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7 06:45: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学生值周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总结辅导生一学期来的表现,反思工作得失,提高辅导生对值周工作的思想认识,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召开辅导生工作总结会。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指针,以客观公正为准则,对辅导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反思回顾,发扬成绩,促进成长。
二、时间:1月17日上午八点
三、地点:会议室
四、内容:
1、总结本学期值周工作。
①上岗情况。
②检查登记附分是否认真、公正。
③榜样引领作用。
2、评议辅导生。
①自评。
②互议。
③老师评价。
3、评选优秀辅导生。
①以现实表现为主。②实名,不评议本班辅导生。③客观公正。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5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使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达到一些特定的目标,并且能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下边就讨论一些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一、传授小学生反思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学习反思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活动范围太小,反思效果并不理想。对待数学学习的反思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分析方法,没有自己的经验。学习反思就是要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例如,探知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策略,为小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好重点难点知识的指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归一应用题”的反思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学习反思技能更加顺利,教师应当做好这些应用题的准备工作,在问题解答的巩固练习中,将对问题的探究有意识地留给小学生处理。这样通过让小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自己探究问题实现反思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保障了小学生获得应用题的体验机会。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刚才的应用题,我们能分析出哪些是它们的共同点,哪些是它们的不同点?在解题思路上两道题目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反思的技能。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学习,既能锻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反思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对学生们的耐心,不要拔苗助长,要做到收放有度。因此,通过特定的学习反思活动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引导小学生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学习反思需要先做题,后想题,解答问题之后及时反思。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小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尤其是一部分有连贯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回顾,纠正错误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还可以对问题再次思考,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例如,一道数学题目是,“在一道算式里,除数、被除数与商的和是125,还知道商是5,请你们求一求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是多少。”小学生刚看到题目肯定会非常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会发现题目的条件并加以利用,发现除数和被除数的和是120,被除数又是除数的5倍,进一步会联想到20的5倍是100,而100与20的和就是120。再通过计算验证就可以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在看到多数学生解答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最后总结出“把商转换被除数”的解题技巧。另外,除了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还需要经过定期的学习进行反思周记的记录。周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测验之后,有的小学生会在周记中写道:每次经过考试,老师总会对答卷中的错题进行点评,并且让我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和摘抄,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在这次考试中有两道题目犯的错误值得警惕,第一个是把三角形认成等边三角形,读完题目由于惯性思维,对题目思考较少,导致做错。第二个是计算梯形的面积,对公式的记忆不深刻。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杜绝这种马虎的毛病,牢牢记住数学公式。通过周记,小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反思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三、激励小学生自我对话
激励小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我质疑的习惯,将反思学习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问自己如何解决。自我对话是进行学习反思的重要活动,巩固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自我对话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考习惯,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同学之间的提醒,激发小学生对自我的质疑。这个过程中其他人无法替代小学生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的总结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自我对话一方面为小学生积累经验,在以后的类似场景很可能会用到。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首先需要学生自我质疑,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同时锻炼数学发散思维。其次是自我总结,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促进反思,因此自我总结十分重要。问题解决了,教师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甚至可以进行书面反思,形成深刻记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对学习数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生 学习数学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5-01
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助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工以及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应做好辅导和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班里所有人的生日在什么季节。在统计的过程中,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有人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等等一系统的合作活动-*。再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可以先设计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寻找答案:假如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那么这个长方形还剩几个角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有很多种。学生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的习惯,首先教师应把做的部分留给学生,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作动手操作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养成敢于做,善于做的习惯。
例如,关于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实践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理的关键在于对■的理解。为什么会是■,而不是■或■。在这样的疑问启发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具有相同高度和底面积 的圆锥体、圆柱体容器,将两个容器都装满水,最后再将两个容器中的水倒进量杯中,比较二者的体积,就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了更为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对于二者之间的体积联系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通过疑问――解答的过程,能够实现思维的由浅入深式发展,进而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该实验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奇妙学科,所以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可以通过寻找数学知识与框架中的奇妙知识点或者实验等方式进行入手研究,利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好奇心,应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与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应用题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简单应用题和复杂应用题之间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其中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而且对构建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课堂中踊跃参与,引导他们发挥自身能动性在课堂中积极自我表现,利用手边的资源进行自发性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课堂。在这种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双方通过优质沟通与交流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也是思考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必须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老师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良好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为学生留下足够的个人空间,便于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的学习中:(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有没有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比列关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也可以写成除法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总结出“比”的性质。(2)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提出猜想: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值,其比值不变。(3)然后进行讨论上述猜想是否成立,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4)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比分析各组之间的结论,最终得出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和能力的最佳途径。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提出问题的相关作业,对学生进行考查。老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利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和提出问题,反对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学生要敢于反对权威,对于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要有怀疑的精神,对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主动的进行讨论和争论,通过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小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基础,想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生活 生活数学 数学实践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他们对待新鲜事物却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为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还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充分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教学案例来拉近学生们与数学学习的陌生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创设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们既可以在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又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以此不断推动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使之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中。
一、数学回归生活与生活回归数学概念
我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就占了六年时间,六年的数学启蒙学习对于广大中国孩子来说正是培养数学思想体系的关键时期,随着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弊端的显露它对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产生很多障碍,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我们提了几十年,可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我们仍然不可能完全废弃应试教育办法,那么如何面对现实培养小学孩子正确的数学思想体系,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就成为当下教师的主要责任,素质教育下我们对于小学学生数学的培养要实现生活化、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生活问题回归数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知识的来源与运用符合哲学上认识的过程,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所谓数学回归生活就是让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问题或常识展现出来。所谓生活回归数学,就是要打造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思维,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某些现象能以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或者某些现象体现何种数学知识、数学原理是什么,即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 - 97 =165 -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把3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延伸生活化
通过数学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有了深刻而真实的认识。而拓展延伸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生活问题中的价值,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锻炼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心得,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思考,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我和数学”为题编写小故事。通过这种总结性的课外延伸练习,学生不但可以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会真实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将买东西时用到哪些数学知识以及怎样运用的记录下来。通过此过程,学生不仅会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而且会明白数学知识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从现实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重视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亲身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多下一番心思,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作业,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以后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剪纸,第二天拿到学校来,让大家来指认,看谁知道得多。
五、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们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在能够在熟悉的学习氛围中快速的掌握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 曾建议.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2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周。上周从总体上来说,同学们表现良好、秩序井然,表现出了我们丝路小学小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下面我把一周情况总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1、走读的学生早上进入校园内能够有序的站成一排进入学校。
2、各班室内外环境卫生状况较好,打扫包干区的积雪比较及时,基本能做到干净整洁。
3、课间进楼秩序有明显好转。高年级主动给低年级让路。
4、大课间各班集合较快,并有班主任跟班。
5、每个班的午读做得比较好,老师学生能按时进班。
二、存在的不足:
1、课间个别学生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跑跳打闹现象依然存在希望同学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2、卫生情况,乱扔纸屑和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希望各位同学不要乱扔垃圾,做到爱校如家。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量;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40-01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循规蹈矩,而应该注意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二、关注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作为教师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哪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形式上还是从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W效率.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的到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改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辅助工具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加活力.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想法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展示出来,而且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去辨别,可以将类似圆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实物,如西瓜、象棋盘等通过多媒体这种工具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图形,去直观地感受图形的魅力所在.又如教师在进行简单统计方面的教学时,通过计算机视频这个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将“我最喜爱的动画片”这个生活例子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例子里所需要的数据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简单的单式统计图向复式统计图来过渡,将枯燥的统计教学用日常生活的教学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推动了小学数学的发展.
二、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
小学生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一面.首先,他们更愿意展示自我,更愿意受到外界人的关注.其次,他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力不强,在学习方面更需要教师、家长的督促.其次,他们相对比较脆弱,经受打击能力不强,特别在意外人对他们的态度.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交流、良好的师生友谊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解,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中,由于数学课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更加抽象,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可能会有困惑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来对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消灭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而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可以带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动性和兴趣感,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求知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馈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一个总结.教学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帮助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反馈既可以通过课堂测验、期中考试等以考试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课下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家访等形式来进行.测验这种教学反馈是一种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片面性.首先,它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的教学氛围,可能出现一定阶段考试成绩较差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并不能代表某一名学生没有学习好数学的能力.如果这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学习思路,适应课堂教学,那么很快就可能在数学考试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要能够慎重地考虑分数考试这种教学反馈,不能存在以偏概全的思想,同时要能够通过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访的形式来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更好的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带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
四、结语
小学数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而且还要不断地通过变换各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数学这门课程.除此之外,教师要能够重视教学反思,善于对教学反馈进行总结和提炼,抓住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症结,及时解决,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寇金国,程伟.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93-9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强化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时候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想要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实现有效的学习,需要广大数学教学共同研究讨论具体做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课堂地位的变化,要转变之前学生被动性倾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替身教学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引导其开发智力,肯定学生的观点,解放其双手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发展,以此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点,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能够遇见教学效果,还能够作为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参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述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极为重要,要保证目标适当并且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确定,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要研究学生所经历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情感体验,研究其在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构建、情感形成、态度发展和人格培养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新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设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认识,使其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形象性,实现其层次的推进性。只有形象生动的问题设计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出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循序发展,实现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主体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实践之后能够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化,这种知识认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认识,这样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为长久稳定。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周长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也就是求四条边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展开性质研究,进一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总结性质、归纳定义,确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正方形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正方形周长的特点,确定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是以其行动为开始的,不重视实践和思维发展的练习,就不能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一件事物展开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分析、形象的比较所总结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会让其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所展开的抽象思考和只是概括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研究其特点,在发散其思维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动手活动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更多的学习体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细致设计构建有助于教学实施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更能够强化知识概念给其留下的印象,使其牢固掌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寻找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安排,尽可能的让学生结合多种感官认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多向思维的角度研究问题,使其实现思维的发展,强化其动手能力。
(四)有效的练习设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层次性强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深化知识理解,实现思维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手、脑、口全部参与的学习过程,提升其能力,保证其获得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要特征;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备受关注。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小学开始就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要从优化教学模式开始,因为课堂教学模式能反映出课堂教学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师生关系等。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该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2.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师生共同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种模式的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生关系。
4.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讲授。
二、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措施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三、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方略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