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06:36: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园游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相比听、说话、看书、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和故事场景等诸多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多感官吸收。为此,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为之开展了各种研究、探讨和尝试。然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幼儿园游戏等同于幼儿游戏,忽视了幼儿园游戏的环境,对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指出: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同时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幼儿园游戏的性质是‘教育性游戏’;这种游戏的特征在于:一方面服务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教育满足与快乐。”
然而,幼儿不是一张被动的任人涂抹的白纸,而是天生具有主动探索、感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下面,谈谈在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尝试中的所悟。
一、幼儿园游戏富含自觉教育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朋友玩“扮家家”“小老师”的游戏,甚至就是一堆沙子石头之类的,他们也会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或菜品,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就是小朋友从婴儿期转入幼儿期后,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渴望参加到成人社会和实践活动中,但由于幼儿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又令他们不可能现实地参与成人活动。于是,为了满足这一愿望,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因能满足他们潜在的愿望而受到幼儿们普遍的欢迎。
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那完全自发的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自觉教育性。所以,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培尔警示:“学前儿童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因此,幼儿园游戏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班级特点的、又能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间接的、隐蔽的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
二、幼儿园游戏蕴含主体性指导
幼儿园活动不是单个的或几个人的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整体的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游戏不是幼儿自发的、散漫的游戏,而是一个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虽说在游戏中,幼儿是按照自己的主体意识选择游戏伙伴、内容,而决定使用活动的材料的方式、方法,以及游戏的主题和解释游戏活动的结果,以及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保留独立的游戏活动的前提下,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并制定好计划和做好记录,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才能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
事实研究也表明:教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游戏是已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性和幼儿主体性,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与幼儿游戏既有着联系,又有着区别。
参考文献:
[1]斯波戴克.幼儿园游戏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游戏化 分析 幼儿园
活动游戏化,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据理论研究揭示,幼儿园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开展游戏化的活动,利用好这个时期,对幼儿发展很有利。
一、实现活动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之所以爱游戏,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因此,幼儿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及集中注意力,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的天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纲要》提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强调活动游戏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具有自主性、趣味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还使人格得到尊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据统计,一般活动中,专注力占57.7%;在活动游戏中,平均占92.2%。这说明将活动游戏化,能不断满足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是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及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手段。
二、游戏化面临的问题
(一)幼儿园管理体制影响幼儿园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民主性也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幼儿园由于投资主体的多样性、投资组合的复杂性和投资目的的盈利性,产权、法人地位以及投资回报问题显然是比较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许多幼儿园没有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甚至家长委员会,集园长、会计于一人,实行“家族式”、“小团体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了办园质量,导致幼儿园教学与管理混乱,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扼杀了幼儿发展的需求,造成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盛行。
(二)教师对概念认识不清
许多教师把具有目标性的、限制性的活动,称为游戏。幼儿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在活动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游戏只带过或限制式开展,不能让幼儿真正地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参观一些幼儿园游戏活动时,发现许多幼儿都很规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安静地参与指定的游戏。
三、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管理者不理解游戏化
当前公办园数量尚不能满足入园需求,民办园的发展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民办的管理者大多数是投资者,他们多数是没有相关的教育经验,只看结果。幼儿园活动游戏化需要环境创设与教师能力提升,而管理者基于资金与本身的观念问题,没把游戏化看为竞争点,更多看重经济收入,要求报名参加丰富的兴趣活动,忽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对活动游戏化认识不足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原则及其表现形式、范围等有关的游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较肤浅。认为游戏就是学前教育教科书上划分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及智力游戏等,并机械化地将这些类型照搬到实践中,造成了游戏分类开展形式单一,游戏的开展按固定套路或程式。
(三)评价教师中缺少游戏化成分
为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服务质量,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许多幼教机构制定了教师业绩考核制度。据了解,幼儿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比较片面,如:教师考勤、教学工作、家长工作、安全卫生工作等等。由于考核制度没有细化到教师教学中,使幼儿园活动游戏化也被慢慢的忽略。
四、实现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设想
(一)改革幼儿园的体制
1、完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监督幼儿园的监管部门,对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制定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园管理者的培训基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并实行考核和评估制度;提高幼儿园办园审批的准入门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3、完善幼儿教师业绩的考评。幼儿教师考评的结果是其受聘的重要依据,完善考评制度是幼儿教师聘任制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制定完善的考评指标体制和具体办法,并将幼儿园活动游戏化列入考评制度,鼓励教师组织活动时必须游戏化,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改革需要游戏化
1、正确认识幼儿园活动游戏化。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清晰、明白什么叫“活动游戏化”。在了解它概念的同时,还要体会其中的意义,真正实现幼儿园活动游戏化。例如:在数学活动《1和许多》中,采用“小白兔采蘑菇”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蹦蹦跳跳地一个蘑菇一个蘑菇的采,到最后,小篮子装着许多蘑菇。这样有趣的活动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保证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趣味性。幼儿之所以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成为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幼儿愿意玩,能够从中体会到乐趣。在科学活动《硬硬糖和软软糖》中,教师设计了摸一摸、捏一捏的游戏环节,使活动充满了神秘感,当幼儿把小手伸进箱子的小洞洞时,幼儿都发出了好奇、惊讶的声音,并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表演游戏 指导原则 教学潜能
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起点,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的启蒙作用。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状态及个性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天性与需求,以游戏活动为特性,保教并重,优化教育改革,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无限潜能。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应注重游戏性。注重游戏性是整个幼儿教学大纲中应该遵循的宗旨,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合理教案,将表演游戏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幼儿教学模式中。幼儿园教学表演游戏强调的是教学与游戏相辅相成的整合作用,而非传统的课本知识灌输的枯燥教学。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的主导因素,占据着幼儿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最符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过程中注重游戏性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不但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幼儿时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思想意R的培养与提升。
2.幼儿园表演游戏应兼顾表演性。表演游戏顾名思义就是表演性与游戏性要同时兼顾,尽管游戏性要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表演性也不可或缺,不然就失去了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整体性。表演游戏以故事性为基础,创造出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蓝本,在该故事的演绎中,幼儿重现了所饰演的角色的行为、举止、情感等轨迹,这种深入其中的教育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所以,故事的选取一定要是富有正确价值观的健康作品,为幼儿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幼儿园表演游戏应依靠教师的指导。表演游戏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以幼儿为主导,利用流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形态等表现方式来诠释故事性。这个过程不但点燃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也开发了他们的兴趣、特长、观感等。为了保障幼儿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发挥其指导作用,约束幼儿的行为与方向。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优于表演性。在传统的幼儿园表演游戏课程中,表演的成分往往要重于游戏的成分,教师为了追求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普遍采取机械式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幼儿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压抑了幼儿的天性与才能。表演只是顺应游戏过程的一个结果,它并不具备主导作用;而游戏才是刺激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并具备激发幼儿开发智力、拓展才能的推动作用。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状态,教师在安排表演游戏活动时,一定要贴合游戏性优于表演性的指导原则,根据游戏的特性引导幼儿自发性地参与互动。
2.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尽管游戏性与表演性的主导程度有所差异,两者却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相互统一、共同作用的,交融为一体的。游戏性作为中心力,支配表演游戏的全局;而表演性则是为了整合整个游戏过程,另其更加饱满,增加其艺术性的。也就是说,游戏性体现的是主导作用,而表演性体现的则是辅助作用。
3.尊重幼儿自身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全过程,都要尊重幼儿自身的表现能力,要耐心、连续、重复地帮助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的互动中来。教师一定要谨记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自我表现与自我挑战,切记勿要“拔苗助长”式教学,要相信并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1.多领域拓展。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除了可以获得一些基础的认知学习外,还可以初探其他领域的学科,例如:关于语言方面,可以学习表达方式、情感交流、理解能力等;关于数学方面,可以掌握量性、类别、图形、几何等知识;关于艺术方面,可以通过画画、唱歌、跳舞等表现形式直接感受和欣赏美学;关于科学方面,可以了解昆虫习性、植物生长、其他小常识等;关于社会学习方面,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责任感、生存技能、关爱他人等意识。由此可见,表演游戏可以拓展多领域的学科的接触与学习。
2.想象与实践相结合。表演游戏以它表演性与游戏性相辅相成的活动特点映射出了想象与实践的结合现象。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诠释与故事走向的演绎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致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游戏表演的过程,随之更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关注点,而不同的出发点又对故事的塑造注入了更加丰盈的表现色彩。通过这种想象与实践的不断结合,相互促进,无论是幼儿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会得到一个量到质的飞跃。
3.激发幼儿主体意识。幼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意识,并且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时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对周身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合理化的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行为、情感等认知,并进一步加深其主体意识的稳定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周艳.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再认识[J].当代学前教育.2015(01).
一、“沙类游戏”的特点
1、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强
沙子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可是他们却没有固定的形态,千变万化,属于不定型材料。幼儿想把它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样,而且简便易行。这种特征,不仅满足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随时根据游戏要求来调整玩沙的方法。表面上孩子在玩沙,实际上他们是在探索沙的特征。
当玩沙游戏中的各种材料出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玩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总近阶段开展的一些“沙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操作意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能挑选与目的相适应的材料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能认真积极地思索;能克服一定困难完成操作任务。
2、结合性强、渗透范围广
沙子流动、可塑的特点,诱发了幼儿的奇妙想象和欲望,蕴藏着无数游戏的挈机。例如在语言活动“过家家”中,孩子们用略湿的沙子堆出了各种形状的蛋糕,捡来数枝插上当蜡烛,几个人围在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过一个很特别的生日。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沙类游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载体,例如,我园的“沙画”课题教学。
二、“沙类游戏”的种类
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性强,简单可操作的沙游戏:
画沙游戏;沙漏游戏;沙瓶画。这类游戏可以在绘本活动或角色游戏中玩,让幼儿画出各类人物或动物等等的形象,活动时可以当道具使用。
三、“沙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在玩沙过程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教师的角色,帮助幼儿更愉悦地进行“沙游戏”。
1、连续观察、善于改变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合适,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观察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和安排的工作是合理,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当幼儿能自由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便会集中精力地游戏,达到快乐游戏的境界。
2、及时指导、帮助游戏
教师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应该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的做法是①个别指导;②共同参与另外,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进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无形沙子、有型规则
新课改的精神强调自主游戏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基础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规则是必要的、适合的?好的规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玩沙游戏规则的建立不是对儿童游戏的限制和束缚,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形成规范,从而保证幼儿在群体中的游戏开展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考虑到课堂教育中的正规性活动,忽视了幼儿游戏常规的培养,使幼儿失去了许多自主解决矛盾的良好时机。
4、注重差异,恰当指导
在沙类游戏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要求,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在情绪上给予幼儿支持,鼓励幼儿能主动地寻找合作的伙伴,还要培养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一些,能专注于自己的建构过程;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应培养他的合作能力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和同伴有分歧时,要学会用商量的方法解决问题;而能力强的幼儿,应重点培养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辅助材料。
5、宽严相济、愉悦氛围
在指导幼儿进行玩沙活动时,教师要学会在教育中等待,在等待中观察,在观察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并适时的介入,在这样的“等待”、“观察” 和“引导”下,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玩沙过程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学习和创造
6、及时评价、积极正面
往往由于游戏时间的限制,许多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都会犯“虎头蛇尾”的错误,忽视游戏评价。我们也经常看到幼儿很舍不得推掉好不容易才建成得作品。即使教师不去比较幼儿的作品,小朋友也会去比较和评价作品的。但他们往往是根据作品的一些外部特征来评价,有时看到自己的作品不如别人时,有些幼儿会去破坏别人的作品,会去攻击别的小朋友。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比较作品,引导幼儿不是简单的比较谁的作品好和差,而是引导幼儿比较谁的作品更有意义、更有创造性,与众不同;谁的作品某一部分做得特别好,特别合理;谁的作品某一部分需要特别的技能;对有的作品可以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游戏的评价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此次游戏优劣的总结,也是对下次游戏的提醒与指导。
关键词:身心发展 情绪 角色游戏 个别化游戏
人的行为构成活动,活动是人生命的标志,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志。游戏活动对成人和对儿童虽然都有普遍意义,但对学前儿童有着特殊的价值,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
一、游戏活动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进行游戏活动,就是要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根据游戏的要求和特点,使幼儿的身体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例如《爬行动物运动会》,鼓励幼儿模仿各种爬行动物走路,分为手脚着地、手膝着地、横爬、竖爬等几种不同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分组进行比赛,还可以让幼儿从游戏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二、游戏给幼儿带来积极愉悦的情绪
刚入园的幼儿往往在情绪上不稳定,我的班上有一个叫宁宁的孩子,从入园开始到学期末,情绪总是忽好忽坏,时有波动,宁宁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大部分幼儿在情绪波动时,喜欢让老师单独,宁宁却不然。在这个时候,老师越是偏爱她,她的情绪就越波动。后来,我发现宁宁在参与游戏过程中非常愉快,她喜欢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并且,在游戏活动中,起着先锋作用,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还是记忆力都极为突出。这样,我把她的集体意识渗透到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消除她的孤独感。经过一个月的尝试,果然有效,宁宁喜欢上幼儿园,完全消除了不良情绪。
三、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探索的愿望
幼儿的好奇心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幼儿可在游戏中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探索性的尝试。例如游戏《捕鱼》,既来源于生活的捕捉现象,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不存在被捕的实际意义。该游戏可反复进行,幼儿可以创造性地活动,从游戏中探索鱼儿的生活。
学前儿童是在游戏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学前期是游戏期,剥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便是窒息了他们的童年,将造成他们发展的畸形,因此,必须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并要研究在游戏活动中怎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角色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由活动,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经验: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角色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决定着角色游戏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
2.充分发挥讨论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活动需要的道具、头饰等。
3.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适宜介入
(1)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例如游戏《狼和小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陆续以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充实狼、小兔、兔妈妈和小狗的语言和动作。
(2)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幼儿通过看同伴的表演,一是可以增强自信心,二是可以积累经验,想出更好的游戏方式。
个别化游戏以学习为目的,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比较适合中大班,特点是根据幼儿能力和需要,设计和添加有层次的材料,幼儿自主选择和操作,教师给予帮助和点评,游戏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例如:游戏《故事棋》。
玩法1:棋盘一副,故事图片一套,骰子一个,两名幼儿参加,故事图片提前商议摆好,一名幼儿投掷骰子,另一名幼儿根据数字前进,遇到图片讲述相应的故事情节。
玩法2:棋盘一副,图片两套,骰子一个,两名幼儿参加,一套图片提前商议摆好,另一套图片放在固定的位置并设定要求(如:前进两步、暂停一次、后退一步……)一名幼儿投掷骰子,另一名幼儿按照要求进行游戏。
个别化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根据幼儿的能力需要,逐层投放材料。
游戏和学习是整合的,不是对立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使儿童的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求、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可举一反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幼儿拥有一个灵活多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通过表演游戏激发对作品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表演游戏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观体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表演《小熊请客》时,幼儿极力模仿作品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小猫、小狗、小公鸡的幼儿,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场景都是假的,但幼儿都把他当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语言来说话、行动,这些都带有幼儿自己对人物的再创造,从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
文艺作品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优美的语言,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有重要的作用。
4、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幼儿要克服怕羞、胆怯的心理参加表演是有勇气和有自信心的表现。一个胆怯的孩子,哪怕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的再不如人意,但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突破,一个飞跃,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了出来。
在游戏时,幼儿要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妆,共同准备道具。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表演时,角色之间的配合、上场的先后顺序安排等也能锻炼幼儿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5、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表演游戏使幼儿的情感得到表现,一旦幼儿的创造性成就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像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品德教育渗透在表演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故事和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和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以表达他们对故事和童话的感受。而表演游戏正是以故事、童话内容为依据,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演一定的情节而进行的游戏,因而孩子很感兴趣。所以在选材方面就应注意多选取一些角色突出,易于表演的内容。
2、通过直观有特点的场景、道具帮助幼儿熟悉主题、内容、主要情节及优美的语言、动作等。利用好道具,甚至可以代替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
3、教师用自己喜欢看、说、表演游戏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辅以一定示范,会有很好的效果。
4、教学形式多样化。指导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一定要用各种游戏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地教给孩子表演技巧。如幼儿掌握了表演游戏的主要情节后,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1.教师表演哑剧,幼儿配角色的语言;2.师生对话同演;3.请能力强的“小导演”带演;4.幼儿抽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角色对话。
5、创设表演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表演材料,并交给幼儿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幼儿的表演游戏应体现自由性和灵活性,对于道具的准备不必过于追求真实齐全。教师可用纸做头饰代替化妆,一个小小的提篮就是兔妈妈的菜篮。还可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道具或自己去找其他物品代替某一道具。这样幼儿会感到十分满足,使他们更关心自己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支持幼儿自己的意愿,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在表演前或表演中可适当提醒或以角色身份提醒。但应注意不要对幼儿的表演横加干涉。随意打断或在旁不停地喊叫指挥,使幼儿的表演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至失去了表演游戏的真正意义。表演时,幼儿往往会遗忘某些情节或对话,以及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符,使表演的进行遇到障碍。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必要时也可参加到游戏中,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提醒,也可悄悄地用语言或模仿动作提示
6、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游戏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角色形象,创造出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动作并指导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编自演,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乐园
我园的做法:
2014年2月以来我园以省级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为契机,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全面实施游戏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活动,下面就我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在这儿和各位分享和探讨:
一、将游戏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努力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从晨间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到多彩多样的艺术游戏,还有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晨练游戏活动――每天的8:20-8:50为我园晨练时间。由侯艳英和肖丹两位老师定期更换新的器械操和音乐律动,利用每天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让每位教师先学习掌握,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好器械,然后在晨练时带领幼儿进行器械操和音乐律动结合练习。
户外游戏活动――我园安排每天的9:00-10:00为小班和中班户外活动时间;10:10-11:10为大班户外活动时间。每位老师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定期练习一种游戏,然后通过展示交流、改进后形成一个固定的游戏方案,各班再交换进行。内容包括体能游戏、大型玩具游戏、传统游戏和其他游戏;
艺术游戏活动――每天的15:00-16:00为我园的艺术活动时间。每个年级代课教师结合许卓娅老师的“我和音乐做游戏”光碟,学习并教给幼儿适合各自年龄段的音乐艺术游戏;运用彩泥结合民间面塑进行美术游戏活动――泥塑制作。
离园整理――每天16:10-16:30为我园离园整理时间,我们搜集了几十种手指游戏歌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规定每位老师定期学习一种并利用放学整理时间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二、拓宽和丰富游戏种类
我园先后开发传统游戏60种。有:抬轿子、推小车、斗鸡、编花篮等游戏玩法。
其他游戏180多种.有大型玩具玩法20种,绳类游戏20种,沙包游戏30种,球类游戏20种,皮筋游戏10种,报纸游戏、轮胎游戏20种,体能游戏60多种。
三、有效实施游戏活动
1.游戏场地的划分
晨练采取全园集中进行,手指游戏、音乐游戏主要以班为单位进行,各值班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我们将户外活动场地的进行了划分:
活动区六个:教学楼前分为三个活动区,教学楼后分为两个活动区,教学楼西侧为一个活动区。
器械区六个:园内的大型玩具“滑滑梯,趣味迷宫,蹦蹦床,秋千,跷跷板,转转椅”划分为六个活动区。
功能区四个:攀爬区,泥巴台区,沙池区,涂鸦墙区。
2.游戏的设置及原则
(1)固定的特色游戏。主要形式和内容:音乐游戏、手指游戏、体能游戏。
音乐游戏:起步阶段以徐卓娅老师的音乐游戏未开发的主要内容,每个月熟练掌握1~2个。后期在此基础上创编园本特色音乐游戏。
手指游戏:要求每月熟练掌握两个,内容结合一日生活先引用再创编每月各一个。
体能游戏主要特色:花样绳操,用绳子摆花样,找器械设置钻、爬、跳、平衡走等花样,趣味走绳中锻炼体能。
特色游戏实施原则:强调任务和效果,突出整体效果和全面性。
(2)阶段性重点游戏。主要形式和内容:传统游戏、器械游戏、其他游戏。
传统游戏以跳房子、沙包、摔炮等形式为主,我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开展和开发。
器械游戏是以圈类、球类等器械为主的游戏活动,根据器械的不同定位一个月、一个季度等不同的集中开展和开发时间。
阶段性游戏实施原则:强调阶段重点和开发新的玩法,突出连续性和挑战性。
(3)多样的趣味性游戏。主要形式和内容:美工游戏、功能区游戏、角色游戏等。
美工游戏包括撕纸、沙画等在内的所有的美工形式的游戏,以学期为单位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游戏种类,分布在一学期之中。
功能区游戏主要包括在攀爬区、泥巴台、沙池区、涂鸦墙等区域进行的游戏。
多样的趣味性游戏实施原则:强调丰富和广泛,突出趣味性和多样性,老师们填写周计划的时候最好一学期都不重复。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教学游戏;教学方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园教学对个人毕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小学教育是个人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而高校教育是个人知识能力水平的形成阶段,但是这其中所应用到的意志力、毅力、创造力等能力,都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园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一、幼儿园教学概述
1.幼儿园教学的目的
幼儿园是将幼儿集中起来进行基础的生活知识教育和行为教导的机构,严格来讲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教学,而是教导。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去安排幼儿活动,使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达成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幼儿升入小学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行为基础,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目的。
2.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教学提供给幼儿的教育是多种多样的,能够给幼儿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知觉以及肢体发展以足够的刺激,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学还是倾向于对幼儿进行集体行为教育,而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发展的特殊性,其中很多教学活动都要求幼儿的行动安静并保持一致,这与幼儿以游戏作为学习的主要方法的原则并不相符。
3.探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指的是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符合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目前幼儿教育中的缺失,能够使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值得幼儿园教师进行实践和尝试。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现途径
1.给幼儿广阔的空间以满足游戏心理需要
游戏是幼儿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幼儿能够自主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是在一定的环境启发下的,也只有有规则的游戏才能使幼儿从中学习到知识,实现能力的增长。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实现游戏化,就必须先给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游戏心理的需要。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原有的关于科学的意识和知识基础,给幼儿提供了接触科学的蓝本,如“天为什么会下雨”“草为什么会长大”,幼儿的这些疑问,虽然通过精彩的教学内容,如学习儿歌等得到解答,但是这些答案大部分来自口述,幼儿在规则中(音乐的频率规则和儿歌的歌词规则)了解科学的内容,实际上与科学的本质不相符合。要使幼儿真正了解科学,从自然中获得知识,完善自我和外界的内部图式,除了实际的探索,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因此在进行“植物”的了解过程中,我放下了班级里的植物卡片和色彩缤纷的教科书,直接把幼儿带到学校的草地和花园中去,给幼儿一个任务“老师想得到来自每个小朋友的两片不同的植物的叶子和花!”幼儿马上进入草地,开始进行观察,仔细比对所看到的小草和野花,互相之间讨论着“你这个和我这个是一样的!”“这个花是蓝色,这个花是白色,可是长得一样,是同一种花吗?”“在草地上寻找相同(不同)的东西”成为幼儿间游戏的规则,一节科学课就在这种游戏的气氛中结束了,在此期间幼儿学会了对比,并且获得了“仔细观察”“多问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
幼儿游戏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设计游戏环节,使幼儿能够接收并认同教学。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游戏的设计,使幼儿从学习中领悟到除了知识之外的东西,以此促进幼儿心理成长。我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设计了模仿游戏,如,在学习母鸡下蛋的儿歌以后,我先用舞蹈动作将整个儿歌演示一遍,使幼儿对母鸡生蛋、草窝等歌曲中的形象有所认识。然后请幼儿跟着音乐唱歌,我扮演歌词中的相应角色;接着师生位置调换,我唱歌,幼儿扮演角色;最后我将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先请每个小组熟悉模仿游戏的过程并请幼儿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学会儿歌和扮演形象,再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模仿挑战。幼儿立刻投入完成游戏的状态当中,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不久他们都迅速做完了游戏,并且问我:“老师,还有别的游戏吗?”这样的游戏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游戏当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学究竟能够得到怎样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幼儿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在幼儿园教学中实现游戏教学,取决于幼儿教师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倡“改变教师角色,推行人本教育”,即希望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教育者”变成“指导者”,将知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而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使自主学习有效性提高。幼儿教师必须持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幼儿教学游戏化。因此除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严格要求之外,幼儿园还应该对幼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善。即便现代幼儿园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还是有很多幼师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严厉的批评和不尊重幼儿发展意愿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幼师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或者组织幼师到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使他们体会到优秀的幼儿教育的“教学气氛”和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另外组织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研究和实践也是必要的,这会促使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进行反思和矫正。
三、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教学的影响
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直接实现了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游戏化教学会使幼儿教学气氛更活泼,教学效果更好。在进行游戏化教学实践时,幼儿教师需要注意对课堂效率进行控制,即不能因为对课堂的特殊安排浪费教学时间,也不能因为追求快乐而使课堂纪律混乱。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实现游戏化教学,是能够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并符合幼儿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需要幼儿教师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改善,相信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会使幼儿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是为了让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承受正规教育带来的强烈压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过程(不是控制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游戏化的本质不是将教育活动统统变成“游戏”,而是使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即兴趣性、乐趣娱乐性,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中获得和谐健全发展目的。
《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近年来,“游戏化教学”风靡全球。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的适宜性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三至六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真童趣,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2.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1)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选择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去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克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全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其他学段,实践证明: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学前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首先要坚持《纲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克服幼儿教学小学化。
三、当前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性的缺失
1.知识传授过多,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不足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师范技能比较扎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缺乏将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如:如何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实现游戏性因素与教育性因素的融合;如何发现、探索和整合教学环境中的游戏性教育资源;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游戏经验,以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等。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游戏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互动关系单向化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前预设具有较高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或者更确切的是领导。教师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某种反应,从而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预设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技能;教学就是教导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就是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背诵和理解,好的成绩,技能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表扬或奖励等外部刺激成为衡量标准。
总之,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游戏化教学的实现所要求的就是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游戏化教学主将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的因素进行融合,内隐于为幼儿发展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幼儿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丰富着自身的经验。在游戏中实现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身体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等个性特征的养成等。教师以引导者、观察者、促进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形成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