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模块化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0 09:2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模块化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模块化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快十年了,现谈谈我的中职模块化教学

感悟。

一、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各方面的素养参差不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理论基础差、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上进心缺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多数孩子从小没受过父母关爱,造成心理缺陷;其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厌倦,不习惯于机械式地获取知识。据此分析,要让中职学生能真正走出暗区,最重要的是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厌学的最佳教学方法。

二、中职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基本思想就是将整本教材归纳分类,每一类通过一个实例模块体现,学会了做实例就掌握了知识。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例上来,这样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就更有趣味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各组中优生带动差生学习,拉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学生学得开心就不会再厌学了。

三、中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个目标:

1.突出实际性

模块的设计能起到掌握知识,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2.突出实践性

设计模块应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让学生明白学知识对将来的重要性。

3.突出自主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学生是主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4.突出合作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就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中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1.中职模块化学习的一般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是项目是否能做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是诱导问题创设并解决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知识的组合,需要一定的解题思路。

需要借鉴的书中实例,项目所涉及的思路可从教材中的实例借鉴,还可通过网络搜集信息。

2.中职学科教学在构建教学模块化时,对此要进行充分地借鉴并进行整合

①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模块的难易做到简而实用。

②教材内部内容之间的整合。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组合,例如:利用C语言编写求任意半径、任意高的圆柱体体积,这不仅需要

C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还涉及数学中求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知识。

③教材与教材之外信息材料的整合。最重要是以教材原有的教学章节为基本内容进行保留和删减处理。

五、中职模块化教学课型的设计

课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知识点、一定的教学方法而精心设计并组织的授课形式。中职模块化教学,可以设计出以下五类课型:

1.综合性课

从内容上看,模块化反映一个完整功能产品;从知识形成来看,它应该在突出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学习形式上来看,有课内、课外的学习,有自主、合作性的学习;从学习方法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研究性课

模块化教学往往要解决某一类事物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互动性课

模块性学习强调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强调这种参与是在思想、情感、知识的交流中完成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开放性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广阔空间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信息去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

5.创新性课

专业课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组合。

六、中职模块化教学评价设计

我认为,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包括如下几点:

1.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本,以激励师生改进模块化教学为目的

2.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3.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参与率

4.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上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

教法

七、模块化教学计划书设计分八阶段

第一阶段,引入阶段。教师要确定项目名称,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以确定项目所需实现功能模块。通过引入项目名称,引导学生思考本项目应实现哪几个功能,应注意哪些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等,由学生自由讨论。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及信息描述的能力。

第二阶段,收集信息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借助一切可用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事情的条理性及巩固知识点。

第三阶段,制订计划阶段。学生制订计划的可行性。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子功能模块,并分配给各位组员编制相关代码,实现人人参与。

第四阶段,确定计划阶段,即教师评价计划的可行性。

第五阶段,学生着手实施计划。

第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指导不足之处,表扬优点。

第七阶段,学生解说自己的作品设计思想和缘由,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八阶段,师生测评阶段。对本次项目课程,学生与教师互评,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清.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

第2篇

模块化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的70年代,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即: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目前,我国高职教学中,模块化教学主要在理工科的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基于MES的教学模式,理工科进行模块化教学相对简单,容易操作。相比之下,文科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较少有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成功例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有充分合作的企业的支持;二是较少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我院经管类专业选择《管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尝试,主要是考虑到几点:一个是《管理学》开设于大一上学期,希望从新生入校开始,对高等职业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学生更快速的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二是本门课程的专业基础地位,要求学生必须对课程有较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打下扎实基础,才能在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路

《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大一上学期,是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才能对学习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提供前提和基础,因为专业基础课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稳固,才能铸就高质量的专业大厦。《管理学》教学模块的构建思想以CBE(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此种模块化教学的思想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目前,《管理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在教学中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是理论的灌输,学生缺少亲身体会和感受,对管理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不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教师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这一要求,对涉及我院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教改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按照《意见》中提出的课改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管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思路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打破《管理学》教材中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章节并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把《管理学》的教学划分为基本理论、基础能力培养、能力提升三个模块。在基本理论模块中,强化基础突破章节的编排,以经管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出发,将本课程所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理论进行归类总结,通过强化基础,讲透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在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够用为原则,将需要学生理解并牢记的知识点尽量简化,避免因为理论知识的过多讲授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现象的产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确定基础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模块。首先从培养学生解决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此能力的培养,包括对生产或管理一线具体环境的分析,展开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对员工能力的深入了解,以及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企业基本组织结构形式,通过进入企业实际调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自主分析不同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结合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反馈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企业战略、计划的理解和知行能力,如通过不同员工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协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并理解在企业管理中,团队的重要性,协作的必要性。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强调课程的基础地位。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考核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知识考核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训报告等;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取消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法,强调平时成绩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到底重要性,期末考核中,试题以开放性测试为主,强调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管理学》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条件

1、进行模块化教学,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合二为一,这不仅要求课任老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更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企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选择好老师并进行合理分工。作为课程负责人的老师,需要担负起本门课程总体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对整个课程教学实施进行过程管理控制。授课老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并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自己承担的教学模块要有所专长。如:在能力提升模块中,涉及到有效沟通的问题时,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突发性事件中化解危机的能力等。

2、在教学条件方面,为保障课程模块化教学收到成效,尤其需要在实践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才能让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时间条件。如:在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企业只有真正得益于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把本企业的一些内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设计等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只有这样,学生到企业的实践,才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才是能够真正培养基础能力的。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及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更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目的性增强,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学习中,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比发现,模块化教学实施后,学生尤其对基本理论和基础能力培养模块的兴趣提升了。分析其原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基本理论模块中的原理、概念等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更高了,学习效果也更明显了。

2、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打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名授课老师一统课程的局面,要求老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对自己要教授的模块更加熟悉,有所专长,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进行企业定岗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并提升自己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变了教师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不向企业一线学习,不愿意参加企业实训的思想观念。

第3篇

1.细分专业模块、多层次教学

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比如机车车辆检修专业,可以根据铁路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它分为货车检修模块、客车检修模块、空调检修模块等。其次,根据分好的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实施具体教学。多层次教学是指安排课程的关联与衔接,使学生多方向多领域的掌握专业技能。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该课程分成若干训练项目,针对上述不同岗位需求有重点的教学。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尽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岗位需要来培养学生。

3.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凡事都有利弊,对于高铁学院的学生,首要目的是培养他们铁路岗位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正是加强这一点,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较为弱势。针对此种情况,主要采取模块化知识交叉方式来弥补。

二、课程模块设计

1.认识机器

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机器的组成及机构的功用。该模块课程的学习标准是为了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特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设计机构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传动件

传动件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和齿轮系。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了解各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齿轮的结构;能进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安装及维护方法;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和齿轮传动。说出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过程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原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区别直、斜、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及转动方向。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当然,由于车辆专业自身特点和专业群的需求,教师将根据各岗位群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轴、轴承、传动的箱体

轴与轴承使用最为广泛,每个专业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学习重点。在本模块中,学习轴的结构(含分类、结构设计、材料)、轴的基本设计方法、滚动轴承尺寸选择的基本方法。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识别轴的功用与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轴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轴承的功用、类型和结构以及选择材料,说出滚动轴承的组成、特点,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通过现场观察能说出铁道车辆中轴承的使用。

4.连接件

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复杂的连接包括运动副及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该模块的课程学习的标准为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说明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掌握螺旋传动相对运动判断及运动量的计算。识别键、销联接的特点和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平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说出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方法。认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认识弹性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构。通过现场教学能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装置和弹性连接有一简单认识。辨认机构的组成,说出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理解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区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

5.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

通过减速器基础设计这个综合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参数分配、传动比分配,完成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从动轴、从动齿轮的图纸设计,建议采用二维软件完成设计;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专业毕业学生都从事铁路一线工作的特点,对于该模块教学并不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事物、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通过作图,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结构和领悟铁路工人刻苦严谨、半军事化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不可忽略

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不仅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实验,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对零件观察和装拆,并且对零件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以后该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到相应技能,所以仅用最后的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判。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如由平时表现、实验、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兴起始于二战后,主要有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ME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并综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其从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出发,以现场教学为主,把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通过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使学员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达到就业或上岗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因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而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受到欢迎。CBE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推广到欧亚大陆,主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强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统一即知行能力的培养,它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中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为采用。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CBE从职业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需求出发,关注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而MES则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规范性要求出发,关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以两种流派为代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劳动部培训司邀请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在天津和上海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系统地讲授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和内容,并培训了中国第一批MES教师。其后随着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式教学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校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讨最多,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如物理、电工学、会计学等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起来。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能力的要求,如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修订的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以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以专业定位和特色为基础,合理构建教育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模块”,全校76个专业设有近200个模块教学平台,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在俄语专业中设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英双语、俄罗斯文学模块,在应用物理专业设有光子学与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模块,等等,通过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创业教育特色。综合来看,其发展思路主要基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基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正规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人文素质和适应性强的从业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在2009年2979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550万人。《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未来高等教育将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但由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不同,职业化教育对于许多地方性和专业性大学来讲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因此,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大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产业大国和创造大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其施教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对于改善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缺少大量的合格产业工人,短期来看,直接的反应就是“民工荒”与“雇工难”现象的产生;长期来看,国内产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不利位置的改善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就会,会了就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作为其基本原则,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也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中国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失业人员与大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难来看,劳动力供给方的学生与劳动力需求方的用工单位之间的不对接,供非所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针对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

二、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首先根据岗位技能需要,反推技能目标,进而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块;最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各自教学模块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是受到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而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问题。传统高校办学目标突出对于高级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二者经常性表现出矛盾。如在一些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中明确提出培养“综合性、全面的高级人才”,这与模块化教学的“专、精”培养目标不匹配。而且,大学中所必修的公共课程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无法有效地安排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与模块化教学内容衔接性不够,等等。其次是教材选用问题。有针对性的教材是模块化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内高校的教材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选用名家主编的教材;二是选用自编教材。其中的部分教材内容过深(超过本科深度)或过浅(不及大专深度),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够“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模块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应该是那些既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又了解相关专业实践知识体系及实验技能的人员所编写的教材,目前这方面的适应模块化教学需求的教材比较紧缺。再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全国大部分高校,模块化教学基本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各相关的院系承担,担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延续以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这些教师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教学目标的改变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些背负着教学、科研压力的教师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补充新的实践教学经验。而那些乐于参与模块化教学又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缺少教师资质的校外人员在现有体制下又很难大规模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还在“以考试为目标、以获得文凭为目的”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下学习,缺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教学成本问题。在高校的专业模块设置中,一般来讲当学生在选择了特定的专业模块后,该专业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模块之间具有较少的重合课程,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想要改变学习模块时,则很难进行转换或者转换后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一考定终身”相似,学生出现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从教育学的教育规律来讲,模块化教学的知识比较单一,较容易导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下降。如何在一个模块内合理、科学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防止学习内容单调化则并非易事。最后是实验与实习问题。目前本科院校中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还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所需。理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室资源无法保证大规模的学生进行集中化专业实习;文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基地过少。按照“按需施教”的要求,根据模块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是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建立稳定的企业基地,实习时学校与用人单位都具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和做法,导致校企合作的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模块化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针对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但在实质性的课程安排、计划进度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增加了模块图表的变化。这种做法或许是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出于以上所提到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应该说,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建立高校分类、分层次定位的发展思路,中国高等教育既需要培养创新型国际一流人才的大学,也需要培养应用型践行人才的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层次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进行量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从模块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与环节、实验与实习等方面来看,高校模块化教学发展中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模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二级学院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发展,如在本科院校开办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实验班教学,将各专业的实验班归入二级学院统一管理。结合黑龙江大学的经验来看,学校设立的创业教育学院将创业教育类“三个一”课程融入到各专业设置的模块化教学中来,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模块化教学效果。另外,学校还要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教材编写立项、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教学单位要注重对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的收集与整理,以便为教材的更新和编写提供要求和目标。学校应该到行业和企业中去进行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学校要注重培训和引进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提供多种机会和渠道,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和实习,参加专业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改革进度。同时,对于实践性强的模块内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建立外部专家数据库,弥补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还可以与政府和企业设立的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外部师资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辩证的扬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是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专业性方向的改革尝试还是有必要的,高校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应该围绕当代社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如在黑龙江大学进行的大学公共外语实验改革中,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以对外经贸语言课程取代传统的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既满足了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又突出了模块化教学所要求的专业性和适应性要求。教师要注重设计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与环节。教师应该精选教学任务、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精心谋划教学讨论。教师要从教学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习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和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要讲求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设计教学讨论环节,及时总结与学生交流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全社会要关注以模块化教学为引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块化教学本身就在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以双赢原则为指导的校企教育合作是可以实现互利和稳定发展的。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这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又为学生解决了就业出路问题,也为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出成功的发展经验。

作者:孙勇 徐美玲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第5篇

(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教研室,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就业市场欢迎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中职教育与就业接轨顺理成章。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对经过职业教育尽快就业的愿望强烈。中职学校实施模块化项目课程改革,具有行之有效的现实意义。通过模块化项目体系的研究实践,逐步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形式项目化、教师结构团队化、教材开发本土化,并且采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为导向法作为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块化改革;就业;矛盾

2010年,我校机电专业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各门课程目标明确直观,机电教研室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精心制定了机电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机电专业率先推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实验,已基本成型。

1 模块化理念提出的背景

1.1 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新要求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能动手,能操作,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就业导向的观念,并据此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

1.2 课程模式陈旧,学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生产实际脱离;也造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旧的教学模式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

1.3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我校以前的授课模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前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抱着书本凭想象进行学习,往往造成当天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衔接,很多学生都因为太抽象无法理解而放弃学习,理论授课时学生不听课现象严重。

2 模块化教学方案概述

学生上午实行模块化教学,每期4周,共计96课时。下午由教务处协调基础、德育教研室安排其他课程。一期结业后,学生可进入下一门教研室开设的模块化课程进行学习。经过近4年的摸索实践,模块化教学模式已逐步成熟和完善,有了自己的经验。

模块化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刻苦用功、成绩突出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学校招就办提前安排实习及就业岗位,到期领取毕业证。学习不用功、不专心的学生推迟毕业。

各门课程滚动教学,采取学生分期分批集中授课方式进行。不再按以往学生一周同时学几门课程。对学生,设定各门课程的各个课题的考核标准,依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合格计入学生成绩报告单。

3 现阶段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3.1 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

改变了以往老师在教室一块黑板、两根粉笔的授课方式,各专业课全部集中到车间和实训室进行,形成了以学生实践动手为主,老师辅导为辅的授课方式。

改变了以往学生一周之内,要学习好几门专业课程的惯例,形成了目前一段时间只集中学习一门课程的体系。

因为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所以学生没有了对“满堂灌”的抵触心理,而且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任务模块,学生想要完成一个模块,就需要学会该模块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他们会更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去研究,相对应的,老师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2 把各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

教学改革以来,机电教研室组织所有专业课教师对所带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提炼,改变了以往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把各门课程内容集中精炼为一些实训课题。以《PLC》这门课程为例,不再要求讲解系统的理论知识,只设定了直观明了的目标。如:要求学生用PLC来模拟红绿灯闪烁、制作抢答器、密码锁、数码管演示等。围绕着这些具体目标,让学生在实践动手穿插理论知识,使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奠定一个结实的基础。

3.3 改变了答卷考试的方式

考试方法的创新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的考核,不再是过去针对所有学生同一副试卷的单一笔试考核,而是采用了各门课程结业考核时,每个学生抽取自己的模块。周围几个人题目不一样,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抄袭侥幸心理,给学生施加了努力学会所有开设模块的压力,也避免了学生已经厌倦的答卷考试方式。

3.4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模块化教学授课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有了紧迫感,又有了压力。举个例子,杨云长、武程鹏两位同学,杨云长甚至因为上课时间玩手机曾被没收过,但是从模块化开始,他们都有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PLC模块学习中,杨云长一开始对编程方法掌握不好,在下课休息时间都不愿休息,认真琢磨梯形图的含义。其他班同学亦是如此,不听课现象已由原来的一半减少到极个别几个。

4 现阶段模块化教学中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4.1 模块考试学习优秀提前考试的学生无法提前结业

理想中的模块化教学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加快学习进度,不必与大多数学生步调一致,可提前考试提前结束本模块的学习。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师资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单独照顾,讲解知识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对优秀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导致这些学生因缺乏对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必须与其他人保持同样的进度。有极个别的特别优秀学生提前完成了本模块的学习,但是没有多余师资力量去为了这一、两个人新开模块。每个模块的老师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辅导,所以提前结业的学生只能在已结业模块中继续学习已掌握的知识。

解决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师资不足,建议更多的对机电感兴趣的负责任的老师来任教,进入现有模块,更好的分层次教学,或者开发新模块,为学习优秀提前结业的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模块。

4.2 学生就业情况需与模块化相呼应

为了使学生重视学习,需要招就办予以配合,与企业进行沟通,开招聘会时多注重学生在校成绩单,让企业招聘人员明白优与合格的区别,对模块课程未通过的学生,尤其是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延迟就业,对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予以推荐。让学生从心底重视学习,重视上课,尊重老师。

4.3 模块化老师应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与实际生产良好衔接

我校的教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现在模块化的老师大多没有去过企业,不知道自己所教的知识在企业中如何应用。学校应多提供进企业学习的机会,我校的老师也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及时掌握新技术,下企业熟悉一线的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在课程教学时,能更好地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技能项目课程开发及教学项目设计,与社会职业技能认证方向相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一线教师有很多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有时难免闭门造车。建议学校多将实践课教师送出学习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学习新的技术,对所教模块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学习。

5 模块化教学应当坚持下去

实行教学改革是每个学校都必须要走的道路,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矛盾,领导和老师都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几年之后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戴勇.高职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11.

[3]王作兴,陶红林.构建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9,6.

第6篇

模块化教学的好处很多,首先其内容的灵活性高,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需求,也很好的衔接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的综合性也保证了技能和知识的紧密结合,对于市场的准确定位保证了市场的人才输入,同时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1.1模块化教学应用步骤

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将其思想灌输其中,将相关课程中内在存在联系的课程进行分类,其逻辑程序大约有以下四种:岗位职业需求分析、岗位职业技能分析、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首先要根据市场上对于相关劳动力的需求,大体统计相关的需求种类和对应的需求数量,再根据这些时间情况对于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进行透彻分析,了解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操作技能,再根据这些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特定的教学分析和设计就形成了特定的教学模块,在其中要有合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考核学生,完成相关人才的培养。

1.2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包含的内容不但有知识教学还有较多的实践教学,也有很多交叉学科的知识综合教育,其不在于只培养学生一方面的技能,它是为了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或思想,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仅只靠一种教学模块就可以完成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图是很多教学模块共同促进的结果,为了适应市场残酷的竞争,必须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我国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对于应用型的人才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和家长都满意的教育是教学的发展方向,多层次多种类的细化专业是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完成的,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的模块化教学是最接近此目标的方式,学生“专业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了市场人才的供给。

2传感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感器课程是电子信息和自动控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较宽泛,没有较为连续和系统的内容体系,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又造成其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将其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学科本身的这些缺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满足了市场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

2.1传感器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模块下教学模式下需要根据传感器课程的特点进行以核心专业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学到技能和相关知识,并以此为基准选取课程,组织模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体系,以能力为核心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技能模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感器相关技术学生的专业方向很多,它的掌握与否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其基础课程中包括压电式传感器、阻抗式结构型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器技术、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内容。要想对传感器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必要对每一种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只要根据实际企业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模块化分析。

2.2传感器的教学模块划分

结合传感器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四大模块:模块一:课程主题的引入:本课研究对象、重要性;基本概念;传感器的构成与分类;发展趋势;技术基础;特性与指标;设计中的共性技术。模块二:传统应用较多的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阻抗式结构型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相关传感器的介绍、优缺点、应用范围、发展趋势。模块三:新型传感器: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器技术、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相关传感器的介绍、优缺点、应用范围、发展趋势。模块四:实际工程应用:各类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相关传感器设计和组合;实际中存在的传感器注意事项。其中,模块一、模块四分别是本课程的首和尾,是传感器知识体系的主线。模块一是后继内容展开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对象和解决的思路方法。模块二和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从主线上引出的分支问题。模块四是各展开内容的综合汇总,使学生能够运用二、三单元模块综合解决工程上的传热问题。各个模块还可以细分成更加具体的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课程的安排,层次明确的教育可以保证学生时刻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程度。

3结束语

传感器教学对理论和实践要有相同

第7篇

关健词: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能改变课堂教学的线性结构,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此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的思想。模块化教学(简称MES)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和培训模式[1]。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2]。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如果把每节课作为一个总模块,那么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由一系列子模块有机组成共同实现的,每个子模块体系围绕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导思想广泛认知, 发散思维, 接纳新信息。模块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内容相近、方法相当的原则,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二到三个子模块,根据各个子模块的达成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统摄和整合,以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如何产生,能否有效地组合成系统,系统的分解和组合的技巧和运用水平,是模块化设计的核心问题。建立模块系统是实施模块化设计的前提,形成模块化系统则是模块化的最终归宿[3]。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变“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为“非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笔者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糖类 油脂》教学设计,介绍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1、确定模块内容。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 ( 组件) , 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子模块的内容确定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围绕《糖类 油脂》的教学,我在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两个子模块,一个是围绕糖类的子模块教学,另一个是围绕油脂的子模块教学。

2、定位模块目标。模块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样,需要预先设计本节课有关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模块的目标和要求都要明确而具体,只有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协同活动,抓住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预定的效果[5]。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糖类和油脂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目标,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紧紧围绕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实施。

3、选择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精髓就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学为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结合任务和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4]。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 只有选择最新的教学内容, 使用最灵活的教学方式,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组合,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糖类的子模块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与程序设计如下:第一,情境创设,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第二,自主学习,设计问题题组,通过对课本有关内容的自学、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第三,归纳整理,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迁移运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与课堂训练的开展,达成教学目标。

4、设计课堂检测。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贯彻及时性原则,设计好过程性检测和结果性检测。过程性检测针对各个子模块的目标达成开展设计,伴随子模块教学进程及时呈现随机完成,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结果性检测重在了解课堂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涵盖各子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开展课堂5-8分钟当堂训练的形式组织实施,以促进知识形成,实现能力提升。

三、模块化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设计的独立性。每个子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系统,有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这使得各子模块的教学相互独立、易操作。同时,围绕子模块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学科同类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遇到类似子模块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2、活动的递进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递进性,子模块内容并非盲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格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子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后,继续进行较高层次的子模块学习,这也体现课堂教学应贯彻的循序渐进原则。

3、内容的关联性。内容的相互关联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化设计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发展选择不同的子模块,以不同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即演绎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5]。同节课子模块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关联,避免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

4、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之中,经过协作、会话交流将知识意义建构出来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得乐趣与知识。

5、方法的多样性。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点拨、提问、质疑、讨论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善于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在“学”的思路与“教”的思路相结合上动脑筋,既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模块化教学设计对于变革传统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块化的对象是系统,模块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6]。同时,模块化教学的非线性和生成性,给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进程的把握、教学调控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在行动中加强研究,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艳华.美术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3):60

[2]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3] 百度文库

[4]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第8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比较教学法

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改革过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改革成果必须被纳入到预算会计教学活动中。关于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他们主要是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笔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重新构建上。

1对预算会计课程内容及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

1.1预算会计课程的内容

就课程名称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涉及该类内容的课程名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早为“预算会计”,后来在有些院校中改叫“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有些院校叫“非营利组织会计”。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院校无论将课程名称定为什么,而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一般仍局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收入征解会计和国库会计。由于受课时限制,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

1.2现存预算会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目前,无论是从预算会计相关教材的编写,还是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常见的做法都是根据预算会计各个不同会计主体来设计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均采用的是“条形结构”,即按不同的会计主体将教材、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条块。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讲解预算会计概念、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预算会计的对象、要素和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的特点等预算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即,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三部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各行政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四部分为事业单位会计。以各种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1.3课程内容条形结构安排法的缺点

这种按“条形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的方法,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破坏了一门课程的整体性

这种“条形结构”事实上是将一门课程分成了多门课程来讲,将一个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按这种结构学习下来,作为教学对象很容易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看作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门会计,而很难去思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差异点是什么,从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联系。

1.3.2会造成内容重复和时间的浪费

我们知道,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都存在许多概念、内容、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情况下,当讲到各个不同部分中相同内容时由于时间相距较长,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讲解。这不但存在内容上的重复讲授,而且使得原本就比较有限的教学课时显得更为紧张。

1.3.3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记忆可将人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分类比较等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有许多相同的会计科目和相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也有许多相近、相似的会计业务处理。在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的情况下,当后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相似的业务时,由于原有记忆的遗忘,会导致新内容对原有记忆的干扰,甚至造成前后知识的相互混淆,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预算会计教学中,重新构建内容结构体系,划分新的教学模块,采用比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2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构想

2.1模块划分原则与具体构成

新的教学模块将采用“网格结构”的模块形式(如表1所示)。即,在将“总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之外,以各级政府、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为经线,以会计要素为纬线,形成若干教学模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比较(对比)方法组织教学。在以上六个基本模块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子模块的划分,要尽可能将各会计要素中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安排在一起组织教学,以便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2.2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2.2.1优化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

在现有的预算会计教材体系下,常常会出现相同内容重复讲解的问题。如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诸多内容的核算业务的处理思路、原则、方法等基本是相同的(只是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不同),而在“条形结构”下,虽然已在讲授行政单位会计时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在讲授事业单位会计时,对这些内容不得不重新讲解。而如果按“网格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可将二者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则教师只需要对其不同之处一语代过即可。再如,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将二者放在一个模块中,则完全可以避免重复讲授的问题。所以,模块化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节省教学课时。

2.2.2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不去比较,就会把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现象等混为一谈,这不利于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应用。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采用模块化教学后,由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纳入到了相同的教学模块中进行讲授,所以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相同、相近或不同之处加以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与此同时,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冷芳,刘晏.论《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财政监督,2014(9).

[2]韩宇堃.对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常州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

第9篇

“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虽然课型不同,课堂结构也不同,但总的要求是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其主要课型遵循“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原则,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三个基本模块来组织教学。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的学习任务展开。这样的教学浅化了内容分析,废止了教师迂回曲折的讲解;简化了教学环节,净化了复杂纷繁的教学过程;强化了语言学习,注重了学生的读书、积累、运用。模块化的课堂结构,简单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时间利用率高,既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

为了便于操作,课堂结构的每一个模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据可循。

“读一读”这个模块分为初读、再读、品读、熟读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领。

初读。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学习,默读思考,自学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

“自学导航”的设计要求包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明确,方法到位,可以检测,富有弹性。自学目标尽可能具体、量化,自学的结果能视觉化,可以检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批注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太阳》一课的“自学导航”为例: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 用“~~~”画出说明太阳三大特点的句子,用“Δ”标明句子中的关键词。

3. 用“……”画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句子,用“”标明句子中的关键词。

4. 用“┃┃”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用“ ”画出两个部分的过渡句。(这一题目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在班内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以学评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

再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结构,将看不见的写作思路图像化地呈现出来。

如:《太阳》一课的“思维导图”(见图1)

画思维导图,首先要找出文章的“核心词”,放在正中间。接着,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关键词,围绕核心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圈。然后,再围绕关键词找出各段的重点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圈。用图解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呈现出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实验证明,学生对制作思维导图非常感兴趣,且每个学生画的思维导图,内容有详略之分,图形、色彩各异,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还能很快从阅读迁移到习作,用思维导图完成自己习作的构思图。

品读。教师和学生运用“以读代讲”与“以读带讲”的方法品词析句,得其精华。“多读书,少提问,少做题,少讲解”是“主题阅读”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都是以读为本,用读来代替讲解和带动讲解。主要方式有:①改变原文对比读,品其意味,得其精华。如减词改变原文对比读、加词改变原文对比读、换词改变原文对比读。②提示关键承接读,抓住线索,理清脉络。如提示起始词承接读、提示重点句承接读。③逻辑提问引导读,启迪思维,深入理解。如连续提问引导读、跳跃提问引导读。④以讲引导启发读,提示规律,弄清关系。⑤根据结构分合读,理清层次,照应结构。⑥读后点评深入读,读后点评,画龙点睛。⑦肢体语言表演读,加深理解,帮助记忆。⑧经典句子反复读,突出重点,积累背诵。

“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的变化很多。但是,教师“千变万化”,学生却“不离其宗”——只读原文;老师读,学生就停;老师停,学生就读。老师不读的词语学生要强调读。师生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玩赏语言蕴含的色彩美、音律美、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神韵美。

熟读。积累是硬道理。在这一环节,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限时背诵精彩片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一堂课都要适当背诵一些片段。

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是否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表情朗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一读解千愁”,阅读教学就这么简单!

从以上几个环节可以发现,主题阅读非常重视读,特别是有感情的读。通过表情朗读融入作品,产生共鸣,人入其文,心入其文,情入其文。进入作品的意境——见其人,观其形,看其色,闻其声,悟其理,体其情,察其变,会其神……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以形象感染人,以感情打动人,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激励,引导学生在形象的再创造中享受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升华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读是吸收,说是倾吐;读是理解,说是表达;读是积累,说是运用;读的是他人的话,说的是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又是读和写的过渡与桥梁。说既是读的延伸和运用,又是写的预演和铺垫。

“说一说”这个模块,也有四个环节,即导说、互说、展说、评说。

导说。教师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说。教师设计的话题应遵循“以教材为根,以生活为源,以思维为脉,以创新为魂”的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高段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的丰富资源,破译教材中隐藏的说的训练的密码。如:抓住续说的延伸点——延伸下去接着说;寻找扩说的拓展点——由点到面展开说;利用联想的发散点——由此及彼联想说;触动心灵的感动点——心动辞发感悟说;发现仿说的结合点——仿照例文迁移说;挖掘改说的创新点——异想天开放胆说,等等。

互说。说的训练有其独特性,只能由个体单一进行,即一个一个说,不能像读和写那样,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而且说还要求有听众倾听。因此,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语言的交际环境——小组互动学习,关注“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

说的训练要强调多向互动、整体性、和谐性和有效性。所以,多向互动、同伴合作是说的训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说互帮”,发挥学生相互帮助的重要作用。

展说。在小组内互说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展示说,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高的层次上交流,更具有示范性。

评说。通过师生间的评价,进行反馈性学习。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谦让,学会感谢,学会交友……

评说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将小组互说探究的专注度、进度、准确度、参与度、组长表现等维度以评分表的形式公示于黑板的一角。以实时可视的评价,促进学生对说的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的小组认同感。因为小组合作交流,既在学习知识,又在学习做人,要把学习小组建设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阅读教学中的写,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有时候说完了就写下来,这样,说就是写的演练和“彩排”,实现“读——说——写”的一体化训练。

主题阅读教学,倡导读写同步,堂堂练笔。

“写一写”这个模块,分导写、书写、展写、评写四个环节。

导写。教师对写什么和怎么写进行引导,提出要求。阅读课的写话训练,一般都是小练笔,或仿写一个片段,或写一段感想,篇幅短小,不求完整。

书写。学生独立完成书写。低段以写字为主,以写话为辅。基本上堂堂课要写字,每次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或是某个偏旁部首的训练,或是某种间架结构的布局,或是确定字的中心位置,等等。中高段以写话为主,以仿写和读后感为主。

展写。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话,组内同学之间展示分享,或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评写。师生共同评价写的优点和不足。

在“写一写”的内容和形式上,教师要大胆创新。比如,给某某英烈写墓志铭;给某某功勋人物写颁奖辞;穿越时空,给历史上的某某名人发个手机短信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将对联引入课堂,对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篇幅很短,思维训练的容量却很大,对引导学生斟酌、推敲用语反复进行比较,提高用词的准确性,精确性,精妙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学生作对联,教师要适当降低要求,不要求平仄音韵规范,并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步训练。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和三年级上册部分课文将对联引入课堂为例。对联中小括号“( )”里的部分,表示训练时首先出现;中括号“【 】”里的内容,表示第二次扩充的内容,给对联加个“腰”;大括号“{ }”里的内容,表示第三次扩充的内容。在分步训练中,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以提高。

五年级《将相和》

上联:蔺相如{有勇有谋}(完璧归赵)【传佳话】

下联:廉将军{无私无畏}(负荆请罪)【留美名】

《桂林山水》

上联:漓江水(清静绿)【如诗如画】

下联:桂林山(奇秀险)【有形有神】

《月光曲》

上联:贝多芬【月光下】{触景生情}(谱名曲)

下联:盲姑娘【旋律中】{心领神会}(入幻景)

三年级《和时间赛跑》

上联:光阴似箭当百倍利用

下联:日月如梭应十分珍惜

《美丽的小兴安岭》对《富饶的西沙群岛》

上联: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如画){——美丽}

下联:西沙群岛【水礁滩岛】(八方藏宝){——富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