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11:01: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国际贸易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进口纺织品服装配额,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了自由贸易时代,事实表明,两项“特保”措施、反倾销、绿色技术性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区域经济集团对区域外贸易的歧视性等将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后配额时代努力设置的主要贸易壁垒。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
1.“特保”措施 “特保”措施指中国加入WTO文件中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和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规定从2005年至2008年年底,在WTO成员认定中国产品造成“市场扰乱”的情况下,可对中国已取消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服装重新实施数量限制,此条款称为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中,规定从中国入世直至2013年底,WTO成员如认为中国出口造成或其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可对中国采取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限制中国产品流入。两项“特保”措施含义大体相同,其明显的不同是前者针对纺织品服装,而后者可针对任何产品且有效期长。 2005年1月1日,随着配额的取消,为降低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我国政府曾以加征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关税进行自限,但并未遏止住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潜力在短时间对美欧等国和地区的集中释放,导致美欧于2005年5月23日、27日先后对中国纺织品根据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实施限制。贸易摩擦发生后,中国政府委派专人赴美殴进行反复磋商,并与殴盟于6月11日签署纺织品备忘录,与美国于11月18日签署了备忘录,中殴、中美纺织品备忘录将分别于2007、2008年底到期。根据中欧、中美纺织品备忘录,从2005年至2007年,中国有10类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增长幅度被限制在8%~12.5%;在2006年,有21类服装和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的增长幅度被限制在10%~15%,在2007年,被限制在12.5%~16%,在2008年被限制在15%~17%。可以认为,在2013年底之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会始终处于“特保”阴霾之中。
2.反倾销措施 我国纺织品服装遭受贸易摩擦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据WTO统计,1995年~2005年,成员方共发起贸易保护调查案件2840起,反倾销案我国469起,占16.4%,其中2011年,我国遭受52起,占24.5%,2005年57起,占29.8%。对华贸易反倾销案件数量逐年增长,2006年前三季度,已达到70起,从中看出欧美等国利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设限的意图明显。反倾销措施对产品出口的危害要比数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一旦某类产品遭遇反倾销,那么该类产品出口环境的稳定性和预见性将受到影响,波及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最终导致投资和就业等出现困境。
3.绿色技术壁垒 纺织品服装绿色技术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依靠其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颁布法令或技术法规,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和其合格评定程序,对不符合它们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或拒绝进口,以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代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4000,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具体内容是要求调查企业使用的能源、用水、原料、排水及工业废气物的处理情况及噪音、振动、臭味等状况,并要求企业提出改善期限及数值等。通过ISO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可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二是绿色环保标志认证。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环保标志是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KO-Tex Standard 100)。该标志只涉及对纺织品服装本身所含有害物质的检验,它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现在该协会已包括了13个欧洲国家的协会,加贴该标志的产品在欧盟更为普遍。
4.社会责任标准壁垒 社会责任标准壁垒是指以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由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标准是由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在1997年 10月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A8000),该标准是国际采购商要求供应商的标准,其内容涉及以下方面: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工作环境等。我国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因而中低档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若实行SA8000与订单挂钩,企业必须额外增加大量费用去申请SA8000认证,这样势必增加出口成本。若企业申请认证未获成功,会因此失去不少跨国公司的订单,导致我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
5.区域壁垒 目前,全球区域集团已超过50个,区域集团在便利了区域内贸易的同时,却形成了对区域外贸易出口方的歧视。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内,美、加、墨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增长,且NAFTA的纺织品原产地规则极为苛刻并带有歧视性,由于该规则的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急剧减少,1994年以前,我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服装供应地,而在2001年,墨西哥的出口数量已经是中国的1.5倍;对欧盟而言,纺织品服装贸易以区域内部贸易为主,区域外国家进入欧盟市场的屏障越来越厚。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扩大出口的对策
1.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众多,但总体来讲,其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且企业研发投入很低,难以适应开发新产品的需要。虽然低廉的劳动成本使我国出口产品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崛起,这种优势正逐渐弱化,加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频繁用各种手段对我国产品设限,致使企业出口获利日趋艰难,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在发挥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自主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借此来发展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出口。
2.加强行业自律,杜绝恶性竞争 凡国外对我发起“特保”、反倾销调查,直接原因往往是进口产品量大价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确实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国内纺织服装业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某类产品增长过快,致使有些企业竞价销售。因而,要求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维护出口秩序。首先,要建立产品出口数量、价格监控系统。对增长过快,易引起进口方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产品,做好出口价格、数量、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其次,通过价格协调机制控制出口总量的适度增长,避免个别企业压价竞销,发现竞价销售的情况要坚决制止。
3.加快认证步伐,主动应对绿色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 面对绿色技术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我国纺织服装业不要被动适应,要主动应对 。为此,企业要从保护环境、关注人类健康角度出发,推行绿色生态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直至废弃使用后消亡的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并争取最终获得绿色技术标准认证。与此同时,要不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薪酬,维护工会权利,主动申请SA8000标准认证。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毓.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10)
[2]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06)
[3]张敏.国际贸易实务中案例教学法创新探讨[J].时代教育,2010(04)
[4]路军.首席故事官:基于故事魅力的超级领导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5]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6]吴学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J].教师,2010(09)
[7]李俊利.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北方经贸,2010(12)
[8]杨清,徐建良.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RFID系统数据分析.微计算机信息,2006,(9):2-4.
[9]MattWelsh.TheStaged.Event-DrivenArchitectureforHighly-ConcurrentServerApplications.EighteenthSymposiumonOperatingSystemsPrinciples.ChateauLakeLouise,Canada.2011.October:21-24
[10]王衍波,薛通.应用密码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0-200
[11]王晓燕.浅谈PKI技术及其标准.上海标准化月刊,2002,Z2(018):36-3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纺织服装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学报,2012(4):2-3.
[2]徐志发,陈更新.面向集团客户信息化服务的移动运营体系分析[J].电信科学,2006(3):2-4.
[3]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2-3.
[4]魏新辉.服装终端策划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2-4.
[6]程志华.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及实践[J].电力信息化,2012(3):2-3.
[7]陈鹏.可信云平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2-4.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娟,段向华,蒋丽华.基于精益思想的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2):202.
[2]霍布斯.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213215.
[3]傅贤治等.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9117.
[4]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13):2527.
论文关键词:服装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提出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在他的《国富论》中指出国际分工的原因是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这种绝对差别是由一国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或其历史条件形成的,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其不具有优势的商品。随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提出了相对优势贸易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认为一国不仅可以生产和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也可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分工,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的社会福利同样都会得到提高。各国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都可以“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来确定其在国际分工的位置,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利。其后出口退税,瑞典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Eli Filip Heckscher,1918)和伯尔蒂尔·俄林(BertilGotthard Ohlin,1933)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认为国际分工应建立在各国要素禀赋基础上,一国应该从事较为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商品的出口,进口较为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分工和交换将会使贸易双方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社会福利得到改善。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产品生产的工序多、流程复杂,人员构成杂乱,操作者文化水平普遍较底,生产的手工操作程度较高。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服装针织技术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服装手工制作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服装产业具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产品迅速销往世界各地,1995年已跃居世界服装出口第一位。但是随着我国服装产业在迅速的发展中阻力也越来越来大,虽然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比较扶持服装产业,但是在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全球出口过程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我国服装产品进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品就是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服装产业也成为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本文以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TC)第四修订版作为服装产品分类的方法统计。以SITTC分类中第84章即服装及其附属产品以及84章下属的7个分支(SITC841、SITC842、SITC843、SITC844、SITC845、SITC846、SITC848)作为本文分析。
(一)我国服装产品在全球份额不断提高但在我国份额却不断下降
从表1可见,1993年至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较为迅速,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184.4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04.0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56%;服装贸易顺差规模也不断扩大,从 1993年的178.90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1181.22亿美元;在全球服装产品出口总份额也不断提高,从1993年的14.38%提高到2008年的34.30%,说明中国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但是服装产品在中国总货物出口比重却从1993年的20.10%下降到2008年的8.42%,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完善,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主打产品发展成了以资本、技术密集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结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服装产品高额的贸易顺差已经引发一些国际摩擦,服装产品在出口过程遇到很多困难。
(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深受本国出口退税政策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
从表1可见,出口退税成为调节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有效杠杆论文的格式。在世界和我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税率调整似乎成了最常用的手段。1995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的现象,服装出口也是快速增加,1994年出口同比增长28.69%。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中央几经下调出口退税率。税率下调过程中也带来服装产品1995年、1996年出口额大幅下降。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了5.52%,面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中央又对出口退税率几经上调,在1999年达到了17%的全额退税。2000年服装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9.92%,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0.37%。
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中央再度调低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由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退税率变化未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服装产品的出口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萎缩现象,我国服装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国内很多服装出口企业纷纷倒闭。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为1070.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又再次被调高来刺激我国服装产品出口,2009年服装产品的出库退税率几经上调达到了15%, 2010年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26.38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89.34%。
表1:1993-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服装产品
出口总额
出口
增长率
服装产品
进出口差额
服装产品
中国出口份额
服装产品
全球出口份额
纺织品服装
退税率
1993
18441.25
-
17889.74
20.10%
14.38%
-
1994
23731.37
28.69%
23109.34
19.61%
19.91%
17%
1995
24048.88
1.34%
23079.93
16.16%
15.66%
13%,10%
1996
25034.47
4.10%
23989.99
16.57%
15.40%
10%,6%
1997
31803.25
27.04%
30685.92
17.40%
17.54%
6%
1998
30048.08
-5.52%
28976.07
16.35%
16.62%
6%,11%
1999
30078.05
0.10%
28976.09
15.43%
16.68%
11%,13%,17%
2000
36070.93
19.92%
34878.99
14.47%
18.64%
17%
2001
36650.21
1.61%
35375.72
13.77%
18.87%
17%
2002
41301.52
12.69%
39945.10
12.68%
20.31%
17%
2003
52060.76
26.05%
50639.20
11.88%
22.31%
17%
2004
61856.41
18.82%
60314.06
10.43%
23.68%
17%,13%
2005
74162.52
19.89%
72534.00
9.73%
26.33%
13%
2006
95387.77
28.62%
93663.94
9.84%
30.39%
13%,11%
2007
115520.13
21.11%
113544.03
9.47%
32.64%
11%
2008
120404.75
4.23%
118122.25
8.42%
论文关键词院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营销
论文摘要院在纺织品贸易中,由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绿色标志认证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从而给服装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通过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
1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依慧袁金毅.绿色壁垒院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咱允暂.改革月报,2001,(10)55
由于是以纺织品和服装为主的贸易公司,所以对布料要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到那里的第一天,我就对各种布料进行了学习,了解了各种布料的成分和规格,因为在贸易中布料的成分是是否符合合同的一项重要依据,不光要了解的学名,还要了解布料的代号,因为合同中往往出现的是布料的代号,同时布料的规格也一样重要,因为客户一般是要检查样品的,在检查之前一定要有符合其要求规格的布料给其看,这样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对布料的熟悉程度,是检查一个是否合格业务员的基本指标。可以说,这个公司的所有贸易都是建立在对布料的熟悉程度上的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习报告,国际贸易实习,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国际贸易理论,实习报告
摘要:国际贸易实习报告,通过此次国际贸易实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再生铅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此次国际贸易实习认识到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
实习日期:xxxx年x月xx日到x月x日;实习单位:xx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地点:xx襄樊谷城县石花镇;实习目的:了解国际贸易专业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xx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道教胜地武当山东麓,名城襄本文来自-樊和东城十堰之间。公司是以有色金属再生冶炼、铅基系列合金研制与生产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无污染再生铅技术”科技示范厂,xx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营进出口权,通过iso9002和qs9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此次国际贸易实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再生铅的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此工艺的学习,使我们对一线的工作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增加了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也为今后参加工作,如何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适应一线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了几天的一线体验后,我们进入了营销部门开始正式的专业实习,负责带我们实习的是一名中南财大毕业的师姐,她首先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再生铅合金技术的外文资料让我们翻译。这些资料包含了大量的化工专业术语,对于我们学习贸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我们翻译的时候,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字典、文献,并且,为了能够把一句话翻译的“信、达、雅”,我们这一组的成员也经常在一起讨论,这不仅是体现了我们团队成员的良好团队精神,也提高了对于英语的学习水平。最后,我们顺利完成了翻译任务,为此次圆满完成国际贸易实习任务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之后,师姐又给我们拿来了一些单证,eg:海运提单、装箱单、发票、产品质量证明书等一系列与国际贸易流程有关的单据副本。之前,这些单据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有学习过,但是,我们都觉得书上讲的东西理论性太强,实践中一定用不到。但当真正看过这些单据后,才发现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此时我们看到的、用到的、正是书上所讲、我们所学的。这些单据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让我们对如何填写这类单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只要虚心,用心的学习,很多实际操作就会很容易掌握。
国际贸易实习期间,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我还非常幸运的和师姐一起去襄樊市农业银行国际结算部和外汇局进行了一次出口收汇核销。虽然很辛苦,一天之内要在襄樊和石花之间跑两个来回,但是,我觉得值得,也并不觉得辛苦,毕竟是学习到了东西。当自己真正去实践一次的时候,甚至是非常简单,只是我们并不了解,而觉得神秘,才把国际贸易复杂化罢了。
很感谢金洋公司的领导和员工对我们这次国际贸易实习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工作,但却让我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东西。
此次实习中,也使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作用。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随时处于一个团队中,不可能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习,与我们这一行十人的努力与协作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了团队精神,我们将是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完成国际贸易实习也就无从谈起。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加深,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外贸依存度偏高,商品结构过于集中,贸易摩擦加剧,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本文从科技角度出发,分析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解决我国付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作用。
不论是从总贸易量的大小,还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范围来看,中国在贸易数量上是贸易大国的事实不容质疑,但是从贸易质量上衡量.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在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下面从科技角度分析高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一、发展高技术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以及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思维的影响,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大力发展诸如纺织、服装等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忽视了对传统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等新兴朝阳产业和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的重视和培育,从而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比较优势陷阱”的特征: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明显,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2000年之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不到巧%。直到2007年,这一比例才仅到30.1%,也就是还有约70%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偏低。因此,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考虑,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巫待优化。通过提高我国在在新兴朝阳产业、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强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例,实现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由一系列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等的规定组成的,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TBT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多的成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进口商品质量复杂苛刻的限定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它是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施手段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产物,是非关税壁垒逐步取代传统的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我国是外贸出口大国,出口商品集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到TBT限制尤为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直接跨越TBT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将TBT消化掉,掌握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才是发展的王道。虽然这种跨越需要付出代价,但是通过了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获得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取得国家竞争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左臂右膀”的国际货物运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促使了全球范围的营销、采购、制造,也促进了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输网络。但国际货运的牵涉范围太广。作者仅仅尝试以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作为参照物来研究国际货运。因为瑞典是个拥有强大工业系统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强劲的发展中国家。瑞典是世界上网络交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5%的国民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交易。[2] 但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网络贸易尚处于萌芽状态。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来看,瑞典和中国都严重的依赖国际贸易。瑞典有68%的产品用于出口空运,48%的商品来源于进口。[3] 中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亿RMB,其中进出口额为199.170亿RMB。国际贸易占了50%的GDP。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对象来研究国际物流极具代表性。
(二)理论框架
1.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4]:国际货物运输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分为国际贸易物资运输和非贸易物资运输两种。在国际贸易中,运价大致占商品价格的10%。有些商品的运输费用可能更高。
2.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是运用最广泛的国际运输方式,其运量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有
绝对比例。原因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
(2)国际铁路运输:仅次于海洋运输,国际铁路运输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
手续简单,一般采用国际铁路联运方式。
(3)国际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直达性能好、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
(4)大陆桥运输:指利用横亘大陆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中间
桥梁。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核心。
(5)国际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的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正在向薄、
轻、短、小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航空运输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
目前,网上贸易采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流服务:
(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论文开题报告。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但是费用偏高。
(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
(3)物流公司: 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
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
寻找能够放心、省事、长久合作的国际物流公司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头痛的问题。有众多的问
题都得考虑。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
(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
(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空运,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
们关注的焦点。
(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
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
(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
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
(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
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
(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
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
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行各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
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
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
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
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
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 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1.厦门市协力捷公司: 是一家做网络贸易的网店。专业销售女士上衣、耳机、箱、包袋等商品。该公司并无生产车间。属于中间贸易商。
2.山东奥美特: 奥美特公司是一家专业于婴幼儿家具用品的生产厂家。总部位于山东济南。作者所联系调查的是奥美特公司的一个商。
3.汕头粤美:粤美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公司有20个员工。固定资产200万。专业生产压蒜器,国内和国外的业务都有。其国外的客户主要位于北欧、西欧。
4.深圳美秀: 是几个留学生办的业余网店。公司开始属于尝试性的外贸运作。业务慢慢壮大,拥有固定的国外大客户空运,年销售额在50万人民币。
5.广州大余: 原身是广东神声数码,成立于1988年,工厂位于广东中山。2003年移师上海,在上海数码广场成立销售总部。从事电话机、传真机、程控交换机、对讲机等的经营。
6.珠海益智: 珠海益智玩具厂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产品包括各式玩具。该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主要为磁性积木玩具。
7.沧州机械科技:从事除尘设备的国有企业。拥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在国家财政的支援下,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8.温州爱家绿客: 爱家绿客是温州嘉翔装饰材料厂的商。专业于三聚氰胺贴面板。广受客户的喜爱论文开题报告。爱家旅客专供北欧市场的需要。也要少量其他地方的订单。
9.顺德艺轩: 位于顺德乐从国际家具制造中心。主要市场在瑞典、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每年的销售份额稳固增长。
10.苏州裕美: 苏州裕美是瑞典服装名牌H&M的供应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浴巾、浴袍、毛巾等卫浴用品。
11.成都辉鸿: 公司档口位于成都电脑城(百脑汇), 经营各种电脑配件。公司的网上业务依附于几个着名的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香港贸发局贸易促进网)。
12.杭州北欧心情: 是由几个留学瑞典的留学生创办的网店。并无实体店铺。属于贸易中间商。公司有自己的货源,依附于几个瑞典着名的网络平台招揽客户。
13.河北瑞华制药厂: 公司始建于1973年,主要生产中成药。该公司以授权专业商的模式销售药品。每年都要出席国内外的展览会,网上贸易主要依附于阿里巴巴网站。
14.长沙凯乐: 是一家集设计开发、订单跟进、内销、外贸、品牌营销策划与一体的工贸公司。有自己的工厂,并有多家战略合作工厂。主营鞋类:马靴、套靴、雨鞋。
作者简介:白丁,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经济评价;卞子全,杨向东,应健,张银,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以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为考察视角对有关国内茧丝绸产业在学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的观点做了的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茧丝绸产业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评。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产业链;国际贸易;综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01-02
1 引言
根据考古发现,远在五千年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栽桑养蚕等相关活动,在其后的漫长历史中,“茧丝绸”便内在的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的在一起联系了。“丝绸之路”见证过西汉王朝的武功文治、大唐天朝的繁荣昌盛;“西桑东移”见证过南宋的靖康之耻;近代的茧丝绸业见证过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而当代的“东桑西移”工程正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抛开历史,现阶段发展和壮大茧丝绸产业对于出口创汇、发扬民族文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文献搜索和研读,我们发现茧丝绸产业研究领域里缺少专门的理论研究综述,另外研究文献中以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为研究视角的居多。众所周知,理论研究综述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有关某一研究领域的综合的、浓缩的、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故作此文,以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茧丝绸产业。
2 产业链视角下的茧丝绸产业研究
胡征宇(2000)认为控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格是稳定茧丝绸产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指出由于价值与价格存在矛盾、体制问题无法解决、供需矛盾无法解决而造成了那个年代丝价、茧价无法控制的现象。胡丹婷(2001)认为生产原料来源的唯一性和原料用途的专一性,决定了茧丝绸生产链的单向性;而且其环环相扣、单向直线型的产业链,比那种原料乃至半成品来源和用途广泛、多向的、网状的产业链要脆弱得多;单向直线型的产业链,其间调节的余地很小,只要其中某一环节没有衔接好,就会影响整个行业。唐琳、冯岑(2009)进而认为上述特点是中国茧丝价格极易发生大幅波动的根源。赵绪福(2005)将茧丝并入农业纺织原料进行研究,指出农业纺织原料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受工业影响大、外贸依存度高及环节之间的非对称性明显四个特征。同样在农业纺织原料视角下,赵绪福(2006)对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上的价值和利润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对于天然纤维原料产业来说强调寻找增值的关键环节或利润最大的核心环节是不适宜的,原因是它对于整个产业链的不可或缺性,但它的弱质性导致其增值和利润较低,故其反而应该是要予以关注的环节。楼国庆(2005)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世界丝绸产业的发展阶段做了分析,认为目前世界丝绸业的发展仍具有活力,前景广阔;认为各国丝绸业的发展从总体上遵循着沿产业链从低到高不断升级、不断替代的发展规律;指出在满足投资率、主导部门、制度保证等客观条件(罗斯托的起飞学说)下我国丝绸业的发展可以突破先进国家按照时间序列实现产业逐步发展的历史逻辑,实现跨越式飞跃,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的带动全国丝绸业的“梯度发展”。张廷海、武云亮(2009)从生态产业链角度对安徽省的茧丝绸产业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从生态产业链的构成与主体利益关系、基本特征与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唐琳、冯岑(2009)认为区域丝绸产业在其内部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具有一个完整的丝绸产业链,或者一步达到某种较高的产业发展阶段。范作冰等(2009)用SWOT法分析了我国丝绸产业现状,指出了我国丝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竞争劣势:上游环节的蚕茧生产基础仍较薄弱,中游丝绸加工生产设备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差距,而末端的劣势是在国际市场上尚缺乏知名的丝绸品牌。
3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茧丝绸产业研究
胡丹婷(1999)曾论述过《长期棉纺织品协议》(LTA)、《多种纤维协定》(MFA)、《国际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对我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并同时从配额限制逐步取消、关税减让两个方面分析了入世给中国茧丝绸业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江凌(2002)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从市场的开放的角度分析了入世给中国茧丝绸业所带来的利与弊。曹利群等(2001)用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变异系数分别衡量了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通过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检验表明蚕茧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高,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同时指出伴随入世必然带来的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深化会给我国农业带来风险,而组织形式的变革正是解决这一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顾国达等(2002)通过测定中国丝绸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认为在假定丝绸世界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有利于丝绸出口竞争力的提高;而通过对丝绸出口的相对价格弹性系数的测定,认为出口价格的波动对于出口比较优势影响不大;降低我国丝绸出口价格,对增加丝绸出口量的作用十分有限,反而会引起丝绸“出口贫困”现象的产生。林高榜等(2006)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对影响中国生丝出口贸易总额的因素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生丝质量和价格水平并非我国生丝出口贸易总额的决定因素,而是国际生丝市场规模和国内生丝总产量对其作用最大、最明显。翁建平(2008)利用了各种计量模型对中国的丝绸出口贸易现状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得出四个结论:其一是中国丝绸出口具有一定的“大国效应”,导致中国丝绸出口价格加成能力与现实市场势力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垂直差异性低以及出口企业之间低价竞销的过度竞争行为;其二是中国丝绸出口具有十分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但此优势正在减弱;其三是影响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量、国外需求量、丝绸出口相对价格和消费者偏好;其四是要使我国成为世界丝绸出口强国,需要解决丝绸出口贸易中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以避免“竞相压价”现象的普遍化。蓝云(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指标值后指出中国蚕丝业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但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从市场需求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来解释前者,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后者。顾国达(2009)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最近两三年蚕丝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其一是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丝绸消费需求的快速“蒸发”;其二是2006年秋季蚕茧价格创历史高价后蚕丝业快速发展引致的供给过剩产生的后遗症。戚琳(2009)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CR)法,利用模型测算的解释变量权重,并通过实证分析后指出汇率对我国丝绸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劳动生产率和蚕茧收购均价次之,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小。
4 简评与展望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在对其归类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不仅茧丝绸在产业链和国际贸易领域里研究,包括在各经济学领域内研究(如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等)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理论和实践具有明显的互动性。茧丝绸领域里的产学研结合比较紧密,理论和实践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发展。如有关入世的影响、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等领域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少。事实上我国有比较完善的茧丝绸产业管理体系,在各种相关机构中储存有大量、准确、完整的有关产业经济活动的数据信息,这对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如“产业链价值的传递和分布”、“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制成品产量及售价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
最后,创新性、原创性观点少。在收集和整理文章的过程中发现真正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章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茧丝绸产业的关注度的提高,各种研究机构及高校师生也增加了对茧丝绸产业的研究兴趣。加之相关领域内企事业单位的一批研究型人员的成长和发展,相信茧丝绸产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会越来深入、全面,对发展、振兴我国茧丝绸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胡征宇.如何处理好入世后丝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关系[J].丝绸,2001,(8):1-4.
[2]胡丹婷.茧丝绸产业特点与贸工农一体化[J].中国蚕业,2007,28(1):13-17.
[3]唐琳,冯岑.区域茧丝绸产业化分析与发展对策[J].丝绸,2010,(1):61-65.
[4]赵绪福.农业纺织原料的产业链特征及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65-68.
[5]赵绪福.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的价值和利润分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7):1-4.
[6]楼国庆.世界丝绸业发展规律与我国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张廷海,武云亮.安徽省茧丝绸生态产业链建设及其优化研究[J].丝绸,2009,(7):9-12.
[8]范作冰等.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蚕业科学,2010,36(3):564-570.
[9]胡丹婷.论加入WTO对我国丝绸业的影响[J].丝绸,2000,(2):3-6.
[10]江凌.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1]曹利群,张岸元.“入世”:风险化解与农业组织变革[J].农村改革,2001,(2):103-106.
[12]顾国达,张磊.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5):97-102.
[13]林高榜,吴豪翔等.加入WTO以后影响中国生丝出口因素的实证研究[J].蚕业科学,2006,32(4):566-570.
[14]翁建平.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蓝云.中国蚕丝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行业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10-02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与之相适应,全国过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但是,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类型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进口产品增长迅速。而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以贸易流程模式为主,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极度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遇到重大挫折。这两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一是总体人才需求量减少。二是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改变。这导致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1年成为红牌警告专业。这种局面逼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其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应用型人才。21世纪以来的国际贸易行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及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重点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贸易已经占到我国对外贸易的50%以上。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从事外贸首要的要求是懂产品,懂技术。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案仍停留在外贸这个“表”上,没有深入到行业技术这个“里”。只有外表而无内核。这导致高科技企业往往从工科学生中招英语好的进行培训来从事国际贸易。在此情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必须进行行业课程的设置。
二、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本校而言,在培养模式上将加强行业和实践课程设置,重点打造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机械、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系列完整的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开设实验实践课程。实施“2+1+1”的人才培养方案。
“2”是指国贸专业学生入校后的第1、2学年共四个学期主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共进的培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调查研究等实践性课程教学,教师由课堂主导转变为课程辅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其中第1、2学年的培养方式又分为:
第1学年主要做专业学前教育,指导学生认识本专业,重点做英语教学和经济类课程教学,狠抓学风建设。第2学年至第4学年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每个专业导师负责所分配的学生的所有实践活动,包括课外研究、实习、毕业论文等。第2学年主抓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一个“1”是指第3学年进行行业分方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上分3个行业各开设4-6门行业课程,使学生既掌握国际贸易这个表皮,也掌握行业知识这个内核,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行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中普及创业教育,挑选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辅导,组建公司,以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业孵化。第二个“1”是指第4学年进行校内加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以学生创业公司为依托,带动全体学生进行行业经营实践。校外实践以基地实习为主,学生自主实习为辅,到各行业进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并结合实习内容撰写毕业论文。使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的行业课程。行业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反映出来。根据前期的调研,企业普遍需要的是懂行业知识和国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在行业选择上重点放在机械、信息、生物制药上,另外对服装与纺织业也进行调研,如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开设服装与纺织品行业课程。
2.加入创业课程。在大三、大四开设创业课程。在大一、大二重点抓理论学习和调研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大三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挑选有创业意向和较成熟的创业思路的同学进行创业重点扶持,作出创业特色来。
3.课程的国际商务化和国际化。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只有国际商务专业,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强调的是对整个商业流程的掌握和国际化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被国际商务专业所取代。教育的国际化在中国已经反映明显。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适应国际化趋势,一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商务化。二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化教学。(1)专业课的国际商务化。国际商务专业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扩展。专业课程涉及到各类法律、管理、财务、企业运营等。本次教改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调整,加入国际商务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国际商务专业的转型做准备。(2)课程的国际化教学。现在的国际贸易主要交流语言是英语。学生的专业英语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要建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对专业英语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鼓励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第二外语。
四、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改革要有必要的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改革。
1.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在专业学习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都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和学术沟通。教师只管课堂教学,学生认为教师就是上上课而已。学生不会做研究,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认为是学生水平太差。二者之间缺乏深入的专业和学术沟通。鉴于此,本校国贸专业计划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自第3学期开始,根据老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双向选择,将每个学生分配給专业导师,由专业导师负责所指导的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用3年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间的充分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
2.完善实验室建设。本校国贸专业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新建了国际商务实验室和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注重人群实验,主要进行分组研讨和理论的应用研究。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注重贸易流程中分角色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贸易环节模拟。
3.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变化,教师的理念、方法、方向也要随之而变。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系统的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为教师跟进学术前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创造好条件。
4.建立完善的教师自我学习机制。定期在教师间开展读书会活动。每位教师轮流推荐书目,作为主持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师间的读书会发展完善后向学生推广。鼓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名著、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和社会前沿问题。
参考文献:
[1]毕鹏,魏吉才,尚东昌.多学科交叉在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8).
[2]魏兴民.地方院校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0).
[3]陈艳玲.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4]张汝根.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
[5]吴国松.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途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