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化学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3 10:10: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化学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化学教学

第1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1.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及课时分配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高中化学课程有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即化学1.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2.强化能力训练是教学设计的宗旨

课堂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量、信息量,而重在抛砖引玉,进行能力培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习惯,获得不断自我教育、发展、提高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达到“自觉读书”的境地,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应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包括:(1)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掌握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4)培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做法

1.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因此,我制订教学目标时常会考虑以下问题:a.通过本节课要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b.同时还要巩固哪些知识?为哪些知识的学习作什么样的准备?c.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d.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不要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这样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2.教学过程的科学、高效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设计科学、高效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根本。下面是通常一节课的基本环节:

a.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如果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就会出现求知的内在动力。b.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c.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d.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e.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f.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运用以上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另外,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加强教研,提高教学艺术

不断进行教法、学法探究,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能讲课,而且要会讲课,上课时要善于根据学生表情,做出准确判断,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及时巧妙进行调整,层层设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利用知识的逻辑力量把学生推到一种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境界。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要经常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对他人的教材研究、教学经验、实验改进、学法指导、解题技巧等加以借鉴,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

4.用爱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教学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很好的落实素质教育。我校的宗旨是:把真情和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把欣慰和信心留给每一位家长。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作为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对学生充满热情,才能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尊重你、亲近你,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同时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前能对实验的进行精心的设计,就能使化学实验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性,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6-02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1.应试教育下学生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理科中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首先要求是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而不能仅仅地依靠简简单单的记诵来学习。现实是很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应试教育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大量的做题上面,顾不上对化学本身的研究,这是十分错误的方法。大量地做题而不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牢牢地被束缚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起码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做题还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对于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是当今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生的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是化学学习中另一较大的问题,化学在高中的学习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这方面,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但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味将时间放在漫无目的地学习上,缺乏起码的灵活性,这使得很多学生考试后的成绩和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不成正比,严重地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很多的学生因此放弃了学业,一味地消沉,没有主观能动性,这对学习化学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要善于将成绩和付出联系起来,只有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着力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才能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二、衡量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标准

1.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首先反映的是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广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是,着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及时地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在化学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点和创作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化学的学习中充分地融入进去。

2.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决定教学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是化学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让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就很难在化学的学习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发挥起来了,就很容易地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学生没有起码的学习热情,纵使老师的教学方法再精彩也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老师要善于活跃化学课堂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衡量教学质量的最直观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它能够客观地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学习的平时的考试成绩中说起。将化学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是至为关键的,它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中心。无论是采取题海战术或是其他的教学模式,结果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的高低在应试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化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浓烈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有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将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寓学于乐的学习中,学生收获的快乐和成绩的双丰收。老师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做实验、看视频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仅仅地将要成绩看作直接的事情,更要善于用各样的方法间接地提高学习的考试成绩,只有如此才能够大力地改进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构建化学的优质课堂,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注重打造高效的课堂。化学的学习和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提高课堂的质量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打造高效课堂,善于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知识作为引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构建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好地拓展开,在学习中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老师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不断地强化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这个过程的学习必定是高效的,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质和优点,首先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很清楚的认识,增加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这有利于让学生查漏补缺,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学生完善自己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样坚持下来,就能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的学习在理综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综成绩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善于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试的成绩结合起来,找到两者最基本的结合点,这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31(2).

[2]李亚平.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J].科教文汇,2009,(8).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探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0-01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这样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其自学信心,激发其自学乐趣。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此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3.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4.寓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5.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定:①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②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③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最后教师评定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第4篇

一、严格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勇于探究的习惯、严谨实验的习惯、规范化学用语的习惯。卢梭说过:“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真理”。科学探究是贯穿于化学新课程的重要角色,化学实验探究则是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同时,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去锻炼学生是实验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学生实验或者是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实验的现象以及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该怎么样去表述出来,这为应付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化学自修课是主张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遇到不会的或者是较难的题目不是马上就去问老师或者是同学,而是应该先进行一番思考,要有自己的解题的思路,然后再和老师的思路相对比自己的有什么样的优点,又有那些缺点。即便做错了,也有很大的收获。

二、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所担任的是一班和二班的化学课的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我是从高一一直教到高三毕业。所以有很多学生比较清楚我的性格和脾气。高一时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就批评,造成很多学生看到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更有甚者一班的学生竟然送给我一个魔女的称谓,真让我大吃一惊,心里在想这样下去真不是什么好事。到了高二我就开始转变我的观点,不在对学生实行大棒政策,而改为内松外紧,平常和他们友好相处,还可以和他们玩游戏,打羽毛球等等,但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比如说上课的纪律,作业等决不能含糊。到了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认真的对待学习。尤其是二班的学生,和我非常的亲近,特别喜欢和我开玩笑,虽然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二班有几个学生对他们今年的高考成绩感到并不满意,所以他们选择了在奉节中学复读。国庆节中秋节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说:薛老师,双节快乐;甲流在流行,他们发短信说:听说奉师有了流感确诊病例,薛老师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别让流感和你太亲近了。每想到这些我的脑海中都闪现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把我看成知心的朋友,心中有一种感动更有一种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

三、多方面向优秀教师请教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刚从大学毕业,对于高中教材还不够熟悉,很难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要看书,把握书中重点难点,多向老“前辈”请教。高一时,早早起床,提前备课。请教刘正凡老师:教案是否安排合理,重难点是否抓住。每周坚持听课5节之上,高二和高三更有理化生组组长朱世保老师的谆谆教诲。平时在网上也有阅读名校教师的教学论文,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记得最清的是在高三的冲刺阶段我们从奉节中学借鉴了很多名校的有关习题,对于我有很大的提高。

四、高三教学工作应扎扎实实不能拖沓

在过去的三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的忙碌。因为在高三年级,化学进入了高中总复习的阶段。一个章节复习完了以后紧接着的就是考试,有的时候还不止一次,两次,甚至于接着就是月考。特别是对于课堂考试,我一般是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课堂考试。那么当天晚上就要把试卷批改出来,以保证明天上午课堂的讲解。由于题目复杂,数量多,学生书写不规范,所以很多个夜晚我是一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完成。当然我的幸苦也换来了学生们的抱怨,他们说每一次考试后,我们化学老师是最先打击我们的。我知道这是对于我的另一种表扬。更让我欣慰的是,通过这种课堂考试的训练,学生的做题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在高考的前夕,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这为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夯实了基础。

五、反应嗅觉灵敏及时领悟高考信息

第5篇

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讲其用途,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醋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

三、在习题教学中开拓思维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2.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6篇

化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是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是揭示生活自然现象的化学原理,对于好奇心较强的高中生来说,这些知识可以有效的满足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随着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新教法的研究工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理论作为支撑,定量化的教学理念是近年来新进提出的教学思想,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二、相关概念

所谓定量化教学思想,就是将高中化学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进一步实现数据化,进行一种定量的分析,这样可以将知识讲解的更加清楚透彻。换句话说,定量化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高中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来应对化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高中化学是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思想是理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理念,例如,高中化学中存在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就含有很多数据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也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再如,一系列的化学问题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这种反应式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反应的量的一种变化,这就是一种定量分析思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典型应用。同时,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可以使得高中生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问题的科学、客观的学习思想,为今后他们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具体的某一理工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定量化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种定量化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提升现代高中生的整体素养,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治学严谨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从科技的发展来看,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这些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研究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没有定量化的研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最为简单的就是火药的发现,当时的古人没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的配比,火药是不可能被发现出来的。因此,现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使得我们在进行高中的物理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思想,而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应用到高中化学之中也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定量化的教学理念也是抵御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让学生从小培养这种严谨的治学理念,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需要实现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数据才能说明问题,没有数据的支撑妄下的结论都是靠不住,只是一种空想,如果将这种空想直接变成一种结论,这一过程也就出现了学术造假,定量化的思想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思想,没有数据支持的理论只能是一种空想,而不能成为学者手中的结论。

四、具体教改措施

(一)改进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定量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实验设备是否符合化学教材的要求是实验设备和仪器是否完善的依据。人教版新版教材对于化学实验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学生亲手开展的实验就有很多,例如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实验是培养学生定量化学习的基础和支撑,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才是现代化学数据化、定量化研究的前提。而现实情况就是现在很多高中一般性的化学实验设备都已经具备,例如:试管、烧杯、天平等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还缺乏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这些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之中,例如分子结构的测定需要有光谱仪等设备,这些都是一些学校可能暂时没有的,学校需要积极加以解决,完善实验设备短缺的现状。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适应定量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定量化学习思想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教师的教学的定量化思想,将他们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实现更加严谨的教学态度,一步一步的推导,最终得到相关的结论和概念,更加具有说服力,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的治学严谨性,同时也对相关的结论有了一个更加深度的理解。

(三)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化学定量化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提升改造,对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例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电子书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得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由于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这些网络、电子产品,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入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无味的化学元素表,反应式等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教学意识不断提高。

五、结语

高中化学具有抽象化、复杂化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设备的提升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升级,实现教学过程的对学生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真正实现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耿志娟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对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手段等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新教材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针对初中教材及高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等方面加以对比,以便教学的有利开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论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现就初中的几个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体衔接列举出来。

1.高中新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化合反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第二次在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出现了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并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为阅读材料,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并且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割裂开来,使概念不完整,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使该概念完整,要求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电子转移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在教材中还很直观形象地设计了一个彩图,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清楚明白,且用数学中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看起来很直观,确实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在高中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难点采取了分散的形式,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安排在高中氮族部分,这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学生的掌握,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只看形式,而应抓住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就是从“形式本质”的发展过程。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但只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角度进行分类,没有揭示反应的本质,这部分知识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直接衔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入电解、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现知识点的扩充、知识面的形成。

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反应条件

①生成气体 ①生成易挥发物

②产生沉淀 ②生成难溶物

③生成水 ③生成难电离物

具体过程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训练体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断加深理解,由一个离子反应过渡到一个离子反应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别强调:H■+OH■=H■O的离子方程式代表了所有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不仅代表某一种强酸和强碱的反应;最后再通过应用,即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的鉴别(离子除杂质)实现知识体系的形成——构建知识网。

3.化学计算问题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初中所学的化学计算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洛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每年都不例外。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化学计算、思路和方法形成的一个基础。在高中化学中经过一个过渡,即第二章《碱金属》中出现的两种混合物其中一种不反应的计算,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复习和总结,而且是对初中纯净物计算的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为高中化学计算的难点“物质的量”做准备。高中化学的计算知识网是由“物质的量”为核心展开的,即高中化学计算的思路既有微观计算又有宏观计算,靠“物质的量”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实现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

4.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衔接问题。在初中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只是按其类型讲授、学习、总结规律。在高中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进而总结、应用得出推论,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第二章《碱金属》有利于实现初中单一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与高中以族为板块,从结构上解决问题的衔接。让学生形成初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

以金属钠着火后如何灭火(与初中用CO2或H2O灭火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下列学习思路:

(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只是向观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首先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和转变,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培养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如《碱金属》一章中的《碱金属元素》一节,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实验证明,结合前面钠的性质作对比,再分析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材思路中的精华。又如物质的鉴别问题,学了焰色反应后,应形成物质鉴别的整体思路:三种物质以内用一种试剂,三种以上物质先分组,再一一鉴别(配套练习上有思路引导)。利用新教材图表资料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个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看待问题,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义一个难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这一过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样易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用语的衔接

经过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化学符号的书写,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实验步骤的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客观反映等方面都有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望初中教师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规范书写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五)化学实验的衔接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化学教学中科学品质培养的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信息的催化剂。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列举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②用Na■O■和H■O制氧气选取何种装置?③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装置的不同,初中制氧装置是固体加热,使用单孔橡皮塞;而用Na■O■和H■O制氧气时固液反应不需加热,使用双孔橡皮塞,且有长颈漏斗。因反应条件和使用仪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查气密性,为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讲解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关于量筒和滴定管读数的问题,即俯视和仰视读数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因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这样读数时俯视和仰视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实验要求学生对装置及操作进行改进,如初中课本中CO的回收到高中的Cl■的处理,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且引导学生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收装置。由此激励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改进装置,即从启发、引导、研究、探索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不断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新教材的一个要求。

例如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到充分燃烧时的一个反应:

C(s)+H■(g)■CO(g)+H■(g)

工业上将固体燃料汽化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时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煤在家庭取暖中被大量使用,那么要使其充分燃烧,应在煤炉中加水吗?当然学生会答加水就熄灭。老师继续问,不加水该怎么办?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马上启发,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煤炉比较特殊,它有两个进气通道,起什么作用?它叫“双风炉”,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红古区曾经在居民中推行“双风炉”,收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其原理学生都能理解,就是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遇到第二个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燃烧,使其充分燃烧又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掌握充分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对策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发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的优势

新老教师合理搭配,是促进教学相长,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师具有接收新信息快、掌握或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创新能力,易于把握学情的优势,应将二者的优势通过组织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新教材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难度不易把握,根据学情分析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好。其优势有三:易把握难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有利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教学更有针对性,易于把握学情,为各位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学相长。

第8篇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概念与原理较多,教学模式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与理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不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与掌握化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反应现象分析其中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与理论知识.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教学理念是推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好实际操作性较高的化学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选择化学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必须满足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本身与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是开放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阐述出实验结果.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化学实验的结果讲解给学生,学生表面明白了实验现象,实际上学生对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会产生许多疑惑.高中生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群体,仅仅告知学生实验结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认同感.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实验、演示、观察、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化学的奥秘,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三、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多样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等,而不是死记公式,套用公式做题.虽然新课改中教材的难度稍微降低,但是在知识面上需要拓展,为将来学习高等化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口述、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情况,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实验心得,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身不足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以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高中化学评价模式多样性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引导自学;化学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灌输”教学、“仓储”学习模式与新课改相悖,而引导自学学习法,是基于课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学讲模式”的关键和基础.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发挥自主性;以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先学;以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等,谈谈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推进了进20年,可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有效”掌握45分钟,45分的课堂上高密度、高速度地进行着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等方面的变换,教师主宰学生,学生缺乏主动性.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知识先自主先学、再相互交流探讨,实现自主构建.

2.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创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情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自学引导法的运用效果.引导自主先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还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以及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预习提纲,提纲的设计,对学生的先学有导向作用.如《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自主学习提纲,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指向地先“学进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1.知识回顾(1)日常中,人们饮用的白酒的浓度指的是什么?说说白酒有哪些性质和用途.(2)你了解家庭中的实用醋吗?食用醋的溶质是什么?(3)人们在摄入淀粉以后,在消化过程中物质是怎样转化的?(4)护士再给病人肌肉注射时都要用酒精棉球擦一擦,说说她们这样做的理由和根据.B.新知识探讨(1)自主研读教材———《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完成表格:(2)自主探讨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俗称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水相比)挥发性溶解性(在水中)(3)自主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a.与Na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方程式:;b.氧化反应燃烧:化学方程式;现象;应用;c.思考:怎样检验乙醇中含有水?……这样的自主先学的练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促使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生成.

3.突出“实验”为主,组织学生自主实验

对于实验,教师做、学生看,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学应突出自主“实验”.如“蛋白质”的燃烧,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蛋白质在燃烧时,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实验———蛋白质的燃烧,有什么用途?(检验、鉴别蛋白质);对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引导学生亲自在浓硝酸中加入蛋白质,或者将蛋白质加热,观察一下蛋白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思考根据蛋白质的焰色反应,有什么用途?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蛋白质和硝酸盐.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自学法的运用,为化学课堂增添了活力,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