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03:21: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教师实习生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前言
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指师范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实践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通过到大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原生态教育场景,积累朴素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通过教育评价上升为系统性、理论性实习收获的过程。教育学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浓郁的师范特色。其开展的教育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获得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与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探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研究便显得愈加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某某师范大学已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为样本。
2.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笔者参考已有的科学问卷,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涵盖实习准备、实习过程与实习评价三个阶段、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5项选择题和2项开放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对数据的处理则借助SPSS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以学号为依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位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围绕“对实习有效性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如何进行实习评价”等在问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20位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有8.1%的实习生在实习后表示“毕业后不想当老师了”,91.2%的实习生则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42.6%的实习生“更坚定从教为师的决心”,59.6%实习生“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弥补”。以上数据表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习生自身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如表1所示,实习生认为诸多因素在制约着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开展。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从实习开展的“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开展阶段”与“实习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
3.1 实习准备阶段
3.1.1 实习生自我准备不充分
师范生的实习准备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储备。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5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当学生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实习帮助最大,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生能够通过“学生经验”组织课堂,另一方面“专业课学习”让步于“经验”,说明实习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能将专业课知识与自己“当学生的经验”发生勾连与融合,用专业课知识统合、提升“经验”的能力尚需要进一步锻炼。
3.1.2 实习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
在表1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实习的时间与内容有限”高居榜首,且有近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与内容上的设置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所占比重之大提醒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学者对我国7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明:教育实习在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一般安排在7~8学期。本次调查对象实习时间从3月24日到4月24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实习生反映自己“刚进入角色,实习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3.2 实习开展阶段
3.2.1 实习学校接洽不易
从表1中我们发现高达46.8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信任”与“实习学校不欢迎”三项有关实习学校建设的问题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开展。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则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对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甚至在实习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指导教师毫不犹豫的对实习生说:“怎么讲都行,你们随便讲吧,反正你们走了我们还得讲呢!”。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联系实习学校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campus-based)”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school-based)”,与中小学关系逐渐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
3.2.2 实习生自我态度不端正
在问及“师范教育阶段的实习重要吗?”这一问题时,87.2%的实习生都对实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师范生对于实习的态度大都是比较端正的。但部分实习生还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授课所用课件、课时不多而经常请假离开实习学校等。在被问到“实习是否达到应有效果”时,1.1%的同学直言因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收获不多。
3.2.3 实习教师指导不充分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班主任指导教师。如表4所示,不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开展教育实习的帮助是不同的,实习学校教师普遍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特别是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针对性强”一项出现空值;在个案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实习生现象屡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带15个实习生,如此高的师生比又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呢?
3.3 实习评价阶段
3.3.1 实习评价过程不透明
在表1中,17.02%的实习生表示“实习评价不合理”,并且出乎意料的是在本次的调查中,实习生对于实习结果的评定方式竟然是众说纷纭,还有10份问卷显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实习评价。可见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容易忽视学生的知情权,或者存在“一言堂”等现象。
3.3.2 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
实习生在实习返校后,通过递交实习反思报告完成实习活动的全部程序。实习形式上结束,使实习生让渡出了自我反思性成长与持续性成长的可能。许多实习生没有继续聚焦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身通过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更深入、更广泛的实习成长在形成“反思报告”这种文字形式之后被束之高阁,于是实习反思的再生失去了附着点。
4、对策与建议
4.1 实习准备阶段
4.1.1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各时期实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逐步建立不间断的实习制度。在一、二年级用充裕的时间让实习生充分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学习理论与增长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实习或分段式教育实习。
4.1.2 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正在逐年渗透新课改理念,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满足大中小学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师范院校要从实践课程的设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找准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学的衔接点。要构建好教育实习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实习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4.2 实习开展阶段
4.2.1 建立相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根本上来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是“教”不出来的,而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才是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教师的根本道路。我国有些师范专科学校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尝试与附近的农村中学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学中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因此,各级各类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临床专家”。
4.2.2 实习生应加强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实习生是实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习活动的服务对象。首先,实习生应积极主动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协商中有序开展实习活动;其次,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升教育教学能力,如在实习班主任期间,实习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开展实习班级的第二课堂,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彩的活动;最后,实习生应认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中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是基于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实习生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4.2.3 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与帮助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的、具体的实习训练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中小学了解基础上,应该经常到中小学去了解教育实际,使他们掌握一些中小学教改的动态,在具体指导中减少失误。同时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实习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大学也邀请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者到大学课堂讲学,参与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促使双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4.3 实习评价阶段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的后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实习评价应当客观、严格、公开、透明、公平。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多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让实习生主持实习工作评价会议,熟悉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保证评价公平。
4.3.2 关注实习生自身评价
要着重指导实习生从理论上巩固和提高实习的成果,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从思想上、业务上找出与教育事业的要求相适应的地方与不相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地方,防止实习生只讲耕耘不问收获、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毛病。
[关键词]师范生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引言
顶岗实习是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延伸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要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学去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参加脱产研修。此举既可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师资,并带去先进教学理念,又可对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师范生能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使在校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生刚刚走上讲台,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学校需要在充分认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师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使之能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笔者在2010―2012年带领各专业486名师范生在江西省九江、修水县88个实习学校,历时9个月,通过听课指导与走访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具体情况。总结一下,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多,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够强
有的实习生对新课改精神没有领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删减了以往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相应地增加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栏目,难度有所下降,有的实习生就认为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自认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一看就会,导致了对教材内容不熟悉,讲得不深不透。在教学准备时,有的实习生备课写教案不能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结果是内容简单,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有的实习生虽借鉴已有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写教案,但却不能领会这些优秀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上不出好效果。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不熟,难以驾驭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讲课缺乏激情,语速过快。有的实习生的教学语言不能根据授课对象、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吸引力。有的在讲课时多数时间是表情单一,缺乏激情,没有抑扬顿挫节奏感。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上课照本宣科,讲课时老师的视线只看教案,不看学生。不会用目光捕捉听课者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讲课语速、节奏比较快,以至于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老师所讲内容。有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有个别学生回答出来后,便立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或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几乎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显然,这样做不仅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控不能恰到好处。有的实习生在课前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这是好现象,但到实际教学时,或因为紧张,或以自己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有的则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内容太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把问题讲清讲透,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导致听课学生多有不满。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往往不理会,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火花不能及时抓住,缺乏教学机智,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3)实习生粉笔字基本功较差,板书设计也欠规范。笔者利用实习指导听课的机会,发现不少实习生没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板书时常常出现随意性;主板书没有充分体现授课重点、难点;有的主板书写的内容太多而不能唤起学生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板书字体过大或过小,书写速度过慢,板书姿势不规范。这种随心所欲的板书往往使学生的笔记也变得凌乱不堪,难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新意,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实习生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有的实习生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几个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同学,提问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班学生,没能按新课程要求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三是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些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3.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为了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的实习生在课堂上运用诸如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实习生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表面上看似热闹,师生互动活跃,实则是无效教学。有的实习生倾向于说服某一个学生来接受知识,有时甚至会被学生“牵着走”,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把与个别学生的讨论问题转向全班学生,做到以点带面。
4.情境创设不恰当,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不错,但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时,有的实习生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有时又刻意求新,反而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还有问题情景中,如果凡事都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出现了课堂中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却是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知识或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下,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可能会发生偏移。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
二、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实习生自身原因分析
(1)课前准备不足,导致教学过渡不紧凑。一方面是教学语言准备不足。在上课时或因紧张或因不懂内容,老师出现卡壳现象,甚至一句话没讲完就转到另外一句话了。这样既影响了教师思路,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能把教案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造成课上对教案依赖严重,出现读教案、背教案的现象。有的实习生在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课是否能顺利讲下来,忽视对教学环节之间应有的过渡,使学生感到知识之间的跳跃性较大,不能把前后之间联系起来,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思维,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整个课程不流畅,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2)缺少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目前就业形势不好,导致较多的大学生去准备考研,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宝贵,分秒必争。这样一来,三笔字、普通话的练习时间确实很少,而且,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个额外负担,除规定训练时间外,都不愿意花专门时间去练,且每次规定练习也都敷衍行事,或者根本就不练习。由于疏于训练,课堂教学技能也就相当缺乏,以致于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3)对待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趁教育实习时间,忙于考研或联系就业,即使下去实习了,也是被学校强压下去的,到实习学校后,由于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实习也是消极怠工,导致顶岗实习收效甚微。同时,在实习中,有的实习生发现教师太辛苦了,每天备课、听课、改作业、查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打架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心里产生落差,行动上也出现不积极的现象。对所处的环境充满困惑,心情烦躁,从而出现对学生态度不好,不与学生亲近等现象。
2.高师院校技能实训教学试讲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平时试讲时听课的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甚至高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用口语化语言授课,而是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课,让人很难接受。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了“试讲”,只能证明自己走上了讲台,并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成功,在实习中要取得好成绩,还得下大功夫。
(2)平时试讲和真正教学实践相比较,教材内容熟悉的程度不同。在平时试讲中,教案内容是实习生自选的,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自己在试讲中所要提问、设问等课堂环节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对内容的把握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台风、教态与授课技巧问题。而在实习中要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一框一节讲下去,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因此,有的实习生在讲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就不知所措。
三、提高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
1.重视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师院校应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提高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通过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法训练、课堂教学艺术、微格教学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加强实习教学指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注重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加强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经过微格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教态、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和考核
“三字一话”指的是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训练活动必须经常化、制度化,训练和考核要规范化,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特别注重师范生对“三字一话”的训练。特别是粉笔字,要重点加强训练。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每个师范生在粉笔字上达到良好成绩。
3.组织系列讲课、说课竞赛,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检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学校有必要组织全校性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员参加。先进行院级比赛,扩大参与面。其次,各学院选出代表参加校级大赛。最后,将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奖金。特别是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要把他们的讲课、说课进行实况录像,制作成光盘并标明哪一年某校全校师范生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讲课(说课)录像。一是发给参赛选手,可为师范生就业时提供实证材料,可信度高。二是可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开辟窗口,允许学生自由点击观看。三是通过对比和竞争,使师范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进行改进。
4.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实习质量监控
实习期间,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育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制定指导教师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其次,由高师院校要组建校级、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习第一线督促。第一次在实习工作开始阶段,由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分片主要检查各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落实开展到位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第二次在实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依据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进行听课、调查、考核与评价,听取实习学校领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评价,了解掌握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由校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
结束语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教师的内心,教师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书生”而是能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本文从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诱导学习的主动性;敢于尝试,培养学习自主性;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互动性等几个方面展开探究,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已经形成一个共同的清晰的思路: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转型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进行改变,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新课程中肩负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之重负的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适应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教学行为,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
1.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面对新教材,我们的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在新课改下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要走进心灵有创伤、身体有缺陷或因某种原因产生自卑感和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心灵,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因而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应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创设情景,引发其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如在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学习用VB画图时,我先展示了各种令人爱不释手的屏保程序,有线条、有图形……使学生了解画图语句的一些应用,在学生制作屏保的过程中逐步学完了画图语句,并逐步体会出,高质量的屏保程序一般都要应用循环、分支语句,融入图像处理等技术,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动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引导和分解难点,巧妙设立中间目的,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为之不断努力,直到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是自己制作出能在现实中应用的东西,会产生成功感,成功的喜悦又将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激发兴趣,诱导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课程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各种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3.敢于尝试,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科前瞻能力,能够给学生营造自学的平台。刚开始培养学生自学时,我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帮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实例来阐述道理,然后逐渐放开,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按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以补充。到最后再全部放开,要求学生超前自学,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尝试,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得到知识。我的具体做法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增加刺激点,为学生创设自学的平台。例如,在学习“配乐诗朗诵—音频素材编辑应用”一节时,原本设计的是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工具进行录音剪辑、配乐,教材中有详细的操作步骤。由于此工具过于简陋,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按部就班地学习,效果不会太好。针对于此,我们搜集到一些音频编辑软件,经过对比使用,找出适合学生需求又易学易用的小软件提供给学生。学生自行安装、自学各种操作,了解各项功能,互相切磋,兴趣大增。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配乐诗朗诵,程度好的学生还学会了调节功放、添加特殊音效、声音文件、格式转换等书本上没有要求的操作。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些学生在自家的计算机中也安装了老师推荐的软件,准备进行一些创作。很显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师的功夫可见一斑。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精讲,把时间和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因特网信息检索”这一单元时,我们共出了30多道题,都是学科中最先进的、最具有代表性而教材中又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每两个人一组共同探究一个题目,抽签决定后利用3课时进行探究交流。中间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筛选、分类、整理,写研究报告,小组协作、交流与评价等多个环节、多项能力的训。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既熟练了检索操作,又了解了学科前沿,还综合了以前的知识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然,学生说也好做也好,都有可能说错做错,教师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去研究、去完善,因此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应认真备好课。不光是备好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备好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思想可能产生的冲突……这样在课堂上才能随机应变,使教学顺利进行。
4.合作学习,加强学习的互。学生在自学和日常的学习中,学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下合作探究尤为重要。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 1应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 2: 1的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把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编为一组,以便多关心及时辅导。
4. 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如设计任务时,应分层次设计,涉及到各层次学生,让他们一起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一起探究遇到的问题,使问题得到破解,使学生得到身心的满足,并且同时培养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达到共同提高。
4. 3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如要求学生学会中心发言,语言流畅清楚,说服其他组的同学;要学会倾听,听也是学问,要能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别人是什么见解;要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反驳,要学会更正补充,要学会,更重要的要学会助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 开展活动 联系生活
众所周知,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而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课文数量多,篇幅也长,生字量也大,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学好语文还真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基本上每天语文课上学生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有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最合适他们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能力。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和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识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拉、拍、推”这三个字时,我先让学生做动作,再让学生来说这些字。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高,潜能也被发挥了出来:这三个字都要用手的动作,所以都有一个“提手旁”。一个小朋友说:小朋友摔倒了,我用手拉他,左边是个“提手旁”小朋友立起来了,所以右边是个“立”。又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记混的字时,我为这两个字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泼”,当你洗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波”,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随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把字音读准,达到使他们整体感知生字的目的。
再比如: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再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支削好的铅笔,学生一看便知:一头粗,一头细就是“尖”。
二、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摘苹果、开火车等等。游戏不仅能在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
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也便于识字的形和义。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三、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一、独立思考我能行
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后,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保障;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增强和增加。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更加考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或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观点,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受到的“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小班课堂教学中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构建起活泼、严肃、求实的小班课堂教学氛围。
二、分工合作我参与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虽然小班人数少,但是同样需要每一位小班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个性特征、兴趣才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二名是中等生。每人在组内应有不同的角色并有各自的职责:如中心发言人负责表述汇报全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裁判员负责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论进行裁决,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或发现,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等等。当然要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全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内成员要有相容心理,应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内成员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当然,相容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某些时候,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三、正确交流我表达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爱”,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愉快教学”理念下更好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如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这样简单的表现,就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教师还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其次,教师讲课时热情洋溢、诙谐幽默。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的爱心,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激励,进而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和谐。良好师生关系还要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做为一名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识。教育学认为自我了解是自我提高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障。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要更好地实现“愉快教学”,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只有心中有学生,教师才能更多去想学生需要是什么,学生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我们知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反思我们的教学中却常常会出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比如,上课时提问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会发火。我也曾在批改作业时见到十分明显、十分低级的错误,心中十分生气,批评学生言语有点过分。静而思之,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到了学生脆弱的心灵,真是好心做错事。教师只有心里有了学生,才能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也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或者疑问。如果老师心里没有学生,他怎么能够去发现学生的要求并且想办法帮助学生呢?因此,心中有学生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基础。
三、要实现“愉快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方法
愉快教学是充满爱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引人入胜,在方法上要讲究寓教于乐,要努力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有趣、民主的学习气氛。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问号”,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完成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教师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比如,让基础差的学生优先回答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较轻的负担下愉快地完成学习
不过总算是天随人愿,我们学校在统一安排学生到中小学中参加实习,找到做教师的感觉,我自然很积极的报名参加,之后顺利的被学校安排到学校实习。
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好一名好教师不容易。我作为师范生到学校中实习,这次实习中,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我们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事业当中。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教学工作
教学是实习中的一个重点,以下是我教学实习中的一点收获,我想,有些是可以拿来分享的。在准备阶段里,我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认真的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包括老师的讲课方式,以及如何自然的和学生交流,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鼓励学生。在这一阶段,我收获甚多:
1、指导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每讲一个知识点,大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引出概念,更形象,更深动,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对于相似的知识点,老师不会重复讲,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偶尔稍做提示,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2、我实习的课程是《使用visual c#.net开发windows应用》,这门课是比较注重动手操作的。指导老师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提问问题时,学生要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哪一组先讨论出结果就可以先上讲成,老师会针对该组完成的情况进行加分奖励。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会做的同学上去完成就可以了,反正不会的同学还可以沾光一起受奖励。错了!每组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通过该门课程,而且,指导老师还针对此问题,采取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如果哪一组的某个或某些同学先想出来,要教会组内的其他成员都能完成该题,然后,由老师从该组的成员内随意抽一名组员上去完成,这样,能保证每个组员都掌握知识点,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以上这种方法,一般只能针对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采取这种方法,上课的气氛更紧张了,但是,学生也更活跃了,学到的也更多了。
3、指导老师不管对谁,都很耐心。哪位学生想逃避答题,指导老师偏偏找他们上成,而且不会因为他们不会做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耐心的、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直到完成为止,还适当的给予奖励。这样也使这些学生更有自信心了,学习也更有劲了,很重要的一点,这样,这些后进生就不会因为自己基础不好而想逃避该门课程。反而他们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更加努力,把学习搞上去。
我想,我们应该学习这位指导老师,学习她的教学技巧,学习她的耐心,学习她对学生的那份责任。在准备阶段里,我们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的同时,还认真熟悉将要讲课的教材,并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准备教案、课件等,尤其要准备好讲课的方式、技巧。
接着是讲课阶段。当我正式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自豪,但也觉得责任重大。我稍微的做了自我介绍,上课铃一响,我就正式开始上课。第一节课讲的不是很顺利,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知识点不是很完整,尤其是在编程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但是,我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并迅速的做了改正。第二节课上的比第一节顺利多了,可能是自己紧张的情绪稍微缓解了,也可能是自己比较擅长以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讲课,所以,第二节上的轻松又愉快,学生回答的也很积极。上完两节课,我稍微总结了下自己还存在的缺点:
1.对教材不够熟悉;2.知识点没有理解透;3.教学技巧有待改进。
二、班主任工作
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班主任自身的品德、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起着感染、诱导和示范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政治素质、业务学习、文明礼貌、敬业精神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换句话说,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
2.要经常为班级开主题班会
经过几天的准备和组织,在第三周的周三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二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勇做典范,敢为人先”。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现在大学生的这份活跃劲。班会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班委带头积极发言,总结了上学期班级存在的不足以及这学期的计划,其他同学也积极提了可行性的建议。虽然不是每位同学都上台发言了,但是,我知道,他们只是还不敢踏上那个台阶,他们心里肯定也有很多想说的话。虽然我很努力的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但是时间有限,希望下一次他们能够有勇气上台发言,多为班级提点建议。
3、多与学生交流
这期间,我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交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让学生吐露真情。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多鼓励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应该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后进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表现当场给予恰当的评价,不断地激励他们。
班主任是一项内容广泛、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而且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严格要求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不断探索新方法、开启新思路,树立新形象,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时间过的飞快,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真正尝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自豪和责任的重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坐在座位上听讲台上教师讲课的日子,那时候,我们也认真过、努力过,当然也调皮过。而如今的学生,大都少了一份学习的主动,却多了一份耍嘴皮的大胆。
这一次实习回来后,我在总结这一次实习的感觉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前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真的是我们以前大不一样了。这主要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生活状况已经比以前好了更多,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自然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在改变。
一、尊重、关心每位学生,增进师生情感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和帮助,学生必定尊敬教师,而对教师的这种好感,又往往会转变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上,甚至会产生喜爱的情趣,从而能积极地学习这门学科。
这样,长此以往,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关心,他们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把游戏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力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动机上,我常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既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又便于理解掌握。
如:在学完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的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后,学习手册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英按如下规则做游戏:桌上有五支铅笔,每次取一支,由小明先取,最后取完铅笔的人获胜,如果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那么第一次应取几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班级同学以同桌为一组,拿五支笔来现场实验操作,同学们个个兴趣高涨,积极操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到两分钟,全班同学都得到一个正确无误的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游戏教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消除了枯燥乏味之感。它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感,并能使学生心理潜能得以发挥。
三、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刚接手现在所带的这两个班时,我看到他们上一次的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50分的数学试卷竟然有五六个同学的成绩是个位数,说明他们基础很差,是典型的学困生,于是,我把他们几个找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请你们几个帮我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可以吗?”这几个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我们一起制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每节课会做一个自选题目,下课后当着我的面做,如果他们能流畅做出来,哪怕是做出一步,我都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有奔头,从而树立信心,能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上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不等式;反思
一、背景
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过程
三、分析
从师生“互动共探”的一堂数学习题课中,可以得出几点思考: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必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撼,溅起个性化联想启迪。教师精心挑选的例题,应该具有思路开阔、方法多样、难易适中等条件。教师要通过课堂巡视,加以小组交流,形成互问互答。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对各种标新立异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对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师生共探。“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探究活动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好,“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己见,放开了中学生思维的翅膀,使他们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如课后的阅读材料课,对课文的理解打破了传统的以“讲”代“读”的形式,采用“读书研讨汇报”的形式,实现了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个人经验的介入的构想,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懂得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想象和创造,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创造的灵性。教育要经历过程,要改变过去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方式,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巨大财富,让“探究式学习”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使“自主探究学习”在新课改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谈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兼评两节数学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