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零售学习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8 22:2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零售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零售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1、组织货品:品牌商负责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物流;商负责货品选择、进口、库存运转等。

2、市场推广:品牌的宣传、定位,包括媒体、赞助等等;还有配合销售部门组织促销、推广等。

3、拓展并维护销售渠道:寻找合适的、有能力、有意愿的经销商合作,在恰当的时间、开恰当的店销售,并维护与经销商良好的合作关系。

4、培训:这里指的是对终端的零售培训,它很必要,但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最难量化评估其产出。

我在这简单谈谈户外品牌商为何要做内部培训,该怎样做。其中绝大多数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欢迎业内人事拍砖。

问题:很多户外品牌商对终端直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几方面:店铺所处的商圈环境、库存情况、促销活动、以及货品陈列、店铺形象装修等,但可能很少会过问店铺团队人员的情况。简单点说,就是只管开辟战场、供应弹,不管士兵能不能打~!这是为什么?

前者种种都能直接体现出来,通过数据表格、照片等方式。将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后,可以用来判断店铺、区域的生意是否能够持续地良性运转,可以计算出生意容量、周期等等。而人是比较灵活的,也很难考量其产出能力。例如:同一家店配3个人,这么多库存,“不行的”团队做半个月销售2万,换一批“行的”团队一个周末可能就销售2万。 那么前后两批人的区别在哪?恐怕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一家店如此,对于动辄数十家、上百家专营店的打品牌来说,这恐怕会影响它的市场体量了!

另外,品牌公司是否过问团队的情况,还视其终端操作模式而定。直营模式的也许会用心去管理团队;但如果是主要由地区经销商开店经营的分销模式,那么品牌商就很难过问客户的终端人员情况。遇到管理能力强的经销商还算省心,如果客户的管理能力不强,进而销售业绩持续不佳怎么办呢?

讲到这,我们不多谈繁杂的人员管理问题了,进入主题谈谈和人员业务素质有关的培训话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培训并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高效的投资: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满足员工不断成长的需求,给员工可以上升的足够空间;可以巩固团队精神,使员工认同企业、品牌的文化;可以增强店铺管理团队的能力,促进服务质量、销售能力的提高。因此户外品牌商通过不断致力于员工的培训,可以使一线的销售团队保持活力和素质,进而保证良好的销售、服务能力。

但品牌商在推进这类工作时,毕竟精力、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帮助经销商们建立自我内部培训的能力和体系,让其拥有持续的自我训练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对操作分销模式的品牌公司来说,此类工作还有一个隐形的功能,就是对经销商们的零售团队管理进行监督管理。

现在来说说培户外零售的训该怎样做,这些基本是个人的经验总结。

首先做此类工作的人,就是培训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零售终端所需要的指导必须是能够直接在销售实战应用中发挥作用的,所以大讲理论不一定行得通,那么培训师最好就是做此类工作出身的,比如资深的户外店店长、销售经理等。培训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类知识、经验:

1、丰富的户外运动产品知识,以及熟知行业内的各类品牌及其产品的特点,这是必须具备的。

2、一定的户外运动知识,最好学习过、或亲自参加各类户外活动,否则对产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零售团队的管理经验,最好是招聘面试、培训人员、团队建设、甚至开除员工的一系列经验都有的,不然怎么辅导别人带兵打仗。

4、产品销售、店铺陈列、运营以及货品结构管理的经验,此类指导与产品知识同样是店铺最需要的。

5、面对众人演讲、互动沟通的能力,其实这个是基本功,否则肚子装的再多也倒不出来。

第2篇

对于已经达成合作的店面,经常拜访能够保持感情,促进销售,因此对这些店面的拜访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1、铺面检查,检查产品陈列和销售情况;2、展列助销,当场协助客户说服用户购买;3:收集信息,了解其他竞争对手的动态,用户使用后的情况,以及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抱怨等;4、登记库存产品数据,了解销售动态,协助客户整理进货配比,协调客户的库存等;5、回顾拜访目的,将要转达的信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素等转告客户;6、销售介绍,将其他客户优秀的西欧昂首方法介绍给客户参考;7、完成拜访记录,回来后整理纪录,及时发现问题,补充下次拜访的内容。拜访零售店就是要达成以下目的:达成合作,销售产品,回款,终端维护,零售店店员培训,店老板的感情沟通,竞品情报搜集等工作。

我将以上工作总结起来,认为操作起来有以下步骤:步骤一:事前计划

事前计划是要让自己明确拜访目的,这次拜访是去推销、收货款、还是理货;是终端POP的维护、是向老板宣传销售政策还是加强感情,不同的拜访目的直接影响了拜访的成败。其次在事先计划的时候,要根据当地零售店分布和交通线路设计这次拜访的路线,先拜访哪家店,每家店停留的时间是多少。有一些公司规定,要把每次拜访线路写下来,作为工作记录。即便公司不这样规定,市场代表头脑中也要有图,心中要有数。要注意携带当地零售店的资料表,当地市场容量的分布表,当地竞争对手的情况表,市场动态记录表。客户的基本资料和当地市场的一些基本的资料。这样自己的准备工作才算完成。在拜访客户的时候要及时更新上面的资料,也便及时分析市场情况,丰富公司对市场的“知识”。还要注意携带一些相关活动的POP、礼品等市场资源。做事前计划时也要了解到店老板的工作规律,店老板的空闲时间可能是在9:00-9:30这个区间,或者是下午5:00-6:00的这个区间。其他的时间可能被进货、内部管理、闲杂人、销售等事情占满。如果业务员有重要事情和店老板谈,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如果是一般性质的拜访,这要求业务员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店老板面前,成为老板遇到的第一个业务员。还有的店老板比较忙,在拜访前要电话预约。步骤二:掌握情报出门前先了解公司的促销政策,新的促销活动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开始。现在促销活动进行到什么阶段,礼品什么时候到,到多少,分配的原则是什么。这样才能和老板沟通的时候吸引老板的注意。

另外还有一些信息,如公司主销产品的库存是多少,利润高的产品是什么?公司的销售政策是什么?回款政策如何?……了解这些才能和客户洽谈。

步骤三:观察店面有些业务员到零售店就一头钻到老板那里,和老板进行所谓的“谈业务”。没有仔细观察店面。观察店面可以看到自己POP的摆放情况,可以看到竞争对手POP的情况,可以看到竞争对手促销活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掌握第一手的市场情报。业务员的一个职责是零售店的顾问,老板是希望业务员给自己提出一些专业的建议。业务员可以观察店员的精神面貌,店内的人流量,这样基本上就知道老板的心理状态和管理能力,为业务的沟通打下基础。善于观察的业务员往往能帮老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从而赢得老板的信任。善于观察的业务员,也可以在观察中学习,在和老板交流零售店管理经验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业务员在零售店之间传递经验的时候,就是该品牌当地销量扩大的时候。

如果仅仅和老板交流,忽略老板的员工感受,他们不推荐客户购买你的产品还是无法顺利销售。光有老板的热心推荐是不够的,毕竟和客户打交道最多的是店内的员工。因此在拜访时不妨给他们员工带些小礼物(有时候时公司的促销品),或者多与他们做业务以外的一些交流等。

步骤四:解决问题

零售店是业务员信息来源的主要方面,也只有通过对零售店的掌控才能更好地掌控经销商。所以业务员要不断地解决零售店的问题,为零售店做好服务。这些问题包括:零售店在促销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促销的礼品是否能及时到位;经销商的服务情况;售后服务的情况;销售的压力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产品包装是否需要改进;价格定位是否合理。调查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业务员要和经销商的业务人员共同解决。

通过解决零售店的问题,业务员可以知道经销商对零售店的服务怎么样,从而对经销商进行监督,也为今后切换经销商打下基础和找到理由。

步骤五:催促定货拜访终端的目标是:完成公司的渠道规划目标;让零售店主要销售我们的产品;自己公司产品销量不断持续上升;零售店老板和我们的理念达到共通;零售店店员主要推荐我们的产品。

以上这些目标中,核心是让零售店销售我们的产品,所以业务员访问零售店的最根本目的是出货,只有在一定出货量支持下的拜访,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业务员要了解零售店的销售情况和销售结构,如果货源不足就一定要要求进货。一般来说“见面三分情”,业务员已经在那里了,有时候也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店老板抹不开情面,一般不会多进竞争对手的产品。步骤六:现场培训

老板对你产品的了解,对你公司政策的了解不可能和你一样多。因为他每天面对太多的公司的业务员,太多的品牌,每天有太多的信息。那么老板会主推谁的产品呢?除了销量大,利润丰厚的产品以外,就是自己最了解的产品,自己最了解公司的产品。因此销量的大小就是你在老板头脑中占地方的大小,这个道理对于店员更是如此,店员更倾向于销售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卖自己最喜欢最亲近的业务员的产品。所以培训老板和店员就是业务员的一项核心任务。

第3篇

通过本次毕业实习,了解和熟悉超市物流,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的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二、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本人实习具体岗位与负责事务

实习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实习单位: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

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三、实习主要内容

(一)实习单位简介:

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年跨入广东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前列,年跃居中国连锁百强第18位,进入中国企业800强,截止年12月,人人乐在全国20多个市级以上城市,已拥有经营门店81家,签约门店10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1.8万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年1月17日在深成功上市。

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现代城店)下属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人人乐第一家集大卖场、百货、生活体验馆于一体大型购物广场。现代城店实行“大百货(高档百货)+小超市(精品超市)”布局,百货为主,超市为辅,以超市促进百货,百货带动超市战略,提升公司整体销售额。现代城店分为一,二,三楼,一楼主要有周大福,肯德基,屈臣氏,蒸功夫等连锁,二楼和三楼一半都是百货区域,三楼另一半是超市区域,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百货和超市均有适量的店铺招租。现代城店有收货部,商品部,防损部,促销部,客服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等部门,部门健全,制度完善。

(二)实习具体过程

实习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成长,相对成熟期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月11---月16日的学习期阶段,这一阶段,一边参加培训学习,一边工作。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应用于工作,在工作中检验,熟悉,改进,使我提升很快。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了接收供应商货物,退货,报损相关流程,学习机(无线终端速录机)和无线电子磅称的使用,残损仓和退货仓货物管理,相关单据使用公司泰斯码系统(一种主要使用数据库原理的系统)进行录入保存以及传财务单据等等。

第二个阶段,月17日---月31日的成长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重复工作进一步熟悉公司相关流程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接受上司布置的一些比较重要工作进行锻炼,比如对制作退货单,报损单等有关单据进行审单,配合商品部进行重点商品盘点等等。

第三个阶段,月1日—月27日的相对成熟期。我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收货部80%的工作,这个阶段,上司对我比较信赖,可以放手我去做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事情。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的改进工作和仓储改造工作,让一个人独立上一个班次等等。这个阶段基本上把工作重心移到早上生鲜的验收,相关单据录入审核以及转送,重点商品管理等等,把相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如接收供应商商品工作,报损,退货工作移交给新人或是其他员工。

四、实结与建议

(一)实习工作的总结

在这段将近2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从对超市物流,营销等迷糊的情况下,通过在收货部,由最基础的接受供应商商品到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改进等等相关工作的实践上,使我对超市物流,营销,仓储以及管理相关知识有了相对解和熟悉。现拣一些认识和经验总结如下:

(1)在现在零售业竞争如林的情况下,零售行业在品牌,服务,商品,素质等相持难分高下情况下越来越需要通过成本这一杀手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行业老大沃尔玛总裁就宣称,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善先进的超市物流系统。在实习过程中,使我认识到,收货部是超市物流很重要组成部分。收货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到公司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我在初次退货录单中,由于疏忽,把商品数量录错,在返配回配送中心后,又返配回了门店,在商品一来一去的运输过程中,这就增加了公司的运输成本。

(2)超市仓储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既要保持商品一定库存量保证卖场不会出现缺货少货,又要防止库存量过大加大仓库压力或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商品因发现不及时出现临期过期等事情发生,这会提高公司损耗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损失。比如在月份底商品清场转场工作中,就发现到大量因商品库存量大导致的临期过期和盘点难问题。还有仓储管理上要使商品排放有序,易于识别,方便拿取,保重商品安全不能使商品遭到损害,以及合理利用仓储有限的空间等等。

(3)超市所有部门都是核心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为顾客提供一个高质量服务,完美购物环境体验,最终增加超市营业额。零售行业最终收入来自营业额,这也是提供享受购物环境的物质保障。而每一个部门好坏都最终影响着超市销售状况的好坏。比如,商品首先要通过收货部验收,接受质量好的商品,根据商品条码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为财务和收银等等提供相关信息。其次商品被商品部按照相关知识和规定进行上架排放,同时保障商场卫生等等提供一个舒服购物环境,经营管控部,对商品进行检查,防止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是标价出现问题。促销部,根据店总安排,举行一些促销活动,对顾客人流进行引导。顾客购买商品,这时候就是收银部的工作了。如果这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需要客服部进行调节。

(二)毕业实习的体会、收获

这次毕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有很多收获和体会:

(1)心态上调整的体会收获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在学校接受年的教育,真正的和社会接触并不是太多,而这次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一个缓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心态。我们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从学校走出就直接到一个公司最基层上班,接受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体力,心力上等等的挑战,当然会使很多同学落差很大。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自己心理上的调整。要有一切归零心态,从零开始,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第4篇

通过本次毕业实习,了解和熟悉超市物流,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的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二、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本人实习具体岗位与负责事务

实习时间:2010年7月18日——2010年8月8日

实习单位: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

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 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三、实习主要内容

(一)实习单位简介:

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XX年跨入广东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前列,XX年跃居中国连锁百强第18位,进入中国企业800强,截止2010年12月,人人乐在全国20多个市级以上城市,已拥有经营门店81家,签约门店10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1.8万人,2010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10年1月17日在深成功上市。

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现代城店)下属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人人乐第一家集大卖场、百货、生活体验馆于一体大型购物广场。现代城店实行“大百货(高档百货)+小超市(精品超市)”布局,百货为主,超市为辅,以超市促进百货,百货带动超市战略,提升公司整体销售额。现代城店分为一,二,三楼,一楼主要有周大福,肯德基,屈臣氏,蒸功夫等连锁,二楼和三楼一半都是百货区域,三楼另一半是超市区域,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百货和超市均有适量的店铺招租。现代城店有收货部,商品部,防损部,促销部,客服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等部门,部门健全,制度完善。

(二)实习具体过程

实习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成长,相对成熟期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07月16---07月71日的学习期阶段,这一阶段,一边参加培训学习,一边工作。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应用于工作,在工作中检验,熟悉,改进,使我提升很快。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了接收供应商货物,退货,报损相关流程,学习rf机(无线终端速录机)和无线电子磅称的使用,残损仓和退货仓货物管理,相关单据使用公司泰斯码系统(一种主要使用数据库原理的系统)进行录入保存以及传财务单据等等。

第二个阶段,04月1日---04月20日的成长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重复工作进一步熟悉公司相关流程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接受上司布置的一些比较重要工作进行锻炼,比如对制作退货单,报损单等有关单据进行审单,配合商品部进行重点商品盘点等等。

第三个阶段,04月20日—08月7日的相对成熟期。我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收货部80%的工作,这个阶段,上司对我比较信赖,可以放手我去做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事情。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的改进工作和仓储改造工作,让一个人独立上一个班次等等。这个阶段基本上把工作重心移到早上生鲜的验收,相关单据录入审核以及转送,重点商品管理等等,把相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如接收供应商商品工作,报损,退货工作移交给新人或是其他员工。

四、 实结与建议

(一)实习工作的总结

在这段将近2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从对超市物流,营销等迷糊的情况下,通过在收货部,由最基础的接受供应商商品到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改进等等相关工作的实践上,使我对超市物流,营销,仓储以及管理相关知识有了相对解和熟悉。现拣一些认识和经验总结如下:

(1) 在现在零售业竞争如林的情况下,零售行业在品牌,服务,商品,素质等相持难分高下情况下越来越需要通过成本这一杀手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行业老大沃尔玛总裁就宣称,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善先进的超市物流系统。在实习过程中,使我认识到,收货部是超市物流很重要组成部分。收货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到公司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我在初次退货录单中,由于疏忽,把商品数量录错,在返配回配送中心后,又返配回了门店,在商品一来一去的运输过程中,这就增加了公司的运输成本。

(2) 超市仓储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既要保持商品一定库存量保证卖场不会出现缺货少货,又要防止库存量过大加大仓库压力或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商品因发现不及时出现临期过期等事情发生,这会提高公司损耗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损失。比如在4月份底商品清场转场工作中,就发现到大量因商品库存量大导致的临期过期和盘点难问题。还有仓储管理上要使商品排放有序,易于识别,方便拿取,保重商品安全不能使商品遭到损害,以及合理利用仓储有限的空间等等。

(7) 超市所有部门都是核心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为顾客提供一个高质量服务,完美购物环境体验,最终增加超市营业额。零售行业最终收入来自营业额,这也是提供享受购物环境的物质保障。而每一个部门好坏都最终影响着超市销售状况的好坏。比如,商品首先要通过收货部验收,接受质量好的商品,根据商品条码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为财务和收银等等提供相关信息。其次商品被商品部按照相关知识和规定进行上架排放,同时保障商场卫生等等提供一个舒服购物环境,经营管控部,对商品进行检查,防止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是标价出现问题。促销部,根据店总安排,举行一些促销活动,对顾客人流进行引导。顾客购买商品,这时候就是收银部的工作了。如果这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需要客服部进行调节。

(二)毕业实习的体会、收获

这次毕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有很多收获和体会:

(1)心态上调整的体会收获 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在学校接受了16年的教育,真正的和社会接触并不是太多,而这次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一个缓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心态。我们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从学校走出就直接到一个公司最基层上班,接受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体力,心力上等等的挑战,当然会使很多同学落差很大。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自己心理上的调整。要有一切归零心态,从零开始,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第5篇

特色小吃店创业计划书一小吃店开店步骤有哪些,开店步骤你知道几个,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让你开店有参考。小吃店开店步骤主要有六大步,顾客定位、地点选择、店面布置等等。没有足够资金的朋友,我们这里有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供你选择,只要你能做好以下工作,保证你赚钱是手到擒来。

小吃店开店步骤1、顾客定位

小吃店的消费普遍不高,属于大众消费,顾客的定位上是老少皆宜。

小吃店开店步骤2、地点选择

只要人多的地点即可。最好设在商业区、大型市场附近、电影院旁、工业区宿舍群、办公楼集中地等。客运站、码头和大酒楼附近则不宜,因这些地段店租高,且人们来去匆匆、腹中不饥,无意光顾小吃店。

小吃店开店步骤3、店面布置

最基本要做到清洁光亮,窗明几净。用大笔金钱装修店面绝对没有必要,顾客食用小吃时,很少关注门面的豪华与否,他们更关心食物的口味、营养与卫生。只要小吃质量过关,店面整洁美观,就不愁没生意。小吃店比其他小店更应该注意卫生清洁,使顾客一看餐具就产生舒心感觉,认为这个店够干净,值得再次捧场。店里应摆设可以容纳15人的桌椅,面积约在30平方米以上。

小吃店开店步骤4、价格品种

价格方面,最好是适应大众化的价位,价格约在2~5元,不要搞“拉郎配”,否则容易引起不满。品种方面,不可贪大求全,只要又沙县小吃的普遍品种就可以了,如馄饨、拌面、蒸饺、炖罐、卤味等内。

小吃店开店步骤5、经营策略

价钱便宜,品种繁多固然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还是味道。凡是与吃有关的行业,都注意顾客的口味,吸引回头客的最佳方法是具有自己的特殊风味。如果把快要卖光的小吃(如卤味)再烹调一次的话,店主必须自己先尝尝原味是否已经走失,如果口感不佳,干脆倒掉,以免卖坏招牌,因为小吃的成本实在有限,不要因小失大。

烹煮小吃时应抱着宁精勿滥的原则,卖完之后再进行适量烹制,以保持产品时常新鲜,因为小吃最忌隔夜。如果有意“抬升”顾客的消费额,可以将几个品种组成一个“套餐”出售,另外,小吃也讲究季节性,冬夏种类应略有变化,酌情增减。寒冷地带的人,普遍怕甜腻,显然这些地方的人们需要多一些热量补充。所以,北方地区的小吃比南方地区的小吃要淡些。在不同地区开设小吃店,则应照顾本地人的饮食习惯。

小吃店开店步骤6、开张必备

开张一定要有的设备有桌、椅、碗勺、厨具、原材料、消毒碗拒等。资金有限者可以自己充当伙计,或叫父母、亲戚帮忙。记住,消毒柜是必备的设备,绝不能省。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一、投资开店局限性

手持5万,可投资的项目有局限,就拿我开小吃店来说,我承受的租金是,80平方米月租金3000元以下。最好选择靠闹市又近农贸市场的地方。租金支付最好是一个月一付,或三个月一付!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二、装修及设施

店面墙体粉白,做吊顶,装灯装排气,80平方最少5000元;地面陶瓷装璜3000元。厨房装璜及设施4000元,15套椅桌6000元,空调两台6000元,餐具购置20xx元。虽然投资不太,但开小吃店要体现雅致,人的食欲与环境往往有一定的关联。我喜欢在墙上贴一些小吃特色的介绍:来历,口感,相关名人。在每张桌上有一两本本店小吃的介绍册。装璜期为一个月。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三、经营特色

小吃的最大特点,就是做一些一般人做不好,但利润相当高的食品。如果不是加盟店,投资这5万,起码做老板的是一个美食专家,能做出各种适合地方习惯的美食来,再规范化制作过程。我在杭州,做的是有少量杭帮菜咸淡口味特点,最大程度地表现粤式风格。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四、开小吃店员工使用

请两班员工,一个收款,一个收桌兼洗碗,三个在厨房式窗口内操作,一个派外卖送货。收款人是老板或相任人当的,关系到打折促销问题管理。员工要统一服装,员工聘用要交200元押金,统一服装问题差不多算投资相抵,不算统一服装方面的投资。员工基本工资为800-1200元,再将每月营业额的5%做员工奖金,按出勤率平均分配。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五、营销策略

1、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印名片式的小广告分发在附近的小区或商店或市场中。除了装璜置物再留3000元做流动资金外,尽量用在广告上。2、开业前一个月派发8折优惠券。3、抽牌打折。收款台准备一副60个牌的扑克,有一个1,一个2,一个3,一个4,一个5,一个6,一个7,一个8,一个9,一个王,抽中王,买10元多送10元票券,抽中123456789,抽中什么,按抽中数字定折扣率,如抽中8,打8折,所购10元券再多送2元;加不打折的50个。

小吃店最佳开店方案六、开店毛利润分析

这种小吃店,基本上早中晚和夜宵都能营,日目标营业额为3000-5000元。即毛利润为1800元,除去员工工资加费用14*60

开店经验总结

开小吃店,做的是特色,一般人不想做而做不好的食品,着重的是地方口味,食品品位高,毛利润率才高。食品再好吃,推销手段也要独特。本店采用抽牌打折,是一种买一送一机率销售手段,让享受美食的人们获得打折刺激,也是一个乐子。

特色小吃店创业计划书二开店的流程是开设新店时必须遵循的工作程序,其基本的流程如下:

1:制定新店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开设新店时,应对新设店的今后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如开店的速度、开店的规模、新店的发展前景等。在寻找新的开店机会时,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已有零售店的城市增设新的零售点;二是在还没有开发展城市开设设新的零售点。第一种情况容易决策,而第二种情况通常需要一个较全面、系统的决策过程。对于个人投资者,开店计划往往更应重视短期的经营预测而不是长远的开店规划。

2: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开店意向

进行严密的市场调查,确定零售机会,决定开店的意向,如开店的数量、区域等。

3:选择开店业态及零售店规模

服装鞋帽售业态种类很多,从投资的角度看,有自我连锁店、加盟店、一级经销商模式等。从有无实体店铺来看,有产品目录直销店、地铺、店中店、服装商贸城、服装零售展、流动摊档等,服装品牌企业也可根据经营业员的需要,选择专营店的形式。

4:选择开店地域

选择开店的地域时,通常要分析自己的经营优势,先在竞争较小的中心城市开店,然后以此为轴心向周边城市辐射,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法。

5:店址调查与选择

选择了开店的城市之后,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商圈分析,确定具体的开店地址。通常具备开店条件的地方应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所选地段与其品牌形象相符; 二是交通方便;三是客流量要足够大;四是要选择恰当的竞争对手。在服装零售中,竞争对手通常被除数作为经营标杆,对吸引目标顾客、调整经营策略都有积极的作用。

6:制定开店计划并实施

对零售店进行装修、准备开店并试营业等,要制定好日程安排,按计划实施。

7:开店营业

当店员、货品、零售店布置等均已安排好之后,要作一个开店策划,给消费者一个好的开店印象。

8:对新开店进行业绩评价

对新开店要特别关注其业绩的变化,经常分析销售情况,总结经验,检讨问题,以便改进并适应当地的零售特点。

对新投资服装鞋帽店的人来说,理顺开店流程,做好开店计划很重要。

21世纪是造就老板的世纪,独立开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成了许多人的梦想。然而,你能开什么店?店怎么开?可不是一念之间就能搞定的,其中大有学问。

1.为什么想开店

①感性创业者。多属感情用事型,常被某些经营成功的店面吸引,对开店过于乐观。

②理性创业者。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水到渠成型,这类人拥有专业技能,从基础做起,慢慢积累;二是停、看、听型,他们不急于投入,想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找寻最好的投资方式。

2.开店成功率有多高专家认为,店面经营成功之道,“技术”是基本的生存条件;真正能让店面落地生根,充足的竞争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留意市场讯息,关注新形态消费文化及特性,才能在消费者偏向理性思考的情形下,免于落入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3.开什么样的店①若你浑身充满创造力,内心热情如火,外表光芒万丈,可考虑经营自助火锅店、传统小吃店、便当外送等餐饮服务业。

②若你酷爱精致有品位的物品,二手精品店、手工艺专卖店及小型咖啡屋,能让你一展雄才。

③若你极度敏感,有爱家、恋家情结,托儿所、幼儿园将是你的最爱。

④若你常常跟着感觉走,时时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宠物店、花店、园艺店正需要你这种特性。

4.用什么方式开店是单打独斗,自己开店?或是邀亲友合伙?抑或是入主加盟体系,由总部提供开店资源?专家认为,若所开设的店面,与过去工作经验有关,并曾担任经营管理职务,可考虑独立开店。但若无经验,选择合适的加盟体系,从中学习管理技巧,也不失为降低经营风险的好方法。合伙最好避免2人组合,而以3人为佳,最多不超过5人。

5.开店前斟酌哪些投资要素①店铺周围环境如何。一是指店铺周围环境状况。如是否有垃圾堆等影响店铺环境的设施。另一种指店铺所处位置的繁华程度。一般来讲,车站附近、商业区域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三叉路口等位置较好,坡路上、偏僻角落、楼屋高的地方位置欠佳。

②交通条件是否方便。顾客到店后,停车是否方便;货物运输是否方便;从其他地段到店乘车是否方便等。

③周围设施对店铺是否有利。一般只有车道和人行道的街道,车辆在道路行驶,视线很自然能扫到街两边铺面;行人在街边行走,很自然进入店铺。但街道宽度若超过30米,则有时反而不聚人气。据调查研究,街道为25米宽,最易形成人气和顾客潮。在车道、自行车和人行道分别被隔开的街道上开店并不很合适。

第6篇

解和熟悉超市物流,通过本次毕业实习。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二、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本人实习具体岗位与负责事务

实习时间:年月11日——年月27日

实习单位:百货购物广场

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三、实习主要内容

(一)实习单位简介:

成立于1996年4月。年跨入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前列,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跃居中国连锁百强第18位,进入中国企业800强,截止年12月,全国20多个市级以上城市,已拥有经营门店81家,签约门店10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1.8万人,2011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11年1月17日在深成功上市。

百货为主,深圳市百货购物广场(现代城店)下属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集大卖场、百货、生活体验馆于一体大型购物广场。现代城店实行“大百货(高档百货)+小超市(精品超市)布局。超市为辅,以超市促进百货,百货带动超市战略,提升公司整体销售额。现代城店分为一,二,三楼,一楼主要有周大福,肯德基,屈臣氏,蒸功夫等连锁,二楼和三楼一半都是百货区域,三楼另一半是超市区域,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百货和超市均有适量的店铺招租。现代城店有收货部,商品部,防损部,促销部,客服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等部门,部门健全,制度完善。

(二)实习具体过程

实习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成长,相对成熟期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月11---月16日的学习期阶段,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第二个阶段,月17日---月31日的成长期。提高工作效率,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重复工作进一步熟悉公司相关流程和工作技巧。同时接受上司布置的一些比较重要工作进行锻炼,比如对制作退货单,报损单等有关单据进行审单,配合商品部进行重点商品盘点等等。

第三个阶段,月1日—月27日的相对成熟期。这个阶段,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收货部80%工作。上司对我比较信赖,可以放手我去做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事情。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的改进工作和仓储改造工作,让一个人独立上一个班次等等。这个阶段基本上把工作重心移到早上生鲜的验收,相关单据录入审核以及转送,重点商品管理等等,把相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如接收供应商商品工作,报损,退货工作移交给新人或是其他员工。

四、实结与建议

(一)实习工作的总结

从对超市物流,这段将近2个月的实习时间里。营销等迷糊的情况下,通过在收货部,由最基础的接受供应商商品到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改进等等相关工作的实践上,使我对超市物流,营销,仓储以及管理相关知识有了相对解和熟悉。现拣一些认识和经验总结如下:

零售行业在品牌,1现在零售业竞争如林的情况下。服务,商品,素质等相持难分高下情况下越来越需要通过成本这一杀手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行业老大沃尔玛总裁就宣称,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善先进的超市物流系统。实习过程中,使我认识到收货部是超市物流很重要组成部分。收货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到公司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初次退货录单中,由于疏忽,把商品数量录错,返配回配送中心后,又返配回了门店,商品一来一去的运输过程中,这就增加了公司的运输成本。

比如既要保持商品一定库存量保证卖场不会出现缺货少货,2超市仓储是一门大学问。又要防止库存量过大加大仓库压力或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商品因发现不及时出现临期过期等事情发生,这会提高公司损耗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损失。比如在4月份底商品清场转场工作中,就发现到大量因商品库存量大导致的临期过期和盘点难问题。还有仓储管理上要使商品排放有序,易于识别,方便拿取,保重商品安全不能使商品遭到损害,以及合理利用仓储有限的空间等等。

各个部门之间,7超市所有部门都是核心部门。通过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为顾客提供一个高质量服务,完美购物环境体验,最终增加超市营业额。零售行业最终收入来自营业额,这也是提供享受购物环境的物质保障。而每一个部门好坏都最终影响着超市销售状况的好坏。比如,商品首先要通过收货部验收,接受质量好的商品,根据商品条码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为财务和收银等等提供相关信息。其次商品被商品部按照相关知识和规定进行上架排放,同时保障商场卫生等等提供一个舒服购物环境,经营管控部,对商品进行检查,防止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是标价出现问题。促销部,根据店总安排,举行一些促销活动,对顾客人流进行引导。顾客购买商品,这时候就是收银部的工作了如果这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需要客服部进行调节。

(二)毕业实习的体会、收获

使我受益匪浅,这次毕业实习。有很多收获和体会:

学校接受了16年的教育,1心态上调整的体会收获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真正的和社会接触并不是太多,而这次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一个缓冲阶段。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心态。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从学校走出就直接到一个公司最基层上班,接受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体力,心力上等等的挑战,当然会使很多同学落差很大。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心理上的调整。要有一切归零心态,从零开始,不可以改变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第7篇

中山大学硕士,曾就职著名国际零售公司,拥有17年连锁终端实战经验。

对包括时尚品牌、服饰电子商务在内的三大零售模式有深入研究,是科学零售标准化的实践者。著有《时尚品牌零售操盘》等7部著作。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粤港澳服饰协会、广东皮革协会等顾问。

交流:@戴春华老师

为什么员工“依法工作”,却做成了“本位主义”?

《劲霸总裁洪忠信致员工的一封信》中提道,“我们的三大业务系统本应是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铁三角,产供与商品,却不断因为本位的工作心态和简单的KPI导向,造成很多环节的低效沟通、反复推脱、互相责怪,为一件小事情居然邮件来回几十次而最后仍然让工作停顿,直至要最高层出面调停。”

“为本位互不相让、为部门利益不停争执,甚至到了目前,大家连互相沟通都不愿意进行,以所谓职责明确作为不协同的借口、以职业化作为不合作的理由、以流程规定作为不负责任的说辞。”

这绝对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这个时代,哪一个高管、经理不抱怨会议多呢?做管理者首要学习的技能是如何开会,这可绝对不是调侃!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会议要开?毫无疑问,这确实与责任心和职业操守有关,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则不在于此!因为“根源”不在于此。

管理者时刻都以公司制度、流程规定作为行为准则,这是好事,毕竟这是“以法为准则”,是光明正大地对公司管理规定与流程的尊重。尽管遵守制度的后果可能是事情延迟,部门得利,但我依然坚持认为,企业管理“遵法为准则”没有错,这正是职业素质的体现,不能用“高明推脱”一概打死。部门负责人让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努力完成KPI,也没有大错,这是人性使然,也是KPI绩效考核机制所倡导的,不能因此指责为“管理层追求简单的KPI指标”。

在德国,有中国留学生把电话亭贴上“男电话亭”和“女电话亭”,结果德国人真的各自分男女打电话,即使男士们排队等候,也没有人到女士电话亭打电话。于是中国留学生问:电话亭又不是厕所,有必要如此吗?德国人笑着说:我们只管遵守规则,至于规则是否合理,是制定规则的人来思考决定的。

这个段子在国人看来,多是讽刺德国人的死板。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不也是在表扬德国人对制度和规则的尊重吗?否则,人人都可以随便改变规则,那还谈什么“不走样”的执行力呢?

如果法律规定“鼓励民众偷盗,偷盗无罪”时,你怎么可以在有人偷盗的时候大声说,你们为何偷东西?小偷有什么错误,他只是依法行事罢了。如果你要制止盗窃,首要是改法律,而不是埋怨小偷“法律让你偷,你们难道不辨真伪,就偷了?”

错误的结果,不是因为守法错了,而是法律错了。守法恰恰没有错。

同理,如果制度、流程、职责、KPI堂而皇之成为不合作、不配合、部门主义、本位主义的挡箭牌,那么只能说明这些制度、职责、指标、流程有必要修改重造。

如果真有人钻流程制度的空子,还是说明企业有空子给人钻,错不在人,而在于首先如何建设一个“无缝的蛋”;不检讨制度流程,而是谈论伟大的道德、责任心、职业操守,无疑是南辕北辙的做法。

岗位职责被当作借口,说明职责本身有缺陷、有空白

某公司在四川成都设有唯一的一家直营专卖店,在成都本地招聘了一名店长,店铺的业绩相当不错。时值公司开订货会,要求所有直营店长出差到总部,该店长却回复:“公司关于店长的岗位职责,没有说要参加订货会这一条。如果公司一定要我去参加订货会,成都到广州的路途太远了,请公司为我买一张飞机票,否则我就不去。”

该员工确实是一个有业绩的店长,但其他店长都是坐火车,总部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除了感慨世风不古,还能做什么?管理者甚至不能理解员工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实际上,该店长是名正言顺“依法做事”,挑战的是企业的现行岗位职责。假如店长岗位职责上有参加订货会这一条,员工就没话说,即使她要求公司提供飞机票,公司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参照《员工出差管理制度》,火车就是火车。如果公司觉得该店长工作出色,真的可以做飞机,则作为一项奖励措施不是更好嘛!

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民迎来一个法制时代,国家要依法治国,企业要依法治企。与其埋怨员工“个人至上”“不奉献、不付出、不感恩”,倒不如更新管理手段、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不能只写给君子、好人和优秀的员工,制度的道德门槛不能太高,搞所谓的“管君子不管小人”。既然制度享有“企业大法”的地位,就应该严谨完备,没有缝隙、没有空位。不改变现有制度的落伍与缺失,企业就得永远都去寻找“君子式”的员工。

用的话说,“不能身体已经进入了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如果只有少数员工如此,可以道德教育以化之;要是整个时代的主流都是如此,难道企业要沦落到没有员工可用的境地?企业家应看到,今天的员工和过往的不同,看到今天的用工环境和以往的不同,不调整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员工管理?

职责怎样做,才能没有缺陷、空白?是靠一次次管理中出现的教训来弥补吗?一个飞机票事件,就补充上一条参加订货会的职责?这样的代价太大了。职责不是管理层依靠经验来制定的,也不是互联网上下载一些资料,堆积、拼凑和修修改改而成的。职责真正的来源是管理程序。

某鞋企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下辖管理12家直营店铺。公司很想为分公司设立管理职责,包括分公司经理、区域经理、区域督导、店长、员工等各级的岗位职责。

我问公司的老板,是否要先修改流程,制定制度?老总说不需要,只要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就可以了。这在传统零售顾问那里,根本不是难题。可对于科学零售来说,却成了一个难题。我婉言推辞了。我和老总表明,即使做了,也是凭着感觉做,不是凭着道理做。

因为科学零售体系中,一个岗位的职责是从哪里来的?全部是流程中来的。流程是母,职责是子。

1.岗位设置:公司流程中需要这个岗位,就设立这个岗位;流程完成中,不需要这个岗位,就不设立这个岗位。

2.岗位内容:这个岗位要完成哪个流程中的哪项内容,就把这项内容写进岗位职责。有10个流程,15个内容需要这个岗位完成,就写15条。是否与岗位有关内容,完全看流程规定。流程改,职责改。

3.岗位合并调整:一旦某个岗位缺失,或者需要合并调整,流程不会因为人员变动而导致执行结果发生很大差异,因为这不过是由A原来完成的事情,临时改由B来完成。

岗位职责来自流程,最根本实现了“以法授权”,因为岗位职责就是“责、权、利”的结合体。责与权来自公司的法律授权,不是上级领导的喜欢和个人意志,做什么不做什么,依法行事,非常清楚。

岗位职责来自流程,最根本解决了企业因为分工必须有不同职能部门而导致的问题,不会因为部门不同,导致本位主义,各做各的。只有如此,岗位、职责才都为流程而服务,才不会被“部门分工”“专业分工”而割裂,也才不会在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层面,制造“本岗主义”“本位主义”的根源。

当所有的人、部门都被企业大法“流程”而统一,都为流程而服务的时候,何来本位利益?谁因工作不力导致流程执行受阻,导致公司总体利益受损,就是自己部门、自己利益首先受损,怎么可能出现总公司和部门利益不统一呢?

当所有的人、部门的主要行为都被企业大法“流程”统一,不单单是某个领导的个人意志、独家想法,沟通与争吵自然大大减少;当所有人的大部分正常工作,都在企业大法“流程”控制下有序运作,还哪里来的为了类似终端POP一点小事,不断开会、协商?

为什么非得“勇于承担”才能完成“正常工作”?

最让管理者头疼的部门之间的不合作,都是“合理合法”的,不合作的理由是部门的职责,部门的绩效,工作的流程,这些都被管理者抨击为“高明的推托者”。

但究其根本,却是组织与流程的设计存在根本缺陷。大家的绩效与考评都是本部门的KPI,大家不重视部门KPI,那该重视什么?除非企业用整体业绩考核员工的工作,否则员工为完成本部门KPI而采取的种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对。

高管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部门在完成自我效益的同时,公司的整体利益没有达到最大?

而大部分高管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能不能有一点高风亮节?能不能有一些“勇于承担”?能不能舍掉本位利益,顾全大局?

如果企业不按照部门考核,本位主义可能就没那么明显;如果企业按照部门指标和KPI考核,凭什么是我这个部门舍,其他部门为何不舍?我不是一个人,部门还有很多人,经理同意,员工是否同意?都和大家的收入挂钩,部门人员强烈反对,怎么办?

你看,怎么可能在道德层面摆平这个事情呢?

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好比医疗昂贵的问题不解决,老人跌倒还是没人扶,因为做一个好人的成本太高了。同样,在企业做一个“勇于承担”者的成本也很高,为什么我们的流程不能让员工“正常工作”就能达成目的,非得要“勇于承担”才能完成呢?

为什么K P I成了众矢之的?

KPI没有罪过,为何会成为冤大头?世界上广泛使用的KPI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具和360°全方位绩效评估工具,是否再一次遇到中国水土不服?

工具没有错,但是我们只看到了工具,却忽略了这些工具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大量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真可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很长时间,不少企业都忽略了为何我们可以用几个简单的KPI,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绩效?任何一个岗位要做的工作指标的数量,都远远多于KPI,难道是那些指标不重要吗?不是细节决定成败吗,怎么可以说不重要?既然重要,为何绩效考核中,反对把大量的目标都设立为KPI?

设立过多的指标进行考核,的确不利于实现和管理。其他那些次重要的指标,之所以不纳入考核体系,是因为KPI的基础,就是“西派”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西方管理科学下的制度和流程,采用流程接口的模式,良好地解决了大量的管理指标的考核。

因为有流程的保证,这些指标才不需要在KPI中设置。这些次要的指标,很多恰恰是确保KPI指标完成的过程性指标,这些指标不能良好实现,等于直接折扣了KPI。

如果一些企业的管理性质是抓大放小,对部门配合要求不高,这些流程和制度的缺陷,某种程度上表现得不明显,但是对于特别讲究部门配合和协同作业的连锁零售行业,一旦有缺陷,就显得非常突出,所以KPI才成为冤大头、众矢之的。

于是,企业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当强调业绩目标实现的时候,设置KPI;当各个部门执行KPI损害了公司利益,则又责难他们简单追求KPI。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团队无所适从!

说句玩笑话,员工不追求KPI,你说他没有执行力;员工严格遵守KPI,你又说他是简单导向,到底想要员工怎样做?

如何打掉“本位主义”的制度根源

综前所述,依法推脱的根源在于制度流程,岗位职责、本位主义的根源也在于制度流程,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也在于制度流程,KPI的根基也是制度流程——所有的问题都集中于一点:制度流程(见图1)。

这就是强调部门职责为中心的流程普遍存在的弊病和问题,旧有流程的KPI的组成和分解见图2、图3。

如上流程设计,直接导致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在部门划分之初已经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是任何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君子风范都解决不了的,除非所有的部门领导都是“死党”。

依据科学零售,如此流程,要进行改造,就要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和思想:

1.任何流程,都必须有一个主体部门负责。所以,流程是按照部门以“项目完成”为目标进行设计的,不是以“部门或岗位职责”为核心设计的;

2.任何一个流程,一般都不是一个部门内部完成的,必须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有主有辅。因此其他部门的配合,必须写入流程中,留有流程的接口。相应的事项是否与配合部门冲突,需要在制定流程时共同商讨,使得配合事项与辅助部门本身规则达成一致或者兼容;

3.主要部门负责总的项目目标的实现(KPI),其他配合部门仅考核接口处的配合指标。也就是说,只有主体部门负全责,其他部门只负责协调,责任划分才清晰。

因此,流程中心的设计,要遵循“归口统一,责任清晰,法定合作,接口设计”,其逻辑见图3。

对比一下新旧制度的设计思想,就会发现旧制度下为什么有那么多扯皮了。

在新制度的设计逻辑指导下,我们就能规划出新的盘点流程设计框架与接口图,见图4。

在新造流程里:

1.盘点涉及到三个部门:一是IT系统管理部门,二是市场管理部门,三是财务部门。主体负责部门是市场管理部门,IT与财务部是做配合工作。

2.流程完全以“项目为中心”。既然是流程,则盘点准备—具体执行—盘点结果审核,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该流程完成的目标是完成盘点目标。

3.盘点的具体目标,即在盘点日营业结束(22点)到次日营业前的时间段中,准确盘点出本店服饰商品数量。其他任何协助部门,必须服从这个总的KPI指标。如果因其他部门配合失误导致延迟等,则责任认定清楚,容不得任何推脱。因此,各个配合部门的相应工作,也有可审查的KPI,所谓提供配合工作,必须符合进度,符合质量。

新盘点流程的主要内容梗概如下

盘点前准备工作:

1.门店在盘点前准备工作:排班做好,人员到位,货品存放区域整理,标签整理,空白表格张贴在相应的位置等。

2.IT部门所要做的工作:在22点开始的时候,必须关闭系统,数据停止刷新,进入盘点状态,列印盘点总列表。

3.财务部确认是否已经安排抽盘人员,以及是否已经到现场。

盘点进行中:

1.店长、店员按照公司一盘、二盘要求进行盘点。

2.IT部门要通宵有人值班,确保系统不出现故障。

3.财务部人员独立抽点,点数。

4.当两次盘点数据一致后,汇总盘点总表,录入系统。

盘点结束:

1.门店盘点工作结束。人员下班,IT系统回复正常营业状态。

2.次日市场部列引出盘点结果表,如果发现较大差异,则返回门店核查数据是否准确。

3.在所有数据都确认完毕后,提交左后盘点盈亏报告给财务部审核确认。

盘点结果的确认:

1.财务部对门店盘点结果的确认。

2.市场部开会讨论应对措施,并对各个门店盘点结果进行奖罚。

在这个新制度中,只有市场部负责人员接受奖罚处理,其他配合部门按照各自的配合指标考核,出现失误,按照其部门的管理规定进行,对总的盘点结果盈亏,不担任何职责。

不仅市场部的门店盘点流程如此,相应的IT部门《IT内部盘点流程操作》以及财务部《盘点监督与结果确认流程》中,相对应的程序内容中,都有与此规定一致的内容,称作“流程接口”。

如此设计流程的最大优势在于:流程统一性好,部门之间既不会有重复的制度,也不会有冲突的制度规定:

1.责任明确,流程清晰。

主体负责部门与协调配合部门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做得如何,事实清楚,极大地减少扯皮、推诿的可能性。哪个部门耽误了,工作卡在哪一个部门不能流转到下一个阶段,一清二楚,打板子的时候也一清二楚,没有任何借口。如果IT部门忘了值班,不能在10点钟关闭系统,门店不能打印出盘点总列表,那么店长可以停止不做,盘点耽误的责任由IT部负责。

2.法定配合。

各个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用流程方式“法定”下来,不用大量的人工开会,大量减少沟通协调成本,使大部分工作都能流程化,实现了公司管理制度法律层面上的配合,不完全以部门人的意愿为转移。

3.流程接口设计,颠覆旧有的管理模式。

公司总指标不再是各个部门指标之和,部门指标就是公司对此事项的总指标,部门间自然减少扯皮、推诿,根本上大量减少所谓的“本位主义”“本岗主义”现象。

所有部门指标都是“项目指标制”(如图5),岗位与职责都是为了完成项目指标而设。

如果是“部门指标制”,则会出现各个部门都给自己留余地(最大化完成本部门利益,这本身没有错)。结果却是,本部门的KPI是完成了,公司总体指标、总体利益可能受损害了。

在“项目指标制”中,如果总指标受害,首先就是本部门指标被牺牲。作为部门负责人,哪个愿意?因此部门利益与公司总体利益从根本上得到统一。

这种管理概念,我称其为科学零售的“接口程序管理”。

因此,“职责中心”是以人的意愿来合作,导向是强化部门利益;“流程中心”则是以法来规定来合作,导向是强化目标实现。科学零售就是“流程中心”的管理体系!

“传统零售”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时过境迁,我们还在缘木求鱼

服装行业快速发展20年,很多有规模的企业,多是工厂起家,天生就缺乏“零售”基因,使得企业在管理渠道和大规模零售终端时,本能地运用来自最传统的以“单店、夫妻店”为基础的“最原始、最初级”的经验累积和总结。而后来兴起的品牌加盟,实际上仅仅借用了“连锁零售”的外壳,没有“现代零售连锁管理”的内芯。

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本文所说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不同,从早期门店拓展到品牌提升,再到陈列形象等,由于销售规模迅速扩大,利润良好,于是“一白遮百丑”。

如今整个行业遇到了30年来的低谷,品牌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大幅下滑,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为何企业把加盟收回,建设直营店?为何商不要做,要品牌进行托管?为何商只愿意负责百货公司的专柜进场,不愿意靠产品贩售赚钱?

一系列的市场变化,早已经宣告:广告创造效益、规模创造效益的时代结束了,企业真正来到靠内部管理功力创造效益的时代。市场对管理者的要求变高,竞争由外部转入内部,管理成为了第一焦点。由于业绩下滑、利润下挫,股东、董事会对管理层提出的要求则更多、更高,营销管理层面临是比以往更大的工作压力、管理压力、销售压力,一旦出现各种不正确的工作方法、态度,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分析服饰行业、鞋皮具行业、家纺行业等,品牌连锁让这些产业某种意义上转化成了“时尚零售”(fashion retail)产业,企业营销模式基本全部是“时尚设计+工厂制造+连锁零售”的三大结合体,现状是很多企业已经“设计国际化”,“制造规模化”,而最重要的“渠道零售”模块呢?

98%还是“落伍、原始、经验”的传统零售总结出来的一些套路。

由于历史发展某些特殊原因,使得服饰、鞋、皮具、内衣、家纺等时尚消费品行业,少有国际公司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团队也少有国际管理人才的加入和流动,更缺乏“专业高水平零售人才”的加入。加上“科学零售没有大学专业,没有书籍”,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几乎与科学零售绝缘的现状”,这不仅形成了现有的服饰零售主流仍是落伍的“传统经验零售”,甚至更大的危害是,影响了服饰咨询、培训等智库行业。

即便是业内的知名公司、培训名人,宣导的多是传统零售的经验总结和套路。这种错误的理念和套路,至今还在以“真理之名”、“成功经验”等不断地被培训、被扩大、被传播,使得一批又一批企业、老板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整个业界还浑然不知。这算不算是行业的悲剧?

这真的好比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个情景,一群马拉着一辆火车在铁轨上行走。时尚产业的连锁零售就是一列火车,一个个门店就是一个车厢,拉动这列火车的不是高速机车,不是和谐号,不是高铁,是一群马!!!这些马就是“落伍的、经验的传统零售”!

“向管理要红利”时代来临了

服装业普遍缺乏“科学零售”这一基因,导致了企业在时尚上与国际接轨了,制造上也有了规模,零售却是短板。制造的巨人、销售的巨人,零售的矮子,用“传统零售”概念、经验、套路来操作大规模、跨区域的零售管理,只能造成“管理矮子”、“零售短板”的 “恐龙”现象。

这些年,行业仅仅是在不断更换一些概念罢了,“标准化”“终端制胜”层出不穷,标准化哪家企业做成了?个个成为“鸡肋”!“成功单店不能复制”,“门店业绩由店长左右”,终端零售管理呈现了“投入很多”“问题不断”“不能根治”等死结,即使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恶性循环,企业界,管理层,甚至管理咨询的大师和智库,依然还在坚守那些完全错误理念,甚至被奉为真理的谬论,诸如“金牌店长”“全能督导”“多店管理”等。

其实,根本无需“金牌店长”,即使是普通店长,也能有优良业绩表现!

其实,根本没有“全能督导”,多数人都不能全能,这是人的发展规律!只要良好的分工,就不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去培训全能人员!

其实,根本没有“多店管理”,既然是连锁标准化,任何一个门店管理模式都应该是一样的,一家店和多家店没有区别,何来的“多店管理”?

正是在这些堂而皇之、错误、落伍的理念和套路下,不管我们企业如何建设 “制度”和“标准”,都沦为“鸡肋”,不是标准化有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式、科学的工具去实现终端管理。就好比只有“中医”阴阳五行的概念,无论医生们怎么努力,永远不能治愈肺结核。因为在中医的领域里,永远也诞生不了治愈这类疾病的方法与药品。

今天,劲霸的种种问题就是警示:“向管理要红利”时代来临了。

问题是:向什么样子的管理模式要红利?或者什么样的模式,能够给企业重新创造红利??

是我们十几年来熟知的“原始传统零售”模式吗?

不是!

“管理效益”代替“规模效益”,渠道不断向零售终端下沉深耕,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可控制、统一行动”的零售模式。多年来“传统零售”无数次证明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旧有的传统零售的模式、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已经走到尽头, “原始传统零售”,必须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任何企业要在市场上成功,必须不断地更新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服饰行业从最早的加工、批发,转向品牌连锁经营,足以证明,“企业发展不仅是产品的更新,更是管理机制的更新”。如今,不少企业“设计已经国际化,制造已经精细化”,为何“零售不能科学化”?

只有由“传统零售”模式走向真正的“现代零售”模式,才有继续发展之路,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市场的要求和竞争的要求!以西方零售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化零售管理,即“科学零售”,必将成为“传统零售的掘墓人、改造者”。科学零售才是现代连锁零售发展的本质规律,才是企业迎合市场的必然趋势。

企业的责任在于创造效益、成就员工,但是拿什么样的模式来创造效益、来成就员工?在21世纪这种民主、科学、个性、平等的大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消费者、新的员工,只能用更加符合市场、符合人性、符合法制精神、符合时代特色的管理方式,才能赢得员工、赢得效率、最终“持续”赢得市场。

真理就是真理,不管你今天是否认可,它都存在于那里,主导着事物的发展轨迹。好比“地球围绕太阳转”,绝不会因为教会烧死了布鲁诺而改变。坚持真理的道路是艰辛的,正因如此,本篇采取了“针针见血,刀刀见肉”之犀利风格,实在与本人一贯的亲和、风趣之风相左,其原由概因错误的传统零售理念,太过强大,甚至至今被众人奉为真理,若无快刀之锋利,便不足以震撼业界,不足以警醒读者。

第8篇

阿诗丹顿一直把农村市场视为首要的战略市场,努力发展三、四级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的有利机遇,确立了“重点发展三四级农村市场”的战略目标。

2013年,厨卫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要做好三四级市场,还是需要做好几项基础性的工作。

研究消费需求紧抓发展机遇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民居住环境、用电环境和用水环境改善后,将给厨卫产品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机会摆在面前,怎样去抓住?还得靠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开路。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后我们发现,在三四级市场,价格导向性非常明显,这就给我们二三线品牌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就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价格较低的中段品牌占了较大的份额。三四级市场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首先注重的依旧是性价比。

厨卫电器的较高使用率、安全性要求高、技术发展迅速,其更新换代的周期性较短。针对三四级市场,阿诗丹顿主要打造中等价位的烟灶和热水器。在质量、款式、外观、色彩、功能、排风量等方面都要做到符合农村消费者需求。例如我们针对农村用水过滤环境跟城市里的差别,开发出耐用、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针对农村没有24小时供水的情况,采取买电热水器送供水泵的举措等。这样,产品符合消费需求,并且又具备一定的品牌形象,自然而然就能成为三四级市场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首选。

完善渠道建设推进市场拓展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加大投入力度,为用户带来性价比更高的厨卫电器外,我们还将不断完善渠道建设,实施市场拓展。标准专卖店、乡镇网点等渠道多头并进,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完善一线市场,利用创新营销与渠道下沉,发力三四级市场,真正的做到“向下延伸向上升华”。

由于中小厨卫企业的定位大多在三四级市场,渠道覆盖面更广。以阿诗丹顿为例,一方面在各地陆续进入了多家全国性家电连锁卖场。另一方面,与湖南通程、江西四平、贵州国鼎、广西星达、昆明百货大楼等地方性连锁渠道也都有了良好的合作,同时还在尝试进入五金、洁具、陶瓷卫浴等零售店,或者与建材卖场合作。渠道下沉过程中,几乎辐射了整个三四级市场各种业态的零售终端。

加大营销力度实现精耕细作

在三四级市场,我们还要加大营销力度,获得经销商和消费者更多的认同。在宣传推广方面,我们会采取适合二三级市场,用农村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包括店面形象的装修等,都要更贴合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审美观。同时,我们会继续加大广告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地方广告传播投入,通过电视广告、墙体广告、户外广告等形式,不遗余力的塑造品牌形象。

在三四级市场经销商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的重点是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在网点开拓和盈利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如加大对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的培训力度,开设了三四级市场的经销商学院,通过这种学习交流和探讨,促进经销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比如有的经销商网点开拓能力强,有的经销商售后服务做得好,这样大家把各地的经验总结起来,经销商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每个经销商的综合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此外,由于二三级市场比较分散,终端零售网点数量多,但普遍单体规模小,对于厨卫产品来说,一个县城能够卖到100万元的网点已经算是优质客户。因此,在市场投入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商和零售网点进行对接。然后每年会分区域组织经销商会议,通过会议的形式去沟通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市场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售后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传播力,我们积极探索营销模式的创新,比如阿诗丹顿已经签约成为2013中国足协超级杯、2014中国足球协会超级杯的官方赞助商,首次尝试体育营销模式。价格战、广告战、公关战是“谁砸钱谁当家”的原始营销手法。在人们的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通过赞助中国足协超级杯赛事植入企业理念,借助“中国足协超级杯”的大平台,展示品牌的全新风采,扩大在经销商和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9篇

公开信中,面对劲霸遭遇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下滑,洪忠信认为:劲霸目前存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打击。

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一个服饰行业再次到了“经营模式变革”的信号!击败企业的不是市场因素,而是“传统零售”下的一系列“旧有盈利模式”!该网络公开信是否100%真实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指出了行业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这种乱象一样存在于鞋、皮具、家纺、腕表、百货公司,甚至非服饰行业,这是具备“大时代”特征的管理焦点。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a letter from Hong Zhongxin, CEO of K-BOXING, which was written to his employees, had been spread on internet, and the letter had triggered a heated debate. It is said that Su Shulin, the Governor of Fujian Province had made the comments about the letter which wa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nterprises.

Hong Zhongxin said in this letter that K-BOXING which had been suffering the worst of the market downturn, existed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workstyle issues, which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e strikes from market.

公开信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再不面对我们自身的问题,成就伟大企业的愿景可能真的就变成了不能实现的梦想;我们的价值观也仅仅成为一个挂在墙上的口号。

我们为终端提供POP,由三大系统合作完成。本应齐心协力协作完成的这项很简单的工作,却因为责任心和职业操守而导致延误??不是迅速解决问题而是一再推诿、互相指责,沟通会议开了无数次,依旧无法推进工作??这件事情最终不得不开全体高管会议进行裁定。

我们的三大业务系统本应是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铁三角,产供与商品,却不断因为本位的工作心态和简单的KPI导向,造成很多环节的低效沟通、反复推脱,互相责怪,为一件小事情居然邮件来回几十次而最后仍然让工作停顿,直至要最高层出面调停。

??供应链货期项目进行了一年,目标是为了缩短供应周期、按照市场需求准时交货,而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每一个与货期有关的部门都给自己留了更多的时间,计算出来有些产品的加工周期长达半年以上。至今为止我们有很多交货的延误。这就是我们站在消费者、客户角度的工作导向?我认为这是为了所谓的KPI,损害公司利益的渎职行为。

??甚至到了目前,大家连互相沟通都不愿意进行,以所谓职责明确作为不协同的借口、以职业化作为不合作的理由、以流程规定作为不负责任的说辞。

符合劲霸价值观的员工尤其是管理者,首先要具备的是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其次要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承担、坦诚正直挺身而出?

以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态度工作??你不是劲霸一员,我会毫不客气地请你离开。若你以为工作就是天天混日子,你的追求就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你也不是劲霸的一员,我也会请你离开。

伪劣制度 导致文化空心化

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教化,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乏就是仁义道德之类的口号和理念。这是中国企业家血液里很难洗干净的劣根性,和管理的空洞化息息相关。

没有人能够否认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和消极的工作价值观,对结局的影响巨大。这就如同那个非洲卖鞋的经典故事:积极的人看到的是非洲人没有鞋子穿,市场一片大好,要大力优先占领;消极的人看到的则是非洲人不穿鞋,产品一定卖不出去,这个市场没啥好开拓的。

那么,好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员工并非天生如此。既然推诿、消极、借口文化不是公司倡导的,当初招聘时,凡是这种价值观的人,都不会入职。既然员工入职时没有这种价值观问题,为什么工作一段时间就出现了,还愈演愈烈?还有不少民营企业的中层和高层,多是长期服役,内部提拔,为什么这种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风气,会成为部分管理者的价值观?

如果不深究更深层的原因,认为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就要从整顿思想下手,那我们就要问问,为什么今年3月份《青春的雷锋》上映,南京首映了9场零票房,太原首映了4场零票房?

雷锋的光辉典型大家都熟悉,从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到现在,差不多50年了。为什么导演和演员煞费苦心,拍出自我评价还算是优秀的道德教化电影,居然成为“零票房”?这与此前不久上映的搞笑片《泰囧》获得了12亿的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堪称文化笑话的现实已经在告诉世人:今天纯粹的道德感化、道德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

如今,员工塑造、职业态度、企业文化的培训,做了一场又一场;名家讲师的录像碟片,机场书店播了一年又一年;态度决定一切的书籍,书店里一堆又一堆;企业自费购书群发给员工学习,一次又一次??是不是管理层、员工上了课,看了书,心灵上认可了这种价值观,态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

恐怕更为真实的是,培训课堂上充斥的是口头的应付,态度的无奈,心中的抗拒??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倡导伟大文化,常常没有生根发芽,总是流于形式呢?

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甚至私营企业,设备没有很大的改变,产品没有很大的改变,员工还是原来的那一群人,仅仅公司机制改了,企业就重新焕发活力,扭亏为盈。说明人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受制度影响的。

众所周知,服装服饰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谁都知道“顾客是上帝”。为了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企业无不绞尽脑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某著名男装上市公司的《VIP顾客的积分礼品兑换表》(表一),看看这家在终端培训时非常强调善待顾客、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如何贯彻“顾客至上”的文化价值观的。

分析一下这个简单的《VIP顾客的积分兑换礼品表》,一股霸气迎面而来,整个表格没有丝毫的尊重之意。

什么是VIP!非常重要的客人才叫VIP!一家门店一个企业有多少VIP顾客?

积分兑换礼品是对顾客长期光顾品牌的一种感谢,表达的是“礼品虽轻情意重”的意思,是VIP客户忠诚度营销的重要手段。结果呢?

1.整个表格手续繁杂,又是签字又是声明,好像什么天大的事情。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礼品吗?我是VIP,有的是消费力,根本不在乎你一个什么小礼品!

2.本来积分够了就能兑换,这里却要店长批示、区域主管批示。是什么意思?这些积分都是顾客买服装时真金白银换来的,难道我买衣服的时候也要你们管理层批?这哪里是在送礼,分明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

3.兑换礼品出现质量问题,收到礼品的七天内退回时务必保留“原包装、内附说明书以及文件”,“过期不予受理”。如果说连少量的VIP客户礼品,企业都不能保证质量,那我们倒要问问这家著名的服装品牌:“你的产品比这礼品多得多,你又该如何确保质量?”

礼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应该感到惭愧、歉意,而这里呢?理直气壮要求顾客遵守近乎苛刻的礼品退货方法。本来是企业购买礼品质量出了问题,不问责自己,反而给因质量要退货的顾客上设置千般障碍,这样的制度能让员工实施“顾客至上”的理念吗?我看到更多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4.再说说“礼品数量不够”的条款。既然要感谢客户,为什么非得让一些客户得不到礼品呢?难道那些因为时间原因不能早来的顾客,就不是VIP了吗?他们的人民币就不是钱了吗?有消费能力的VIP,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兴趣来抢你的礼品!

如是无端制造很多兑换礼品的障碍,更不要提还必须到指定店铺去兑换,快递还要扣掉积分等等。

这样的一个《VIP积分兑换礼品申请表》,看起来很严谨,看起来有制度,但如果终端服务人员照章办理,那么尊重顾客就连墙上的口号都不是。

因此,不要埋怨终端人员服务顾客的态度不好,不要指责员工没有优秀的价值观,请问,假如大量的管理制度都是这样的话,这样制度下的员工是什么样的员工?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造就什么样的文化,企业的制度,才是员工行为的第一准则!

伪劣“顾客至上”,导致顾客流失,员工懈怠

顾客至上的标语不是员工的精神食粮,也不是顾客的福音,它或许只是墙上的文字装饰品。

同样是高举“顾客至上”旗号,世界上最著名的零售公司沃尔玛,其每一家门店入门处都贴着这样顾客服务守则:

1.顾客永远是对的。

2.如有疑义,请参照第一条。

为了贯彻这条大多数员工入职时都“难以理解”的《顾客服务总则》,沃尔玛不仅在内部宣扬,最关键的是:公司很多管理制度都硬性规定,甚至严苛规定。

在这家企业里,开除一个普通员工,需要六次书面警告,并且每一次的警告,都要有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以及本人三方共同进行并签字确认,前后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沃尔玛开除一个普通员工是多么艰难。

但是如果你得罪了顾客,被顾客投诉并查明属实,比如你敢说一句“我不怕你投诉,你去投诉吧”,沃尔玛最大的可能是立即开除,无论职位高低,无论你个人有多少理由。因为这是公司的高压线,公司制度就是要体现顾客永远是对的。既然顾客至上,你怎么可以不怕顾客投诉?

零售业中,消费者大量的不满,集中在退货过程中。为了让所有的门店在退货过程中降低顾客不满,加快处理速度,沃尔玛在十年前服务台员工的退货现金权限已经是500元,收银副总退货权限已经是2000元。可以说,除了贵重商品和大家电以外,几乎不需要店长事前签字,就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和沃尔玛有关规则快速顺利退货,省略了诸多请示批准程序。

对比上面的案例,兑换一个小小的低价值的礼品还要两级管理层批准,是多么可笑。

为何我们的店长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是不是每日都在干这些徒劳无功的所谓管理工作?这是一种累死员工的“表格化”管理!

如果询问服饰行业的企业家,他们肯定也认同“顾客是上帝”,但为什么在终端呈现出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呢?是我们的员工素质太差,“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吗?难道500强企业选择员工时,没有例外全部是优秀员工?还是他们具备把普通员工变成优秀员工的能力?

姑且不论沃尔玛在其他方面做得好与坏,单就“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条,全体员工做到了坚决贯彻。因为不管员工理解与不理解,公司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这一文化理念的实施。既然你服务于这家公司,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执行公司的管理制度!

伪劣流程,导致过多“协调会”

流程设计最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流程能不能做到让最傻的员工都不出错?

在管理培训中,关于“沟通”的课程是卖得最好的!

“为什么总是沟通不良?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总是相互推诿,互相指责?”这绝对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抱怨,而是太多老总的心声。

当我们按照管理惯例,把问题的解决都寄托在大量的“沟通协商”上时,为何不想一想:类似终端POP这样程序化的事情,有必要开会吗?

一件常规小事情要动用主力部门共同合作,甚至到达高管会议才能决策,那会议如海便天经地义了。美国人开会是为了表示民主,国人开会是为了啥?

有的事情必须开会,有的事情绝对不需要开会,比如类似终端POP之类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开会。

也许有人问,不开会怎么做?

开会才能解决问题,这是管理者固化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古代中国汉人统治的朝代,没有不花费国家财力筑长城的,没有人质疑该不该修长城,只是讨论如何去修长城。而康熙皇帝则说,筑长城是为了防蒙古,大量的国力、物力、人力都耗在这堵墙上了,如果用在征服蒙古、开拓新疆、治理好上,那还需要长城吗?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是明长城,而不是清长城。清王朝300年没为长城添过一砖一瓦,而是扩展疆域,这才使得长城今天成为中国的“国内”景观。

这就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思路。

【案例】

2002年,当时我们在广州经营大型零售连锁店,每月要接收几百家供应商送货。由于收货单涉及到财务部对供应商的付款,是不能出错的。可是最初收货的错单率高达20%。这意味着每月几百单的数据有误,导致付款延迟与误会,供应商、采购部十分不满。

财务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地组建核单组,两个能干的专员,什么也不做,每月就是核对四家门店的进货单据。

自然,这种事情次次都在开会,营运部、采购部、门店、财务部、保安部等在会议上,一样相互推诿、互相指责,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为什么国际零售公司从来不会因为收货单据问题而开会?

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些收货单据上的错误,因为一个门店正确地收货,单据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应该出现失误,更不能月月因为这些错误,导致总部各个部门管理层不断开会协商。

本着“出了问题,永远先找流程上的问题,其次再找监督上的问题,最后才找人的能力与态度问题”的管理箴言,我们通过审查流程,发现收货流程是参照世界先进零售企业的流程制定的。明明借用了先进收货流程,为什么频频出错?难道是保安没有按规检查吗?难道是员工的责任心不够吗?

原来,尽管采用了国际公司的红线收货原则,但我们的收货区又窄又小,员工培训时间短而技能不熟练,导致收货区多家送货时物品太多,码放区分不清,点数有误。

于是结合现状,我们把收货流程改成了“ABC三区”收货,错单率大大下降,由20%下降到2%。流程经过三次大改造,三次小改动,错单率降到每家店每个月不超过2单。

运行6个月后,财务部撤销了核单组,各个部门再也不需要为收货错单开会,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协商、配合、推诿、指责。

改造收货管理流程,彻底消灭了无用的会议、无益的争吵!

沃尔玛这样的公司,只有总裁山姆·沃尔顿先生一个人在大讲企业文化,全球有1200多人在世界各地门店不断巡查,工作内容是不断完善、修改沃尔玛那套管理着5000多家门店的运营制度。

没有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就会出现错误、漏洞,表现出来则是员工的工作失误。是首先用制度来消灭问题,还是首先用道德、责任感来消灭问题?

一些基础的、常规的、流程性的工作,都应依赖于制度来运营。好比终端POP这一类的小问题,就属于这个范畴,不应该通过开会,更涉及不到企业价值观、态度这个层面。

不要强调所谓的“有制度,只是团队执行不力”,80%以上不是执行不力,仍然是制度与流程的设计弊病!

因此,出现问题,第一是检讨流程,第二是检讨流程,第三还是检讨流程!属于流程的范畴,请在流程设计中解决,不属于部门开会协商的问题,就不能出现在会议的桌面上!

开会之前,先看看开会的议题是不是值得开会,不要什么萝卜青菜、山珍海味,都往会议桌上端。基层会议解决什么问题?中层会议解决什么问题?高层会议解决什么问题?有分工的!

皇帝不管村民偷盗,只会审核砍头死刑,否则,管理层只能不断投入没完没了、没有效益的会山议海!

“伪劣分工”,导致员工“沟通障碍”

如果不改变部门职责中的错误交叉,苛求各个部门之间的所谓的“合作、配合”,那么配合上出现一点点差异,协调会、沟通会就是不可避免的。

深圳某著名服装公司的部门职责,表二分析可见,市场、渠道、商品三大部门,对最重要的销售任务,都有分工。

1.零售是一个整体的目标和任务,市场部负责销售分析、市场分析、适时调整销售策略。销售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促销,但是这两点职责不在市场部,而在渠道和商品部门;

2.渠道部负责参加百货公司活动以及组织策划大型特卖活动。参加特卖活动就涉及价格和平均利润水平,但是定价管理的权力和职责在商品部门;

3.商品部门负责采购计划和定价管理,如果销售策略和促销活动都不利,则直接影响采购计划的数量。

统计一下,3个部门共计有9项重要的职责,但其中有6项是多部门共同负责,占比达到2/3。

于是,如果生意不理想,如上的部门职责划分,不吵架、不推卸责任、不大量地开会协调,才是怪事!

市场部埋怨价格和促销不到位,甚至埋怨采购品种和订货计划失误,导致产品的系列滞销或者畅销品不够卖;

渠道为了制定和策划销售特卖活动,肯定要做大量的销售分析和市场分析,等于重复市场部的工作内容,同时特卖涉及的最重要的价格政策与管理,自己却要与其他部门协商决定;

商品部进行的各种采购计划必须依据特卖、促销以及销售策略,做4次大型活动与做1次大型活动,其采购的商品品种数量肯定不一样。同时,产品的质量问题,多涉及售后政策和百货公司的服务政策,商品部本身较少管理这一领域,由其负责,结果不得而知。

如此混乱成一锅粥的三大部门职责划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牵扯我,我牵扯你,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如果出了问题,根本没办法分清楚责任,只有吵架、推脱,于是我们的领导才想到了,是否要强调所谓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态度?是否可以“勇于承担”?

事实上,因为不能完成工作,会议中的争论、职责、推脱、借口,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伪劣标准化”,导致“金牌店长”成为必需品

用几百、几千个“全能店长”方式实现终端标准化,与现代化科学零售标准化的本质相差甚远,是南辕北辙的。

曾看到某大型鞋企分公司部门经理的岗位职责,洋洋洒洒21条,光巡店时要看的内容就几乎包罗万象。据说一个经理巡查公司旗下的专卖店时,没有两天时间是看不完巡店表格上的要求事项的。

两天时间才巡查完一家门店,效率何在?一个月能看几家店?如果管理上百家店,那要几个月才能看完一次?看了这21条岗位职责后,强烈的第一感受是:这不是部门经理的岗位职责,而是一个“类总经理”的岗位职责!

再看他们的终端店长职责,也是“全责”岗位的典型。

湖南某服饰品牌,管理层都抱怨店长执行力不够。而调研的结果显示,要做他家的店长,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二是至少大专以上文化;三是店长稳定工作不跳槽。

为什么呢?

因为管理层安排给店长的大量工作,是不应该由店长来做的,包括数据分析、商品分析、绩效分析、人员激励、陈列、工资、补货、订货会等等。这样的店长很难招聘,即使有这样的人才,他会在店长这个职位上长期服务吗?

不是店长的执行力不行,而是管理流程与制度出了问题。决胜终端,应该“解放店长”,不是把所有的店长都培训为“店总经理”式的人物。

如今好店长成了绝对的稀缺资源,公司开一家店不难,难的是没有好员工、好店长。福建某上市男装大牌,在全国风暴式实施“落地式培训”,每个培训讲师组成一个培训小组,下到门店,以15天为一个学习周期,就在店里对店长、店员进行现场操作式的培训。

培训绝对实战了,绝对实操落地了,时间绝对充足了,如此之大的成本投入,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店长、店员不辞职,效果可能改善;但是如果培训后店长、店员辞职不做、另寻高枝呢?培训成果如何守得住?

目前,三大网上招聘公司测算出,零售批发行业的员工流动率超过50%,劳动力的缺口20%,终端专柜、专卖店的长期现状是招工不足,并且人员每年流动更换至少2次。大部分终端从业人员就是初中、高中毕业的素质,把这些人培养成“店铺总经理”,要多少时间,多少成本?就是培训好了,他们能为企业服务几年?

这种“全责”岗位制,究竟还能走多远?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培训是不是实操实战的,问题也不是培训时间多还是少,不是店长的能力高与低,而是“科学标准化的终端零售管理”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如果岗位有科学的分工,职责清楚,并与该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配套,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如果职能线、经营线、终端零售管理线都划分得一清二楚,各自尽责,还需要这种全责的岗位吗?

既然分不清,还要做事,只好胡子眉毛一把抓!生意好了,一白遮百丑;生意不好,压力如此之大,肯定要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不然全部的责任担承,哪个承担得起?

“全责店长”的做法,在管理上出现缺陷,尤其在“终端标准化”上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和浪费”。终端标准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大量的工作移给店长,店长个个都必须是“全能精英”,而是“解放店长”——店长除了做好人员激励、商品销售以及陈列执行,做好顾客服务,不需要有更多的工作,实际中也难找到这样的“总经理式”的店长!大量“全能店长”的培训应产生的效益,早早被“快速离职”所稀释。

于是督导部、零售部、市场部,以及加盟商、商最头疼的事情是“怎样挽留优秀的导购员和店长”。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建设“科学零售的管理体制”!如果你有,你将大大减轻对人的依赖,“铜牌店长”一样甚至超过“金牌店长”的效益,你还用苦苦留人吗?

在四川的二线城市,一个月PU女鞋销售的工资提成9000多人民币,人家导购员照旧离职!什么意思,不是挣得多我就给你服务!终端店长是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工作,职业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还需要一点美貌,一点年轻,一点口才,甚至一点机灵,你能给这个群体的年轻人,提供哪些未来10年的幻想?一个导购员和店长就能满足她的人生期望?

企业最好不要发梦!想用几次激励课程来改变一代90后的人生择业选择,只能说是精卫填海!

店长目前做的大量的工作,应该由体系和管理系统来完成。因此“终端制胜”核心点不在终端,“终端标准化”的核心点也不在终端,而在总公司是否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和体系。没有这个体系,累死店长,也做不到标准化!

我常常把这个问题比喻成“农民种田”和“现代化农场”的区别。

要种出一样的标准化粮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场,把所有的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育种的专门育种,播种的专门播种,浇水的专门浇水,除草的专门除草和施药,收割的专门收割。在现代化农场中,也用1000个农民,但是他们每一个都被分到不同的步骤,被职业化,每个人负责相应的工作,之后农场1万亩地生产的粮食一定是标准化的粮食。

第二种做法,我们把1万亩地分给1000个农民,每个农民负责10亩地。之后把每个农民都培训成为“金牌农民”,“全能农民”,从育种到耕种、浇水、除虫、农药、灌溉最后到收获,这个农民什么都会,最后也是1万亩的产量。

究竟哪一种方式,才能产出标准化的粮食?

无疑是现代化的农场。

哪一种方式是最容易执行?

无疑是现代化农场。

哪一个方式成本最低?

无疑是现代化农产。

哪一种方式风险更大?

如果一个农民走了,意味着10亩地没了,如果走了100个农民,意味着我们1000亩地没了。

把1000个农民打造成“金牌农民”,通过1000个人,每个人种10亩地,完成1万亩地的标准化种植是非常难的。这样的标准化,我称其为“伪标准化”,因为它根本不能实现。我们服装行业多年来推行的标准化就是这种“伪标准化”、“假标准化”!只不过在当今服装的传统零售模式下的“金牌农民”就是“金牌店长”、“金牌督导”,“全能农民”就是“全能督导”、“全能经理”、“全能店长”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这么多年一直推行“终端制胜、终端标准化”,制度写了一大堆,不断开会讲“标准化”多重要,却不能实现目标。因为是用几百、几千个“全能店长”方式实现终端标准化,与现代化科学零售标准化的本质相差甚远,是南辕北辙的。

标准化本来是要“降低对大量基层人员的依赖”,因为零售业的从业人员终究是一个知识层面不高、收入有限、年轻为主、流动较快的群体,可在“传统初级零售”模式下诞生的“伪标准化”,恰恰是提高了对终端、店长、导购、销售人员的依赖,甚至是严重依赖。一旦人员流动迅速,店长等优秀人员被挖角,销售大幅下挫是常有的现象,企业前面所有的标准化工作都将石沉大海。结果,所谓的“标准化”就成了一个“鸡肋”——不做不行,做了难见产出,沦为一个死循环。

那些还继续鼓吹和向企业传授所谓的“全能督导”、“金牌店长”、“单店管理”、“多店管理”理念和绝招的培训大师们,的确应该歇歇了!多年经验总结就正确吗?实战贴近就正确吗?那要看针对什么目标和目的!

“农民种田”的方式一样实战,更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的精华累积,难道对于今天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农场”、“大规模产业化农业”而言还是正确的吗?同理,过去10年中国服装行业依赖单店个体、夫妻店、原始门店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一套,对于建设“标准化连锁终端”就是正确的吗?!

如果今天的服装行业,目标是管理几十家门店,不是几百家、几千家;如果今天服装行业,还是三位数的增长、三位数的利润;如果今天的服装行业,还是商品开发错误也不怕,有大量的三、四线市场可以消化库存;如果今天的服装市场,还是一开店铺就拼命赚钱,那就可以继续“旧有模式”!

今天,包括皮具、鞋子、家纺、家具在内的服装服饰行业的企业家可以用心想一想,企业有多少利润,可以继续支撑你走一条“高成本”落伍模式的道路?

“制度伪标准”,导致“执行不力”

一个制度如果在员工正常执行过程中,没有出现企业所期望的结果,这个制度就是“伪制度”,这个流程就是“伪流程”,这个标准就是“伪标准”!

不少企业发出“管理制度很多,就是执行有问题”的感慨。

因为一个员工执行有问题,两个员工执行有问题,一个团队执行都有问题,就说明不单是人的问题,而更多是制度、流程、标准的问题!我们的思考方向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改造制度流程,让员工正常执行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呢?

下面这两个案例(表四、表五)是服装领域的制度案例:

《进货的管理制度》是某童装企业的现行管理制度,进货时机、进货原则等一大堆的阐述,但是,10个人对进货管理有10种判断。什么叫适量?什么叫进货太多?什么叫进货太少?根据销售数据做进货判断,怎么判断?同样销售了50件,究竟进45件合适,还是进55件合适,还是进60件合适?

如果大量的企业制度都是这种“原始初级”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在执行中不走形、不变化多端,才是让人奇怪的。正因为员工各有不同的做法,不协调、不跟板也是常态,最后肯定是要走进会议室,开会讨论、争论不休的。

《商品销售预留流程》也是一个管理制度,这是“科学零售”体系下制定的流程。

制度表述非常清楚、完整,非减价期间和减价期间,这是非常明确的,公司的价格何时减价,有开始、有结束,任何员工都不会因为搞错期间而出现错误。

一般情况如何处理,特殊情况如何处理,甚至把顾客留钱的比例与预留天数的比例,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员工只要照着操作就好。

如此定量的流程,只要员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稍加培训,都知道该怎么做。出现例外,则是:

1.员工没有被培训过,不知道公司给客人留货的流程;

2.他知道不做或不会做,那就是管理者培训和监督不到位;

3.管理者监督了,员工依然不做,即是抗拒公司制度。

流程清晰,操作明了,过程完整,正常与意外全部考虑在内,这就是留货方面的工作指南,行为指南。员工与管理者职责分明,出现问题,可上溯到人,谁有理由推脱、解释?只有一条路留给员工:执行好流程,管理者尽责!

科学的流程,“不需要”过多要求管理层做什么“勇于承担”的榜样,按公司规定“尽责”就好!所以科学零售不是不实战,而是更实战。

企业制度太多空白、空位,好比用大清朝封建社会的法律,管理今天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因此,当制度流程执行不力的时候,我依然坚持自己的第一观点:改造制度优先,指责员工在后;改造法律在先,指责态度在后!

改造企业内部之法,就是改造员工的行为,任何受聘用员工都必须按照公司的制度做事,这是在聘用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口头上、精神上、文化价值观上的教育,永远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效果,永远属于人的自愿行为范畴。

当然,我们不否认精神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不否认态度对行动的重要性,“科学零售”的管理流程中,一样有对态度、配合、工作价值观的要求。但是,只有行动改变,才有绩效改变。因为企业需要行动才能产生价值。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