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04:45: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风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教风学风;影响因素;问题诊断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调查研究[1]报告都很少,其中,刘春英[2]在2004年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风作了学风调查报告;甘寿国[3]从统计视角观察和分析了学风建设现状,探究了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宋改敏[4]在2005年探究了高校教风的成因及建设;栗民[5]运用SPSS软件对高校教风与学风量表进行了初步汇编。从上述文献来看,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对相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不多,因此,本文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对高职院校的教风学风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分别作了问题诊断,且结合他们对相关因素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给出了综合诊断措施。
1调查方式与结果总体评价
1.1调查方式
为了使得本文调查结果真实可靠,能够对研究对象高职院校的教风学风状况及对其加强和改进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笔者以某学院机械、信息、经贸、数控等7系2部9个基层教学组织为调查对象,在该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较大范围的教风学风专题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304份,总回收率94.14%。调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教风学风调查表(学生用)1260份,回收1176份,教风学风调查表(教师用)140份,回收128份。调查问卷主要采用自编式书面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展开,主要包括总体评价、教风学风问题、影响因素和问题诊断4部分内容。学生用问卷主要通过学生信息员发送、督导及部分教师课堂听课时随机取样等方法,教师用问卷主要通过教研室教研活动、召开教风问题座谈会,以及分管教学领导或教学秘书随机发放等形式。
1.2总体评价
利用R软件对最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饼状图对总体评价的结果进行直观展示。如图1所示,学生对于当前该校教风学风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53.9%,评价一般的占41.1%,评价较差和差的占5.0%;对教师的师风师德总体评价。如图2所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59.4%,评价一般的占32.4%,评价较差和差的占8.2%。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对该校教风学风总体评价中一般和较好的较多。在学生对师德师风及教师对教书育人方面的总体评价中一般和较好的也比较多,在60%左右,说明在该校教风学风方面,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评价是一致的。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与问题诊断
2.1教风学风问题
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可知,主要的学风问题可总结为:学生浮躁不踏实、为考试而学;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易受外界引诱;迷恋游戏、上网;创新性不强,缺少实践能力;课堂学习纪律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抄袭作业、时有考试作弊等,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选择比例相当,说明目前高校面临的学风问题种类繁多,需要全面诊断。对于教风问题,有近40%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他方面比如责任心不强、缺奉献精神,重业务水平、轻师德素质,重视个人努力、缺乏团队意识,重科学研究、轻课堂教学等所占的比例不大。在教师教学管理问题上,40%左右学生反映教师上课积极性高,且上课质量较好;22.2%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积极性高,但上课水平一般;23.2%的学生反映上课水平尚可,但积极性不高;剩下一小部分反映两者表现都差强人意。
2.2影响因素
调查中,学生认为对教风学风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以下3方面。影响教风学风的是教师的风格。学生最喜欢的教师风格依次是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博学多才、循循善诱、严肃认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优先选择了风趣幽默和平易近人两项,分别占59.8%和42.3%,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要求较高,教师上课除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求,还需注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当课堂无吸引力时,除了部分学生(37.4%)会选择自学教材,跟进教学进度外,也有近40%的学生会选择干其他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上课玩手机、聊天和睡觉,所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课后师生沟通方面,能与教师交谈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63%的学生都由于自身或者外在因素选择避而不谈,将自己封闭起来。最后,问卷中还调查了对教师质量评价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学生认为在教师质量评价中应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师的学历和学识以及教师的社会影响力。
2.3问题诊断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要诊断学风问题主要取决于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自身素质,分别占41.3%和45.3%,说明要改变学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是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提高。面对这些问题,从调查结果上可以反馈的改进方法主要有:加强学生自身的素质(40.4%),其他比如教师自身要加强学术交流、多开选修课与讲座(33.8%)、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3.0%)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与问题诊断
3.1教风学风问题
目前,对于该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主要认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占29.6%;重科学研究、轻课堂教学占26.7%;重视个人努力、缺乏团队意识占23%;还有重业务水平、轻师德素质(11.1%)和教师责任心不强、缺奉献精神(9.6%)。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科学研究、轻课堂教学和重视个人努力、缺乏团队意识占的比例较多。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35.4%)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交流(28.3%)。但在沟通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与学生沟通情况较好,能结合教学工作关心学生,在这点上与学生意见分歧较大。最后,在教师质量评价的意见选项中,将近60%的教师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排名第一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多数学生的意见和教师的师德师风。
3.2影响因素
教师认为教风好与差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学生学风、学生素质(56.3%),其次是学校的管理机制(28.9%),有关制度和政策导向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师的风格上,教师认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风趣幽默型(59.4%),这与学生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但同时认为博学多才(35.2%)也应占主要比例,其次才是平易近人(29.7%)、循循善诱(20.3%)和严肃认真(13.3%)。
3.3问题诊断
在教风学风问题诊断上,教师认为应在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着手,各自选择比例分布均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5.5%的教师建议应加强沟通交流,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另外还要把握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35.2%)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29.7%)。对于如何解决教风问题,55.5%的教师选择应首先为教师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其次是保持对教师教学考核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和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校风校训(26.6%);在解决学风问题上,选项中的五大现象(学生上课心不在焉,迟到和早退,学生课堂纪律差,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比例分布均匀,学生上课心不在焉,迟到早退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4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与措施
4.1两份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从两份调查结果综合对比来看,学生和教师对学风教风总体评价是一致的,评价很好和很差的较少,较好和一般的占较大比例,各占40%左右;对于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比例较大,其他选择比例较小,而教师认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科学研究、轻课堂教学和重视个人努力、缺乏团队意识三者都应占有同等地位。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最受欢迎的教师风格排名第一的是风趣幽默,分别占59.8%和59.4%,其次学生认为平易近人更重要,而教师选择更多的是博学多才;在师生沟通情况上,学生认为跟教师只是偶尔聊聊,真正交谈、探讨问题的不是很多,但教师认为大部分时候与学生交流融洽,比例占近80%,两者对待此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在教师质量评价考核中,学生和教师认为应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和排位基本一致,分别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师的学历和学识以及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学生认为学风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自身素质,而教师认为主要取决于学风和学生素质。说明教风和学风关系密切,学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风。关系如图5所示,学风取决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而学风和教风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4.2建议与措施
针对以上数据分析,下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和诊断措施:
(1)转变学习观念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大学生具有较成熟的心理和人格,所以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授课教师都有责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与教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从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做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抓班风促学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些集体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风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彻底告别“蜗居”时代,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3)加强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团队意识,加强交流。要强化师德教育与培训,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并重性。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第一要职,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教风和学风息息相关,学风促进教风,教风影响学风,只有在课堂上,好的学生才能“逼迫”好的教师出现。
(4)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促进养成教育。合理的基础课教学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诚信意识,有助于培养坚韧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要发挥德育工作优势,激励学生成才,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内化过程,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才知道所学专业的目的,才会对学习有目标,有追求,有章可循。
(5)严抓考勤力度,严肃校纪校风。平时的课堂纪律和考风是决定优良学风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完善教风学风监控体系,形成闭环控制。特别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了一个班级的学风。要加强考试管理,监考严格,优化考试制度,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出发,多种途径考核,减少考试作弊。
(6)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实践教学。要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注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教学态度,注重培养和谐共融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对课堂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要风趣幽默,还要博学多才。另外教师还要多注意学生的兴趣引导,鉴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所以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实践课程体系,要有完整的制度文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7)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考核的满意度。学校不仅要强调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还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考核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要求学校要合理规范地获取教学考核结果,学校应为他们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为他们自身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经费支持。
作者:尤游 何道江 杨海卉 史娟荣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处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林婧.高等学校教风学风调查研究——以H大学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11.
[2]刘春英,高英,姚楠,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学风调查报告[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3):92-96.
[3]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和分析[J].高教探索,2009(6):108-118.
[关键词]统计实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统计实务》课程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统计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实务课程实践性很强,多年来,为提高学生统计实务能力,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传统教学的缺陷
(一)教学内容轻实践
原来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实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教材上有什么内容,就给学生讲什么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很少与岗位统计工作过程相结合;二是,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学生都懂理论,但毕业后已到岗位上不会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资料。
(二)教学方法太单一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原来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教师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将内容从头讲到尾讲完;上课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岗位上又无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考核方式重理论
原来统计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容易组织,但它由于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这种考核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重视理论,不重视知识的应用,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研室教师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根据示范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岗位需求,从教学目的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二、基于工作任务设计课程
(一)重视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内容
在原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两块内容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内容包括:Excel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中的应用,Excel在指数分析中的应用,Excel在抽样推断中的应用等等。二是实践教学,对于每一种统计方法,都要求学生参加某项项目并完成任务中加以训练。比如:学习第一单元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时,就要求学生分组,选项目,按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根据方案开展小规模的调查活动,收集信息,对资料进行整理,最后用统计图表来显示最终的结果等。通过这两块内容的增加,突出了该课程的实操性和应用性。
(二)凸现学生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过去的一言堂课课堂讲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如,对于实践教学,利用统计年鉴、统计局相关报表,指导学生计算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学生学风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把学生带到校机房,让同学们熟练应用Excel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对于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讲述法、提问式解决问题法、分组讨论、报表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过程考核,改革评价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考试试卷主要包括客观题(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和主观应用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这种考核方法的结果是学生重视理论,不重视知识的应用,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考核体系。比如:平时成绩(其中包括平时提问和作业成绩)占20%;笔试成绩(客观部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部分: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占30%;实践成绩占50%(按答辩形式进行,设计的方案、整理的资料、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做中学,学中的教学理念。
三、课程改革成效
《统计实务》课程通过以上改革后,取得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以上改革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把统计分析方法推广到《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实务》等课程中,达到了该课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从08和09两届高职营销班的学生教学效果来看,和改革前的学生教学效果相比,实践能力提高了很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种统计分析方法都要完成一项任务。比如,为了收集市场信息,要设计问卷,之后走出校门展开统计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表、计算相关指标,最后写出分析报告。通过每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改革前的教学,没有把学生带到机房上机操作,更是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毕业后学生在岗位上虽然知道理论,但不会操作。改革之后,增加了两块教学内容,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通过《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运用统计分析放,能够独立处理大量的问卷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写出做总的分析报告。
(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08和09高职营销两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通过让学生分组做项目,组内分任务,组长全权负责,任课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天营,刘爱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