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7 21:49: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第1篇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抚: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过早的启动,形成**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恶习,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青少年在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慎重再慎重些,大学生也应该从中得到些启发,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大学生都应该考虑一下了!!!

我国学者对性心理学的研究还处在开始的阶段,人数也比较少。性心理的健与否,对人们性行为的作用,其重要性还鲜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即使是一些青春期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对中学生也仅限于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性心理问题。但是,性心理的教育对于塑造少女健康的人格,又是不可缺少的。这方面的教育应该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开展。

三,新时代的感情网恋

我们先来给网恋下一个定义吧:所谓网恋就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认识异性朋友,并且在进一步的交谈中发生感情,随着网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恋爱过程。当然这个定义尚未经过验证,所以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网恋,但是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当代大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跟的上潮流,所以网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学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据一项网上调查表明:有7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56%的大学生曾经玩过网恋,但是成功率却非常的底,几乎是接近绝望,可见网恋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网恋者的心态吧,大学阶段很多人都过的很空虚,空虚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找点刺激的事情来做,而网恋正好迎合了这种心态,成为众多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追求刺激是大学生网恋的动机之一。其次,网恋不用给人的压力也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大,比如吧,网上那么多男男女女,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最多再找一个了,很多人在网上谈了一个又一个,然而,没有见过面的,这样也就不用为承担现实生活中那样的责任而苦恼,而这正是导致网恋失败的原因之一。

网恋为什么会失败呢,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网恋过程中(见面之前),双方只能是通过声音、言语等表现自己、了解对方,手段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时间稍长,就逐渐对对方形成了某种所谓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对于除了这个印象以外的其他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们人类完美主义的天性,在潜意识里给对方打了满分。我们毕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现实中的,所以双方见面了。而一旦把这份通过网络培养的感情带到现实中来的时候,那些现实和网络交集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前面说的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就像面对一个有点陌生的人一样,因为人无完人吗,我们在网络中给对方打了满分,可是见面后我们就发现他(她)不是这个样子的,离满分还远得很,所以双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让我们来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据调查,有31%的男生认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观点,可见支持者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对网恋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据《新快报》报道,河北曾经发生了一次网恋悲剧,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网恋的男人给杀了,又引发了人们对网恋的深思,象牙塔里的青少年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面对这新时代的爱情,你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关键看你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我是不赞成网恋的,我也没有什么网恋的经验,所以以上所说的只是我认为的网恋而已,至于实际情况,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清楚!!!

四,由新高考制度引发的争议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

最近,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新的高考制度,给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错过高考的学生一个优惠政策,那就是高考不受年龄限制了,由此引发了一场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

很多大学生已经不满足大学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恋人的关系了,很多有情人也开始想着为将来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无视学校规定,搬出去与心爱的人同居了,大学生怀孕的比率也较往年有所上升,状况令人担忧。如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高考制度无疑为他们找到了空子,成了他们的理论依据。

对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可以结婚。既然高考不受年龄的限制,那么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年龄将明显趋大,那么很多人都将达到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自然而然可以结婚,如果不可以的话,将和国家的法律相抵触。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大学生结婚。他们认为大学是求知阶段,如果结婚的话会影响学习,那么大学真正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这样的话所谓天之骄子就会成为婚姻的奴隶,大学就成了婚姻学堂,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大学生结婚。

第2篇

一:活动主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二:活动内容

1.立足时代,列举困惑当代大学生三个主要问题,引出恋爱观的问题

2.通过案例点评爱情与人生的关系,并导出爱情是什么

3.思考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三.活动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3.对于婚前性行为有何看法

a可以接受 b不能接受 c随便

4.你相信初恋是永远吗

a相信 b不相信

5.你会以结婚为前提去跟异性朋友交往吗

a.会 b不会

6.经济条件是否会成为你结交异性朋友的条件

a会 b不会

7.你觉得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面包

a二者同时存在 b先有面包 d先有爱情

8.你对我国的婚姻法是否满意

a是 b否

9.你愿意为爱情做第三者吗

a愿意 b不愿意

10.你是否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

a支持 b不支持

11.你是否觉得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a是 b否

四.活动地点:湛江师范学院

五.活动对象:湛江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并进一步调查

七. 心得与体会

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的主题,可见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获得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也是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大学生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但是一份真正的爱情是需要在法律与道德的呵护与照料下培养起来的。

无可否认,爱情是甜蜜的,恋爱中的人们都会为爱付出,为爱播种与收获,那一对对幸福的恋人脸上面带幸福,可是我们依然在怀疑,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是正确的吗?初恋是否会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永远?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在恋爱与婚姻观上依然存在众多误区,下面是就该次调查所做得总结。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小组于2013年5月对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湛江师范学院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第3篇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而大学生对性的态度也渐变。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异性相吸本属社会性自然需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放纵,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引导应大于一味的“输”导。另外,他指出性教育不宜过早,也不应仅停留在生理学层面。

日租房成为大学生“消费”场所

除了餐饮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消费”场所,其中,大学情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请致电”、“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短租,精装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记者看到在树上、电线杆上、商铺外墙等地铺天盖地的贴有“日租房”广告。同样多的还有围绕在大学周围的宾馆、学生旅社。

据悉,这些旅社定价在50~150元间不等,遇到圣诞、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价钱还会有所上调。

据调查,学校周围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确实颇有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后了解到,学生情侣为过“两人世界”营造浪漫气氛的占近五成,另外,还有同学聚会、考研复习等也占有相当比例,也有少数是情侣“脱离”宿舍长期同居。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道。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现在择偶的第一标准是健康、人品,而传统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仅有6%的人认为很重要。

大学恋爱:是晚宴还是快餐?

有大学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

那么,“被传说”的很美好的大学恋爱在当事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

正是因为这种“即乐”的想法,也导致目前校园爱情存在过于“快餐”的情况。

根据《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甚至有1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一场游戏。

在采访中,也有大学生不无避讳的说,过去读书太压抑,想在大学谈场恋爱,来个彻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学恋爱纯粹是因为空虚、寂寞想找人“陪”。

第4篇

【关键词】90后 恋爱观 择偶标准

一、恋爱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持续变革,现代社会时尚观念的冲击了传统的恋爱观、婚恋模式。而恋爱观的变化体现在“90后”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而已经不再单一。“90后”大学生的主流恋爱观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同样存在着认识误区。“90后”大学生青春发育期趋于成熟,思想思维愈发稳定,已进入恋爱年龄阶段,他们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异往要求也较为强烈。本文调查中发现,8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恋爱很正常,是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正常需要,大致66%的学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种人生体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校园恋爱是可以促进学习,是寻找另一半的最佳地。通过访谈调查,更为直接地了解了“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1)爱情与成才兼并,一方面希望在大学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终成眷属。另一方面也希望实现自身价值,渴望学有所成。

(2)就业形势的压力令“90后”大学生心存焦虑与爱的烦恼。为了毕业后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选择了在学业上充实和提高。多数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学业是大学生活的重心,这对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及获得成熟稳定的感情有积极的效应。

(3)恋爱动机不够正确,对待失恋分手有失理性。恋爱动机的多元化,恋爱目的不纯粹,内心承受失恋的能力较弱成为“90后”大学生恋爱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状

二、“90”后大学生恋爱观特点

(一)择偶标准趋向功利化

“90后”的大学生中有人向往纯洁的爱情,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爱情就是人生步骤中的一个流程。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沉浸在不现实的恋爱中,不会相信有可以天长地久的爱情他们更看重的是对方的经济条件,包括家庭条件和个人的经济能力。造成这一观念的原因包括自身的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恋爱观念开放化

1.对中国传统观的态度

观是一种性观念。传统的是指女性不失身,或在婚姻上从一而终的操守。根据调查显示:66%的同学认为观是对人性的压抑,且在这一问题上,女生所占比例还大于男生。更多的人选择“没有也无所谓”。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性意识淡化,忽视性关系的神圣性,在面前相对开放;

2.对婚前的态度

21世纪初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与分析。从历年来的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肯定态度的有48%,90年代上升到76%,如今上升到了91%。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专家认为,“91%的学生肯定婚前”,其比例与西方的比例已经非常接近。由于对于婚前后果的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已经使部分大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和性病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威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3、恋爱自主性强,追求“浪漫”性

“90后”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他们心理永远都有美丽的幻想,想象着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当二人正式确立关系,每逢圣诞节情人节等重要节日,互相赠送礼物似乎成为了一种必修的功课,在两个人交往期间,他们一起幻想着未来,憧憬美好的明天。在大学校园里,我们还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送上红色的玫瑰;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精心准备礼物;就在浪漫的同时,他们已经冲昏了头脑。

4、婚恋方式的多样化

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婚恋方式也令人眼花缭乱,各种时尚婚恋都得到了青年人的追捧和效仿。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男女正式结婚前,可在一起生活一个阶段,以求彼此相互熟悉、相互适应,在此期间允许自由的发生性关系。在试婚期间如果感情融洽,可以正式结婚,反之则各奔东西。而“闪婚”是当代社会快节奏速食文化的产物,是指青年男女闪电相识,婚恋速配。闪婚族的观点是,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婚恋感觉不在时间长短,即使是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也不一定就能了解配偶,也不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

从以上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传统和现代并存,恋爱动机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对婚前和同居普遍持认同态度,对其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认为恋爱和其行为是个人的“私事”,因而忽略了社会道德和责任的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形成了模糊,片面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人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黄希庭.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0一208.

【4】孙守成,李印.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状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新世纪的大学生基本已具备高智商,但缺乏情商的教育。情商属心理学范畴,从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一般包括: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本研究旨在对在校学生情商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校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在7个二级学院中各抽取10-20名学生进行座谈,又采取集中抽样法选取500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全部回收,在删除不完整问卷后,获得无缺省值样本490份,有效率98%。其此次调查的大一占25.6%,大二占20.8%,大三占30.7%,大四占22.9%。问卷的分布比较均匀,数据的代表性较好,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为分析企业需求和学生情商现状差异进行对比析,实地走访调查了6家企业对大学生情商的需求。

二、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方法正确。

问“您日常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大学生的回答依次(1)口头语言,如倾诉(占50%),(2)书面语言,如写日记(占25%),(3)一般不表现出来(占16%),(4)用身体语言表现(占9%),由此看出大学生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方法正确,保持着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二)大学生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强。

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是情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每个学生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情商水平的高低。在调查中,问“您认为自己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如何?”回答依次:(1)较强(占54%),(2)较差(占29%),(3)很强(占14%),(4)很差(占3%)。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驾驭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会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良情绪会及时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化解和宣泄,积极进行心理调节,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但在调查中也发现29%的同学控制调节情绪能力较差,这些学生有可能由于情绪的控制不当而陷入迷茫,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最终荒废学业,追悔莫及。

(三)大学生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时期是人心理与智力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大学生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如何,也是对大学生情商状况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挫折对有志于成功的人来说是财富,是动力。高情商的人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认识挫折,而低情商的人却是截而不同的表现。调查显示2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33%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一般,14%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强,33%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这样的学生一旦遭遇挫折便气馁,容易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甚至绝望。近年来,高校屡次出现学生自杀和他杀,造成这种的后果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

(四)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尚未建立全。

情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对恋爱观有正确的认识。进入大学时代,学生逐渐开始了恋爱的经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加之不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的恋爱观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度,恋爱的成功几率较小,由于缺乏对情感变化的调解能力,失恋后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不仅会影响学习、生活,更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调查发现有56的学生已经开始谈恋爱;50%的同学表示对失恋打击虽然大,但我可以承受;18%的同学表示对失恋打击太大了,以至于很难接受。可见大学生中恋爱现象极为普遍,正确的恋爱观尚未建立起来。

(五)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做任何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同他人合作,我行我素,合作意识差。调查显示“您是否是一个团队意识较强的人?”只有16%的同学回答是团队意识很强,25%的同学回答较强,30%的同学回答团队意识一般,29%的同学回答却是团队意识较弱。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不很理想,而恰恰团队意识是用人单位所最看重的一点,经调查发现企业用人单位普通认为现大学生专业知识过硬,但在工作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已从物质资源竞争进入到人才的竞争。大学是作为学生向社会人过渡期,他们最终都要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加强大学生的情商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的是有德有才的全面人才,全面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应是情商和智商的有机统一。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发现近年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基本持肯定态度。本次调查显示: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使命感、爱岗敬业精神、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是企业最为看重的。而目前大学生踏上社会,他们会出现价值取向迷茫、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低、人际交往功利化、责任意识缺失、理想和信仰缺少、情感困扰等思想问题。这些表现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相悖,这就需要强化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三、加强情商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就业指导课中增加情商教育的内容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要培养各行各业精英。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是高校情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目前,普遍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内容基本涵盖了职业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介绍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等,对于情商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情商在工作重要性介绍却处于空白状态。而恰恰情商对当代大学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学校、社会应增设情商教育类似的课程,可以开展如公关修养教育、心理健康、与人沟通、社会适应教育等,帮助学生增加情感认知,确立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激烈社会的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为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建立心理咨询室

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情商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认识到心理素质对情商的影响,而现在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弱,来源于各方面压力,如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业成绩不如意、目标过高未达到等等,加重着他们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有不良情绪的反应。情商高的同学能把这些压力化为动力,把挫折当机遇,而情商低的同学不能妥善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情绪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要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必须建立心理咨询和指导机构:指导学生判断自己的情绪是否良好、健康;引导学生如何发挥自己情绪中的优势,克服情绪中消极的一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增强心理调适合能力以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三)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情商

情商的培养不是天生的,而后天培养占了主导性的作用;情商的培养重在课堂之外,参加社会实践便是提高大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将校内活动与社会结合起来,既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以完美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7,37-1381

[2]朱军,谢芳.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第6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 应用 效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03-02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的目的。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种课程中不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11年开始,该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成立了“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本文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应用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一)以社会活动的项目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应用文写作教程作为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程式化,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而且尽可能把几种应用文结合在一个项目里,让学生在体验社会活动过程中完成各种应用文的理论学习和写作。如在学习“事务文书”这一内容时,以“完成一次社会调查”为项目,综合学习计划(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具体流程见图1。

又如,在上行政公文这一内容时,以模拟院学生会举行一次活动的方式展开项目活动,围绕这个项目完成过程,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学生会向院团委拟写举行活动的请示、院团委下发的批复、学生会拟写开展活动的有关通知、向其他院校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发出邀请函、活动结束后向院团委写报告。通过这个项目活动依次学习行政公文中重点公文请示、批复、通知、函、报告的写法。

(二)创设开放性的项目活动

应用文写作不等同于工艺流程,虽然其格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进行一些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创设了一种开放性的项目,一是避免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抄袭,二是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三是同一种应用文撰写不同的案例,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拓宽思维,举一反三。如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时,每个工作小组调查的项目都不相同,这些调查项目大都是由学生自行拟定。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2010届动物科学技术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XX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西乡塘种子(水果、蔬菜、猪肉)销售情况调查、广西绿悦食品有限公司(注: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糕点生产销售情况的调查、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的项目或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或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调查的原动力。又如在进行方案这一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完成“制定班级一项活动方案”这一项目,有些小组制定“秋游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慰问XX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圣诞节化妆晚会活动方案”,等等。

(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

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项目。其中多数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如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行政公文等教学内容。但一些项目如求职信、应聘信等,因每位同学的情况不一样,写作内容无法统一,不便于小组合作开展完成项目,因此应个人完成。而合同则是由两人完成则比较好,两位同学分别担任甲方和乙方,协商拟定合同。

(四)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书面测试。这种评价过分倚重教材,重视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我们也制定了新的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或考查)为主,以平时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答疑为辅,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百分制中,每部分成绩分值如下:纪律成绩占10分,平时成绩(即上课的表现)占15分,技能成绩(即完成作业的情况)占35分,考试(考查)成绩占40分。

二、实施的成效及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于2012年8月及2013年1月对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交流为辅。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样本296份,调查对象为食品加工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调查表明,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有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87.68%的同学喜欢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只有2.9%的同学喜欢传统的讲授法,9.4%的同学则选择“无所谓”;在“喜欢项目教学法”的原因中,有73.2%的同学认为“课堂比较活跃”,52.92%的同学认为“促使自己多动脑思考”;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收获中有75.17%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参与工作小组完成项目时,36.23%的同学积极参与,55.8%的同学较积极参加。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项目教学法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改变了以往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的授课方式,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研究;90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研究“90后”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2009年开始,“90后”大学生已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与“80后”相比,在心理上、情感上还是存着很大的差别。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或教师,很有必要,尽快了解和掌握这个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采取有的放失的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教育目的。

二、“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认同意识较强,践行能力较弱。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道德有普遍的认同意识,但在“知”与“行”之间还有明显的距离。在人生观方面,当代大学生认同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但在行动上却缺乏刻苦努力磨砺成才的自觉意识[1]。

(二)自我个性更加张扬,集体荣誉感相对缺乏。张扬个性,极力表现与众不同[3]。“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荣誉感,事实上,一些“90后”孩子的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鼓励他们做出体现个性的行为,而不是对班集体做贡献。这是相对不利的一面[1]。

(三)网络时代的视野广阔,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较为空虚。“90后”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受到感染和影响的人群。他们中一些人的虚拟沟通能力已经远超过了现实沟通能力。从而在遇到现实中的情感问题时,表现出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处置能力。

(四)“90后”大学生爱情观回归传统。武汉大学《“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调查》显示,武汉地区90后大学生在“爱情”这一命题上回归真爱本质,这个结果令人欣慰。

(五)恋爱时的无所谓化、简单化。有合适的就谈,没合适的就不谈。“90后”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在一时的情感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4]。

三、解决“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调查的对象系统化,精细化。在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的每一年,他们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大一的时候,他们对高校还处于“朦胧”期,对学习、生活、交友等还处在初步认知的阶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到了大二,他们觉得已经对学校生活“了如指掌”,有的学生开始无视校规校纪,有的甚至做一些脱离学校常规的事。大三,开始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入较为固定的生活轨道。大四,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开始考虑是否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学习。有的不清楚自己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开始陷入迷盲与焦燥。所以,不同的四年,心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认为,分四个不同的年级对学生进行调查与研究,才能更好的掌握“90后”大学心理及情感特征。

(二)结合学校教育,注重家庭教育。针对践行能力较弱这一问题,本文认为要从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源头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他们的个性成熟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4+2模式家庭”中成长,从小受到父母或祖父母一辈的过分溺爱,父母在中小学阶段大多只注重子女的成绩、升学,而忽视了他们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与锻炼。导致他们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另一方面,这一代的父母,离婚率明显升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焦虑、自卑、孤僻、暴躁、嫉妒等不良心理。所以,本文试图探索班主任与家长“家校合一”的模式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此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几乎脱离了父母的教育,这时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就充当了教育他们成长的重要角色。班主任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要在班级起“灵魂”作用。“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当老师的最好的评价。作为班主任,要起到“灵魂”作用,就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把自己所带的班当作自己的家庭来看待,本班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要起到核心作用。有了一个核心,学生才有集体感,集体的誉感也会加强。同时,内心空虚的学生,也会因为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而变得充实。

(四)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举办一些让学生有兴趣、对学生有益的活动,即能使学生从网络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男女朋友之间走出来,多接触现实的社会,多与老师、同学接触,这样,在恋爱中出现问题,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困境中尽快走出来;同时又能锻炼他们的集体意识,社交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由于“90后”大学生刚刚进入高校,他们还会逐渐呈现出来的一些新特点,这些就需要我们高校来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取其优,弃其劣,为他们就来步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岩,宋瑞梅.“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变化规律与管理研――山东工商学院“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学术论坛,科技资讯,2010,(12):243-244.

[2]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研究动态,2011,(3).

[3]李辉.浅析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J].时代教育,2011,(5):18.

第8篇

摘要:当前,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通过分析项目教学的特点和要素,针对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现状,指出了项目教学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的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应用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65-02

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进行,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办学,摒除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普教模式办职教的俗套。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正受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追宠。

一、项目教学的简介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很多学校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育,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现状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安排一学期的课时,时间非常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的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也违背了我们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的初衷。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然而,这些状况正是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动手能力,学习中学生往往是捉襟见肘,无米下锅。

三、项目教学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启示

项目教学法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特性,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整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任务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应用文文种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可以随处查阅。而投标书、合同书、求职信、申请书、企划方案、调查报告等等文种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却更加密切。我院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针对所有专业而言的,也就是说,每个专业学习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的。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根据项目教学基于工作任务建构教学内容的观点,我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整合。第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要适中,要突出重点。第二,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违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改革教学模式,组织实施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应用写作课程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首先,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强调事先的准备对于完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活动前的知识储备、材料准备、活动环境设计等,是完成任务的必要因素。活动前的知识和材料储备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讲述求职信和简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当今大学生的求职之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求职信、简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必要的环境布置能提升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前与学生沟通,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资料、环境等方面的准备是完成既定任务的前提条件。

其次,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用文写作里面的许多文种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如: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需要进行许多工作――设计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及汇总分析以及最后的写作等,单靠一己之力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提前一周讲解调查方法并确定调查主题,主题可以设定为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的恋爱观、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等。在学生课外调查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思考、统计、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再由教师评析各组的调查报告。至此,调查报告这一工作任务完成。这样,在任务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交换成果,群策群力,探讨改进,不断提高。不但了解和实践了调查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过程,还发挥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1世纪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遇到新的挑战。原来培养的传统型操作型技能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自主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应用写作》教学任务设计中,本着为专业服务的原则,结合专业需求及实际工作需要,依托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这些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即就业需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获取,而是更具发现性和探究性,真正达到了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三)健全评价体系,进行任务评价

应用写作教育是逐渐渗透慢慢养成的教育,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须修正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应以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并能否熟练应用为标准。同时,任务评价得当对于激发学生兴奋点和成就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同时教师也应予以相应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形成的作品予以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新等。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成果大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评可以采用组内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着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创新。学生自评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让每个学生在被肯定和被赞誉的满足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我院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大力推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与教”的模式,倡导“终身教育”,并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我们通过应用文教学可以在与学生跟踪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在社会上运用写作能力的高低,要建立社会评价体系。由此,形成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使项目教学法的任务评价更趋于完善。

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围绕项目任务的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能够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质量完成社会赋予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中医院校学生;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37-02

由于受国情和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落后、被忽视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开放越来越普及,不健康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年轻人必须有正确的性健康教育。笔者多年从事中、西医妇科教学,在工作中发现,因妇科学的很多知识都与性有关,如果能在课堂中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进行性教育,这将是一条可行性强、容易接受且正规的途径。现将想法阐述如下:

1 性教育的不足

1.1 我国性教育现状

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1]。在这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谈性色变”,对“性”采取回避、躲闪的态度,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有关性的所有问题。而很多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有关性的教育也无奈的被学校抛弃,诸多原因导致性教育未系统进入学校的正规课堂。而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此阶段的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已健全、性意识活跃、性激素水平近达高峰、且外界的有关性信息的渠道很多,大学生强烈的性渴望和与异往的迫切性本能,使其大学期间恋爱普遍,“性”无疑也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相对开放,出现了很多热恋中不理智的、不正确的处理意外怀孕、不健康的性态度等诸多社会问题。

1.2 当代大学生性开放是普遍现象

妇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中了解到,随着大学生婚前的日趋增多,未婚先孕现象及不安全流产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在妇科门诊大量的人流患者中,大学生所占人数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面对学生有关性问题的咨询电话、短信和邮件,其中就包括意外怀孕如何处理等。《重庆商报》报道,14岁的少女在同学陪同下悄悄做了人工流产,18岁的少女已经流产好几次。据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流产总数中青少年占1/4,并呈低龄化趋势。重庆地区少女怀孕的发生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医院做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少年近34%,其中一部分就是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相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2 当代性教育模式

科学的性知识是性教育的基础。然而,我国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当有限[2],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性问题愈来愈明显。现在中学教育多采取应试教育,教学内容仅仅围绕着高考,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抛开杂念,全心思高考,所以导致多数大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中学到大学期间没有受到正规的、科学的性教育。资料显示:①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多数不是从主渠道取得的;②大多数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和意识淡薄;③对性的保健知识了解很少等。所以说,一方面大学生在身体上发育完成,已做好有关性活动的一切准备,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性知识缺乏,导致了两者相互矛盾或冲突,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大学生健康的性教育必须提倡、加强和深化。

3 中医院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情况

医学生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医学教育中,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地接触了性知识和性常识。据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发生的人数比普通大学要低。这也说明可能和学生学习的课程,接受的性教育有关[3]。但是,在性知识的认知方面,中医院校的医学生,受中医学科特殊性、抽象性的制约,仍然需要如男女生殖系统病理、生理、性生活卫生、避孕、性传播疾病、、性态度等多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某些原因,如授课老师没有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加上学生课程多、考试频、中医理论的抽象性等,导致中医院校的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健康的、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等方面仍有相当部分空白。如何弥补空白,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4 国外性教育的主要模式

现今,性教育关注的焦点已从是否开展转向了如何开展。近年来,国际上通常的性教育模式主要有:①欧洲瑞典、荷兰早期的性教育。开始早,层层深化,讲究实用性,多元化。专家和学生一起参与,用问答、集体讨论、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普及。从小学开始,尽可能与其他科目相融合。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实行“同伴教育”,通过学生间搭建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的参与,公开讨论性知识,传播生理知识,建设健康的性道德观,把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③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指避免婚前的,B指对配偶或一个保持忠贞、不性乱;C指时正确使用[4]。

5 中医院校妇产科课程简介

中医院校的妇科教研室,一般都开设了《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研究新进展》及《妇产科基本操作》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主干课。而妇产科学的教学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孕期监护及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概要、治法概要等,具体有异位妊娠、流产、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月经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不孕症、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妇科手术和产科手术等疾病内容。从妇产科概述、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其他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对妇产科病、症进行了系统介绍。

6 利用妇产科进行性教育的思考

恰恰妇科的很多疾病都与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提及与有关的知识。阐述各种可能产生的疾病,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有关性教育的知识,如避孕方式,人工流产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原因等。如大学生从课堂中获得正确的避孕知识,正规途径获得而又保护隐私的避孕方法[5],使用安全套是最符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外妊娠的发生。

多年教学不断发现,咨询性知识的学生逐年增加,遇到问题时学生也积极向教师求助,很多女同学学习了人工流产后,认识到人工流产手术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下决心绝不犯错。因此,妇科教师如果能在妇科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则可使学生轻松掌握和正确接受性知识。以此,希望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的性知识增加、性态度改善,降低的发生,推迟初次年龄,减少频率,固定和避免高危行为,并希望借助学生将性知识传播到大中专院校。由此,妇科教师在忠于教学大纲基础上,将性教育带进课堂,进行渗透,并计划以多种形式,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网络宣传等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提供性教育[6],相信学生的性知识及行为必会有所改善,借此帮助中医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性知识观念、健康的观念、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

[参考文献]

[1]曾细红.浅谈大学生课堂性教育[J].时代教育,2010,5:96.

[2]高过柱.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与教育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9,1:51-52.

[3]魏巍,刘思予,刘笑一,等.500医学生性知识需求调查报告[J].2007, 16(6):38.

[4]张俊洁.对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1(8):87.

[5]尤琪,张苑珑,杜梅,等.医学大学生性观念及调查及性教育方式探索[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2):165-1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