有兴趣再去重复一次,也觉得没多大的必要,从而让学生对复习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心理,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习惯、学习能力强弱都各有不同,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实际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二)教师没有深入的研究复习课堂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也没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模式。
(三)复习课堂教学程的难度很大。教师在上复习课堂教学的时候,所讲解的全是重点、经典题型,并且很多都相对复杂。
三、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注意
(一)抓好基础,明确考点
从笔者多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在中考中物理题型的具体比值为难、中、易为1:3:6,其中的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占了60%,但是学生往往在基础中的失分现象较为严重,所以抓好基础才是首要条件。
如功率与机械效率:为了抓好基础复习,着重对这两个基础概念进行的分析。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而机械效率则是描述机械性能的优劣的程度,其定义是在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值。两者的公式分别是P=W/t、=W有用/W总,前者的单位是瓦特,后者则是无单位的百分数。
(二)建立专题复习
1、中考题型
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填空、选择、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在上述五大板块中精选题目,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的知识纵横交错,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化解难点。
2、热点知识
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如科学探究专题、电路故障专题、图像专题、数据处理专题等。这些题在练习中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出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既解决问题,又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试题中,物理实验大约占据总分数的25%左右,所以应当重视实验这一块,其中有两点需要我们的特别注意:其一,掌握各种仪器与测量的工具;其二,注重、摸清测量的原理、方法与步骤,做到学以致用。
把蜡烛放在 2 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针对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物体由 2 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2 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 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等等。这些归纳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设计出并联、串联两个实验(如下两个图所示),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探究电流做功跟电压大小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 现状 问题 建议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农村初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设备、器材存在问题。
1.实验器材、设备短缺。
部分中学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能力购置实验仪器,装备物理实验室,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中学物理实验,于是就出现了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
2.实验器材陈旧,老化严重。
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是多年前购置的,这些实验仪器陈旧,严重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中在问题。
1.“应试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方法,也不管你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要考试时出成绩(指分数),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是优秀教师。在这种理念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就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
2.学生实验缺少探究性,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
(三)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普遍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有些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实验训练,但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其次,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2)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3)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5)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6)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
最后,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做好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大幅增加学生实验。
本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设法将演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动手机会就能大大增加。
(二)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解决仪器缺乏的问题。
中学物理教师自制了大批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后,还可以领导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极大的促进。但较少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这里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但是前者是主要的,教师不能以客观条件为借口束缚自己的能动性。实验时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例如用铅笔做压强实验,用饮料瓶做大气压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用输液管制作液体压强计、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同样来源于生活。
(三)将一些演示实验根据实际需要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
由于课外的时间比较充裕,因此课外实验在形式上可灵活多样,能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可让学生课下去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动手、动脑。还可以将课本里的“小实验”改为课外活动。某些小实验,如“吹硬币游戏”、“筷子提米”、“纸盒烧开水”、“安装楼梯电路”、“测人的最大功率”,完全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自制学具、教具,培养创造型人才。
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将“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加以拓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物品、废弃物品进行小制作,例如自制指南针、杆秤、潜水艇等。当大量的废弃物在学生手中变成精美的教具时,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别的同学,都会感到强烈的震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和环保思想。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工厂、发电站等各种生产场所。也可以组织各种专题调查,例如以环保、生活、交通、新能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等综合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因此,农村中学要克服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困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