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21:31: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客房实训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8-02
为培养合格的酒店人才,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应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着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成为紧迫课题。
一、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的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酒店客房岗位职业技能来设置,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职客房的教材偏重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践操作内容的重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少,实践和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酒店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仅以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记忆,并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对客房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避免上述不足,本文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力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不仅具有客房管理理论知识还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概念的界定。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将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技能模块,每个技能模块内又可细分为几个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首先要根据客房的工作过程设置技能模块,确定教学项目。
(二)设置技能模块。根据酒店客房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客房服务工作为主线,笔者将客房工作流程划分成5大模块,如图1所示。客房的教学活动以模块展开。通过模块项目教学,进行技能实践训练,实现教、学、做融于一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确定客房的教学项目。学习项目设计是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操作性强、预期好的项目才能实现动手能力目标。笔者根据客房的5大模块,将每个模块细分成几个项目,如表1所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项目的设计应考虑模块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应为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内容。项目的设置除能让学生在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客房技能外,还应考虑让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和基本能力在“模块―项目”的不断重复中得到提升。
(四)项目教学法在客房课程中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划分小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将班级成员划分成若干小组。划分小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搭配,使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相当。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
2.实施项目。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部分项目还可让学生观看操作视频,教师亲自现场演示,学生参照训练。接着布置项目任务,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应构建服务于项目的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从实际问题或情景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并解决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利用实物、图像、录音、录像来构建,也可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作、语言和问题等来构建。这样可以缩短学与做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在本阶段,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各小组成员应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共同分析项目内容,确定分工和项目实施的步骤,主动参与实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采用提问、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指导,还应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项目的调整和改进。
3.总结评价。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总结评价。首先由各小组成员自我总结,内容可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和实训效果,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专业技能的应用、熟练程度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项目实施后的经验体会等。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书等,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等素质。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
4.考核方式设计。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模块项目进行项目实训考核,采用现场模拟操作、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期评成绩可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项目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考勤成绩三部分共同构成。
三、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实施的难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问题及对策。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现成的适合客房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因此需要高职教师自行编写。编写时可邀请酒店和行业专家,让他们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阐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这些工作,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各项工作的过程和内容;还可让他们对高职开发出来的模块项目进行修订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设计的模块项目应浅显易懂,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二)师资问题及对策。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教学,只具有理论知识,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背景,普遍缺乏酒店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需要高职教师积极深入酒店客房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客房工作的服务流程和各模块项目的操作技能。在酒店师资缺乏时还可聘请酒店专业技能人员做外聘教师,采用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教授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系统理论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并对确保课程质量的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吉首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中心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DL2015011)研究成果。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化实训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程的名称为《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的实训项目由《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融合组成,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训课程教学难度较高。该门课程质量如何保障呢?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
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施本课程教学后学生需掌握或巩固的知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知识,二是依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平成酒店的规划筹建、做好客源组织、产品销售、对客服务模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实训,掌握这些模块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使用程序,培养学生的酒店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规划、筹建以及设施设备配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员工编制核算、班制确定、排班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客源组织、产品销售策略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中心管理、预定及预订中心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营销等部门的初、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素养。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教育者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之前,笔者多次到酒店行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作为酒店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2.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在实训内容实施环节设计时坚持做中学、学中会原则。经过独立思考、亲手实践,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3.突出团队的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管理者。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协作能力始终都是培养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对客服务、部门之间协作、与中间商合作等部分内容,目的是除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点的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课的基础条件与教学方法
(一)开课的基础条件。
开设此实训课的基础条件是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实训报告、课程QQ群。
(二)教学方法选择。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基本教学法有:多媒体教学、角色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网络答疑等。
四、抓好《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关键点,确保教学质量
(一)建好线上课程交流平台、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好课程助教。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再加上学生完成实训的时间占到了总课时数的90%,教师的教学指导时间严重被压缩,因此只能借助网络利用课外时间提前完成一部分实训教学指导。课外的课程交流平台可以建课程QQ群或微信群,课程QQ群或微信群一方面用来提前实训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是用来了解学生完成当堂实训的难点以及课后答疑,由于课外工作量增加和交流时间拉长,教师一人很难有质量的应对变化,解决的办法就是选好课程助教,由助教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10人1组的学习小组,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学习委员和班长分管各小组长。
(二)提前实训教学内容,提炼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精讲。
教师提前1个星期把实训内容与要求到线上课程交流平台中,由小组长督促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学习,负责搜集各小组完成实训的疑难点,并归到课程助教处,由课程助教进行整理后发给授课教师,为教师在课堂开展有重点的精讲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实训按时保质完成。
(三)抓好课堂的随堂答疑与纠错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操作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前没及时消化实训内容,在做实训项目的时候就会卡住,这时老师要进行及时的答疑辅导。另外还要注意检查个别同学不会就乱编、或直接抄袭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以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认真批改实训报告。
【关键词】麦可思报告;酒店管理;专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25-02
2012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一年后跟踪调研”,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为学院专门提供了2010届与2011届毕业生2012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了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健康发展,我从学生就业、工作能力、满足度、主要职业、职业环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动态的关联分析。
一、调查样本说明
(一)调查方式
向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到30分钟。
(二)调查对象
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大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自己在工作中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三)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2011届毕业生邮箱总数 4714个,有效邮箱数4298个,被调查邮箱数4222个。麦可思共回收问卷2483份,学校的总答题率为58.8%(总答题率=回收问卷数/被调查邮箱数),共覆盖了58个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78人,有效邮箱76个,被调查邮箱74个,回收问卷46份。
二、调查资料情况
(一)高考时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理由
(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
2012年度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在全院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名由第24位上升至11位,月收入由2010元增长至2728元,工作相关度由75%上升至79%,毕业半年内的求职率与往届持平。其中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由51%降至50%,就业率则为96%。(见表2)
(三)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
(见表3)
(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见表4)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分析
1.专业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并系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饭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酒店市场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和对现代化办公机具的熟练操作与使用能力,熟悉酒店政策与法规,面向星级酒店第一线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考时选择本专业的理由调查对比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不够,对整个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不熟悉,相对于其他我院5个特色专业70%以上的就业前景期望,本专业对就业前景看好的只有31%。而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竟然达到49%,这也说明有一半的同学是对本专业感兴趣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更喜欢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发现,本专业的生源没有其他5个特色专业好,有17%的学生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
2.在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调查中我们发现,本专业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三项工作基本能力分别是“说服他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生”能力。这些能力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讲,体现了文科专业的特点,更体现服务行业的职业要求。但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三项最基本能力的满足度方面不是很理想。“说服他人”能力的满足度为66%、“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为75%和“积极学生”能力的满足度为77%,相对于其他专业80%左右的满足度,本专业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3.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2011届、2010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上看,麦可思调查的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在酒店、公寓或办公楼为顾客提供个人服务;记录信息、安排交通工具、商务服务或娱乐;了解顾客对于房间服务和维修的要求”。这个调查结果,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更不符合学生们的就业现状。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第一年从事一线服务员工作,一年后基本上都能提升到领班、部门经理的岗位,成为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学院层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中国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同时薪酬待遇和职业环境也不错。自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办后为社会和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为我院社会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作用,许多企业纷纷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并就业。酒店行业的人才缺口也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而逐年递增,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应进行方向细分,例如行政助理方向。虽然人力资源专业和文秘专业都在培养行政助理,但是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很多助理无法适应行业环境,所以需要进行细分,建议学院开拓酒店管理专业方向,设立酒店行政助理方向。
(二)系部层面
重点是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1.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实现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一流化,教学过程现场化。现在我系已经建成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上善快捷酒店。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议我系还要尽快按照此类模式建设中餐、西餐实训室。
2.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考虑了总体性和实用性,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应追踪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前沿;学生实验教学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同行业较先进的设备,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并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注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
3.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
时间是影响实验室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实验室最大可用时间等于学年总开放时间减去实验室准备和设备维护时间,而其中关键因素是实验室的学年总开放时间。因此全面开放校内实训室则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
4.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实验课教学与管理,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果。
(三)专业层面
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准确,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今后应坚持继续开办该专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主要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有意见,我们会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减少或删除与专业相关度较小的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实践课程,比如“酒店英语”应用技能,增加酒店管理的沟通交流实训课时,保障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设置传统,根据酒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酒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
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证书,鼓励学生考取调酒师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高校酒店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注重考“双证”却忽视职业整体素质培养现象,而一些高校学生虽然考取了如《前厅服务员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但这些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要符合酒店人才需要实用型人才标准。在选用和编写教材上,要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选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案例要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理论。
二、三个“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
(一)校内模拟室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应
目前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基本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示范操作实训室,但和真实酒店环境仍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环境和氛围还不完全真实等。教师在实训室教学可更多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实训和真正演练的区别。《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要让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铺床要领,了解中西铺床法和特点,多练习。前厅接待服务实训课上,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行李员和前厅接待,模拟一个完整服务过程,包括站立问候,介绍酒店特色,办理入住手续,填写各种单据,各种银行卡的使用,送客引路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教学对应
条件许可的学校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实践课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也会感觉比在传统教室上课更有兴趣。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根据教学需要,可分别建设酒店前台、酒店餐饮、酒店客房等模拟部门实训室。还可与一些知名品牌酒店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设一批固定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还可为学生和酒店提供一个共赢的发展平台。
(三)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应
实习是实训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操作实践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把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纳入教育教学大纲中来。必修课应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把社会实践活动与酒店专业实践实习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三、三个“加强”促进教学实践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不仅是一线岗位实际操作优秀人才,更是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现代酒店从业人员只有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热情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学习社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比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教育更重要,要使职业认同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促进,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满足旅游酒店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二)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从实践中产生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知识,这是的认识论。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是为了改变从课堂理论知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再提高到理论知识的模式。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结合学生在课堂所学,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让学生提前步入社会,进入酒店等相关企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
(三)实习结束后总结
组织学生认真写好毕业实习报告书,在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个人在酒店操作技能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全面总结,可实现从校园学生心态向企业员工心态的转变,使每个毕业生对自己的管理水平、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一个总体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和升华体验,为今后就业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并初步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U69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所有高校应当考虑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无法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教学一线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迅速扩大,日前据国家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达7600万人,其中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100万。这对于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以及旅游院校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但同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从业人员呢?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1115所,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旅游专业涉及到研究生、本科、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设置了实践教学内容,但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实施和考核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二、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构成,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占20%左右, 基础课为20%, 专业课约为40%, 实践技能占20%左右。实践课程的设置往往是参差在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另外加上毕业实习和集中实训共同构成,没有专门的独立的教学计划安排,缺乏系统性。且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教材,很多学校都是由任课老师自行设计具体的实践内容和步骤方法,没有很好的反映学科的前沿。
(二)实践方式单一化,缺乏层次性和综合性
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在设计时实践方式存在单一化问题,很多高校都只是通过校内实验室实训的方式或毕业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比如,校内建一些酒店前台、客房、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也有一些学校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大多以实习基地模式或就业实习模式或单纯的实习合作模式来进行校外实训,缺乏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让企业参与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安排和毕业招聘等,并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学校给予企业智力支持),这种模式很少有高校采用。
同时,旅游专业实践在方式上还缺乏整体的考虑,没有系统化设计,缺乏层次性和综合性,缺乏各种方式同时进行的多样性,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的综合性实践方式。
(三)缺乏双师型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缺乏双师型的实践教学老师。对于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界定,一般认为拥有教师系列的职称外还同时拥有其它职业资格证书即为双师型教师,也有认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老师即为双师型教师,要求在企业呆过。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没有在旅行社或酒店等相关企业呆过,虽然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真正的实践性的能力是欠缺的。同时,很多高校也没能提供很好的在职进修、外出培训考查和让教师到旅行社或酒店等企业中顶岗实践学习,在进入高校以后,这些教师没有在实践能力上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往往实践教学又是由这些老师完成,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直接影响到旅游专业实践效果。
(四)实践教学过程制度管理不完善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在进行时,往往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管理以及实践教学老师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而这些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完善,整个实践活动就无法有序进行。虽然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和一些基本要求,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五)实践考核评估方式缺乏科学性标准性
目前,实践考核的形式多为实训报告、实习报告,或者个别类型的现场操作(如:餐厅服务中的摆台、客房服务中的铺床等)。实际上,旅游实践教学类型是多样化的,但是考核评估方式却没有多样化,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内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没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只注重最后交上来的各种报告这样文字性的材料,没有很好的关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效果。
在实践考核中,往往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实践主体的对实践教学的感受,以及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的考评。
三、 高效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旅游实践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这取决于旅游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关注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旅游企业需要的从业人员既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要对具体的服务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方式等方面。实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在做教学计划时就要统筹安排好,要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学时,根据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来安排具体的实践教学分别放在哪些时间段。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根据企业的需要行业的特点变化来更新,实践教学的学时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占30%以上,达到50%左右。实践教学方式则要全方位综合性多层次,包括校内模拟实训(有些是安排在某些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有些则是通过集中实训来完成。有校园导游模拟、多媒体景区实景导游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等)、假期短期校外实训(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校外毕业实习(这项实习所占时间至少要半年左右)。
(三)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
旅游实践教学要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完成,取得理想效果,这必须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多元化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的全方位校企合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客房服务;管理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64-01
传统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不高。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之间共同完成项目工作,教师不再只是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教学主导者转变成教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和监督者。
1、项目教学法概述
1.1 概念
项目教学法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知识与信息方面的长进,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和有意识的交流。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各专业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设计一系列项目,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和职业性,项目教学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按照工作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结合,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依据,强化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和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客房服务就业对员工标准的要求,客房服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主动性、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中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依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客房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是满足项目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客房服务和管理包括了客房部的客房服务和客房管理,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客房部的工作流程、任务要求、业务特点,具备从事客房服务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 目前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首先,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中职教育教学课程是针对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来设置的,教学课程应该重点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实践性不强。其次,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以及灌输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再次。教学考核方法较为单一,学习仅仅将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教学质量不高。
2.2 技能模块和教学项目的确定
首先,教师要模拟酒店客房服务的基本流程,按照客房服务和管理的流程来设置技能模块,包括了知识准备、客房管理、客房对客服务、公共区域的清洁保养、客房清洁保养,通过项目模块教学,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培训,实现教学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客房教学项目的确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重复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划分小组。教师要根据教学项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划分小组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来确定,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要保持一致,小组成员一般在5个人左右。其次,项目的实施。教师要对项目内容进行阐述,通过现场演示、观看视频来让学生参照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项目教学要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境实施,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确定项目实施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再次,总结评价。项目教学法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要对项目进行综合的评价,小组成员以及学生个人要进行总结评价,通过撰写实训报告书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用于创新和独立钻研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改进考核方式,通过情景设计、模拟操作和角色扮演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可以包括项目实训成绩、卷面成绩和考勤成绩,实现成绩考核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核。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合理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实践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
1、未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虽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课时比例设置方面还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难以把实践教学有机地贯穿于导游、餐饮、旅行社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环节脱节。究其原因是没有制定单独的实践教学计划,究竟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每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都未明确,更缺乏深入研究。
2、实践(实习)活动安排集中、实习形式单一。目前,在旅游专业实习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实践的方式、内容都是按严格的教学程序,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学时受到限制。其中专业认知见习,集中几周时间以参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主;专业课程校内外实习控制在2周,校内实践课程往往是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题目和布置的任务去完成,层次较低,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某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滞后,导致如《酒店前厅和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等实训课程(项目)无法有效开展;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最后一学年,实习方式则是以学校集中安排实习与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两大类居多。从以上情况来看依然是理论集中学,实习集中做的状况,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难有效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结构不合理,缺乏实习指导。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在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实习时间长短不等;另一方面实践岗位结构不合理,旅游饭店实习几乎都是一人一岗,学生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学生在一线服务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完全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管理技能很少得到或者根本就得不到训练;旅行社实习则完全成了导游实习或前台接待实习,学生只了解旅行社接待服务这一部分,实习内容单一、枯燥简单、劳动量大、时间长,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无法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校外实习质量很难监控。
(二)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旅游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但目前从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老师多由理论课教师来担任,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虽然有着较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上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很多高职院校并未配备实践专职指导教师,因此也影响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不够完善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支持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由于条件限制,国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严重匾乏。如《宴会设计》课是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但如果教学中不能进行实际演示(没有模拟中餐厅),即使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再高,也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理想。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建立的实习合作基地主要以旅游饭店和餐饮企业为主,旅行社实习以导游接待为主,局限于对学生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技能等技能的实习训练。旅游企业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接纳学生实习,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各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条件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3、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实习考核方式简单,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进一步明确高职旅游管理教育是以培养管理、服务于旅游企业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
1、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压缩理论课时。突破以往教学计划中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以旅行社为例,如设置旅行社见习、旅行社业务实习、旅行社接待部实习,导游现场实习,旅行社综合实习,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
2、单独开设实践课,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课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来开设的,如《酒店前厅与客房技能实训》、《餐饮技能实训》、《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实训》等课程。
3、将取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资格证(如导游资格证、客房服务技能证)考证纳入到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对饭店管理、旅行社业务流程等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4、利用旅游企业工作现场如酒店宴会厅,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开展现场实训教学。
(二)注重专业实习,加强校外实习指导
应按学生的目标取向和教学培养方案的要求设定三个实习模块:旅游饭店实习、旅行社实习、旅游景区(点)实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旅游企业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学校与旅游企业协商给学生安排岗位,让学生在不同部门得到锻炼。采取企业指定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带学生,学校派实训指导教师到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的质量监控。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充分听取他们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真实评价和教学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实习效果。
(三)建设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配备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师资力量,完满实现实践教学目的。一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旅游行业、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课程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导证、领队证、茶艺师等;二是要求教师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风景名胜管理区进行挂职锻炼,并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学习进修;三是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教师;四是聘请相关企业优秀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来校任教,承担实践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五是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客座教授。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服务,建立如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酒店实训室(包括中西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等校内实践基地。购置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并提供部分工具及少量消耗材料供实践教学使用。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为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一个有效的平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而实现的,在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的条件下,让校外的企业和机构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场所,企业按照与学校签定的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的岗位,是很多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应依托校外的高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大型旅游风景区、主题公园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便实践教学更加规范。涉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文件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制定实习管理方面的制度。应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实习规律特点,制定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内容。
二是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计划、实践课程大纲、实践指导书等。每门实践课程的具体实训项目(单元)应有具体操作性文件,包括有实训项目指导单、实训项目管理卡、实训项目报告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制订并实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最终构建出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酒店服务管理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三项核心职业技能(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三种能力(方法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新生报到后,第一学期开学时先到企业参观,对于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提高实践能力;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前两个学期(称为前“2”)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校内实训;第三学期(称为前…1’)再到企业实习,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以验证理论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吻合程度;第四、第五学期(称为后“2”)学生再返校总结实践性学习成果,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第六学期(称为后…1’)学生再回到酒店进行毕业性实习。如此交替,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能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体系
(一)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改革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3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认知实习、酒店管理集团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四学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当地酒店企业参观学习、短期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真实职场中的对客服务、团队合作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课程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三、六学期,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最后环节为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六学期。根据学生在“2121”工学结合多岗位实践计划中的表现、酒店实际岗位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还需完成学院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学院专职教师和酒店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环节是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载体。
(二)开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课程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入细致的行业调研为基础,确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群为:星级酒店作业层管理及服务人员,核心岗位为酒店三大运作部门作业层管理及服务人员。行业调研的结果显示出,以上职业岗位胜任力包括熟练的对客服务能力和基本的团队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开发。核心服务能力课程模块的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核心课程,以及由此确定了核心职业能力系统核心课程基本能力标准。
(三)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国际化
1.强化酒店职场英语课程。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国际化,酒店职场英语课程从第二学期一直开设至第五学期,长达3个学期,每个学期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职场英语的强化训练,适应国际化酒店对员工英语能力的要求。
2.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在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复合能力课程授课内容中都有机地融入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常识、理念、方法等国际化知识和技能,适应国际化酒店对员工涉及到旅游客源地等知识的要求、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顾客和同事共处能力的要求。
3.借鉴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理念方法。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授课、考核鉴定等一系列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外一些接待行业证书课程的标准、授课方式、考核鉴定方式、评估反馈方式等,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接轨。
三、课程规范
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设计编写了核心服务能力课程模块的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如下所述:
(一)前厅与客房管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酒店房务管理导论,客房产品设计,客房价格制定,前台客房销售管理,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清洁保养,客房设备物资管理,客房经营效益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酒店房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房务管理中所面临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在实践工作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和基本原理指导酒店房务管理活动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学员应具有一定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餐饮企业概述、餐饮企业经营策划、菜单的策划与设计、餐饮卫生与安全管理、餐饮原材料的采购与保管、厨房生产管理、餐饮服务管理、酒水服务管理、餐饮卫生与安全管理、餐饮市场营销管理、餐饮企业经营创新以及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理论、强实践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强调边理论边实践、交互渗透、逐渐递进,从而达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校内的实训室模拟操作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把课堂搬到酒店,实施现场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共享教学资源,酒店提供真实的对客服务环境给学生,并为每一位学生指定一名现场导师,实施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中多采用讲解、示范、操作、总结四步法,学生为主体、现场导师为主导,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同时在现场教学中更多地还用到观察法、谈话法、欣赏法、展示法等。酒店依据酒店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酒店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定期到学生岗位实践的现场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考核与鉴定。酒店导师与学院专职教师互动、协商共同完成学生的现场教学。
(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充分利用行业优势,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常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授课方法包括叙述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动中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探讨式、解决问题式教学,个性化、独立式学习、现实模拟式学习等。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很多,一堂课可以使用单一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挑选出最富成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符。
五、组织实施
(一)高密度动员,注重思想引导
在模式的初创期,学生在第三、六学期两个学期都在企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坐在课堂上才是学习,交了学费,却到企业去参加服务实践,学费岂不是白交了?因此,思想上一时还转不过弯来。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是做好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生的思想工作,系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多次在学生会议上及其他场合宣传工学结合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同时,发放致家长信,向家长宣传工学结合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二.)课程的创新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企业的要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要根据企业先进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文化的要求。构建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以企业的管理文化和服务技能为主要标准,在企业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下构建的。
一是按文化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四个平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企业人”意识。
三是“酒店质量管理”、“前厅经营与管理”、“客房经营与管理”等实践性课程由企业管理人员讲授,学生在企业的服务现场完成学习任务。
四是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确定课题,在企业经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三)师资的配备
模式实施所需的师资队伍,按如下原则进行组建,一是学校选择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任务;二是部分专业方向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三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教师全部由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由于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酒店参加过实践,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教学上,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学校也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节省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四)机制的保障
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而良好的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就学校来说,建立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运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为产学合作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如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首先考虑产学合作教育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首先保证学生到实训的时间,并给予政策保障。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尽可能满足与我院联合办学企业提出的阶段性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参加实践劳动的要求;二是要安排好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时间;三是要对一些用工量大的周边企业提出毕业班学生提前顶岗工作的要求给予理解和支持,学校要调整好教学安排,为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提供方便,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该在双方合作链的巩固上下功夫,走内涵发展之路,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提高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使企业感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并非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六、考核与鉴定
(一)校企双向考核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双向评价考核机制。酒店以其工作流程及标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的相关制度为评价依据,学校以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为评价依据,分别对学生酒店岗位实践表现、在校表现进行考核。酒店每学期评选各部门“优秀学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提供外地酒店观摩实践的机会。这种学院和酒店双向考核的机制,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的综合考评,而且对学生在“2121”计划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正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酒店行业专家一起研讨编制鉴定指南,进行学院和企业的双向考核。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学院考核成绩50%+企业考核成绩50%。
(二)考核方式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鉴定方法是以工作中的技术和任务为基础的全过程鉴定方法。全过程的鉴定方法要求在一个鉴定任务中对知识、理解力、技术和态度进行综合考察,也可以是将相关的能力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鉴定。对认识学生目前已有的能力,采用认可性鉴定。比如一些中职生已经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通过鉴定后,可以不再重复学习;对确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空白,采用诊断性鉴定;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通过展示,反映学生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以修改培训方案,采用形成性鉴定;在学习内容结束时,按照鉴定工具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并向学生提供反馈,采用终结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