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技术推广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1 15:40: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技术推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技术推广

第1篇

农业技术推广是获得当前农业迅速发展的支撑点以及重要保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期间,只有将农业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及提升,才能够获得农业高效生产。当前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还没能够在基层获得全面的推广,所以相对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及实践。鉴于此,必须认识到基层农业技术良好推广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存在的推广问题进行解决及处理,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实效性。

1 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有效策略

1.1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伴随国家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继提出了有关三农问题的规定以及政策,为实现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进步进而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作出诸多努力。在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期间,实现迅速的农业发展有赖于专项农业资金的使用和投入。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工作,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相关投入。积极改善推广条件,在此期间重视健全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并不断完善,构建起多种途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以及融资体系,完成各阶段制定出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1.2 积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通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指引各方人员积极地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行列,再经过国家以及政府的辅助和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自主地投身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中来,有效地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以国内三农发展实际状态作为依据,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更具科学化、多元化以及现代化,对于工作理念、工作的机制不断创新,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断拓宽,进而可以从整体上增强服务质量以及水平,保障农业技术切实有效推广并加以应用。

1.3 提升推广团队的整体素养

重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具备扎实科学理论知识以及熟练农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列中来。重点关注专业对口人才培养,也要提升对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的、可以掌握实践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团队,进而获得推广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提升推广人员工作热情,进而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展开。

1.4 构建科学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同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工作而言,在满足于实际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将其称作为实用的、成功的成果,然后于基层农业中获得推广应用。通过构建起科学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需求对接机制,有效推广实践基础农业技术,并且让更多的优秀农业科研技术成果转换为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而获取更多财富,让科研工作者和进行生产的群众均享受应有的实惠,最终促进国家农业向前发展。

1.5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为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展开,就要加强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理解,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提升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等,实施农业技术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培训,让农民具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和接触新型农业科学技术,认知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

第2篇

农业技术推广的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生产总值的0.6%-1.0%,发展国家则为0.5%,但是我国只占到不足0.2%,人均下来,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更低。因为投入资金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卸包袱”,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不见成效,造成“线断、网破、人散”的结果。也因为缺乏经费,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究也没有保障,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优化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虽然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投入了资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经费不足。本质上,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工作,政府有责任有义务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我国复杂的农业生产,资金往往是推广人员面对的最大难题,不仅需要推广经费,也需要试验经费和人员经费。若是想要更好地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充足的研究经费,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相应的经费使用监督制度,监督相关经费使用,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合适的地方。

2.提高民众接受能力

目前,在我国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般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年纪较大的劳动力,其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要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就要提高民众的接受能力,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制度,推广站要借助政府的支持,加强新农业技术的普及,帮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水平,整合各级政府的支持,转变单一的推广模式,以普及技术为核心,积极联系教育部门等,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教育,深入到农村和农民家中,当面教授农民学习新技术,做好技术师范,给予技术指导,培养新技术示范户,切实提高民众的接受能力。

3.加强农业管理体制

农业管理体制是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要想优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要加强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建立岗位负责的责任制,在其岗就要做其事,逼喵各地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滥用,使推广人员真正到位,真正是在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推广站实际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完善职工的考核制度,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对优秀的推广人员进行奖励,惩罚不务正业的推广员,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质量。其次还有调整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为农业技术推广培养人才。在实际推广中,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合理合法的推广新农业技术,要改变单一的推广模式,可以采用互联网等新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普及,真正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结语

第3篇

1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

在研究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中,我国许多相关的学者对推广主题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的,同时对合作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主体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如组织特征、推广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等。高启杰对相关多元化农业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和结构等方面叙述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机制[1]。李维生主要是从我国发展的特点方面叙述了农业技术推广建立的模式,同时对多元化农业推广的问题从创新的模式进行了叙述。另外,许多学者叙述了多元化农业推广系统,其认为完整的推广体系应建立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应从组织合作的方面得以实现。还有的学者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动力机制中的问题要从动力要素和动力结构等方面来解决。

2推广合作农业的动力机构

只有全面了解农业合作农业推广的各个要素方面的构成方式,才能更好地研究其动力结构。2.1主体要素。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系统中,支配和调节合作农业推广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和活动是主体要素重要的意义[2]。另外,合作农业发展的主要的动力以及支撑点是主体要素的主要的作用。主体要素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如行政、科研和企业等,同时可以帮助农民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收益。2.2辅助要素。受支配的对象是主要的辅助要素。在推广整个合作农业的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就是辅助要素,其在开展活动以后可以详细地制定具体的推广目标,同时可以完成制定的相关目标。辅助要素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推广过程中需要的人力和资源等,二是建设网络的能力、自主推广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2.3环境要素。环境是组成整个合作农业推广结构的另一个主要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治和法律的外界环境,其主要支撑点就是农业合作推广中的科技。另外,环境要素中的另一个主体就是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收益者,而且其对合作农业推广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环境要素与农业合作发展的需求相一致,主要目的就是在推广合作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协调外部环境。

3推广合作农业的动力功能

利用动力机制充分地发挥其具有的功能,这是国家建立合作农业推广动力机制的主要原因,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利用更多的资源,使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更加协调,从而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相关的工作,更好地完成已制定好的预期目标。3.1政府方面。由于政府具备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可以稳定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大大降低资金准入的风险[3]。另外,合作农业推广的政策支持是通过政府自身职能的发挥来提供的,从而可以创造出有利于其推广的政治环境,保证合作农业推广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如果政府对合作农业的推广十分支持,那么相关科研部门对研究农业技术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从而为合作农业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从整体上来说,合作农业推广中的资源、政策和技术都是在政府提供的动力功能下获取的,从而可以让农民充分地感受到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和关心。3.2三大要素三大要素对合作农业推广的产生的不同作用是由。三大要素本身的因果关系决定的,各要素自身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非线性作用和反馈等相互作用来发挥,从而形成合作农业推广动力来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利益驱动,其对农业合作的推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技术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在现实生产中转化新技术的发明,如研发出新的品种,从而可以使技术需求的推动力得以形成;三是市场的拉动作用,用户对优质、多样和及时的推广物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推广组织要根据用户需求的柔性和创新性不断增加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

4合作农业动力机制的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优化合作农业的推广动力机制,政府和相关的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动力机制中的主体要素,同时要合理调节辅助之间的要素。合作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可以通过三大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来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优化相关的资源,不断的加强组织能力[4]。另外,要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的沟通力度,从而可以建立来相互信任的关系。相关的农业部门要及时地规划推广的战略部署,同时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机制,从而使组织之间具有更加和谐的关系,进而可以促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的发展。

5结语

在推广组织合作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推广合作农业的方式就是动力机制。当前,通过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动力机制的动力来源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取,如行政、教育、科研和企业等。另外,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合作农业的推广,同时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推广合作农业动力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合政府的政策和三大要素,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的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查道顺 苏顺利 单位:陕西省镇安县月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省镇安县木王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

[2]张世玲.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驱动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30):79,81.

第4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依靠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引进、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六条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鼓励和支持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兴办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实体,发挥其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七条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其职责是:

(一)参与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和技术标准,并组织推广计划的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农业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六)进行专业调查、规划、设计、监测、预报、评估、咨询;

(七)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总结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

第八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科技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

农村科技示范户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生产示范传播实用技术。

第九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向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者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第十条农场、原种场、林场(圃)、牧场、渔场、农业机械厂等(含部队、司法部门和大型厂矿企业所辖),除做好本场(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二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集中主要技术力量,对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论证,全面规划,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科技发展计划,由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或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四条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经试验、示范证明在推广地区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十五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坚持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不影响分工范围内业务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界限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六条对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动植物品种、复混肥和配方肥(微量元素肥料)、复配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业物化技术,实行推广审查许可制度,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查许可后,方可进行推广。未经审查许可,不得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第十七条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

第十八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进行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专业调查、监测、预报,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等,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和兴办经营实体,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摊派或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

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兴办经营实体,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克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其资金的来源:

(一)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

(二)农业发展基金和林业、水利专项建设等各项农业专项基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三)各种农业基地开发和工程建设资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四)引进的外资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五)其他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一条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本组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第二十二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活力。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税务、金融等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科技人员为主,其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七十。

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十四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农业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第二十五条对在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

农业科技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不含城关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应当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学习、进修、工资、福利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表彰和奖励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二十五年,并取得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要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

第二十九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权检举违法推广行为,抵制违背技术规程的干预。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应当对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成绩显著的;

(二)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三)对农业技术有重大改进,解决推广中重大问题的;

(四)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成绩突出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理:

(一)农业物化技术未经审查许可,擅自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责令限期纠正,没收非法所得,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未经试验、示范的农业新技术和未经品种审定的新品种,盲目推广和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的,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凭借职权干预推广工作和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摊派有偿服务和经营实体收入或将其收入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责令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五)非法侵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的,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六)截留、挪用、克扣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资金的,责令限期纠正,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有前款(一)、(二)、(三)项行为之一,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5篇

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里,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快农技成果的转化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农业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推广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农业技术;推广

1前言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现阶段的时机情况来看,与农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尤为重要。

2农业技术推广的困境分析

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容乐观,不仅受到理念的限制,同时也有源于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源于理念的限制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农技的推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很多领导包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实际工作进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2源于资金的限制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源于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有限,而这些资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巨大的差额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2.3源于技术的限制虽然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因此在真正推广的时候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如何让农户意识到新技术的优势,并且认可它,接受它,应用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专业的讲解或者示范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效果。从当前基层推广站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不够,专业素养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追求,然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并不强,如何促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使其更加符合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尤为重要。

3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要想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意识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部门和人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尤为关键。

3.2加快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农技推广队伍的推广不仅仅是队伍数量的扩充,同时也有队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数量方面,基层队伍现有的人员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快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中来刻不容缓。在综合素养方面,要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最终为更加顺利地开展各项推广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层队伍的建设需要切实做好人员保障,尽快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提升其社会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是尤为关键的。3.3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有力支撑。目前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极为有限,专业化的仪器和设备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专业化的设备,为顺利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3.4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展示,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但是,示范基地的建立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为此,政府不仅仅要加大科技推广经费预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合作,切实保证试验示范基地的良好效果。

3.5理顺农技推广机构管理目前,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近年来,进行了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农业部门直接管理,但有些地方仍然是双重机制,这样是有利于经费支出控制的,但是从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双重管理机制势必导致工作受挫,层层审批、逐级请示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为此,必须要进一步理顺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与科研部门或者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农业技术专业为实用性强的成果是尤为关键的,保证各种农业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农民的实际需求的,是能够真正为农民所服务的,是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这样的农业技术才有价值,才能受到农民的认可。此外,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不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认可与接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一定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树立先进的推广理念外,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发挥农业技术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对于农民们而言,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新技术接受能力,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事项,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成果积极效用的发挥,实现农业生产的理想效益。

参考文献:

[1]姜秋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现状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18):4.

[2]禹春熹.伊宁县英塔木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0,(1):5-6.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3

我国科学技术在转型成为生产力的时候,实践性和推广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速度缓慢。在我国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如今的农业推广技术和实际要求是否达到了一致,也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1 农业推广技术存在的意义

我国最初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是农业生产所得,农业生产是我国的基础,它包含了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等发展领域。农业的发展,由我国的原始社会开始至今,历史较为悠久。随着时代的变革,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销售和运输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想要将科技与农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将农业服务作为农业推广技术的核心内容。

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指的是将新研制出来的农产品和种植技术,推广给适宜这类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地区,从而将这类技术的成果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技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农业发展,因此怎样能尽可能的规避掉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质是将农业生产者作为主体,使广大的农户能够从农业技术推广中获得农产品的新型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和实际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根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 农业推广技术的有效推广措施

2.1 政府主导式推广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综合情况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实验技术中选取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进行推广。在开始推广时,需要将要推广的技术在实验基地内进行示范性种植,将当地的农民也带入到技术实验的实际运用中来,在这项技术成功和成熟后,再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这种方式最为可靠,推广所得的效益也较为显著。在政府部门主导之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技术推广,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到实验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当地的农户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

2.2 企业推广

这种方式,需要的是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来进行技术推广。在此过程中,农资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性人才和技术研发资金进行新型农产品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再利用农资企业的产品推广、产品销售及产品回收等,促进农业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运用,从侧面将农业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和目的。

2.3 其他推广方式

在农业生产和收获的过程中,农户之间会相互探讨谁家的种植技术好,谁家的粮食产量高等问题,通过这些日常的交流和学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目前我国是一个被网络和媒体所全面覆盖的生活区域,因此,部分农业生产技术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方式来进行,这种推广方式较为多元化,它能将农业生产技术的范围和进程都无限扩大,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推广效果研究

经过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大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点农产品的收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给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收益都带来了良好的影响。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会使当地农产品的结构变得多元化。农户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的生活水平、住房面积、储蓄金额和我国的社会济有所提高,并且还能促使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还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土壤环境优化、土地结构优化,在保证原有农产品的生产下,还能保证林地面积的扩大,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刻不容缓,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的生产技术大幅的提高,但是想要将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广到各个角落,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第7篇

    在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带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要做到早发动、早规划、早设计、早准备,运用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最科学的栽培模式,大农机、大水利、大设施、大科技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粮食单产,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全面完成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认真开展好土样采集、化验分析、“3414”试验、地力监测、配肥站的建设等工作,及时上报全面详实的地力评价数据,及时提供施肥建议卡和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向纵深发展。

    3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

    肇东市水稻稻瘟病测报点的建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对准确及时测报水稻稻瘟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后还应继续加大人员投入,积极争取植保工作经费,配备测报装备,做好玉米螟、草地螟、蝗虫、水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的测报工作。2012年肇东市玉米螟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最严重,平均损失率超过10%,且在玉米螟防治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计划2013年要尽最大努力,积极综合运用飞机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杀虫灯防治相结合,进行玉米螟绿色综合防控,使玉米田间损失率降低到5%以内。并积极做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重点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计划

    根据实际需要,结合2012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要制定好科学、适用的重点试验示范推广计划,做到早准备、早落实。

    5全面加强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

    2012年年初及时制定科技培训方案,配合国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玉米科技丰粮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大项目建设,围绕主推技术、主栽品种、主要栽培模式和农民主观愿望,采取集中举办培训班、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印发科技资料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农技培训活动,并辅以电视讲座、简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普之冬、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工作。

    6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一要全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站室、经常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二要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严格按照《肇东市争先创优活动方案》的规定内容,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行专题调研,明确开展活动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各站室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7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要探索建立国家的推广机构为主导和面向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发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使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要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要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的迫切需要紧密相连,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各种高效、低能、优质、无污染的实用农业技术。

    8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减少市县级农技人员,充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二是从各相关部门中抽调富余人员,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三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在职培养和技能训练,尤其是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9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一要以推广项目形式预算的农业专项经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其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供给。对于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承担、且符合政府扶持范围的一般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政府可通过多种形式给予适当支持。二要利用财政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在我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广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来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增加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保障。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有问题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涉及了5个层级,具体有农业部,省、地、县及乡,各级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并配备适合的人员。但经统计调查发现,该体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不健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是保证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现今,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不少的地区依然沿用着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政府中央到基层乡镇的五级划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这种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按照过去行政地域和农业专业来进行划分的,通过运用行政方面的管理形式并参照现有的推广计划来进行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不健全,才会引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组织失调,农业技术的基层指导普及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地向农村发展,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建设发展中的运用,无法做到将现有的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1.2推广体系管理混乱

在我国当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具体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由于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相应地,推广工作的开展经常会出现管理秩序混乱、工作流程杂乱不堪的消极管理现象。由于缺少科学的技术推广管理体制,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积极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之中,推广工作的开展缺少自上而下的理论化管理层次的划分,严重影响了整个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工作开展的混乱局面,推广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不能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技术推广理论不能与推广工作开展的实践性活动协调融合,也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1-2]。

1.3人员工作能力不高

负责农业推广技术工作的相关在职人员,其自身并没有掌握较高水平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也是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在顺应时代变化发展步伐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手段。在推广农业技术应用方式的过程中,仍旧采用较为落后的推广宣传手段。在过于依赖人力而轻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推广理念下,农业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到相应的种植工作范围之中,导致整个技术知识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预期的推广效果,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推广局面。

1.4推广经费不足

由于部分人民政府之中的领导决策人员有大部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的重要影响作用,导致相应技术知识内容推广工作开展的经费支持力度较为低下。没有雄厚的经济资金作为农业基础推广工作开展的后盾支持,整个技术推广实践活动的开展经常出现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当相关技术推广人员遇到技术研发困难时,也不能通过购买先进推广设备提升工作效率,推广工作的开展就随之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3]。

2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建议

2.1建立科学合理的推广机制

这样的推广模式造成了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及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协商管理、分工合作,大家各自为政,导致了各个农业技术的推广部门责任的相互推诿,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不合理分配,甚至出现对推广资金、优秀项目进行相互争抢的现象发生。就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健全工作,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出台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做到推广人员严格按照推广计划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摒弃过去传统的单一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本的立体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地方多树立标杆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形成可以复制灵活运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板,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多样化体制建设。

2.2强化推广体系的管理

现行法律制度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主,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法规,为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上述法规条例缺乏可行性,制约力度不够,针对相关机构具体工作执行难以充分发挥监管效果。故尽早修订并完善相关推广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将国家与基层农业拨款比例进行具体化处理,予以地方政府自,使其促进各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农业技术,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指导。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务必要持有执业资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且政府要定期组织其参与培训,从宏观上加强管理,定期评估和审验,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4]。

2.3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素质

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转换的核心,其综合素质高低与技术推广及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优势,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现有人才陈旧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施行农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使相关人员要经过专业学习,通过考核后获得推广资格,才能参与岗位竞聘活动,从源头上保障推广人员具备合格资质,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积极吸纳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鼓励和引导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将新理念、新方法渗透到推广活动中,不断注入活力。还可以实施特派员制度,将科技、资本等有机整合,植入到农村,使其能够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2.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农业技术成果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在推广中市场产生的社会与生态效益无法在成本上得到有效补偿。故要依靠政府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并将此作为核心,建立多元融资渠道。例如,政府应保障农业推广经费,如人员工资、奖金等。发挥自身优势,创设农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银行等创新贷款产品。通过各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技推广产业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绿箱政策,将公共基金也投入该项工作中,逐步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5]。

3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旧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扭转此局面,在实践中应该明确该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问题,采取适合的改进方案与对策,如完善推广机制、加强体系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财政支持等。相信,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农技推广体系将更加健全,农业经济发展也将获得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宫同瑶,王蔚.关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01):126-131.

[2]闫艳燕,余国新,杨爽.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5(02):186-192.

[3]吴灏.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

[4]白金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09):8-12.

第9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干旱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目前,正常年份中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尚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农业是用水大户,缺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农业节水至关重要,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现今,我国的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不是缺乏科技成果,而是科技推广滞后,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在技术储备相对完善的条件下,节水农业技术扩散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农户作为新技术的最终接受者,为什么对节水技术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影响农村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是什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综述

“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依据推广的涵义,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首先需研究节水技术创新的扩散,要依据扩散规律研究如何干预扩散,哪些因素影响扩散,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使节水农业技术扩散向着获得较高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其次,应认真研究农户行为及其改变规律,农户是市场经济农业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应明晰农户行为及其改变的规律,了解农户的技术需求,使传递的节水农业创新成果与农民的需求层次相对接,并采取措施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改变态度,转变行为,采纳创新,实现依靠科技发展改变农户自身与群体的目的。所以,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1)宏观层次上的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研究(2)微观层面上经济主体的节水技术采用研究。本文从节水技术扩散和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两个视角,分别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综述

1.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理论研究。节水农业技术扩散是以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为基础,主要以技术扩散的规律性研究为主。一项具体的高新技术,从采用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用新技术的人数随时间变化呈正态分布,将接受者的人数累加,在时间趋势上就呈现一条S型曲线,节水农业技术的扩散是一项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过程。因此,节水农业技术扩散规律也应遵循高新技术扩散规律。格里列希斯(1957)考察不同信息传递机制下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时间规律,提出“传染病模型”,指出一些创新之所以比其他创新扩散的快,是由于这些创新本身的特性(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程度、可试验性、可观察性)使得他们被“感染”的概率较高。而罗杰斯(1995)的创新扩散理论研究指出只有创新者率先采用新技术,其他人看到由新技术产生的收益后将会自动传播,由此提出“进步农民策略”理论,即技术推广人员应主要将新技术传授给进步的农民。奈尔斯•罗林(1998)针对创新扩散理论中的不完善因素:人口群体在心理特征、获得信息能力和资源等的不一致性、散播过程的信息失实以及先采用者和晚采用者的不同报酬等,则提出了“目标群体策略”理论。另外,农业科技成果供求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内源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为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证方面,学者对节水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扩散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哈格斯特朗(1967)认为,信息在空间上的“有效流动”是决定技术扩散的最重要因素。格里列希斯(1971)对历史创新扩散的“S”形增长曲线分析,指出“S”形增长曲线由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决定。Caswell(1985)、Dinar等(1992)、XimingCa(i2004)、MariaMaucer(2005)对节水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节水模式的节水程度、市场网络、水价、农户收入水平、风险偏好、政府补贴等因素对节水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而Green(1996)的定量研究表明,水价并不是影响现代灌溉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作物特性、耕地特性和是否使用地表水等因素对现代灌溉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杨旭(2005)运用Logit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研究指出,在我国的节水农业推广扩散过程中,会受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农户自身,节水技术,政府行为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国亮(2011)将其归纳为扩散源、被扩散的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技术采用者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3.节水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重视解决我国节水技术扩散存在的技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朱希刚(1999)、顾焕章(1997)、韩洪云(2001)、卫明凤(2005)等学者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经费来源无充分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以及我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农业部门比较利益低,导致农业的投入不足,引起对技术需求不足;而我国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导致了农户技术需求与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对技术供给的认识脱节;由于节水灌溉工程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远远超过单个农户的承受能力,且节水公益性强,保密性差,造成中国目前节水技术研究投入不足,技术推广率低。即农业技术存在着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协调的矛盾,而节水农业技术的矛盾体现尤为突出。对于解决此矛盾,黄季馄(2000)、朱希刚(2002)、卫明凤(2005)等学者建议应当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且应当从降低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提高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入手,重点在于完善我国的农业科研机制,提供农民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

4.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扩散机制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的而非技术的,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技术扩散机制有代表性的系统研究有:朱李鸣提了技术创新扩散引导机制,他认为,引导机制是由技术扩散动力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组成的自动系统;傅家骥(1992)指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由供求机制、计划机制、中介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所组成,他认为,在扩散过程中,这五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它们的合力决定着扩散的模式;武春友(1997)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动力机制,他认为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由推动力和牵引力合成,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着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我国应建立一个明确分工、充分竞争的农技推广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应建立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以解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目标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黄季焜、胡瑞法等,2000;沈宏、王东升,2004)。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及其效益发挥的基本前提是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流通体制,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农民的组织化,楼豫红(2003)、龚宇,王璞(2005)等研究指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问题的根源是利益的分配与不满足问题;培育市场需求、加强政府调控管理及监督职能、水价调控手段、因地制宜选择节水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是建立协调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措施。

(二)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研究综述

1.建立模型对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以效用和预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模型,从理论上对影响农户采纳行为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如:Carey等(2002)考虑水价格和水市场等未来干旱程度的随机性和经济激励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灌溉技术采纳的随机动态模型,指出农户只有在预期的水市场交易收益大于交易成本时,才会采纳节水灌溉技术。XimingCai等(2004)运用二阶段随机程序模型SPM,提供了一个分析平衡化有利情况下农户最大化预期利润和不利情况下最小化利润损失风险的模式;考虑了未来水文状况(不确定因素)对灌溉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证明其影响显著。Dridi等(2005)研究了在农户和用水管理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时,水资源分配和灌溉技术采纳的激励机制模型,研究指出逆向选择降低了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被采纳的程度;尽管在不对称信息下存在逆向选择,农户仍有进行水交易的激励,二次分配提高了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并引致附加的采纳现代化灌溉技术的需求。国内学者的模型研究中,黄季焜(1994)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技术决策转换变量,构造了一个受技术采用预期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汪三贵(1996)、孔祥智(2004)对模型进行改进,引入信息变量、风险变量、机会成本、政策变量等,来分析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农户的技术采用过程。此类模型不考虑时期因素,属于静态模型的范畴,可通过引入经验变量对模型进行动态化转换(林毅夫,2008)。刑美华(2009)用多元选择模型中的排序选择模型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来判断特征因素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在对于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分析时,现有研究主要运用博弈的方法,韩青(2005)运用“囚徒困境理论”分析得知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激励农户采用灌溉技术。方兰(2006)采用GAMS方法建立了一个空间水资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寻求项目区最优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和个体农户对灌溉技术的选择。

2.实地调查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分别从创新精神、资源禀赋和资源获得的公平性、技术的适用性等角度对影响农户接受节水技术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农户技术采纳的因素以及影响强度。Feder(1985)、AtanuSaha(1994)、Bonabana(1998)、MariaMaucer(2005)、Ervin等(1982)、刘红梅(2008)、谢西玲(2008)、蒋晓茹(2009)等的研究证明了农户年龄、教育因素、农户经济状况等自身特征是影响农户采用和学习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农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资金使用分配决策等。而AtanuSaha(1994)、Green(1996)、MadhuKhanna(2001)、孔祥智等(2004)、林毅夫(2008)指出土地经营规模、作物特性、耕地特性和是否采纳地表水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现代技术的使用有显著影响。Schuck等(2005)研究干旱程度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干旱程度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更有效的喷灌技术。此外,Negatu(1999),MariaMaucer(2005)研究指出,农户的信息渠道、信息水平和主观风险因素是影响农户采用和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因素。韩洪云(2000)、于法稳(2005)、王克强(2006)、雷波(2008)等均指出:农业水价改革是调节农户灌溉行为,促进农业节水实现的重要经济手段,农业水价改革能有效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李艳(2005)、江煜(2008)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得水价的提高激励了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韩青(2004)、刘宇(2009)、刘晓敏(2010)、李佳怡(2010)建立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t模型或者Tobit模型,实证研究得出:水资源短缺程度、农业水价、政府扶持与否、信息便捷度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均会影响农户灌溉技术的选择。谢西玲(2008)研究指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大,但节水灌溉技术供给呈现多元化格局;那些具有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属于公共产品的节水灌溉供给,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呈现出现代灌溉和传统灌溉并存、技术采纳地域化、农户主动性两级化的特点。于素花(2001)研究指出,采纳某项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益回报必须大于该项技术的年金成本,且两者差异越大,表明该项技术推广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外部性,农户在自利基础上的微观选择并不会导致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政府必须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充分发挥其在重塑农户行为动机和实现社会最优采纳水平中的连接作用,引导农户的微观选择,实现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李圣军,2008)。已有研究大致认为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影响灌溉技术的采用。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述评

1.研究视角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多以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以及相关农业技术学科入手;研究多以节水农业技术扩散规律和农户的经济理性为分析切入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节水农业技术的空间扩散、对农民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和连续时间演变的农户行为视角下的研究逐步重视并发展迅速。

2.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研究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行;国内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分析研究中理论建构较薄弱。定量研究方法上,大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方法、线性方法、Logit模型、Tobit模型等分析方法,而部分研究已经开始重视运用SPM模型、博弈模型、实物期权投资模型、期限分析等更为复杂的分析方法。对于调查对象和方法的选择,以一次性调研所形成的事后分析为主,但近年来,学者们已逐渐重视案例式的过程研究,即通过案例和试验的模式来考察一项节水技术从推广设计到采用行为,再到技术影响后果的整个过程研究。

3.研究内容方面。国外研究已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内容中重视研究的实用性、操作性。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推介、扩散的影响因素、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农户对节水农业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内容比较集中,有助于对中国具体国情下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清晰认识和有效解决。综上,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诸多领域的探索,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未来国内研究应更加重视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可运用SPM模型、博弈模型、实物期权投资模型、期限分析等一些复杂的分析方法,同时,应加强案例式的过程研究,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实用性及操作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