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快餐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8 19:1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快餐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快餐文化论文

第1篇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制造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了高职院校生源迅速增长,教学规模逐年扩大。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毕竟属于专科最后一批,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高职生的文史哲知识基础薄弱;缺乏人文情感,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明确;欠缺吃苦耐劳精神,容易随波逐流。刚入校的高职生摆脱了应试教育,进入到宽松的环境,容易被文化快餐吸引,于是,大行其道的文化快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最爱。文化快餐对高职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来源的选择上,学生在书籍上的消费投入日趋减少,而在数字产品上的资金和时间消耗相对增加。学生选择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供给的快餐化信息,热衷于以音像为媒介的间接阅读,获取的是短暂的感官享受,肤浅的思维。

2.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偏重于通俗文化、网络小说、娱乐休闲等内容,阅读的态度呈现出功利化、随意化的倾向。传统经典的阅读日渐边缘化,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仅仅把阅读传统经典当作课余消遣,且有一部分学生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从未阅读过,也不打算阅读。

3.在教学方式的喜好上,快节奏、大容量、花样翻

新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以研读、感悟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乐于被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快餐式教学虽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新奇有趣,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读文变成了直接的看图、听音,抹杀了文字的独特魅力,遮蔽了学生对丰富文化内涵的感悟,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和提升。

4.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文化快餐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负面作用。高职生本身就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淡薄,文化快餐过度的通俗化和图像化,造成学生阅读思考的缺失,遇到问题不再思考自己解决,而是直接求助于更为快捷的途径,久而久之,形成了惯性,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上,网络在校园的普遍推

广使用使原本在校园还占一席之地的图书馆阅读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把空余时间交给了电脑和手机而不再去图书馆学习,一小部分高职生甚至从不去图书馆。一方面是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图书馆资源利用的现状也说明了高职生对文化快餐的全盘接受。

二、文化快餐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利弊

1.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的有利面

在一个充满文化快餐消费的社会中,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对它的认同说明它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快餐文化”也是文化,虽然营养有限,但它多少还是补充了高职生贫乏的文化知识。现代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化进行视觉化、通俗化、娱乐化的改造,高深难懂的书面文字变成通俗易懂的平民化口语和生动形象的故事,更易于被学生主动接受。比如,大家认可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把传统文化的内容通俗化、趣味化,对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次,文化快餐不仅满足了高职生及时充电的需求,而且,它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再次,高职生理论学习的时间少、实践学习的时间多;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少、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多,面对有限的时间,学生又需要各种精神食粮,文化快餐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享受和乐趣,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精神满足和抚慰。

2.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的危害性

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所起的推进作用是有限的,而不利影响却更为突出。首先,文化快餐是一种浅层次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文化,过多接触会造成学生思辨能力弱化、审美能力退化、文化欣赏水平降低,使学生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部分学生精神生活陷于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状态。很多学生在校三年貌似在不断地“阅读”,但是,在毕业生综合素质测定和就业后用人单位评价上不仅看不出,而且还表现得浮躁、肤浅。其次,大众媒体不断炮制出来的文化快餐具有世俗化、趋同化、泡沫化倾向,存在对传统经典的随性戏说、解读,甚至为了通俗而通俗,为了利益而媚俗,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对经典本义的理解,容易误导学生。再次,文化快餐关心的是文化对于受众的刺激性、吸引性和迎合性,这种目的性所带来的满足是短暂、贫乏的,趋向于造就的是一种消费型享乐型人格。相反,经典阅读带来的满足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信念和热情,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人格,推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这种满足是恒久、丰富的,趋向于造就的是一种建设性成长型人格。高职生长期浸泡于文化快餐中,成为文化媒介的奴隶,一直获得的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满足,无益于优秀人格的塑造。尽管文化快餐具有一定的文化补充功能,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文化快餐”只应是辅,不能取代正统、经典的文化而成为文化的主流和主导,高职院校肩负着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更不能漠视这一现实,必须积极做出应对。

三、合理有效引导文化快餐,探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途径

1.对文化快餐进行有效引导

正如纸质阅读不能取代网上阅读,传统文化也不能淘汰快餐文化。传统文化是打基础、拓深度、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而文化快餐则是广见闻、拓视野、增加知识点的便利途径。要引导高职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掌握两种阅读的比例,不能任由趣味性强的文化快餐占据自己的时间,要引领他们摆脱浮躁功利的心态,通过各种方法把从文化快餐中涉猎到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到以文、史、哲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上,以打下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是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加强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加强文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开放性的学习观。文化自觉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跨学科、跨专业去涉猎文化知识,在开放性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满足于流行的、已知的理论和观念,对现成知识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又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大胆假设和探索,这有利于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素养。

3.摒弃快餐式课堂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理解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带头阅读经典著作,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教学与提高学生修养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不断去读好书,开阔视野。教育者的心态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心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42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要注重言传身教,自觉摒弃快餐式备课和快餐式教学,要认识到文化素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也才会认真对待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4.创造便捷、高效的经典阅读途径和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要加强人文方面图书的投入,提高经典著作拥有的数量、质量。其次,要推广丰富的传统文化阅读方式,通过开设文学欣赏、经典作品赏析等选修课程,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文化讲评、专家学者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与经典文化接触的频率,使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和研讨成为常态。同时,要举行多种多样的促进经典阅读的竞赛类活动,借助经典诵读、阅读感悟、经典舞台剧等比赛方式推进文学经典阅读方式的多元化,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素质。

5.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环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要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以雕塑、宣传栏、道路建筑、校史博物馆等来展现学校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组建或参与文化艺术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高职院校也可充分发掘校外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优秀企业,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各种文化,认识到自己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从而主动鞭策和督促自己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6.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涌入使中国人认识到了什么是快餐。但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西式快餐终究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中式快餐的标准化。

中式快餐从 1987 年在我国开始发展。1995 年底,我国快餐店有 28 万多家,快餐专业公司 400 个左右,年营业额为 400 亿元;2004 年,全国快餐业营业额约为 1500 亿元;2007 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 12352 亿元,同比增长 19.4%,其中快餐超过 4000 亿元;2008 年, 我国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5404.9 亿 元 ,同 比 增长 约 24.7%,其 中 ,快餐 与 正餐、火锅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快餐业的销售额已占到整个餐饮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1]。

快餐产业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能满足人民群众饮食社会化的需求。国外研究表明,当人均收入达 500-800 美元时,是传统家务劳动由个人完成转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需求急剧扩张时期。我国一些城市已进入这一时期,今后十年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进入这一时期。据估计,五年以后我国大中城市80%的居民早餐将以成品、 速冻食品或在餐饮店就餐为主,十年以后 80%的居民午餐将以各种快餐为主,晚餐也将有相当部分通过购买成品、半成品来解决[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希望买来就能吃,或经简单加工就能吃的餐饮食品,实现餐饮社会化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对中式快餐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式餐饮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餐饮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延伸。 我国的基础产业系统链使餐饮产业与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展还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相应地也就造成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低。改善食物质量,转化农产品,提高加工程度,将是我国农业今后努力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 通过实现中式快餐产业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餐饮产业化发展是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失业和职工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快餐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中式快餐产业化是用现念改造传统的餐饮产业,采用的是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因此中式快餐业的产业化发展无疑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必然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搭建很好的就业平台。

第3篇

病人甲

姓名:王某某

病状:平时历史书不愿意认真阅读,成天沉迷于各种野史、外传,使人脑中枢神经遭受严重损坏,以致于在历史考试对乾隆的评价一题中,大谈乾隆的各种风月之事,让人震惊。

病因:“文化快餐”综合征I型

治疗过程:

1、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文化快餐”的利弊。

2、

让其大量阅读《史记》《左传》等名篇,更除脑内的毒素。

现状:病人先状况良好,在前一次历史考试中,写出了《福临与董鄂妃:清满洲文化的缩影》之论文,获得好评。

病人乙

姓名:刘某某

症状:平时阅读古诗贪多求快,不了解其大意却强记一些名句,导致了脑内信息大量紊乱。入院前在一次朋友的婚宴上说出了:“愿你们是‘条条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笑话”。

治疗过程:

1、

用“记忆消除法”抹去脑内所有关于古诗词的记忆。

2、

使用《唐诗三百首》让其自学,要求理解句意、主旨、手法,直至背诵。一星期十首。

现状:状况良好,对古诗词有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在前不久的一次古诗词知识竞赛中以个人总分满分获特等奖。

病人丙

姓名:朱某

症状:对武侠小说已形成依赖,成绩直线下降,自以为读武侠小说也可学中国历史,在前一次考试中有一题:南宋时期谁把襄樊二城让与元军?答曰:郭靖

病因:“文化快餐”综合征III型(变种)

治疗过程:

1、

灌输正确的文学欣赏观

2、

端正学习态度

第4篇

关键词:食品广告语翻译;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策略

一、引言

食品广告语翻译作为促进食品行业跨国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研究受到众多学者重视。在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中,以“食品广告语翻译”进行全文检录,共检测到964篇相关论文,其中与“食品广告语翻译”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包括广告英语(89)、广告翻译(77)、翻译策略(50)、英语广告(48)、食品安全(28)、文化差异(18)、翻译方法(15)等,其研究层次以基础研究(社科)及行业指导(社科)为主,以下图表引自中国知网,是关于食品广告语翻译研究年度发表趋势(1987-2019):关于国内食品广告语,已有许多学者从食品广告语翻译修辞格、语言特色等方面以及从目的论、文化视角、功能对等论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二、语言顺应论

1.语言顺应论概念1987年,JefVerschueren在PragmaticsasaTheoryofLinguisticAdaptation中首次提出“顺应”理论。1999年,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完善了语言顺应论。他认为语言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即语言需要经过推敲修改来选择合适的输出形式,以顺应语言接收者的语用习惯,完成交际过程。语言的三个特性是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李元胜,2007:123)。语言具有多变的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语用习惯和交际语境中语言的选择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一时刻语言有某种选择,但在商讨后便可获得其他选择,其选择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多元的,因此,语言使用者便可灵活运用语用策略,而非机械呆板地套用语言。这种灵活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成功,体现了语言的顺应性。

2.语言顺应论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语言顺应论问世后,在国际语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主要分为欧洲大陆派的“综观论”和英美传统派的“基本分析单元说”。语用学界学者强烈的反应深化了语言顺应论,同时也加快和加宽了该理论在各个领域的的应用。国内首次引进并详细介绍语言顺应论理论的文章是1990年钱冠连教授在《外国语》第4期上发表的《论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一文。此后,许多语用学家,包括何自然教授、黄衍教授等人,也对语言顺应论进行了深度的探究。

3.语言顺应论与食品广告语王建国认为,“主动顺应指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具体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策略,是交际者的心理动机”(王建国,2005:56)。食品广告语翻译是联系两国的卖家和消费者的重要方式,译文要不丢失源广告语的含义,且要符合目的语的语用习惯与文化背景,因此语言顺应论对食品广告语翻译中的词语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发挥广告语作用,更好地吸引顾客大有帮助。

三、食品广告语翻译中动态顺应策略分析

食品广告语翻译结果的受众是另一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为了完成这一跨文化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及特定语境等方面,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

1.从语言方面看食品广告语翻译的动态顺应策略食品广告语设计往往精巧灵活,在目的语中想要反映源语言的特点,需要适时调整以使目标语国家的消费者理解广告语并被引起购买欲望。例1:sevenup.译文:七喜从字面意思看,seven意为“七”,up意为“上,向上”,如进行直译,“七上”会让消费者觉得困惑。从源语言入手,seven在西方国家有吉祥之意,up则有向上发展的势头之意。这个广告语的译者将其译为“七喜”,主动顺应中国消费者的特定文化现象。例2:AmericarunsonDunkin.译文:美国能够运作,全靠唐恩快餐从源广告语看,“runon”表示“运行于,在……上奔跑”,这句可直译为“美国在唐恩快餐上运行”,这一译文既不符合逻辑,又令人感到不知所云。源广告语的意图是宣传唐恩快餐在美国市场上不可撼动的地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在英语语言中可以很好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让中文译文流畅易懂并表达原意,因此选择主动顺应,加入了“能够”和“全靠”两个词,让消费者理解到广告语中展示的唐恩快餐的地位和作用。例3:百闻不如一尝。译文:Tastingisbelieving.这个汉译英的实例中译者用到了两种语言中谚语的转换,源广告语的“百闻不如一尝”是借用了谚语“百闻不如一见”,其在英文中固定的翻译就是”Seeingisbelieving”,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选择顺应两种语言的固定转换,译为“Tastingisbelieving”。

2.从文化方面看食品广告语翻译的动态顺应策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可以影响语言。在食品进出口中,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因此许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理解错误会导致食品广告语失去预设效果。在食品广告语翻译中,译者需根据两国的不同的文化环境来调整译文。由于食品广告语的特殊性,无法在其边上进行注释,因此须在翻译过程中完成顺应,调整译文。例4:本产品即购即食。译文:Ourproductsarealwaysreadytoserve.有许多食品将其“即购即食”特点写入广告语中,但有不少译者将其译为“openingandeatingimmediately”,不少西方消费者会将这个译文理解为打开之后就必须马上食用,否则食品就会变质,但例子中的译文就巧妙地转化了文化思维,主动顺应语言差异,表述了打开就可食用的内涵意思,保留了源广告语想要表达的即食性而不会造成误解。例5:zero-sugarcola.译文:无糖可乐这广告语用词描述其产品不含糖分,但如果翻译成“零糖可乐”,虽能说明产品不含糖事实,但中文中“零糖”谐音为“灵堂”,是中国人忌讳的,因此译者巧妙化解文化差异,主动顺应,将其译为“无糖”,既遵循原文,也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例6: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译文:Confucianspiritprovokesyourmind.此源广告语含有两个短句,由于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增多和孔家思想的传播,西方国家对于孔子比较熟悉,因此直接译为”Confucianspirit”,即使不添加注释也不会产生误解;而“做天下文章”一句,如按字面意思译为“writeabouttheworld”,就失去了源广告语所要表达的喝了孔府酒就可以让你思想延展、增加才智的意思,例子中的译者翻译为“provokesyourmind”虽不是按原文逐字翻译,却很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这个翻译主动顺应,满足了西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3.从语境方面看食品广告语翻译的动态顺应策略“要研究语言使用,就离不开语境,任何语言都应当是在一定语境中发挥作用的。”(曾庆敏,2011:325)食品广告语尤其是在静态语境下发挥作用。食品进出口所在地的消费者存在于其特定文化语境之中,他们通过阅读广告语的译文来获取信息,因此广告语在翻译中需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例7:中国某品牌轻身减肥片原译文:obesity-reducingtablets.销量不佳后修改译文成slimmingpills,修改后的广告语使销量大幅上升。商品出口投放地的文化语境需要得到广告语译者高度注意,在西方世界英语文化语境中,obesity指超重、肥胖,因此在市场上,体型不佳的消费者会碍于面子不愿购买标明为适用于“obesity人群”的减肥药,改译为“slimmingpills”,既保留商品特性,也更顺应了目的语的语境。例8:Goodtothelastdrop!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此处译文运用中国人爱用对偶句的特点处理原语,源广告语的意思是“直到最后一滴都是好的”,突出其口感和品质的优越。译者用更优美的对偶句来进行意译,表示出这款咖啡的每滴都是可口香浓的,“意犹未尽”更突出了其回味无穷,是其原文的拓展,创造出一个更美的意境。此译文顺应了中国的文化语境,挖掘了原文的内涵美和语言美。

第5篇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

参考文献:

1、闫治民,重视服务细节,突出服务个性--卓越的餐饮业服务管理,中国营销传播网。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

参考文献:

1、闫治民,重视服务细节,突出服务个性--卓越的餐饮业服务管理,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6篇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

参考文献:

1、闫治民,重视服务细节,突出服务个性--卓越的餐饮业服务管理,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审美

1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忽视人文性,注重工具性。

1.1应试教育观念冲击着语文的审美化学习过程:

首先,在观念上,高考成绩的功利化追求普遍存在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个体中,尽管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由于就目前而言高考还是一种比较公平、选拔性考试,所以我们始终都没有摆脱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搞教育的弊端,这也必然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就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其实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进行日常的学习活动。这也令语文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学生很注重理科和英语的学习,而忽视语文学习。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升学的压力不仅影响到学生,同样也影响着他们,功利化的心理使得老师的教学活动往往以追求高分为目的,而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原本应该充满美的语文课堂变得重工具轻人文,重解析轻感受,重知识轻情感,从根本上削弱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其次,语文试卷和评判都缺乏美感。语文高考应该具备科学的选拔功能和正确的导向功能。但在实际考试中阅读题也好,写作也好,普遍存在答题模式量化,讲求条条框框的现象,高考的考点无疑成了平时教学的指挥棒。

1.2教学的程式化导致语文审美化学习举步维艰

(1)教学内容陈旧:

自新课改以来,虽然全国各地所使用的教材就有若干种,而且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课文也都予以了大胆的改革,但很多地区或学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依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取内容的,讲授的篇目大多还是旧教材中的东西,原因是教师熟悉这些内容,而一些新的含有大量的人文色彩,能够达到美育目的的新内容却被忽略掉,这种做法自然导致语文教学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2)教学方法模式程式化: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僵化、呆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知识为第一对象而不是以学生为第一对象的,没有主体的参与和建构,缺乏个性的解读,更谈不上精神的充盈和性灵的启迪。在分析课文时,不同的文体也都几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分析鉴赏模式,学生自己独立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依然不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自然也不能真正欣赏“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1]。此外在具体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还往往忽视艺术的创作规律,主观臆测,使主题政治化,人物脸谱化。只有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复杂性,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主题,继而形成对于人生的思考。

(3)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注意到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牵挂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所以教学评价之美也就都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此外目前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有的学校还经常将这种考试的量化结果公布于众,自然在学校内部甚至是社会上都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得高考者得天下”,这也就导致教师功利化的追求,在日常的教学中忽略对于审美化教学的追求,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注重知识的讲授与分数的提高,使得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失去兴趣,最终远离语文课堂。

2“浅阅读”对语文教学美的消解

“浅阅读”现象的发生首先在于学生自身阅历尚浅,心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其次还在于《课标》与考纲相脱节。尽管《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认真研读文学名著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各地的《考纲》与高考试题中并没有被给予充分的重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文学名著的考察涉猎最多的也就是2007年的福建高考题,其他地区和省市鲜有涉及,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浅阅读”,使学生远离传统,远离美。再有,浅阅读的发生与“快餐文化“的兴起有着必然联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快餐文化逐渐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当前在社会中快餐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比如在面对经典时,《名著速读》深受读者喜爱,网络的图文与文字的信息无所不在,人们几乎不需要仔细阅读甚至是“零阅读”就可以搜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虽然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适应现代化的节奏,但是说到底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后果就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实质,使阅读呈现肤浅性。这种快餐文化,具体到语文课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缺乏创造力。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很多教师使用课件上课,但事实上在欣赏课件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是一览而过,并没有真正的感受思考,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快餐阅读对中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的下降,欣赏力和想象力的退化,思维的感性化和肤浅化”[2]。其次,影响教学方法的实施。语文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话语交流,情境模拟,合作探究,生成提升等。语文课堂正是师生之间通过这些方法,以文本为中介,以话语的形式展开的交流互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而快餐式的阅读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感知,自然也就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课堂变得呆板僵化,没有活力。再次,导致审美主体品味的世俗化。我们发现随着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不再集中于对于文本的解读,而是在于对于图片的欣赏,比如在讲授《红楼梦》时,有些教师通常喜欢将金陵十二钗的工笔画和判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貌似生动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我们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画上女子的美丑与否,而不是判词的内容,对于人物的命运自然也无从思考,更不要说去思考曹雪芹所要反映的广阔的社会问题了。我们不禁要追问,学完《红楼梦》,学生究竟了解了什么?社会中以娱乐化、消遣化、商业化为目的的快餐文化,使得学生的品味世俗化。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书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缩略 网络流行语 特征 成因

一、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在物质上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拓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作为网络衍生品之一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早期的“吐槽”“草根”,到后来的“不差钱”“躲猫猫”,再到近年来的“给力”“潘俊保网络流行语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在最近的两三年中,网络流行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构词模式――缩略。

学术界针对此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已有一些研究,比如盛楠的《新词新语――“喜大普奔”研究》以及张律、黄亚萍的《三言式新词“高富帅”的认知研究》都是针对典型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具体考察;此外,肖世敏的《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等也对缩略型网络流行语做过比较全面性的研究。但以上研究以理论叙述为主,因此,本文将以典型的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调查问卷和具体数据,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再次对其进行深入探析。

二、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分类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以三言式和四言式居多,也包含着一些两言式词汇,缩略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从一组流行语的每一个词中提取一个字组合形成。如“高大上”,原来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后网友将每个词语的首字母提取组合形成了现在的词。类似的还有“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白富美(肤白、富有、貌美)”“冷无缺(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等。

另一种则是对句子的缩略。如针对流行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网友将其中的关键字进行提取组合,形成了“人艰不拆”。类似的还有“躺枪(躺着也中枪)”“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说闹觉余(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男默女泪(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不明觉厉(虽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等。

对于缩略语的构造依据,蒋向勇(2014)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原则:取首原则、语义显豁原则、避歧原则。以上的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也基本上遵守了这些原则。如“高大上”就是讲首字提取组合而成,而“人艰不拆”则主要是依据语义显豁原则,就是选取其中最能表现原语句含义的部分进行节选缩略。

三、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成因探析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是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构词新模式,以下就是对其出现原因的探析。首先看一下这种缩略型流行语的来源――以“高大上”和“人艰不拆”为例。

“高大上”一词原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最早来源于电视剧《武林外传》,钱掌柜要求大嘴做月饼,中秋节送给客户,对他提的三个要求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后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网络社区及电视广播媒体中,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词,之后被网友简略为“高大上”。同样,“人艰不拆”原为林宥嘉歌曲《说谎》中的一句歌词“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在成为流行语后,被网友抽取关键字组成了“人艰不拆”。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原型本身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网络用语了,其缩略是在原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整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是语言与社会两方面的综合产物。

从语言方面来看,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结果,也是一种新形式的语言变体,而缩略型网络流行语可以算是其深层次的发展。“缩略”原本就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存在大量的缩略语。刘玉梅(2012)认为缩略语形成要遵循两大原则“最大经济化原则”和“最大表现力原则”。缩略型网络流行语就是在保证其原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达到了最省力的程度;而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在众多关于使用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原因之中,约62%的网友选择了“简短方便”,这也是“最大经济化原则”的体现。此外,“最大表现力原则”也对其形成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数据显示,同样比例的网友选择了“表达力强”这一原因。因为缩略后的网络流行语既能完整表现其原有含义,又能将含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因此,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可以说是语言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和趋势。

从社会方面看,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既有一般流行语形成的条件,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总的来说,可以从网络特性、社会心理和大众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网络传播平台不可或缺。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均大大超过了从前,而且还在不断进步。因此,在各种网络媒体、网络社区、名人效应等的推动下,网友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有特色的词句并进行传播,网络流行语因此诞生。比如“高大上”这个词,原本只是被用在影视作品中去增添喜剧效果的,但经过多个名人以及多家媒体的引用,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第二,社会心理效用不容忽视。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网络流行语本来就是网民们肆意宣泄和释放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能量的重要媒介,而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更是在这基础上激发了中国人原有的民族心理。根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网友认为相较于以往的网络流行语而言,缩略型,尤其是四言式缩略语,更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的东西,这种类似于成语的网络流行语更加符合网民们对于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追求,在使用中也更加得心应手,比如“人艰不拆”的使用,“胖子已经如此的可怜,跪求人艰不拆!”。

第三,大众文化影响无所不在。特别是快餐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张丹丹、孟一(2009)认为“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是一种不注重厚重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它是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关系整体复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快餐文化”。一般来说,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一些出自新闻媒体事件或影视媒体作品的流行语,主要是在人们关注该事件或该作品时流行,之后便很快销声匿迹;而且“快餐文化”注重的关键就是“快”,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更是响应了这一“号召”,将本就不长的词句进一步缩减,充分展现了“省力原则(经济原则)”的应用。

四、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探析

对于缩略型网络流行语而言,其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

从语言本身来说,缩略性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流行语的随意性。尤其是其中的四言式词语,无论是从语言的表达还是韵律上说,都与中国原有成语非常类似,甚至一些二言式和三言式的词语,也比其原型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数据显示,大约60%的网民认为虽然部分词语不太好,但是还是有不少流行语是可以作为成语使用的;更有大约11%的网民认为这种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是对中国成语的新发展,可以被正式划分到中国成语中去;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些流行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这些词语的规范性很低,甚至有一些在日常表达中都让人“难以启齿”。中国原有成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多是被网友们用来自嘲、调侃或讽刺的途径,带有浓厚的随意性和低俗性,所以对语言的规范性而言,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就是对汉语语言教学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很多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曾被人们误解为中国原有成语,比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细思恐极”这四个词语就都被超过20%的网民误解过,而“不明觉厉”更是被大约47%的网友误解过。调查同时显示,虽然人们习惯于使用这些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但是对于其用法和出处却并不是很清楚。针对调查中所列的20个常用的缩略型网络流行语,只有大约10%的人表示对绝大多数流行语的用法很了解,超过50%的人只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对于这些词语的出处,只有1%的人表示基本全部都知道,超过80%的人表示只了解其中少数词语的出处。这种情况对于语言教学而言会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因为学生很容易会混淆真正的成语和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从而影响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同时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跟风使用,很容易让还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于正规成语的态度发生扭曲,无视语言的规范性。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汉语发展,但是其仍然带有以往网络流行语的固有特征:随意性、低俗性、时效性。调查也显示出,大约57%的人也表示这些流行语前途不定,并不认为这些词语能被正式划分进规范用语中。笔者认为,这些词中,有些词语可以留作观察,若经得住检验,则可以考虑纳入正规用语中;但大部分此类流行语,仍然不具备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只能在一定时期内收到人们的追捧,之后肯定会很快消失。

五、结语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构词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汉语的丰富和发展,这种创造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其固有的网络流行语的性质,这类词汇对于汉语的规范性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汉语学习,尤其是成语学习,影响更严重。现在,国家已经开始颁布一些方针政策来规范网络用语,一方面将一些比较正规的词汇纳入正式用语中,另一方面坚决抵制严重不符合语法且内容粗俗的用语。但是国家的政策仅仅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网络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非法”用语,这就需要全民意识的提高,在丰富母语的同时,保持汉语语言文化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杨永林.社会语言学四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

[2]盛楠.新词新语――“喜大普奔”研究[J].参花,2014,(8).

[3]张律,黄亚萍.三言式新词“高富帅”的认知研究[J].语文学

刊,2013,(1).

[4]肖世敏.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J].语文知识,2014,

(2).

[5]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4.

[6]刘玉梅.缩略词语形成的动因及认知限制条件[J].外国语

学院学报,2012,(1).

[7]张丹丹,孟一.“快餐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

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8]陈红莲.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受众心理――以2009 年“十大网

络流行语”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11).

[9]寇嘉慧.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理反映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2.

[10]韦唯.2009至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语用问题[J].英语

广场,2012,(7).

[11]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第9篇

关键词 微电影 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Micro not Small; Dripping Possession of the Sea; Ascendant

——China Mainland Micro Film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ANG Anqua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Educ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NKI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of micro-film related academic literature retrieval collate, review research status of micro-film, micro film in mainland China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generally include communications, marketing, advertising, film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social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in depth.

Key words micro film; research; review

利用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微电影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检索,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四个学术库中选取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等五个查询目录进行检索,把题目作为检索项、“微电影”作为检索词,匹配为精确,时间为2010-2012年,共查询到246条记录,其中关于微电影的硕士学位论文3篇。作为广告与电影的衍生物,微电影很好地迎合了时下的需要,成为新兴的一种的营销模式。微电影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二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三是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四是受众自我意识的提升。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微而不小、方兴未艾,虽然研究历史不长,但是已经引起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微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

1 何为微电影

对于微电影的概念,各家意见不一,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微电影进行概括,按照“百科名片”的说法, 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是网络时代的类型电影,名称具有中国特色,事实上发端于国外早期的“短片”。微电影之特征表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播放平台,以其短时、精悍、灵活的形式风行于中国互联网。

2 研究视角

自2010年微电影一词在中国风行以来,短短几年里,微电影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电影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以及其它领域的实践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的微电影广告特征研究到后来扩展到全方位研究,研究的内容也从基本状态的描述深入到学科的探讨。

2.1 传播学

持此视角的学者主要对微电影的传播方式、传播机制、传播特征、内容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多样。它不像传统的电影,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播放。它开辟了许多新路径,在网络、手机等领域探索新思路。在传播机制上采用创新的手法,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调动受众的积极参与性,影片以互动的方式,将主动权交到观众手中,为观众增添了更多主导影片的乐趣。微电影宣传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方式,拥有时效性快、直接性好、互动敏捷的优点,同时,还具有树状传播结构、渗透性强、个性化互动、草根式交流、语言亲切等特有的传播机制。在传播特征上主要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全民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性。在传播内容上具有独占性和灵活性,有的是反映社会的现实,有的是科幻故事,有的揭示扑朔迷离的悬疑情节,有的还与广告联姻,体现出营销产品和企业文化。此外,如何控制微电影传播并进行舆情引导,也是新闻传播学领域学者及相关研究机构关心的话题。

2.2 营销学

微电影建立了一种营销的新模式——植入式广告,一方面是对电视节目的限广令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的探索,突破了电视广告和传统广告的限制,同时,微电影能带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另一方面通过有创意的故事诠释品牌,也使受众在体验影片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了解广告产品。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截至2013年7月,移动互联网对中国手机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9.2%,3G上网用户总数达到2.5亿户),微电影营销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微电影营销模式市场潜力不可估量。但是微电影行业才初出茅庐,很多相关研究还没有延续,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相信会有更多的学者一起来探讨微电影,微电影营销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3 广告学

微电影来源于广告营销,部分学者认为微电影里有的可以作为长广告片,但大多数具有广告功能的画面场景可看作是植入式广告,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突破了原有的广告理念和模式,使广告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旺盛的生命力将在广阔的空间里得以延长和继续。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失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有的广告显得比较做作、生硬,反而使受众难以接受。至于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究竟能走多远,还是要看它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2.4 电影学

由于微电影的出现,与传统的电影制作和传播媒介相比,微电影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技术更好,传播媒介更加丰富,这些都对传统电影的明显量变。而且,微电影对电影概念的升华,必将使得电影的美学和产业格局产生质变。微电影以浓缩之精华,体现大主题的故事情节,而且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固定播放模式,使得电影艺术走出影院,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进了大众之间。大部分微电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电影叙事结构,拥有明星阵容的出演,制作技术的精良。播放平台的扩展,适应了时下人们的碎片化生活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选择它。微电影的诞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奇迹。目前,微电影产量逐年增加,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如果能合理运用新的技术成果加以制作,科学的管理模式,微电影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它在电影界会走得更远。

2.5 思想政治学

持此视角的学者主要探讨了微电影在理念和主题思想宣传中发挥的作用及对受众思想的影响。微电影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养成性,也会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宣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微电影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主流意识淡化、网络道德失范、享乐主义、过度消费、快餐文化泛滥等,这时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下,提高微电影创作团队的责任意识,推出有创意的微电影作品、降低植入式广告、提高微电影内涵、构建微电影文化产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微电影的审核力度,规范微电影行业,使其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2.6 社会学

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微”时代,是web2.0带来的横向传播特点,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信息很容易被获得,使得“微事物”被人们无限放大,迎合受众从细节中体现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的心理感受,快餐文化、碎片化精神追求成为一种潮流。“微诉求”和“微表达”是这个“微时代”的人对社会现实的情感诉求,并自发形成一种无形的“微力量”,它使得“微”观念深入人心,催生出许多新鲜事物,从而衍生出新鲜的名词。在这横向文化传播时代,许多名词都以“微”字为开头,例如微博、微小说、微信、微表情、微现实、微电影等,这些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渲染着微时代的来临。为了迎合这样一种碎片化社会的快餐消费时代,微电影赶上时代的班车,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3 主要研究方法

(1)已有研究主要是实践调研为主,探讨微电影的拍摄技巧、商业前景和受众喜好,举办微电影节等。微电影的作品自诞生以来已经突破千部大关,随着技术和投入的加大,关注度的提升,微电影的数量将会快速的增加,主题也会越来越丰富,商业前景也将被大多数商家和企业看好。为了促进微电影的发展,各大网站和电视台也相继推出微电影节,主要的微电影节包括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大学生微电影节、滨海国际微电影节、盛大美我微电影节、沈阳国际微电影节、南方微电影节等。这些微电影节设置奖项,鼓励微电影制作和研究,微电影节在提升微电影作品、培养部分微电影人才、规范微电影行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2)对微电影进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实践研究较多,少数文献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已有文献主要分布于2011至2013年。研究以描述性论文居多,研究内容为微电影的基本现状,多为作者自身的观点阐述或现实案例介绍评论。对微电影进行理论研究比较少,实践研究比较多,少数文献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微电影的经验研究比较少,学理深度有明显不足。研究方法上,仅有少数文献采取了同传统电影和国外微电影相比较研究的方法。随着微电影关注度的提升和行业前景的明朗,管理的逐步规范,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研究将会延续,研究的学科切入点将会增多。

4 结论

通过对已有关于“微电影”研究的梳理发现:学者以及实践者主要从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电影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且主要集中在传播学和广告营销学视角。鉴于微电影主体的公共性,后续研究应增加心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视角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融合技术、管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考察微电影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精神文化建设的宣传作用研究,并加大对国外理论的介绍或进行理论建构。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33-34.

[2] 任忆冬.从经济学角度看微电影带给独立电影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2(10):179,1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