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院护理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8 04:29: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院护理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院护理学论文

第1篇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总结

第2篇

护理工作也是救人、助人、仁爱的社会行为,医患之间本是合作关系,当从医者的人文情怀被充分体现到语言、行动中,职业文明的理念体现在医患互动之中,尊重病人的情感世界,尊重病人的意愿,“让患者满意”为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护理工作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整体目标。人性化的管理工作,需要人性化的护理工作,管理目标合理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是人性化的基础,正是医院实际,创新管理举措,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灵活细致的合乎医院实际的管理模式,才是人性化的体现。

二、医院护理工作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1、基础层面——科学护理理念、先进管理素养

医院护理工作的目标和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保持一致性,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护理队伍年龄偏低,对护理工作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也不够深刻,对于医院的护理要求很多只能从操作层面去遵守,而不能有效的化作自觉地行为,这对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细心、耐心、恒心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配合人性化管理的素养,首先要提倡科学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科学的护理理念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和不断提升的护理水平中积累提高的,医院的基层工作人员是护士,她们和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她们不仅要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而且还要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有效信息,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依法施护。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制度,将此制度作为护理人员工作的指南,让护理人员将制度牢记于心中,时时刻刻为患者送上最温馨的关怀与照顾。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护士长的作用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长不仅要负责病房相关的业务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等。护士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院的文化建设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因此,护士长在工作方面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2、实践层面——管理措施“以人为本”,管理角度病人为先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必须以非人性化的规范管理为基础,全面成熟的行政制度、规范的程序和标准量化的考评系统,,是现代管理方式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医院职工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制力,同时医院的激励与管理必须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关心好、安排好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在工作中,护士长要经常与下属们进行谈心沟通,了解她们的工作进度,以及对工作或者是对管理制度的态度,在了解完之后,首先要肯定下属工作的认真度,其次要对下属们提出的不满进行思考、调整,若是一人不能决定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请求上级在短时间内做出回应。除了对护理人员工作上的照顾,还要关心她们的生活,鼓励她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疑惑和压力,并尽全力去疏导她们的心智,及时的帮助她们缓解压力,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对其进行预期的文化引导,使医院护理人员深刻了解医院文化的内涵,以及本单位特有的文化底蕴,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的原则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病人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耗、便捷的护理服务,真正与病人交朋友,并把病人当“人”对待,在服务中增加情感的含量。贯彻执行有利于病人的规章制度,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措施,在管理的角度上以病人为先,才能真正推动人性化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第3篇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介绍医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积极鼓励的态度,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所认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

《医用化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并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合系统化。同时各知识内容存在着许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同时也是要掌握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内容要点。例如溶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相近,容易混淆,针对这个知识点,就要多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可以从二者的溶解性、透光性、分散相、分散系、热力学稳定性、光学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别,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如在讲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难以掌握其空间立体变化,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直观地了解其空间立体变化。

第4篇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护理人员每个季度各科室各项报表,各科室护理统计记录,包括入院资料汇总、出院登记、门诊病人统计汇总等。收集我院由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于国内公开杂志的护理方面论文80篇中,剔除未涉及统计方面的论文,随机抽取50余篇。对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其所出现的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方面的问题,予以探讨。

2分析

2.1医学信息统计的本身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样性和个体性。由于信息数据源自个体病人,病人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医学信息的多样性。虽然某些信息可能对临床护理或治疗极为重要,但患者出于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而拒绝回答,尤其是在既往史方面。其二,难控制性。比如在研究某种人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环境、饮食状况都明确了解,但是每一个患者的生活不可能是模式化的。针对传染性疾病,虽然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患者的来源仍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这就造成了归类总结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其三,长期性,患者病情的好转、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上的跨度可能极大,而患者不可能长期处于住院状态,从而增加了后期工作的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医学统计学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①统计信息中的信息伪造,主要表现在某种疾病的治愈率及药品的有效性。②统计信息的遗漏:如医院医疗事故及投诉记录低于实际情况。③统计工具的误用、滥用。如由于信息的理解偏差导致统计设计不合理,分析软件使用不当,导致信息转化失真等。

2.2科研论文中统计学应用不当的情况

2.2.1统计设计不合理。

在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之前,统计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尤为重要。不同的统计设计方法有不同的合理使用范围。统计设计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要与后期解决的问题无原则上的漏洞。如果这个标准本身存在瑕疵,则期后期结果的说服力可能大打折扣。我院药剂科为比较A、B两种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内分泌科合作,按随机原则挑选出6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定对照组,安慰剂组,A、B两种药物再分别再设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6周后观察血糖变化。在统计方法的选用中,采用两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两因素为两种不同的药物,两水平为A和B两种药物不同的服用剂量。通过统计学检验,主要回答三个问题:①不同的药物之间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是否存在差异?②药物和所对应的服用剂量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③同种药物,服用剂量的不同是否在控制血糖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上述设计虽无明显漏洞,还需要注意到:析因设计中的主效应是某因素各单独效应的平均效应,当析因设计存在因素间交互作用时,主效应并不能反映出该处理因素的真实作用,在此例中,就需要考虑到A或者B药在剂量因素的某个处理水平上的效应。

2.2.2两组没有可比性。

某作者通过长期的调查、随访,探讨家属的探视及精神的关怀对重症颅脑损失患者后期精神症状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实验组1的家属对患者予以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及心灵关怀。实验组2的家属相对冷淡,在生活照顾的时间上明显缩短,对心理的关怀也较为肤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的问题是患者的后期预后是与其各自的治疗密切相关的,治疗的相同是基础。其二,即使同样是重型颅脑手术后患者,其身体素质,受伤情况的不同,后期的预后就有可能不同。其三,精神关怀、照顾缺乏量化标准,怎么算是无微不至,怎样才算是相对冷淡?从而使得该研究的说服力欠佳。

2.2.3统计描述方面。

在许多关于相关性分析的文章中,人们的关注点可能还主要是在P是否<0.05上,但其实,应该根据(r相关)值的大小,来说明二者是否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例如某论文中统计非甾体类药物与血清白介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0.397,P<0.05)。结论认为二者之间呈高度相关性。但本文认为其表达不够科学严谨。因为在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0.05的情况下,直接说明的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具体到是高度相关还是低度相关,取决于r的具体数值。一般认为相关系数≥0.7算是高度相关,0.4≤相关系数<0.7为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4为低度相关。

2.2.4统计推断方面。

一般而言,当我们所得的P<0.05时,其意义在于两事物来源于不同的整体,存在差异,但并不能客观的说明本身差异的大小。例如我院皮肤科比较A、B两种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的治效果。最初设定为A法的疗效优于B法。认为若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01时,A法极显著优于B法;若得到P<0.01或P<0.05时,则认为A法显著或稍微优于B法。本文认为所得结论有失真实。失真的原因是就是对P值的理解不准,统计学上P值的大小只能反映两者相同或不相同,是否来源于同一整体。P值越小,越说明两种治疗方法本质上不同,治疗效果的不同,但是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效果的优劣。

3对策

第5篇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

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

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

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术室;输血

手术室输血是根据术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进行输注,预防低血容性休克的发生。

近年来在国内时有输血事故发生,而手术室是输血差错事故的高发区。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输血,常用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来,我科开展了护理程序在手术室输血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对1550例病人进行了术中输血,男840例,女710例;60岁以上550例,18~60岁780例,3~18岁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联合麻醉475例,臂丛麻醉255例。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1550例,其中加输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护理程序步骤

2.1评估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1],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手术室输血的特点;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情、既往有无输血史、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估计出血量;了解成分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

2.2诊断在评估的基础上,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列出护理诊断,这是护理程序中关键的一步[2]。如对反复多次输血、术中可能大量输血或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可下“潜在输血反应”的护理诊断;对高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下“潜在心衰”的护理诊断等。

2.3计划制定手术室输血制度。根据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液成分类别等制定护理计划。如病人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心功能不好时,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滴速应控制在30滴/min以内;如术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时,必要时需行加压输血;如术中失血较多,需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预防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免加重术中出血;如病人需输血小板或冷沉淀时,临床领取后应立即输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为宜,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尽可能不将手术室输血带离手术室。

2.4实施护士实施护理计划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针对不同病人及手术创伤大小的不同特点给予。

2.4.1输血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进行术前护理查房,特别对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以免影响其在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

2.4.2输血前的准备咨询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术中可能需要输血量及成分,及时观察引流量及纱布数量,统计术中出血量,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时间长时,要求对术中领取尚未输注的血液进行科学的保存,红细胞悬液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小板保存条件为24℃~26℃;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

2.4.3认真查对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在这一点上,手术室输血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术中输血常因核对制度未能很好执行,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常因手术在紧张进行中,台上手术医生未能给予监督,此时的护士更应注意查对所输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对不可以走形式,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入手术室常规进行对病人的确认,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入手术室时取血人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注意观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无异物或凝聚,如有异常时及时联系血库,并给予更换。

2.4.4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过滤网的输血器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h以上时,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上粘着沉淀,不仅影响输注速度,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细胞破坏,故须更换。输注红细胞时,输血器莫菲管液面应取2/3为宜,因滴管内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红细胞受到的冲击及摩擦力越小,红细胞损失量越小。输注浓缩血小板前要轻摇血袋,输注过程中应经常轻摇,但忌拍打摇荡[3]。

2.4.5手术室输血反应手术室输血反应均为急性输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前15min发生,所以开始输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钟约2ml,输血总量不超过30ml,如果输血15min无反应,可按医嘱输入。手术室输血反应常见有过敏性反应、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应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输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避免术中应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以免不能及时判断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较大量库存血后,需及时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发生,避免加重术中出血。

2.4.6注意观察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如检查滴速,观察输注是否顺畅,如果病人为清醒状态,需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密切观察尿量及尿色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皮肤有无输血所致皮疹,观察血压、脉搏有无异常改变等。

2.4.7临床上常有输血器穿破血袋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将血袋还输口提起呈垂直状或水平状,扭开还输口帽,把输血器针头缓慢旋转刺入血袋还输口。如发现穿破现象,可用血管钳在穿破点上方钳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选择另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督促麻醉医师及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尽可能在手术室里将所领取血液输毕,避免转运病房途中发生输血器内血液凝聚、输血反应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对,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2.5评价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手术室输血中医疗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达到预期护理目标。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评价效果。通过评价,护士可以总结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手术室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参与人员多的一项工作。从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从血库的发出到临床输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以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护士的行为更是保证血液从血库发出到输给患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必须重视各环节的护理,不断加强对成分输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输血医学发展的需要。

3结果

我科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术中输血,本组1550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室病人的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5.

第7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第8篇

【关键词】五官科护理学 文献检索

随着现代五官科护理学朝着融多学科知识、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的趋势发生着变化,护士已经意识到获取文献信息的重要性。获取最新的护理文献是更新知识、科研创新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护理工作者能如何有效、充分、及时地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护理文献相关信息资源是现在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五官科护理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相关信息、知识和情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尝试着根据五官科护理学信息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搜集常用的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归纳、整理其检索方法及检索途径,从多渠道、多层次角度介绍获取五官科护理学信息的渠道及其检索技能。

1 五官科护理学信息常用的检索方法

在海量的五官科护理信息资源中,通常采用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

1.1手工检索

是最基本的检索方法,也是目前纸质文献的常用检索方法。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方式有:(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以文摘、题录的形式揭示报道国内近200种护理专业期刊及相关学科期刊刊登的护理学文献信息,是获取国内护理学领域文献信息的首选工具书。检索方式有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2)《全科护理》介绍各科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是直接获得文献信息的刊物。检索方式有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3)各种印刷版五官科护理学杂志。

1.2光盘检索

(compact Disc,CD)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存储介质,其中常用的CD-ROM是文献信息数据库的常用载体。光盘检索具有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操作简单、可多次重复修改检索式等优点。

1.3在线检索

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无论是联机检索还是光盘检索都日益融入网络检索中,如CBMDISC已经有网络版。目前,网络检索的主要方式有:(1)网上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下属的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是全球公认的世界上最大、最常用、最具权威性的生物医学免费检索系统,收录1950年至尽的70多个国家、37种语言的5000多公开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之文献题录和文摘,部分文献还可在网上免费获取全文。数据库采用日更新。Pub Med因其使用免费、报道文献快、查全率和查准率高等优点深受护士的喜爱。检索系统有简单检索区、辅助检索区和专用检索区。(2)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泛指因特网上提供网页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站导航服务的站点,按搜索内容、覆盖范围不同,分为综合型搜索引擎和专题型搜索引擎。利用综合型搜索引擎可将成千上万的网络连接起来,帮助五官科护士在更多范围内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如利用谷歌(Google)高级搜索功能可查找学术讲座课件。常用的综合型搜索引擎有谷歌、百度、雅虎等。但因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要准确、快速地查找五官科的学术信息,最好还是利用文献信息数据库。(3)核心期刊网站。综合型搜索引擎上有许多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网站,登陆后可免费获取期刊信息、约稿、近几年的期刊目录或论文摘要等信息。定期浏览核心期刊网站可跟踪期刊动向,防止期刊误投或上当受骗。核心期刊网站检索方法:登陆搜索引擎――输入检索式(期刊名称、网站),如《中华护理杂志》,网站的检索式:中华护理杂志网站。

2 五官科护理学文献检索途径

要了解五官科护理学的最新进展,应学会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内容查阅医学文献信息。文献可根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写成的原始创作,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系统性之特点,如论著、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另以编排,是供读者检索所需一次文献线索的文献,如索引、文摘、目录等;三次文献作者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于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即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成的新的文献,如综述、述评、专题等。三次文献最大的特点是不必大量阅读一次文献,就可借此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当前的研究水平、动态。

2.1五官科护理检索途径

常用的有:(1)通过期刊查找原始信息,如根据《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临床论著、综述及专题等栏目下刊载的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查找所需的原始论文;(2)从专家撰写的论文着手查阅。

2.2 获取文献全文的方式

(1)利用文献信息全文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原文,国内常用的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直接查阅国内外专业期刊,寻找相关课题,或通过检索性期刊获取文献线索,如GBM Disc、美国《医学索引》等。(3)运用综合型搜索引擎查找免费论文,以此扩大论文来源。各种综合型引擎均有自己的检索语言和检索途径,如百度可采用题名限制的方式或支持多种格式的文档搜索进行检索。再如,利用中文书名号搜索中外书籍亦是百度独特的检索途径。要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应注意留心各站点的帮助信息,多次检索练习,就熟练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和适合自己习惯的检索方法。

随着五官科护理学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传播媒介检索越来越多,相对应其检索方式各异,五官科护理工作者要想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护理学信息资源,就必须多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才能把握和驾驭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文献和资源。

第9篇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质性研究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3.3促进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的策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