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毕业生毕业教育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2 16:20: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毕业生毕业教育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毕业生毕业教育总结

第1篇

教育实习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应用与实际,同时也是对自己从事任教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实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今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我十分重视这次的教育实习机会。

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习万无一失,在实习之前,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通读相关的教育理论材料,认真撰写教案,多次进行试讲。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期间,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入党申请书范文环节。因为我明白:实习学校放心地把学生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教不好,我就会误人子弟。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保证上好每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我从备课的三个环节入手,反复遍读相关教材,尽量使自己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为了使每一堂课内容充实、丰富、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收集相关的信息;为了使老师的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我进行了反复地模拟试讲,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同队同学的意见,并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使教案更完善,操作起来更科学。好动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使他们专心听讲,完成教学任务。我注意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尽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我明白老师上完课,但是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结束。为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经常下班辅导和同学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习难点,并在下节课帮助学生解决。总之,在学生地配合下,本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系到一个班级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与教学工作又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因而,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坏。从我一接手实习班级开始,就从原班主任那里,仔细了解班级情况,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解他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实习的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我三番五次地与他交谈教育后,表现越来越可爱。班级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为了增强同学们主任翁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与一般班会的教育形式,开展了形式活泼、生动的班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班级班风班貌有了喜人的变化;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意识,组入党申请书范文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工作使我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受到启发。

教育实习,虽然苦了点,累了点,有时还受到极大委屈,但我认为值得我去努力做好这件事情。我将认真总结教育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准备。三尺讲台我准备好了!

第2篇

一、引言

旅游业是海南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旅游活动是海南省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之一。过夜旅游者接待人数的预测有利于海南这一旅游接待地掌握旅游流的变化规律,事先做好应对旅游者人数波动的准备,以尽可能地提高旅游竞争力。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对海南旅游人数预测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就CNKI检索而言,仅有两篇。杨伟芳、田飞(2012)根据2007-2011年旅游人数,借助于MATLAB软件,采用regress函数进行分析,建立起一元回归模型,对2012年旅游人数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关分析。张侨、蔡道成(2014)应用SPSS软件,根据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的数据,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海南接待旅游者人数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和长期扰动等特征,并对海南旅游者人数进行预测。本研究则主要采取模型比较法,通过分析2002-2013年海南过夜旅游者人数数据,建立相应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模型和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进行预测效果的对比,找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预测的最佳模型,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有关旅游部门在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做好旅游接待工作等方面提供依据。同杨、张两篇论文相比:

(一)本研究是在杨、张等人(杨伟芳、田飞,2012;张侨、蔡道成,2014)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采用模型比较法,最终确定最佳预测模型为指数模型。

(二)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数据容量相对较大,综合考虑了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前后的过夜旅游者人数,研究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三)本研究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阶段,最终采用的是ARIMA(0,0,1)(0,1,1),同张、蔡二人(张侨、蔡道成,2014)所采取的预测模型是不同的。

二、数据准备及相关性检验

(一)数据准备

通过整理海南省旅游统计的相关数据,得到海南省2002-2013年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的数据,如表1、表2所示。表2中黑色加粗部分为缺失替换值,采用邻近4个点的平均值进行替换,因而在数据合计方面,两表可能会有点出入,实际合计以表1为准。

(二)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海南省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与“时间(年份)”两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P值为0.971,即双尾相关性显著,说明海南过夜旅游者随着年份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三、模型建立及分析

(一)回归模型

由图1可看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是时间(年份)的增函数,且其分布规律看似既符合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元线性回归分布特征,又符合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指数分布特征。其中:自变量X为时间,2002年则表示为“X=1”;因变量Y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假设。对海南省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β+β1X。

参数估计。借助SPSS软件中的线性回归分析功能,对表1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系数β和β1。由运行结果可知:β=689.917,β1=223.998,则该方程最终表达式为:Y=689.917+223.998X 。

模型检验。R?=0.943,P

2、指数模型

模型假设。假设该指数模型为:Y=a*exp(b*X)。

参数估计。借助SPSS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系统采用迭代方法,最终确定系数a和b:a=975.899;b=0.11。故而得出该指数模型的最终表达式为:Y=975.899*exp(0.11X)。

模型检验。由参数估计值R?=0.992可知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二)时间序列ARIMA模型

1、时间序列模型

所谓的时间序列模型,即依据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系列观测值,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之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在SPSS中,时间序列模型主要包括四大分析模块: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自回归线性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ARIMA模型;季节解构(Seasonal Decomposition)。而ARIMA模型可以算是真正的时间序列模型建模分析方法。

2、ARIMA模型的建立

缺失值的填补,见表2。海南过夜游客人数呈逐步增长性及季节波动性。

模型的确定及检验。通过应用SPSS软件中的时间序列专家建模器功能,最终确定该模型为ARIMA(0,0,1)(0,1,1),并得到相应的Q检验及模型拟合度统计资料。从Q检验离群值来看,Q统计量为12.833,P值为0.685>0.05,因此不能够拒绝白噪声假设。在数据存在长期趋势和季节波动的时候,模型的效果是不能用R?来判断的,而应该用“平稳的R?”来判断。故而采用“平稳的R?”来判断ARIMA模型的拟合效果会更客观一些。该模型的“平稳的R?”为0.504,说明其模型解释度还是可以的。

四、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一)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三种模型预测结果如表3和图2所示。ARIMA模型的年度预测数据是由各个月度的预测值分别累加所得。

五、结论

通过表3和图2对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发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及其波动性最大,其次是ARIMA模型,而指数模型的预测误差及其波动性最小。由此可见:三种模型中,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是最不适用于作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预测的。而根据ARIMA模型年度数据的计算方法,即在计算年度数据时需要先预测各个月份的数据,而后分别累加得到各个年度的具体预测值,这期间不仅加大了预测的工作量,而且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也将随之增多,因而预测误差将有可能随之增大。因此,指数模型与ARIMA模型相比,二者的预测结果虽然看似不相伯仲,但ARIMA模型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则更适用于作短期月度预测,而指数模型则适用作年度长期预测且操作简便。

六、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毕业学生 文明离校 角色转变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教育。如果说新生入学教育是关乎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的“启蒙”教育,而毕业前的离校教育,则是大学生涯的总结、升华,学校德育教育的检验和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引导。目前,受经济发展环境、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学生毕业前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毕业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如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确保大学生毕业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一、毕业生离校现状

1.顺利就业的喜悦

这些同学由于落实了工作,思想情绪稳定,为对来生活工作充满期望。或是表现的积极向上,或是自我放松了要求,感觉“解放”了。

2.未落实工作的焦躁

“就业形势逼人”,部分学生受学业成绩、心理素质、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至毕业前夕仍未能落实就业去向,他们烦躁不安、怨天尤人,极易寻衅滋事。特别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面临毕业失业的生活压力,思想情绪有的表现出焦躁、消沉。

3.友情爱情的分离痛苦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学毕业,意味着各奔东西,同学之间感叹“何时相聚”而时有酗酒狂欢,沉迷于吃喝玩乐“最后的疯狂”。而很多情侣之间由于工作地域或家庭选择,更面临着毕业各自“劳燕分飞”的伤感。

4.发泄不满

平时纪律散漫或成绩严重挂科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借机对学校管理制度发泄不满,甚至出现破坏公物的违纪行为。

5.毕业前夕的留恋伤感和即将踏入社会的恐惧

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过于留恋,常常沉迷于过往消逝的美好岁月,毕业前夕睹物思人,常常伤怀。或者是习惯了校园的单纯,在毕业前夕,往往不知道自己应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对社会充满了恐惧感等,所有这些,都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教育,否则,学生在毕业前夕难免出现负面后果。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活的总结,是毕业生由校园走向社会转变的重要教育关口,既是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后检验,也是对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职前教育。

1.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的需要

毕业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低年级同学中产生相当榜样、示范影响。要让低年级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方向”,毕业生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同时,通过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群体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精神风尚对社会风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影响深远。通过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自觉性,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毕业生完成“社会人”角色转变,走向成熟的需要

毕业离校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对多数同学来讲,意味着从校园跨入社会的重大转折,毕业教育既是对在校学习阶段的重要总结,也是毕业生完成“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重要指引,教育毕业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

三、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措施

1.宣传座谈,营造氛围

(1)广泛宣传,营造温馨和谐的离校氛围

要通过“致毕业生的一封信”、欢送毕业生的宣传横幅、海报、校园网络、视频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母校和师生对毕业生的鼓励、关心,渲染情感教育的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师生友谊球赛、毕业晚会、舞会等文体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明离校氛围。

(2)组织优秀校友座谈

通过优秀校友座谈,丰富社会人生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自信心;通过对母校发展的关注、谢师会,表达感恩母校之情;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到宿舍谈心、毕业生个人谈话等,让毕业生感受母校、师长的关爱期盼,教育毕业生要“以母校为荣”,珍惜在校的每一时刻,珍惜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文明和谐离校。

2.关爱帮扶,亲情离校

文明离校工作是综合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校要成立由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部)、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小组,各院系要相应成立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构建党团组织、学生协会――班级组织――学生党员干部――毕业生多位一体的毕业生离校信息覆盖结构,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要建立毕业离校手续办理一站式窗口服务。毕业前夕,毕业生还要疲于应对工作、未来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能让他们顺利离校,要尽量以方便、快捷、周到为原则,为毕业生办理毕业离校的手续设立“一站式”服务,避免毕业生奔走在学校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校区办理图书、固定资产、党团关系转移等,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办理手续。同时,还可以通过团学组织,发动低年级的同学为毕业生做好毕业行李搬移服务,让他们感受浓厚的学友情谊。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关心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学校应从帮扶的角度,想方设法让毕业生不因这些困难而影响就业。

3.创业励志,谋划未来

(1)就业指导前移,提早进行创业指导

要大力提倡通过自主创业来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激发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在大一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大二或大三开始有针对性的开展毕业生创业指导,可通过创业政策宣传、优秀企业家讲座、创业设计竞赛、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服务公司的管理等形式,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领会创业、学会创业。

(2)加强各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各类专业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理念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在大学期间,要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作大赛等“因材施教”的专业竞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好毕业典礼

要精心策划适合青年学生特点,既表达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肯定、鼓励和支持,也表达学校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的毕业盛典。毕业典礼要隆重而热烈,将优秀毕业生颁奖、校长的殷切寄语、毕业证书学位授予、为恩师献花等结合起来,让毕业生在感恩母校、师长中激发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4.分类教育,增强实效

(1)加强对各类“问题”学生的指导

毕业前夕的各种压力往往对心理问题学生产生“挤压式”影响,一些潜在的情感、体验被激发出来而导致学生走向伤人伤己。对这类学生要加强关爱,通过联系家长关心,班主任、党员干部、周围同学的帮助,舒缓压力,愉快离校。对平时纪律懒散或因各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书学生,往往因为毕业前的放松、发泄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满、对大学生活的不满等,而出现破坏学校公物打砸扔,扰乱学校秩序的情况,要对类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严明纪律,使他们自律自省文明离校。对那些家庭困难同学,由于学费未清缴或者助学贷款未到期,或者工作未落实能而显得焦躁的,要通过做好还款协议、沟通银行、继续推荐就业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学校的温暖和关心,充满信心走向社会。

(2)党员干部的榜样引导

要充分发挥毕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依托学生党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突出毕业生党员干部在文明离校中引导的作用,培训团学干部掌握好就业政策法规和文明离校要求,开展离校协助服务;要求毕业生党员干部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服务同学、带头遵纪守法和安全离校,发动毕业生为母校,为师生“做一件好事”、“爱心捐赠”活动等,为母校站好“最后一班岗”。

(3)不同就业行业学生的离校指导

毕业离校是毕业生迈向不同人生道路的开始,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职业特点和要求,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毕业生做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从业规划引导。

5.纪律教育,文明离校

(1)加强毕业纪律教育

要按照学生手册,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有关规定。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承诺,对毕业生文明离校过程中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及时给予阻止、批评教育,严重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让毕业生树立牢固的纪律意识,完成从守纪学生到守法公民的转变。

(2)开展毕业生好廉洁人生路教育

大学毕业生是重要的新生社会力量,今后都要在各条战线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很多同学还将走上领导岗位或者成为行业骨干。能否走好廉洁人生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此要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观看警示教育片、公民道德教育宣讲等,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奉献青春力量的意识。

(3)毕业生党员党性教育

毕业教育中要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毕业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不仅仅是在校时的先进分子,更是投身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先进分子。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参观革命基地、毕业党课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深化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教育毕业生党员无论到哪,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自觉树立党员“一面旗帜”先锋作用。

6.就业服务,情牵母校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服务“从校园到社会”的承前启后的工作。要通过毕业就业继续服务,发挥母校“坚强后盾”的作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为学校形成丰富的校友资源打下基础。一是要继续做好就业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对那些未能在离校前及时就业的同学,学校要继续做好毕业就业服务工作,及时把就业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减少走向社会的障碍。二是做好毕业后的相关服务,让毕业生感受母校“一如既往”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廖根福,王佩.高校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12(6).

第4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

第5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答辩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3]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4:59-61.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文秘站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__届毕业生只有20__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__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文秘站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__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__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__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__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__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__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__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第7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就业创业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王涛(1982-),男,山东淄博人,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74-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都有所提高,确保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然而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首先,根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50万人,加上2014年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以及其他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015年全国就业人口市场体量巨大。其次,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多重压力: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没有明显消失,外需增长乏力,内需提振缓慢,新的投资增长点不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总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企业用人需求持续减少。最后,由于专业实习和就业指导的欠缺导致毕业生还存在专业技能不强、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就业期望值高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质量提升、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等现实问题。构建人才培养反馈机制、职业指导新模式、创业教育新模式等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与就业良性互动机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逐渐从就业率导向转变为就业质量的导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职业素质培养、人才培养反馈等方面存在缺失,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与就业良性互动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2)构建契合就业工作发展的新型职业指导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工作面临着职业指导工作需求扩大的新形势,而旧的职业指导体系存在定位不清、重点不明、渠道单一、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契合就业工作发展的新型职业指导体系尤为重要。(3)构建科学、规范的就业反馈机制。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也要求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建立常态化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将就业反馈作为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体系。目前出现“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就业需求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和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5)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在创业认知、创业文化、课程体系、载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构建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就业创业工作具体举措

(一)加强就业引导和推荐,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1.加大向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荐力度。高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毕业生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单位的了解,培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引导毕业生积极到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建功立业;积极探索为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培养输送人才的长效机制,将深化科研项目合作与人才输送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毕业生的推介力度。

2.拓宽重点行业和单位的就业渠道。积极推动与重点行业和单位的深层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建立校企就业俱乐部,通过举办企业宣讲会、校友报告会、就业沙龙、参观考察、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重点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重点梳理一批与学院学科和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军企业,选拔优秀的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输送,完成人才战略布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3.开展人才专项输送计划。加强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选调生选聘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录取成功率;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服义务兵役”“三支一扶”等国家、地区各类人才项目的宣传和引导,拓展高校学生的发展空间;加强学风建设,挖掘出国留学项目,积极营造出国留学氛围,提高毕业生考研出国成功率;通过“名企行”社会实践、校友报告会、村官事迹报告会、人事局长校园行、就业政策宣传周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

(二)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高校要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融人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做好职业辅导和就业指导活动的整体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职业辅导月”“创业导航”和“创客沙龙”等品牌活动,通过课程教学、专家讲座、就业创业咨询、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平台;积极组织、选拔、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2.建立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团体辅导机制。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职业倾向测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加强团体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导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积极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注重加强就业教育理论研究,鼓励组成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组织“授课团队”和“专家团队”开展研究和教学活动,提升工作水平。

(三)加强就业市场开拓,打造高端就业平台

1.积极推动校企、院企间的深层次合作。组织学生赴企业开展参观、交流和实习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邀请企业领导或专家担任职业发展导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通过组织“企业开放日”“企业俱乐部”、以及暑期实习招聘会等活动,丰富就业实践载体,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加强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积极做好校园招聘服务工作。高校要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增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交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提高签约成功率;深化“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科联盟”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就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就业市场,举办行业类专场招聘会,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活动;主动接待来校招聘的重点单位,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利用网络招聘信息进行求职,及时搜集和招聘信息,畅通网络招聘渠道,帮助毕业生掌握网络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3.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保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提高就业网络服务水平,完善高校就业平台的服务与管理功能,发挥新型媒体(微博、飞信、手机APP)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作用,及时将手机APP推送的就业信息发送给毕业生;通过就业信息化服务,完善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就业信息化平台,对就业数据进行专业的收集、汇总、分类、整理和分析,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四)加强就业管理,提高就业工作规范化水平

1.规范就业管理工作。完善和规范就业数据的填报和统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优化生源审核、校园招聘、毕业生推荐、签约、派遣、数据及材料上报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规范办理违约和协议书补发等程序,引导毕业生理性签约;开展就业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诚信签约,降低毕业生违约率,杜绝恶意违约情况的发生,维护学校声誉。

2.优化“招生一培养一就业”联动机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用人单位、网上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工作,形成常态化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为就业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反馈意见;将就业反馈情况作为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参考;积极动员广大干部教师参与就业创业工作,重点是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参与,努力形成全员指导和推荐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工作局面。

3.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分析。高校要以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为契机,重视就业信息数据的完善,通过翔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总结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开展阶段性的就业形势分析,在毕业生秋季和春季招聘高峰结束后分别对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教育部就业质量报告的要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突出就业工作亮点,总结就业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就业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五)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开辟人才特区,优化拔尖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强化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构建宽广厚实的数理化基础,突出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高层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生源,为培养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科学家)打下坚实基础;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开拓渠道。

2.进行通用人才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又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通过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办学理念。按大类招生后,更有利于考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长选择专业,避免了专业选择时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也使得考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考生在前两年大类学习中,所学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那么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具体专业继续学习时就会更科学、更合理,更能促进考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和发展。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要注重解决当前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项目牵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夯实基础,不断强化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宽基础、精专业、有特色、多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宽厚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精深专业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了解专业及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多模块、有特色的个性发展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六)深化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开创学校创业教育新局面

1.完善学院创业教育工作体系。高校要出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明确专人负责;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计划,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遴选优秀成果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重点扶持成长潜力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创业公司;创造条件组织企业家、专家和学者开设创业的系列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重视创业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和创业论坛等活动,通过交流拓展视野、启发思维、凝练经验。

第8篇

 

开学至今,环境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院毕办的指导和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前阶段就业工作我系主要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现对我系就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毕业生近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我系231名毕业生中在校129人,占总人数56%;离校102人,占总人数44%,其中套读学生36人,有升本意向13人,入伍参军2人。

预计三四级考试结束后,70~80%的学生将离开学校陆续参加就业、实习,2007年元月中旬自学考试结束之后,将会达到就业、实习的高峰。目前离校的学生或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或积极准备应聘联系工作;在校学生中,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近期的各类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在武汉市区参加招聘会。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约1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我系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结合我系实际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指导小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就业情况,讨论研究就业工作。迄今为止,我系先后召开“环境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会”等会议。其次,总支书记陈教授召开党政联席会动员全系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其中主任助理柯老师主动联系广东省佛山威力清水处理有限公司老总来我系举行专场招聘会,在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并洽谈我系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及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等事宜。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系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班团会、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宣传栏、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应聘技巧。在校园大型招聘会中,我系毕业生的定位准确,心态积极,突破专业的界限积极推销自己,有的同学主动推销自己的专业,以个人的品牌带动我系专业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分析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及特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四、提高就业管理水平,严格就业管理

我系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阶段统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组建班级QQ群,建立毕业生信息网络及交流平台,每班确定几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地传递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

(2)从开学起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材料的完善,毕业生的档案整齐、规范;

(3)强调毕业生的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格办理离校程序,与离校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按时参加院就业工作例会,及时向总支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内容。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系就业工作是有序、有效、有特点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个别学生因心理、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过大等等。

我系下阶段就业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未就业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

2.加强已就业学生的跟踪与教育;

3.继续收集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完善毕业生就业交流平台,组建校友录;

第9篇

现将《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教     育     部

                                             二三年六月三日

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

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3〕49号)要求,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实施“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做好今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二、目标任务今年6月至9月,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和学生就业意向,集中组织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为培训合格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培训合格者组织专门的求职招聘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三、实施范围重点是高职院校布局比较集中且就业任务重的大中城市,当前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较多的高职院校。服务对象重点是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本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生源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研究确定具体城市和院校名单,同时报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备案。

四、主要内容(一)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职业学校专业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对应目录(试行)》),组织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这项培训应尽可能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由劳动保障部制定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印制并核发。

(二)组织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职业兴趣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组织其参加当地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有关技术支持单位组织电子商务师、心理咨询师、制图员职业资格培训和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工艺员)、电路仿真软件应用设计师等远程培训项目,培训合格者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高职院校可申报建立上述远程培训项目辅导站,鼓励学生参加远程职业资格培训。

上述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可作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力市场求职就业的凭证。取得证书的学生,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或参照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学校专业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对应目录》确定对应的职业范围,采取自愿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申报条件的要求,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各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优先安排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鉴定。

(三)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自己开发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创业培训项目。7-8月份,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远程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培训教材,学校可以组织收看。培训合格者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四)高职院校应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性培训。

(五)普遍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和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要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宣传国家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要积极收集就业信息,集中提供就业服务,提高培训就业率;要主动加强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求职招聘活动。

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定期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五、措施办法(一)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选定部分实习训练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动员组织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专门的高职院校实习训练课程,提供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培训教材,并配备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现有场地、教师、设备等资源优势,统一调配和配置资源,科学组织培训工作。

(二)北京、天津等10个国家创业示范城市和30个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创业培训基地,对准备创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后续扶持“一条龙”服务。各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创业培训教师,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及创业计划辅导工作。

(三)按照《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要求,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在申请参加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同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对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高职院校学历证书者,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对学校组织的技能操作考核情况进行指导和督导,可按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对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抽查。

以上工作,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试点办法,报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四)少数高职院校中以高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其教学计划中明确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达到高级技能水平的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参加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提出方案,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8月24日,劳动保障部专门为全国高职院校组织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员、营销师、秘书、公关员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制定考前辅导和统一鉴定的工作方案。统一鉴定的收费标准应低于面向社会其他人员的收费标准。

(六)学生参加毕业前强化培训所需费用根据当地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确定,主要由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鉴定机构所需成本费用可向当地财政申请补贴,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

(七)9—10月份,由高职院校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门收集一批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求职招聘活动,为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提供免费参加招聘洽谈活动的机会。

(八)毕业后半年内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持高职院校出具的证明,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纳入失业人员统筹管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继续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参加工程后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提供进一步培训机会和技能鉴定服务。

六、组织推动(一)劳动保障部、教育部负责工程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协调,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由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联合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沟通联系工作。6月1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地区和院校以及承担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启动组织实施工作并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备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重点地区和院校名称、地址、拟参加培训的毕业生人数、培训种类和目标内容以及相关组织管理实施工作步骤及流程等内容。

各地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培训、鉴定、就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的工作小组,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力量做好工程的管理指导、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就业服务等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员培训和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职业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确定专门人员,做好工程的宣传动员、生源组织和管理、培训项目确定和培训经费补贴、指导高职院校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做好学生培训、鉴定期间的各项保障服务工作。

(三)高职院校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要明确具体部门专门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当地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6月2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并开始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6月15日前),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方案。

2集中实施阶段(6月中下旬-9月,特殊情况可延续到11月底),组织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