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铁离职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2 17:29: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铁离职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铁离职报告

第1篇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经委、劳动局《关于实行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工种津贴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实行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工种津贴,是工资改革前的一项关心职工生活、健康的临时性措施,各主管部门、企业单位要把这项工作认真做好,并教育职工安心本职工作,努力钻研技术,掌握操作技能,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作出应有贡献。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日

关于实行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工种津贴的报告

全文

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家经委国机经发〔1982〕59号印发的《关于机械工业工艺专业人员若干规定(试行)》第十条:“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生产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职业病较多,大都不愿干这一行业。在工资改革前,各地工业城市对这一部分职工的生活福利、劳动保护等应予以照顾”的精神,为推动我市专业化工作顺利展开,对我市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的工种津贴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种津贴内容。对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实行工种津贴。凡从事上述四种机械工艺的第一类工种的生产的工人,能完成生产定额的,每人每日发津贴费三角五分;从事第二类工种的辅助生产工人,能完成生产定额的,每人发津贴费二角五分(工种分类见附表)。病事假和脱产期间不发津贴费。

二、享受工种津贴的企业和职工范围。按照市经委穗经生〔1982〕54号《关于下达机械工业工艺专业化调整方案的通知》的规定,广州地区(暂不包括未制定专业化调整方案的六县、两郊和中央、省属企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工艺实行经济独立核算的专业厂和规划保留的厂、点(含企业附属的上种工艺专业车间、工段、班组),从事实际操作的生产工人及辅助生产工人,按实际开工天数享受工种津贴。原来没有津贴的工种的工人,因工作需要调到有津贴工种现场在半天以上的,可以参照该现场的工种待遇给予津贴补助。生产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到生产现场,其劳动强度相当于现场生产工人的,可以享受该工种津贴;因工作需要,到现场进行管理,工作时间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者,可以享受第二类工种津贴待遇。专业厂、点和保留厂、点转行或撤销,不再从事这四种工艺的,或职工调离现工种岗位,就不再享受这四种津贴待遇。

调整方案规划撤销的厂、点,因维修需要允许保留使用一台150公斤以下锻锤,15千瓦以下箱式电阻炉的,可以有一至三人从事实际操作的生产工人,按实际开工天数享受工种津贴。

有的行业这四个工种原已享受一种工种津贴(如冶金的铸造、锻造、热处理),在本规定实行后,只能享受一种津贴。

三、工种津贴实行时间。工种津贴从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行。

调整方案规定范围内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参照上述精神办理。

以上报告如同意,请批转各有关单位执行。

广州市经济委员会

广州市劳动局

附表:机械工艺工种津贴工种分类

──┬──────────┬──────────┬──

│工艺│第一类工种

│第二类工种

│备注│

│分类│

├──┼──────────┼──────────┼──┤

│铸 │修炉工

热检工

│配砂工

│熔炼工

造型工

│吊砂工

│焙烧工

压铸工

│碎铁工

│烧炉工

浇铸工

│运料工

│清铲工

造芯工

│辅助工

│造 │热吊车工 落砂拆箱工│现场检验工

├──┼──────────┼──────────┼──┤

│锻 │锻 工

烧炉工 │施锤工

吊车工

│锅炉工

│修炉工

热下料工 │

│操作机司机

│造 │

│现场检验工

├──┼──────────┼──────────┼──┤

│热 │盐浴炉热处理工

│修炉工

│电炉热处理工

│勤杂搬运工

│处 │中频、高频热处理工 │现场检验工

│反射炉热处理工

│理 │喷砂工

├──┼──────────┼──────────┼──┤

│电 │电镀工

│操作电镀自动线的电工│

│磨光、抛光工

│机械工

│酸洗工

│现场检验工

│三废治理工

│现场化验工

│镀 │

│装卸夹具工

第2篇

1.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简介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6结语

第3篇

我们发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结构性问题后,决策层在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向战略新兴产业寻求转型。不难看出,转型性投资将接替过去传统的基础建设投资,成为2011年投资的主力,而归纳起来,未来决策层将会更多的考虑将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到“三张网”中去,即“高速铁路网”、“新型智能电网”和“移动互联网”。

传统模式之弊

“十一五”是我国历史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这五年间,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公路、水路、民航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并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日前在国新办新闻会上表示,2010年全国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期间的两倍多。

在陆上,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在水上,沿海港口五年建成深水泊位661个,达到1774个;新增通过能力30亿吨,达到55.1亿吨,基本建成煤、油、矿、箱、粮五大专业化运输系统;在空中,民航基础设施五年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76个,5年新增35个,改建了一批机场,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这一串串统计数据,意味着我国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成形。

但透过这些亮丽的成绩,我们也需要冷静正视一个事实:在2008年四万亿投资政策的带动下,基建投资带动了大量下游产业的发展,钢铁、水泥和工程机械的需求增长都较为明显。在政府四万亿大规模投资陆续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增速回落的趋势将会是比较确定的。此外,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公路、港口和机场建设得比较多。在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未来投资总量今后会有所下降。我国基建的投资需要从总量上的一致性扩张转变为结构性差异化增长。比如当前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面临趋于饱和的问题。

从历史数据看,近10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左右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实际上,这种单纯依赖“钢筋加水泥”拉动GDP的发展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结构性问题,在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向战略新兴产业寻求转型。不难看出,转型性投资将接替房地产投资,成为2011年投资的主力。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据了解,2010年-2012年我国计划高铁投资将超1.38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4600亿元,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近期高铁概念股受资本市场追捧在情理之中,反复活跃。基于“基建转型性投资”这一思路,我们把握首次提出由高速铁路网、智能电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构成的“基建新三网”的概念,看好这三大概念板块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梳理行业脉络,并试图挖掘其中孕育的巨大投资机会。

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新版图

从去年年末至今,高铁概念股在A股市场风光无二。

2010年12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闭幕,当天铁路板块、铁路基建板块整体上涨2.27%,高铁概念普涨逾6%。其中晋西车轴(600495)、华东数控(002248)和天马股份(002122)涨停,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亿实业涨幅都在6%以上。

2011年1月初,市场爆出“南车、北车即将合并”的传闻,称合并后的南车、北车将成为世界级的高铁巨头。1月4日,南车、北车股票应声双双涨停。南车不得不立即于1月5日“澄清声明”,称“中国南车没有讨论和研究南北车的整合事宜,近日有媒体南北车整合传闻,经核实此消息与南车无关。”

随着1月19日进入春运高峰期,当天A股市场的交运设备板块走势异常活跃。截至收盘,交运设备股领涨大盘,整体涨幅6.02%。其中中国南车(601766)、中国北车(601299)、晋西车轴纷纷涨停。

早在媒体对高铁进行全面报道之前,资本市场对“高铁概念股”的追捧,就已经将一条市场化的高铁产业链完整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从水泥、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车辆制造商,再到负责基建的中国中铁(601390)、中国建筑(601668)等。还有与高铁工程与电子信号设备相关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如生产高铁弹性元件的时代新材(600458)、高铁工程桥面防水层材料提供商东方雨虹(002271)、射频识别(RFID)行业龙头企业远望谷(002161)等等,都由于高铁概念而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股。

中国式高铁后来者居上

时速486.1公里――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而这个速度,是属于中国的。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重塑自身的高速铁路产业体系,乃至影响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

2010年12月7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92年国际铁路联盟(UIC)发起该会议以来,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行。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大会上,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一口气用了“五个最”。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运营;2010年2月,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5月,承载着汶川震后重建重任的成灌快铁开通运营;7月,沪宁高铁开通;10月,沪杭高铁开通;11月16日,京沪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1年就将建成通车,“4个小时从北京到上海”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201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

从时间上看,2004年-2008年,中国高铁经历了孕育、阵痛、生长期;到2010年,随着京沪高铁时速486.1公里的国际“第一快”,中国高铁真正进入迅速壮大阶段。中国高铁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此轮补旧账式的铁路大投资将推动高铁装备行业进入第一轮高速增长期。

近日,铁道部已从美国采购了一套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全仿真台架设备,进行国产设备台架试验,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末调试成功进入测试阶段。这标志着高铁的国产化进程即将进入进口替代国产测试阶段,预计在2012年初,将逐步完成相关产品的测试工作。

摊开一份中国地图,5149公里的新建高铁已经穿越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吉林和海南18个省市,轨迹遍布大半个中国。2011年,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众多长大高铁干线将贯通,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

7000亿“极速”产业链

这还只是中国高铁创造奇迹的冰山一角。2011年伊始,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表示:“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同时还明确了高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高速列车领域,除了推动主机企业外还要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世界一流的高速列车产业集群;二是高铁工程建造领域;三是高铁通信信号领域;另外还有高铁轨道设备领域和高铁电气化设备领域。而高铁工程建造领域,包括桥梁、隧道、铺轨、钢材、水泥等企业都将从中获益。

7000亿元的投资,再次令这个庞大的市场兴奋不已。据业内人士预估,“十二五”期间铁路投资将以每年7000亿元的势头增长,5年共计3.5万亿元。

中信证券将受益于高铁的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受益的建筑材料企业。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的平整度要求高,因此桥梁和隧道的密度明显高于普通铁路。据测算,高铁每公里耗钢3000吨(不包括车辆等),是普通铁路每公里耗钢量的10倍,由此带动钢铁企业的发展。第二类是铁路专用材料公司。包括生产铁轨、车轮、轴承、车厢等的企业。而高铁产业发展的后期包括车辆、铁轨等所有基础设施内的养护维修也是产业链中亟待改善和发展的环节。

国都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魏静表示,行业内的一个说法,一列列车维修的成本是它整车成本的1.5倍,所以随着动车保有量的增长,维修这一块的市场非常广阔。根据铁道部的规划,未来10年的投资都会保持增长的状态。魏静预测,如果现在的动车组有800列,以每列2亿元计算,就是1600亿元,有两倍的价格就是3000亿的市场,市场空间值得期待。“而且维修的毛利率跟新造的毛利率是一样的。”

综合来看,“高铁概念股”体现在与高铁生产、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上游原料环节包括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601186)、中铁二局(600528)、隧道股份(600820)等为代表覆盖工程机械、桥梁及隧道专用钢铁水泥电力、建筑材料的企业。高铁机械车辆环节类的代表是占据国内铁路机车制造市场95%份额的中国南车及中国北车。还有基建环节类的中铁、铁建、以及粤水电(002060) 与隧道股份。以中国北车为例,公司目前在手订单1350亿元,其中动车组700亿元,订单占比超过50%,未来两年将处于动车组交付的高峰期,预期收益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然而成长性最被市场看好的当属部分具有研制高铁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如已经投入高铁刹车片研发的博深工具(002282)、铁路紧固件晋亿实业(601002)、铁路新材料的时代新材等。以时代新材为例,预计2011年公司将正式对国内动车组制造商供货,开始进口替代过程,2011年时代新材完成30%的进口替代,获得1.2亿元的动车组弹性元件收入;2013年可完成几乎全部的进口替代,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

年初至今,高铁概念股已经让投资者获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短期或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但从中长期看,高铁的相关行业仍然会是投资的热点之一,具有极强的政府色彩,且相应的上市公司业绩成长存在确定性。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高铁概念股仍然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

“三步走”迈向坚强智能电网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蓝图徐徐展开,标志着我国的电网建设进入了智能时代。为加快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近日各地方电力公司纷纷优化“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期间投资将过千亿,打造全国最大省级电网,相当于再造一个四川电网;海南电网将投入250亿加速电网建设;重庆将开工建设投运智能变电站116座;山东将开建电压等级高达百万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福建省将投资超过900亿重点发展智能电网;云南将投666亿建坚强智能电网;广西将投入413亿建设智能绿色电网……

中电联的“2010-201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为7500亿元左右,其中,电源、电网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4000亿元、3500亿元左右。中电联预测,随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但较2010年14.56%的增速有所回落。报告还强调,把智能电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用电需求的同比上涨、增速回落,说明我国的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的复苏当中,这就形成了电力需求增速回落的情况。但是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发电、跨区电网建设及农村电网改造将进一步带动电力投资;预计全年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在7500亿元左右,较去年7051亿元的投资增长约6%。这对于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板块将带来较大的增长,也是市场未来将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认为,对于整个电力板块以及电力设备板块的关注点应重点放到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上,国家未来的大规模投资保证了这部分企业将会有良好的业绩表现。

未来10年将迎来建设黄金期

我国的智能电网定义为“坚强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是一个闭环系统。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在供电安全、可靠和优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清洁、高效、互动的目标。智能电网是实现各类发电能源能够安全、可靠入网的保证,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实现“接入”能力迫在眉睫。

《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据介绍,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此外,西部能源大区新疆的智能电网规划试点也将逐步推开,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根据《新疆智能电网规划》,2011年当地电网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及通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展开。目前新疆智能变电站可研设计已完成内部审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开始试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已进入验收流程。

根据规划,2009年-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再加上特高压“三纵三横一环网”的建设,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同时,智能电网将拉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到2020年智能电网带来的各项效益相对传统电网增加约1890亿元。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并建设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高达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虽略有放缓,投资额度也达到2500亿元。

不久前美国电力公司主动向国家电网抛出“橄榄枝”。1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介绍,双方将从电网及其智能化、先进输电系统、先进输电设备、智能电表,一直到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六个方面全面和美国电力公司建立合作。

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启动

网架建设、尤其是高端电网建设是“十二五”电网投资的核心主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特高压环节。目前,一些输配电设备企业已经开始加快特高压设备研制。1月17日,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与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特高压设备研制。作为战略合作的第一项成果,双方正式签订特高压交流升压变压器研发项目合同。

1月20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起步工程,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设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该工程将进一步验证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能力,计划今年3月完成全部设备的设计审查和验证,4月确保首批变压器、开关到达现场,5月首批特高压串补组部件到达现场。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加快特高压扩建工程设备研制与供货。

随着我国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线带电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走在了世界输电领域的前列。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完成淮南(皖南)―上海、锡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靖边―连云港等五项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溪洛渡―浙西、哈密―河南等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核准工作。针对这一部署,许多地方电力公司都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划。

例如,2011年山东将开工建设锡盟―济南―南京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输送给山东500万千瓦负荷;特高压被写进《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此外,特高压也给国家电网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我国“十二五”将投资5000亿建特高压输电网架,随着世界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扩建以及“三纵三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陆续开建,特高压变电工程环节涉及的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电器,以及输电工程环节的电缆、绝缘子、铁塔、串补装置等企业将直接受益。

多维度筛选智能电网个股

智能电网涉及的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链上受益顺序和机会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提供三个选股角度。首先,可以从智能电网的建设阶段来选股,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分三步走:①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002121)。②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许继电气、国电南自、长园集团(600525)、东方电子(000682)。③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我们分析智能电网的具体环节,在七个环节中,发电端和变电端企业可能最为受益,其中发电端的主要产品是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变电端的主要产品是变压器、高压开关、换流阀、电站综保系统等。我们更为看好发电环节和变电环节的理由是:发电环节的核心设备提供商不仅会享受智能电网投资带来的收益,而且能够享受到相关产品国产化带来的超额收益;特高压建设将利好变电环节投资。在输电环节,推荐天威保变(600550)、特变电工(600089)、中国西电(601179)、平高电气(600312)、荣信股份(002123)、汉缆股份(002498)等个股。在变电环节,我国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推荐国电南瑞(600406)、国电南自(600268)、四方股份(601126)、许继电气(000400)、理工监测(002322)等个股。

最后,可以参考一下中金公司的筛选思路。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从二次设备占比、进入壁垒、电网建设迫切程度、电网认可程度以及新业务对原业务的冲击等五个维度给相关上市公司打分并排序。前五名受益于智能电网的个股依次是荣信股份、理工监测、比亚迪(01211.HK)、思源电气(002028)和国电南瑞。以受益智能电网程度最大的荣信股份为例,柔性输电在电网的渗透率目前很低,智能电网给荣信的柔性输电产品带来的新市场将远大于目前工业节能市场,来自电网的订单已占09年新订单的20%。高压变频产品市场份额强劲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余热余亚发电业务增长迅速也是荣信股份未来的亮丽看点。

移动互联网:进入盛宴初期

2010年有两个词特别火,“Iphone4”和“围脖”。一个代表了手机的终端,微薄则是目前最流行的移动应用。当他俩走到一起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来临了。因此,2011年也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

如果说互联网引发了通信业的一场革命,那么移动互联网将掀起通信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移动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直接合二为一,必将带来信息通信业的新一轮洗牌。移动互联网有两个关键词:“移动”,描述的是它的随身性和方便性;“互联网”描述的是它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移动互联网摆脱了个人电脑的局限,将连接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甚至汽车、地铁以及各种信息采集终端和传感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远远超越了原有互联网的外延。这种外延的扩展也成为推动行业洗牌的重要力量。

移动互联网规模将超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周期刚刚开始,这是过去半个世纪的第五个新技术周期。其实,从2009年中国3G起始,在三大运营商和众多终端厂商、整体行业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3G用户以一种令人欣喜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整个3G产业链,从操作系统到终端品牌到应用,甚至是应用商店,都快速增长,产业链结构的完善,为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蓬勃发展和各平台对创业团队扶持力度加大,移动互联网展现前所未有的前景。

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环比增长18.52%,较去年同期大增41.48%。2010年全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66%,市场营收达633亿元。分析预计,2009至2011年全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至2012年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基于IP的超级终端以及相应的应用服务也正在增长和融合,并将支撑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终端方面,Android系统被众手机制造商追捧,众手机制造商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视使得智能手机性价比有效被提升,大大刺激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竞争开始往大屏幕延伸,Ipad的推出,使得平板电脑成为硬件厂商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新机会。而201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逐渐随着应用商店的遍地开花现象而不断丰富,游戏、阅读等纯娱乐类移动应用的使用已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开始由娱乐类往社会化应用发展,Check in模式的位置服务交友应用成为服务与移动化特性结合的首例。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互联网电脑网民规模已达到4.69亿,手机网民的数量已达到3.26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亿,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首次超越电脑网民,移动互联网市场将呈现井喷发展。同时调查数据认为,在5年之内手机市场格局就将彻底颠覆,智能手机销量至2013年份额将高达51%,非智能手机将逐渐淡出市场。

或成最吸金行业

在资本的躁动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热浪正如1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扑面而来,已成为国内“最吸金”的行业之一。嗅觉敏锐的资本们显然已经蠢蠢欲动,大型的网游厂商也纷纷向这一领域投入重金。业界2月17日传来消息,继国内大型网游厂商网龙与九城相继成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后,盛大网络旗下的盛大资本也宣布正式成立,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早中期投资。而在2月15日,酷讯创始人陈华正式离开阿里巴巴,开始第二次创业之路,这也是春节以来继盛大边锋总裁许朝军之后的第二位离职创业的互联网高管,巧合的是,双方选择的领域均是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有越来越的企业和创业者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天使投资人雷军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都将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转移。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移动互联网这一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23起,16起已披露数据的总投资额高达2.16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近1300万美元。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加之充足资金,预计2011年移动互联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将进一步提升。

Gartner咨询公司调查表示,目前手机用户下载的应用软件近80%都是手机游戏,手机游戏产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最亮丽的子行业,2011年全球产值将达到65亿美元。移动互联网另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就是搜索引擎,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同样潜力巨大。不止是手机游戏、移动搜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和衍生,移动互联网由最初的工具化移动应用发展到娱乐化应用,再转到商务类乃至政务类应用,其中重大的机会主要来自移动支付、移动阅读、手机LBS、广告投放媒体、手机SNS、视频翻译等领域,仅以移动支付产业链来说,就涉及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芯片、手机、终端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发展和投资空间都很广阔。

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3G用户数、智能手机数量、数据业务流量和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来看,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在即,而投资的临界点也会随之而来。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仍将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11年全年,创投青睐的前十大行业,移动互联网排在首位。相信随着3G普及的加速、三网融合全面深入、政策利好不断颁发实行等多个有利因素,将推动电信运营商对光通信、无线网络优化及移动商务的进一步投入,这也将全面促使更多移动互联网内容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移动互联网及增值业务市场将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关投资机会也将不断涌现。

细分领域亮点频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盛宴初期,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机会仍然高于“平台”和“应用”,因此我们以此为基础,在行业向好的确定趋势下寻找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2011年中移动互联网有四大投资主题:3G与全业务竞争下的无线覆盖及网优主题,智能手机高增长带动下的产业链主题,国家战略和运营商拉动的WLAN与IPv6网络设备及服务主题,突破临界扩散后的创新移动应用服务细分市场主题。

在四大投资主题下,我们按照“细分行业龙头”、“细分市场高增长确定”、“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利基”四大原则选择投资组合。分别重点推荐:

一、无线覆盖及网优投资主题。3G建设与数据业务推进中,行业持续高景气。看好产业链内部实施纵向一体化,有核心竞争力和下游客户吸纳能力的企业,如三维通信(002115)、世纪鼎利(300050)。

二、智能手机高增长投资主题。在芯片降低门槛、运营商补贴等多重利好下,未来智能手机的高增长确定性高,我们看好其产业链中上游的细分优势龙头,如信维通信(300136)、顺络电子(002138)。

第4篇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许多企业开始实施合并、重组等,这对企业的人事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人才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通过相关的调查报告发现,有的企业在合并重组以后,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大量的员工辞职,在这些辞职员工中不乏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的业务骨干。正是由于这些员工的离职使得企业中的闲置人员过多与人才紧缺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激化,大多数企业急切需要专业的人才。例如,某个公司在重组以前拥有100多名专业人才,重组以后却只剩下50多名。而对于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来说,“重组后遗症”的现象比较明显,企业存在的负债多、任务量少、下岗人员多、收尾项目多等问题。同时,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在员工群体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人对于企业的发展带有悲观的色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人才的大量流失。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没有遇到合适的岗位、福利待遇,相对于同行业而言比较低、家庭压力比较大等因素,从而选择了离开企业。其中还有很多是骨干人员,这些骨干人员要么是转行从事另外一种工作,要么是被发展良好的相关行业公司挖走。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有的企业甚至连中层干部也相继离职,例如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等,这在员工群体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使得本想安心工作的员工也开始有了离职的打算。同时再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人才,造成我国过去享有的高质量人才的低价支付的优势已经消失不见了,进而加速了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企业内部矛盾突出。

从目前来看,企业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事管理机制的创新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当前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是人才培育与任务量少的困难局面,想要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就需要重新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但是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其次,有些企业债台高筑,员工思想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普通工人难上岗、缺乏技术人员、机关人员庸碌、现场人员紧缺、公司管理制度墨守成规等原因,这些原因累积在一起后,使得员工的思想和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在此时,企业“重组后遗症”严重,任务量比计较少,工作亏损的项目比较多,资金难以运转,加之,一方面大量的员工待岗;另一方面大量的员工辞职,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环境的氛围比较低落,员工没有过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这给企业的人事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新形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挑战。

由于大多数企业在重组之前具有稳定的市场基础,但是经过合并、重组等以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而使得企业无法正确充分地把握好市场机制,这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再加上任务量的不足和资质的缺乏,使得企业原有的市场基础逐步消失,自主开发的能力也因受各方面的影响而逐渐降低;而且,企业内部的某些干部,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和,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利益进行随意侵占,甚至还有的单位干部设置自己私人的“小金库”。而企业若要想稳步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经得住这些挑战的考验,如果经不住,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创新探究

(一)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员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想充分发挥出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就需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因此,企业应该把改善员工生活,提高员工待遇,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目标,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尊重、关怀与关心,这样不仅能够让员工感到开心愉悦,而且还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其次,由于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除了尊重、关心、关怀员工以外,还需要积极地开展基层党群组织建设,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才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二)创新员工工作,塑造企业文化。

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除了上述所说的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以外,还应该帮助员工树立自信心,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陶冶员工的情操,充分展示员工的特长和才华。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注重职工技能的提高,充分发挥出职工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例如岗位考核测评、专业培训、公开竞聘等。除此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只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无私地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企业文化的纽带作用,才能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彻底落实到工作当中,从而有效地解决员工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等。

(三)促进企业的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成果,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改革。企业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内部管理进行改革,例如在人员定岗定编、市场营销、项目安全质量、合同评审、收尾项目清理等方面开展专门的管理活动。对于新项目的开展,企业需要做好计划工作,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新项目的交底工作,大力提高现场工作的指导力度,快速推进新项目的建设进程,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全局。其次,企业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并且设置的组织机构符合广大员工的需求,增加分配和考核的公平性。最后,企业还需要强力执行“五稳五进”的政策,“五稳”即稳定队伍、人心、在建项目、各种资源、企业资质,“五进”即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安全质量、市场营销、人才结构都要进。

(四)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并严格要求企业所有员工按照制度办事。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从作风方面入手,严格禁止各种不良作风的出现,例如企业内部的相互请吃饭、相互送礼、公车私用等,同时企业还需要及时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从项目管理、效能监察、经营开发、分公司管理等方面着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企业还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岗薪制度,完善考核系统,突出绩效考核的功能,并在员工群体中积极实施岗位竞聘、公开选拔等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需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人,一旦工程项目出现问题便可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并且还对那些注重“面子工程”的干部有着约束限制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和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结语

第5篇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的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

人力资源会计可分为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的经济资源而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是利用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划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核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更科学地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二、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世界高新技术革命和进步的浪潮,已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从自然资源竞争、资本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回避人力资源价值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会计。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立并不断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势在必行。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现行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各收益期内分期摊销。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日益增大,再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

在市场经济下,谁争取到合理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加大了人力资源投资,包括提高物质待遇、改善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职培训等。而投资效益如何,这是企业管理当局所关心的问题,相应地就要求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核算,考察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的动力将会逐渐加大。

2、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因;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细胞,政府主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披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求企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争取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的有力支持,企业也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谋求投资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人力资源利用方面的贡献,企业要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人力资源会计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

3、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况;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4、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应重视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核算,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正确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争取合理的人工成本和价值,正确计算经济效益,以维护我国公民的正当权益。

5、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科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大力开发智力,进行人力资源智力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这必然使企业直接用于人力的开支加大,因而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使企业明确在经济竞争中拥有多少人才,具有多大经济竞争实力,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具有多大潜力,需要多少投资可以挖掘出这些潜力。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著名会计学家弗兰姆霍尔茨认为,资产有三个衡量标准:它应具有未来的服务能力、可用货币计量和企业主体可以控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资产定义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由此可见,作为资产首要的标准是“未来经济利益”,即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时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现金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人力资源是能够为企业所控制、可以计量、并且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它理所当然是企业的一项资产,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殊的资产。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对其计量可采用多种方法:

1、历史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取得必然产生选拔、聘任、培训和辞退等费用,这些费用的资本化即为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在这种方法下,对各会计期间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即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在各会计期间终了时将资本性支出部分确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此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并且与现行准则下其他资产的一般计量方法一致,易于融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但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与实际经济价值有较大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增值或摊销并不直接与人力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相关联,拥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员工所分摊的招聘、培训等历史成本可能并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力资源计价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2、重置成本法。它是指在当前物价水平下,假设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重新取得、开发、培训及辞退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资本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管理决策,反映了人力资源的现实价值;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价值保全。但重置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传统会计模式,而且重置成本估价的难度和工作量大,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3、工资报酬折现法。即将一个员工从录用到退出企业而停止支付报酬为止预计将支付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以职工工资报酬为基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未来的工作年限、工资报酬、折现率却需主观确定,故有一定的缺陷。

4、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员工离职时使企业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计价的依据。其优点是较接近人力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该方法使用面太窄,主要用于一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员工,对于一般员工不适用。

会计计量主要解决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问题。传统会计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但由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许多特性是货币所无法表现的,所以人力资源会计除要用货币计量外,还必须合理地运用非货币尺度来反映。这种非货币信息,可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列示或以其他方式揭示。

五、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

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把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传统财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把为取得、开发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也背离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严重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人力资源这项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

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关人力资产的数据,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列示。因“人力资产”的流动性类似于固定资产,并且基于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将其列于“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之间,相应在“所有者权益”里增记“人力资本”。在利润表上,可增设“人力费用”,作为“营业利润”项目的减项,用以反映企业为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不应资本化的费用和人力资产的摊销,同时对原“管理费用”账户反映的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其实,包括了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会计报表与传统会计报表的框架是一样的,只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加入了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使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会计报表还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

第6篇

中央企业境外衍生品交易的巨亏事件,仍然处于定时炸弹状态。

8月28日,外资投行、国务院国资委、中介机构等相关人士分别向《财经》记者证实,在国资委的授意下,一些中央企业已向六家国际投行递交法律函件,称正在调查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合同,并保留不付款的权利。

消息甫出,引起轩然大波。从芝加哥到新加坡,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掀起波澜。8月31日(周一),伦敦三月后交割的铜价比上个交易日收市价格跌了3.6%。

9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关于企业致函交易对手有关情况的说明》,称近期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的部分中央企业向交易对手致函,表示鉴于对该项业务的内部调查正在进行,将保留追索权利。

国资委认为,此举属于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行为,国资委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有关交易对手应当予以协助。

对此,相关央企以及外资投行大多陷入沉默。

9月9日,《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北京打出套保牌”(Beijing Plays Hedge Ball)的评论文章,被认为基本代表外资投行的心声。该文强调市场规则与合同的至高无上,称中国如不履行合约,尊重商业法律游戏规则,将向国际商业社会发出负面信号,势将提高未来与国际上对手方进行商业交易的成本。

上述文章并称,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和中远先后致函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花旗集团(Citigroup)以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外资银行,涉及合同金额20亿美元。

衍生品难题对于中外双方都不啻一次严重考验。康奈尔大学金融系教授黄明表示,对于国企而言,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值得反思;对于外方而言,在衍生品交易和定价中,也应当反省其急功近利的行为。“游戏规则应该遵守,但也要兼顾公平准则和道德基准界限,具体纠纷则应个案处理,中方应合理、合法、有策略地和投行进行谈判。”

泥足深陷

综合最新动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下称中远)亦进行了油料的衍生品交易,并酿下巨亏。这是中远此前并未公告过的内容。

2008年9月,中远公布在FFA(远期运费协议)的衍生品交易上,投资亏损拨备高达50多亿元。9月11日,中远集团有关人士回应《财经》记者询问时表示,燃油套保是由该集团旗下的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加坡的子公司操作。该公司由中远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0%股权。但他未透露中远这方面的浮亏规模。接近中远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浮亏也以10亿元计。

中远事件表明,各类国有企业由于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引发浮亏的公开数字,可能仅是冰山一角。一位央企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其实几乎所有涉足外汇、进出口业务的央企都与衍生品交易有关。

2008年9月,国资委要求央企自查并上报衍生品交易的头寸和亏损情况。2009年1月,审计署对20多家央企进行摸底,并于2月底对上述央企金融衍生业务出具调查报告。

2009年2月初,国资委要求各央企作出关于金融衍生品的清理整顿报告,并据此联合证监会、银监会、审计署等多个部委,从中挑选几家央企再度进行重点核查,东航、国航、中远均在其中。

3月24日,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责令中央企业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并从经营品种、持仓规模、持仓时间等方面进行规范,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知情人士称,此番央企行动是在清理整顿自身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中,按照这一文件内在要求采取的法律手段。

5月,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公开表示,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

其中,外界能够了解到的有限情况,仅来自几家上市公司语焉不详的公告。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南电等上市公司,纷纷在去年九十月间公告了各自动辄高达几十亿元的浮亏。

巨亏究竟是市场原因,还是国企自身水平低下?或是外资投行销售行为和产品定价存在误导造成?整个交易过程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规之处?此间种种,都成为有关部门调查的重点。

这些交易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套期保值(下称套保),即规避汇率、利率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但在长期交易中,所谓套保和投机的界限则很难划分。其中,大宗商品的套保占到相当比例。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此次引发纠纷的几家航空公司,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航空燃油,因此需要对航油交易进行套保,不同的航空公司需要考虑用油的节奏、售票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多采用可“量身定做”(Tailor Made)的场外市场交易及结构性产品(参见《财经》2009年第6期“国企‘套保’泥潭”)。

用于套保的衍生品交易,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并不鲜见,包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内的诸多国际航空公司都拥有大量衍生品头寸,且因市场波动产生了大量亏损。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航空公司用于套保的工具往往过于激进。以最为常见的Zero Cost Collar为例,一般是套保方买入一个看涨期权,同时卖出等值的看跌期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无需付出套保成本,但由于在油价高企之际,一个看涨期权需要两个甚至更多看跌期权才能相抵,倘若市场发生戏剧性逆转,套保方的损失便不可限量。这正是2008年间真实发生的故事――国际油价由每桶140美元迅速下跌到每桶40美元以下。

“其实最常见的套保做法,应当是在油价高企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用油情况,买入最简单的看涨期权。”一位国际投行人士分析称,Zero Cost Collar的本质在于,为了不付出套保成本,承担了一种小概率的风险。

这样的交易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事后看来,大大超出了其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能力。“我们并不知道到底这个东西应该卖多少钱,由于并非标准化产品,它也没有一个公开市场价格可以参照。”一家央企人士称,“有些投行称这个定价模型属于商业秘密,因此我们签约的时候并无判断依据。”

相形之下,外资机构则有着丰富的风控经验。前摩根大通新加坡能源衍生品业务资深人士邓伟斌解释,结构性产品的复杂性超越了一般场外掉期和期权产品,涉及会计、法律、建模、估值、信用风险等各个方面专业人士,一般大型投行才会对此进行大量投入。以摩根大通为例,在收购贝尔斯登前,全球就有200多人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相关支持。他认为,对于投行给出的复杂衍生品合同,99%的国企没有能力进行独立判断估价。

不仅如此,当确认商品市场趋势转向的时候,交易者需要迅速做出止损的决定,做实账面亏损,避免更多的浮亏,而国企在决策机制方面未必有这方面的灵活性。

凡此种种,再加上部分国企和投行之间可能存在隐秘的利益输送行为,更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

难解之局

国资委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当前国资委对于国企今后进行境外套保交易的总体思路已确定,就是“产品简单化,尽量选择场内交易”,证监会对此也较为认同。

“全部进场交易确实会提高套保成本,但考虑到利益输送问题,可能价格也就差不多了。”上述人士表示。

“场外市场的存在和活跃有其合理性,应该多考虑利用这个市场来管理风险,而不是带来更多的风险。”中金公司产品中心董事总经理赵晓征说。一位央企人士也表示,很多正常的套保要求很难通过场内市场满足。

为提高央企的议价水平,今年5月5日,国资委要求参与交易的国企要找独立财务顾问,并希望在未来的套保合同中,将仲裁地从境外扩展到中国国内。

未来的新制度尚可以讨论和新建,对于央企的所有者和监管者国资委来说,眼下的巨额浮亏更为棘手。

《财经》记者了解到,自今年春节后,在国资委、审计署介入调查后,很多央企便以各种理由拖欠衍生品交易的保证金。8月下旬发出的法律函,只是从书面上对这一行为进行了确认。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向《财经》记者强调,国资委主要是从出资人的角度对此进行监管,并且将范围圈定在“主要是针对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的央企”之上,因为此类交易大多由央企和外资投行直接签订。

事实上,相当数量从事境外利率、汇率期权、掉期等衍生品交易的国企,由于自身在国际市场上并无信用评级(Credit Line),一般需要通过大中型的中资商业银行才能与外资签订交易合同。这意味着,此类交易将由商业银行承担其中的连带履约责任。此次国资委并未向这类交易发难。

“现在该外资行出牌了。它们不发讼,我们就等着。”一家央企律师说。

迄今为止,外资投行尚无一家对央企发讼。《财经》记者了解到,一家国际投行负责期货衍生品交易的北京负责人已于上半年离职。

过去几年间,衍生品交易为外资投行带来的利润非常可观,甚至常常超过投资银行业务。“IPO投资银行业务名声好听,但实际更赚钱的是销售交易部门,即包括和央企进行的此类衍生品交易。曾经有过简单的掉期业务,投行的利润就可以达到合同金额的5%,更不要说复杂的结构性产品。”一位外资投行衍生品前销售人员透露,投行一般会拿出利润的8%左右作为团队的佣金。

对当前纠纷,《华尔街日报》上述评论表示,外资较为担心的是两种情况。

一是即使在境外法律诉讼获胜,其执行效力问题也成问题。中国虽是《纽约公约》缔约国,国外仲裁产生结果在国内法庭应强制执行,但中国承担的并非国际义务,而是一种中外互惠行为,因此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执行。至于冻结境外资产,一位投行人士介绍,对于航空企业和石油生产企业,可以直接到港口或者机场扣留船只和飞机,但考虑到国际影响,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非常低。

二是中方会以今后的牌照、业务为条件要求外资投行让步。一位国际投行衍生品负责人私下强调,现在央企寄希望于外资投行能够着眼于长远的商业利益,对当前亏损折价处置的想法并不现实。

一般而言,外资投行在与国企签订套保合同后,一般会在市场进行对冲,留下未对冲的敞口则是投行的自营部分。一旦交易对手违约,可能导致投行自营的亏损。拥有严格财务制度的外资行难以在账目上进行处理,“关键是,我们怎么向董事会交待呢?”一位国际投行人士表示。

“相对于‘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谈判,我们反而更希望国企能够从法律上找到瑕疵,合理、合法地规避亏损。但是如果找不到法律瑕疵,国企还是应该承担起应尽的市场义务。”上述人士说。

诉讼底牌

央企法律函事件初期,国企是否具有跨境衍生品交易的资质,首先成为争议焦点。但从现有规章看,这似乎无章可循。

专门服务于外资机构进行衍生品交易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铁成告诉《财经》记者,中国从事跨境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是否具有合格资质问题比较突出,外资银行就因此担心交易的主合同是否有效。

中国对国企在境外“套保”一直严格管制。1997年,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爆炒锌期货造成十几亿元亏损后,国企的境外期货交易更是被严厉禁止。

然而,众多进出口企业对于套保有着真实的需求。2001年5月,证监会等部门《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少数国有企业经国务院批准,并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后进行境外“套保”业务。到2005年11月,证监会分四批批准了31家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从事境外期货“套保”业务的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发出的这31张许可证只是在境外期货交易所从事场内交易的许可,并未涉及场外的衍生品交易。

到2007年4月15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之后,证监会更是废除了颁发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行政审批权。这意味着国企境外从事期货业务,无论是在场内还是场外均不需审批。

但接近调查的人士称,外资行和国企进行衍生品交易时,部分存在着“合同瑕疵”。比如,国企在与外资行的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先交易、后签约的情况。

“一旦中方能找到这种未授权交易的证据,无论之后有多少笔交易进行了授权,有充分的法律保护,只要有一笔交易发生在签约前,即可认定之后的交易全部无效。”知情人士分析称,“外资行内部对此虽然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但有些前台负责销售的人更多考虑的是销售业绩,常常出现后台法律部多次催促才签约的情况。”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旭升介绍说,一般从事场外的衍生品交易,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是双方要签署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主协议,这个协议是一个标准合约。

ISDA即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业组织。它主持制定了众多关于互换、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的行业标准,国际衍生品市场均遵循这个行业标准。

杨旭升介绍说,除了ISDA标准合约,交易双方还需要签订一个Schedule,即对主协议的一些改动和描述。此外,交易双方还需要签署具体的Confirmation(确认函),涉及具体交易细节、产品结构、久期描述等。

有关部门参与调查的知情人士称,在中国国企的这轮衍生品交易热潮中,有部分交易并没有签署ISDA主协议,而仅仅签署了具体而简单化的确认函(confirmation),原因是双方无法达成对ISDA主协议的共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