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1:30: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消防工程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火警探测器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是提供火警信号、火场定位及火势规模发展的信息来源,在火警探测器中可发出警报语音,除侦测到烟或热的警报器发出警报外,其余被设定需连动的警报器也会发出火警警报。
1.2地区影像监视器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可以提供火警时警报区域现场影像状态,这可作为现场监控及状况确认的功能。
1.3智能型火灾整合装置主机SmartBox(以下简称S.B)S.B是系统的核心构件,属于系统整合主机,负责接收来自火警自动警报设备中火警受信总机或火警探测器的火警信息,以及影像监视器的视讯信号;对火警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对各项功能控制设备发送各种指令。S.B可借助互联网或电话传输线的方式,直接联机当地消防分队与设定人员移动电话,进行火警或紧急事故通报。S.B主要为大尺寸触控屏幕、工业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变压器及紧急电源、消防连动节点转换器、无线通讯发送与接收器等构件组成。
1.4广播喇叭这是指微型广播喇叭,配置于建筑物出入口(公寓、工厂、各户卧室等)、楼梯间等,内置预设录的语音,针对防护场所环境及收容状况,在不同火灾情境下的避难逃生指引,先行预录成标准语音,在系统中接收主机传来的连动信号进行不同等级、情况的避难语音引导。
1.5其它连动装置指照明控制器、门窗磁簧开关控制器等设备控制器,连接S.B成为系统回路,并接受来自S.B的指令进行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作业。S.B一般使用在私人场所,设置在室内出入口附近,作为消防抢救与警报及信息通报使用,如设于大楼或公共场所时,S.B将与火警受信总机设置在同一空间,并监视连动公共空间的相关设备,在私人领域时,则以副机进行连结,连接各私人领域的相关设备,主机与副机间采用有线连接,进行相关火警探测或连动设备的监视。
2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的功能发挥
2.1火警探测一是应用于无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的建筑物或场所。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从而达成及早探测、误报过滤及寻址定位功能;系统安装警报器将定制化,针对建筑物环境建议安装点及种类;警报器具备蓄积功能可延迟发报过滤误报产生,待确认火警信息后才通知S.B,进行后续通报作业;警报器发出信号可设定房间位置。二是应用于依法需设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火警受信总机可与S.B信号连接,由火警系统提供火警侦测及定位功能,并随时间发展获取其它探测器动作位置,传递后续信息,以便从S.B屏幕上判读火点位置、火烟蔓延范围,并过滤误报问题;该建筑物如与火警受信总机信号连结困难时,可独立安装无线警报器,达成火警探测功能。
2.2信息通报一是连动警报功能。一般警报器感应火灾仅在起火房间警报,住户其它房间或楼房不易听到警报声,本系统可设定连动警报,起火房间警报启动,其它房间对楼层警报器也会警报,并可语音告知哪个房间火警;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则以微型喇叭或安装于室内的副机进行连动。二是手机通报功能。应用于不需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当探测到火警时,立即以事先设定的文字简讯或搭配闭路电视影像,依设定的手机号码传送火灾信息;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连接原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当探测器感应启动,S.B可自动传讯通报事先设定手机,如工厂经理、业主、医院主任、主管等,可回拨当时值班人员,管理人员,查明是否已前往查证是真火警还是假警报,如场所装有闭路电视系统,也可传送现场影像,看是否已有火烟,如为真火警则立即报119,如此可解决误报效应问题。三是119报案功能。当火警探测器或警报器探测火警启动,本系统S.B会以内建语音或简讯方式自动将起火地址、楼层及特定事项自动向辖区消防分队或消防局119报案。
2.3避难逃生系统S.B可结合设置于各类建筑物与场所出入口、通道楼梯间的微型广播喇叭,平时作为一般室内广播使用,火灾时S.B将依照建筑物环境,拟逃生计划及避难路径进行定制化语音设定,火灾发生时进行逃生避难广播导引,该S.B并自动依最先启动警报区域及后续警报启动顺序,区分危险等级,广播提供当时民众逃生避难导引,避免火警、民众因惊慌失措而做出错误的避难行为。
2.4紧急应变设有警卫的建筑物,大部分需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必须随时监控建筑物内所有发生的事故或状况,实际上保安由于流动性大,工作性质偏重经常偏向于防盗及区域安全,对发生频率不高的火灾应变,培训不足,警觉心容易松懈,一旦火警紧急事故发生,保安人员难以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救援。本系统在警卫室安装S.B,并与相关设备连动,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S.B会事先设定不同情境,将应变步骤及原则以简要文字显示于主机屏幕上,提供保安紧急应变指引。
2.5提供救灾信息本系统在协助救灾的功能上,提供消防人员在出勤时,就能取得受灾户的地址及基本数据,在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由S.B上就能取得起火点位置、火灾范围及延烧顺序信息,提供消防人员火势判断作为战术战技抢救布署的重要参考,发挥有效的救援行动,并保障消防救灾人员的安全性。
3结束语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一项用在学术研究论文末尾的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它的格式要求是有统一性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到来帮助。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门琳.在建消防工程管理与验收前消防设施检查[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04-104.
[2]李洋.搞好消防工程验收提高建筑安全保障[J].科技信息,2014(7):203-203.
[3]王惠.强化消防竣工验收中消防产品监管措施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93-95.
[4]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8):16~18.
[5]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4):145~147.
[6]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1].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9)67~69.
[7]郑良恒.浅析消防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l(26):56~58.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钟素银.分析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2]郭彦伟,郝鑫.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3]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
[4]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
[5]杨再林.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代忠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
[2]范世雄.浅谈消防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
[3]余洪亮.工程消防施工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
[4]周亚飞,刘茂.基于GIS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及其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J].灾害学,2010(21).
[5]曹建国.城市火灾防救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灾害学,2008(21).
[6]孙莹莹.气候条件对城市火灾的影响规律[J].武警学院学报,2010(10).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毕业论文,消防工程。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毕业论文,消防工程。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毕业论文,消防工程。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毕业论文,消防工程。
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毕业论文,消防工程。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毕业论文,消防工程。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 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于潇.浅谈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生产行业的发展概况[J].科技资讯,2005,(23).
[2]@李卓.蓝牙技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3).
【关键词】消防工程;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建议
1 目前高校消防工程专业的现状
所谓消防工程专业,是指以火灾科学理论以及工程技术原理为基础,研究火灾预防、控制、施救的方法与技术的工程专业,其在工业、林业、房地产(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及交通等行业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积为重要的作用。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城的步伐加快,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对生命更加珍爱,消防科学技术必然与时代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自199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已修改)颁布以来,特别是教育部于1998年适时修改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消防工程专业立入招生目录,对普通高校开放,大大地推动与促进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中设消防工程专业有二十余所,较著名的有中国矿大(北京、徐州)、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于2001年开始陆续设立消防工程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点也相继建立并且招生。(注:武警学院于1985年设立消防工程本科专业,属于部队院校)。特别要说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89年开始筹建的国家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火灾科学的基础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并于1996年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这些高校均是根据本校的专业学科优势,设立了有自己学校特点的消防专业学科群与专业课程体系,因而成为全国或者省级特色学科,受到社会的欢迎与好评。这些学校的积极开拓与先行经验,为我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对消防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各样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的规模和结构与传统建筑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城市以平面扩张为主转为更多得向立体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它们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特殊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我国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科研成果在防火、灭火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消防科学技术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 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它在我国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提高。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将更加紧密,消防工程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里的地位也必将愈加重要。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从事消防的设计、审核、施工、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施工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消防工程已成为一个热门专业。目前我国消防部队、企事业单位、设计院所等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在2万人以上,尚不包括每年正常更替所需补充的数量。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国务院于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意见指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同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2001-2009年全国因火灾造成损失约145亿元)。
“充分依托公安消防专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与消防工程、消防管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培训,积极培养社会消防专业人才。”
“要继续将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科研计划,积极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利用科学技术抗御火灾的水平。”
“要加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灾害防控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消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强高层、地下建筑和轨道交通等防火、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消防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推进消防救援装备向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信息化水平。”
这就为高校消防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
3 关于消防工程专业设置几点建议
社会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将为消防工程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消防工程专业相关的就业领域(部门) 有以下几个:(1) 公安消防单位的防火、建筑防火审核等部门;(2) 消防工程施工和安装公司;(3) 各级建筑设计研究院;(4) 消防技术与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及各类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5) 地方消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6) 各类大型企业、机场、港口、重要物资大型仓库等专职消防队;(7) 各类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及运输管理部门;(8) 城市及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各级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部门。
目前高校提供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下面就高校新设立消防工程专业提供见点浅见。
我国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有关法律主要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特别是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并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专业设置作了严格与详细的规定,对高校的办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有一定影响,我就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提出如下建议:(1)有相关专业学科群的高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论证消防工程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可能性,设立有本学校作业特色的消防工程学科群及有自己特色消防工程专业。目前消防专业方向学科主干群课程有:建筑放火、消防管理、火灾整查、消防救援、工业与交通及森林草原消防。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科选择自己的学科主干群课程,从而培养出有特殊专长的学生,避免千人一面。(2)在有相关专业学科群的高校,调整原有的相关专业设置,增设消防工程相关课程,增加消防工程选修课,拓展学生消防知识,提高就业面,在进入社会后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适应相关消防工程、管理的需要。(3)在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以适应消防职业化及消防管理社会化的要求。(4)目前我国关于消防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制度已经逐步建立,2013年将开始实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此前《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已于2008年开始实行。各级学校可以参考此相关要求,在教材内容中有相应的内容,对职业考试的人员提供相关知识教学和相关能力培养。(5)在2012年版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1998年的专业目录作了不少修改,与消防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就是,将消防工程列入基本目录的控制布点专业(编号083102K),这似乎与国发[2011]46号的精神不尽一致,不利于消防专业的招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适当修改。(6)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与公安部下属的四大消防研究所采取适当形式的联合办学,依托消防研究所的科学力量、技术装备缩短专业筹备周期。
总之,消防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我国普通高校设立此专业仅仅十一、二年时间,值得探讨的领域还很多,希望本文有助于我们对消防工程的认识,有助于消防工程专业的科学设置,有助于又好又快培养消防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华东师大 2005年士论文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学院坚持“xx模式”办学方向,坚持“两手抓”协调发展,六个方面工作同步推进:
一、持续践行“爱的教育”,立德树人成果喜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爱的教育”为载体,从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切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教师师德师教育、学生文明修身、学校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办学的全过程,将爱的教育贯串于课堂内外、渗透于生活点滴、根植于师生心间,人人践行爱的教育,整个校园形成爱的氛围、爱的文化。
1、“爱的教育”重在践行。学院领导率先垂范,继续落实院领导每人挂点一个系,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两个学生宿舍制度。王董挂点烹饪系,推进烹饪系与xx酒店合作办学走在全院前列,烹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烹饪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烹饪学生仅XX年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就获得3 金4 银 4铜的佳绩。梁院长挂点保健与休闲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他们申报“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省级教改课题并获批立项。科级以上干部,至少每月下一次包点的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卫生、文明居室建设等,同时与学生谈心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后勤等部门做好服务育人,学工等部门做好管理育人,教学等部门做好教书育人,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奉献,学校形成“爱校如家、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的氛围。
2、“爱的教育”贵在持续。从XX年到现在,此项活动不间断地开展了6年。XX年,王董先后为新生做了五场“在爱的名义下成长”的专题讲座。第五批爱心家教志愿者,接过爱的接力棒,持续为学院驻地双龙村30多位村民孩子义务家教,xx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专访,并作了题为“义务家教温暖农村娃”的报道。学生会劳动部、保卫部的同学牺牲休息时间为全校几十间教室打扫卫生,关窗锁门,协助做好安全工作。宿管委、自律委的同学协助做好宿舍管理,学风整肃工作,学生坚持劳动值周,身体力行着“三爱“精神。师生人人都是“爱的教育”践行者,融入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师生接触之中。
3、“爱的教育”再获殊荣。继XX年“爱的教育”成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xx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XX年4月《“爱的教育”点亮学子人生》教学改革项目获得xx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年内先后获得思政工作、校园文化、教育教学三个不同类别省级以上二等奖。更为可喜的是,XX年12月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上,王董受邀参会并上台接过了“授予:xx职业技术学院XX年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的牌匾。《xx学院“爱的教育”探索与思考》论文同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规范管理
本论文通过总结作者在从事具体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利用软件工程技术知识,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程模块化,从而搭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望能够更广泛、更通俗易懂的传播消防安全知识,为增强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高单位和个人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个人自主安全意识提供高速,快捷的便利通道。
【关键词】消防安全 教育培训 网上学习 网上考试
1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 概述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完成的是公安部61号规定的应该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宾馆、饭店、公众聚集场所等11类场所,以及其它达不到列入消防安全重点保卫单位条件,但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群死群伤重大事故的其它场所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规定的13类从业人员作为培训对象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相关从业人员在通过一定时间对相应岗位应掌握知识的学习、考核,从而达到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岗位职能的要求。并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考试合格者由消防监督机构核准,社会培训中介机构发给相关证书,消防部门加强从业人员的监督。教育培训过程按照工作流程主要分为注册、选课、学习、考核、发证、管理等阶段。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依托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完成以下主要内容:
1.1.1 培训“网络教室”构建
按照培训对象类别完成培训服务器的搭建及网络接入,依据培训管理机构制定的课程,完成培训课件制作及上传,以及相关培训班和相关课程参数设置。
1.1.2 培训对象管理
包括培训对象注册、选课、课件在线学习
1.1.3 培训学籍管理
培训对象学习按照学分制度,根据培训要求完成相应课程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习完成情况。
1.1.4 培训考核
培训对象完成相关课程学时之后,申请参加课程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根据规定重修或重考。
1.1.5 审核发证
所有参训科目合格,管理机关登记制作合格证。
1.1.6 培训监督
管理机关对所开培训班进行在线监督,检查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学习完成情况等。
1.1.7 培训档案管理
对参训培训对象课程学习、考核情况、合格证等相关资料进行电子档案管理,也是检查培训情况的依据。
1.2 主要应用模块需求分析举例
1.2.1 “网络教室”业务分析
“网络教室”是培训的虚拟环境,包括培训“讲稿”即培训课件及对课件的系统组织并提供学员访问学习。课件是构成培训系统的核心,包含了课件制作、、维护、管理。“网络教室”还对培训班级进行管理,通过“网络教室”可以制订相应的培训对象内容,对培训对象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选择,制订培训对象的时间计划(开始时间、报名时间、学习时间、考试时间等)。“网络教室”还对考试内容进行管理,包含考题制作、、维护、管理。“网络教室”还包括了对当前培训对象的管理,记录培训对象选课、学习的历史记录,同时它也是教育培训的入口和学习“活动场地”。
“网络教室”主要模块分为:课件管理、班级管理、考题管理。
1.2.2 课件管理系统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培训对象所需要使用的课程,教师通过系统指定相应课程以及课程的基本信息(名称、学分、编号等),同时对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保存。在课程指定完成后管理员可以对课程增加相应的课件。为了易于学习,课件应按照课程实际学习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章节,并根据章节制作并上传保存。课程与课件制作完成后,管理员通过审核将课程及课件在“网络教室”平台上,提供学员学习。
课件管理模块涉及的资料有:课程信息、课件信息、课程状态。教师完成课程信息和课件信息的录入,管理员完成对课程状态的改变。课程状态主要包括:未审核、、停止使用。
1.2.3 课件管理用况分析
(1)参与者:教师、管理员
(2)用况:课程制作、课件制作、课程审核、课程修改、课件修改
1.2.4 课件管理活动图分析
从上面用况图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块涉及课程和课件的制作修改以及审核,模块完成数据的录入、修改和状态的改变。数据在教师和管理员之间完成,按照参与者的职责进行组织, 通过以用况图、活动图的方式从业务分析、系统分析两大方面对课程管理的举例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包含:课程管理、培训对象管理、题库管理、学员管理、网上报名、网上学习、网上考试、证书管理等几部分。以上分析为理解用户需求及开发人员实现需求奠定了基础。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根据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将网上培训系统功能划分为:学员管理、教师管理、管理员管理和考试管理四个模块。其中学员管理主要完成学员的课程学习、考试申请、证书申请和学员信息管理等功能;教师管理主要完成课程课件管理、试题管理、试卷管理及相关查询等功能;管理员管理主要完成学员注册审核、培训对象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考试审核、证书审核等功能;考试功能则完成学员的考试过程。系统架构采用B/S方式,需要建立一个起始页面便于人员的登录及相关信息的。
2 结束语
受篇幅所限系统功能模块及详细内容不能一一展现,且由于研发时间短,人个知识所限,待改善工作还很多。
(1)自动组卷功能过于简单,如何实现更为公正、公平的、易维护的组卷功能待研究解决。
(2)学员培训证书的防伪和身份认证的研究。
(3)培训费用在线支付功能的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PMI,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四版)(PMBOK 2008)[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阮祖望,软件项目管理PPT[D].北京: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1.
[3](C-PMBOK 2006)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Abraham Silberschatz,杨冬青译.数据库系统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高兴媛,古辉.在线考试系统自动组卷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
[7]沈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8]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段斌(1978-)男,云南省罗平县人,现云南省曲靖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专业或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消防工程
有关建设工程经济论文范文一: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
【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投入,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怎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笔者主要从西藏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出发,在水利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的影响;最后就如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当地经济效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西藏;经济效益;分析
在西藏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必然会在某些方面对其他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首先是可以对生产领域产生巨大的作用,从而为当地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其次是水利工程建设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调配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因此,总的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水利工程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具有涉及面广、投资金额多、操作技术复杂、建设时间长等特点。从水利工程使用的材料来看,绝大部分以土方、砂、石料、木材以及钢材等为主;从施工的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机械开挖、抬、挑、运等人工操作方式;从水利工程的类型上看,不仅有大坝、电站、泵站以及水闸等混凝土和机电安装工程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工程,还包含有河道、堤坝、水土保持以及灌溉排水渠道等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从水利工程使用的劳动力来看。由于当前工程施工方式与之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机械化施工或者技术含量高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以熟练工人为主要施工人群,然而对于人工施工方式的土石方等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则主要当地农民为主要施工人群;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位置,可以在农村,也可以在城市,但是西藏地区的绝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在农村。正是鉴于这些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所需要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着差异,当地农民可以从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就业和劳务输出的机会。
2.水利工程建设对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2.1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西藏地区的资源丰富,但是因为水资源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地建设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缓解西藏地区的缺水问题,从而为当地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缩小东西发展的差距,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2.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西藏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水源基地,绝大部分的矿产资源在全国资源的总量中所占比例较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更多,但是矿产、能源以及都是高耗水工业,它们的发展规模跟水资源的供给程度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大力提倡水利工程建设后,可以促进这些工业的发展,从而有效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支撑。
2.3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当地粮食产业平衡
由于西藏地区水资源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当地建设水利工程,可以增加工业的供水量,增加农民种植的灌溉面积,促进当地粮食的增收,从而促进了当地粮食产业平衡的目的。
2.4提高就业率,缓解劳动就业压力
在建设水利工程以后,可以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一些矿山的开发和工厂的新建,将有效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化进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水利工程带动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将近几百万个就业机会,然而仅仅对于通过第三产业增加的就业机会的数量就很多。在农村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了农民的灌溉面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赚钱的机会,从而有效的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3.如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1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降低水利工程的负面效应
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来看,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自然环境的面貌,对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针对水利工程做出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局,并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成了水利工程建设后加强后续工作的处理等等,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的负面效应。
3.2从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势出发,大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绝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坝,它们更大的作用是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工程,都会带动一系列与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西藏地区的水土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综合经营,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是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的重要途径。详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大力鼓励和提倡水利养殖业,一般一个水库都有稳定的水源,拥有广阔的水域面积,这无疑给当地开展水利养殖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一般大型的水利工程本身就可以当做是一种建筑景观,在加上各个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可以形成壮美的自然景观带。三是可以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周边的闲置地营建经济林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还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调节和绿化作用。
3.3建立、健全相应配套设施,从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从西藏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来看,其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配套设施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主体工程对配套设施的需求,并要争取实现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就应该有对应一套辅助设施。并将这些辅助设施纳入规划议程中,才有可能同时投入使用,以期提供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采用科学性的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
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造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工程投入的使用后加强对其的管理,从而降低因为对水利工程管理不善引发的各种问题。详细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严把水利工程的招标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保证招标的透明度,从而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暗箱操作。其次在进行水利工程实际的时候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精细的设计,要从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以及水文地质等环境设计施工方案。对于跟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要在充分征得农民的意见进行设计。然后,在水利工程的承包中要避免出现层层转包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每一次的转包都意味着利润的产生和工程成本的增减,甚至是降低工程的质量。最后,要制定监督制度,对于工程的施工,要充分发挥监理人的作用,做到环环相扣,健全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
4.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相互联系的,只有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安定。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们应该站在水利工程的历史角度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以及发电等方面发挥泽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说我国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探讨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洪小波.论水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 (5):114-117.
[2]彭瑞雯.浅谈水利建设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5(5):47-49.
[3]俞慧芳.水利建设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联动监督[J].上海城市发展,2004(6):50-50.
[4]杨祖雷,曹锐.浅谈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228-230.
[5]邹正波.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53-54.
有关建设工程经济论文范文二:浅析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对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编制方法进行浅析,说明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在工程造价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工作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又稳定地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开工建设,出现此番繁荣景象是因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积极追求。那么,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是什么呢?按照现阶段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及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环境下,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即是在建设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到建设实施,再到整体工程的竣工验收各个阶段进行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工作。其中,在各个建设工程阶段造价管理起到提供审核标准、调整目标、控制导向等作用的,就是运用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笔者曾参与过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编制工作,现就对其作如下几点分析以飨读者:
一、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指以单位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在已完工程或者在建工程的经济技术数据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以建筑面积、体积或成套设备装置的台或组为计量单位而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和造价指标。
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贯穿全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标投标与施工阶段,为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其主要作用有: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可以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的参考。投资估算的编制人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指标,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技术特征选择部分类似的典型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和对比,并适当地对数据予以修正,结合编制人员的经验,作出可靠度较高的投资估算。
(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投资额和主要材料计划的主要依据。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主要是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数额及来源、主要材料设备的用量、新增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等的计划工作,编制计划的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固定资产的需要量,然后综合计算固定资金的需要量,落实投资恶和主要材料的使用计划。
(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比较、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设计阶段的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其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高达75%以上,可见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的关键。设计人员可以运用技术经济指标,能够快速地计算出各个设计方案中相应的工程造价以及材料的消耗量,通过细化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从而选择经济效益较佳的设计方案。
(4)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招标单位编制招标控制价及招标工程量清单的依据。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中,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是由招标单位负主要责任,运用技术经济指标,判断清单工程量计算上是否有漏项、错项的情况,以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招标单位要承担其中的经济风险,亦可以减少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纠纷。
(5)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以及制定投标策略的依据。投标单位根据投标项目的特征与技术经济指标中的类似工程的对比,进行成本的测算,预测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和评估项目的风险,为投标报价提供策略性的基础依据。同时,投标单位可以根据技术经济指标中的主要材料指标匡算主要材料的用量,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提供实质性数据,以便中标后能够准确地投入施工,从中追求额外的经济效益。
二、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编制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编制依据主要有:(1)标准设计图纸和各类工程典型设计。(2)国家颁布的建筑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3)各类工程造价资料。(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现行的预算定额和补充定额。(5)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及其他价格资料。
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可以按以下步骤编制:
(1)成立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编制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明确编制原则和方法,确定指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确定基价所依据的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2)收集整理编制指标所必需的标准设计、典型设计以及有代表性的工程设计图纸,设计预算等资料,充分利用有使用价值的已经积累的工程造价资料。(3)编制阶段。(4)最后经过核对审核、平衡分析、水平测算、审查定稿。
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具体编制方法:
(1)编制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是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积累。通过收集和积累的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决定着技术经济指标的可靠程度和真实性,关系到技术经济指标编制工作的成败。组成基础资料的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包括了建设规模、建设质量等级要求、工程内容、项目结构特征、项目主要施工工艺的工程项目特征资料;第二个是建设工程造价资料,包括招标控制价、施工预算价、投标报价和竣工结算价等的造价文件以及相关的计价依据和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及其他价格资料。其中,竣工结算价最能够反映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造价,应该作为资料收集和积累的重点。
(2)对收集和积累的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基础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由于收集和积累的基础资料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有可能并不完全直接用于编制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为了使技术经济指标更加可靠以及适合使用,编制人员往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调整。①当出现国家、部门以及地方的相关造价规定已经更新,相关税费已经修改,相关清单编制的方式或定额子目的套用方式已经修改,相关计价程序已经修改,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大幅度提升等的情况,编制人员应该根据已经更新或者修改的相关规定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适当的处理。②编制人员还必须检查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开项的正确性、套用定额子目的正确性、措施费计算的正确性。③基础资料的统一性处理。由于收集和积累的基础资料可能建设的时期各有不同,编制人员必须对基础资料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管理费、规费税金进行统一性处理,以确保基础资料的相互可比性。
(3)编制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组成内容及表现形式。
①工程概况的编制是技术经济指标重要而不容忽视的步骤,其编制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技术经济指标的运用。编制人员必须将工程的面积层数、结构、外部装饰、内部装饰、电气、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等的情况在工程概况中描述清楚。以某办公楼工程为例,工程概况应该如此描述:建筑面积、层高为28039,地上9层,第一层6m,第二至九层4.8m,总高度42.6m。结构形式:框架结构,DN500管桩,C30、C35柱,C25、C30、C35梁,C30、C35板,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200mm,内墙200、120mm。外部装饰:外墙涂料,屋面涂膜防水,SGK防水隔热砖。内部装饰:墙面满刮腻子、乳胶漆两遍、卫生间400400抛光砖。地面楼面门厅电梯厅600600抛光砖,卫生间400400抛光防滑砖,楼梯水泥砂浆面层。天棚满刮腻子,乳胶漆两遍,卫生间、门厅、电梯厅、楼梯间铝合金条板吊顶。
②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建设工程造价的,所以技术经济指标的组成内容主要是工程造价的组成。其中,造价的组成按照单位工程可以分为土建工程、装饰工程、暗装工程、安装工程(包括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按照造价组成可以分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按照费用组成可以分为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利润和其他费用。
③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最终成果是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是每100建筑面积工程量指标和单位工程量经济指标。例如,某建筑面积为28039的办公楼工程,经过对其竣工结算价的分析处理,每100建筑面积工程量指标和单位工程量技术经济指标分别是,桩是34.31m、287元,钢筋是7.07t、6815元,模板是312、60元,楼地面块料是96.8、181元,墙柱面涂料是172.67、38元。
然而,作为新近开设的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实践条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浙江海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1.“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3+1”模式是近几年在我国高校中推广的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4年的本科学习中,前3年在学校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完成专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训练;第4年则根据专业方向培养,进入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2]。
“3+1”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延长了综合实践环节的时间,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各实践环节课时比重都不高,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时间偏短,在企业的实际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实习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增加了毕业前的实习时间,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程或工序,而且保证了毕业实习的连续性,并与毕业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工作很好地衔接起来,使毕业实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扩大了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专业学习、深造的积极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但以往的毕业设计,往往是指导教师出题。选题一部分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一部分来自指导教师模拟,很多选题都是与企业实际和学生今后的工作严重脱节,而且选题陈旧,缺乏新意,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加之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这时有的学生要找工作,有的学生要准备研究生考试。所以学生往往是快要到答辩时间了,就临时抱佛脚,参照往年同类型的设计模板随便改几个数据,或上网摘抄几篇文章拼凑应付了事,导致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基本的毕业设计任务。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最后一年在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和参与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毕业设计,而且由于结合了企业实际,能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2]。
三是有利于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高校由于受到资金和其他条件限制,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校内实训场地、设备以及师资不足的问题,而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并为学校解决实践场地和师资不足的问题。而对企业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人才,而且这些人进入企业以后能够直接上岗,节省了企业岗前培训的开支[3]。
2.“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紧紧围绕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前三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最后一年进行综合素质训练。
2.1前三年的专业技能培养
前三年的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包括实习实训、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等。
实习、实训。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促进相应理论课的学习,并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基础,在大一至大三,分别安排了1周的认识实习、2周的校内工程技能训练和2周的专业实习。
专业实验与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与课程设计主要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学科核心课程开展,均安排在大三,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两个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一包括工程力学实验、金相实验、燃烧测试实验、流体输送综合实训、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安全防护用品认识等7 个实验项目;专业实验二包括电工测量仪表实验、无损检测综合实验、危险品固体闪点燃点和自燃点测定实验、石油产品闪点燃点黏度测定实验、石油产品铜片腐蚀实验、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可燃气体和液体爆炸极限测定实验、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训、失效频率分析实验、风险分析实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实验等11个实验项目[4]。
课程设计包括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石油化工安全方向)、船舶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船舶修造安全方向)和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时间1-2周不等。
第二课堂。在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有效开设的同时,在大一至大三,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研究、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以及安全宣讲、社会调查、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最后一年的综合素质训练
最后一年的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原来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是4 周,在大四第8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到企业相应岗位实习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加之第8学期很多学生还忙于找工作或考研,使他们不能安心在实习单位实习。因此,4周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后,将大四第8 学期的毕业实习提前到第7 学期,并延长为16周,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安排合适对口的实习单位,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企业岗位要求,深度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可以真正发挥毕业实习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上的作用,同时将实习与就业对接起来,使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了“三赢”。
毕业设计时间8周,虽然在新的教学计划中仍安排在大四第8学期,但在第7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就开始布置,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就要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带着课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习。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去向的不同,在选题来源上有所区分。对不考研的同学,鼓励他们结合工程实际真题真做,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考研的同学,鼓励他们选择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展开研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学素质,使毕业设计真正从模仿型、验证型训练向实用型、研究型训练转变。
3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3.1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以往的教学计划是按四年制订的,要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在大三完成所有专业课的教学,腾出一年的时间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为考研作准备,这就需要对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将原来7个学期的课程调整为6个学期。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对专业课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此举,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原来的31周增加到41周,突出了实践教学特别是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3.2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有大半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十分重要。为此,需要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结合点,建立起互惠多赢的动力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合作优势。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硬件条件,针对学生实习,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学生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和推荐就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安排,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程序,规范学生的实习过程;通过采用“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使实习学生能直接为企业所用,这样使学生在得到实际锻炼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5]。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在技术咨询与开发、科研和员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局面,夯实双方合作的基础。
3.3实行“双导师”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最后一年实行“双导师制”,即由企业指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点对点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学校也对同一位学生指定一位校内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实习计划制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实习检查与考核以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实习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而企业导师则负责学生的上班纪律,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上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工作业务,并对学生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反馈给校内导师。采用“双导师”制,可以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效保障实习效果。
3.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因素多、组织形式多样、分散性强和可控性差等特点,以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情况、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为构成要素,建立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践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的不同,采取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提交实习报告、论文、现场表现等多种考核方式[6],并将考核方式量化;同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评价的公正性、监督性和激励性。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论文百事通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6蓝牙技术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蓝牙技术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便于网络化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结束,蓝牙技术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7高灵敏化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误报率几乎接近零,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20min预警,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实现早期报警。
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系统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特殊恶劣环境的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等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提出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基础下采用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对系统方案、设备选型的优化组合,改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费用和维护要求,向着高可靠性、高灵敏性、低误报率、系统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好的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