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1 03:59: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中新比较 借鉴建议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4-01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集流利英语和丰富专业知识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里需对双语教学做出系统定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 作为课堂主要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然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起点又设置的相对较高,不少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轰轰烈烈却收效甚微,付出的时间努力却与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笔者试图从同处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吸取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同时结合自身近一两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分析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借鉴建议。

一、新加坡双语教学概况和特点

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国家。英语是其官方语言,而由于华人占总人口近八成的绝对优势,汉语成为国民母语。当局政府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

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贯穿个人一身的教育历程,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实施双语教学。其教学一个重要特点是分流制度,学校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能力和考试成绩,把他们划分不同的班次,进行针对性强的培养教育。此外,学生不是一考定终身,在受教育过程中可根据个人能力、成绩的提高灵活转流,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课程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应。

新加坡政府将教育提到战略地位,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双语教学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新加坡教师的待遇仅次于国防军,极大激励了大批顶尖海内外人才的加入。基于双语课程 性质决定,双语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此新加坡教育部也很重视在职教师参加持续的培训,比如 1998 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专业化发展脱产计划(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ave , PDL), 使更多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参加专业化学习与培训。同时新加坡也重金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和教授来本国任教。例如,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师将近50%为外国教师。而在教材编写方面,新加坡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教材, 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都请外国专家指导,即使是国内自编教材也要请国外专家协作进行修订。

二、以新为鉴、对我国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1. 新加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分流教育。我国高校也可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在入学之初,通过语言测试对学生进行分流,进入双语教学的普通班和高起点班。两种班级都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前者全英授课,后者英语为主、汉语为辅,依据学科具体情况进行双语比例的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选择转班。当然慢班也并非一成不变,应该循序渐进的加大课堂使用英语的比例,实现可行的过渡。比如我校外语系07级的口译班也属于高起点班的一个范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口译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思维方式都与其他班级大为不同。他们需要的是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互动式课堂;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而更需要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和大量海内外最新案例的填充;他们不需要对于专业词汇做过多的解释而更需要给予他们实际操作运用的空间;如若把他们放置于其他班的讲授为主、中英文结合的课堂设置下,恐怕会冲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新加坡经验告诉我们,双语教学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 我国的双语教师主要由三大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各学科中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 另一类是英语教师跨学科担任双语教师。这两类都存在母语、外语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要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要么懂学科但外语水平不尽人意。第三类则是专业和外语具备的教师但缺乏系统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对此,本人一些浅薄的个人建议如下:首先,双语教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各院校应该加强教师这方面的系统专业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外出进行与双语教学相关的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各大高校间开展双语教学研讨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案例。从而全方位提高双语教师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其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为双语教师提供出国学习访问的进修机会,让他们在沉浸式的英语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校的双语教育与国际接轨;再次, 采取“传、帮、带”的途径, 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借鉴经验,资源共享。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定期组织或者是鼓励本土教师私底下与外教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考题设计、如何选取更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等。

3. 教材选择与编排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我校外语系双语教学主要采取英文原版教材。这些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达贴近生活,知识更新快,可以分享到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术前沿知识,可读性和实用性强,教辅资料配套齐全。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原版教材的自身局限性。国外教材都是建立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主要针对西方国家的国情展开讨论,具体内容与中国现实脱节。如若直接照搬,有可能造成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和中国本土意识的淡薄。于是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平衡中外案例的比例,大致达成1:1。比如在介绍欧洲国家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时,也不忘借助一些辅助材料介绍我国企业比如华为公司“狼性”文化的“羊性”转变;在讲营销本土化概念时,笔者也着重让同学们分析了e-bay在中国遭遇滑铁卢,被马云执掌的淘宝网彻底击溃的主要原因。对此,学生反映很好,他们都表示这些公司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事物,这样的案例可以做到理论与现实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第2篇

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力学基础,同时与工程实际结合非常密切。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笔者从开始协助外教,到后来承担理论力学的双语教学工作,作为学习者、授业者从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配备、教材选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反复研究、实践与探索,对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体会做一总结,提出了个人建议。

一、理论力学双语教学师资选拔

双语教学师资的教学水平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理论力学双语教师首先是力学专业教师,其次才要求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不可能跨学科担任,只能从现有专业课教师中选拔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进修,至少在课堂上,针对本门课程的内容能够达到师生之间用英语可以交流自如。目前,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部分是高薪聘请的国外专业教师,聘请来的教师不仅为我校本科生承担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兼顾培训我校选拔出的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 ;另一部分是经过校内、国内及国外培训学习的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专业教师。

为能够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培养并储备足够多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笔者认为,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校应加强本校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对于英语方面的欠缺可通过各种途径分层次加以培训,以逐步提高逐步达到要求。学校应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办法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体系。包括在本校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外语强化训练,聘请外籍教师授课,为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和英语写作等方面的培训 ;选拔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培训,提高英语授课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强监管,并制定考核制度。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做好日常检查和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反馈。

二、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现阶段,双语教材主要有原版外文、国内编写和学校自编等类型。与国内和学校编写教材相比,原版外文教材有很多优点,但其内容与国内课程标准往往不能配套,而且语言难度与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去甚远。外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部分学生不买,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我校采取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学生可凭借阅览证借阅,教师对照中文教材选择与学校实际吻合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课程的特点编写双语教材。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对原版教材进行改进创新,编写与国外教材核心内容相吻合,与国内课程相匹配,语言难度能适应学生实际外语水平的教材。

三、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都是首要的,不顾专业知识而片面追求双语教学是一种误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及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以及理论力学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全部使用英语讲解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前一学期末,将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常用短语及句型布置下去,让学生在假期提前预习、熟悉和掌握,包括词意和语音。教师在讲课前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词语及句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课前有所准备,在用英讲述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修辞语言。对于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应先用中文讲述,再讨论用英文如何表达。多用英语提问,能够锻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适时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用英文对课堂内容(甚至是一个概念或定理)进行转述或总结,既加深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3篇

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本文主要以本人的工作学习经历为依据,对库车县的双语教学特点及经验做了一定介绍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此探寻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双语教学道路。

关键词:双语教学;库车;母语;第二语言;培训

1 库车县双语教学现状

截止2011年6月,库车县双语教师共有1080名,其中骨干教师508名。在民语言学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汉族教师148名。

民语言学校普遍开设了双语课。班级数436个,其中小学414个班,初中19个班,高中5个班;学生总数14943名,其中小学生13941名,初中生882名,高中生215名。

库车县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民族语言+汉语”。但是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采纳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学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模式。库车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母语—维吾尔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

库车县双语实验班起步较早,但是普及速度缓慢。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实验班的课程。为此,库车县教育局特地从内地招聘了一批专业知识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承担双语班的授课任务。

2 库车县双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2.1起步早

库车县双语教学经历了起始阶段(1950—1976年)。新疆解放后,汉语教学首先从国家、区、地一批落户库车的企业子校及城区民汉杂居的区域学校兴起,主要是“民考汉”模式,即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部就读。

探索阶段(1977-2003年)。1992年以来,库车县在中小学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主要在城区8所小学、农村15个乡镇的中心小学进行同步教学实验、民汉混合编班教学实验。实验的核心是通过双语教学改革,大面积带动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使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这次改革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拥护。

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区党委、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对民语言学校的汉语专任教师和非汉语学科教师、一般干部和领导干部聘任、提拔时的汉语水平作出了明确规定。

2.2讲规划

针对民语言教学占全县86%的实际,库车县在巩固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城区、城郊学校先起步,城郊毗邻乡镇学校再起步,偏远乡镇学校跟上走”的思路,于2005—2007年在15个乡镇场分部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鼓励汉语言学校创造条件接收具有一定基础的民族学生入学。

3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为克服和解决库车县及新疆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双语教学的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库车县委县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3.1强领导、重制度、求长效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具体实施推进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指导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推动双语教学。

3.2讲宣传、明导向、形共识

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库车面临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要加快区域发展,改善生活条件,与全国同步奔小康,超越语言障碍是影响我们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程的紧迫任务。熟练地掌握汉语这一通用语言,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和使用国内信息总量的99%,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3建队伍、重管理、求实效

编制培训网络努力形成国家、区、地、县、校五级培训体系,通过委培、县级汉语强化培训,力争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HSK水平达8级,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HSK水平达6级、5级。

确保培训质量严把培训入口关,保障生源质量。差额选取专业对口、学历对应、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有较高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能力、热爱汉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汉语培训和经验交流。

严格学籍管理库车县教育局出台《库车县关于汉语水平考试违规、作假行为的处理决定》,先后处理违纪、替考88人,整肃了成人教学中的不正之风。规定凡参加省级以上汉语培训的民语言教师,培训结业HSK必须达到8级,否则费用自理,培训期间只发70%的工资。

加强跟踪管理举办汉语培训结业教师座谈会,结业汇报演出、成果展出、公开课。已培训结业的统一分配到汉语言中小学实习一年,实习校安排优秀教师结对,每天跟班听课,每月独立上一节实习课,苦练教学基本功,把双语教师纳入实习校的干部考核。

参 考 文 献

[1] 吾买尔江.对新疆双语教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跨世纪学术版,2008 ,(6).

[2] 张雷宝等.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J].现代教学科学,2005,(6).

[3] 阿布都乃比江.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M].民族教学研究,2008,(2).

第4篇

P键词:基层;汉族干部;双语

1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桥梁、纽带,同时语言的交流也是各民族、各族群之间增加了解、相互帮助、增加共识的基石。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举措,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很多乡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汉语,让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是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基层汉族干部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对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引导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疆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全疆各地州积极开展基层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基层汉族干部“双语”水平和“双语”应用能力比较低,在学习掌握“双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干部缺乏学习”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学习 “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认为自己迟早要离开乡镇基层,以后用“双语”交流、办公的可能性很小,懂不懂“双语”无所谓;有的汉族干部则不重视”双语“学习,把“双语”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单位组织进行培训时学习、练习一下,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却不敢说、不愿说,这些都导致了汉族干部学习”双语“的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学习、培训“双语”的目的。

2、“双语”学习氛围不足。南疆各乡镇基层的党委、政府、委办局都有相当数量的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双语“练习环境,但是由于政府办公语言是汉语,平时工作、开会、交流基本上都使用汉语,民族干部的汉语水平普遍较高,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之间用”双语“交流的机会不多,语言练习实践的机会少,致使“双语”学习的氛围不足。

3、”双语“的学习方式落后。目前的”双语“学习方式还是参照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的模式,学单词、短语和日常用语,这样语言学习方式造成了大部分从小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还是不能熟练掌握英语,同样的学习方式也不适合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同时相关部门对”双语“培训工作的调研和探索非常欠缺,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双语“学习这项工作进展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

3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有效方法

在新疆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双语“势在必行,为大力提高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现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端正学习“双语”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始终要做到牢记宗旨、不忘使命,为人民服务就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宗旨。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才能更好的为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这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学习“双语”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要求基层汉族干部把学习掌握“双语”当成一项事业去做。基层汉族干部只有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才能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心;才能真正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乡镇、村、社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基层汉族干部要明确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制定“双语“学习培训方案。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人总结的一套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准确掌握每名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并对其进行分类,采取口试、笔试、情景模拟等方法搞好摸底调查,按照比较熟练、有些基础和无任何基础三个层次分班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方案。同时在“双语”培训中结合基层汉族干部掌握“双语”的实际情况分级建立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档案,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学习人员名册、有学习培训记录、有考试成绩”等档案。对基层汉族领导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档案,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保存,以此作为干部奖惩的一项依据。

3、加大对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实践证明,学习语言进行集中培训的效果比个人自学摸索效率和效果都要高一些,所以将培训“双语”的干部分好类后并进行分班集中培训效果也比自学要好些。南疆大部分干部的“双语”培训都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由地区、县市、乡(镇)党委分级负责,每年分别在地州、县市党校

(行政学院)举办乡镇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培训班。学习语言要一门心思,所以在党校(行政学院)进行“双语”培训的干部要实行脱产培训,对于业务工作实在繁忙的基层干部可以实行“双语”夜校的培训方式。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要经常举行,要严格制定培训标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培训一次进步一次,培训要有成效。培训结束时,严格进行闭卷和会话测试,成绩记入干部档案。

4、强化学习“双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理念。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经常使用、经常练习,否则很容易遗忘。集中培训“双语”毕竟时间短暂,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使用“双语”交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样对提升“双语”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呢?主要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开展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的学习活动。每周选出一天,全天使用“双语”进行交流,不怕说错,而且每个干部都必须说,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语感。“每天一句话”则是潜移默化的学习以此增加词汇量和语库。二是民、汉干部“双语”帮学结对。每名汉族干部都要与少数民族干部结成帮学对子,互相帮助学习“双语”,双向负责,相互提高。三是营造“双语”学习的社会氛围。文广站、电视台、宣传部经常要开展“双语”学习节目,“双语”竞赛活动,营造全民学习运用“双语”的浓厚氛围。四是下基层、进农村学习“双语”。选派“双语”水平不高的基层汉族干部赴少数民族农村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任职或挂职,使汉族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动使用“双语”进行交流,自觉适应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语言环境,提高”双语“水平。

第5篇

新疆双语教师少数民族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在我国制定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法律条例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从多民族和多语种的实际国情出发,依照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充分遵从各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意愿,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双语教育制度,以求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实际需求。尤其是要针对实际情况,整合教师资源,重视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师队伍。

一、目前新疆双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师是一种特殊的教师类别,此类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还要能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简单地说,双语教师就是能熟练使用非自身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的教师。双语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非常高,他们既需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能精通双语文化,具备有良好的双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双语来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质量。

1.教师实际数量严重缺编

首先,当前新疆地区存在着双语教师表明上整体数量超编而实际数量却严重缺编的情况。例如,在乌鲁木齐,许多的民汉合校自身已经是教师数量超编单位,但由于自身缺少双语教师,因此大量聘请代课教师来顶替缺口,这样便造成了双语教师整体超编而实际缺编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部分学科教师缺编的情况。当前双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双语美术、思想品德、科学及综合实践等对汉语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的开设,双语教师出现了严重紧缺的情况。因此学校为满足教学需求,只要是那些汉语水平较高一点的人,学校都会招聘他们来充当双语教学的教师。

2.教师质量问题严重

在当前新疆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民族教师所占比例非常高。虽然这些教师大多有较高学历,对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就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说还非常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普遍偏低,从而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总之,当前新疆双语教学的教师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教师培训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尚未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新疆双语教育实行时间还相对较短,因而在双语教学和师资培养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在教学上,如在双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理论,没有理论作指导就不利于双语教学工作科学地开展,不利于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师资培养上,当前使用的有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这两种培训方法缺乏深度和理论支持,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另一方面,尽管当前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已经与高校教育取得了合作,但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因而培训出来的双语教师自身素质并不高,并不能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

二、完善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其不仅要完善培训制度,而且还要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首先,相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双语教师的利益,保证教师能够获得较好的物质待遇。其次,相关部门要做到努力关心双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双语教师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从而激活他们投身双语教育事业的热情。

2.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关键。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谨慎引进教师人才。提高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师资力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一条非常重要途径,将优秀的高素质双语教师引进来,能够使师资力量得到壮大,使教师队伍更加完善。但是在引进教师人才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要切实把好关,不得让低素质的双语教师有“走后门”的可能,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笔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强对下级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控制,严厉打击那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第二,合理出口教师人才。首先,要打破“铁饭碗”制度,实行双语教师淘汰制和聘任制,对那些素质低、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再次培训后上岗;而对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则采用高薪聘请;其次,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师队伍中表现好的、优秀的人才给与奖励和提供晋升机会,做到优秀人才留得住。最后,可以采用提前退休制,将那些不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师用退休的方式请离岗位,为双语教师上岗提供机会。

第6篇

一、继续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宣传力度,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县市、各部门法制宣传教育的议事日程和“五五”普法的内容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双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之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设立报刊专栏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法律意识,逐步形成依法管理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依法加强社会用字的监督检查。

目前,社会用字使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牌匾、广告、公路指示牌、地名指示牌、公示牌、名胜古迹的名称及说明中。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与工商、交通、卫生、民政等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应当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努力营造全社会对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重视氛围。

在“十一五”期间,自治州将重点对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用字进行规范,使二类、三类城市重点领域的社会用字步入正规。提高编辑、记者、校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歌唱演员、影视字幕机操作员和牌匾、广告制作等行业人员的少数民族文字语言正字正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水平,逐步实行凭证上岗制度。

三、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建设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

各县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尽快充实业务工作人员,扭转过去那种以兼职人员来应付语言文字工作的局面。根据实际需要,举办语言文字业务培训班,提高语言文字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加强工作交流,不定期要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交流会或业务会议,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指导能力。

四、加强翻译工作和翻译队伍建设,实行民汉两种文字行文。

目前各县市、各部门翻译队伍呈现调出多、调入少或补充少的现象,造成翻译队伍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了翻译工作的开展。根据《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规定,尽快补充因调动或提拔任用而产生的翻译空岗问题。各县市应加大对翻译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翻译人员的长短期培训班,为基层输送和培养翻译人员。

目前各县市、各部门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字(汉文字)行文的情况,给少数民族群众占多数的乡(镇)和部门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各县市、各部门要加强民汉两种文字的行文力度,根据各县市的语种需要使用民汉文字同时行文,召开大小会议要根据参会人员情况设置翻译,特别是政策性强、事关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要使用民汉两种语言文字。

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开展各种大型活动或召开重要会议,所使用的宣传标语和会标,应一律使用民汉两种文字。

五、抓好双语学习,加大双语学习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开展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活动,建立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县乡基层干部为重点,以窗口服务为示范的双语学习长效机制,以保证各民族干部群众双语学习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要建立以各级党校和院校为依托的双语学习基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汉语强化培训,重点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汉语水平。对选派到基层工作的汉族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同时,结合自治州的实际情况,通过双语学习教材、录制音像制品,电视教学节目等形式,加强双语学习,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双语水平。

六、继续做好社会重点领域的统筹协调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自治州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认真地承担和履行工作职责;各县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本地语言文字工作的宏观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检查、督促工作。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总结自治州的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县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逐步建立有效运转的宏观管理机制。从而形成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格局,使语言文字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七、认真做好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必须抓好宣传动员、培训测试、建章立制、自查自纠等方面的工作。要发挥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教育的基础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行使管理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以城市语言文字工作为中心,辐射基层,推动农村,带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发展,使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在全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积极稳步地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和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培训测试等工作。

继续对相关职业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和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培训测试,对相关人员坚持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或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正字正音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测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培训测试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健康发展。进一步抓好、维吾尔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则的实施工作。

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33-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之间的渗透也是愈来愈深。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沟通的加强,更多的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因此,双语教学这个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双语教学的定义呢?普遍认同的是《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里的解释: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教学的活动)[1]。双语教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双语教学实验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红红火火的开展了起来。可是符合时代不代表就不存在问题,只有我们更好的了解它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合适的对策解决问题,合理发展。

一、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时期,但是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可是由于并没有很好的社会基础,我们现在只能称作尚在初步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只有我们认清现状,及时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发展。1、缺乏社会基础。虽然说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先例,但是就中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规模的开展双语教育是不现实的。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也不是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只能是外语。所以尽管我们现在提倡全民学英语,但是我们平时用到英语的环境还是非常有限的,也没有动力或是规定推动我们讲英语,以此看来,目前我们并不具备全面完善的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2、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对老师的水平要求极高,要求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较高的英语素质,还应具有将两种技能很好的融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本身就不多,况且具备了这种条件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就更是寥寥可数了。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从夸美纽斯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以来,我们采取此种授课方式已经几百年了。但就是因为如此,因材施教就不是那么容易开展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英文水平有高有低,这让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很难掌握教学进度。4、教学资源匮乏。原版教材固然比较正规,毕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拿来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人学习的教材。5、着重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的开发[2]。目前,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个人的实践与总结,尚未形成大面积的研究合作群体。因此,没有研究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可供大家参考。指导我们: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教学,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而没有灯塔的指引。

二、双语教学的改进对策

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双语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呢?我个人通过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1.只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为未来教师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我们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也就必须要从这里开始培养,并且我认为只有在这里才适合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到了大学时期的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成熟,他们能的区分来自然界的事物。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这项认知还不是很强,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汉语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就像现代人用久了电脑,文字的书写能力急剧退化一样,这样会降低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损伤汉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固然重要,可是母语的学习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舍本逐末。2、参考别人的经验,引进外国师资。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内地的一些学习方式与他们不尽然相同,但是他们的成功之处必定有值得借鉴的部分。我们可以取长补短,避免再走和他们同样的弯路。这个过程中,引进外国的师资很重要,他们可以带来合理的教学理念,有了他们的成功教学经验作指导,我们的教学目标相信会事半功倍。3、加强师资的培养,招揽人才。条件不适合发展,我们就更应该创造条件发展。大学培养双语教学师资起步较晚,我们就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将年轻的教学骨干送到外国去培训,这毕竟是培养这方面人才最直接和快捷的方法。而且我们应该建立奖励措施,吸引一些有这方面能力但是没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为双语教学贡献一份力量。4、学生按外语水平分班授课。由于双语授课所用的教学语言大部分是英语,所以,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和教学进程,所以英文水平接近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授课便于老师对进度的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样既节省教师的人力,又不浪费学生的精力。5、撰写合适的教材。由于我们教学资源的匮乏,我们应该首先组织全国双语教学方面的精英选取与编辑合适的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根本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课堂,学生课后的复习也就没有科学的根据。所以说一本合适的教材真的很重要。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在内地开展至今还只能算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有很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双语教学事业一定会朝着对人们最有利的方向繁荣发展的。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以“校长培训”为主体,以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为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新疆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疆外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自治区寄宿制学校校长远程培训、自治区中学教务主任培训、自治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自治区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以及自治区地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培训、自治区地县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质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为了提高培训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在近几年的干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在更新培训理念、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盘活培训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培训需求调研。坚持“要培训,就有需求调研”、“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起了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既充分考虑到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又考虑到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每期培训,我们都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精选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专题,并围绕专题培训需要,积极从全疆、全国范围内物色和遴选授课专家,如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王定华等,且每期聘请的内地知名专家都保持在5-6人次,既建立起了优秀的培训团队,又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是突出研修基地的建设。我们在乌鲁木齐市一中、八中、十三中、十三小等疆内名校建立了“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学校的校长兼任培训指导教师。同时,我们依托自治区级“名校长工作室”,构建了参训学员学习、研究、实验和实践平台,使培训工作做到了“课内、课外一体,培训、实践一体”,极大地延伸了培训效益。四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如学员报到前,我们组织给每位参训学员发温馨短信;每天上课前,组织学员做15分钟的健康操,课间提供饮料、播放轻音乐等等,处处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学员真正感到“宾至如归”。近几年,我们承担的各类干训项目,其受训学员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三、以“双语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在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第9篇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曾是亚欧大陆交通与文明的通道,是东西方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的聚集,使新疆有着多民族融合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构成了新疆最具特色与意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学习跨民族文化的语言。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确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就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特别是教学现状情况,分别对新疆14个地州市直属中小学校和94个县市区中小学校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经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区许多中小学除母语课外,音乐等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基本上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双语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双语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对双语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光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音乐教师,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双语音乐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说是造成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对新疆地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108份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图1-1),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13.89%。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29.63%。这表明,新疆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能开设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城区在高中阶段仍然坚持开设音乐课。总体而言,新疆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情况较好,城区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农村。

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图1-2),16.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28.70%的被访者认为“好”;34.26%的被访者认为“较好”;17.59%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79.63%。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7.40%的被访者认为“很好”;16.67%的被访者认为“好”;33.33%的被访者认为“较好”;29.6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3.70%的被访者认为“差”。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57.40%。这表明,新疆城区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总体上较好,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比较一般,亟待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套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汇总得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图2-1),99.0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91.6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0.93%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表明,新疆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绝大多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目前,音乐课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为汉族学生编写的,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不合适,目前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004年以来,新疆一直坚持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政策。实行“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为此新疆实施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于2004年8月颁布《“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并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受训教师要求具有一定汉语听课、备课水平的普通中小学现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需中专学历、初中音乐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有3年以上教龄,原则上年龄在35岁以下。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小学音乐教师3级以上,初中音乐教师4级以上;少数有培养价值、自身素质较好,能够达到HSK相应水平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岁。

为保证经过两年培训之后能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当地“双语”音乐教育发展,根据各地州市现有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数量分配培训名额,通过笔试、面试和公示三个环节,在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培训。2007年至2010年,举办小学、中学“双语”音乐教师培训班各8个,培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323名、中学207名,培训人数呈逐年递减态势。

从汉语水平、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来看,“双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偏低。

一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严重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汉语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仅会母语,只能用最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用汉语授课了。

二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一些汉语相对较好、或稍懂汉语、或稍懂一些音乐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学习的音乐,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弱。还有一些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键盘和舞蹈等西方音乐,很难体现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音乐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中可以示范,但无法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述。比如,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节拍;音程、调式等概念混淆,语义表述不清,致使他们成了教学的“失语者”。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如不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开展“双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相关解决对策

当前,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尽管面临着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偏低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明,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后,新疆对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的科学研究

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

1、着力解决现有“双语”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办非常之事,在各级财政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机制,将专项资金切块用于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彻底改变“学历低、能力低”状况,把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采取互帮互助、结对共建等方式,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

2、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短缺问题

要采取解决编制、住房,提高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民、汉兼通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不具一格选人才,认真解决好非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证问题,把合格的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总量增加起来。

3、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他所谓的“双重乐感能力”即一个人完全参与两种音乐体系,即研究一种文化,需学习其语言,以此训练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者,要求他们能够表演一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乐器,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本身的实践,理解他的音乐文化基础后,才能用更好的语言加以描述,这对“双语”音乐教师也是适用的。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双语”音乐知识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

4、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要遵循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更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对那些把论文写在课堂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褒奖。比如,对长期在中小学工作的“双语”音乐教师,可直接认定中、高级职称,把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师生需求的汉语教材

教材在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高效的教材编写队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汉语水平、不同教学模式群体的需要。另外,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对教材进行科学修订,制定具有我区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以适应各地双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治区各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汉语环境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采用适合当地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的双语音乐教育稳步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对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5.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4]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展望[J].乐府心声,1999.9.

[5]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5.

[6]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