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8 23:2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单位交流汇报材料

第1篇

一、策划

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组长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分工上,应提倡“长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起适当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发展潜能。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可以有意让他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写字不佳,就请他去搜集班上或校内的优秀写字作业等。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果的参与程度。为此,可以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评比优秀小组,凡是合作有效的小组都可以评为优秀小组。

第2篇

关键词:兴趣;计划;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6-01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课堂上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一则导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前,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如何汇报展示。”这则导语确定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遨游童话宝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都喜欢童话,都对童话感兴趣,师生共同学习导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合作实践的兴趣。

二、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可以保证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以及“由谁做”,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末尾写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故事”综合性学习时,第三小组制定了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 1 组读格林童话,第 2 组读安徒生童话,第 3 组读中国古代童话,第 4 组阅读中国现代童话。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的活动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读《海的女儿》,有的学生读《皇帝的新装》,有的读《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手抄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推举代表汇报。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汇报、交流的形式有:

1、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故事,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朗读比赛。组内学生选择本组的朗读篇目,男同学可以选择古诗词,女同学选择抒情散文。先自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然后小组内部比赛,优胜者参加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班级的朗读比赛最好和课堂教学相配合,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3、读书交流会。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受到的教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借鉴、摘抄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内交流之后还可以全班交流,甚至在同一年级交流。

4、辩论。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辩论。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次辩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具体程序可以为:

选择一个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每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搜集佐证材料。

分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对。每队中应保证有一名阅读优秀者。

分配任务――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同时准备一个有力的陈述来说服对方。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让其他成员了解组内的信息。

组内辩论――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辩论。这时不允许争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立场。

重新分组――全班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每组推选四人,班级内辩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做笔记。

第3篇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183;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第4篇

小编观点

要写好公文,不只是要文字功底扎实,关键还在于参与工作实践、熟知全面情况。好的素材都来自于工作,严谨务实的公文文风、贴近实际的公文内容,都需要自己在具体组织参与、深度融入一线去切身体会和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为写出好文章打好了一半的基础。

1

关于第一个问题“汇报词语内容上不知是自己想出来还是参考上级材料的”。小编认为,这个不绝对。有些上级组织的专用术语和需要本单位传达贯彻落实的精神,可以多做参考和沿用。此外,要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二者充分融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个人的见解和领导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这种“自己想出来”,既有个人创造的成分,也包含着对领导意图的领悟和思想的表达。

2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有效快速积累公文词句”。依小编经验,有几条积累路径建议:

一是从大的方面、宏观的方面进行积累。平时注重搜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会议精神、重要领导讲话等,很多精神都是需要从上至下一脉相承的,在起草公文材料时不可避免地要掌握和运用到这些素材。可以有计划、有心地建立相关资料数据库。

二是本单位、本系统的各类文件材料。这些素材跟自己撰写公文关系最为密切,需要尤为重视,加强资料积累和消化吸收。对于系统内部组织架构层级较多的单位,往往层级越高的组织,其公文和各类材料的总体质量水平越高,值得学习、参照、对标的价值越大。

第5篇

师生都准备不同的角作为学习材料。先让学生给课件展示的角分类。说说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顺利地判断出各种不同的角是什么角。

进入课堂活动环节:根据作业纸上提供的不同的角,围成不同的三角形,你能围成怎样的三角形?(以角为基础,拓展出三角形。平面图形从角到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看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他们在角上有什么特点?生开始研究,并且在图上做记录。

研究完成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发现。接下来是分小组汇报。第一小组:我们小组汇报,用锐角围出的三角形另外两个角都是锐角。也可能一个锐角一个钝角,还可能一个锐角一个直角。总之,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第二小组汇报:我们组用一个直角围出的三角形,另外2个角都是锐角。不可能出现钝角或直角。第三小组汇报:我们小组用一个钝角围成的三角形,另外2个角都是锐角,不可能出现直角或钝角。

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大家的发现。可以根据你们的发现,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吗?你想把哪些归为一类?说说你的依据。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分类后与同学交流,汇报。慢慢引出三角形的特征:

生汇报如下: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有钝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另外两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

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给各类三角形取个名字。生说。师引出定义: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为了更加明确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每个三角形都有几个角?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其中的角是什么角?直角三角形有几个角?其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呢?钝角三角形有几个钝角?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呢?

对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

在此基础上,一名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书上的分类方法比较麻烦,能不能通过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进行分类呢?”

第6篇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独立预习、汇报交流、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复习和自我检测、课外阅读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在独立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叶老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预习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索,及早掌握学习信息,让教学有的放矢;预习使人人获得练习机会,学习素质得以提高;预习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让学生课外知识更加丰富。因此,预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主要构成部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一般用两课时完成对整组课文的预习。在学生自主预习中,逐渐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通读整组课文,圈画生字新词。要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先就要将生字新词的音节掌握准确,不认识的查字典。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书,直到能通顺、流利地朗读出来。然后,将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把意思弄明白。第二课时,阅读单元导语激发阅读兴趣,找到单元主题,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读写训练点;阅读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找到自学目标;阅读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找到学习要求和方法。再细读深思,学生围绕搜集到的目标,逐篇细读和思考,在预习本上做思考记录。将自己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还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出规划。在这两课时的预习之后,学生熟悉了整组课文的内容,明确了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组汇报交流和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独立预习后,学生还需要知道自己的自学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把大家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学生在组内有序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组长组织大家筛选出还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大家合作探究。

在小组汇报交流前,教师要对汇报者和倾听者分别提出要求,要求汇报者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要求倾听者专心听,用心记,有不同意见勇于提出。教师还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确定汇报的顺序,要体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解内容到领悟思想和表达方法,要做到层层深入。在汇报交流后,如果有不同见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达成正确的理解。对那些学生讨论争辩后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重新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结果。

经过汇报交流和合作探究,学生对整个单元中较浅显的、较基本的知识有了学习结果,大大节约了教师集中指导的时间,也筛选出了教师要着重指导的知识点。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和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为了解决疑问,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这个过程应该是“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自学,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学生会对一些知识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尤其是处于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可能仍没完全弄懂一些问题。这就要对全体学生进行质疑能力培养。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让学生对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用追问、换角度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再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最后,让他们用朗读法、讨论法、反质疑法等解决疑问。在这样的激疑、质疑、解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高。

四、在复习和自我检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单元整组课文学习之后,要教会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教会学生复习,先要教会学生回顾、归纳、小结。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从课文内容到思想感情到表达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选择重点和难点,选择易混淆的和易出错的知识点,尝试拟出模拟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五、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将课外阅读资源引进课堂,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更多的信息,锻炼阅读能力。根据单元主题,教师可以选择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句做积累,对思想内容有感悟,对表达方法有体会。课外阅读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巩固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

一、各尽所能准备实验材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才能上好科学课。

像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这些常规实验器材,器材室都有,就好解决了。

如“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的研究这些课,用到的蜗牛、蚯蚓,老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足够的蜗牛和蚯蚓。这样,我就把准备实验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

学习“电磁铁”一课,需要研究影响磁铁磁性的因素,需要较多的导线和电池,器材室里没有足够的量,需要学生的参与,小组分工,家里有导线的拿导线,有电池的拿电池。

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凸透镜和激光灯,这些可是小男孩的最爱,哪个小男孩家里也会有一件两件,放手给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习“认识光”这一课时,需要的牛奶溶液、墨水溶液又是器材室难以实现的,该发挥家庭的巨大作用了,可以是我从家里带牛奶、墨水。但瓶子可需要好多啊,学生一人带一个就绰绰有余了,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准备器材。

我们就是这样准备课堂上需要的实验器材,就是这样才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有声有色,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我是兼任科学课,每当我上完了语文课,一些学生就会从桌洞里拿出自己带的实验材料给我看:“老师,我们组的材料都带齐了,下午上科学课。”我往往笑着说:“忘不了!”学生没觉得准备材料是一种麻烦,他们乐在其中。

二、严密组织合作探究

我们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我们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课我们都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实验器材感到新鲜,这摸摸,那看看,顾了操作,忘了目的、观察,从而难以得出实验结论。

为了实现实验的完整性,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一方面,让小组同学根据性格和能力特点明确分工,一般四人一组,分为:记录员、发言人、动手操作员和声控员。在实验过程中,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我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一些点拨: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呢?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声音的产生”实验当中,由于对于声音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

再比如,“‘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还引导每个小组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汇报,每个小组发言的情况,对别的小组发言倾听和质疑的情况,都对应着相应的得星奖励。

这样具体的指导,实验过程的独立,以及针对研究情况的发言,使得同学们能静下心来思考、实验。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规范汇报过程

当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操作后,及时组织学生汇报总结。由于这时已经接近课的尾声,如果教师不估计好时间会造成汇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最终不得不由教师说出结论或总结性的发言结束汇报。这样,学生分组实验就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学生辛苦一节课采集的数据,成果都在教师的言语中灰飞烟灭。长此以往,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将消失殆尽,所以分组实验的汇报我制定了一个规范的过程。

1.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尽可能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欲望,也使实验的结果材料更加全面。

2.有些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

3.大多数小组实验失败,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通过师生共同重复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做的实验是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这样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正确观点,以及反思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将研究问题延伸

由于资料的限制,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深度有限,但科学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像“齿轮”这一课,我们知道了齿轮的作用以后,也知道了钟表的三根针按不同速度向同一方向转的原理。但是几个齿轮能做到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猜测和初步尝试,时间限制,难以了解让三个齿轮向同一方向旋转,速度还不同,究竟需要几个齿轮,需要不同规格的齿轮吗?感兴趣的同学带着这个疑惑,课下再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将所学知识深入研究,而不是浮在表面上,这就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实处。

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积极探究,课后基于兴趣的延伸,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那么必然也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乐趣,教师也会收获学生带来的惊喜。

第8篇

一、   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业务能力。

我分管的专业是信号、车辆、车辆段工艺设备,都与运营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各个专业的学习上不敢懈怠。初设文件是轨道交通建设开工之前的重要文件,相当于工程建设的脉络主线所在,只有掌握了“脉络”的各个要点,才能清晰的明白将要做什么,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利用3-4月份的时间我对三个专业的初设文件进行了学习。通过对1、2号线信号、车辆段工艺设备初设文件认真的学习与对比,共找出 10条设计方案差异,并在5月份会同总工办、设计院、咨询院进行了方案确定,在为我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设备选型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   开展技术交流,全面深化知识体系

在对初设文件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组织开展与呼市轨道交通1、2号线设计院的信号、车辆段工艺设备专业设计总体及轨道交通业绩优良且实力强的厂家(车辆:中国中车;牵引:株洲时代科技、常牵庞巴迪;信号:卡斯柯、泰雷兹、众和科技、交控科技;车辆段工艺设备:唐山百川、新联铁、运达科技、主导科技等)之间的技术交流会议,3个系统专业技术交流合计19场。通过设计人员的讲解,我对信号、车辆段工艺设备、车辆的初设文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在车辆段工艺设备、牵引、车辆方面,通过交流在车辆段工艺设备布置与各设备功能、牵引系统的组成、车辆的系统组成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与厂家技术人员交流的过程中,使我在对设备参数、设备功能、行业情况等方面学习到很多。通过交流让我对相关专业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准备在7月初完成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汇报材料。

三、   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建设经验。

通过对广州地铁、长沙地铁、石家庄地铁、成都地铁较为成熟及新建地铁运营线路以及厂家设备情况的实地考察与交流,学习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知识,尤其是与新建地铁建设公司进行交流,他们会撩开自己的伤疤,讲述自己的痛,比如:与石家庄地铁交流时谈到的,车辆段检修库框架起来后就要进行起重机安装,否则厂地、和安装安全都会受到影响;与长沙地铁交流时提到的车辆段设备要分为四个包进行采购,方便管理,合理分配设备安装时间。等等这些经验很宝贵,为避免我们以后走弯路提供了参考,所以我们千里迢迢去考察、去调研是很值得的。经过4次实地考察,完成了4份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

四、   有效推进工作进展,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工作。

1、完成甲供设备招标打包方案

在PPP招标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各系统设备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与论证,最终将信号系统打一个包由一个集成商负责便于控制。车辆段设备分四个包,第一个包为基础性大型设备,与土建关系密切,需要先期招标,第二个包为车辆基地厂架修设备,设备的运用时间为通车几年以后,因此单独打包,可以先招标后供货,或者后期再招标。第三个包和第四个包分别为车辆段和停车场的运用设备,通车时就必须用,因此第三个包和第四个包需在通车前招标、安装完成。通过后续的考察,很多地铁公司的打包方式基本相同,前期完成的打包方案,为后续甲供设备的招标采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整理完成各系统甲供、甲控设备材料概算清单

为了全面掌握信号系统设备及材料的构成,我细致地整理了信号专业的甲供、甲控设备材料概算清单。信号专业有甲控设备,与俩设计院进行沟通后,除与系统安全相关的设备外,电缆、线槽、支吊架、地线等甲控。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对信号系统的构成,各设备之间的关联有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3、整理完成了各系统设备安装的接口问题

各系统设备安装之间的接口问题也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所在,如果处理不好接口问题,会导致很多建设工程中的问题出现,所以部门早做预想,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共整理出信号专业接口15项(其中土建安装2项),车辆段工艺设备中各库55项。

4、参与完成了1号线一期工程甲供、甲控设备材料PPP划分合同谈判事宜。

在呼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对没有明确甲供或甲控的设备材料进行了甲供、甲控设备材料划分。尤其是信号专业,中铁对电源设备及继电器等设备甲供有歧义,但是从系统完整性及系统安全性等角度与中铁据理力争,最终按照我们的甲供清单执行。

5、开展学习其它地铁项目用户需求书、招标文件等

在组织编制用户需求书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学习了兰州地铁一号线信号用户需求书、招标文件,并与信号用户需求书范本进行了对比学习,对不同的城市、不同情况根据实际编写。

6、收集厂家信息,了解市场行情

通过4次的外出考察,主要对车辆段工艺设备集成商的服务情况、车辆供应商供应车辆的使用情况及后期服务情况、信号设备供应商在运营中设备是否稳定,设备调试及项目执行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各厂家的设备质量,服务及项目执行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我部门不仅是在建设期发挥作用更要为地铁开通后的安全运营负责,所以在考察过程中对LTE承载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弓网监测系统等已经在各新建地铁使用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了考察,提早为安全运营、提高维修效率着想。

五、   下一步工作计划

1、  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技术。

通过前段时间的交流,已经对各项设备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知识接受的有些快,有些杂。目前需要将收集了信号、车辆、牵引的维护手册,与前期的交流资料相结合,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融会贯通。

2、  与设计院进一步沟通,捋清专业接口。

车辆、信号、车辆段工艺设备接口繁多,除了与通信、电力、轨道接口外还有很多土建接口,这就要在土建工作开始之前与设计积极沟通,把土建接口进一步捋清晰,将预留位置、孔道、安装方式等弄明白,方便下一步的管理。

3、  积极与施工单位接触,提前学习设备安装知识。

第9篇

本文结合课题“数学问题的实验研究――走进四川科技馆”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明确研究对象,组建子课题组

数学是研究数量、形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一个对象,需要把这个对象细化成小的、实际的研究单位,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教师事先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四色原理、点的轨迹、勾股定理、最短距离、二进制的应用。

为让学生对课题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放映相关视频。为使研究更加顺利,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至六个小组,事先选定几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任组长,然后由他们本着术业有专攻、合作、团结、融洽的原则,自己招募组员,由每组进行讨论并选择本组研究的子课题,或者自己提出与之有关的子课题。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使研究活动能够更顺利地展开,学生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上网、请教家长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二、制定课题指导方案、活动安全预案

作为活动的主体人,教师必须对总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具体的,必须明确以下几点:活动研究的方向、目标、目的、地点、方法、过程和内容。

对总课题了解清楚后,教师写指导方案,并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方案,下面以教师指导方案和学生活动方案为例。

(一)教师指导方案

应该包括这几方面内容:1.课题背景;2.课题探究目的、意义;3.课题探究的内涵和范围;4.课题探究的目标;5.课题人员分配;6.课题探究过程及课时分配;7.课题安全预案。

(二)学生活动方案

应该包括这几方面内容:1.子课题名称:一级课题名称、二级课题名称、三级课题名称;2.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3.子课题目标(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4.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5.子课题研究必备的材料和内部分工;6.子课题研究阶段(时间界定和大致内容);7.子课题成果形式(需将活动成果打印成文档,并提交相关的电子资料)。

三、活动外出探究阶段

(一)出发前准备

1.时间的确定。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课题的要求,教师事先确定好出发时间,告知学生。至少提前一周与四川科技馆相关人员联系,说明要求,以便获得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车辆的安排。教师事先统计人数,联系好车辆并告知学生车牌号,确保车辆车况优良,驾驶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3.人员的分配和安全管理。两名指导老师、一名带队老师(一般是本课题教师)。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名教师负责两个小组的安全组织和指导工作。

(二)过程研究

学生根据事先制定的方案前往目的地调查,收集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要记录相关的知识、数据,拍摄相关的视频和照片,研究中要用多种方式做好记载、记录并保证其真实可靠性,为回校后的整理工作提供原始的研究过程。

四、成果分析、整理、汇总阶段

(一)整理的方法和过程:要求学生用图表、坐标等分析方法,通过去伪取真、去粗取精、分析归纳、选择重点及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

(二)用处理后得出的结论,对最初提出的问题和猜想进行回答;

(三)制作成果:研究过程的资料去除无用部分,整理装册,以制作手抄报、写论文、文本、报告、实物模型、创作作品、排练活动或表演等形式呈现。每个课题小组成果都应该包含学生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录、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五、成果汇报、交流、反思评价阶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