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团建发言稿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6 21:12: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团建发言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团建发言稿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2)规范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团员管理,团员生活,团会团课等日常工作规程,增强农村团的号召力,提高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第2篇

建设高效的软件开发团队,是实现软件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具体的建设措施有以下六点:

选拔或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

软件项目是由不同角色的人共同协作完成的,每种角色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定义,因此选拔和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是首要的因素。

软件项目开发经理要熟悉各种设计方法,愿意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并且要很客观地把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的意见相比。此外,还要掌握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的方法。

系统分析员要熟悉需要的设计方法,要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原则,要拥有完成职责所需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增强软件开发经理的领导才能

软件开发经理是项目的负责人,负责整个软件项目的组织、计划及实施,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软件开发经理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明确具体的软件项目质量、范围等目标约束;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软件开发经理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交流环境

与IT项目成功有直接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用户的积极参与,明确的需求表达,管理层的大力支持。这三要素全部依赖于良好的沟通技巧。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交流环境,具体来说应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加强软件开发团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团队成员与周围环境的适应。

充分发挥软件开发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一般情况下,高团队凝聚力会带来高团队绩效。

设置较高的目标承诺。团队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成员的团队荣誉感,而团队荣誉感主要来源于项目目标。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间的融合度和团队士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剂。

因此,应当设立较高的项目目标,使团队成员对项目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激发成员的团队荣誉感。树立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

建立共同的工作框架、规范和纪律约束

软件项目的开发是创造性的工作,但要有必要的开发纪律。建立共同的工作框架使团队成员知道如何达到目标,建立规范使各项工作有标准可以遵循,建立一定的纪律约束可以保证计划的正常执行。项目经理圈子

第3篇

摘 要: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为喜欢运动的学生提供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文章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学生体育社团;问卷调查;管理机制;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19-01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意识到在高校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体育社团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研究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建设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基本内涵

社团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国务院在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对社团的定义:社团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据此认为大学生社团归属地为学校,成员必须是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校体育社团具有促进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等优势,对学生性格塑造、身体素质提高和生存能力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物资条件有限。资源条件有限主要表现在场地和资金两方面。对于场地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建校时间早、校园面积小,再加上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因此高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给予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少,一些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70%以上资金是由社团成员自主缴纳的,难以满足一整年或一整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费需求。

(2)社团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活动开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较多,但是活动的规模较小,而且80%以上的参与者是社团内部成员,学校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并且体育社团的比赛活动都是院级或校级的,很难参加市级或省级的大型比赛活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举办体育活动的频率多数是每周1次~2次,有20%左右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因为管理员精力有限、学生不积极和场地经费等原因,举办w育娱乐活动的频率是每月1次~2次,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不佳,很难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3)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和指导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能力,难以控制整个社团的发展趋势;同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对体育项目了解少,缺乏为学生服务的热情,不能获得社团成员的支持和认可。二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指导人员多数是体育老师或体育学院的行政管理者,受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影响,投入体育社团管理的精力也相对较少。此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缺乏考核机制,学生对老师具有畏惧心理,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并且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也不邀请专业老师参与,因而也限制了专业老师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1)加强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视,完善其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中对场地的要求较大,高校应整合内部资源,建立体育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馆的使用率。并且高校可以与周边的健身馆合作,建立微信公众号,使大学生通过微信了解体育馆是否有空闲位置,在微信上预定位置,避免场地浪费。在体育经费方面,高校可开辟多个经费来源渠道,如可以通过宣传、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学校体育社团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部门的注意力和支持。

(2)转变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观念,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转变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创新社团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团活力,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成熟。传统高校体育社团成员需要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才能进入社团,不利于体育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要简化社团成员筛选流程。同时,高校要为学生社团提供管理咨询和辅导,提升体育社团负责人的信心,为体育社团提供自由的发展环境。

(3)提高体育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促进活动有序开展。高校社团需要合理安排社团活动开展频率,活动内容要积极向上。举办活动前,高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活动需求,根据场地和体育社团现有的经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领导和教师要在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东东.北京市65所高校学生群众性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04).

[2]白宏舟.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07).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发展模型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61-02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具有学科和人才双优势,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未来科技战场上的主力军,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亟须解决的一项任务。被企业界广泛运用的“团队”运作模式适应了科学研究和变化的要求,因此,大学生高效率团队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大学生科研团队的特征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知识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组成的群体。大学生科研团队除了具有团队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是按“课题制”组建的课外研究团队,该科研团队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独立、内容较单一、周期一般较短、规模不大的研究项目而组建的。第二,大学生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应是带有创新性的应用性研究,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观察问题敏锐和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是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的一大优势。第三,大学生科研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或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良好合作的基础和经历,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由在校大学生组成,成员间的了解和熟悉能使团队较快地对研究目标或共同方法等达成共识,缩短了成员之间的磨合期。第四,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要求有2~3名的核心成员;同时,科研团队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结构上保证了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

2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主要影响因素

以影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通过访谈法(高校科技实践部负责人)、个例分析法(我们对获得“挑战杯”国赛银奖的一支团队进行详细的访谈),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和细分,得出影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因素很多,如研究课题、自身素质、老师指导等,另外,大学生科研的组成形式是团队形式,那么团队就是我们的研究重心和核心,团队组成,团队领导能力、凝聚力、执行力,能力互补,以及对团队的认知就成了我们的研究方向。这些因素的变动影响了大学生科研的效率,用一个简单的函数表达式研究,概括为:

F=k(X1,X2,X3,X4…)

其中F为效率,k是系数关系(不一定是线性关系),X是变量,我们基于这些变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及数据的搜集,以问卷对比分析法(问卷的发放对象为“××”211高校中近一年进行过科研活动的团队,将问卷数据中获奖与未获奖团队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最明显的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原始数据的处理,最终得到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3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资源分配比率(模型一)

对于团队来说每个关键方面都应该投入100%的精力去建设,但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去分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得到结果如下:

②资源是指从团队组成来看,有限的时间、精力的分配情况。

4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成长理论模型(模型二)

大学生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大致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团队组建阶段、团队发展稳定阶段和团队科研结束阶段。

大学生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图

根据以上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A、团队建设初期的凝聚力。团队在初期之所以有凝聚力,而不是从0开始,是因为通过统计发现,团队在选择成员时会倾向于熟悉的人,所选择核心成员之间的友谊便是初期凝聚力的基础。影响该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为目标的明确性(激励团队成员方面)以及对团队的认同感。B、该阶段主要是团队成员磨合期,是科研的准备阶段,彼此了解对方的能力及对方,加强之间的友谊。同时团队队长尽可能地完善团队目标,具体详细又有激励性,在该阶段还要为科研争取资源,使团队在资源方面充裕。其中影响关键因素为目标明确性和能力互补。C、科研准备完毕,在科研进行时效率应该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高度,该高度主要是由能力互补因素决定的,而维持主要是领导力因素,为团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靠合理的分工来提高效率,靠沟通来完成彼此的合作,尽可能减少内耗。D、科研完毕阶段。在该阶段,科研完成,团队生命结束,但是我们以团队的凝聚力来衡量,那么凝聚力是仍然存在的,存在的基础就是成员之间的友谊。E、领导能力的作用。领导能力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只有团队队长进行目标控制,使每个人都向着目标前进,团队才会产出强大的战斗力!

5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模型的应用及建议

第一阶段――组建阶段:

在该阶段,大多数人参加科研活动的动机是锻炼实践能力,而以取得科研成果为目标的人只有少数;作为大学生科研团队,在科研方面的重要性偏低,学院和学校如果是想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可以适当的在科研加分方面予以激励。在目标明确性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团队目标明确,超过半数没有意识到科研团队目标的重要性,或根本没有目标。因此在团队目标上一定要引起所有团队的注意,目标不仅明确,还要细分,以使团队向着一个方向前进。能力互补,一定要联系选择成员来看,因为团队成员对于团队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团队在选择团队成员时,多是一次完成的,并且多是选择熟悉的人和服从力强的人,即为感性的组合而非理性自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力求打造完美团队,所有的团队成员在能力互补上一定要是完整的。

第二阶段――发展稳定阶段:

在该阶段,团队进入高速发展,效率维持稳定且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那么最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团队领导力的控制,而拥有比较出色领导力的团队占少数,大多数团队的领导力都是一般。对此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学校在科研立项前给团队队长一个适当的培训,可能会使大学生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该阶段,团队的沟通能力也是关键,但是只有少数团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大多数团队只是进行较好的沟通,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团队在该方面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同时任务分工和团队执行也是团队效率的重要体现因素,人尽其能,只有良好的执行才能把团队的科研构想转变成现实。而我们通过数据发现,只有少数的团队分工是十分明确有效的,多数的团队分工只能说较好。在执行力方面,完全执行和能够执行的占大多数,两者进行关联,我们发现团队成员的素质和团队意识也是可以进步的,这个数据并不能使我们满意而就此止步。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33-02

2014年6月23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鼓励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规划为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民办本科高校能否顺应形势需要适时转型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从定义上来看,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指职业教育系列中从事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的高等院校,不同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系列的完善。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在建立之初,虽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专业实施了应用型课程的教改,但如何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打造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快速、稳步转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转型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需要。民办高校在转型中定位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的公办本科高校,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融合,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可见转型后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将是校企合作。要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需要依靠在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因此,如何适应这种根本性要求的改变,构建以在校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迫在眉睫。

2.适应各专业知识综合性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国内国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特性越来越明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综合化趋势使得各专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专业应用性研究方面,都离不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因此,组建以专业知识综合性应用为核心的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是适应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3.锻炼和培养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民办高校中由于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和激励机制,很难产生实践型的“教学大师”以及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氛围,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正是民办高校转型的重要条件。通过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重点将热心实践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他们为核心,组成实践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的教学团队,联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实践教学团队带头人,又可以形成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带动整个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团队大多仍以传统的学术科研为建设目标,成员中缺乏可以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教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一方面因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团队方面更是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学团队模仿重点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由教授牵头,带领某一专业的青年教师做科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此来推动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型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往往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甚至会因为要花较多的精力在开展实践教学上,影响职称的评定,因此教师也不愿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团队建设效果较差。

2.民办高校的教学团队虽然具备了教学团队的基本表征,但却缺乏教学团队运作的内涵,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较差。对于民办高校普通教学团队而言,能得到的资源投入非常有限,导致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等难以开展;加上学校扩招之后教学基础设施紧张,教学团队通常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设备。大家上完课就各自回家,教学团队成员都“单兵作战”,缺乏协作的意识和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更多的只能是“个体化”模式,得不到来自团队其他教师经验和智慧的支持,更缺乏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使教学团队建设活动难以深入,流于形式。

3.团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教学团队只有拥有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才能达到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信息整合,便于团队管理和成员知识技能的互补,取得团队发展的最大合力。但在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对团队规模、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求考虑不足,有的高校认为团队成员优秀的人越多越好,把整个学院或整个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拉入教学团队,没有考虑到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规模和专业方面的互补性;有的民办高校教学团队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申报过程中的成功率,往往会以学术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专家为核心或牵头进行申报,对其年龄方面的考虑较少,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三、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措施

1.结合学校转型发展,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要建设适应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团队建设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依据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将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确定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强化专业应用性为重点而协同配合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围绕这个建设目标,民办高校转型中可将教学团队分为偏理论型的教学团队、偏实践型的教学团队等不同类型,既各有侧重,又可以相互支持和促进。一方面继续提高原有的理论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抓紧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发展“校企结合模式”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转型中既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上又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打造“校企结合的模式”的教学团队,是适应学校转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建立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学习交流、接受培训的长效机制,选派教学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开发,让教师了解生产流程,熟悉岗位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改变教师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参加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强企业与校内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互补,为民办高校注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师资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成功转型。

3.建设具有“应用性”特色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校企结合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教师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突出团队“应用性”的特征。教学团队可围绕专业实践课,调整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团队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开展对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由于实践性教学以动手操作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其方法主要包括示范模仿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仿真培训等,所以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传授,重视技能操作,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成员选择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团队建设重点,邀请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共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要实现高质量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并且团队内部达到有效地交流、协商,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人数在10人左右,而且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对其他成员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适应专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展现知识“融合”的魅力。民办{校可以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强原有教学团队的优化整合,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积极营造内外开放的学术生态环境。

5.加大教学团队建设投入。首先,要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为开展教学改革、交流和研究等给予条件支持,适当增加对实践教学仪器、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增加对教学团队运行所需的经费支持力度。其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有赖于学校各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有赖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因此,需要高校在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选择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教学团队能够吸收到合适的教师成员,实现成员结构和教学资源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

[2]李璐.融合之惑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4-04-18.

第6篇

摘要:本文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基层团组织的日常管理建设中,结合支持关系理论实现基层团组织人才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的目的,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工作 基层团建

一、“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基层团建可行性分析

(一)“小组工作”方法特点

“小组工作”方法作为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之一,全美小组工作协会在进行了大量的小组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小组工作是指经过训练的指导者应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的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1}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小组工作强调将特点相似的服务对象组合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扰。

(二)应用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可行性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凝聚团员力量,在教育团员青年、培养团员青年的过程中实现组织建设目标,夯实基层团组织的基础,实现对于青年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提升。基于既定目标的相似性这一特点,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将小组工作模式的原理运用于基层团建实务工作中,激发团员青年参与意识,通过集体活动环境的创造诸如团校、拓展训练等形式提供人际交往机会,在活动中实现理念的灌输和问题的解决。在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具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应用研究

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已经初步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成功。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方向实现对小组成员的培养。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的小组大致可以分为治疗小组、自我成长小组、训练小组、自助小组、分享小组、教育性小组、讨论性小组、任务性小组、家族性小组等。{2}本文采取自我成长小组的小组工作方法,侧重对小组成员人生阶段的转变,实现其个人内在能力和人格的改变。

(一)以团校活动划分工作小组

以项目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设定小组活动目标,进行分阶段的活动安排,采取激励措施实现小组设定目标。

1.小组活动准备阶段

按照兴趣为划分标准,进行小组成员的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对于小组负责人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其了解小组领导者的作用和具体工作方式,与小组组员见面并告知小组活动目标以及对于整个小组活动的安排。

2.小组实施阶段

在本阶段,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吸纳各基层团支部的骨干同学参加到以小组为单位的培训活动中,在形成的各小组中开展活动。第一阶段是:发挥小组领导者的作用,首先实现团队成员的熟悉和了解,建立一种互信体系。同时,小组领导者除了要对于小组成员关心、尊重、包容外,要注意运用倾听、整合等沟通技巧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团队的共同意志。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培训团建理论知识,并按照小组为单位布置项目任务。将形成的小组活动方案按照既定步骤进行,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必要时引入社会咨询机构进行性格分析实现小组成员高效配置,实现互补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小组领导者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发动团队成员的见积极性,鼓励创新意识和新的想法、新思路的提出,以便充实团队整体策划方案的内容和实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是:将小组活动方案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以成果形式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增强小组活动和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成果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了解团队活动的目标,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对成果展示的内容,以综合评分形式予以评价,结合颁奖仪式表彰优秀团队,实现激励的效果。在团队活动和展示的过程中,重视凝练团队精神的口号的征集,以此作为凝聚团队成员引起团队共鸣的重要方法。

(二)常规小组工作效率培养

在高校基层团建过程中,除了开展团校和素质拓展等形式的小组工作形式之外,将基层分团委部门视为工作小组,以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开展小组工作。据国外专家研究表明,关心和意图归属的程度越高,积极的效果越多,最成功的小组领导者应当表现出高度的关心和意图归属以及适度的情感激励和执行功能。在部门工作中引入绩效考评的评价机制,对团队工作的效度运用评分形式展现出来,结合表彰会等形式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相互配合中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播,有针对性地结合小组成员的各自特点进行培训,实现小组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的加强。

(三)以支持关系理论完善管理、激励机制

在小组工作管理系统中,组织成员的态度极为重要,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团队目标实现与否。在小组中表现为一种支持关系,支持关系理论是合作系统的核心指导期在实践中的应用。“支持关系理论”具体表述为:“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的视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性的,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价值。”成员亲身经历和体验,不是个人式经验,而是在组织氛围中的群体式经验。即通过群体实现个体价值,也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形成个体价值的意义。

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实现支持关系的重点在于要正确对待组织成员,要对组织成员的人格、态度予以充分的尊重,在群体中实现个体的价值。只有从群体角度来理解,才能体会到“支持关系”的实质。这种“支持关系”有助于组织成员认识到自己在组织当中承担的使命和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感受到在群体中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价值认同的教育,激发团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团队整体的管理中的激励效果,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组工作方法的效果评估

基于上文的论述,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建运用过程中,重点强调积极性的调动和集体认同感的塑造。但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的进行团队建设时,不能认为小组活动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游戏,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界定为游戏是否气氛热烈等片面化、简单化的误区。小组工作实质是强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小组成员的思想沟通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在小组成员中传达一种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小组工作的灵魂是小组成员见坦诚的沟通和经验分享的过程。同时,要避免领导中心论的情况发生。在小组工作中,小组领导者通过对于小组成员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实现小组工作的高效率。但是,不能因此认为小组工作成果归功于小组领导者,如此小组工作方法的研究将毫无价值可言。在成长小组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小组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和协调者,不能混淆地位。

通过在高校基层团建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对于实现团组织整体的工作效度,实现对于团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新开展的事务都有其缺点和不完善之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实现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七版)【M】.晏凤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2(增订三版).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2007(3).

[5]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6).

[6]黄耀明. 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杨竹.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介入及其困境.【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专刊),2002

[8]黄耀明.社会工作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 [9].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3)

[10]时堪等.小组工作及其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11]魏爽.“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12]王竹换.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2009(8).

第7篇

第一,抓好队伍稳定,构建和谐企业

对我们来讲,抓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建设。而要抓好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核心的问题是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头脑,把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要按照__和建工集团党委的要求,编制好各个层面的理论学习计划,通过党委中心组带动整个干部层面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并且要求科以上干部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理论文章,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通过党课、党员民主评议和党的的组织生活,抓好党员层面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为广大党员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保证;通过巡讲和辅导、班前五分钟等途径,组织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事实政治,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能够跟上党和时代的要求。抓好队伍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干群关系、干部作风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重点突出抓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全面实行党风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重点抓好科级干部的廉政建设,给新任科干上好廉政第一课,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岗位活动,组织干部学习__纪委下发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等学习资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检查和督促,对重大工程和大宗材料采购加强效能监察,从而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从而为广大职工树立了表率作用。抓好队伍的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我们当前面对着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是建工集团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建工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对集团内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将原属于电气修造分公司的铝线厂划了出去,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利益格局,曾引起了职工的思想波动。对此,我们在学习和落实十七大精神中,加强了建工集团企业重组方面的宣传,宣传集团内的重组将有利于建工集团的发展,符合建工集团和广大职工的长远利益,引导职工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对待重组,支持重组,确保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电气修造分公落实科学发展观司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这便导致企业现状尤其是职工收益与相关方面存着较大差距,职工对此有看法、有情绪。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职工的交流和沟通,到基层去、到班组去,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个差距,宣传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观点,讲清改变这个现状靠的是企业的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针对电气修造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带领广大职工更好地开拓__内部和外部市场,千方百计地增加产值收入,降低成本耗费,从根本上提高电气修造分公司的经济实力,为提高和改善职工的收益水平创造物质条件,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道理给职工讲清楚,职工队伍就稳定了,企业就和谐了,从而就为重点突出电气保产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化保产理念,坚定服务思想

在__实行电气设备协议保产,既是__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电气修造分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用这样的运作方式来确保__生产厂电机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自20__年实行协议保产机制以来,我们公司已经与23家主体厂签订了电气协议保产合同,协议保产已成为电气公司的主业之一。这么些年来,我们公司在树立新的保产理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家政式服务、保姆式保产”的保产服务新理念,要求全体职工为主体厂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通过这么些年的宣传和运作,应

该说我们的职工都接受了这个理念,并且倾尽全力地为主体厂提供保产服务,较好地保证了主体厂电机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更好地为主体厂搞好协议保产,我们把思想和技术过硬的生产骨干派驻各个生产主体厂,组建驻厂保产站点,并且在经济收益和评先工作中向保产站点倾斜,保产站点职工的绩效工资系数就高不就底。20__年我们公司评选驻三炼钢厂保产站站长张银华为劳模,20__年我们公司评选驻二冷轧站站长杨小兵为优秀党员,从而调动了保产一线的员工的积极性。维检二部驻二热轧保产站,工作高标准,点检严要求,为二热轧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大电机问题,被二热轧评为最佳保产单位,二热轧还给他们站里送了一面锦旗。我们要在总结这些年树立协议保产新理念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干部职工协议保产理念

的宣传和强化工作,讲清楚这种保产形式我们不是离主体越来越远,而是联系日益紧密,使职工真正牢固树立起用户至上的工作理念,真心实意地为

主体厂当“家政”、当“保姆”,提供零缺陷服务,确保主体厂电机电气的顺利运行。

第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技能素质

这些年来,__推行“双高”战略,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上了多项效益工程,引进了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也创新了“万点受控”

第8篇

关键词: 团队建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84-02

0 引言

高校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情况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骨干的后备军,是高校教学任务开展的主要工作者,也是推进教育改革、

更新教育方法的一线带头人。在高校招生竞争压力日益凸显的今天,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着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青年教师学历较高,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较好,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工具的使用情况掌握较好,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活力、有激情在教学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不够均衡,专业经验不够丰

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够透彻,这些是其中不足的地方。从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忽视了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高效往往更注重对教师的制度化管理。在新时期,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高校教学团队的概述

高校教学团队是基于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效果显著的团队。

2 教学团队的建设准则

2.1 团队建设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高校人才。在当今科学技术变革日益加速的今天,高校教育一定要紧紧把握时代进步变革主流趋势,与时俱进,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质量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体现,高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注重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考虑不同教师之间在学识、经验方面的差异性,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色优势,区别对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融合团队成员,为高校培养大量优秀青年教师。

2.2 团队建设要以异质性成员为结构 团队的成员,要求包含不同知识水平、年龄结构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异质性,异质性高的团队,其教学效果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异质性高的教师团队,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主动创造精神,团队成员的差异还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3 团队建设要以构建和谐集体为依托 青年教师团队建设,要注意维护好集体的团结性,高校教师是学校知识、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推动者,在自身团队建设方面一定要注意维护好自身的形象,高校教师的团队精神文化,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和谐团结的青年教师团队对于激发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有着关键的作用。

2.4 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学术交流、教学经验分享为宗旨 在高校的各种组织团体之中,教学团队是其中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团队,负责着学校的整体授课,在团体的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团队活动的宗旨,教学团队充分给予教师自由交流经验的自由,在团队中,注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价值,提高学术交流、实际教学经验的讨论程度,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学团队的具体实施

提出“人事相宜”的队伍建设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体现教学改革与团队建设的协同发展。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不能局限于基础课程教学,而应该依托基础课程,延伸到专业教育,融入到学科建设,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于一体。按照“三个结合”开展队伍建设。

3.1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促进的两个方面。要让科研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科研需要理论的指导、方法的引领、科学的假设,而这些正是青年教师比较缺乏的。团队教师则可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客观提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惑,最终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教师共享。教学研究侧重的是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知识,而科学研究侧重于如何开发研制新型产品,如何研发新型技术,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研究要同科学研究保持联系,将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纳入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他们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也有限,自然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能力不尽人意。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团队中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才能确保青年教师教学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

高。老教师可通过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理论的系统培训、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以及公开课等形式的训练和指导,给青年教师提供帮助。在团队建设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有利于教师在理论教学时教学案例和素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时理论指导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全面成长。

3.3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每个主干课程群(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都设置有相对稳定的课程组,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课程教学面向全院开放,鼓励专业教师和基础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以吸收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教学与改革。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基础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现代高校很多教材比较陈旧滞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高校教材的更新建设一定要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提高教材的时效性、应用性,优秀的教材是保证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

4 教学团队提高青年教学能力的作用

教学团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方面,优秀的教学团队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团队内部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对各小组教师的日常授课进行考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意见,提高对教师的激励监督效果。教师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有了具体的教学任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1 教学团队提高青年教师新知识学习水平 在高校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的进步,不少教师的教学案例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及时补充新知识,但有时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教学团队每隔一定时期进行学术交流,将不同教师整理好的优质教学资源相互分享,节约重复备课时间,提高新知识的学习

效果。

4.2 教学团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等提高教学能力相关内容的座谈或讲座。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充实自己。团队具有阶梯型,有的成员工程项目多,故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应多开展以如何将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授课内容为主题的团队活动,既将实际的工程实践与书本上的理论进行融合,又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所,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

兴趣。

4.3 教学团队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团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团队成员有着一致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各个成员在教学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既分享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又节约了不必要的重复人力、物力投入。在涉及跨学科的科研课题时,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特色优势,形成团队合力优势,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4.4 教学团队激发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师在团队中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接受别人的教学经验冲击,在团队小组的比赛中,可以有效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各个老师一方面通过深入发掘教学资源,充分备课,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加课堂讨论的比重,在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的授课质量在相互借鉴、学习模仿、竞争中不断提高。

5 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使青年教师找到了归属感,都能够在教学团队这个实践平台上发挥所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7):263-264.

[2]袁凌.组织行为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23.

[3]杨明波,曾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与成效[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2(2):157-160.

第9篇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8年起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该课程贯穿高职学生三年的培养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开好这门课程需要强有力的师资作为支撑,因此如何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成了课程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的现状

(一)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相继设立,但与课程教学的管理部门脱节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能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也开设了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和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和管理的部门是不同的,致使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与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往往出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削弱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效果。

(二)任课教师来源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包括了职业发展规划、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内容的教学,需要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和知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设置严格的任职标准,一般都是由各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担任课程教学,很多人从来没接触过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任课教师实践性不强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自身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实战经验。但由于当前担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学生辅导员,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年轻教师,即使部分有着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经历过自身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创业的实战经验。很难想象没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的训练与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

目前我国高校少有设置专门培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的专业,要想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到专业对口的课程教师,是不现实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尝试从构建课程教学团队的角度解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的问题。

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那么,课程教学团队应该是指由某门课程的知识、技能互补的,并愿意为了实现该门课程教学目标而相互协作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一)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由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很难找到完全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可以考虑把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制定相关模块的教师任职条件,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专、兼职教师,经过遴选,确定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团队内的每个教师不一定具备整个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可以互补,同时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负责人,以及整个课程团队的负责人(课程主任),课程团队内可以分成若干个模块教学小团队,在总体教学目标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自主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整个课程团队在课程主任的带领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任务。

(二)校外专家全程参与,构建“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多学科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熟知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标准,拥有就业的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中,除了在校内招聘具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外,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如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本校优秀毕业生等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组建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团,构建“内外结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从而使课程教学团队成为一支“双师结构”的队伍。

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的管理

(一)理顺关系,归口管理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一般是由系部负责,可以尝试变革性地把该课程交由从来不负责课程教学的学校就业服务部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也归属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建设和管理,使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与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紧密结合。

(二)关注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校内招聘组建的课程教学团队,基本上解决了教师的工作兴趣问题,队伍相对稳定。但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达成往往是通过职称的晋升来实现的,由于在高校教师职称系列中没有专门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职称系列,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看不到职称晋升的希望,或者是职称晋升机会较少,这导致了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方向,工作中认同感和成就感低,长期以往,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应关注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考虑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纳入教育学或者管理学系列等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师职称系列,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设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的初、中、高级别的职称,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发展与就业课程教师的职业定位问题。

(三)主动为课程团队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专业及职业的归属感不强,感觉自己从事的是教学的边缘工作。学校各部门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也是学校的专职教师,对他们要一视同仁,努力为他们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享受教师同等的待遇,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地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纳入学校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中。

(四)加强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培训

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个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学队伍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教学团队应建立集体备课的制度,每学期开课前由课程模块负责人解读课程内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案例的选取进行分析,统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团队的每个教师按照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要求,到相关企业去实践锻炼,特别是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了解、熟悉企业选人、用人的流程、对毕业生的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参加各类招聘会、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观摩企业招聘员工的流程,了解学生在招聘中的表现;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到校指导讲学;在高校间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促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分期分批选派课程团队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班、心理咨询师培训班、KAB创业教育培训班的学习,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团队成员要通过自我实施通识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特别是建议相关高校设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培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专业师资。

(五)严格监控和考核,确保课程团队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的质量是检验课程教学团队优劣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该按照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要求,对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在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专业结构和知识水平,可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系统,综合评价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也要把学生就业的质量纳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 壮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2] [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郑晓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丽基于“胜任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想教育探索 2010年第6期(总第228期)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