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八年级体育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6 20:1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八年级体育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八年级体育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八年级体育;教学研究

当今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多体育教学者深有同感。曾几何时,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尤其是女学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而是看这个体育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

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是心要的。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纲要”为指针,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新课程方案为准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注重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着眼点,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3、教材的构建和选编是以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充实反应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发展,使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大量充实扩展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教学内容。

四、基本情况分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有关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实践,从实践出发,认真制订好各项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并结合网络备课,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经常化,落到实处。

3、搞好课堂常规管理,重视入学教育,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切实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

5、认真搞好体育训练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方法,有计划,有成果,更要有队伍的连续性。

第3篇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Abstract】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the ability of studying spontaneously,good reading skill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re 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learners.Grade Six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English reading habit.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 is a worthy question for English teachers.This article intends to make some elementary explorations of this issue.Improving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cultivating their reading interests and confidence,reading habits,studying habits and developing their cooperative spirits,etc.Thus the students can hav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hav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ir emotion and knowledge.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lead type teaching;Eighth grade English;Reading teaching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树立英语阅读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文化知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语言技能是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我想结合我多年来的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阅读技巧,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

我们纵观八年级英语下册的教材内容,每一单元都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课文中提到的阅读技巧归纳起来有:①预测技能;②如何使用学生字典去阅读;③通过篇名和每段首句的理解去阅读;④通过篇局去阅读文章;⑤细节阅读;⑥通过寻找中心句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等等。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适当地了解和使用这些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和质量。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是采用分层次设计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问题的设计一般分为阅读前、阅读时及阅读后:阅读前设计的问题是为了导课,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现象或事情的看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对所读课文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阅读时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以增加阅读的针对性;阅读后设计的问题主要为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段落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时侯问题的设计权分配给学习小组,展开组内及组间的竞赛,以活跃课堂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

二、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的过程。提前预习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预习时重点是生词,启发引导学生正确读出单词,了解这些生词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词性,而重点词则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查找其用法,从而为进一步整体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以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轻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兴趣是做好一切的基础,因此课前的导语如果设计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课程内容不同,导入新课的方式和方法也应随之而变化。我所采取的主要导入方式有:①设疑导入(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②激趣式导入(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③时事、新闻导入;④讨论导入;⑤创设情境导入等。教师还可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一些话题,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如本人在教学八年级Unit 1——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通过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own robot?导入新课, 然后再问 What do you want it to do for you/your family? 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我将学生所想到的答案列举在黑板上,并有意将学生导入课文当中。这么一来,新课的重点就基本上解决了。

四、活化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阅读技巧的训练,从而保证课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本人通过活化课文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效率。下面介绍四种活化课文教学的方法:

(一)提问阅读法。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是有的放矢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能就课文内容熟练提问。问题类型必须是多样的,有细节题、理解题、分析题等,总之要围绕主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Unit 4-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可设计问题如下:阅读前提问,(1) Is this a school of a village or a city? (2) 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 of the volunteer teachers?阅读后的提问:(1) Does Yang Lei love her volunteer work? (2) What is the volunteer teachers' life there? (3) What decision did Yang Lei have after the volunteer work?

(二)表格填充法。

某些课文长,难度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课文有困难的,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点等将课文内容整理编组设计成简明扼要的表格以便于学生迅速掌握课文大意。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3-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根据课文出现的时间列表如下:

这样教师将表格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较长的课文由难变易。实际上,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头绪,形成系统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特别适应于写人物的说明文和列举数字较多的科普性文章。

(三)提纲法。

提纲法,就是精心设计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填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性框架式理解。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驾驭文段的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巩固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

第4篇

一、八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无法充分地提升课堂整体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升,其具体问题如下:

教师在相关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过程中缺乏新颖性,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缺乏自主性,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就是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模式进行教学,再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此种模式无法将数学知识进行衔接,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活动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单纯地利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开展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升.另外,对于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差异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教学策略,导致个别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无法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二、八年级?笛Ы萄Х椒ㄎ侍獾慕饩瞿J?

(一)优先联系,凸显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要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练习,对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巩固.

应用知识迁移法,对相关数学知识类型习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旧知识巩固的同时衍生出全新的问题,进而提升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作用.转换数学题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数学习题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地引入新的教学知识与内容,在进行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然后再点明课堂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地凸显教学内容.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在现有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要通过全新的模式与手段开展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解决此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类型不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状况、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类型划分,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有针对地开展教学.例如,张依依与李红是好朋友,他们生活在两个城市,两个城市相距500千米,其中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乙车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那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如果两辆车同时从张依依、李红家出发,相向而行,要多长时间才可以相遇?第二,甲车在乙车行驶30分钟之后出发,二相向而行,那么大概要多长时间两车相遇?第三,甲乙两车分别从张依依、李红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概多少小时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为100千米?在回答的过程中,第一个题目较为简单,适合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进行解答;而第二个题目,适合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良好的学生进行解答;而第三个问题适合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数学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开展探究.其次,在不同的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就是优化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加强转化,进而了解内容.对于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基于归纳法教学模式开展,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规律的理解.最后,针对不同的数学课型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当下的数学课程主要包含了新课、复习课等几种形式,对于不同类别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进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要通过讲授的形式开展,此种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在复习课的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模式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单独辅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图像演绎方式开展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前概念;科学概念;矛盾事件;探究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重要经验原理的话,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关注学生科学前概念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石,努力促进各种科学前概念的成长与发展。下面结合本人教学“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谈一谈基于前概念进行科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充分暴露前概念,呈现“此岸”风景

有学者形象地将科学教学喻为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教师要协助学生顺利“摆渡”。必须先熟知“此岸”情况。“此岸”即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前概念,有些是科学的,但有些可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有其内隐的特性,甚至有些只是深层次中的意识状态,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暴露思想,并用语言加以描述,使前概念得以明确、清晰地展示。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课始我设置如下环节,引导学生展示其前概念。

师:桌上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研究材料,你认为这些固体放到水里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番茄放到水里会沉,因为我掂了一下,觉得它有点重。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以前我洗番茄时,发现它会浮的。

师:有不同的意见出现了,非常好!一会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还有同学来说你们的猜测吗?

生:方糖放到水里会化掉,因为糖水就是这么来的。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固体在水里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的现象叫溶解。请继续!

生:我认为蜡烛在水里会沉,因为我觉得它挺长,也有点重。

……

师:如果取这些固体的一部分,同样放在水里,表现又会如

何呢?

生:大土豆因为比较重,所以在水里是沉,但如果切成土豆片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浮,因为土豆片比较轻了。

生:长蜡烛重,我觉得会沉,短蜡烛轻,可能会浮。

生:小块的方糖可能溶解的会更快些,因为它颗粒少。

……

师:通过以上讨论,大家认为固体在水里有下沉,上浮和溶解这些不同的表现。而且认为重的,大的固体会沉,轻的,小的固体会浮。事实果然如此吗?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认为固体的沉浮是与轻重、大小呈正相关的。这明显是不科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预测环节,学生将他们关于固体在水里表现的认知真实地加以表述,学生的前概念在课堂上得以生动展示。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产生前概念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组织后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展示“矛盾事件”,引发认知冲突

欲修正学生前概念中不科学的部分,最有效的动力来自于与前概念不相符的“矛盾事件”。要使学生主动将不科学的前概念上升至科学概念,要设置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些他们用当前概念无法解释的“事实”。通过这样的矛盾事件,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对前概念进行反思。如: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学生对材料在水里的表现作出一一的预测后,便开始了验证性实验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所预测的现象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发现长短蜡烛都浮,大小土豆都沉等一系列“矛盾事件”。这样的矛盾事件,动摇了学生的前概念,进而引起学生析疑和释疑的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缺陷的基础上,善于利用现有结构或材料,制造出一系列类似的“矛盾事件”,从而引发学生自觉而主动地学习。

三、亲历体验探究,化解“矛盾事件”

概念的形成不应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更是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学生前概念的形成是他们长时间生活经验的产物,在头脑中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事实性的“矛盾事件”对前概念只起到动摇的作用,而科学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他们才能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质,真正理解矛盾的来源,实现认知的同化与顺应。如:本课在学生意识到物体的沉浮不是简单地与大小或轻重有关后,我们就将问题聚集于大小或轻重是否与沉浮有关的问题研究上。

师:从事实来看,固体的沉浮并不如我们先前预测的那样大的、重的沉,小的、轻的浮。但固体的大小,轻重对固体的沉浮是否有关,我们有办法研究吗?

生:要研究大小是不是对固体沉浮有影响的话,要找两个大小不同的固体放到水里。

生:这两个固体还得是一样重。

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要放到同样的水里。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那要研究固体的轻重对沉浮是否有影响的话呢?

生:那就要找轻重不同的固体。

生:它们还应该是一样的重。

……

在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后,教师利用两组试管进行实验的验

证。一组同大小但轻重不同,另一组同轻重但大小不同。借助实验学生观察到,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而轻的容易浮,而相同轻重的物体,大的容易浮而小的容易沉。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前期错误的前概念得以修正。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知识;学校体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41-02

初中教育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自我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一切知识的获取都将影响未来一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个时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会对终身体育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大部分的体育知识是通过中学学校体育课程中获得的。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体育教学分为四个水平,一共涵盖了76个较大的体育知识群组,教学内容丰富,但远远超过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体育知识教学的要求。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知识教学范围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对教师在体育知识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初中生体育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对体育知识的真正需求显得愈加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上海市同济第二初级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等15所初中学校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问卷调查法。从选定的上海市15所普通中学的6~8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每校共三个班级,共计1481名学生作为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对象。《六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550份,《七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480份,《八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475份。《六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537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共计518份,有效率为94.1%。《七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463份,回收率为96.4%,有效问卷共计446份,有效率为92.9%。《八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459份,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共计446份,有效率为93.9%。③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excel进行必要的图表制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知识的概念界定及概述。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体育知识的概念界定各家都有不同的概括,界定的范围大小均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体育本身就涉及众多学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外延势必逐步扩大。但从体育知识概念界定的共性来说,众多研究者普遍认为体育知识应分为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部分。体育理论知识能够概括为由抽象概念、抽象命题构成的体育知识,即包含经验定律、通识性知识及理论原理的体育知识。体育实践知识则能够理解为,体育教师在其体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认识及指导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的知识。体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不仅是传授技能与技术知识,更是传授正确体育行为活动的意识与方法。

2.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知识掌握总体情况分析。体育知识测试卷主要分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包括简单的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知识等,实践知识包含运动技能学习、运动锻炼方法等,不同年级的体育知识测试卷分别有相对应的知识,知识的难度也按年级的增长递增。

从表1发现,46%的学生能够答对百分之五六十的体育知识测试题,但只有约13%的学生能够答对70%以上的测试题。与此同时,约40%的学生只能答对50%以下的体育知识测试题。这说明,接受测试的1410名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接受测试的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约40%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薄弱,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初中阶段的体育知识。体育知识的掌握对日后正确指导体育行为具有主导作用,按目前的测试结果,接受测试的上海市初中生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这样的结果也与目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重技能、轻知识的现状有一定的联系。

3.上海市初中各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经表2能够看出,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在三个年级中最高,且在三个年级中,八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差距较小;其次六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略低于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且成绩水平的差距大于八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在三个年级中最低,但学生间的体育知识测试成绩差距最小。因此,可以说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在三个年级中最好,接受测试的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低于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测试结果可能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环境有关。六年级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少,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还是课后都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七年级是真正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年,学业压力的增加以及进入青春期带来的诸多身心变化等因素,都是导致该年级学生将注意力从体育转移到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低于了六年级学生。而当学生到了八年级则逐步适应了初中学业的节奏,并且学生身体的发育带来了更多的体育活动需求,学生对体育活动及体育知识的求知欲有了明显的增长。这样的变化反应到体育知识测试卷中就表现为八年级的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七年级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4.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总体差异性分析。

从表3看出,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正确率均值为55.95%,标准差为18.8,体育实践知识的正确率均值为48.23%,标准差为17.05。这说明,虽然接受测试的学生体育知识理论题成绩的差距略大于体育知识实践题,但是从正确率的均值上看,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仍然明显多于实践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知识都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而服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行为背后的规律与本质,实践知识为正确指导体育行为而服务,二者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体育实践知识的传授有利于体育知识学习的平衡发展。

5.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体育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分析。

表4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各年级的体育知识实践题正确率均低于体育知识理论题的正确率,其次,七年级学生的体育实践题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级。体育理论知识的正确率差距较小,但从标准差来看,八年级学生不论是体育理论知识还是体育实践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均要好于其他两个年级。

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知识总体掌握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初中阶段的体育知识,且接受测试的学生中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体育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低于体育理论知识。上海市接受测试的各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六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略高于接受测试的学生总体,但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较测试总体偏低。

三、对策与建议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教学应该更加体系化。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拥有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这样的体育知识体系应该涵盖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知识,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知识的教学可以走出教室。在传统观念中,体育知识的教学只能在教室中进行理论课教学。但实际上,体育知识的教学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进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融入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更能理解“为何这样做”。这种方式能够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辅相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上)――对体育知识及应传授体育知识的概观与思考[J].体育教学,2011,(03).

[2]孟凡国.论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EB/OL].

http:///content/show.aspx?newsid=124558

第7篇

关键词:单元阅读;作文教学;提高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因为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作文运用了阅读中词句、技法的积累和有关素材整合的知识。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文技巧和素材的积累也相当丰富。但如何把写作的技巧与所积累的生活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表达出自己的(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41页)真情实感,是目前八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的问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所选编的教材都是名家名篇,利用好这一教学素材,选择适当的文段或文本要点,通过专题预设本单元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重点,就这一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精读,教学重心落实到文本的多种表达方式、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中心句的巧妙安排、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等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认知,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选材、写作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可借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片段仿写练习、全篇结构的搭建与语言的美感训练,真正使单元中的阅读素材为学生所用,从而很好地实现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提高。

一、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并模仿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行文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以深沉的语言讲述藤野先生给予他生活上的关怀和学业上教诲的经历。在怀念藤野先生的片段中,作者写道:“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了感激敬仰之情。“……小而言之,……大而言之,……”一句则用议论的方式对藤野先生作了高度的评价,这一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鲁迅对藤野先生怀有的浓厚情怀。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句式特点,进行写作的专项教学,往往能使学生在作文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模仿《藤野先生》中议论和抒情的语言,表达最触动自己内心的某一个人的情感。因为有了鲁迅这一文本的示范,学生往往能够以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所萌生的心愿。比如,一位学生说到:“我时时还会记起他,在我所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守夜的保安人员中,他是最使我关注的,给我感动的一个……”另一位学生则谈起她曾经的同桌,说:“不知道为什么,在我所遇到的许多同桌当中,她是最使我所欣赏,常常能给我启发的一个……”

在阅读之后进行当堂口头作文训练,不仅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容易触发,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模式,此次阅读与作文教学高度契合,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的。

二、在阅读中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与文章严谨的结构搭建手法,强化学生对作文脉络的梳理能力

在《我的母亲》里,饱含深情地讲述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母亲的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善良宽容、刚气执著的性格品质,在作者自然、质朴的行文结构、内容组织中显得丰满和真挚。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此文本阅读时,重点抓住文本中多次出现的中心句进行品析,学生会发现文本中的中心句支撑起了“母亲”多面的形象:“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一句总起全篇,全文紧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主体部分写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写母亲在痛苦的生活处境中“当家”的艰难,写母亲“气量大,性子好”,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文本结尾“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一句,既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又与开头相呼应。在阅读中让学生把这些中心句挑出来罗列在一起,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丰满真实,行文的严谨让人钦佩。

有了这番阅读感悟,学生对写人的作文很快得到启发,以中心句的形式草拟作文提纲时,往往思路清晰,作文脉络梳理得当,人物形象因为有了多角度的刻画而显得丰实许多,作文的结构也因为有了中心句的设置而显得更加严密。教师在此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写老旧的命题作文《我的同桌》,学生的反应不再像以往那样不屑或显出痛苦神情,反而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态度,在习作实践中学生真实地写出身边同学的性格、品质。此次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真正地实现了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的目标。

三、品读语言生动、情感浓郁的经典文本,在阅读中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文章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能够让读者激起无尽的联想。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突显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描刻其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以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作者不悭于反复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来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学生在品读文本中精彩的句子,体味文字背后的深邃意义的过程中,往往奇异于作者茨威格大胆的想象,更惊叹于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神奇妙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产生了强烈的崇敬之情和赞叹之意。

第8篇

传统的体育观念里。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心理教育教学或缺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虽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心理疏导和课件的匮乏,或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这两项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对这两项却极为匮乏。其实结合心理疏导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人性化、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这两项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感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心理疏导趣味性和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同时,还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另外,我还针对校本特点提出了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和教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开展得很成功,相信此次项目的开发会一直延续下去并变成我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下面是具体方案和教案:

德保县巴头中学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着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特策划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三、活动目的

1、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提高师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2、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四、领导小组

组 长:黄世伟(全面负责)

副组长:梁明友 (负责宣传、策划工作)

周珍义 (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组 员:李昌镇、黄翠引 (具体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隆雨辰、陆慧明 (负责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的组织工作)

陆 毅、许英者(负责横幅、标语等的悬挂、张贴,舞台的布置)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五、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4日——5月18日

六、主要活动内容

1、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时间:星期一升旗仪式时)

2、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3、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⑵、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4、“呵护心灵,健康成长”黑板报比赛(七年级)

5、“健康心理,美丽人生”手抄报比赛(以八年级为主,其他各年级均可自由参加)

6、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5月14日——5月18日)

7、心愿墙(5月14日星期一第八节)

8、师生趣味运动会(5月14日——5月18日17:10——18:10)

9、心理教育影片欣赏(5月18日星期五晚上20:10——22:10)

10、心理健康活动周颁奖典礼及总结(5月18日星期五晚19:00——20:00)

七、具体活动安排

(一)、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14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2、地点:学校操场

3、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4、活动内容:校领导讲话致辞、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同时将活动方案张贴于校园宣传栏,在师生中宣传第一届心理健康周活动,为其它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5、要求:横幅一条“德保县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14日 第七节班会课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活动内容: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主题,开展内容积极、形式丰富多彩的心理主题班会。

(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1、2012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活动时间及地点:5月14日下午第七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与人员:九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梁明友、黄芝采、黄科兴

2、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

时间及地点: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黄子蛮、言天堂、李世秋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互动处于缺乏的状态。教师的“辛苦”灌输导致了学生的“懒惰”参与,教师的“积极”讲解导致了学生的“消极”思考,教师的“费力”演示导致了学生的“机械”模仿。如八年级某班,教师以讲为主,一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而个别被叫起来的学生也只是读读书、重复下需要记忆的内容或到黑板上写个答案。很多学生目光呆滞,即使有人听课,也难挡睡意。最后当堂检测,全班目标达成率极低。

(2)互动处于单调的状态。“条

条大路通罗马”,事实上英语课堂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正反两方辩论(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等。(孙平,2012)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自寻烦恼,只重视“师生互动”,如一问一答,而弱视“生生互动”(如合作探究),搞得自己很累,学生也很烦。

(3)互动处于“无情”的状态。在部分师生眼里,互动仅仅是完成课堂流程的一个手段。参与互动的学生“像木头人一样”,互动内容往往偏狭在知识信息的获取等认知方面,而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情意和行为互动”方面却只是走过场,即重知识掌握,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陈旭远,2002)

(4)互动处于肤浅的状态。表现在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闹哄哄”之后又会感到存在“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短板。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并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充分思考,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没有教师的精讲点拨和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5)互动处于过滥的状态。互动过多,课堂有温度而无深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以后,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而且互动过滥,目标就不集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如分组随意性较大,小组合作的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发言踊跃,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一脸茫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八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很重,互动过多往往导致学生放弃参与的兴趣,对后续学习存在很大的隐患。

二、解决的策略

(1)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要的,但必须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M・希尔伯曼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教师要改变原来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互动的环境、氛围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避免课堂上的“二人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囿于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形式,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不仅要有单一的“一问一答”的“二人转”,也要有“群星共舞”的“小合唱”或“大合唱”。

(3)不做互动中的“木头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雅斯贝尔斯也提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积极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过程的流畅度,提升课堂互动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体操员”。“学而不思则罔”,课堂互动不在形式,而在思维。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

(5)让互动成为课堂的“兴奋剂”。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互动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但是,作为课堂互动的主导者,教师不要误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而应“动静结合”,让互动效果最大化,避免低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淑 华.谈英语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