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出纳半期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9 13:50: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出纳半期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出纳半期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上海钱庄;山西票号;银钱会计;比较研究

纵观近代中国的金融变迁,在西方新式银行未传入中国之前,发挥融资功能的传统机构有票号、钱庄、当铺、银号、钱店等,但是其中的上海钱庄与山西票号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票号与钱庄同属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其组织类似,但是其经营范围有很大的不同,票号专营汇兑,钱庄则以存放款项为主。从会记史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汇兑还是存放款都属于近代银钱业会计。

银钱业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分支,负责核算银钱业的现金出纳、转账、汇款等事项,起源于清代前期的旧式钱业会计。它“用于记载各种业务上发生之事项,并计算银行经营结果”[1]的一种会计制度。它以货币为经营对象,其账簿管理重在现金及票据核算,还要进行转账和汇划业务核算。近代的银钱业会计包含了旧式的钱庄业会计和新式银行业会计两个方面,旧式钱庄业会计又以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的会计模式为代表。

一、转账结算制度

钱庄与票号根据各自经营内容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二者都在长期的生存中摸索创造了适合自身需要的转账结算制度,并形成了独有的账务处理艺术。

1.钱庄的过账制度

中国的转账结算与银行划拨清算最早应该起源于上海钱庄。在晚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客户与钱庄,钱庄与钱庄之间的互相转账关系也日益复杂,钱庄的转账制度也因此建立起来,并迅速发展。据史料考察,比较完善的转账制度,产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创造者为宁波钱庄,及著名的过账制度。

过账制度的具体操过称为:每年正月二十八日,各个钱庄的客户按照规定到开户钱庄取得“过账簿”,作为新的一年中记录桩长交易业务发生的依据。以后,每一交易完毕,付款户应将付出银钱数目记入“过账簿”的上方,并书明收款户的开户庄号,加盖印鉴,收款户则按照规定将收款数目记入“过账簿”的下方,并写明付款户的开户钱庄。每日下午四时,双方将“过账簿”分别送到各自的开户钱庄,各钱庄则根据“过账簿”将客户应收、应付银钱数目,登记在特定的“摘草簿”之上,作为日后清查账目的依据。“摘草簿”上收下付,代客户收款的钱庄,将应收银钱数目记入“摘草簿”的上方,而代客户付款的钱庄,则将应付银钱数目记人“摘草簿”的下方。当天,各钱庄事先将本庄应付、应收账款的明细内容一一抄录,制成清单,第二日清晨,在同业值日钱庄处会齐,逐项进行清算核实(俗称对家头),以防范前日过账可能发生的错误。各方清算无误后,过出钱庄便开出“划单”作为过账的依据,将款项划入过入钱庄。在划单上须写明划出银钱若干,并加盖图章,作为过账的依据。

上海钱庄的汇划制度是在宁波过账制度上发展而来的,但是上海的汇划制度比宁波的过账制度多了票据交换这一环节。十九世纪下半期,上海出现了公单清断制,由各庄开出应收,应付之公单,由栈司送往各有关钱庄核对冲销,若有差额,再一一缴送现金”[2]后在光绪十六年(1890)左右,上海钱业同业会组织设立“汇划总会”作为各钱庄之间的公单交换清理的场所“日间各汇划庄自行收解票据、开发公单,至晚收齐所有公单,送至汇划总会,由汇划总会集中清理,俟各庄应收应付之数结算后,再由汇划总会通知各庄收付”[2]“由于当日票据清算结果为欠为余,各庄于开发公单时即已约略知悉,故各庄均早在钱业市场中借入款项或放出余款,在汇划总会中大体为轧平之局;若未轧平,则次日由应付之钱庄将现银送交应收之钱庄”。[3]

2.晋商总分号之间的转账结账

汇差的结算,是山西票号的一项繁杂而重要的工作。实行的是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的制度,所以分号运用“月清”、“年总结”两种账册,在向总号报账时进行结算。“月清”每月报送,“年总结”每年十月底结算时报送。“月清”是折纸抄报,故也叫“月清折”;“年总结的账册却是长方形的麻纸装订的,用四柱清册的方法,把一年内收交汇款数、利息、汇费收支数,及分号各项支出综合登入账内,最后得出与总号的存欠数。[4]

总号依据分号报送的“月清”或“年总结”,等到与各分号“月清”复核没有差错后,按收交差额(即分号与总号往来差额)分别登入总分号往来账,即完成汇差的清算。就总分号汇差来说,分号收入大于付出的差额,即收存总号银两数;分号付出大于收人的差额,即总号短欠分号银两数。总分号间这种汇差均不计算利息。[5]

钱庄过账制度和票号的总分号之间结算制度同样都有减少现金使用量的作用,都孕育当今银行金融业的票据转账的精髓所在,但是毕竟这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票号的过账仅是内部清算的一种结果,所以不论总号欠分号或者分号欠总号,总号统负盈亏责任,所以总分号间这种汇差均不计算利息。而钱庄的过账制度其与客户之间的一种结算方式,它区分现洋和“过账洋”,过账洋是虚位的银洋,客户要把过账洋换成现洋,须给钱庄一定的差价补贴,即“现金升水”。从这个方面看,钱庄的转账制度更具有前瞻性。

二、记账货币单位

创立记账货币单位是会计核算的第一前提,只有单位统一,会计信息才有可比性。在近代由于银两与之前并行的货币制度,记账货币单位的统一直困扰着会计核算,同时银钱比价也不稳定,这加剧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因此,不管是钱庄还是票号创设记账货币单位的问题就营运而生。

1.钱庄的“虚银”与实银的置换制度

钱庄的主要业务是存放款,而且应用过账的转账方式,对钱庄而言“虚银”与实银置换更要紧些。实银是实有其物,无论其名称、形式、大小、重量、成分如何,而“虚银”只规定其名称、重量和成色,“虚银”是实银的价值符号,实银与虚银的折算比例是钱庄记账货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海地区通行的主要虚银两是“九八规元”,一般华洋交易、银两汇兑、行市、转账、汇划都以规元为计算单位,在历史上,中国标准银两为纹银,含纯银93.5374%,规元含纯银91.6666%,为标准银成色的98%,故又称九八规元”。[6]但在实际运用中,虚银两必须规定银的一定成色和重量,但是由于技术无法达到的原因,实际上虚银标准无法统一,这也为钱庄的会计核算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2.票号的本平制度

山西票号的主要业务是存放汇兑,收受银两。由于“中国银锭是在一种称量货币”,它没有形成一种抽象的货币单位,“银两单位就是重量单位也就是货币单位”。[7],所以每次都要鉴定银两成色,称量银两重量成为票号一项日常工作。而且各地的天平砝码不同意,公私银炉并存,熔炼白银的技术差异较大。各地所铸造银锭的成色不易。在度量衡没有国家统一标注情况下,每个票号都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平码制度,与各地平码权衡,较出每百两比自置的平码大多少或小多少,作为银两收交的标准,并凭以记账,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制度就是票号的本平制度。

三、结论

第一,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的会计制度都是以民间会计为主导,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民间工商业的活跃,他们都成为当时先进会计方式的代表,造作了多种会计制度与会计思想,使传统的中式会计趋于完善。如钱庄所创造的过账制度,开启近代信用制度之先河,如票号的龙门账促进中国复式簿记的产生。

第二,近代银钱业会计在行业间并没有统一的会计规范或制度,钱庄与票号虽然在会计机构、账簿组织上、会计方法上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诸多差异,主要原因应为各有专长营业的种类,同时资本的大小,甚至地方的习惯以及各店习惯等都是其成因。形成钱庄与票号隔阂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近代社会总体上属于封建经济,经济体之间联系不像现在紧密;其二会计学在中国近代不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从业人员由学徒摧升,会计技术依赖口头相授同时还没有专门的会计研究人员。

第三,钱庄与票号毕竟都是从中国封建经济中破土而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中式会计的辉煌,但其身上带有封建性是必然的。其一,他们地方帮会性质浓厚,各自有其势力范围,这种分散的状态不利于会计制度的统一,而且很多会计方法在自己势力范围内运用而不外传。其二,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钱庄和票号却因“资本额小、组织简陋、墨守成规、人才缺乏”[8]而不得不要么依靠以封建政府,要么依靠外商银行,这导致了他们衰落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顾准,陈福安.银行会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M].民国37年修订本,p10.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494.

[3].中国银行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八年,p332-333.

[4]张正明.晋商与经营文化[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5]黄鉴辉.晋商经营之道[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6]宁波金融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金融志6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6:114.

[7]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