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课程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4 15:01: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课程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课程总结

第1篇

一、大学外语(1)课程性质

大学外语(1)是通识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英语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及词汇量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大学外语(1)教学基本情况

1、本学期我担任的大学外语(1)是一门新课,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20本科数字媒体、美术学、音乐学和舞蹈学都属于艺术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英语学习缺乏自信。这学期,课堂上注重加强学生的词汇、造句、翻译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并针对每个单元教学内容测试和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检测所学的知识。

2. 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视听媒体,采用听说法、讨论法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如何记单词,课文朗读技巧,对话、叙述原则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大学外语(1)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生入学英语成绩不高,基础差,底子薄,词汇量不够,发音不准确,课前不按要求预习,教师迫于无奈,总是替学生完成本该学生自己完成的诸如查生词、通读全文、发现问题等预习工作,而这更加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有学生的阅读量太窄,缺乏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课前课后测试对学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仍然不够,今后仍然要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自主性和扩大阅读量。

四、大学外语(1)课堂教学策略

大学外语(1)课程涵盖比较广泛,内容也比较枯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是我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出的可以在今后继续尝试的一些教学方法:

1、讨论法

所谓讨论法,就是就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主题提出讨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最后给予总结评价。讨论法基于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例如,在学生过完春节返校学习,可以分组讨论春节习俗,该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效果自然是最好的。在组织讨论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习惯进行表达,所以讨论前应有相应的词汇和句型准备。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讨论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巡回指导,鼓励表扬学生,做好引导与评价都非常的重要。

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法,利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旅游主题,可以在课前先安排学生任务,布置学生查询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词汇,背景知识后有利于进一步的课堂任务教学。为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再根据主题,布置课后任务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查找资料,制作PPT,最后在班上介绍展示。这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进或创设活动的真实场景,形成使用英语的语言氛围,把学生引入到某种情景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人在景中,在情景中实践,情境由此而生,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学习自觉性。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比如关于电影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具体情境,假设学校电影节即将开幕,届时将会有不同类型的电影上映,布置学生制作英文电影海报,根据已知情境,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互相邀请看电影,对电影进行评价等。

4、讲座法

第2篇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大学英语 教学总结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展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而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共同_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将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在读写课程的教学中。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在课堂反映与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较其他班级更好的表现,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一、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优势的总结

1.学习时间上确保课内与课后学习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有效地使课后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延展。在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统一开展自主学习,课后组成学习小组,制定课后学习计划,包括自由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统一固定的小组学习时间,彼此督促,有效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内容在相同基础上具有差异性拓展。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学习者在使用教师提供的本单元的学习材料开展学习的基础上,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是统一相同的,但同学们课后查找到的资料是各异的。这往往是由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喜好决定的。因而,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大家的学习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相同的学习材料上的差异性拓展。

3.学习效果实现知识点的强化与互补。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学习小组通过互相指导,小组讨论等活动,彼此陈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强化了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从别人的发言中吸取到了新的观点,促进对本单元问题的思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单纯的自主学习模式往往重复着个人的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少有与他人的交流,具有局限性。

4.教师的角色从积极介入向逐渐“隐身”转变。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教师的角色也进一步发生着转变。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自主学习模式里教师是学习的策划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教师角色要进一步由主导者向参与者做转变。在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初期仍由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可以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逐步“放手”、“隐身”,实现角色从主导者到辅助者、参与者的转变。

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1.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且大班教学,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不少同学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面对突然放权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时很难接受,无所适从。

2.在学习小组的活动中,部分组员有依赖思想。教师布置了一项小组任务,要求所有组员通力完成,可部分同学没有能够很好的参与其中,不愿意与他人开展合作。还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形成了“小权威”,主导了小组活动,集体的讨论成了他的“一言堂”,大家只能听到一个声音,这也是不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

3.教师角色的变化令部分老师产生了教学任务变轻了的错误认识,而事实上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对教师提出了比以任何时候都要更高要求。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课业的指导和评价以外,教师要更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自主与合作看似一对反义词,但它们在我们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合作学习是检验自主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锦芬,吴卫平.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陈秀玲,陈效新.浅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教师介入[J].教育与职业,2011(9):102-103.

【基金项目】本文是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资助课题“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运用的探索”

第3篇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 综合英语微课设计

一、高校综合英语网络教学现状院

1.没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虽然基于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教育部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数字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但绝大多数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记录和回放。

尽管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往往只重形式,轻内容,还停留在老师说,学生听,语言教学,而不是能力培养。此外,由于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自主学习能力差,大部分的学生,对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不会就网络教学内容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学什么,如何学习,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和学习差。。

2. 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监督不到位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完全自主性的学习,网络测试的时间、进度也由学生自己掌控。教师往往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需要监管,因此,只在开学或期末时登陆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单元测试成绩,平时则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度及情况不闻不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上网学习的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与管理,对学习成效没有评估,学生学习看不到效果,缺乏学习动力,最后导致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日趋漠然,直到反感、抵触。

二、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综合英语微课设计

1.背景介绍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虚拟的城市,是Web2.0,使用SNS,博客,RSS,WIKI,等为核心,基于六度分离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设计,互动的网络远程教育的核心,远程学习的聚集,一个视频共享,视频广播,社会各界朋友,电子互动教室,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即时通讯,博客,播客,博客和其他功能的虚拟和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同时,它是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建设为载体,作为课程的主要形式,辅以物质资源共享库。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各类学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它既是教师的教学窗口,又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这种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平台给微课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任课教师可以在网络课堂上传微课程及其配套资源,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学习微课程。同时,借助网络课堂,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栏目下的作业系统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并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2.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1) 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支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各单元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任务,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完整的微类地图,然后分别记录到相应的几个片段教学视频微类地图的每个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他们的新知识。例如,在写作任务的情况。课前老师,完成了两个三视频写记录,这些视频到空中课堂,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同时,为了配合视频资源,我们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的视频内容,和自我测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网络课堂栏目,相互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的经验与启示。当然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实时交互,完成自己对写作的知识建构。

(2)课上合作学习。因此,微课程教学,我们鼓励学生提前学习视频材料,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自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某些情况下,获得的知识,通过与外部交流和内部协商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热烈的讨论,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完成了从单向到双向的信息输出的意义建构的转变,课堂气氛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第4篇

关键词:钢筋接头; 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 应用;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医疗综合楼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总建筑面积15.45万㎡,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5.9万㎡,地上建筑面积为9.55万㎡,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总高度为23.9m。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结构形式为桩承台+筏板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3000mm×3000mm×1000mm,地下室底板厚度最大为700mm,梁最高高度为1250mm,楼板最大厚度为300mm,设计有多排钢筋,施工难度较大,在工程中直径大于18mm的钢筋均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

二、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的特点

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绑扎、焊接、机械连接等,随着近几年高层及大跨度建筑不断涌现,对钢筋连接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钢筋剥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钢筋机械连接的最新形势,其具有以下特点:1)设备投入少,接头成本低;操作简单,丝头加工速度快;2)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3)连接质量稳定可靠,接头强度高;4)使用范围广,现场无明火作业,可对直径16mm~50mm的钢筋实现水平、竖向及斜向等各种方向的连接。

三、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材料要求

钢筋的级别、直径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4的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复试报告。连接套筒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一端孔用密封盖扣紧;进场时有产品合格证;

2、钢筋丝头加工

钢筋端面平头剥肋滚轧螺纹丝头质量检验带帽保护丝头质量抽检存放待用。

钢筋端面平头:平头是让钢筋端面与木材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宜采用砂轮切割机或专用设备。

剥肋滚轧螺纹:使用钢筋剥肋滚轧螺纹机将待连接的钢筋接头加工成螺纹,加工时,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掺入15~20%亚硝酸钠。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钢筋丝头质量检验: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带帽保护:检查合格的丝头加以保护,在其一端头加带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按规格分类存放整齐待用。

3、钢筋连接

连接套筒规格与钢筋规格一致。连接前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发现有质量缺陷的退回重加工,质量合格方可使用。直螺纹钢筋接头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1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P为螺距)。

3.2安装后应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扭紧扭矩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将带有连接套筒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按操作规程用扳手拧紧接头。

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连接完好的接头立即用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四、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工程中具体应用部位

1、该工程基础底板厚度为700mm,基础底板面筋及底筋均为22@200,根据图纸设计及钢筋施工方案要求,基础底板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Ⅰ级机械连接接头,接头率为50%,不限制接头位置。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底板施工中的应用,较大的加快工期,避免了当地梅雨季节对基础工程施工的影响。

2、本工程局部塔吊位于建筑内部,塔吊标准节在顶升过程中,塔吊标准节与次梁交界处,次梁钢筋截断,次梁钢筋预留200mm,预留钢筋套丝长度为2倍套筒长度,采用通丝套筒连接,且此部位接头为Ⅰ级接头,梁上、下铁在同一断面上。通过预留钢筋接头,后期采用机械连接,有效的解决了建筑平面超长超宽,塔吊布置遇建筑内,塔臂可覆盖整个建筑,进一步加快了工期。具体见下图:

3、该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目前为一期工程,在一期与二期交界部位,基础底板预留,采用Ⅰ级套筒连接,套筒采用短钢筋封堵。机械连接接头必须使用同一个厂家的接头,确保机械连接的质量,保证一期与二期底板钢筋连接质量。具体见下图:

五、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1、钢筋套丝长度不够,解决措施: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操作工艺,确保套丝长度满足要求。

2、钢筋套丝剥肋长度超长,解决措施: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加强操作管理,定期抽检。

3、钢筋套丝深度不足,解决措施:对钢筋加工机械定期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

4、钢筋与套筒未能进行有效连接,解决措施:检查套丝长度,在套丝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检查安装好的外露丝扣长度。

六、施工中注意事项 1、 套筒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螺纹规格、外观质量必须符合要求,采取目测、游标卡尺、螺纹塞规进行检查。 2、 钢筋原材料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直径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如有过大的下偏差,会造成剥肋后直径偏小或不圆整,易出现加工的丝头有秃牙、断牙现象,影响接头的强度。 3、 丝头加工时必须控制加工参数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剥肋直径、滚丝头、涨刀环、滚压行程等必须先按钢筋直径调整准确,才可开始加工。 4、 钢筋丝头加工后,目测外观质量,并用卡尺和止、通端螺纹环规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要剔除重加工。加工之前可用同规格、同批次钢筋下脚料进行调试。 5、对合格的丝头,及时加上保护套,以免锈蚀或碰坏。 6、 安装的接头由现场监理见证取样,复试接头的强度性能。

七、接头的现场检验与验收

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 以500 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单向拉伸检验与验收, 不足500 个的仍为一个验收批, 若连续检验10 个验收批, 均一次合格时, 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对每一验收批接头, 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3 个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相应等级要求时,该验收批合格。如有1 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 应另取6 个试件进行复检, 复检中如仍有1 个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 则该验收批为不合格。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f0mst——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fstk——钢筋抗拉强度标注值

fyk——钢筋屈服标度标准值

接头的连接验收,在接头安装现场进行, 现场所有连接好的接头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记。验收过程对已作标记的接头进行检查, 看是否符合接头连接的有关要求。若未能达到要求, 必须整改至符合要求为止。在有现场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 由技术部会同质量部门负责连接接头抽检及验收。

结束语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质量保证、施工成本、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通过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保证了钢筋连接质量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使连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节约工期、成本。同时也积累了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经验,提高了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在施工工艺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为以后的推广应用积累了一定经验,也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对计算机文化有一定程序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主线,首先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最后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小组讨论得出总结,和教师共同对案例进行总结,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区别。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在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都会疑惑: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呈现理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案例呈现——“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分析计算机分成哪些部分?主要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有何不同?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出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所有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讲解)——案例实践——实例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每个章节呈现案例时,展示利用相应软件制作的综合作品,教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作品中所使用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学生进行案例实践过程中也可分组,由小组长(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指导全组同学进行操作,教师对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案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最后抽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3)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部分内容有些是纯理论的,有些是理论加实践的,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教学。如“网络信息安全”这章节内容,在案例呈现中可播放目前由于网络应用中出现的网银信息被盗、电脑信息通过网络泄露或手机上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网络信息不安全问题,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讨论,如出现的原因、如何避免,最后归纳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的领域以及相关理论和操作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注重优秀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敏力.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跑酷;有效途径

跑酷运动起源于法国体育运动,主要是跑酷者自身利用各种姿势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障碍物,障碍物可以是树木、墙体、栏杆及台阶等任何东西,城市的建造结构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利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跑酷运动的特性

1.跑酷运动超越自我的挑战性及跑酷场地的随机性

跑酷运动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这一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跑酷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大学生在跑酷过程中与身边的伙伴相互竞争,提高自身跑酷能力的同时,可以在竞争过程中提高自身认同感,保证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为今后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由于跑酷运动的障碍物可以是任何物品,这也减少了跑酷场地建设所需要的投入,提高了跑酷运动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大学建设也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为跑酷运动的开设提供了先决条件。

2.跑酷运动的观赏性及危险性

跑酷运动需要跑酷者以各种可能姿势跨越障碍物,跑酷人员在做各种动作娱乐自己、超越自己的同时,也会给路人带来极大的视觉体验,另外跑酷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跑酷运动虽然不属于极端危险运动,但在跑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跑酷不仅是跑,更要表现的是酷,主要是跑酷者在跑步的同时利用跳跃翻滚等动作翻越障碍物,如果在跑酷过程中出现头脑不灵活或动作难度过大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事故,跑酷的危险性还受天气状况、交通环境及跑酷者身体素质等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这一课程开设时,也要考虑跑酷运动的危险性。

二、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跑酷的价值

以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为例,探究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湖北医学院开设跑酷课程的具体步骤

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展、课程评价和课程总结三个步骤。

(1)课程设计与开展。在保证跑酷课程开展安全性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学生的跑酷教学课程设计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跑酷概念及内涵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跑酷,跑酷动作的分析等,并对跑酷过程中突发危险的处理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跑酷能力,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自身体质的锻炼,如弹跳能力、手部力量、前后空翻等,还要加强对学生平衡力及准确性的锻炼,保证学生翻越障碍的成功率,提高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

(2)课程评价。在进行跑酷运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度的教学评价工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酷跑运动的教学效率,还能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保证课程总结的准确性。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课程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酷跑课程的学习,结合日常评价工作,对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数据结果显示在大学体育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能过充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分析结果探究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大幅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跑酷运动本身需要跑酷者具有很好的弹跳能力、力量及平衡力等,大学生在学习跑酷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体能训练,达到跑酷运动对跑酷者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品牌竞争价值。跑酷作为一种新的时尚运动,已经被社会及大众接受,而跑酷运动中也蕴含很大的商业价值,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少年,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同时跑酷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加自我认同感,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跑酷运动符合大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其次跑酷课程作为一种新形式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保证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最后高校内部的结构建设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要求,适合跑酷者的跑酷运动。所以应加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跑酷运动的开设,为国家培育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听说课程

前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依然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本文主要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的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借助一些外在事物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知识,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通过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建立直接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英文音乐欣赏、语言描绘、英语视频播放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对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对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材的教学指标,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1.在课前引入环节中的应用。课前引入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在以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会忽视课前引入环节,甚至没有意识到课前引入环节的重要性,在学生状态不佳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正课,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应重视课前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学习,确保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前引入环节应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语言情境,同时,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做好语言情境的铺垫。当然,在课前引入环节所提出的问题要与课程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还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what sport do you like?You get used to what color clothes?After graduating from what your ideal?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简单的英语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进行回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更有利于提升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英语情感,并从中增强对英语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应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文字、图像等结合的表达方式来对学生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形、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着以听力优先的原则,在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力能力极为重要,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才能听懂对方所讲英语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英语听力材料以2-3篇为宜,并让学生结合所听到的发声进行跟读和模仿,从中提炼出核心句式、词汇等,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在英语听说课程中,材料形式的选择应本着多样化的原则,如,多人对话、两人对话、辩论、陈述等方式,以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听说练习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播放英语影视作品的形式创设情境,用动感、真实的画面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从发声者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等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在播放英语视频短片的过程中,通过纯正地道的读音、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美妙迷人的情节等来帮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让学生处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领会英语,从而习惯英语的表达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3.在听说课堂总结中的应用。课堂总结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在以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课堂总结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单方向的进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整个课堂总结环节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整体学习效率不高。而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总结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一些重难点知识汇总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汇总情境来促使学生参与到情境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总结的效率,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总结

总的来说,学生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主体,在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应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情境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效率。通过本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对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前引入环节中的应用、在课堂中的应用、在听说课堂总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国艳.发挥信息辅助作用 夯实情境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4).

[2]董菊.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英文原声电影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徐秀兰.掌握课堂教学要领 让语法教学更生动――浅谈译林版小学英语Grammar time板块[J].生活教育.2015(09).

[4]訾韦力,武力宏,郑华伟.多维模式的形成性评估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SPOC

互联网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利用催生了全新的教育方式,即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自由化,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分层教学实施也有显著的价值[1]。总的来讲,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具体利用满足了当前阶段不同基础学生对学习的具体需要,实现了教育实践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可知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SPOC在教学实践中的利用满足了相应的要求,帮助实现了大学英语的针对性教学加强。

1SPOC概述

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实现SPOC的专业化利用,首先需要明确SPOC是什么。就概念解读来看所谓的SPOC具体指的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因为此课程的英文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所以在一般活动中都使用其简称SPOC,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人是阿曼德·福克斯教授[2]。就此课程的具体分析来看,概念中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来讲的,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简言之,SPOC并不是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普遍性课程,而是达到条件的学生才能够开展的限制性课程内容。

2大学英语教学中SPOC应用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之所以要强调SPOC的应用,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必要。首先是教学实效显著提升的必要[3]。结合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大学英语是一门必修公共课程,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即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如果不做区分便开展统一性教学,那么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才能满足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教学设计无法实现针对性,所以相应的教学实效会大受影响。采用SPOC进行不同条件的设置,通过统一考试实现学生水平的测试,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进行针对性授课,这样,相关教学设计会更符合学生的情况。因为教学的针对性得以加强,所以最终的教学实际效果会获得非常显著的提升。其次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学资源的应用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明显提高。结合目前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规避资源浪费是当前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4]。总结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已经具备了4级英语的水平,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英语六级的水准。但是有的学生直到大二英语课程结束,水平依然比较差。面对不同水准的学生,实施相同的教育课程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确定针对性的课程,比如通过了4级,要备考6级的学生,可以采用SPOC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利用会更加合理,师资配备也会更加的突出,这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提升是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总之,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管是从教学资源的应用角度进行考虑,还是从教学实效性做分析,应用SPOC都具有必要性。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SPOC的应用

结合上述的具体分析可知在目前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极地引入SPOC,其不仅可以满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个体化需求,而且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平台,这对于最终的教学实效提升有突出的现实意义[5]。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SPOC的具体应用,总结其应用方法和策略,这对于指导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第一是SPOC模块设计。结合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要很好地利用SPOC,首先需要完善SPOC模块设计。结合当前的教学需要,SPOC模块设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具体有6项:1)学习目标模块的设计,这是SPOC应用中必须要强调的内容,因为只有明确的目标,相关的限制条件设计或者是教学内容设计才会更具针对性,这样,后续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会更加突出[6]。2)导入模块设计。在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中,基于目标实现进行教学内容导入是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导入,导入什么样的内容都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在导入模块设计的时候以在线网络平台为基础,采用互动性的方式结合课前学习内容进行导入,这样,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会有效好转。3)问题引进模块设计。结合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为了让大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与分析,需要利用问题对大学生的思考方向以及探索内容等进行引导。在实践中强调问题引进模块的设计,实现问题引进的合理性、科学性,加强问题在学生学习实践中的作用发挥,这样,学生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4)自主分析模块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段落分析。让学生在英语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段落阅读,然后实现自主分析与理解,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培养与提升。5)巩固夯实模块的设计,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所学基础。在设计实践中,重视内容的强调,并结合所学进行夯实内容设计,这样,夯实模块的实际价值表现会更加的突出。第二是SPOC模块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实现SPOC的有效应用,需要在SPOC模块设计的基础上强快模块的有效落实,这样,SPOC教学实效才会获得明显的提升。结合目前的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要真正地落实SPOC模块设计内容,需要强调如下方面:1)明确SPOC模块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对每一个模块的相应内容做全面性分析,掌握其特点和应用效果,这样,在教学实践中,SPOC模块的应用可以实现针对性[7]。2)对SPOC模块的应用做组合分析,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相互关系入手强调应用过程中的模块协调,通过模块协调的加强,各模块的相互配合效果表现会更加突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整体效果发挥会更加显著。3)明确各模块在英语教学环节中的位置,并做针对性应用,这样,设计模块和英语教学实践有了更加显著的契合效果,最终的模块应用效果会更加的突出。第三是SPOC模块的应用总结与评价。在SPOC模块应用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与评价,这对于SPOC模块的应用实效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就应用总结和评价来看,主要的内容如下:1)总结SPOC模块应用的现实效果。在教学效果总结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以过去的教学资料为对比分析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教学资料可以发现应用SPOC模块前后学生的具体状态以及教学资源的消耗情况,这对于更加真实地判断SPOC模块应用有积极意义[8]。2)评价SPOC模块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优势评价能够使优势得以继续,缺陷评价则可以进一步地了解缺陷发生的原因等,这对于缺陷的改进与提升有突出的现实价值。简言之,强调SPOC模块的应用总结与评价,更加全面地了解SPOC模块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表现出来的不足,这对于后续的SPOC模块应用优化有突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四是SPOC模块的优化与改进。在SPOC模块应用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模块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问题做更深入的分析,即分别从老师、学生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性剖析,这样,问题的发生原因会更加的明确。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改进与优化,这样,整体教学会获得显著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如下内容:1)问题的优化与改进必须要符合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因为只有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要,问题的优化和改进才会更具教学实效性。2)在问题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全面。在教育实践中,因为各方面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要对SPOC的应用进行优化和改进,就必须要强调全面,这样,SPOC的改进和优化效果会更加的突出,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会更加的突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现阶段大学教育实践中的必修公共课程,在大学考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生基础语言能力训练与提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有突出的现实价值。结合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会发现因为学生的个体需要不同,因此在实践中为了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体需要,同时为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利用,需要强调教育实践中的分层教学。在互联网应用大背景下积极地应用SPOC,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开放性平台,而且可以应用SPOC实现对学生需求的满足,这样,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效果会明显加强,最终的教育实践效果会获得显著提升。简言之,分析研究SPOC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利用,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资料,这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推进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互联网+”背景下SPOC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20(35):26-27.

[2]尹宁洁,郭红美,安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校园英语,2020(40):81-82.

[3]谷峰.“互联网+”背景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SPOC《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1):81-85.

[4]王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MOOC+SPOC”混合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艺术欣赏专业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2):77-78.

[5]林丽,渠帅.“互联网+教育”新型态下SPOC的应用体系探讨[J].学理论,2019(1):145-147.

[6]刘卓.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军事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J].速读(下旬),2019(11):18.

[7]范隽瑜.“雨课堂”在外贸英语口语SPOC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106-107.

第9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英国大学

一、引言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中外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从国际化的概念到国际化的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分析到具体大学的个案研究,应该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驱动国际化的具体措施上,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达成了相当的共识[1-3]。然而,在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美欧各国都在国家不同领域的政策上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高等教育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所有的国家都试图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困难和不确定的时期,各国政府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来发展其知识经济,因而可以说日益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驱动[4]。对于国际化程度相对滞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学习、借鉴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在新形势下的国际化理念及措施很有必要。为此,回顾、了解和总结成功经验很有必要。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竞争中,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很早就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现在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实施了各种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因此,对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趋势。

二、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所驱动,因此,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直颇受争议。截至2009年10月,英国大学拥有280760名国际学生(欧盟学生除外)以及125045名欧盟学生[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运用商业管理理念来管理高等教育。大学的管理和经营逐步从学院式走向经营式。英国政府在政策上尽量给予大学自由灵活的办学空间。以下我们将讨论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

在国际化和高等教育方面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的概念及定义[6]。但这些研究是必要的,正如德·威特(De Wit)所指出的:“如果国际化变成了可泛指所有一切国际化事物的词组,那么‘国际化’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要更加准确地理解国际化,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重要的”[7],而每所高校所制定的国际化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对“国际化”这一概念的理解[8],这也会影响到不同大学对于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简·奈特(Jane Knight)对国际化的定义被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政策文件所广泛引用,也被英国以外的高校所认可[9]。她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性的东西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提供高等教育的过程”[10]。本文采用奈特的定义。

德·威特还指出“……如果要对国际化进行评估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国际化就需要有其指标”[11]。高校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也是现在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它在大学实际实施其国际化方案时,起到指导与参考的作用,因而高校会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优先选择评估指标所涉及领域,来制定其国际化策略。故本文将对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标准做简要总结,以期从文献方面得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米德尔赫斯特(Middlehurst)教授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做出了有关英国高校国际化策略的报告。报告总结了英国大学国际化指标所涵盖的范围(见表1):

我国学者对于高校国际化的标准在理论上也有所探讨。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了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人员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与合作研究这些方面[12]。王璐等学者归纳了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学生构成、教学过程、办学条件和信息、办学和科研、成果交流7项国际化指标[13]。陈昌贵等学者对中国的26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采用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5类18个指标。[14]

综上对比可以看出,英国高校国际化标准与我国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因为米德尔赫斯特基于对英国大学整体层面的考量,其所做的总结几乎涵盖大学国际化的所有方面。正如她所指出的那样,各高校在具体实施国际化方面会有差异[15]。而英国高校在进行国际化实际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方面,则对我国高校具有更大的借鉴及学习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英国大学国际化标准以及近年来英国的两个实证研究课题为基础,具体探讨英国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约翰·菲尔登(John Fielden)就英国大学国际化实践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6所英国大学,他们是巴斯大学、伯明翰大学、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纳皮尔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16]。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学的国际化措施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大学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提升大学的国际地位;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成为世界公民的经历[17]。从而可以看出,英国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招收国际学生;开展与海外大学或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国际化社区,即达到师资国际化和教学课程国际化。

与菲尔登关注的研究课题相似,Nivesjo等对英国1994大学联盟①中的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其国际化政策与具体措施的调查,调查表明:58%的大学把国际化和全球化列入其高校发展的重要策略;2%的大学已经了实施国际化的相关文件;63%的大学有专门负责国际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主管国际化的副校长等;95%的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化办公室[18]。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深入理解其国际化措施的优先选项,Nivesjo及其同事对联盟中的5所大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这5所大学是:埃塞克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萨里大学及纽约大学。其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有:提高科研能力;开发具有国际化吸引力的课程;提升及扩展校际合作,合作领域包括科研、教学及商业化合作等;提高学生的流动机会;学校教师的国际化;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19]

结合米德尔赫斯特对英国大学国际化的总结以及上述两个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将以优先次序,对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第一, 招收国际学生。“传统的”国际化政策是以招收国际学生为核心的[20],对于很多英国大学而言,国际学生的招收仍然是当前国际化的重心,国际学生已经成为英国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学生既能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彩和生动,同时也为英国本土学生了解全球市场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在英国的学习,外国学生能与英国及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在英国学习过的学生往往在其未来从事与英国有关系的工作。这些对英国将来在全球政治经济范围内扮演积极活跃的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际学生的招收也为英国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英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21]。仅2008年,国际学生的学费和其他开销,就使得英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接近53亿英镑的效益[22]。然而,这也是英国大学国际化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大卫·埃利奥特(David Elliot)是针对英国政策更关注于高等教育可产生外汇收入的经济效益而不关注于教育真正的需要做出过批评的学者之一[23]。如何平衡高校的教育本质与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也是我国大学国际化道路上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Nivesjo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如1994大学联盟的成员将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列为优先的国际化措施之一。国际学生为英国的高等教育带来许多益处,这些大学希望通过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使大学继续受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校友会慈善捐赠;代表及提高学校声誉;在学校的招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支持学生交流项目;通过校友会来保障工作和实习机会;确保产学研一体的活动;通过校友会与校友保持联系;扩大学校的宣传。因此,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也是一些大学国际化优先项之一。[24]

第二, 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英国学者们对于课程国际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概念方面,他们认为课程国际化应该包含网络大学(E-University),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海外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broad)、世界公民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及跨文化学习等多重概念。[25]

在实际课程内容方面,英国教育家认为不仅要开设更多的外语课程或学习有关其他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尤碧珍在其《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论文中总结了英国课程国际化的5种方式:一是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要求在国际的框架下讲授某种学科,使学生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及世界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二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国际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紧密关注国际上各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目前已在普通教育核心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史和外语,在工程、教育和工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中也增加了国际方面的内容。三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如曼彻斯特商学院,其课程当中贯穿了以国际化为主题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战备、国际管理战略等课程。四是地区性或国别研究的课程,如曼商学院以“欧洲研究”为主题的课程,允许学生花10个星期去研究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中包括去巴黎和布达佩斯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五是建立国际交换课程网络。通过交换课程补充学校教学计划中未能设置的课程,同时,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26]。近年来,英国在高校课程的国际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英国在所有层次和类型的学校里引入“欧洲纬度”②,改革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推广具有“欧洲纬度”的课程。为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英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极其丰富,总数高达42000种。[27]

虽然在课程内容方面,英国大学做了积极的改变,但研究者们认为课程国际化意味着“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而非教学内容突然的变化”[28]。面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国际学生,英国教师首先要改变国际学生,特别是受儒家文化学习方式影响的亚洲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即这些国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不熟悉英国的学术文化,因而在学术上达不到优秀[29][3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改变教学方法,给予国际学生更多的指导;也需要注意集合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进行学。[31]

第三, 增加学生的流动机会。对于所有1994联盟的大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校政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一方面加强招收国际学生从而提升英国本土校园的国际化氛围,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从而具有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鼓励英国学生出国流动,使学生拥有国际的学习工作经验,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为国际化人才。这项措施也促进了学校的交流项目,提高了学生在海外工作的可能性,拓展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机会等。[32]

第四,教师的国际化是整个学校国际化策略的核心。从全球招聘最优秀的教师来服务英国的大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吸引国际学生。国际化的师资所带来的国际化视野,也有益于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而言,国际化的师资能使他们在所学的课程中得到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机会。总而言之,学生主体加之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的国际化都能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33]

第五,远程网络教学。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教育的网络化,都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著名的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目前已形成了更为庞大的教育机构进行远程教学。目前,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其海外教育出口,2001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HEFCE)拟定E-University计划。2002年,英国成立了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产业大学(University for Industry),这是一所没有校园的大学,学校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向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和掌握新技能的机会。然而,在大规模推广远程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英国高等教育保持了其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这就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英国大学国际教育质量的信心。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英国政府每年采取两种方法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34]。虽然这种制度化及数字化的评估方式一直备受争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谨慎的办学态度及监控体制,使得英国大学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为英国高校在国际学生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

三、总结与启示

本文就大学国际化的问题,以英国大学为例,以国际化概念、大学国际化标准和近年英国两个实证研究项目为基础,总结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并就我国高校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当下高等教育界关于国际化所热议的观点,重点分析并讨论了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传统的招收国际学生仍是大学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但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的出发点有所变化。学校意识到国际学生对于培养本土学生国际视野与成为世界公民的积极作用。国际化课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也最具挑战性。教学理念的国际化较之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更为重要,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学生流动和教师国际化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大学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与国际化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最后,本文就远程网络教学方法,总结了远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才是远程教学长远发展之本。

我国大学可以根据各个大学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就以上5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与投入,从而逐步成为国际化院校。在国际学生方面,学校在继续重视对来华留学生招生的同时也要以培养我国学生成为世界公民为出发点,为来华留学生和我国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环境并重视与毕业的留学生保持积极的联系。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要结合本国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一些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拓创新。继续加大和鼓励我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交流,从而带动高校整体的国际化发展。在远程教学方面,我国高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应当及早重视教学的质量和高起点的实施。综上所述,我国各高等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各异,因而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使得高校快速跨越式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院校。

注释:

①1994大学联盟:代表了19所英国顶尖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旨在推动优秀大学的研究和教学。

②欧洲纬度:1990年,英国提出了对“欧洲纬度”的定义,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欧洲身份,为他们家人到欧洲单一的规划和指挥共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准备,增加学生对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英国与这些国家以及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Tsang M, Yu Z.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M]. New York: 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008.

[2] Altbach F.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3]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cepts,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4][18][19][21][24][33]Nivesjo S, Winzer R, Brassell L. Strategies and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K Universities[R]. 1994 Group'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sources Policy Group, 2011.

[5] Hesa. Press Release 155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09/10[Z]. 2011.

[6][8][9][15] Middlehurst R. Respon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genda: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Strategy[R].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07.

[7][11]De Wit 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 Connecticut: 2002.

[10]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 1(8): 5-31.

[12] 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3] 王璐,陈昌贵. 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建构[M]. 湖北社会科学,2007.

[14]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4):116-135.

[16][20]Fielden J.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ing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 UK Universities[R]. UK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Unit, 2008.

[17] Fielden J. Global Horizons for UK Students: A Guide for Universities[R]. The Council for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7.

[22] UUK. The Impact of Universities on the UK Economy 2009.

[23] Elliot D. United Kingdom, in National Polic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M].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5][31]Caruana V, Spurling 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UK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Selected Material [R], 2007.

[26] [27] [34] [35]尤碧珍.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以法、德、英为研究对象[D].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8] Shiel C. Managing Diversit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MAF: Subject Centre Conference[Z]. 2006.

[29] De Vita G. Integration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a Business Synoptic Module for International Credit Entry Students [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1(9): 69-8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