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全语言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2 08:09: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语言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全语言教育论文

第1篇

1.1课程内容设计鉴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交叉性综合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两类。即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软硬件系统等相关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密码学、信息论等核心课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与深造。核心课程的设计是对本专业学习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掌握本专业的顶层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适应信息安全领域、通信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缓解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压力,规避行业风险。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实例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3结束语

第2篇

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安全观念,即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维持的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清楚了解所使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并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却忽视安全警告,或擅自触动实验室未知仪器,或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还有的学生做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防护镜、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离开反应装置,这些看似寻常的陋习,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2-4]因此,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点滴疏忽大意都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警觉性。[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办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1.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安全知识,约束学生在实验室里的行为。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好实验服,不得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听音乐或从事其他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整理好实验用品,按照操作规范关闭相应的实验仪器等。强制性的管理,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里的安全规定,并切实遵守。2.指导学生评估实验的潜在风险和所处环境的安全状态,并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首先应该知道实验室的环境状况、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和实验室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其次应该了解所在实验室中,特殊仪器的性能、工作状态和应急处理办法,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查阅所用化学药品的性质和所用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认识有限,评估环境的安全性时会考虑不周全,所以教师应当适时地给予辅导和点评。3.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全国典型安全事故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展示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记实图片,结合实验室常见的人身伤害事件,讲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安全因素时时在、处处有,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才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6,7]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8]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第3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实施它的主渠道是课堂,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经过多年教学尤其近三年来对新教材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把“多目标层次”这一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及英语整体性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学中的“多目标层次”

高中新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发展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在身心发展中有着共同特点,但又存在着个体差异。针对我校多年来学生写作能力悬殊性大这一实际情况,在新生入高一后经测试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为优等生约占全级人数20%;B:为中等生约占40%;C:学困生占40%,这样学生找准了位置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及作业布置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学生写作素质都有所提高。

二、“多目标层次”教学实施步骤

1.高一入学后的五种基本句型训练。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我将五种基本句型训练作为写作教学的突破口,要求:A层学生扩大五种基本句型训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写。如:S+V+O句型,Theboyspoketohisteacher学生扩写的句子大致为:Thelittleboyspoketohisteacher.TheboynamedTomspoketohismathteacher.TheAmericanboycalledTomspoketohisChineseteacher.对B层学生要求是能正确地英语互译句子,或完成句子,如:S+V+O,Hemade-_______可让学生自由补充和固定补充、相互结合的办法去完成句子。要求C层学生连词成句并向他们讲清五种基本句型分别是什么?怎么去分析?如何去理解?为联句成文打下良好基础,如:S+V+P、girl、student、the、be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首写字母不大写,不能正确使用be等)要及时纠正。

2.利用课文句型造句、缩写、改写、训练,进而培训学生写作能力。

①根据英国语言学家L、G、Alexander不要鼓励学生犯错误的观点和英语习得规律,我们必须从词、句入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习语,固定搭配和句型结构等,以提高其遣词造句能力。具体做法是:用投影或小黑板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句型,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识记理解进而到达熟读句型,然后进行分目标层次训练,以高一上第三单元为例:“havesomedifficultyindoing……”。要求A层学生写出其否定形式及疑问句,并且自编句子加以说明,要求B层学生默写句型并进行操练,要求C层学生写出句型并仿造句子,各层次目标明确后,教师让各层次学生在黑板上按不同要求写出句子,并给予错误纠正及补充。如学生在写其否定形式只定了……don’thave……difficultyindoing……这时应在黑板进行补充,……havenever/no/seldom/littledifficultyindoing.

②缩写或改定课文。

缩写或改写课文的能力与阅读理解课文能力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教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经常指导他们找出全文及段落主题句,在缩写时可参考课后练习并将各主题句柔和进去加以修改便达到目的,改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布置给A层学生去完成。

3.强化训练阶段。

根据两纲要求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材的范文是非常必要的,为高考作适应性训练,具体步骤是范文展示──范文解释──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总结各题材的格式──细读范文(注意其连接词语和句子的使用)。

即使经过两年多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新教材中写作训练和范文学习,在命题作文训练时还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问题:①审题是学好文章的前提,注意文章的题材及表达表达格式;②确定主题及编写提纲;③写初稿然后仔细修改,注意内容是否齐全,关联词语用的是否恰当,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字数是否在要求范围内。④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不要写出“汉语式的英语作文”;⑤让B、C层学生尽可能用简单句表达,A层学生可用主从复合句及非谓语动词与简单句相结的表达方式去完成。在作文批改中,把错误复现率高的句子摘录下来,以投影形式让学生做改错练习,以便让更多学生注意到此类错误的再现,同时将比较优秀作文打印给学生或抄写在黑板上,刺激学生的求胜心与成功欲。

在命题作文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限时作文,具体办法是在给了材料及要求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列好提纲,抽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写作,然后全班公开批改,这样错误处容易被改掉,并且容易进行比较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其它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教师应巡回指导,对完成的同学及时批改,或让学生对改。

总之,“多目标层次”写作训练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克服了“望文生畏”的现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素质作用的主体性。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勇于用英语去表达,如书信、通知、便条等,与此同时英语其它三个素质方面(听、说、读)也得到提高,它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主要参考书目:

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完善

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年,它与以往的专业硕士不同,它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而诞生的。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1]

2009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两种类型属于同一层次,报考条件相同,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学术型,重视学术理论兼顾实践;专业型,突出实践兼顾学术理论。2010年是分类后的第二次招生。有媒体介绍,国家是鉴于国内对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而学校教育又普遍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出这次分类的。部分西方国家(如英国)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重视程度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要严格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考生调剂到校外和接收校外调剂生执行全国统一复试分数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不得对专业学位招生执行另外标准。

2010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跟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2]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3.1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3.2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其中的基础课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基本相同,并也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28学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薄膜材料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讲授材料制备与检测的关键技术,比如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3]。

3.3实践要求[4]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学院积极联络和本学科相关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比如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有关薄膜材料检测的单位,为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大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按两种形式提交:①结合工程课题的论文(研究论文);②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工程设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结束语

我国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是关键核心环节,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环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2010(22):55-56.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9.

第5篇

asas传统交易方式的发展从柜台委托到自助委托、电话委托、再到电脑远程下单,虽然逐步弱化了投资者对营业部柜台的依赖,将营业部有限的空间拓展了出去,扩大了营业部的交易空间,但是,这些显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对证券金融行业的挑战。同时,这些发展也没有解决投资者在资金进出方面对工营业部的依赖问题。

asas这样,在解决了投资者与劵商的交易模式之后,关键问题就集中在了投资者的资金进出渠道方面了,由此产生了银证电话转帐业务,使投资者存取股票资金可以通过联网的银行含蓄柜台来完成,而不必亲证券营业部柜台,提高了投资效率和安全度,同进也降低了商的成本和风险。但是这仍然受空间和时间所限,即空间上,对郊县,乡镇等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区域力不能及;时间上,受营业部的交易时间的限制,投资者只有在证券交易时间才可进行银证转账。

asas在这种条件下,网络时代的来临,给证券交易方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网上交易蓬勃发展,彻底打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使整个交易活动更加快捷和方便。

我国现阶段的网上交易模式

asas所谓证券上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因特网的网络资源,获取国内外各证券交易所的即时报价和国际国内与投资者相磁的经济金融信息,通过因特网进行网上委托下单,进非凡实现实时撮后成交的交易方式。

asas目前,我国的网上交易仅限于网上委托,投资者通过因特网在WEB服务器上登录时,首先进行CA用户验证,验证成功后,用户可以浏览动态即时行情及历史行情,然后再据此下单委托,委托服务器与资金服务分别验证用户卖出的股票和买入的资金状况,最终验证无误后,将由DDN或双向卫星向交易主机发送申报委托,等待撮合成交。这种网上委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上交易,因为它只是利用因特网实现了从投资者到证券营业部的委托业务,而从证券营业部到证交所的交易系统仍然沿用了DDN线路或双向卫星,是一种局部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电信提供的因特网速率较慢和不稳定性,发送的数据时常出现丢包现象,网上证券交易不但要实现网上委托,还必须在网上实现人格撮合成交,这就要求交易主机与因特网相连结,以此实现真正的网上交易。

网上交易提供的竞争优势

asas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理财模式,使证券业的经济业务发生了一场革命。原本由营业部提供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行情委托及交割清算活动等过程,已经能够很好的由网络所解决。相应的,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也就越来越显的表现出来了。

1、降低商的经营成本。由于传统交易方式的影响,营业部在装潢及选址方面往往投入较高,其经营成本中的一半以上基本都是房租、水电费和机器折旧,这部分成本又较大部分的投放到了营业部的口大户及职业散户身上,因为他们基本上每天都会光顾营业部。相对应,进行远程交易、网上交易的客户不去或很少去营业部,必然减少劵商的成本支出。

2、拓展市场。网上交易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一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便的上班族,并且这种方式对投资者来讲又有成本低、方便、快捷、个性化服务的特点,有利于业务拓展,占领市场。

3、增加了投资者的自。网上交易的开展,在传统实体性市场之外,拓展了一个崭新的虚拟市场;在传统的划卡下单、电话委托、报盘跑单等形式之外,增加了投资者自己参与的自、互动性的交易方式。将实时行情与证券交易供求信息送到了每个投资者家中或办公室的电脑上,证券交易方式从受制于大厅空间、专用网络、租用中继线数量等,变成了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全球化市场。

4、加速银证两业融合。网上交易要求金融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分业界限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日益模糊甚至步消失,二者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在证券交易方面,商业银行与商之间原来那种争压储户资金的竞争关系,也已经步转换为共享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

5、提供专来化及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投资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为证券投资咨询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传统的证券信息服务主要偏重于行情服务,包括即时行情、历史行情和技术分析等,在基础信息方面,仅仅可以查阅上市公司的基本材料和市场公告等,可见其为客户提供的信息量不是很大,信息也不全面、不完整。一般来说,投资者还要通过其它媒介来补充接受、更多的证券信息,以支持基于基本面的行情分析。而网上证券委托交易则将会利用其网络优势,向投资者提供包括:查询上市公司的详尽资料(例如公司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最新股本结构、历次分红配股情况、中报、年报等);查询证券公司提供的资讯信息(国内外财经新闻,法律政策,行来和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个股点评价值分析报告):发送电子邮件账单;进行电子讨论等等。这样与传统方式相比,网上证券信息服务不仅信息容量大,而且更新速度快,极大地改善了信息服务质量,提高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含金量。

网上交易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投资者的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必然会存在发展瓶颈,这也是短期内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我国网上交易存在的瓶颈

asas网上交易是以因特网为基础,利用电脑进行商务活动,由于我国目前的网络证券业务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试验期,证券的网上交易必然要经历推广、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中间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瓶颈问题,使网上交易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缓慢的发展期。

1、交易成本较高。目前,在中国佣金收取比例是固定的,投资者除了支付佣金外,还要支付入网费、电话费、信息费、并且由于电信垄断,上网费用过高是限制网上交易的主要因素。

2、电脑普及程度不高及电脑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的电脑普及程度不高(据调查,中国目前只有2。45%的家庭拥有电脑),且由于电脑的应用水平的提高也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经济发展程度作为支撑,所以,发展网上交易,必然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期。

3、网上交易还是要依托证券交易的有形网点。目前的网上交易不能脱离有形网点独立运行,这源于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些限制,比如:一、开户,作为证券交易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和最重要的环节,开户仍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到相关有形网点进行。二、网上证券交易的纠纷和差错,仍需要到相关的有形网点进行处理。

第6篇

出售全部资产的法律定性

98年st公司交易机制确定后,中国证监会98年28号文允许st公司及纺织类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的试点,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第一次使市场投资者面临一个如何面对全新公司的问题,其操作亦涉及到大量公司法和证券法问题。

从公司法看,公司法没有规定一家公司出售其全部资产的行为定性问题,对于一个出卖了其全部资产、变换了控股股东、公司董事的公司是否为一家新公司,该公司与资产置换前公司的关系,公司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到底是重新上市还是政策行为,其经济意义和法律性质如何确定,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都没有明确规定。

分析监管机构发出的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的有关规定,我们理解,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实际上提出了公司重新上市的概念,证券法仅在持续信息披露义务做出了部分相应规定,公司法没有关于公司重新上市的规定,但从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来看,该问题实际上涉及公司法和证券法两方面的行为。

从证券法看,资产置换涉及公司的重大变更,涉及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涉及重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如实陈述规则等。从公司法看,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上市标准部分和证券立法发生重合,如股票条例,但对如重新上市问题,公司法和证券法均没有明确规定,公司法和证券法在重新上市问题上的含糊性使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的上市概念定义出现了立法飞地,立法对资产置换直接涉及新资产的上市原则,该资产是否受公司上市资产需有连续三年业绩、连续的成长性、同一管理层要求等均没有具体规定。

无论从证券法还是公司法出发,在考虑资产置换变更主营业务的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资产置换在本质上属于公司的交易,立法既要保证公司交易自由及交易安全,同时也要对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提出特别要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家公司多大程度上进行资产置换属于交易自由,多大程度属于变相上市,多长时间内的连续交易应当合计其资产交易总额,这些对核准上市的标准具有现实和立法意义,也是证券法和公司法需要协调的问题。

出售全部资产涉及其关键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资产置换处置了股东的全部资产,控股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是否在公司法层面具有法定诚信义务,该义务能否成为股东诉讼的诉因,反对出售全部资产的中小股东利益如何保护等,这些对我国现有的立法体系提出了迫切的改进要求,立法者的进一步举动倍受市场关注。

相互持股是否需做进一步的限制

资产重组的大量涌现对公司股权架构的设计提出了实际要求,投资银行专业人士在模糊狭窄的公司法空间进行了巧妙的勾勒。在各种资产重组中,股权的变换成为主要的公司结构调整工具,换股及相互持股的设计思路不断被设计提及,前者目前尚很少实践,但相互持股的架构已大量出现在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中。从法理上看,相互持股实际上导致的后果是公司注册资本的重叠,也就是公司对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弱化,能否相互持股、相互持股是否合法,以及相互持股涉及的投票表决权、关联关系,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

1998年山东新潮实业吸收合并山东新牟股份出现了我国第一个披露的上市公司与挂牌公司相互持股案例,经合并后,双方相互持股部分核销。

相互持股不仅仅是同一产权线上同等企业之间的互相持有对方股份,链条较为复杂的相互持股亦涉及产权上存有关联关系的控股、参股企业之间及其子企业或孙企业之间的互相持有股份。实践中,也存在上市公司持有子公司控股权或参股权,然后再以控股子公司上市的分拆上市认定问题。

公司、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在公司法颁布时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1994年,中国的企业结构也较为简单,但1998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大量涌现后,相互持股越来越多地被用为资产组合的手段,我们认为,全面禁止相互持股完全否定了公司的投资权力,从公司法看无法解释,但完全不对相互持股进行限制也不符合解决中国目前大量存在的虚假出资、资本不实等问题的需要,因为相互持股所复合的公司股权关系,以及其所导致的注册资产重叠、偿债能力弱化等后果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文化及经济改革背景下是具有一定危害可能的。现阶段,为了合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交易安全,立法应对公司、企业间相互持股的比例等给予必要的限制,对子公司拥有母公司股票时的投票表决权做出具体规定,这一点有利于划清公司资产数额,保护投资者权益,有利于市场对对象进行准确判断。

促进合并还是积极的债权人保护主义

1999年起,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均通过了3个月的法定债权提示期,如已通过合并程度的清华同方、新潮实业等,对三个月的债权提示期的起算点中介机构及专业人士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即三个月债权提示的起算点应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还是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公司法本身并未明确这一技术细节,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亦未涉及这一领域,直至目前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

上述债权提示性公告的另一个值得争论的地方是,公司合并是否一定需要债权提示性公告,其公告是否一定需要90天。

根据公司法第184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做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不清偿债务或不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

公司法关于“不清偿债务或不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的规定实际上限定债权人对公司合并具有决定性作用,限定公司合并必须获得债权人的同意。从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挂牌的非上市公司过程来看,无论是吸收方债权人的利益还是被吸收方债权人均有权要求公司立即清偿债务,如清华同方为吸收合并鲁颖电子在法律上就必须对其债务进行再次安排。前述债务安排的经济浪费是明显的,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要求清华同方为合并事项向债权人提供提前兑现债权的安排是对公司整体发展的一次损害,因合并使公司债务关系的安排实际上损害了合并公司的利益,合并作为法定的偿债理由加大了合并方的合并风险,减少了其商业运作的空间。

从促进或鼓励合并的立法思想来看,积极的保护债权人主义对合并是一较大的法律障碍。从保护债权人的法律原理看,合并并没有导致公司资产减少,公司注册资本金、实际资产以及债务主体均没有减少或灭失的可能,债权人的利益不会因合并导致实质损害。

从反对的观点看,部分人认为合并导致的主体变更实际上忽略了债务关系形成时基于信任和商业判断原则选定合同伙伴的法律事实,即债权人对变更后的主体存在主张变更的权利。我们认为,即使债权人的信任合同关系应予以保护,但其对合并具有否定表决的作用亦扩大了其权利保护的法律空间,我们建议,公司法关于债权人意见作为公司合并的必经程序值得探讨,债权人同意作为公司合并的必要条件过于扩大债权保护的空间,建议公司法或证券法可以将合并主体对债务的安排作为合并的必要条件,但债权人的同意可以不作为必要条件。

该问题同样适用中国证监会目前正在草拟的《收购兼并细则》,从纯粹的股权收购来看,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或合并)如无法摆脱关于债权提示性公告的立法约束,实际操作中将很难在技术上解除法律障碍。因为,任何一家收购公司都难以在发出旨在目标公司退市的要约的同时要负担债权人否定意见将导致要约无效的法律后果。这一点,从根本上说,也是我国股票条例、证券法与公司法并不衔接的问题所在。

回购中应保护债权人利益

与上述关于合并中债权人保护相反的问题是公司股份回购,按照公司法,回购的主要发生情形是公司减资或公司合并,虽然从申能和云天化的信息披露看不出上述法定原因的披露,但两公司回购调整股本结构的提法实际上继续了我国对公司按照公司法规范的调整思路。

从债权保护角度,回购减少了公司的法定资本,在法律原理上造成了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弱化,所以在法律上要求公司回购应当获得债权人的同意,债权人的同意应作为回购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与前述关于公司合并债权保护的观点恰恰相反。

实质控制转移与董事、管理层诚信勤勉尽责义务

大部分资产重组均涉及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涉及到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与各当事方的责任。

从公司控制权的转移看,公司控制权转移是一个证券立法上的概念,其证券法上的要求是指公司及实质控制人在上述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负有报告和披露的义务,在超过公司股份总额30%比例时,收购人负有发起全面要约的义务。

公司控制权转移一是涉及到权益持有、间接控股、实际控制、一致行动等我国立法目前尚没有引入的境外证券法概念。虽然这些概念具有可拿来性,但是,由于我国在产权体制及身份确认上存在重大的欠缺,能否引入上述概念,并进一步将上述行为合法化存在较大分歧。二是涉及到公司管理权的移交,董事在收购期间的诚信义务以及公司接管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

虽然公司控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立法规定,但公司控制的实践已大量存在,且其危害性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大量存在各种形式复杂的间接持股、权益持有以及董事违反诚信义务拒绝交出管理权或者擅自阻挠收购等现象,由于没有法定的披露义务,上述幕后者往往不在市场监管者的监管范围,其信息是非公开的,中小投资者因此也无法了解公司幕后的隐蔽行动。

公司控制权转移是证券监管中实质控制转移实质要求的体现,目前这一要求并没有形成规则,公司重组中董事的权利及义务以及公司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所有这一切尚未形成必要的法律。琼民源事件加强了市场对董事义务的关注,中国证监会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但是,这一关系公司董事义务的实质问题在公司法层面尚未给予规定。

公司分立-股份公司如何划分

公司法对股份公司的分立并没有单设专章,1998年前分立的市场需求并不多,1998年b股上市公司实际失去配股资格后,上市公司开始了有限的探讨,其形式主要为:

一是简单地将资产一分为二,类别不同的股东各持一份资产。该方案理论上可行,但事实上无法满足。因为理论上股份公司的股东按份持有公司资产,股东对公司任何一份资产均享有比例所有权,所以简单划分资产和股份实际导致无法操作,容易引起股东诉讼。

分立的第二种方式可以归结为资产回购股份,即将部分资产以分立的形式剥离,然后以该部分资产注册成立公司,我们理解,这种形式实际上类似于资产回购股份,其能否可行,需要与中国证监会关于回购的政策相符合。

第三种分立方式是,新设一家为合并目的公司作为被分出方,该实体继而向拟分立公司的全体股东按其拟剥离资产的数额发行股票,该种方式需要公司法在分立及公司设立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规定。

跨地区收购-有限责任公司与对外投资净资产数额比例限制

98年公司收购合并开始超越了行政区划,1998年以来各种买壳行为为公司异地收购开创了先例,这里,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跨地区收购在经济上有利于打破地域割裂,实现规模经济,其好处无可非议,但是,跨地区收购与公司法尚未完全协调,主要是:

第7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第8篇

1.1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1.2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1.3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1.4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1.5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1.6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1.7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8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1.9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1.10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3结束语

第9篇

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环境,高校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安全广播、在校报专刊上开辟实验安全专栏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编制“实验安全手册”等。但是,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仍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险生化品安全、实验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现状,如学校保卫部门侧重对实验室消防及环境安全培训,对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培训由资产部门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安全管理及培训由教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一般由院系承担。这就造成了“群龙治水”,职责交叉却又有空白环节,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2)实验室安全教育处于开环管理状态。近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注重了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的检查监督。但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是开环状态,没有一套对各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果与效果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能力的判断,更是无从考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在并未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3)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是以进校初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实验室安全只是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此时刚进学校的新生对于实验室各项工作并没有接触,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图文的说教与讲解所达到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是必要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高校通过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进入实验室前掌握相应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减少和避免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1)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高校是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师生集中学习、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地方,他们所处环境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对于跨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承载着家庭的重托和社会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增强做好学校安全综治维稳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校园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担负起保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为高校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2)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所形成的共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多与少。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水平发挥,降低实验技术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短板;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实验室形象;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3)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被称为软实力。守护、传承、创新软实力,已成为当代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2011年,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将“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她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对“四大功能”的评判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表述。高校既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领跑者,就必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承担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使之具备安全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并借此帮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水平,成为全社会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3构建安全教育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1)基于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依托校园网络,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培训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即可通过计算机登录管理平台参加培训及考试,使实验室安全培训工作突破传统的面授方式,不再受场地及人员的限制,管理人员不必统一组织学生进入课堂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可以简单便利的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更加规范与便捷,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受众群体。(2)针对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针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难点,使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功能设计,将学校各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分析、整理、汇总,经过“量体裁衣”,建设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通过运行管理平台,除常规性的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外,各学院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验安全操作技能,使实验室安全知识管理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并且通过个性化定制此平台,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3)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安全教育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是综合闭环系统、管理的封闭原理、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等原理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使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和回路,进而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12]。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了对学生从培训到考核的闭环管理。学生通过在线培训,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在线考试,完成对其的考核要求;最后考试通过后,在前签订安全承诺书,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化管理”和“结果化管理”双结合。

4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设

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升到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高度,实现实验室安全闭环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实验室基础建设出发,增强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通过培养并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文化,使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进行重视,提高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承。为方便用户使用,简化平台维护和升级工作,降低成本,平台系统设计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基于www(万维网)服务的,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与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种类和版本无关,用户使用方便快捷;B/S结构的软件的业务逻辑处理都集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客户端无需安装单独的软件,软件维护与升级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完成,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5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功能

为提高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的闭环管理,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包括在线培训、在线考试、信息交互、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试管理、培训资料库的建设管理、用户管理等系统功能,系统具体功能设计如下:(1)在线学习。学生可登录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平台自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在线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每次学习的时间及学习次数。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的登录信息自动推送其专业所对应的学习题库,并且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浏览感兴趣的安全知识。(2)在线考试。考试类型分为基础类和专业类两种,基础类考试为各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全体学生均需参加;专业考试针对需进入专业实验室的学生,根据对专业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要求,各专业自行组织考试。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线答题考试。平台系统可根据学生登录的学号,判断其专业及该专业对应的考试试卷,按照管理员设定的出题规则,完成随机组卷。学生完成在线考试成绩合格后,并且签订了在线安全承诺书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3)信息交互。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可实验室安全相关的通知公告、新闻消息等。前台网页可包含学生及管理员登陆版块、重要信息通知、网站导航等信息,其中导航中包含实验室管理规定、法律法规、安全事故事例分析、安全视频及图片资料、全校实验室信息。为提高学生的培训质量,应设置答疑与意见箱等窗口,学生可通过此类信息交互窗口,提出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答复。(4)题库管理。系统题库分为通识类题库和专业类题库,从不同层次及安全知识侧重方向,提供多种安全知识题库。系统管理员可对试题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批量上传等操作,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专业题库为更好的满足各专业老师对安全知识培训的要求,对相关专业的老师开放上传专业题库的权限。(5)试卷管理。试卷应根据登录系统参加考试的学生专业进行出题。将考试类型分为基础和专业两类,系统对基础类试卷与专业类试卷应分为两种出卷功能,两类试卷单独出题、单独考试,互不关联。管理员按照要求设置完成相关的系统参数设置,包括学生专业、试题库比例、每个试题库下对应各题型的数目、试题分值、考试合格分数以及考试的有效时间、模板有效时间。(6)成绩管理。管理员可通过此功能查询所有学生的考试情况,并且可以分字段多功能查询,包括是否参加考试、有无考试成绩、基础考试成绩及专业考试成绩等。通过查询结果督促为完成考试的学生及时参加考试,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7)用户管理。系统按用户类型分类,可分为超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学生等三类。超级管理员权限最大,拥有整个系统功能的管理权限。二级管理员由超级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管理权限,设置及修改用户名、密码等初始登录信息。学生用户通过系统前台网页完成在线培训及考试等内容,且学生登陆后,其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及考试试卷类型是相对应的。(8)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系统的资源管理库,包含可用于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多样的资料形式,并且可以不断扩充库存内容。

6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实施成效

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了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安全教育管理平台使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对象更具针对性,培训内容更丰富,信息视角更开阔、学习形式更灵活。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文字阅读、视频浏览、事故案例呈现以及模拟考试等教学形式,完成在线学习,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强化了实验室安全意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网络化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减轻教师工作量,减少教室使用,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各学院可按照教学进度,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学生们完成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在线学习及考核,包括确定试卷的具体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考核状况及考核成绩,只有完成指定学时的学习,通过在线考核,并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允许进入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并丰富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在实验室范围内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和制度化,提供了值得推广的经验。

7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