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20 16:01: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第1篇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1.1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所谓工程项目成本,就是工程中的全部支出资金,其中涉及多个方面的成本。管理工作大多数在施工时进行,并且会使用人为方式管理控制工程的成本,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2成本管理的意义

1.2.1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现阶段建筑行业竞争力度持续增加,对于企业来说,为了更好地生存,需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正确地开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才能节省更多的资金,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多数建筑企业高度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1.2.2增强项目总体管理水平

要准确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使工作人员更好地管理建设资金,更好地管理项目。只有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显著提升项目总体水准,使工程质量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对工程项目非常重要[1]。

1.2.3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

管理工作对企业非常重要,能够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最主要的是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要准确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设置完善的责任制度,使其有效地落实到相关部门中,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

2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管控应遵守的原则

2.1成本动态控制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属于动态性工作,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动态控制,需要清楚地掌握整体施工过程,按照工程动态分析预算成本,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工程的成本分配。要更好地进行工程动态管理控制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仔细地记录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更好地掌握工程的实际动态,从而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2.2经济效益最优原则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资源使用的控制,从而充分利用施工材料,减少浪费,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3.1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工程领域尚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的相关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依据,责任制度很难有效地落实,管理人员仅凭借经验开展管理工作,没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大部分企业没有监督管理部门,使管理制度很难有效落实。

3.2没有开展全程控制

我国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成本的重要程度,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难开展全程控制,使工程成本超出预算。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控制材料和施工工艺。一些施工企业购买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并且施工工艺不合理,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暂停施工进行返工,从而增加工程成本。

3.3成本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有待提高

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的成本规划能力有待提高,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并且没有落实管理方案,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4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4.1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

首先,要正确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设置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平台,将工程支出的款项上传到平台中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合理性。购买施工材料时,要参考平台的成本信息,将成本控制深入每个项目管理环节。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而且需要设置成本监督小组,明确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若有疑问,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处理。

4.2增强对于成本三超问题的控制

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三超问题是成本管理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地进行成本的风险管理,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预先开展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首先,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分析其施工影响因素,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签定工程合同时,要深入分析合同内容,加强对材料以及设备费用的控制,控制工程的变更以及签证情况,控制成本,减少纠纷。

4.3持续提升成本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选择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选择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并在工作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需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队伍,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另外,要提高所有工程参建人员的成本意识,将成本控制深入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并借助合理的控制方法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存在问题;控制措施

1.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概述

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的管理活动,以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及时纠偏,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我国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造成成本支出较大而效益低下的不良运作局面。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3)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3.1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需要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目标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决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设施和工程质量标准。

3.2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三全”一个也不能少,才能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工中落实,施工准备阶段是构想和预计,而竣工阶段则已基本定局。

3.4项目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3.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工程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使降低成本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降低成本的意识,使成本控制人人从自我做起,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4.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4.1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无论是质量不高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因此,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4.2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亦可称其为工期损失。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3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不同的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的、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4.3.1正确选择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组织均衡施工,为不断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供可靠的保证。

4.3.2节约工程材料和费用

①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要在价格上精打细算,不盲目采购。

②在采购之前要弄清楚材料供应情况,做到货比三家,分批采购,陆续备料,符合“合理储备”的原则,降低库存浪费。

③就近采购,避免远距离运输。

4.3.3降低运输费用和运输损失 (下转第232页)

(上接第200页)①尽可能的减少主要材料的二次搬运,节约机械台班费用和运输费用。

②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掌握需用量计划,做到适时适量供应材料。

③加强对材料运输的管理工作,做到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所布置场地堆放材料。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研究

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工程项目存在着风险大、单价低等负面的影响因素,再加上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环境一直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1.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内涵分析

我国《建筑法》(2011)明确指出:建议推行建筑工程总承包制度。即是将某个建筑工程的一项或者是多项施工项目承包给建筑企业[1]。在此过程当中,项目成本管控贯穿工程由承包到建设,再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而言,项目成本管控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大致上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采购单位等的成本管控。项目成本资金大量支出的环节在于施工阶段,经济意义更为突出。因此,从广义上分析,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工作是多方面的,且具有显著的分散性,然而就狭义的角度而言,其管控的具体对象是施工单位与施工环节,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核心目的在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工程的总成本,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原则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原则可总结为动态管控、目标管控、全程管控、全员管控四点,具体为:

2.1动态管控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工作环境是动态可变的,轻微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要严格遵循“动态管控”的工作原则。如:工期延长,成本随着增加,工期缩短,成本随之减小[2]。施工材料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运输、供求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也会造成成本的波动起伏,在动态管控原则的指导下,管控手段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调整。

2.2目标管控

作为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基本方法,目标管控的原理在于:分解并落实工程项目的方针与任务等。遵循“目标管控”的原则,其重点在于合理设定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具体目标,务求详细到位,落实到各个管控部门以及个人之上。管控目标的责任应当力求全面化,成本责任决定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反映成本责任,促进权、责结合。

2.3全程管控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涉及到项目的全建设周期,其过程可概括为:招标投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正式移交。成本管控应当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深入到各个具体的阶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核心前提下,合理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工程保修费用以及返工费用。尤其是在工程竣工验收以及移交的阶段,必须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与办理工程结算。

2.4全员管控

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设立项目部,下辖的全体工作人员均需要背负不同的成本管控责任。首先,计划部门合理编制工程成本预算,做好工程成本审核的系列工作。其次,技术部门制定成本管控的相关技术方案,便于执行。再次,财务部门根据工程成本预算文件进行二次审核,确保其合理性。最后,物资部门采购工程必需的相关材料,现场经费的管理则落实到现场管理人员身上。促使各个工程岗位的工作人员均自觉或地参与到成本管控的工作当中,直接对自身岗位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负责,贯彻全员管控的原则。

3.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程序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工作而言,其具体的程序可表示为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与兑现[3]。具体如下:

(1)成本预测。工程项目中标之后,以建筑企业的现有技术、施工人员、设备等情况为主要依据,结合工程项目地域的人力资源与消费能力等,合理预测与估算项目成本。

(2)成本预算。以成本预测结果为标准,编制成本预算文件,经审核后交付项目部实施,履行合同条款。

(3)成本控制。项目任务下达至项目部后,项目部立即安排人员分解细化成本预算,项目成本管控的最高上限是各个职能部门所划分为成本预算的均值。

(4)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主要对象依旧是项目部,项目部分阶段针对每个职能部门进行成本管控工作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成本超支/节余的深层原因,编制分析文件,总结成功的经验。

(5)成本考核与兑现。该程序的实施对象为建筑企业,企业分阶段考核项目部的工程项目成本成效,将考核的结果与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比对,明确其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设定相对固定的兑现比例,超支则罚,节余则奖。

4.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方法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方法集中体现在成本合同管控、人工费用管控、质量成本管控等方面,各项管控方法相互联系,若一环缺失,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将流于形式。

4.1成本合同管控

建筑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在经过确认之后,项目部尚需要对其进行二次的分解与细化,明确其中各不相同的成本管控中心。遵循“控制即负责”与“担责即受益”的双重原则,明确划分员工个人与项目部之间在于“权”、“责”、“利”三个方面的矛盾关系。项目部经理与职责部门签订成本管理权责合同书,防止出现“踢皮球”的不良现象。将成本管控与员工收入衔接起来,调动参与项目成本管控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对项目成本总体目标的管控。

4.2人工费用管控

人工费用是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当中的重要内容,建议采用计件数量结合固定单价的方式加以管控。所谓的计件数量,即是以实际完成工程的定额/数量为标准进行费用确定,不设置固定的工作标准,可以以高奖金补足给施工人员[4]。而固定单价,即是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行内定价进行合理确定。以月为单位发放人工工资,过程项目竣工移交之后,必须要一次性付清全部的人工费用,严禁拖欠。通过结合计件数量与固定单价的管控方式,可有效刺激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继而提高工作效率。

4.3质量成本管控

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控,其重点在于正确定位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无论是质量,抑或是质量欠缺,都不利于项目总成本的管控,导致成本升高,损及企业与业主双方的效益。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过剩问题, 可视为严重的成本浪费现象,如工程项目的抗震抗风性能、使用年限等过剩,均会增加成本。而如果质量欠缺,业主必定会要求返工,导致材料与人力等资源的反复浪费,且延误工期,成本损失较之质量过剩更为严重。强化质量成本管控,确保质量不出现过剩或者是欠缺的问题,提高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

5.结语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工作水平是建筑企业增加经济收益的必然要求,基于维护建筑企业与业主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目的,需要严格遵循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原则,明确相关的程序,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阮锦红.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 中国外资,2012,19:57+59.

[2]O宏伟.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8:85-87.

第4篇

【关键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体制成本;机制成本;素质成本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效益的源泉。因此,抓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对于施工企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那么就必须恰到好处的缩减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如何恰到好处的缩减呢?首先,施工的过程中全部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出发,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效益水平。

一、显性成本

1.提高显性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效益。在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成本中,即在整体工程项目的显性成本中,我们可以将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用在构成工程实体上,或者有助于这个工程项目实体形成上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被会计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并可以在核算中反映记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以看出哪一项费用可以缩减,哪一项费用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省下等。因为对于这个直接成本部分,对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是公司管理者可以控制的,但直接成本相对于其他费用来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难控制的,应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核心部分,同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2.提高显性成本中间接成本的效益。所谓间接效益,就是指不是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同时,也不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记录的那一部分费用。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组织准备中,以及管理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费用等都是属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但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不比直接费用那么可以清晰的陈列,并且所占比列较小,包含项目比较杂乱,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作人员的办公费,出差费交通费等,但是却有很大的缩减空间,有些不必要的费用可以直接省掉,处理得当就会恰到好处的缩减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二、隐性成本

相对于可以在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反应记录的显性成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费用不被发现,或者是视而不见,甚至在我们可以时常感觉到它们存在时,又不能轻易的做出确定性的分析,计算,记录等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成本。

1.隐性成本中关于体制成本的缩减。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就会使项目的成本升高,这样就会轻易的导致在收益不变成本升高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下滑。这就直接反应到整体工程项目效益水平的降低。

(1)体制成本的缺陷。体制成本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它已经不再适应日以增进的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在不断前进的企业工程管理项目上,显得不再有什么显著作用,而新的管理规律使得传统的管理体制有些格格不入,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迫使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发生问题,例如同一个机构却分成很多机构,产生机构重叠,造成成本提升,又由于层次过多,机构重叠,造成的施工队伍逐渐庞大,再者整体的工程项目本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在逐渐庞大的工程队伍中,由于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相当发杂,真正施工的工人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庞大的队伍中,能够真正带来效益的只占少数,而企业还要负责这些庞大队伍的开销,队伍不断庞大,而工作效益逐渐降低,使得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让工程在整体上延长进度,这有导致整体工程效益的显性成本提升,最终反应到企业工程利润降低。

(2)体制成本的改革。因为工程体制的落后,不适合工程的实施,才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可以重新进行相对应工程整体的适合的体制改革,编制适合此次工程的体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当前的形式,以及此次工程的目标,将原来传统的工程人员简编成适合当前工程的人员分配。将原本庞大的施工队伍中,只占据成本消耗,却不能带来企业工程效益的人员撤离,将真正的施工人才扩增到适合的程度,这样,缩减了庞大的施工队伍的同时,可以缩减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最终的利润大大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都会分成阶级的管理方式,例如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等,因为工程的设置构建分层,会导致每个阶层都有相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部门的重置,部门的叠加不禁会造成人员开销的增加,还会使得工作的过程增加,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相同部门的叠加,适当增加适合工程项目的部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开销,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

2.隐性成本中关于机制成本的缩减。(1)机制成本的漏洞。多年来,我们着重管理机制的健全,但仍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在用人分配上由于各种“关系”的施压与盘根错节,让一些很有潜质资质的有用人才外流,而靠关系进来享受福利的人员却日益增多,在大家不曾注意的工人阶层,潜藏着一部分相当高的不利成本。再则,即便机制改革的好,但下达到个管理施工阶层却贯彻的不够清晰明了,使得再明智的机制不能真正的给工程带来有利的效益,这样的落实不力让很多劳务用工照顾关系更是空前盛世,腐败猖狂,引起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拙劣,会发生多重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营私舞弊的蔓延,让下发工程的资金不断外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工程质量令人堪忧,引得整体企业工程成本不断提升,而效率却不增反减,最终让工程延期甚至效益出现负值。(2)针对机制成本漏洞的改革。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机制体制,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重整旗鼓。在劳务用工方面,我们不走多层选进人才的方式,而是公正公开的经过筛选,让真正有潜质的工程人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人员,不贪图利益的工作人员充分融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劳力,任用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将完善的机制改革贯彻实施整体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及劳务用工。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的执行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家积极的贯彻落实完善机制的前提下,会让整体工程项目处于一个人心振奋的氛围中,这可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率大大提高,让工程项目的收益日益可观。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就去抓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处于一个高度绷紧的状态,若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让工程的材料质量等出现问题后,再去审计追究奖惩,这不仅为企业工程带来极大及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得机制成本又一次隐形地增加,得不偿失。

3.隐性成本中关于素质成本的缩减。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1)素质成本的严重性。一个工程上下能让企业盈利的一个制胜之道就是用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若是上则工程的管理人员,下则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道德观念,都将自己的思想至于最高之位,人人都不能体会工程的真正意义价值,这样只会“富了和尚,穷了庙”。个人虽是收益可观,但没有足够的素质道德的约束,难保由于私心与贪图利益,而让工程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当工程竣工之时,又有多少隐忧在其中呢。首要问题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捞钱?通过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企图通过管理项目发财致富的人只能是“富了方丈穷了庙”。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熟知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预算,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头脑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少数项目经理虽然拿到了一级资质证书,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可赚可不赚的钱赚不来,能省下的开支省不下,机会损失增加,增量利润减少。(2)关于素质成本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所谓有好的领头人,才能有好的队伍,各个阶层的领头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职责,责任,拥有优质的责任心才能胜任自己的领导地位,才能将企业的各个机制体制完善地落实下去,严厉的实施到整个工程中去,这样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才能让工程全新的复苏。同时劳务用工的素质意识也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的,才能约束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上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当工程上下所有员工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时,才能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及审计过程的过大开销,开源节流,为工程的盈利再添一笔。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共同缩减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将工程的效益推至另一高峰。转贴于

参考文献

[1]尉迟常瑞,王恩启,徐玲.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辽宁经济.2006(9):18

[2]刘爱萍.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矿业快报.2006(11):3

[3]吴慎全,周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山东煤炭科技.2006(12):30

[4]孙兰婷.关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2):1

[5]金莉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紧迫性及实现途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原则;意见及建议

一、前言

作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管理”越来越引起施工方的注意。由于行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施工企业也在通过压缩自身利润来提高中标的概率。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强化经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核算水平等都是成本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的管理活动。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成本管理新体系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施工企业都应该建立起相关的完整管理体系,成本管理同样需要完整体系。在成本管理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责任、权力、利益的分配和确定,而现实情况是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当中三者没有很好的结合,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仅仅指定一人或一个部门,各个业务部门都应该将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结合并将其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帮助施工企业更好的对成本进行管理。2、忽视工程项目中各部分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的总成本是施工过程当中各个部分的成本相互影响整体叠加的影响结果,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除了需要在宏观上需要对成本进行把控,更需要在微观上进行全面控制管理。其中最易被忽略同时影响成本较大的两个部分是“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质量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当中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类。“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3、工作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工作人员大致分为两个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不单单是技术人员的技术选择也不是管理人员的决策,而是两者结合的综合体现,但因为实际中很少有能够兼顾技术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更多的是技术人员不懂成本管理,而管理人员不懂工程相关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程项目的成本不能进行合理管理,由此可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项目成本增加。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遵循原则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是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前提条件下用合理科学的方法降低支出成本,在此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最低化原则: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下,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通过各种成本管理手段尽量降低项目成本,以尽可能最低的成本来完成工程项目。2、全面控制原则:此处的全面控制是指“三全”,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也就是企业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3、项目动态控制原则:成本预算是在项目造价完成之后得到的,但工程项目不仅仅是依靠造价来决定成本的,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施工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而施工过程是动态的,成本管理自然也是动态控制的。4、目标管理原则:这一原则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5、责权利结合原则:施工企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不能将责任、权力、利益三者完全分割,必须将三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高人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度。

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见及建议

针对前文提出的现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通过建立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做到全面控制成本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可以帮助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的途径,但成本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还是合理节约支出成本,以此笔者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见及建议。1、材料费用控制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材料费占了成本的很大部分,如果不对材料费用加以控制,那么成本管理就将失去意义。材料的使用贯穿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在施工全过程加强对材料费用的控制。在购买材料之前可以先进行市场调查,对材料的价格和质量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为材料费用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企业在众多商家中选到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同时在使用材料的过程要加强监管,每一次进料过程都必须要有第三人或第三方监督,做到以最低成本满足施工需要,也就是避免材料浪费。对于材料的管理一定要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奖惩分明,通过这些方法帮助施工企业来加强对材料费用的控制。2、机械费用控制除了材料费用以外工程项目当中的机械费用,尤其是大型机械费用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对于机械费用的控制思路大体上来讲就是提高使用率,降低闲置率。在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机械使用的安排,针对施工企业自身没有需要租赁的机械设备更需要合理规划使用方案,何时租赁,租赁期间的使用率,归还时间等都最好有一个估算,这对节约机械费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在机械设备数量和机械设备使用工期之间寻找平衡点,二者如何协调搭配才能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按预期进度完成工程是施工企业在租赁机械设备需要提前考虑好拿出方案的问题。而机械费用的附加费用诸如燃料费、油料费和维护费等,也是需要考虑到的方面。总的来说,对于机械费用的控制方面是需要施工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反复验证来得到最佳方案的。3、人工费用控制此处的人工费用主要是指除去施工企业自身的员工以外的劳务分包费用。虽然劳务分包费用越低越好,但相对来说越低的劳务分包费用施工企业就很可能承担着更大的风险。通常来说,劳务分包费用与劳务施工队伍的水平成正比,一味追求低价则很有可能因为劳务施工队伍而不能保质保量的在预计工期内完成工程项目,那这就是得不偿失的。影响劳务施工队伍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施工水平和队伍的承担风险能力,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这两点来对劳务施工队伍进行考察,最终在两项达标的劳务施工队伍中选择相对低价的队伍进行劳务分包。如果没有选择能够胜任工程项目施工的劳务施工队伍,那么施工企业将不仅承受工程项目的风险同时还将承受由此带来的对企业形象的不良影响。

五、结束语

由于建筑行业内的不断竞争,现在很多施工企业甚至出现了“高产值,低效益”的情况,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同时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为了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利益,成本管理就成为了现在施工企业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以最低成本按预期完成工程项目就是成本管理的本质。成本管理是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施工企业自身足够重视,同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拿出科学合理节约成本的方案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祝祥.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J】.广东建材,2008(10).

[2]龙玉霞.浅谈国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0(05).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效、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X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不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

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可以搞一些经济技术类的比武,在突出技术的情况下,又从经济角度出发。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第7篇

一、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由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推行项目管理的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施工过程来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只是会计人员。长期以来,许多项目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只是财务人员的事,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结果,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放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然而却没有了成本管理的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和机械浪费从而使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如果材料管理人员堆放材料不合理,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增加质量成本。

(二)成本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的控制依据。产品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针对单项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项目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不管该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是否合理仅在此一举,再无回旋的余地。因此可见,编制成本预算,制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是关键。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对于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工期的要求,项目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间接费用等按同比例算下来,而不管这些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三)忽视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重视不够。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规定的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很多时候为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人工费、机械费的增加,使得因缩短工期增加的收入不足以弥补费用的增加。

(四)施工企业忽视材料成本管理。依据施工企业的经验数据,材料成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等费用)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55%~70%,因此控制好材料成本对工程成本的降低至关重要。然而,在材料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详细的材料成本预算和控制分析,对材料成本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不健全、不完善,造成材料购进、使用、库存账实不符等。周密细致的成本预算,辅之以科学的成本费用分析,是企业控制成本的依据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节约消耗的重要手段。

二、改善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科学编制成本预算,落实目标成本。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编制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以便既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又能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预算成本的编制原则是根据优化后实施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现场布局的劳动组织及机具配套,确定工程数量和测算费用标准。特别要注意的是单项工程项目的计量方式、计量标准、费用构成的规范和统一。项目部的间接费用按全额控制的要求,根据测定的产值比例计算并下达给各业务部门进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要分别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层层分解,量化到管理和施工的每一环节,使施工过程中每一岗位的成本责任清晰,利益明确,从而使成本管理全额量化。直接成本的控制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直接成本应从人工、材料和机械三个方面加强控制,按核定的成本计划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头上。间接成本的支出与施工虽无直接关系,但管理人员减少,各项间接费用压缩,也可以降低项目的总体管理成本。

(二)在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每道工序要严格按照质量规范的要求施工,尽量避免和减少返工、报废等造成的损失。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在合同确定的工期内完工而采取措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由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工期损失。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导致项目亏损。

第8篇

关键词:工程成本;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意识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cost amo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cientific solu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cost management system;cost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的施工水平下,笔者认为当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中,对节省成本或造成损失的领导和责任人,应给予奖励和处罚,以便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质量成本”一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一般包含:返工、停工等引起的、保修、索赔等引起,质量预防,以及质量检验的费用等。实际施工中,我们很少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 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2.严格管理质量成本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落实工期成本控制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若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加强参建人员成本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首先,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现在大部分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只是简单的规章制度,何况落实的并不是很到位,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其次,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不当之处,诚请指正。为了更好的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我们还应学量的、科学的知识,以便在项目成本管理时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第9篇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局(处)长(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某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10多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