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5:18: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国产业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OFDI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融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而通过OFDI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OFDI是有双重作用的,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投资经验,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OFDI对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现状
从该数据中看出,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最初的投资产业重点――采矿业转变为目前的投资产业重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此可以看出,产业发展重点由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型向高附加值的转移。
(二)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种主要方式
(1)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具有传统倚重的制造业,也出现了份额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对于国内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是最大的,而仓储邮政业、金融保险业的对外投资由于都是服务于其他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很难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升级。
(2)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海外并购等形式获得海外自然资源的掌控权和使用权,缓解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并通过资源配置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自2003年到2010年,采矿业占15%以上,这与中国积极在海外寻求资源是分不开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通过对外投资,如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合作与开采,可以填补国内的不足,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3)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上表的数据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都属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和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与研发中心等途径来实现,通过跨国研发和并购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准,而且还将通过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竞争效应,促进中国加速实现从一般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重点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加大在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尤其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仍然依赖进口。通过直接投资中国可以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获取先进技术,及时追踪、获取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其次,巩固并进一步推进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在加快制造业剩余产能转移。推进这些产业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具备更低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亚非拉国家,以此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国内更具备产业优势的制造业研发和设计领域,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最后,继续加大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鼓励瓶颈产业到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以资源为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保障母国战略性资源的稳定供给,使得国内资源瓶颈消失,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04.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开放,金融规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不断扩大,金融结构也不断转变。金融发展的过程如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因此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
关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存在彼此相互推进的过程。rajanet al(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的规模构成及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wurgler(2000)、fismanet al(2003)从金融配置社会资源效率入手,肯定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开发金融体系成为了中国经济下一个三十年的主要任务。因此国内学者就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如范方志、张立军(2003)根据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细致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影响。惠晓峰、沈静(2006)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东北三省各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杨胜刚等(2007)则通过具体的金融深化指标,利用实证分析进一步数量化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其研究中的数量指标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尽管国内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做出了扎实的研究,但从全国角度对东部、西部及中部的对比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传统区域划分方法,以单位根检验、协整、方差分解研究方法,考察作为内生变量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相关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比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金融发展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及内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设计;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johansen检验等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依据实证结果得出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围绕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与农业结构明显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再不断优化升级中的重大调整。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尽管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著,但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定位与发展模式的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调整进程并不一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第一产业比较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第一产业曾长期作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gdp占比不断下降,但各地区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截至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 932.46亿元,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 669.4亿元与7 930.97亿元。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分别为中、西部地区的1.23倍与2.26倍。相比1990年各地区的产值2 261.51亿元、1 795.04亿元、1 012.36亿元分别增长了7.9倍、8.2倍、7.8倍,增长程度基本持平。
但各地区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程度却并不相同。由图1可知,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2.5%下降至6.8%,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则分别由32.8%与34.1%下降至12.6%与13.2%,高于东部地区8.3个百分点与8.7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其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幅度更大,却并未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下降幅度低于东部地区,而其第一产业增长却并未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产业内部结构更合理,而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内部优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
2.第二产业比较
3.第三产业比较
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与科技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指示器。由图3可知,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底,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 083.5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0 939.72亿元与22421.14亿元;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中部地区的2.76倍,与西部地区相比,更是达到了5.04倍。
4.总结
中国的东部地区作为传统的经济优势区域,有着良
好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与配套的服务业支撑,其第二、三产业的技术水平、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升级。相对中国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先天的要素优势,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但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上升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主导产业不明确,农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与东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凸显,资本形成明显不足。中国的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贷数据可以很好地看出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由图4可知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60%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2%和17.4%。且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总和也仅为东部地区的54.2%。以上数据都体现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的巨大差异。但差异不单单只体现在总量方面,金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个健全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应拥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并以此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目前中西部地区国有银行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导致中国金融产业成长缓慢,尤其是中西部金融市场尤为明显。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金融业应有的优化配置功能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与东部相比较,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效率都有明显的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时刻制约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二、中国区域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分析
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金融发展对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金融资源通过产业选择被更多地被配置到区域主导产业中,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立了产业竞争优势。不管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退出,都需要有健全而便捷的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通过供给、需求和宏观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地区选取与指标说明:
本文的实证分析选取东、中、西部三地区中的各一省或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东部地区的上海市、中部地区的湖北省、西部地区的四川省。
本文所涉及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因而本文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率isr(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与当地gdp之间的比率)好产业机构升级率isu(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来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机构变动应该表现为经济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最终上升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图5显示了1991—2009年,东部地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层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占地区gdp的比重稳定在90%以上,且波动平缓。同时,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上升趋势明显,isu指数只在2002—2004年之间有所下降,2006年之后则以明显高于之前的增长速度继续上扬。
由图6可知,1991—2009年间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相比东部地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在这二十年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的上升趋势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说明该地区主要是依赖于工业发展,依靠工业拉动经济,而导致第三产业占比的相对下滑。
图7描述了1991—2009年间,西部地区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与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基本类似,即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下滑现象出现,地区经济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停滞。
金融发展的内容包括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深化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各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1)金融结构指标fs(直接融资额/贷款余额)用来反映金融发展中金融结构的变化;(2)金融深化指标fd(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用以反映金融深化的程度,总量上衡量金融发展状况;(3)金融效率指标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用以反映金融系统配置资本的效率。由图8可知,1991—2009年间,上海市金融发展的变动趋势。二十年间,上海市金融深化指标fd均不断上升,显示出金融发展总量上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金融效率指标fe则呈现出下降的形态,说明金融机构贷款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融资的唯一渠道,其他融资途径所带来的融资正在逐渐增多,融资多元化不断发展。金融结构指标fs则呈现相对平稳并缓慢上升的态势,同样说明企业的融资正由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融资,向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其他融资渠
道融资加以配套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
从下页图9中可以看出,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同东部地区的上海一样,在这二十年间,金融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上海,湖北省的金融发展波动相对较大,其中金融深化指标fd在2002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直至2008年才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表明湖北省在2002—2008年间,金融机构总体业务增速相对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滞后,从而导致金融深化指标fd的大幅下滑。同时,由图中可以发现,湖北省的金融效率指标fe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高于上海地区,说明当时湖北省地区的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直至1998年后才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计量分析
对于东部地区的上海,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三个金融指标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作用,说明金融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深化指标fd与金融结构指标fs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均为反向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标fe则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说明上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而直接融资手段并未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
对于中部地区的湖北,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个金融指标均会产生反向作用,但均不显著,影响系数较小。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个金融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金融深化指标fd影响系数较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较东部地区而言,相对落后,反映金融总量的金融深化指标fd对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说明该地区金融发展的层级仍然较低,金融体系内部的先进结构与机制还未形成,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仍然停留在总量推动的层面上。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47-02
引言
中国自提出“走出去”的战略以来,对外直接投资(OFDI)得到了迅速发展:投资流量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7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4.4%;截至2009年末,中国已有1.2万多家境内投资者对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存量近2 500亿美元。中国OFDI的蓬勃发展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OFDI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Kojima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投资国应向国外依次转移本国的比较劣势产业,集中更多力量发展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一国应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对外投资方式,以使企业在从具有垄断优势到退出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效益,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Cantwell和Tolentino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的提高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企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1]。中国学者汪琦研究了OFDI对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认为OFDI可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2]。范欢欢和王相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OFDI与第一、三产业结构变化无关,仅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有关[3]。肖黎明指出,OFDI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它不仅加快了中国传统产业向外转移,还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壮大[4]。可见,关于OFDI与产业结构调整间关系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上,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用较新的数据,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1.模型的建立。构建如下模型对中国OFDI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lnY=α+βlnOFDI+ε(1)
Y代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幅度。根据克拉克法则,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占该国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占比会不断上升,所以,用中国历年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幅度。OFDI是中国历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2.数据来源及说明。本文选取1985―200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Y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前OFDI流量的数据来自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09年OFDI数据来自商务部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1.单位根检验。用ADF方法对lnY和lnOFDI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下页表1表明,lnY和lnOFDI的一阶差分序列dlnY和dlnOFDI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用EG两步法对lnY和lnOFDI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
下页表2表明,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说明中国OFDI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只有平稳序列间才能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因此,用一阶差分序列dlnY和dlnOFDI来检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3表明,当滞后期为1~5时,中国OFDI不是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当滞后期为6时,中国OFDI影响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但产业结构升级一直都不是中国OFDI的Granger原因。
4.回归结果。用Eviews6.0软件对方程1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lnY=-0.3666+0.0468lnOFDI(2)
(-16.0728) (7.4488)
R2=0.71F=55.48DW=1.66
5.回归结果分析。(1)中国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因为:第一,中国OFDI的规模还较小,短期内还不能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较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二,OFDI对投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影响该国资源供给、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传导路径实现的,这就必然存在着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从而使中国OFDI没有在当期表现出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 [5]。(2)中国OFDI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间只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不是中国OFDI发展的原因,这与中国的现状也是比较符合的。因为就目前来看,中国OFDI还不具备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决条件,相反中国是想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起国际生产体系,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3)通过方程(2)可以看出,中国OFDI每增加1%,产业结构升级的幅度提高0.0468%,说明中国OFDI的确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促进作用还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OFDI产业分布还不尽合理:中国大部分OFDI属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高度集中于对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的投资;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重还较低,对国内波及效应强的产业投资还很不足[6]。这些因素就使得中国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政策建议
1.注重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在加强对国内波及效应强的第二产业对外投资的同时,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因为这些产业的对外投资不仅有利于技术的获取,还与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方向一致。因此,中国未来应注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加强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政府应在法律制度、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和企业融资等方面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好的条件,以进一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尹小剑,唐天伟.国际FDI理论比较研究综述――兼论对中国FDI的启示[J].前沿,2010,(17).
[2]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04,(5).
[3]范欢欢,王相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4]肖黎明.中国境外投资与国家经济利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一、设立背景
武汉是我国开展产权交易比较早的地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资本市场上开展了一些探索。
在武汉,设有省、市、区(县)三级产权交易所。湖北产权交易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产权交易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7年11月批准设立,挂靠省财政厅,由湖北证券公司牵头组建,实行会员制;属于事业法人,实行企业化管理,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鉴证权,经该所鉴证的《产权交易成交确认书》,是产权变更登记的合法。 1988年,武汉市设立了企业兼并市场,1993年改为产权交易市场,1994年成立武汉市产权交易所。武汉产权交易所是武汉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挂靠武汉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调控和监督产权交易行为及过程,具有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武汉市各区、县也设有产权交易所。比如,黄陂产权交易所负责组织、调控和监督产权交易行为及过程,具有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是黄陂区企事业单位产权交易的合法场所。
这些产权交易所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交易平台,为国企改革、结构调整和扼制产权交易中的内部交易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长期缚住产权市场发展手脚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产权市场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产权流动性很差,交易效率低、成本高。比如,企业在产权交易所交易后,还要到具体的部门办理变更、评估等手续,往往涉及10多个部门,互相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更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武汉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全国8家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之一。目前,武汉有4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1000余家。这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瓶颈是资金问题,而众多投资机构由于缺乏资本畅通进出的渠道和公开的信息资源平台,往往持币观望,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很难走到一起。一方面,很多创业企业缺乏资金,很好的项目不得不搁浅;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资金又进不来。这种情况使得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都很为难。创业企业抱怨风险投资公司怕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也有难言之隐:没有退出机制,投的钱何时才能回家?
作为一个科技大市,武汉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不缺好项目,但缺少技术成果的交易平台。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但由于本地没有合适的交易平台,很多有前景的项目没有得到资金支持。这表明,武汉的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机构已经跟不上光谷建设的步伐,不能满足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如何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稀有资源,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设立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势在必行。同时,加快光谷建设步伐,对创业投资和企业孵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设立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渠道的一种制度创新。交易所在成功的架构了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又于2002年5月22日开通了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为孵化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进入和退出平台。
二、定位与运作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是集技术产权交易和国际企业孵化器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产权交易所,以产权交易为纽带,为科技成果所有者和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的通道,实现技术产权交易的公开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步伐;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为技术所有者和资金所有者提供投融资链接服务,为风险投资和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良性的资本运作机制为主要内容,集聚资本、整合资源,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营造理想的投融资环境。
(一)定位: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
技术产权交易是新兴行业,不同于技术市场,也不同于产权市场,无现成的规范可以遵循。况且,武汉没有上海那样的强政府背景,也没有深圳那样发达的资本市场,没有特殊的政策,只有靠市场,靠“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立足于创新,追求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做市场的空缺。为了规避有关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的定位是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是“不叫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所、不是二板的二板、是创业企业进入主板和二板的‘踏板’”。从交易形式上看,这套交易系统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但实质又与证券交易所有很大的不同,其交易、结算以及产权变更等都与证券交易不同。
根据交易规则,孵化企业拿到系统内交易的股权必须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出让企业原有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也就是说,在该交易系统中,并不是挂牌企业的所有的股份都可以进行交易,只有通过在系统中进行增资扩股所形成的那部分股权才可以挂牌交易,而企业创始人所持有的股份也是不能在系统中挂牌交易的。
为了与证券交易“划清界限”,交易所还规定,不允许把系统内交易的股权进行证券化拆分。
(二)功能与服务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具有孵化器和交易所的双重功能。
1、交易所功能
交易所是知识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配置枢纽,是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进步的动力引擎,为入场项目提供挂牌上市、评估认证、专业推介、交易鉴证、产权重组、企业并购、融资策划、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拍卖招标等综合服务。交易所的服务对象包括三类:一类是技术产权出让方,包括科技成果的持有人、需增资扩股的科技企业和其它成长性企业;第二类是技术产权受让方,包括产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公司、资产经营机构以及其它企业和个人;第三类是中介服务方,为技术产权交易提供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的机构。
2、孵化器服务功能
主要包括:协助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协助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服务、协助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申报、房屋租赁及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包括水、电、空调、电梯、保安、餐饮、停车、邮政、飞机、火车订票等)、资金筹措服务(包括风险投资服务;技术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的立项申报;火炬计划的立项申报及协助筹措银行贷款等服务)、协助进行新产品及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包括出国接受相关机构培训)、协助办理出国交流、访问、进修等手续、人事档案接纳、党团关系接纳、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律师咨询服务。
(三)运作机制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立足于创新,在体制改革方面先行一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要政府一分钱,实行股份制运作。
交易所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按照政府主导、省市共建、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武汉高科控股集团公司、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局、武汉宏宇实业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武汉光谷技术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运作管理,其股权比例分别是20%,30%,20%和30%。
交易所实行会员主导下的委托交易方式。目前,已吸纳了22家会员单位,正式挂牌的项目达230余个。
(四)加强与兄弟交易所交流与合作,融入世界产权交易市场
交易所重视同国内、国际交易所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与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湖北省工商联、湖北省浩瀚律师事务所、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湖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湖北省设备招标办公室、湖北省设备成套招标有限公司、湖北民银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英华信息识别传播有限公司、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中创天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风险投资高级培训班基地、长江咨询评估中心、武汉顺海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加强内地与海外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产升级。交易所还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科技产业联交所、世界产权市场香港交易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在国内率先设计和实施了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通过在湖北省内各孵化器的推广和应用,已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孵化企业产权远程和本地的实时报价交易和清算,为孵化器内中小企业的产权(股权)转让提供标准化、电子化交易的专业性市场。该系统不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资金融通渠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促使各种孵化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实现孵化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风险资本进出机制,拓展创新资金进出通道。
(一)基本目标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品种是由孵化器保荐的产权明晰的孵化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股权),其基本目标包括:为孵化器内的企业提权(股权)融资和交易的途径;完善孵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购并提供交易场所和资源平台;为风险资本创造一个项目资源丰富,价值认定相对准确并具有可参考性的投资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进入机会和退出渠道,促进风险资本健康发展,并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私募场所;构造创业板支撑体系,促进创业板市场的良性发展;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促进孵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和蓬勃发展。
交易所以孵化器为核心,以被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股权)为交易对象,以等份化的孵化企业产权(股权)为交易单位,构筑低门槛、低成本、高增值、高效率的交易平台,凡有50万元净资产、孵化器内半年存续期的企业都可以提出挂牌申请,最小的交易单位仅为1%的企业股权。
(二)业务流程
产权发售:经申请通过审核批准挂牌的孵化企业,将拟发售的产权(股权)通过项目推介会、路演和其他信息手段向投资者推介,投资者通过本系统对挂牌产权进行认购。
产权交易:挂牌产权(股权)由投资者认购后,投资者即可将产权(股权)在交易系统内进行交易。
(三)交易原则
交易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规范交易操作。“公开”就是要求挂牌企业、保荐人、交易所对有关资料和信息必须实行公开披露,做到真实和全面,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平”和“公正”的核心是权利平等。任何人不得在交易系统中享有特权,必须遵循“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数量优先”的原则进行交易;“公信”即交易合约标准化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产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有赖于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挂牌企业、保荐人和保障会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信力。
(四)风险防范
交易所通过对市场风险和交易主体的监管,结合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电子交易系统的风险防范。即:通过严格的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稽查制度等对市场风险进行监管;通过会员资格审批制度、交易主体资格、保荐人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对交易主体进行监管;通过充分公开交易信息、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引入先进的实时风险投资分析系统、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控制风险。
四、特色与创新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开业时间不长,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在监督管理、非证券化股权交易、引入做市商和保荐人制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但它毕竟是技术与资金结合方面的新探索,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渠道的一种制度创新。
(一)追求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定位为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有创新意义
非证券化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它能够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其他非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企业资产重组提供交易平台,是资本市场最基础的一级发展规范的非证券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提供舞台,为大量的民间资本风险资本提供投资通道;可以拓展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层次升降的市场空间,从而提高上市证券的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定位在非证券化股权(产权)交易市场,是“不叫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所、不是二板的二板、是创业企业进入主板和二板的‘踏’”。这种定位使它在政策上规避了诸多障碍,对在系统中挂牌的企业也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在产权交易系统挂牌成本很低,门槛相对也低,投资者对企业回报的期望值也比主板市场低得多。这些宽松的环境都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也可以使企业逐步走向规范,为今后走向主板、二板或是海外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孵化器为依托,探索技术产权交易与企业孵化结合,着力于科技成果进入企业后的融资服务和孵化
孵化器是聚合孵化资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的支撑体系。它为创业者营造一种创业环境和氛围,让处于种子期的企业进入孵化器,进行孵化服务直到其长大毕业,从而帮助创业企业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
与国内其他技术产权交易所不同的是,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集技术产权交易与企业孵化为一体,为技术所有者和资金所有者提供融资链接服务,着力于科技成果进入企业后的融资,进行技术入股、产权转化、股权融资、企业并购和孵化,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交易所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优势,成熟的技术、项目直接挂牌交易,不成熟的,先孵化后交易。
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以在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通过细致的交易品种设计和交易合约标准化,降低了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拓展了资金进出通道,促使投资人、孵化器、中介机构、在孵企业等加快资源的全方位整合。由被孵化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民间投资者所共同搭建的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专业化交易平台,是企业孵化器功能的提升,为被孵企业吸纳民间资本提供便利途径,是各类投资者资本进退出的通畅渠道。
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不仅是一套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交易系统,反映在机制层面上,更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信息和评估的方法和制度,能帮助投资人评估在孵企业的发展状况,保证信息及时公证地披露;这个系统中引入了保荐人制度,提高了诚信度,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以前的投资者没有这些制度的保证,投资活动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为投资人准备了规避风险的制度,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对象。
(三)引入做市商和保荐人制度
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是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产权交易服务的市场,为控制该市场的风险,引入了保荐人制度。
申请产权挂牌交易的孵化企业由其所在的孵化器作为保荐人,保荐人制度使孵化器服务功能得以延伸。保荐人通过比较完善的遴选机制,可以从储备项目中培育、遴选出优质企业,进行挂牌辅导。孵化器承担对孵化企业挂牌后的持续辅导职责,通过进行实时的全程化辅导,变风险投资的“远程管理”为“近程管理”,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把挂牌企业的运作行为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促进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市场的规范、稳健、高效和有序运行,保证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做市商制度,增加了市场的交投活跃性、抑制过度投机。
保荐人在任期内对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重大责任,有助于加大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力度,促使其充分地披露信息,增加信息披露的强度和透明度,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因信息分布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所引发的挂牌企业的投机行为,有效地防止挂牌公司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占有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保荐人是防范和规避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市场运行风险的重要承担者。
针对我国国情,孵化企业产权电子交易系统还尝试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在交易方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出采用报价商报价与集中竞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即由场内的做市商对其持有的某只股权进行买卖双向报价,并在其所报出的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做市商制度在交易效率、配置效率、风险处置方面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也更加符合高科技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要求。
【摘要】当前我国动画产业还处于发展和不断摸索的阶段,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国外动画元素,中国动画渐渐迷失了方向,被大量的抄袭和模仿充斥着。如何运用中国式动画角色设计思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形象,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民族化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对动画片的创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精美的动画造型能够为整部影片的质量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再好的故事,如果没有性格鲜明、造型生动、形象美观的角色的演绎,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说动画角色造型就是一部动画片的生命力所在。
不少人指出过国产动画缺乏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我们只有一个孙悟空”——说明有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从盲目追赶发展到开始寻求有别于主流动画的独具特色的面貌。
我国动画发展的早期与欧美、日本动画对比,有自己的独特的韵味。例如,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主角小蝌蚪就是借鉴了赫赫有名的齐白石老人的写意花鸟形象,这种形象打破了传统动画僵硬单一的形式,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风格的造型,给动画世界增添了全新的艺术范式。其他如《九色鹿》融入北魏佛教绘画风格,以及结合中国京剧脸谱创作的《骄傲的将军》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别国所没有的全新的动画风格,所以被称为“中国学派”。
进入21 世纪,国产动画从重视程度到产业规模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也生产出不少优秀作品。但和之前国产动画相比一个显著的不足是缺乏独特的艺术风格,许多影片似曾相识,从主题到形式都不免模仿的痕迹,尤其缺乏具有鲜明特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形象,以致“孙悟空”之后再无来者。
目前国产动画的产业环境还需改进,企业的维持相对艰难。这也是国产动画不能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致力于风格上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推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避免同质化陷阱,是国产动画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而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是塑造民族动画品牌的第一步。因此在动画角色造型上可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民族特征,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人形象
迪士尼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国内上映时,花木兰父亲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长脸广额、颧骨高耸、单眼皮长下巴,是典型西北人的造型。形象令人信服,也把观众带进西部边陲的故事场域。这是一个美国制作的取材于中国传说的动画片,创作人员注意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物形象特征,遗憾的是在国产动画中反而见不到这样的认真态度。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物形象都有身高、外形上的特点,一个认真敬业的动画艺术家,应该在角色造型设计中注意并加以运用,使形象更令人信服。
动画是一种崇尚夸张的艺术,动画造型设计有许多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很好地彰显了动画艺术的特色。比如日本动画的美少女造型,还有超现实的半人神形象,都很好地发挥了动画夸张的表现力。国产动画创作中也借鉴了这些表现形式,然而并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有想象力的艺术表现方法。所以在国产动画片中有时会看到类似日本忍者、战国武将的古装人物,甚至实拍影片也有这样的情况。借鉴止步于形式而不是方法,仅以外观的模仿为满足,国产动画自身面貌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也许从非人类的造型设计中更容易看清楚这一点。以动画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怪兽为例,目前国产动画中的怪兽形象乏善可陈,大多似曾相识,但没能超越《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水准。理论上怪兽没有现实依据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但在国产动画中出现的怪物,往往摆脱不了美日动画和大片的影子。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可资利用的丰富的资源,比如《山海经》插图,其中的怪兽形象无论是在创意上,还是在美观上都有很高的水准,更不用说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完全达到了拿来就可以用的程度,可是在国产动画中见到太少。
二、深入发掘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民族性格精髓,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动画形象
有关民族化的探讨在各个文艺领域都展开过认真的讨论,动画也不例外。但从结果来看,即使是致力于民族形式的探索,也以外在符号元素的运用居多,内在精神层面的挖掘显得不足。目前国产动画角色形象,从外观来说固然不难做到像中国人,但行为举止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或多或少模仿的痕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礼仪,讲究温良恭俭让,并非迪士尼式活泼幽默充满弹性的行为方式所能涵盖。同样的情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中国人的亲人之间很少拥抱,即使内心激动到达顶点,外表可能依然喜怒不形于色。虽说夸张是动画重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之一,但夸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中国动画来说,更含蓄、更内敛也是一种夸张。曾有人提出过需要研究“中国式运动规律”,探索有中国人行为特色的动作设计,笔者以为是很好的建议。
三、发挥文艺的导向作用,引领观众的审美需求
国产动画形象的创新不足,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于不能科学地对待所谓“市场调研”。现代企业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个动画片的立项少不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动画企业往往预制不止一套造型设计样本,拿到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调查,藉此决定最终的方案。应该说这是一种认真负责任的创作态度,但如何对待调查结果却是对创作者的决策能力的一种考验。被调查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选择结果,但这种喜好又是在长期的观影实践中所形成的,由于国产动画起步较晚,被调查者的观影实践大多建立在美日动画之上,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也多以此为主,选择结果自然不出这个范围。因此在这样的模式下,国产动画进入一个原地踏步的自循环:被调查者是看着美日动画长大的,他们的选择以所喜爱的美日动画形象为主,为了符合市场调查结果,企业生产出来的影片也均以美日风格为主。
并非所有的动画制作人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但由于动画产业依然步履维艰,投资人没有足够的胆识和财力冒风险,市场调查的结果至少让人看到了假想的受众群体,抱着求稳的心态,宁可作品平庸。因此,国产动画真正的精品、真正的“中国学派”面貌从根本上讲还有待于产业环境的改善。
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影视动画创作经验,给国产动画注入新鲜血液,而挑战是国产动画如何平衡继承传统和突出特色这种独特的发展动力。作为一个动画人,我们必须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跟上时代的脚步,摆脱掉“幼稚呆板”动画的帽子,努力制作出个性鲜明,人见人爱的动画明星。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国产动画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韩宇.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孟晞.动画造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在替代国选择上,墨西哥法律规定主要考虑同类产品的生产、生产流程的相似性、原材料可获得性、经济发展可比性、生产水平及出口量等要点。在替代国确定后,首选替代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次选替代国产品对第三国的出口价格,最后可选替代国产品的结构正常价值(生产成本+三项费用+适当利润)。
在经过调研之后,我们选取印度为替代国,并就与美国相比,印度是更适合的替代国准备了如下抗辩意见:
(1) 申请人主张的美国国内价格并不是合适的替代国价格
1) 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由进口产品满足。在过去9年里,美国进口产品在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约占60%~70%,而国内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占30%~40%。美国生产商在世界排名第20位,该信息已由申请书所证实。
2) 美国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美国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分别为6,807.5美元和1,497美元,而美国人均GDP为53,042美元。
3) 消费习惯不同。在美国市场,瓷砖仅占地板市场的13%,更多的是使用地毯。
(2) 印度国内价格是更合适的替代国价格
1) 生产能力相比美国,与中国更接近。印度的国内产能足以满足其国内需求。2013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产量高达748,000,000m2,占世界总产量的6.5%。
2) 印度有着稳定的出口销售,2013年出口量为40,000,000m2。印度目前是世界第11大出口国。
3) 2013年,进口自印度的产品总金额为153,019,197美元,而印度的出口产品总金额为441,718,906美元。
4) 在消费量方面,印度的总消费量排名世界第3,美国的总消费量排名世界第9。
5)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为相近,人均GDP分别为6,807.5美元和1,497美元。
6) 印度和中国的瓷砖消费习惯更为相似。在印度,瓷砖占地板市场的份额为50%。
然后,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印度产业调查机构“The Corporate Profiles”,对印度的国内产业、国内市场情况、国内市场价格表、国内市场税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机构也出具了调研报告,提供了印度主要生产商介绍、印度进口价格和内销价格中的税负组成和还原出厂价计算方法、5家生产商/分销商的国内市场销售价格表。
在进行分析整理之后,我们向墨西哥调查机关提交了两组印度国内价格作为替代国数据:
动画产业尽管在欧洲起步较早,但因欧洲国家缺乏对该产业的明确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度抢占了世界动画产业的风头。影视动画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文化产业,是 21 世纪开发潜力很大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且涉及范围广、高成本、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程度等特点。由于中国动画产业才刚刚形成雏形,对其进行研究的人员和时间还非常有限,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还都停留在很浅显的状态。动画产业是由前期市场调研策划、动画制片、动画片销售、动画片播放、动画衍生品营销五个部分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条。这一鲜明的特点要求之作单位在每部动画片策划伊始,就要针对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做全面详尽的调研和筹划、周密细致的安排和运营,高度地重视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衔接,只有促成动画产业链真正形成,进而构成纵横交错的运营网络,并促使这链条和网络真正实现和谐匹配与良性运转,才能从中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条件下,动画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主要指动画产业发展结构,包括技术结构、生产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等,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状态。产业结构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决定了产业的成长历程和发展方向,对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甚至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动画产业发展模式中,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发挥着主导作用。动画发达国家在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正是采用了了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动画片才能突破数量少的瓶颈,走向投入和产出良性循环的道路。
目前的中国动画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国产动画片投入产出仍然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市场。简单的说正常的市场状态是:制片人制作动画片,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动画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这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其中各个环节必须互相依存,共同协调,同步发展,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在我国,则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一个系统。加入 WTO 之后,国际上大的动画产业集团已经准备大举登陆中国市场。伴随着国外动画片的播出,其产业化运作方式和相关产品也必将在我国全面出击。”产业化是国产动画片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2005年到20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有20多个动画基地相继诞生。2007 年,国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都形成了若干个动画产业集群带。十七家动画产业基地积极落实总局、地方关于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举措,制定战略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凝聚动画企业、培养动画人才、推进动画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2007 年度,十七家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 132 部,80457 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79%,比 2006 年增长 58%。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是:湖南金鹰卡通基地、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三辰卡通集团、无锡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动画产业基地、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南京软件园。生产数量较 2006年增幅较大的基地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增幅 153%,无锡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增幅 119%,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增幅 40%,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增幅 23%。以常州为例,它不仅拿到了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的名号,而且一下子聚集60 多家动画公司在身边。在动画周边的相关产业方面,他们都在扶持发展。虽说常州只是一个地级市,但抓动画,就当支柱场业来抓的,这可以看出他们的重视程度。民间资本投资、收购动画制作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形成动画制作产业基地。一些地区政府已经注意到动画制作行业对周边产业的拉动作用。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将会进入动画产业。在动画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同时,也应当对这一热点现象进行冷静,审慎的思考。各基地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不要求大求全,认准一个项目之后,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一次性给企业“喂饱、喂足”让企业专心提高作品质量。
从“哪吒闹海”、“宝莲灯”到“我为歌狂”,再到如今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不难看出我国动画工作者艰苦奋斗、努力探索的历程。但是,从总体上看,国产动画节目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高。从 2001 年 8 月 5 日“亚洲卡通漫画展”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14 - 20 岁观众对日韩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为 82 %,对欧美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为 81.5 %,而对国产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仅为 44.5 %。一些国产动画片不但人物个性不明显,创作技巧、画面风格也带有浓厚的日美动画的风格和烙印。拍电影之前首先要选个好剧本,这好比是厨师选择做菜的原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工作。动画片同样如此。我们可以看看迪斯尼动画片所选择的剧本,《狮子王》是发生在狮子王国的《王子复仇记》,《木兰》取材于中国的《木兰辞》,《人猿泰山》是发生在原始丛林中的故事,影片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场景。这样每年的影片都会有新鲜感,美国孩子们每到年末就会想“今年迪斯尼又给我们准备了什么?”。这种新鲜感和期待感是票房的源泉,反过来看看国产动画片,中国动画当然也有明星动画形象,哪吒,还有黑猫警长等,都是中国动画中的虚拟明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动画明星了。来看看我国动画的取材《大闹天宫》和《金猴降妖》取材于《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于《封神演义》。《宝莲灯》虽然取材于劈山救母的故事,但故事里又是孙捂空又是白龙马的,也没能跳出吴承恩的手掌心。难道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史书和传奇中连一个卡通形象也找不出吗?在对原创能力的提升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2006 年拍摄的《西岳奇童》完整版作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2012年,在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下,我国经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7.42亿元,占针织全行业的22.08%,同比增长4.35%,其中花边织物出口同比提升23.19%。在经编产业大部分的产品中,国产经编机作为最具技术含量的品类,势必受到众多方面的关注。
经编机虽然最多却不最强
“最早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进入中国,当时的协议就明文规定,此设备不能用于军事用途,那时候很多技术和原材料也是对华全面封锁的。而后来中国经编机能在技术上提升一大步,是因为海宁等地方更多引进了卡尔迈耶的设备,同时还与卡尔迈耶合作了一个设计院,这才得到先进的技术。而到了现在,国内已经有10家经编机企业,这不得不说是国产经编机的突破。”杨世滨对国产经编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他介绍说经编产品在服装领域涉及到莆丝花边和保暖内衣,而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导弹、航空航天、医药、水利、风力发电叶片、游艇等产业的部分材质都来自经编。显然,国产经编机技术的突破,会为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我这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全世界生产经编机共4.5万台,而其中的3.8万多台都产于中国,从中不难看出国产机的巨大产量,但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最好,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杨世滨坦言经编机的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都要求很高,这与服装产业完全不一样,而中国现在能在经编机方面叫板国际水平的,非常州的润源经编机莫属。“我还记得润源当时生产出第一台经编机之后做了设备鉴定,鉴定完之后就成了德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当时德国一台经编机卖200万元人民币,而润源的机器比进口机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杨世滨的回忆中,润源的发展与其坚持不懈的研发紧密相连。“以前的润源,工厂里200个工人中就有50多个开发人员,可见他们对科研的重视。而中国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最重要的也是装备和人才。所以整个产业领域一定要推广国产设备。”于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决定于2013年共同举办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目的有三个:万里挑一选能手,给农民工一个城市的根,推广国产装备。”
推农民工向技能工转型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吸纳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主要集聚行业之一。建设纺织人才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一批适应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
目前,从事经编操作的工人有几万人,但这些工人的操作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熟练程度差异较大,熟练操作工数量严重不足,全能型操作工比重不高,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举办经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是为了提高经编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助推纺织“农民工”向纺织“技能工”转型,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有条不紊的向前迈进。同时,号召整个产业和社会,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关注一批农民工追求进步的需求,关注农民工对文化休闲、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的要求,转变农民工“非农非工,似农似工”的职业定位和城市临时工的尴尬身份。
希望更多企业用国产机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到瓷器活。作为行业协会,特别希望提高操作工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希望国内更多的企业使用国产机。”杨世滨说,德国制造经编机的企业有两家,但是却占据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销售份额,中国的经编机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所以我们希望操作工更熟悉国产经编机。
中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研究
一、品牌营销概述
(一)品牌营销的概念
(二)品牌营销的作用
(三)品牌营销的要素
(四)品牌营销的方法
二、葡萄酒市场现状
(一)葡萄酒概述
(二)葡萄酒市场概况
(三)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
(四)中国葡萄酒在国内的市场状况
三、中国葡萄酒品牌分析
(一)中国葡萄酒的优势
(二)中国葡萄酒的劣势
(三)中国葡萄酒的品牌现状
四、中国葡萄酒品牌营销对策
(一)加强渠道控制力
(二)品牌赢势
(三)文化融合
五、结论
内容摘要
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口葡萄酒的增长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但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对地域文化的熟悉与影响,始终是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主流品牌。葡萄酒是中国的朝阳企业,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葡萄酒的饮用越来越多。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此外,葡萄酒还有保健美容效果。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提高,葡萄酒的销售额也逐渐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在中国,葡萄酒尚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但其发展空间与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销路也日渐看好。但是如今中国市场上葡萄酒生产厂家数量繁多,生产的葡萄酒品质差异很大。而国产葡萄酒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一个品质优异、质量上乘的形象以及消费首选的消费惯性,这无疑是中国葡萄酒品牌最宝贵的财富。 而中国葡萄酒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加葡萄酒的产品附加值和葡萄酒品牌的溢价能力,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准确的定位是十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葡萄酒品牌 发展战略 发展趋势
中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研究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产品的消费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开放,不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只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都会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而且,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是对国内葡萄酒市场消费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 市场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极化的需求。而且,通过与国内葡萄酒产品的竞争,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组合。这都使得国内企业不仅仅要关注产品概念的开发与传播,还
要重视产品质量本身用更为规范的工艺与策略来开发与引导市场消费。
一、品牌营销概述
(一)品牌营销的概念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品。在中国,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根基,但在国外的葡萄酒主产区国家,葡萄酒如同中国的白酒一样有着上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是西方文化生活的主流,葡萄酒的文化积淀已非常深厚。在现阶段,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两者间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其品牌文化与价位,也就是说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最大的差异是文化。不同的品牌都有其与生俱来的历史传统,都有着强烈的品牌文化个性,这种文化个性是其他品牌所无法抗衡的绝对优势。所以我们认为,葡萄酒的营销关键在于向目标消费群体传达一种品牌个性文化。
(二)品牌营销的作用
葡萄酒是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内涵,在其营销活动中必须凸现其独特的文化口味,并进一步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文化营销战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促进葡萄酒的销售和酒文化的发展。
(三)品牌营销的要素
葡萄酒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其实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去俘获更多的销售收入和商业利润,只不过在营销策略的操作过程中,究竟与消费者进行怎样的营销信息沟通,往往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消费者的成熟程度。
(四)品牌营销的方法
葡萄酒有自己的文化,但按照现在的传播的方式,得多少年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改变观念?而且,可以肯定,消费者的观念转变不是因为葡萄酒的传播,而是社会现象。所以,在当下,要想葡萄酒的销量快速提升,一定要用符合中国人、中国消费者最能接受的理念和方式,那就是:别把葡萄酒当葡萄酒卖。葡萄酒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情调吗?是一种浪漫吗?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会浪漫、就没有情调!一直以来,中国大地多灾多难,至今,我们还有多少亿人口生活没有进入小康?即使条件好一点的,生活不也在苦苦奔波吗?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浪漫与情调呢?其实,任何一种酒,都是一种沟通载体,西方人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沟通,我们更多是和别人沟通。我们不需要天天谈论葡萄酒的优雅、浪漫和时尚,在中国的餐桌上,干杯是正常的,是一种习惯,在葡萄酒的文化还没有真正深入内心之前,葡萄酒的众多繁文缛节是阻碍葡萄酒发展的障碍,是不能真正消费起来的重要原因。
二、葡萄酒市场现状
(一)葡萄酒概述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醇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醇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醇而成的。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可能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二)葡萄酒市场概况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2006年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日益扩大,葡萄酒市场环境正在走向成熟阶段。特别是葡萄酒高端市场异军突起,有力地拉动了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稳定增长,改善了葡萄酒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结构升级,行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07年上半年,国内葡萄酒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中国葡萄酒行业体现出了原料采购基地化、产品生产差异化、营销手段多样化、品牌塑造高端化的运行特点。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几年,葡萄酒行业将处于高速增长期。
(三)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
现在不少人以喝葡萄酒为“时尚”,但是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却不高。很多消费者比较喜欢对红酒价格的对比,一般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大概在100-500元之间。消费者能真正了解红酒知识的有限,一般都是先以红酒的价格为考虑之一。而且客人对红酒的产地也不会详细地去了解,只觉得价格优惠,比较容易入口就可以了,所以说,红酒消费市场还是比较落后。
(四)中国葡萄酒在国内的市场状况
任何市场营销必须尊重地方市场的消费理念、文化等层面问题,否则,将会失去市场的青睐。所以,国外品牌葡萄酒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前,必须学会进行充分市场调研。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调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企业要在消费者意识不断成熟、不断理性的环境下获取更大的市场,市场调研必不可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调研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步。企业产品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同,调研的主题也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市场消费目标,开展市场营销调研。主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调研,以确定目标市场的轻重缓急。对消费者根据其习惯、所处区域和生活形态等方面进行细分,是企业深层服务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有效策略。只有研究好市场,进行细分管理,企业才能够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全面了解区域市场的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等,进而制定营销计划和战略。另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范围的提高等,极大地提升了对葡萄酒消费的需求。
三、中国葡萄酒品牌分析
由于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葡萄酒生产,消费,都显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食品和饮料行业同期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本文的优点和葡萄酒产业发展分析利弊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中国的葡萄酒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葡萄酒的优势
1、葡萄酒独特的产品特性和溢出效应,相对竞争;使用的是新鲜的葡萄酒或发酵后的果汁是高端葡萄饮料,其中载有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矿质元素,人体的各种要求(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这种营养,功能和文化整合集将饮料的味道,人们愿意接受和消费,具有很强的产品竞争力。
2、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鼓励国家发展;中国是一个大酒的生产和消费,但粮食生产的酒类消费过重,超过2000万吨粮食年消费量,而我国许多人少付矛盾。为此,国家酒类产业政策体现在“四化”方针,即“普通酒改变酒的品质和高酒精酒,在白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改变低变化酒精的酒。“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提出:对酒,葡萄酒,黄酒的发展积极发展重点,稳步发展啤酒,酒的音量控制。葡萄酒红酒和葡萄酒两大特点,一直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
3、葡萄酒业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为原料酿酒葡萄轻工产品,葡萄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不仅反-风操纵,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活跃贫瘠荒芜的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改善与相关影响生态环境。同时,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成为葡萄酒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而且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人们的收入,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二)中国葡萄酒的劣势
1、葡萄的特殊生态环境的原材料需求决定了葡萄酒产业的区域格局;其他工业产品,而是一种自然产品,其质量和葡萄生产的光,热,水,气,土壤地区第一个决定风格营养素和其他自然生态因素,通过的决定所遵循和适应自然条件,品种,栽培,酿造等人为因素。葡萄酒生产是在酿造过程中,通过合理,设备将葡萄中的经济有用的组成部分尽可能完美的葡萄酒品质和风格体现在使资源分配的生态葡萄酒行业的限制,使命。
2、基地建设具有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投资成本高;酿酒葡萄生产基地是基础产业,只有建立了充分的葡萄基地,使葡萄酒生产有长期稳定的发展。然而,葡萄基地建设成本高,基地建设是基于土地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作为一个例子,10000吨酒,需要7000多英亩的土地和700多个种植,其费用企业自建相同的高基数,年底一般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或土地倒包这样的形式的反租金,管理成本高。
3、原滞后和葡萄酒老龄化进程将进入市场的产品设置时间,投资回收期长;葡萄酒投资回收期长,主要原料来自滞后和葡萄酒的必然要求储存期间的客观因素。随着进入盛果期的葡萄需要3年或以上,贮酒期间需要1年以上,高档酒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葡萄酒进入市场的问题,达到5年以上的盈亏平衡点要求。
(三)中国葡萄酒的品牌现状 四、中国葡萄酒品牌营销对策
(一)加强渠道控制力
渠道控制力是什么?是进入渠道的能力吗?是又不是。确切地说是对渠道资源的控制力。在中国市场,渠道资源是稀缺资源,并不是每一个经销商或厂家都具备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水很深,渠道就那么多,大部分控制在几个强势资源者手中。当然你可以自己进入,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外加上很大的风险。中国做葡萄酒,传统渠道是必须的,其他渠道例如专卖和团购,可以做,但想通过团购将品牌做起来,不现实。而且团购必须有资源,10人的队伍抵不上一个有关系人的一个电话。在中国,团购就是关系营销。专卖原本很有发展前途,但在现阶段,很多专卖的销售其实就是团购。专卖的重点在于特色和服务,但我们很多企业由于粗放式的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纵观国际上的连锁知名企业,真正比拼的就是管理,而管理恰恰是我们的弱项。
(二)品牌赢势
长期以来,进口葡萄酒并没有出现占主导性地位的品牌,而且市场认知度显然难以匹敌国产葡萄酒,在渠道、品牌推广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进口葡萄酒产品铺货无法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导致进口产品未形成品牌效应,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国内品牌的葡萄酒质量参差不企,有很高知名度且算得上知名品牌的不多,也就那么几家,比如:张裕、长城、皇朝、新天地等。但是,独具核心竞争实力的不多,更多的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困惑和悲哀。那么,国外品牌可以借助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信誉度,在中国市场大打国际品牌这张王牌,借助品牌优势,强势入市,以引发市场营销地震。通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信誉度,赢得营销大势。
(三)文化融合
任何市场营销必须尊重地方市场的消费理念、文化等层面问题,否则,将会失去市场的青睐。所以,国外品牌葡萄酒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前,必须学会进行充分市场调研。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调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企业要在消费者意识不断成熟、不断理性的环境下获取更大的市场,市场调研必不可少。市场营销调研是营销工作开展的一个门槛,是企业进行营销工作开展前,必须认真对待的。
五、结论
中国葡萄酒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市场潜力大,但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了发展瓶颈。中国葡萄酒产业只有突破发展瓶颈,才能使更多的投资者受到经济效益地吸引进入葡萄酒行业,加大葡萄酒产业的投入,而产业投入的加大将对适合于葡萄种植的贫瘠地区的农业结构带来良性的调整,最终使国家经济结构配置趋于可行、合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中国葡萄酒已形成了内部和外部相关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配置。从政府管理到行业自身调节机制也已比较完备;行业从初级阶段的感性向理性发展;市场从感性消费正逐步向理性消费转化;竞争从单一到多层次、多方位变化,品牌也开始从单一到更加丰富。在国内市场消费日渐饱和的趋势下,国外葡萄酒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个大市场。
3、许晓玉:《酒世界》.印记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