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08:02: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视台重点宣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县级电视台要大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宣传本地优秀文化,致力推动乡土文明的传承和对广大观众进行热爱家乡的正面教育。同时也借助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县级台的自办节目,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广大观众喜爱的优势栏目,提高收视率和县级台的影响力。
让观众感知家乡山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山水文化。县级台要注重拍摄制作家乡风光片,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山山水水,积极收集整理播放家乡的山水文化,让广大观众感知家乡山水,热爱家乡山水。让观众在感受家乡山水文化时,产生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教育效果。江西省安福县的武功山,它不仅因独特自然风光富有盛名,而且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特别是主力战略转移后,坚守在湘赣地区的部分以武功山为依托,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谱写了“三女跳崖”“三江整编”“夜袭洲湖”“奇袭田”“上山”等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因此,安福电视台可以拍摄一系列以武功山风光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内容的专题片,重点将那些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奉献给广大观众,一定会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让观众熟知家乡风情。地方戏曲、小调、山歌、方言,历史悠久,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那朴实的旋律,给人一种亲切安详感。地方独有的风俗习性,养成一方人的性格和处世风格,也是培养乡土亲情,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因此,县级台要善于挖掘和整理乡土风情资料,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奉献给广大群众,使广大群众熟知家乡风情。广大观众看风俗、听乡曲、讲方言,感受乡土乡俗乡歌具有的特殊韵味和魅力,激发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安福在历史上曾是楚、吴属地,安福县的南乡地区的方言是楚地方言,是“楚国方言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区域。该地区早稻收割前的“吃新节”、中秋晚的“烧塔”“南乡山歌”“南乡茶”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具有浓厚楚地风情的风俗。但近几年来,这些古老文明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县级台应积极挖掘整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拍摄,进行有计划的播放,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使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熟知家乡风情,欣赏家乡风情,让身居外地的安福籍人士回乡时通过电视领略家乡风情,从而热爱家乡,回报家乡。
让观众认知家乡名人。宣传家乡名人,让广大观众认知家乡名人,传承名人美德,县级电视台有责任,也有优势。过去群众了解家乡的名人,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在知识群体中也只有部分通过阅读书籍熟知家乡名人。现在,在电视全面普及的时代,特别是广电网络快速发展,大多数群众能收看到本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情况下,县级台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精心策划,创办栏目,积极宣传家乡名人,使广大群众通过电视平台,认识名人,获得感受,种下思想,传承美德。安福县是江西省十八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因此,县级台应利用家乡这一丰厚的人文资源,进行积极的榜样宣传,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名人的榜样宣传,使广大群众走近家乡名人,熟知家乡名人,增强作为安福人的自豪感。特别要在青年人当中形成崇尚榜样、效仿榜样、学习榜样的风气,传承名人的美德,从而使电视媒体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得到人格化。要用镜头大量反映家乡名人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关物品,进行有深度富有理性的讲解,形象、系统地反映名人的人生轨迹,颂扬名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爱国爱民和热爱家乡的精神,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切情感。
(作者单位:安福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关键词:总编室;管理;监督;协调;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18-02
众所周知,当今传媒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趋于融合。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变革,陕西电视台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历史性的牵手,于2011年进行了合并。两台合并带来的是一个全新亮相的媒体集团,一个集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和相关文化产业于一体,一个多市场维度、多媒体表现形式的综合性播出机构[1]。面临新形势,新的陕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的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局面,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变化中的发展需要。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清晰的定位。这种定位,既要从自身职责出发,又要考虑全台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纵观全局,笔者认为总编室的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四点:1.总编室是台务会宣传管理的参谋和助手,协助台务会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台里的重大活动、节目的外宣工作等,这是总编室工作的重点。2.总编室是广播电视台编播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这个位置要求总编室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节目的科学编排、准确播出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3.总编室是台里与频率、频道、部门之间的一个业务协调机构。协调频率、频道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达到和谐竞争,互动提升,是总编室日常工作的要务之一。4.总编室是安全播出的最后把关者。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台最重要的工作,特别是转播、直播更是如此,总编室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管理协调职责。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是总编室追求的终极目标。综上所述,总编室的职责主要体现在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四个方面。从2012年7月1日起,陕西广播电视台出台了《陕西广播电视台宣传管理规定》、《陕西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管理办法》,针对新的管理机制,总编室的工作更是要与时俱进,适应和顺应改革的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和改进。
一、抓好宣传管理,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宣传工作的安排与部署;主动规划全台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贯彻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上级领导和台务会关于各项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做到位。这是总编室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节目编排和播出秩序
陕西广播电视台加强了频道制改革,即根据新的频率、频道管理办法,频道有栏目设置、节目引进、节目编排、节目审查等方面的自利。自主编排并不代表没有监管,今后总编室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编播管理和节目监控上,处理好节目与广告的关系,竭尽全力地为各频道节目编排和广告服务。今后,总编室应该继续完善原有的《节目编播管理制度》《直播节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强化各级把关人的责任,建立播出事故问责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陕西广播电视台名誉。在实施新的频率、频道管理办法后,总编室的编排职责和工作重点与之前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应该突出重点内容的编排,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台重要的新闻节目、大型活动、纪录片等节目的编排实施上,同时还要加强节目的假日编排和特殊编排。为此,总编室将重新制定《陕西广播电视台重大活动、重点节目的播出制度》。无论是台的大型活动、重点节目,还是省委、省政府的指令性任务,总编室都要重点做好这类节目的播出协调、安排、监督工作。既要让这些节目播的出去,还要注重播出效果,彰显媒体价值,扩大媒体影响力。同时,总编室应重新制定《陕西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大型活动(节目)、特别策划、重大选题的备案制度》。实施节目备案制,其目的在于避免频道、频率间的不当竞争。我们将像对市场领域的商标管理一样,对原创节目进行保护,避免其他频率、频道盲目复制,盲目跟风,影响台核心竞争力。此外,总编室将对跨频道播出的节目实施监控,为此应重新制定《陕西广播电视台引进节目的审看、入库、播出制度》。对引进节目,总编室将实施监控,严格维护购买频道、频率的利益,其它频道、频率播出严格执行付费政策,建立良好的节目引进、节目交换制度,维护全台节目播出秩序。
三、对广播、电视直播转播的统一调度
以往的电视直播转播,通常是由总编室向播出部下发通知,告知直播频道、转播时间和预计时长等。运行中,有时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多次沟通,都缺乏统一调度和统一安排,难免在直播转播中出现纰漏。新机制运行后,广播、电视的播出流程差别很大,如何在统一调度时清晰准确的下达指令,总编室根据频道、频率的实际情况,多次与技术中心、播出部商议,最终确定采用节目调度令的方法。由总编室向台技术中心、转播频率频道和广告经营总公司统一下达节目调度令,每张调度令注明年份、编号,分成广播部分和电视部分。具体内容包含转播频率频道、信号来源、开始时间、预计时长和结束语等信息。台技术中心收到调度令后,按照技术要求再下发给地球站、播出部等部门,做好直播、转播的技术环节准备工作;转播频率频道收到调度令后,按照要求准备节目备播带、应急垫片,电视频道还需要准备应急字幕等,做好一切直播转播的内容环节的准备工作;广告经营总公司收到调度令后,按照预计时间调整广告节目,并提供广告备播带给转播频率,做好广告经营的善后工作。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指令统一,责任明确,流程规范,避免了执行中的遗漏和推诿现象[2]。总编室始终将过程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做好小概率事故的备播预案。同时,及时掌握上级部门的播出指令,密切关注事件动态,了解最新信息,对十的各项直播转播任务,都以统一调度令的形式执行,从而科学、严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直播转播任务。总结这次十直播转播的成功经验,为总编室正在摸索的广播、电视统一调度的模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也为制度保障、重点时段监看、强化过程管理这些科学管理方式提供了思考空间。
四、加强对频率、频道的服务和协调,促进广播电视的有机融合
总编室除了在强化原有的管理和监督功能之外,应积极转变职能,不断深化对频率、频道的服务和协调功能。这种服务和协调一方面体现在为频率、频道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持和宣传支持,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协调各频率、频道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总编室应从维护各频率、频道的利益出发,保护合理竞争、保护原创,协调频率、频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同时,更应加强广播与电视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建立资源和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广播电视的有机融合。总编室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服务功能,可以尝试建立以总编室牵头的陕西广播电视台重大活动(节目)的宣传合作机制,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共同策划,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力,把宣传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立体,不断扩大我台的整体影响力。
五、建立全台包装、编播系统、导视系统,加强全台整体形象建设
媒体品牌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蕴含高度智慧、需要创造力来持续推进的系统性工程。两台合并后,总编室应牵头,协调各频率、频道,制定整体规划,并积极督促频道、频率制定《节目包装、编排、导视节目的操作规范手册》。同时应尽快推进建立全台统一的CI形象识别系统包括全台形象宣传片、各频道频率标识、主持人包装等视觉设计,同时更需要廓清各频道、频率的定位、发展理念、节目内涵等要素。我们的目标是让陕西广播电视台以全新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让频率、频道在台的概念下,蓬勃发展[3]。
六、继续办好《TV一周刊》栏目,打造陕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宣传集合平台
在“全媒体”的背景格局下,《TV一周刊》要兼顾广播、网络、新媒体的宣传任务。宣传我台整体形象、重大活动是节目报道的重点,是栏目生存和立身之本;继续加大系列节目、主题节目的策划力度,挖掘活动以及节目幕后的故事,增强栏目的可看性和实用性,是栏目持续良性生产的内在要求;对我台主持人,电台DJ的宣传是该栏目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继续创新电视剧的宣传炒作方式、方法,为提高陕西广播电视台电视剧的收视率做出应有的探索和努力。在陕西广播电视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TV一周刊》应积极探索传统的电视节目怎样与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进行融合,用“全媒体”的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发挥各个媒体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栏目的内容升级和渠道扩张,从而将《TV一周刊》栏目建成集电视宣传、广播宣传、网络宣传等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架构,实现各个媒体间的无缝链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真正把《TV一周刊》栏目打造成陕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宣传的集合平台。
七、加强媒介资源管理,抢救整理珍贵历史资料
对现有的磁带管理系统要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制定《节目入库出库管理规定》。加强媒体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媒资管理采用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整理,媒资管理的第一步,抢救珍贵历史资料,防止破损和消亡;新入库的节目要实现较为完善的编目管理,为再次使用提供便利。以上都是以《陕西广播电视台宣传管理规定》《陕西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管理办法》为根本出发点,对总编室工作所作的一些思考。总而言之,总编室的工作要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管理模式的转变,由模糊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总编室的管理功能、监督功能、协调功能、服务功能,为陕西广播电视台的宣传统筹、编播管理、版权媒资等多项工作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广群,顾令阳主编.陕西广播电视台蓝皮书2012年版[G].西安:陕西师大学出版总社,2012.
中央电视台台长
提要:
在新媒体成长之初,我们听到的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讨论,多半是“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如何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取胜”,思路大多集中在“竞争”“防范”而非“合作”“融合”层面。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传播技术、传播理念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传统媒体必须转变对待新媒体的思路。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模式,实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新突破,成为全世界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台网融合 全媒体
2012年12月,《纽约时报》了一条名为《雪崩》(Snow Fall)的专题报道。这篇关于2012年2月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的隧道溪雪崩的专题报道,在平板电脑上以多媒体形式为读者呈现事件的全貌。首先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山坡的视频,读者滑动页面浏览文字报道的同时,可以看到穿插于文字间的现场视频、3D地貌图、照片集和气象图表等流畅的多媒体组合式呈现。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个事件的背景、过程、科学知识、情感等全方位信息的报道模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雪崩”式的冲击。
这个事例生动说明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创新和它带来的积极效应。新媒体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对传统媒体的照搬、模仿、整合,已经发展到新媒体自我发展模式的创新。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新媒体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媒体个性的新型传播模式。传统媒体必须顺势而为,积极迎接并充分接受新媒体。
一、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确立全媒体发展战略
当前,国际主流电视媒体都将新媒体作为拓展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以CNN、BBC、FOX、半岛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媒体意识到全媒体传播的重要性,他们迅速跟进转型,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和内部运行机制上都做了相应调整,实现了全媒体传播的常规化、规范化,以此应对复杂的媒体竞争态势。比如,BBC的新媒体策略与整个英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它的新媒体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展新媒体,BBC改变了业务条块分割、职务固定、传播单一的现状,重新调整了机构设置。BBC在制作本平台节目的同时为BBC在线提供素材,以循环开发利用BBC的媒介资源。在全媒体传播理念下,BBC的广播台、电视台以及BBC在线之间都建立了跨平台的节目制作和共享机制,BBC设置了“大编辑部体制”,打破了各个栏目的界限。由一个新闻编辑部门统一调配新闻资源,使新闻在各个节目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除积极发展壮大自身的新媒体外,国际一流媒体普遍注重与顶级的新媒体开展深度、实质合作。在Twitter、Facebook等新兴社交网站与Youtube等门户视频网站上,CNN、BBC、FOX、今日俄罗斯等均开设了多个官方账号。电视媒体直接“借船”搭载新媒体的领军者,是提升全媒体传播力的一条捷径。比如,CNN就曾与Youtube合作,将举国瞩目的总统大选电视辩论放在电视和网上同步播出,实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BBC为不同用户提供了多种终端,提供不同视频格式,适应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终端使用。这些国际一流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从传统媒体平台向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延伸,实现了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一体化运营,同时通过互联网扩大了其广播电视节目的全球传播。
中央电视台意识到,媒体模式不会因为所谓“强势媒体”的存在而制约新一代媒体的发展。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全媒体发展战略每年都跟随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调整升级。2012年,中央电视台提出了明确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台网融合一体化运行”。2013年,中央电视台为进一步推进“台网融合一体化运行”战略的执行,实现电视与新媒体的无缝对接,实现台网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执行策略。在推进台网节目形态的融合,推进内容资源融合的同时,加强人员队伍的融合。中央电视台通过合署办公等方式,扩大新媒体派驻人员与节目制作部门的深度合作。建立起“台网融合一体化运行”的保障机制,尝试建立由单一电视收视调查向全媒体传播效果监测的制度转变。
为有效利用和挖掘大量优质的新闻资源,扩大和延展央视新闻的传播范围,央视在积极构建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的同时,还制定了开辟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11月1日,央视新闻微博正式上线运作,这标志着央视新闻在传统电视频道、国际视通发稿两大传播渠道的基础上,又拥有了新媒体平台。今年4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业务开通,成为中央新闻单位中最先开发和使用这一新型传播手段的媒体。5月1日,央视新闻开始进入手机移动客户端,使新闻传播和品牌营销进入了由单终端渠道向多终端渠道联动转变的新阶段。而今经过短短半年多的运作,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的粉丝与用户已经超过了2000万,稳居新浪网“媒体影响力”总排行榜的第二位,形成央视新闻传播中的一大新亮点。“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在芦山地震、神舟十号发射等重大报道中,以首发消息、专题互动、客户端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凸显出重要作用。
二、中央电视台全媒体产业链的实践和探索
新媒体的运营有其自身规律和模式,传统媒体可以单纯以内容取胜,而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占领贴近用户的直接载体。中央电视台的全媒体发展战略正是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实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的有机结合,即在新媒体领域以建平台、占终端为主要策略,电视媒体以丰富的内容资源提供中坚支持。
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发展较快,近年来,从战略上逐步占领新媒体的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移动平板电脑端等各终端;逐步建设了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车载电视等五大集成播控平台的多平台;建设了视频内容数据库,中央电视台媒资库,建设完成国家级网络视频数据库;建设完成全球覆盖的视频传播平台和多终端传播体系。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建设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网络视频平台,即“一云多屏、全球传播”的战略传播体系。通过中央电视台全媒体战略的实施,实现了中央电视台全部节目内容通过电脑端、手机端、移动平板端向全球的传播,极大提升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内容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经过几年的新媒体基础建设,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互联网产业链中视频节目内容提供,扩展到建设完成占领新媒体产业链各重要环节的全平台、全终端、全业务、全球覆盖的新媒体完整产业基础,为中央电视台发展全媒体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央电视台以全媒体模式联合传播运营已经过多年历练,并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创新了全媒体运营的新模式。正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业务的多终端全业务链的发展,使中央电视台的“台网融合一体化运行”全媒体战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在中央电视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播出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利用“一云多屏、全球传播”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对《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节目进行了全程全球网络视频直播,并推出英、西、法、阿多语种专题,利用CCTV-“我爱非洲”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实现节目的非洲落地,视频手机报同时推出专题,CBox网络电视客户端推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视频直播及点播内容。实现了在电脑、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移动平板电脑、公交车载、广场户外大屏等多终端多屏幕的视频节目分发。节目在央视网平台全球累计独立访问用户(UV)数达935.2万人,累计页面访问(PV)次数达1.507亿次,累计视频播放(VV)次数达2338万次;iPhone及iPad移动客户端全球累计独立用户为562万人,视频播放次数为1553万次;IPTV和互联网电视专题累计播放155万次;移动传媒公交、广场、列车、机场频道每天覆盖5400万人次。
经过2012年“台网一体化融合运行”的成功尝试。2013年中央电视台进一步拓展重点节目与新媒体的联合推广,以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实现”的运行机制,实现台网资源共享、共同传播。一是把中央电视台传统资源在新媒体上进行延伸。把品牌资源、内容资源和营销资源都赋予和延伸到新媒体,奠定了网站的视频特色和独家优势。二是把新媒体纳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采编体系。首批新媒体人员派驻基本到位,逐步从重点部门派驻向全台推行。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配合、丰富、延伸、拓展央视独家报道,既实现央视独家内容首发新媒体,又使优秀的新媒体作品通过央视平台播出。围绕“春晚”“星光大道”“青歌赛”“舞出我人生”等重点节目,开发二维码、网络赛区、互动优势、专属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创新网络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取得良好效果。三是把新媒体纳入中央电视台宣传推介体系。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恫巷子深”的时代了,央视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强化自我宣传,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任务。以往,中央电视台更多地依靠自有频道对优秀节目、栏目进行宣传推广,宣传范围和效果受到制约。现在,我们转变宣传推广思路,力求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微博、博客、手机报、IPTV、公交媒体、广场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央视的重点节目、重要活动、重要品牌,将重点节目的传播范围、影响力度发挥到最大。我们还成立了新的节目推介部,全面整合台内各频道宣传推介渠道与台外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等多种推介渠道,形成了系统而富有效率的宣传推介网络。四是把新媒体纳入中央电视台整体播出体系,与电视媒体共同形成全媒体、全覆盖的传播格局。中央电视台目前已建成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
三、全媒体发展的创新模式存在极大的探索空间
《雪崩》报道的模式,说明传统媒体发展全媒体依然处于尝试阶段。国内外媒体评论界对《雪崩》报道模式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以此类型的数字化报道模式为起点,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新闻报道”。也有认为,这种高额的制作成本远无法获得相应的商业收益。
如果对一件新事物创新性尝试,仅仅以经济收入作为评价依据未免短视。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面对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趋势,面对新媒体模式及新媒体介质推陈出新的创新形式,传统媒体人应该为媒体整体的发展而感到欣慰。现代传播模式的发展,从纸质印刷延伸到电视屏幕,再进一步延伸至电脑屏幕、智能终端、户外大屏幕等,使传媒的概念获得了极大的延伸,这是传媒发展的盛世。以《雪崩》为代表的作品,链接了多种媒体展现形式及多种媒体设备,同时把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从单纯的事实报道,扩展至科学领域、人文领域,这也是对传播学的推动和扩充,是一种意义非凡的尝试。
田进认真听取了中国网络电视台和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省级电视台关于IPTV集成播控总分平台建设进展情况。田进根据座谈会讨论情况谈了意见,指出,一是要统一思想。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精神,将思想切实统一到国务院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上,统一到总局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对接的有关文件要求上。二是要形成合力。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各分平台建设单位要形成合力,广电单位与电信企业也要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IPTV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抓紧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和总局文件要求,抓紧建设完善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分平台,确保节目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系统、EPG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和版权管理系统的完整统一、可管可控。田进还就与会代表关心的事宜谈了意见。
总局网络司、中国网络电视台和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地区以及部分第二批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建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科技司与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座谈科技创新工作
2012年1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与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就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广播电视发展进行了交流。科技司介绍了直播卫星户户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等广电系统2013年科技重点工作,并对高新技术司长期以来对广电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高新技术司表示,推动科技创新,要依靠科技界、产业界的力量,但更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应用部门的主导作用。今后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络,高新技术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广电系统科技创新工作。
2012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标清/高清、综合频道(香港)、财经频道、军事・农业频道、科技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音乐频道、CCTV-高清频道在新址播出。
中央电视台帮扶青海台签约仪式举行
近日,中央电视台帮扶青海广播电视台签约仪式举行。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副省长张建民,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等出席签约仪式。
强卫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长期以来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他指出,相信青海广播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与指导下,一定会越办越好,不断获得新发展,青海省委、省政府也将全力支持青海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胡占凡表示,一直以来,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对外帮扶工作,将帮扶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电视台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该协议的正式签署不仅开创了央视对外帮扶工作的先河,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与青海省、青海广播电视台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此项协议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基于青海台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体现可操作、能持续、求实效的特点。希望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央电视台就改进工作作风提出要求
2012年12月17日,胡占凡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例会上,就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提出要求,特别强调要把改进文风作为当前宣传报道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在新闻宣传方面,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新闻题材选择要坚持贴近群众、为人民服务,更多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命运和期盼;新闻表达语态要符合老百姓的收视习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二是在文艺宣传方面,要在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别重视老百姓的需求,使人民群众成为文艺宣传的主体。三是在各类专题宣传方面,要以百姓为主,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去除“八股腔”、“新闻腔”、“学生腔”,最大限度减少观众的心理和语言收视障碍。四是在对外宣传方面,要紧紧贴近受众国观众需求,考虑受众国文化背景,对节目进行改编、改造,使节目在内容选取、形式确定以及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受众国保持一致。
中影参加上市申报
企业见面会
2012年12月10日,中影股份参加中国证券会召集的上市申报企业见面会,详细介绍了公司主管业务、竞争优势、发行上市方案和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服务
领域重点项目申报启动
文化部近日印发《关于申报2012年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相关工作的通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组织开展的数字内容动漫游戏服务领域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一、导视节目的宣传功效
导视节目具有修饰和美化频道的作用,对频道整体形象的塑造,栏目宗旨的体现以及节目编排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节目密集、大量的播出中,导视节目零星、散碎地穿插在不同的节目中间,包括准时正点的时段节目预告、频道形象宣传片、整体串联垫片、后续节目字幕预告、台标台识片和栏目宣传片、重要活动宣传预告片等。随着人们可收看电视节目的迅猛增加和电视广告市场整合重组的条块分割,电视台逐渐意识到自我宣传和包装导视节目的重要性。曾较早引进频道定位观念并实施电视形象战略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就是以其丰富多彩的节目宣传设置和精彩纷呈的一整套频道包装,在短时间内为人熟知并留下深刻印象。在凤凰卫视完整的一套节目编制方案中,频道导视节目――重点栏目预告,影视剧预告,特别节目和重大活动介绍,台标台识滚动播出等,每天高达60多次。这些节目虽然很小,但他们的宣传功效却十分可观。特别是随片标版广告和栏目宣传,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联风格轻松活泼泼,十分巧妙耐看。
二、导视节目的主持风格
播音员、主持人是电视台的门面,代表着一个台的对外形象,而导视节目的主持人则是一个台的招牌。导视节目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所有观众,其主持人的风格必须达到与各个层面观众进行沟通的要求,包括主持人的语言、形象、服饰、发型、手势等。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但相对来说,人类在同一历史时期会有着共同的审美体验。所以,当代电视观众共同认可的主持风格就是亲切、自然、大方、平和,有亲和力和信赖感。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要准确地收看某个频道的具体节目,除少数观众查看电视报外,更多的观众是看电视台的导视预告。如果导视节目的主持人不能吸引观众,那么他所预告的精彩内容往往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过去,有不少电视台把栏目淘汰下来的播音员、主持人用来主持、播报导视节目,认为导视节目是子栏目,无足轻重。其实,导视节目是电视台自我宣传的重要窗口,对树立电视台的形象至关重要,对提高收视率也极为重要。
三、导视节目的创意表现
导视节目相对其他栏目,可谓“包装节目”。早期电视屏幕上最讲究的镜头、最优美的音乐、最凝练的语言,全用在了广告的创意制作上。而今,电视人又把这种手段用于导视节目上,对吸引观众眼球,“锁定”其频道起到重要作用。以下几点需注意:
1.在日、周播节目制作中要不断提高创意技巧,并突出本频道的重点节目,用具体的有特点的栏目把频道的特色表现出来,以求栏目与频道的整体形象宣传融为一体。
2.可设置一个固定播出的导视节目时间,以更好地指导收视群有针对性地选择节目。
3.周播出的导视节目要突破目前现有的形式,可以采用带有娱乐性质的方式来提高收视人群的收视兴趣。
4.对新介绍的节目做简明扼要的归纳、概括,类似传统新闻写作手法上的“导语”。这样可以让观众对节目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同时起到预知详情及收看节目的引导作用。
5.在介绍电视剧时,可以有意识地不把结局结果告诉观众,而是利用剧中(节目中)的悬念,提出疑问,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主动到剧中(节目中)寻找答案。
6.对于新闻预告内容,可以采取假设虚拟的方法与观众相呼应,接近与收视人群的时空距离。通过对象化的表述使观众产生认同感。
7.重视导视节目中的字幕的作用,它能起到深化主题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字幕的内容最好是概括式和寓意式,不要仅仅是图解画面和对解说词的重复。
在导视节目中,无论是哪种表现手法都需要选取精彩的、能够突出表现主题的画面和对白,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宣传出更多的信息。一个节目能否保持较高的收视率离不开自我宣传和积极引导。但如果电视节目内涵不足,先天缺陷,如何“炒作”也难买众心。电视导视节目作为现实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对频道所起的作用仍然是不全面、不完善的,需要电视工作者在实践中继续探求,认识和发掘,以求更完美更精彩。
本文对包头电视台媒体传播力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阵地建设情况、新闻媒体信息覆盖情况 、新闻媒体改革创新情况、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情况、电视节目精品创优情况、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建设成就显着
1.1 包头电视台建设管理总体情况
包头电视台隶属包头广播电视局管理,为准县级建制。位于包头市的中心城区——包头市青山区钢铁大街12号——包头广播电视大厦。1971年10月1日正式播出,现发射(转播)塔高129m,发射总功率50kW,覆盖半径约40km;1992年开通包头有线电视;2006年开通经济生活频道;包头电视台现共有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三个频道,并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包头电视台还负责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节目、CMMB手持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和内蒙古电视台蒙汉语两套电视节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包头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能力、技术水平、经营创收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天累计播出时间60个小时以上,开办的自办栏目近30个,形成了《包头新闻》、《鹿城600秒》、《直播包头》、《生命中的25分》等一批导向性强、服务性强、独具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频道和栏目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先后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其中电视专题《父爱如山》和《包头故事》栏目等节目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及提名奖。
1.2 包头电视台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2006年以来,包头电视台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媒体建设的重点和工作突破口,电视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实行了全新的频道制管理,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电视制片人制、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底,经济生活频道开播,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内蒙古天源影视传媒公司,全面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实现了媒体跨区域合作经营,成功开创了“频道加公司”的捆绑运作模式,包头电视台的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
2 包头电视台媒体信息实现全境覆盖
包头电视台现有三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在台内三个频道中收视率排名第一;在包头全部落地频道市场份额前10名的频道中,新闻综合频道名列前茅。三个频道的节目信号均可通过无线发射、有线网络传输、数字微波传输等手段传送到包头市各旗县区,综合覆盖率为98.65%。中国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在全国 97个城市落地。 事业的繁荣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年均增长达25%以上。
3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改革创新不断推进
1)推行了新一轮新闻改革,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宣传阵地,新闻综合频道打通了所有自办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段,形成四大新闻版块:一是直播版块-《直播包头》;二是各具特色新闻版块-《法在身边》、《特别关注》、《七月风》、《健康之路》,三是时政新闻版块-《包头新闻》,四是新闻故事版块-《包头故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思想,继续强化《直播包头》和《包头故事》的贴近性和时效性,新闻宣传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坚持“三贴近”,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好地服务电视观众。
包头电视台坚持“三贴近”原则,着重提升宣传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包头新闻》栏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报道力度,在经济和民生方面,多从鲜活的事例中选择素材,小角度切入,增强了传播效果;日播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包头》、《鹿城600秒》直击新闻现场,播报鹿城民生热点,深入社区街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民生故事节目《包头故事》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选择典型人物和事件,讲述包头人自己的故事。
4 包头电视台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包头电视台新闻宣传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唱响主旋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第一时间传递市委、市政府的声音,通过重大时政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服务大众的重要作用;新闻综合频道突出和强化新闻竞争优势,坚持“新闻立台”的频道宗旨,打造“主流媒体、权威舆论”的地位。包头电视台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5 包头电视台节目创优成绩突出
近年来,包头电视台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电视节目创优和技术创优工作成绩斐然,共获得自治区及国家级奖励共计60多项。2011年,包头电视台共有27件作品分别获国家级大奖和自治区级奖励;2012年,包头电视台又有5件作品荣获自治区政府奖一等奖。
6 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节目创优塑造教育电视新品格
品牌节目是品牌频道的支撑和保障,是一个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品牌立台,首先就要立节目。在传媒竞争已进入品牌经营的时代,电视产业的竞争实质上即是“内容为王”。分析教育电视台发展缓慢、冷遇期过长、社会知名度和观众认知度偏低的历史与现状,除了先天不足、生存环境不力以及体制不顺等客观原因之外,品牌节目长期严重缺失无疑是主要原因。因此,江西教育电视台品牌战略的第一步棋,就是以节目创优为重点,重塑教育电视新品格。
个性化是品牌的首要特征。教育电视台作为专业台,无疑要有区别于综合台的“专业形象”。在节目创优中,江西教育电视台首先是强化品牌意识,深入发掘频道专业优势,重新整合教育特色资源,从加强节目策划、提高节目质量入手,举全台之力精心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自办节目,以培养高忠诚度的目标观众群。他们通过改版《教育新闻》《招考・就业》等传统栏目,使其主打栏目更加彰显频道个性,突出教育特色,并体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使教育电视真正成为当地教育新闻的权威媒体、教育信息的强势载体。同时,深入透析新环境下电视传媒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兄弟教育电视台“拓专为广,化广为专”的节目创新理念,大胆突破教育台应当固守“专业领地”的惯性思维,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领域延伸,先后策划推出了娱乐互动节目《动感E空间》、纪实故事类节目《家事无常》、新锐电视评论节目《真心博客》等特色栏目。另外,还借鸡生蛋,通过引进优秀教育教学节目素材,打造《英语天地》《百家论坛》等特色品牌栏目,形成一条本台品牌节目链。
江西教育电视台在追求自办栏目设置个性化的同时,还通过频道改版,不断优化整体节目架构,体现教育节目的娱乐性和多元色彩,重塑教育电视新形象。2006年该台推出了建台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频道改版,从频道定位、观众定位到节目设置、形象包装,秉持和张扬“在大众化的前提下实现专业化,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寻求大众化”的发展理念,确立“立足大教育,面向全社会”的办台宗旨,使教育电视节目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广大观众。在节目编排上,则统筹兼顾,科学安排。通盘审视每个栏目在全局中的主、配角地位,根据各个栏目的目标观众及节目时长,确定调整播出时段和播出频度,力求使本台节目更加贴近目标观众的需求,确保节目收视率和内容的到达率,逐渐形成了以自办栏目为主干,引进节目为辅助,资讯、教育、情感、服务、影视剧五大类节目为支柱的频道节目架构。
活动营销开拓教育电视新市场
2006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平民造星运动《超级女声》不仅让湖南卫视收视率飘红名扬天下,收入近亿元,同时也点燃了大众传媒活动营销的燎原之火,掀起中国传媒界“活动营销”之热潮。对于媒体而言,“活动营销”已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得赢利、塑造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针对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低迷、大型品牌活动市场缺位的现状,江西教育电视台品牌战略举措之二,即以大型活动研发为突破口,精心培育教育电视新市场。
在大型活动研发中,江西教育电视台一是确立品牌定位,充分发挥自身频道优势,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主打“特色”牌,契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将时代政治主题与校园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努力开拓出一条校园青春娱乐路线。二是改变以往关门办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的运作模式,将社会公众参与关注的程度视作“活动营销”成败的关键,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吸引大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活动启动之初,江西教育电视台大频率投放感染力和号召力极强的活动宣传片及招商宣传片;活动过程中又利用公交车广告、社区宣传海报、平面媒体和电视追踪报道等为持续炒作“加热”,通过长时间的充分造势,最大限度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参与。三是配合大型活动开设活动网页,设立相关奖项,进行网上投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拓宽覆盖面,扩大活动影响。同时,配合大型活动开设“满园春色”专栏,通过科学编排,将大型活动以特别节目的形式,集中展播,强档推出,形成引人注目的荧屏新亮点。
从2006年起,江西教育电视台先后策划举办了《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辱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全省大中专院校“和谐校园”青春赛歌会》《“我爱老师”大型推选活动》《全省大中专院校“喜迎奥运・共建和谐”青春赛歌会》等大型特色活动。这些大型特色活动的适时推出,不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赞扬,也受到院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培育教育电视市场的同时,树立了教育电视“优势媒体”的新形象。与此同时,该台还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等有关方面密切协作,成功承办了第二季“阳光伙伴”全国少年集体体育竞赛江西赛区活动、第九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江西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等大型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全国性教育电视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了江西教育电视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包装造势打造教育电视新形象
与其他现代企业一样,电视媒体要真正赢得市场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体系。在电视媒体运行过程中,除了节目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等核心元素之外,频道标识、主持人形象和风格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节目宣传推广等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品牌创建的成效。江西教育电视台品牌战略举措之三,即以包装造势为助推力,精心打造教育电视新形象。
2006年,江西教育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聘包装宣传专业人员,组建频道宣传推介队伍。同年,结合频道节目改版对频道形象及主打栏目进行了全新包装,结束了建台十几年来频道形象模糊、节目“裸播”的历史。2007年,江西教育电视台又围绕“创品牌至上理念,让眼球锁定教育平台”工作目标,将包装宣传这项吸引眼球的“靓化工程”作为提高节目收视率、吸引广告投资商、抢占市场份额等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频道及节目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宣传。
一是建立和完善频道视觉标识,力求以独特的文化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凸显本频道与众不同的形象,以形成受众对江西教育电视台的品牌认知。二是围绕频道大型活动、新上栏目、电视剧投放、高招季节等频道亮点,实施分阶段、有重点的包装宣传及频道推介。2006年,在举办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辱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时,江西教育电视台包装造势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系列宣传片高频度播出,不断冲击观众的视觉,在有效扩大活动宣传的同时,也迅速提升了频道的影响力。三是做好自办栏目包装及日常节目导视。通过对《教育新闻》《招考・就业》《真心博客》等主打栏目的整体包装,对《动感E空间》《家事无常》等引进节目素材的本土化改造包装,以及对精选影视剧系列化编播的特色包装宣传,增强教育电视节目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四是围绕与教育相关的节日及传统佳节,策划推出频道主持人宣传片。如,配合庆祝教师节频道宣传,制作推出频道主持人MTV宣传片。五是发挥多媒体联动宣传造势之功效,通过报刊节目预告、网站栏目节目宣传、车体形象广告、频道宣传手册、大型活动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对频道及重点节目进行全方位、高覆盖的宣传推广,使内外包装宣传互相借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地形成合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造势效果。
一、奖励的对象和作品范围
本办法奖励的对象为镇文化广电中心的新闻采编人员以及政府机关的专职和业余通讯员。奖励的作品范围为在县以上(含本县)主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正面宣传我镇三个文明建设经验成就的新闻作品。
二、任务分解
1、党政综合办公室全年完成调研文章2篇,报送县委、县政府政务信息12篇,新闻稿件80篇以上,其中省级以5篇,市级10篇。完成任务奖励5000元,未能完成基础任务的取消奖励,超额部分按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2、广电中心全年完成电视新闻24条,其中市级以上2条,完成任务奖励5000元,未能完成基础任务的取消奖励,超额部分按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3、业余通讯员的奖励标准按奖励办法执行。
三、奖励标准
1、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30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1500元,一般稿件每篇奖励800元。在《经济日报》、《日报》等国家级其它报刊媒体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15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1200元,一般稿件每篇奖励600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类节目播出的稿件每篇奖励3000元。
2、在《日报》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15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800元,一般稿件每篇奖励400元。在省级其它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10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600元,一般稿件每篇奖励300元。在卫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类节目播出的稿件:重点稿件每篇奖励1500元。
3、在《日报》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6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300元,其它要闻版稿件每篇奖励100元。在《晚报》等其它市级报刊、媒体发表的稿件:头版头条每篇奖励500元,重点稿件每篇奖励300元,其它要闻版稿件每篇奖励100元。在电视台等新闻类节目播出的稿件:重点稿件每篇奖励400元。
4、在《网》、《政务网》等媒体发表的稿件,每篇奖5元。在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播出的稿件,每条奖励100元。
5、在国家级重点刊物发表的调研类作品,每篇奖励3000元,省级重点刊物发表的调研类作品,每篇奖励2000元,市级重点刊物发表的调研类作品,每篇奖励1000元,县级采用的调研类作品,每篇奖励500元,政务信息类采用的稿件,每篇奖励300元。
四、奖励程序和相关事项
1、镇党政综合办和文广中心建立对外新闻宣传奖励审核小组,负责对外新闻宣传奖励的审定。
2、凡符合奖励条件的新闻作品一经刊播,报刊用稿凭样报(刊),电台、电视台用稿凭稿酬单(或有关统计表、用复印件)。作者向镇党政综合办申报,审核小组年终统一审核后兑现奖励。
3、一稿多用的就高奖励,不重复奖励。在各媒体刊播的有偿稿件一律不予奖励。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方法步骤
结合专项治理工作的四个阶段性任务,有重点地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
(一)宣传主题:
1、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宣传县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以及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县直各部门学习国家和省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施方案,广泛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任务、要求、步骤和目标,宣传任务分解、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及时间安排等。
2、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县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举报渠道,在政府网站设立专项治理工作网页。
(二)宣传方法:
1、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及时报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及《实施方案》,并做好专题报道。
2、各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参与,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在老子文化广场、行政中心门前等地段设置综合治理宣传台。
3、县直有关部门在县城各主干道和单位门前悬挂宣传标语、横幅。
4、县直有关部门专项治理办公室要定期编发信息及《工作简报》。
5、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县政府网站等,结合自身特点开辟专栏,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
第二阶段:排查问题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
一、宣传主题:
结合此阶段的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开展宣传。治理工作重点是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县直各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组织督查,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抽查。
二、宣传方法:
1、县直各部门专项治理办公室要定期编发信息及《工作简报》。
2、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明确专人,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采访报道,及时督查和抽查结果。
3、县直各部门要针对督查和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典型做法及时报道。
4、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县政府网站等利用专栏,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先进经验。
第三阶段:认真整改阶段(2012年4月至2011年6月中旬)
一、宣传主题:
结合阶段性工作任务开展宣传。此阶段治理工作主要任务是纠正存在问题,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报导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的问题,完善法规制度,推广典型经验。
二、宣传方法:
1、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县政府网站加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采访报道。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道,并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报道。对全县清理、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情况及时报道。
2、适时召开新闻会,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3、县直各部门要针对排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的报道。
4、新闻单位发挥监督职能,对专项治理工作中查处的案件及时报道。对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创造出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5、县电台、电视台、晚报周刊、县政府网站利用专栏,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第四阶段:巩固成果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中旬)
一、宣传主题:
此阶段任务为检查总结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阶段。宣传工作要针对专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进行总结报道。
二、宣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