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7 00:49: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人员专业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57-0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由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其培养的毕业生大都从事中小学的教学、销售、初级技术员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形势下对高级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需求。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为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高通量组学芯片技术、基因与基因组人工设计与合成生物学等系统生物技术。普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验技能,能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生物制药、销售和管理等工作。因此,普通高校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的特点 

转型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人才需求,根据自身办学领域和优势专业,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应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获取途径较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和企业捐赠以及申报的各类科研经费,与综合类重点高校相比劣势明显。办学经费受限,严重限制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深度,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培养水平。 

3.发展空间受限。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地市级中小城市,远离以经济、政治、文化为中心的省会城市,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从而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和水平提高受限。另外,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偏离繁华城市,外地和本地学生均不愿意报考,导致其生源受限。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较差,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也限制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及学科发展等差异,其专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阻碍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度。现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剖析其在生物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偏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实习,导致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好,毕业生就业形式不乐观。如今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使招生数量减少,也使得生物技术专业招生计划不稳定。学生进校后,生物技术专业转学的学生也不少,导致学生数量达不到招生计划。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偏少,学生专业素养表现出眼高、手低的趋势,这也是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50%的学生通过上研究生缓解就业压力。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生物制药公司或者仪器销售,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相关基本技能。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错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严重偏少等,从而降低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教师考核方式不利于教学转型与教师的上课热情。目前,普通高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还是以课堂与学生互动情况、教案和课件准备等为标准,对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以申请多少科研课题、获得何种科研奖励、发表多少学术论文为标准。教师考核方式的单一模式化让很多本来有激情的年轻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标准化”的课件和教案,不能与学生就生物技术专业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单一的教师考核方式,不仅严重降低了年轻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和继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积极性,还严重抑制了年轻教师的上课热情。 

4.学生专业兴趣不高阻碍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建地方本科院生源大部分来源于本地区,且生源层次较低,以致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专业兴趣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能被动的适应高校转型期的专业教学改革。因此,要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生物技术专业改革的双赢,首要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地方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站在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转型与专业教学改革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感,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地方高校应坚决避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脱节的弊端,应积极适应地方需求,提升自身在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决策中的重要性。鉴于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统筹规划,做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二是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推动“双师型”教师结构队伍建设;三是优化应用型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结构,推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四是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和良性循环。2.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分析。合理选择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知识与身边所见所闻越贴近,学生越容易接受,越容易学以致用。地方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本地方与所学专业有关联的企业工作。因此,需要根据地方企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选择教材,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地方高校应彻底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闭卷理论考试轻动手设计操作能力、重课堂学习轻企业实践等弊端,建议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践三者并举的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课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转型。决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能否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及应用型转型。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本身思想没解放,依旧照本宣科,学生接受的必然也是陈旧的知识体系,不利于高校转型与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受体(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加速师资结构调整,注重教师队伍老—中—青搭配,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地方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多途径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学校应积极与地方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了解企业专业理论与技术需求,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地方企业也应积极配合地方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为地方高校提供和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直接的专业技能锻炼机会。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上课热情与教学效果,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本身要不断完善自身性格,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提升教学水平;二是地方高校要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尤其要改革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课题、论文和课件、教案的纯理论式的评价标准,把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就业指导等加入到教师评价标准体系,从评价机制上激发教师转型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转型是国家对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做出的尝试性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必然结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改革方法的多样性、持续性和广度。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的专业教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要为学校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且学校自身也要积极响应转型发展;其次要合理选择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快师资结构与教师队伍的转型,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从各个维度来加速专业教学的转型,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侯俊华,汤作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7,(8):81-82. 

[2]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25-136. 

[3]赵明洲,汪华君.地方高校转型期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93-194. 

第2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32-02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被认为是21世纪朝阳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核心[1]。在生物技术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中,医药生物技术是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2]。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人才的主体,如何构建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我们对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科学的相关专业有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专业是隶属理科的专业,在专业的学科定位上,它既有别于生命科学专业,又不同于生物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属于理科办学专业,侧重于培养理科基础性人才;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科办学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的理工复合型专业[3]。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是广西首个在医药院校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根据生命科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生物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相应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药、食品、制药、生物、农牧、经贸等众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检测分析、教学、生产及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骨干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调整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医药应用型的特点。具体来说,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体系,适当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强化和突出了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表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位为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公共基础课由语言、法律、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和数、理、化、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组成。主要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在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上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最新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整合方面,使其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不同医药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需求。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课程建设中,比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我们也加强了双语课程的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来说,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实验、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是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针对我校的实际,围绕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分类设计、分层施教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如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实验(见习)教学。课程实验(见习)教学安排在各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实验室教学和校外企业参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为保障学生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适当增加了各类课程的实验(见习)学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必修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2010年培养方案中从1554∶755(2.1∶1)调整为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的1700∶1061(1.6∶1)。二是毕业实习,主要到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三是第二课堂,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实践教学方案(表2)。此外,第二课堂也包括劳动教育、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等。四是其他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

四、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尝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因特网来进行教学。同时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的共享,提高教学水平。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还采取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具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五、改革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深化生物技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改革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1)形成性考核,包括课程平时考核、课程期中考核和课程实验考核。课程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动手操作、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课程期中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前半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实验考核主要在期末以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能力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2)终结性考核,每门课程结束时或期末,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要求选择考试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一些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影响较大的核心课程,可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对于选修课程和其他非核心课程可以采取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

总之,医药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凯,唐艳,孙晓丹,马春权,李海英.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型人才培[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3):16-19.

第3篇

关键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116-03

为加强高职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根据全国农业职业示范院校教学资源协作组的要求,湖南生物机电学院与澧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及本省3所职业院校(2所涉农高职、1所涉农中专)联合于2012年3月对全省近50家农业单位(包括澧县等3个县级农业局、隆平高科等28家农业企业及部分种植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方式采取发放调查表格和现场采访的方式,其中调查表格现场发放并收回的份数为62份,采用电子邮件填寄方式的为31份,共调查农业类专业毕业生93人,采访涉农企事业管理人员24人。根据调查情况,现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进行简要的总结与阐述。

1 湖南省种植业的基本概况及人才需求趋势

湖南省现有耕地约386.67万hm2,其中水稻年种植面积达466.67万hm2,2009年早稻种植面积为180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20万hm2,湖南稻米年产量约300亿kg,每年为国家输送粮食50多亿kg;湖南的杂交稻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制种量近1亿kg,年产值达10亿元,省内还有31家中小型公司从事杂交稻等农作物种子生产与销售;近2a来,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速度的加快,一批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类休闲企业等不断涌现,他们对新种子、新农药和化肥的需求显著增多,需要更多的技术指导,对具有一定种植技术和农资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近5a作物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中,多数在植物保护和化肥类公司及其服务点工作,其次是在种子公司等企业工作(见表1);据调查,我省农业院校作物类专业毕业生平均每年约900人(本科、高职、中专),全省作物类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大约在2 200人左右,人才需求缺口大。以上数字说明;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加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社会对专业综合素质和主要就业能力的要求

在调查中,多数企业对毕业生培养提出3点重要建议:一是加强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二是突出加强营销、植物保护技能的培养;三是加强企业的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的建议和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我们对湖南区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主要岗位能力进行了初步归纳(见表2,表3)。

表2 作物生产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调研

[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职业道德、态度\&主要专业技术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农资店(化肥农药种子)营销员\&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

为人诚实\&1.农药与肥料主要成分的鉴定能力

2.种子质量检测能力

3.主要作物病虫害鉴别与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2.市场信息捕捉与分析能力

3.自驾车能力\&种子(专业种子公司)营销员\&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

为人诚实\&1.水稻等主要作物的肥水、去杂等管理能力

2.花期调节与预测能力

3.病虫害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2. 市场信息捕捉与分析能力

3.较强的法纪法规意识\&种子繁育技术员\&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

为人诚实\&1.制订具体的繁育计划能力

2.花期调节与预测能力

3.病虫害预测与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2.不断释疑的学习能力\&休闲型农业企业

综合管理员\&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

为人诚实\&1.常见农作物与园艺作物(花卉)的

栽植与管理能力

2.主要畜禽的饲养能力\&1.良好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2.人群聚集的妥善分散能力

3.单位形象的维护能力\&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员\&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

为人诚实\&1.农药有效成分与肥料的鉴定能力

2.种子质量检测能力

3.主要作物病虫害预测与预报能力

4.拟订作物种植计划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1.良好的社交能力

2.政策学习与宣传能力

3.应急事态处置能力\&]

3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措施

3.1 全面引入农业企业主要岗位任职标准,推进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制修订了农业国家标准

1 356项,行业标准3 396项,地方标准8 194项,这些标准已被相关农业类企业广泛采用。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引入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将原有专业课程整合成5门专业核心项目课程。将应用化学、土壤与肥料、气象基础、微生物技术等课程整合成标准化作物生长环境技术检测项目课程;将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农药学等课程整合成标准化作物生产技术项目课程;将遗传学、作物育种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组织培养等课程整合成标准化作物品种选育技术项目课程;将种子加工技术、种子机械、种子贮藏保管、种子包衣技术等课程整合为标准化种子加工技术项目课程;将生物产品营销、企业经营管理、公关礼仪等课程整合成农资营销项目课程。

将项目课程分成若干项教学任务,分别在“校中厂”、“厂中校”中完成。工作任务分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与生产性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任务载体可以是企业的真实案例、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的自主创新项目,也可以是摸拟的工作任务,以校内专任教师指导为主,在“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生产性工作任务是种子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进行实践操作,在校企合作基地(厂中校)完成,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学生互评,个人撰写工作总结,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点评,综合评定成绩。

根据近2a在澧县农业局张公庙示范基地、隆平高科技公司幕云基地、大方农化公司益阳基地、浏阳北盛镇水稻机械化生产合作社、亚华种业公司种子加工厂等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情况,学生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越冬后大田虫害调查技术、机械育秧和插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田间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动手技能显著增强,毕业生被选聘到农业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受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好评。

3.2 建立功能比较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 因作物生长处于自然环境,同时又受到生态区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校内建立种植、管理、农资营销与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实训基地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在注重校内基本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通过借灶生火的方式,着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点或厂中校)的建设,尽量将专业所需主要岗位能力的培养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进行。

目前,已建立栽培管理(醴陵农业局泗汾镇、浏阳北盛镇)、选种与制种(隆平高科技公司幕云基地)、农资营销(大方农化公司益阳基地)、种子加工(亚华种业公司种子加工厂)等4个具有一定教学条件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后有1/3左右的学生可以到以上合作单位的农业合作企业或农资服务网点等不同单位就业。

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稳定大宗农产品供给的同时,以规模化为起点,以企业化为核心,以标准化为手段,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田园化、水利化、良种化、机械化建设,形成保障有力、产业带动、服务完善、装备先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今后将在2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是通过省农业厅土肥站的支持与关心,在常德建立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教学服务基地;二是增加栽培管理、种子、农资营销服务等合作企业的数量,使本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达到20家,确保本专业2/3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

第4篇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京政发〔1999〕第14号)中关于“对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所需要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经人事部门批准,给予工作寄住证,享受本市市民待遇”及“鼓励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本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对以上留学人员,经人事部门认定,给予工作寄住证并享受本市市民待遇”的具体规定,现将上述人员在京购房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持有市人事局核发的《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人员,均可在本市行政区内购买内、外销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批准上市的已购公房、存量房(四合院除外)。

二、市、区县房地产交易及权属发证部门应给持有《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购买人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现行有关规定收取税费。

第5篇

关键词:财务;队伍建设;烟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资源。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近年来,烟草行业日益凸显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不断更新的财税政策给行业财务人员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挑战。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常态下,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对财务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财务队伍是烟草行业不断实现跨越发展,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力量。新常态下,随着行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日益深入的控烟履约,深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控本增效、挖潜增效的诉求更加紧迫,改革发展的需求与财务队伍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二)财税知识的更新换代对财务队伍提出新的更大挑战。会计核算方面,2015年,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全行业统一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等新概念。税务管理方面,2013年以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营改增”试点工作逐步推广。同时,随着“以票控税”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票(财政票据)类型、发票样式、发票专用章等要素发生重大变化。财务管理方面,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持续深入开展,接待、会议等重点费用规范管理要求显著提高。行业精益管理的提出,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定额化、标准化等新的挑战。

二、当前财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队伍结构不合理

以笔者所在的烟草商业企业为例,财务队伍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一是分布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偏少”:县区分公司财务人员偏少,边远县区分公司人员尤其偏少,人员安排捉襟见肘。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偏高”:基层财务人员年龄偏高(全市财务人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县区分公司财务人员平均年龄39岁),县区分公司财务负责人尤其偏高,平均年龄43岁,其中50岁以上3人,年龄最大的58岁。三是专业水平结构不合理,呈现“三低一高”:高级职称暂缺,比全省平均低0.8个百分点;中级职称率17.86%,比全省平均低2.24个百分点;初级职称率17.86%,比全省平均低20.14%;无职称及与财务无关职称64.29%,比全省平均高23.1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职称覆盖率低,职称结构低。四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近年新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较扎实,烟草行业生产经济管理知识则较贫乏,老财务人员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但专业知识更新不足。财务队伍总体上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一定程度上滞后了财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进程。

(二)财务队伍发展后劲不足

以笔者所在的烟草商业企业为例,财务队伍建设工作发展乏力:一是财务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适应日益繁杂的财务工作要求以及财务人员的老化代谢。二是未建立财务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财务部门对财务人员管理缺乏“发言权”。财务人员的招聘、分配、调动均由人事部门掌控,财务部门事前、事中均不知晓,事后才得知,造成招聘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三是未完善财务队伍培训机制,财务部门参与度不够。财务人员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但目前财务部门缺乏对财务人员培训的主动权,财务队伍培训主要由人事部门统一安排,仅考虑“通用性”,未考虑“特殊性”,财务人员培训与其他职工培训一视同仁,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新旧员工知识结构互补性强,但日常工作中,“传、帮、带”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四是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不足,基层财务人员晋升通道存在“天花板”,人员流动存在“壁垒”,薪酬待遇相较责任付出偏低,新进大学生“源头”不足,不想、不愿从事财务工作思想有所抬头。

三、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当前烟草企业财务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措施和对策:

(一)制定财务队伍建设长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也绝非财务部门可以独立完成,而必须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下,在人事、财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3-5年以上较长的时间,方可见成效,因此必须制定财务队伍建设长期规划。规划突出领导重视,尤其是主要领导重视是规划成功的基础;规划突出部门协作,人事、财务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是规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二)严把财务人员“引入关”。一是根据规划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倾斜财务人才招聘数量,解决财务人才“源头”不足问题。二是强化财务部门对财务人员的招聘职能,财务人员招聘充分考虑和尊重财务部门的意见,提高财务人才招聘门槛条件,严格财务人才招聘资格审查,提高招聘质量,提高财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三)完善财务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健全完善财务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注重高端引领,建立财务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借助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工程和省内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引导、支持、鼓励财务人员踊跃报名、脱产学习、重点辅导,力争在上述财务人才培养领域取得突破。二是加强财务队伍职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财务人员职称考评工作,提高财务人员职称津贴,报销财务人员职称培训考试费用,激励财务人员提升职称,持续提升财务队伍整体职称水平。三是强化财务人员执证上岗制度,严肃会计从业资格证准入制度。四是完善财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强化财务部门财务培训管理职能,增强财务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采取自办、合作、网络教学等方式,综合运用专家授课、政策研讨、案例分析、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财务人员开展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全员培训教育,把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收政策、财政金融、社交沟通、职称考试、档案管理等纳入培训教育内容,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与行业内培训机构以及省内大专院校合作,根据工作需求,分层级、按岗位相对固化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五是建立“师徒制”,以老带新,营造“传、帮、带”良好氛围,传承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鼓励开展多形式的横向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六是建立财务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开办财务后备人才培训班,采取定期脱产学习制,提高培训教育质量;拓展培训范围,将宏观政策、领导能力、前沿管理理念等纳入培训教育内容,实施人才梯次培养计划;建立后备人才信息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搭建后备人才施展才能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各类财务后备人才,适应财务工作需求。

(四)强化财务人才激励机制。一是打通财务人员晋升通道,打破州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财务人员晋升“天花板”,设置财务分管领导职位,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选拔到财务工作重要岗位上来,将财务重要岗位上的优秀同志推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二是畅通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路线通道,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分级设立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明确任职资格和选拔标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津贴,支持鼓励财务人员走专业技术路线。三是提高财务人员薪酬待遇,当前,财务岗位薪酬水平在各单位内部基本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些青年员工不想、不愿从事财务工作,与其责任较大、薪酬偏低息息相关。提高财务岗位薪酬待遇至单位内部中等偏上水平,吸引更多优秀员工从事财务工作。四是建立财务工作表彰机制。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激励财务人员爱岗敬业、勇创佳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建立财务部门及人员评选表彰机制,细化评选表彰标准,严格评选程序,创新评选方法,提升表彰等级,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形成良好的财务人才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第6篇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如果改造的固定资产能从财务卡片台账上找到独立的卡片,如此便能确定资产改造的原值。但如果改造拆除的是一项固定资产中的其中一部分,则拆除的资产原值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确定。一般确定资产原值的方法参考如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拆除资产占总资产的技术比例,再乘以总资产原值确定;二是如拆除资产材质单一,可称取拆除资产的重量,再询得此材质在购建时价格,相乘得出(此法适用于投产年份不长的机组);三是将新购置的改造物资价值视为拆除资产价值;四是请中介评估机构认定并出具报告。无论适用那种方法,都需视实际情况,财务人员与设备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协作,制定统一的定价方案。在企业自身无法判断资产价值的情况下,可寻求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价值鉴定。

二、加强技改拆除资产的后续管理

鉴于上述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企业人员无法掌控审批流程的速度,对最终报废资产的挂牌交易收入只能等待。对财务人员而言,只能根据报废资产的评估报告内述资产价值及会计准则要求,暂估完成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待拍卖交易完成后,最终调整固定资产价值。鉴于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所以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应在资产报废审批期间,切实保护好拆除资产,避免在审批期间资产遭受损害,影响拍卖成交结果。

三、选择电力技术专工任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

第7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财务 队伍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24-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拓展,各级地方财政加大对消防工作投入,基层消防部队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建设、装备建设任务逐步加重,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财务专业队伍,为基层党委当好家、理好财。而目前基层财务工作现状与部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事业心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部队财务综合保障效能的进一步提高。笔者结合海南省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全面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综合保障效能谈几点思考。

二、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1.财务工作岗位编制少。根据海南省公安消防部队编制,有的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科)仅设有3人,有的支队级单位没有编设财务科,只在后勤处(或办公室)编设会计、出纳2人,而基层消防大队没有财务人员编制,财务干部全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加之部队人员提拔、退役、调动比较频繁,造成基层财务人员极不稳定。

2.财务工作质量难提升。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受编制限制,基本上只能形成“科长(主管会计)、会计(助理员)、出纳各1人”的配置局面,编制限制使得人均工作量增大,财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针对部队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缺乏深刻的研究探讨和政策引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缺乏通过创新的手段来加以处理和解决,财务工作完成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其他相应岗位人员未配齐,造成非本职工作任务挤占了财务人员自身业务工作的时间,部分财务人员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自身会计业务工作。

3.部队性质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安现役部队也遵循这一规律。特别是大队级单位,由于出纳均由干部兼任,不到一、二年就会因为人动而需要更换,造成基层大队财务人员队伍更换频率太快。而新接任人员又需要从头重新学习、重新培训,造成单位财务工作刚刚转好就马上回到原点。总队被迫不断重复进行基础知识、基本业务培训,无法开展深入的财务培训,很多精力被牵扯在解答基本问题、纠正简单错误上,难以将财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财务队伍专业素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1.财务专业干部来源少。现阶段,消防部队干部来源结构基本分为三类:战士考学(选拔)干部、军校学员干部(高考统招)、地方接收大学生干部。从目前来看,干部来源主要考虑部队管理、战训、防火等中心工作的需要,兼顾文体、卫生、会计等需求,学历基本以工科和理科、战训和防火相关专业为主。财务相关专业出身的干部较少,先天造成了基层财务队伍底子较薄。

2.兼职财务干部业务素质偏低。由于大队财务干部均由其他岗位干部兼任,并且大部分兼职财务干部不是财会专业毕业,财务专业知识十分匮乏,很多基层财务干部没有会计上岗证,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诸如“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础财务知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问题多多、磕磕碰碰”,严重影响了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3.财务人员业务知识运用不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元经济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消防部队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部队财务工作不仅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要求,还要求其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等其它经济领域专业知识。就目前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来看,多数基层财务人员离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当前经济环境存在不适应,有的因专业不精、业务不熟、管理不当,学习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不热心

1.基层财务干部“不愿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消防部队以火灾预防、灭火战斗、应急救援为中心任务,这一职能决定了消防部队干部的配置重点和主要流向。财务工作归口后勤,属于保障性工作,杂事、琐事占绝大多数,“看坏了眼,坐坏了腰、磨破了皮、走坏了鞋”,也很难拿出看得见的成绩。造成了基层财务干部相对于其他岗位干部在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问题上,很难与防火、战训、政工干部一争高下,从而形成了要么极力推辞后勤财务岗位,要么对财务工作能敷衍就敷衍的现象,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业心,“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问题在部分单位比较突出,特别是消防大队兼任财务岗位的干部,主要精力放在防火等工作上,对于财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在岗位上混日子、守摊子,得过且过。

2.基层财务干部缺乏“归属感”。由于军队现役制度的现实,不同程度地造成有一技之长的年轻财务干部想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思想,特别是基层财务干部在职务晋升受阻后,更想到地方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造成部队财务人员流失严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队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在家庭组建上考虑多,有的因组建家庭要横跨军、地两大社会群体,这种双重归宿潜藏着许多促使年轻财务人员流失的因素,使部队耗费经费培养的财务人员没有尽心尽力为部队建设服务,严重影响部队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创新二项机制,稳定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

1.创新建立财务士官选拔任用机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面临一个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基层财务人员必须由干部担任的要求,与基层部队干部少、流动性大的特点不相适应,财务人员不得不被人动“牵着鼻子走”,财务队伍无法长期稳定;另一方面,每年士官学校毕业的财务士官又不能从事财务工作,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配置结构进行改进,在财务人员任用上,允许从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可以从事财务工作,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并且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务士官充实基层部队财务队伍,充分发挥财务士官的作用。另外,由于士官提拔、调动相对较少,可以保持基层财务队伍相对稳定。

2.创新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由于消防部队人员流动性大,经常出现大队财务干部取得资格证后又变动、甚至报了名尚未考试就换人的情况,无法完全形成一支由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的财务队伍。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结合基层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的性质,总队可以参观照防火资格证或战训资格证取得的考核模式,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对拟担任支队级单位核算中心会计、大队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对合格者予以认证颁发证书,为基层财务工作打好基础,彻底解决基层干部流动性大与财务队伍全面持证要求的矛盾。

(二)教育为先,突出三个重点,提高基层财务队伍综合素质

1.突出抓好基层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消防部队后勤财务部门要多请示汇报,争取单位领导和政治部门的支持,在制订年度大学生招收计划时,考虑招收一定比例的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基层财务专业化队伍,有效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业务工作生疏的现状。另外,要提请政治部门参照司令部、防火部等岗位标准,在解决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上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基层财务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2.突出抓好财务干部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基层财务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岗位学习、跟班轮训、岗位练兵、后续教育等活动,鼓励在职干部参与会计学历教育、参加地方会计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苦练财务精兵。总队后勤财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指导,通过检查,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一对一地帮,有的放矢,查漏补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努力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基层财务干部也要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既要学政治,又要学业务,还要尽可能学一点高科技知识。政治管方向,业务是本钱,科技促发展,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把握分寸,成为财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基层党委依法管财、科学理财、节俭用财当好参谋。

3.突出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财务干部大都管钱管物,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管物管物的人经常成为被“公关”的对象,如果管不住自己,就会被糖衣炮弹和美色所“击倒”。因此,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与财经法纪教育,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努力构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自觉规范行使权力,防止“权”上出问题;要自觉做到不贪不沾,防止“钱”上出问题;要自觉约束社交活动,防止“色”上受腐蚀,切实做到科学、规范、依法理财。

(三)多措并举,强化四项措施,增强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后勤财务工作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前人的认知;“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这是时代的共鸣。因此,各单位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清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唯有积极地全身心地奋发有为地投入到基层财务工作中去,自觉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强化专业技术培养体制。各单位要结合财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构成较为单一的特点,积极与地方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进行职称培训,鼓励财务干部报考专业技术职称,由“行政干部”改走“专业技术干部”路子,让每名财务专业技术干部晋升有空间、路子越走越宽,彻底解决基层财务干部后顾之忧。

3.强化财务工作奖惩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结合财务工作实际,制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的财务工作考评考核制度。通过检查、考核,全面评价财务人员的政绩和工作能力,并根据考评考核结果,对工作开展得好的、突出的,予以评先评优、立功受奖;对工作懈怠、敷衍了事的,进行相应处理。通过实施奖优罚劣,促使基层财务人员面对竞争,化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4.强化物质补偿激励措施。针对基层财务干部兼职多、任务重、加班多的特点,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公安部消防局建立战训和火调专业以及执勤中队干部岗位津贴的作法,给予基层兼职财务人员适当的经济补偿,激励基层财务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各单位唯有高度重视,开展广泛调研,组织广大财务人员深入讨论,拿出最优方案,打破制约瓶颈,才能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财务规范化建设,为部队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建庭,安斌.略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经济师,2014(5)

第8篇

收入低:由于政策支持,在人力资源分配上,岗位人员编制上,教育资源分配上,教学口占比较大的优势每年对师资队伍建设,国家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并有参加各类培训机会,进行业务能力提高;在个人收入方面,设立强有力的奖励制度。在倾斜政策指引下,教师队伍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财务人员与其收入相比,差距拉大。2012年教师与财务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年收入要相差三分之一强。当然,各中专学校间因考评标准不同也存在着差异。

处境比较尴尬虽然,财务部门在学校的各项事业建设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工作性质所定,接触的人员少之又少,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相互之间交往,仅仅限于业务办理过程,所以,在各部门业务学习及组织的活动中,财务人员参与度几乎为零,工作中遇到的误解,导致在各种考核中处于劣势地位,工作业绩无从体现。另外,中职教师队伍中,因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并大量涌现出“双师型”人才,这给财务人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职称聘定因倾斜于教师,专业资格考试,又要通过国考,难度比较大,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少之又少,因而,也纷纷加入教师队伍的考聘,授课,带班,完全按教师考核标准要求进行各种资格准备,但却得不到象教师那样培训提高的学习机会,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获取授课机会的概率较低,陷入两难境地。

改变现状的一些建议

建立较完善的工作评价体系由于财务部门是一特殊服务部门,在坚持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服务。虽然学校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一套报账审批流程,但由于相关利益主体部门,对财务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掌握,对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主观臆断,在办理经济业务过程中,满意度不同。面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领导的鼓励支持尤现重要,领导的支持,才可能使财务人员更好的坚持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务法规的权威性。另外,建立相对科学可行的财务工作评价体系,比如从量上进行考核、质上进行阶段性验证,使财务人员工作受到客观公正评价。

提高财务人员地位首先:会计学科隶属管理类,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不同于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财务人员岗位应定为管理岗,区别于其他专业岗位。其次:按照会计基础规范化要求,足额设置岗位,同时,把财会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晋升的机会.最后: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就实际工作情况,让懂得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业务知识的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去以便从财务管理、资金配置等方面提出建议,便于学校长期持续的发展。

第9篇

一、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财务人员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了解

目前,我国多数财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少必要的了解,在现实财务核算中,不能对国家新财经法规、税收政策进行学习更新,片面地认为财务工作即是简单记录、核算,工作中存在消极怠工、得过且过态度,缺少对财务工作的职业理想与敬业精神。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失及外部财政、税务、物价等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助长企业财务人员不断违反职业道德,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多数财务人员只拥有职业中专学历,甚至个别财务人员未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日常财务核算中,缺少财经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未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未对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进行专研,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混乱、资产账实不符、财务报表严重失实,不但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对企业财务人员要求。

(三)受领导授意和个人利益影响较大

目前,促使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原因主要是领导授意与个人利益。一是多数企业为了达到偷税、上市公司为达到发行股票标准及公开年报粉饰财务报表、通过金融机构资产贷款审核,要求企业财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在职业道德与领导压力之间选择前者,以保住现有工作岗位。二是财务人员自身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影响,为追求物质享乐,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与法律规定,通过编制作虚假凭证、账簿和报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挪用公款,使自己慢慢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新时期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把会计职业道德内化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要着力构建会计诚信体系,打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会计队伍。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均埋头于日常经济核算中,加之受到社会复杂舆论的影响,使财务人员迷失方向,最终走向违反财经法规的犯罪道路。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财务人员思想觉悟,认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同时,通过反面案例对财务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宣传,以增强企业财务人员法制观念,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面对内外部社会各种利益诱惑时,可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会计职业尊严。

(二)建立内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责任感与危机感

企业应充分利用内、外部监督对规范财务核算、降低舞弊风险作用。一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应在内部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证其可以公平、独立地开展内审业务。同时,强化各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的配合,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二是企业应利用外部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对其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审计结果,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促使财务人员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督促财务人员每年进行后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道德品德的要求。

(三)定期轮换财务核算岗位,降低财务人员违规行为发生机率

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过长将会给财务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土壤,也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财务岗位轮换制度,既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又可在企业内部通过岗位交接清查形成有效的牵制,以降低个别财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后不被发现的风险。同时,岗位轮换制度可使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各岗位专业技能,提高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激发财务人员创造业务工作进行新思路。

(四)建立财务人员激励制度,调动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积极性

一是严把财务人员引进关。《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若想执行到位,不但应由具备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完成,而且对财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事业心提出较高要求。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只将其专业、学历、上岗证作为入职前提,而忽视对财务人员品格进行审核,因此,建议企业在选用财务人员时,通过查询财政局会计人员职业质量等方式,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政治品德进行考核。二是建立财务人员激励机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作为财务人员职称晋升、奖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标准,对于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及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以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五)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一个道德意识淡泊,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首先要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各单位聘用会计人员,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缺少诚信,我们是不应该聘用的。其次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将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提炼成职业化要求,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看齐,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