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3 02:13: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设备工程;教学

《建筑设备工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消防、建筑排水、建筑采暖、建筑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科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暖电系统的基本知识、识图及施工方法,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打好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学内容

首先,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设备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从而社会也需要更多了解建筑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高职教育规模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陈旧、与工程实际脱节、实用性不强,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对这门课要求的差异,学生基础又各有千秋,要求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教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可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来得及更新的内容,让学生熟悉最新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环保、节能的产品,以满足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建筑设备涉及的专业较多,而各专业、各系统之间又互不相关,不论是基本理论知识还是专业内容都差别很大。如何选择建筑设备的教学内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根据建筑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本着“必须、够用、会用”的基本原则,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照明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施工图识读。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第三,建筑设备工程应以工程应用为重点,重视培养建筑设备识图能力。识读施工图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此通过建筑设备水暖电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同时能够按图计量计价以及按图进行工程监理,将设计图纸内容转化为实际工程。在《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识读施工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图中,除详图外,平面图、系统图上各种管路用图线表示,而各种管件、阀门、附件、器具等一般都用图例表示。所以,对于给排水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建筑设计规范、施工图集,熟悉建筑设备、材料和工艺,以及工程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才能有效识图,否则,在识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要想提高识图能力,必须熟悉设计规范、施工图集,牢记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勤学多看、熟能生巧,并做到及时总结。

2 教学方法

2.1 黑板、挂图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以黑板为主,挂图和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我们不能只用黑板或只用多媒体,应该相辅相成。黑板教学是最传统,有时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重点的授课内容和难点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思考、记忆和讨论。建筑设备教学中挂图也是不可或缺的,挂图的图像和图例比手绘的清晰、规范,便于演示。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可以通过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形象地勾画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更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各系统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如果采用黑板、挂图和多媒体并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 实物演示

《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所讲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老师难讲,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可多采用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如:阀门、管材和管件等,书上介绍了其构造、特点及其连接,并有相应的构造图,可学生仍觉得很难理解。若老师借助于实物,把各种阀门、管材和管件的实物拿给学生看,让学生先有个直观的了解,再对照实物讲解它们的构造、连接方式、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现场教学

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各种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法。比如带学生去尚未吊顶的施工现场去看给水管网的布置以及敷设方式,带学生到消防泵房去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的构成,带学生到教学楼、多功能报告厅去看消防设施,带学生去图书馆顶楼参观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他们到建筑设备市场了解常用的管道管材、水表、阀门、卫生洁具、自动空开等。学生可根据现场实地观摩和市场了解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各类建筑设备安装与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例教学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例题和作业选题上,要结合工程实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建筑给排水这一章节时,应提供某一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然后结合施工图纸讲授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内容、图例、符号以及具体识读方法,并讲明图纸上管道管线等的位置及其布置方法,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绘制和阅读房屋工程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能学会如何将图纸变成工程实际。

3 师资队伍

一方面,从事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进校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任课教师应该轮流或利用寒暑假到施工单位实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水平,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聘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来为学生授课、做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介绍当前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以及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介绍他们宝贵的施工经验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器具安装等,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4 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期末考试(50%)与过程性考核(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试卷内容着重放在考核学生对建筑设备安装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水电识图能力等;过程性考核包含上课出勤率、到工程现场观摩时的表现、听专业讲座的次数及其习题集作业完成情况等。

5 结语

从事建筑类各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对现代建筑物中的给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建筑照明等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以及在建筑中的设置应用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在建筑和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装饰、建筑管理等工作中合理的布置,这就对《建筑设备工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程实际;岗位任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课程设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一、引言

《建筑设备工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解与房屋建筑紧密联系的建筑设备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空气调节工程、电气照明及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通过理论的阐述与讲解,结合实际案例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原理及运用。《建筑设备工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与检测》等,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还不够。而《建筑设备工程》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材版本更新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现今市场上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基本为国内高校的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材更新周期较长,对于较新型的或正成为主流的一些建筑设备、设备施工工艺并未提及。而且,大部分教材相对比较普遍的覆盖建筑设备的知识点;看似全面,实则没有侧重点,缺乏针对性。以海南省为例,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基本为海南本地学生,他们中的绝多数都希望留在本地工作。这种情况下,选择针对于海南省或者南方地区的教材就大有必要。正如建筑设备中涉及的采暖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两个方面,相对于海南省来说,明显后者在建筑设备行业常涉及到,而对于采暖方面,基本上没有需求。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详略,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侧重方向。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用多媒体教学。很多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少媒体”或“单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用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优势,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课件讲解的形式也逐渐暴露出了缺点。

三、教材的选择应符合专业与人才培养计划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作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则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会有不同的要求。高校服务的城市地理位置的差异,当地人才需求情况,亦会影响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选择。教材的选择应通过教研室会议讨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特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过程。同一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选择合适的教材。

四、教学准备工作应充分全面

教师的上课讲台如表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歌唱家一次成功的演唱是在台下练习了无数次的结果。同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备课。而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案、备课件,还应该包括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备资源、备作业等。

教案应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点全面,时间分配合理。课件应做到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避免死板单一。了解学生对已授课程的把握情况,以便把握教学的速度,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合理,尽量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教具、教学资源,如建筑设备安装图纸、建筑设备安装模型、教学动画演示视频等应提前准备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作业布置应与课程相结合,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加强对重难点的掌握,也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对未讲解到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能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提高效率。“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笔者在学生时代遇到过很多有着独特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总体来说,好的教学方法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教师。不同的学生群体,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教师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教性格沉稳,有的教师热情幽默,这些性格特点都会在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当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时候。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进度,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ppt与板书相结合的讲授法。讲授法相对来说更适用于那些难度不是很大、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而那些如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这样的重难点内容使,简单的讲授法就无法满足课程教学了。在讲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发现,即使加上一些典型案例,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将它掌握。于是,笔者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几个学生,按一定比例做了一个模型,在上课的时候,将模型带到课堂给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分组制作;最后再花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简介自己的给水管道设计安装方案。在这样的一个互动与实践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可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与时俱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新兴的教学途径不断涌现,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方式加以运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冲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出现,教师应与时俱进,做积极的探索者。

六、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集中实训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活动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更热衷于对实践实验项目的参与。参与实践或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运用和巩固的过程。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中,穿插了大量实践环节。其中就有PP-R给水管道的设计安装。学生通过软件绘制图纸,然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将水管安装好。同时,学校通过与校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做到实质性接轨。

七、结语

本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段的改进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不段更新知识体系,不段总结教学经验,这不仅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慧萍 , 顾海燕建筑设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山西建筑》2015.

[2]侯玉洁 , 黄亮,建筑设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探讨[J], 《科技资讯》 2012.

第4篇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订2004年教学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为使研究结合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聘请当地建筑业界有名的专家(21人),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小组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笔者就我院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谈几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由此,我们的工作思路确定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所在郑州、南阳两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专业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了解到企业的急需和我们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调研也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下表为调研情况的大致分布:

需要说明许多企业的老技术员、老质检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没有学历(综合归为建筑工程中职毕业),另外,由于高职是近几年才出现,许多技术人员的第一学历都是中专,建设监理专业出现得也较晚,监理员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

根据调研情况,建筑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应是现场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是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和监理员。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其职业能力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可见下图。)由此,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确定为: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为依据,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新晨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见下表),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把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扩展知识四个模块。压缩了传统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一些相关连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减少了理论性较强的论证和计算;在《建筑设备》中增加了建筑电气的一些基本知识,删减了《建筑电气》这门课程。同时,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和现代前沿知识,在专业扩展知识这个模块中增加一些课程,如《建设监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我们制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房屋构造实训、建筑材料实验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测量放线实训、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我们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第5篇

2011年8月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并提出开展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要求。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程衔接又是其基础。如何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不仅关系到中职与高职教育专业内部衔接的顺利实现,也切实关系到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的衔接要着眼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整合区域内行业、企业、政府和学校的资源,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的层次结构,明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职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熟练的一线工人和初中级人才。高职生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上要比中职生有进一步的提升,不仅要掌握专业领域基本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并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院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同时开办中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建筑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成败。我院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需要,掌握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体现了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和职业能力水平要求的差异。

二、课程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的关键是课程整合设计。要打破中高职分段格局,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就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针对企业对应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推进课程模块化建设。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严格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确定能力递进的标准和层次结构。按照职业技能由浅入深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注重实践研究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中高职阶段分别完成知识技能的培养,实现地方产业所需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知识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构造,学会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较强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房屋结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做法,并具备较强的建筑施工图会审能力。中高职教学重复的部分为投影知识和制图基本规范。高职教育阶段只需花少量课时进行复习整理,重点应放在房屋的结构组成上,添加中职教育阶段未作要求的构造设计规范知识。通过采取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投形基础、制图规范、构造知识等知识结构进行融汇贯通、综合运用。

三、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根据中高职建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中高职课程标准之间的接口,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路线。中职学生学完相关的中职基础课程后又去读高职,只需要追加学习高职的相关基础课程,就可以获得整个高职阶段基础课程的全部学分。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的职业课程内容,而且还扩大和深化了课程内容,真正整合了中高职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的内容重复及掉链的问题。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能力与课程衔接体系,中专主要培养建筑施工与技术人员,大专主要培养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人员。中专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有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用CAD(或天正)软件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的能力、钢筋放样加工的能力、墙体砌筑抹灰的能力、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能力、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施工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工程量计算的能力;大专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中专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量计价、建筑CAD绘图等;大专的核心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建筑设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中专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有测量放线工(中级工)等;大专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有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等。从培养方向到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再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及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的要求,都是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

四、教材编写的衔接

编写中高职校本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中高职学生的学情,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中高职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中高职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为目的形成教材结构体系和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突出职业实践活动,穿插各类图片、表格、工艺流程图,增强启发性和趣味性;引入行业和国家职业标准,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入到教材中去,体现岗位的针对性。教师编写中高职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删减,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材内容,实现中高职人才目标的有效衔接。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投标;综合实训

[DOI]10.13939/ki.zgsc.2017.12.230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实训是工程造价专业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性模拟实训,旨在利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作为任务,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过程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对造价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我院的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工作开展了8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和招投标工作的不断规范,以及电子招投标制度的推广应用,对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做以下分析,期待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

1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基本情况

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是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计价方式。2003年7月1日,我国颁布了第一套《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03),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宁夏地区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起步相对较晚。2005年,我院在第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高职班开始开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但对应的实训课程仅局限于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书的编制能力培养。在充分的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建设经验,于2007年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始试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该实训整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内容,学生分角色扮演招标人、招标和投标人,在完成全过程模拟招标投标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编制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文件的能力,在组织招标、开标和评标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2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综合实训改变了过去学科教育背景下的灌输性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为主的教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教育教学目标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的受害者,对传统灌输性教学方式有着心里排斥感,加上专业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导致上课期间玩手机、聊天、看小说、睡倒一片等现象屡禁不止,老师头疼、学生烦恼。工程量清单综合模拟实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态。首先,通过一个真实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来驱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今后学生将要面对的职场环境与工作相似,学生会带着对未来工作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投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要通过扮演招标人、投标人、咨询人等不同的角色,完成组建虚拟公司、成立组织机构、进行任务分工、完成任务、接受评价一系列的工作,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最后,学生在完成模拟招标投标工作的过程中,要自主查阅相关书籍、规范和标准,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计划,规范编写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文件(含投标报价书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应用相关资源,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严格的计划管理能力、严谨的专业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由单一课程内容向多课程内容融合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能力,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工程量计算和综合单价组价等内容上,工作量大和内容枯燥,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中途掉队,为完成作业突击抄作业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按照一般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工作流程设计,在完成实训内容的过程中,整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相关课程理论,实现了多课程间的知识串联和专业能力的递进提升。

2.3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教师主观评价向多维立体化评价发展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教师主观评价居多,如实训成果质量占80%、日常出勤占20%就是专业实践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之一。工程量清握斜晖侗曜酆夏D馐笛悼己似兰鄯桨冈谏杓乒程中兼顾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评价参与度,一般采用多为立体考核评价方式,评标结果占60%,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标委员会,完全采用目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使用的评标办法严格评标,用行业企业标准客观评价学生工作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行业标准的严格性;日常出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工作学习的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情况占20%,主要考核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主动学习和承担工作任务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50%)形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比例在50%以上,旨在通过提高学生评价参与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评价标准,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3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发展思考

我院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开展了近8年时间,在各个专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内容覆盖面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行业企业评价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实训项目的效果和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和提升。

3.1 选择恰当的实训工程项目是前提

项目驱动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选择恰当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太大,学生工作量太大,导致时间较长,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训项目太小,不足以表现常见施工内容及工艺,导致因覆盖面不足而降低实训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了体量大小之外,图纸的准确度、标准性、规范性对实训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套版设计带来的个性化问题处理不当、分专业设计导致的各专业图纸矛盾等也是影响实训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规范的设计图纸会提高实训工作的准确度和速度。因此,实训项目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院逐渐探索出学校专业教师与设计师合作设计教学项目的模式,由学院专业带头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专业课程覆盖面要求,提出教学项目基本需求,由专业设计师提供符合基本要求的电子图纸,经过专业教师团队的全面测试,对项目提出教学化改造的需求,设计师在不影响结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化改造,最终形成符合教学需求的典型工程项目,以满足建筑与结构识图、建筑施工方案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钢筋抽样与算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并且实现前后贯穿使用,确保实训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行业需要

近几年,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广泛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各地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现象,如招投标阶段标准文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不一致导致工程招投标与结算期间的矛盾和争议等。为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行业环境,国家先后颁布了《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电子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3)等,这些更新需要及时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拟实训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培养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性实训项目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宁夏地区最新行业需求和做法融入教学过程中,以适应行业对造价人才的新需求。如引进电子招投标相关软件、计量价软件、最新评标办法、电子辅助评标系统、BIM技术等,以适应政府投资项目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的需要。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拟实训整合了多门课程内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授课教师熟悉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的应用方法,熟悉标准文件的内容及其应用,熟悉一般投标文件的格式及其内容,能熟练应用计量计价软件、电子招投标相关软件指导学生编制电子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熟悉开标、评标的程序和方法,能熟练指导学生完成开标和评标工作,熟悉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内容,能熟练指导学生拟定施工合同条款。因此,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需要一个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指导工作。学院可以采取“引”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高学历青年教师、“聘”请企业一线专家、“送”教师到高校深造、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综合实训教学工作的需要。

3.4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目标

俗话说“知识不如能力”,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首要重任,而学生学习能力弱、主动性不足是普遍现象,少数学生对综合实训参与度不够,导致很难胜任顶岗实习工作。综合实训作为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仿真职业环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3.5 重视行业企业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障

目前的综合实训评价办法主要以教师和学生评价为主,缺乏来自行业和企业的评价标准,如何把行业和企业评价标准引进校园,与学校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把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形成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综合实训是职业院校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大练兵,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的重要桥梁,需要专业团队从实训项目设计、教室队伍培养、实施运行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把综合实训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校企双方共同期望的实效,提升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学期项目 实践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TU7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54-02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实行工程监理制和项目经理制后,工程造价就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受到业内上下和建设方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和招标与投标制度的施行,我国从98年起开始推行造价工程师资格制度。工程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本科院校逐渐增多,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层次的人才在2000年后才在高职院校逐渐开设。目前该专业的人才是供不应求。

虽然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较好,通过三年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这对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设计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从事本专业生产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为此在教学课程安排中,采用“理论+实践”,增加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很多专业课教师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作了大量的努力,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践环节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实践课程被作为课堂的补充,以教师为主,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实践环节分散在各个课程中,是离散的,学生的实践是虚拟的,没有实用价值。故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安排上采用学期项目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二周的时间,让同学组成一个个团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能够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学期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教学是参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是一所工程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项目教学方法是NYP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之一。NYP项目教学以项目主导学习与科目主导学习相统一,将项目、理论、研讨和实训有机结合,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贯穿于学生各阶段的学习中。学期项目是NYP项目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学期项目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项目目标,分成几项具体任务来完成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

学期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中心,整合课程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项目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学期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晴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学期项目的教学实践

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是针对造价专业岗位中某一发展阶段的能力要求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是课程模块的运用载体,是工程中未有的成果,是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学习以及工程实施能力的载体,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个学期项目分别在前4个学期实施,分别在前二学年每个学期的期末,为其两周,注重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课程模块知识,分别为项目调研、工程项目图纸绘制、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项目清单计价。整个的学期项目周包含以下步骤:提出选题申请、下达学期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项目检查、项目报告及答辩、项目总结评比。学校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期项目,特此建立了学期项目实践系统。学生和指导老师在系统中操作整个实施过程。

1 提出选题申请和明确项目任务。由多个学生组建项目设计团队(人数限制4-6人,学生填写姓名、班级、学号等基本信息,设组长一名),组长填写选题申请表。明确而适度的选题是学期项目是完成效果的良好前提。学期项目题目的在项目选题时,应当根据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造价专业的特点,按照现实性、知识性和探索性的原则,选题项目的设计要求涵盖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既能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选题完成后,由专业负责人审核课题及调整该课题学生名单,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将课题分配给指导老师。

2 下达学期项目任务书。任务书提出前,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知识。教师在安排项目任务书时,任务书应力求简明扼要,任务书内容要包括项目任务的目标、实施的步骤、项目成果的要求等。由指导教师在学校的学期项目实践系统中填写任务书;专业负责人审核任务书,审核通过后系统会将任务书自动下发。

3 项目实施和检查。首先让学生要学会资料查阅。学生根据所接受的项目任务广泛地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专业书籍、网络、数据表、图纸、实物等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筛选整理出来。查阅资料的目的是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想法,为完成任务积累经验,避免大的错误,这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期重要过程,也是深化学习理论的过程。

学生对所接受的任务经过分析、查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这是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填写计划进度表、进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由指导老师审核;专业负责人进行查看并监督。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进行指导,并了解其工作进度,加强进度管理。在质量控制上,通过学校的学期项目管理系统,由指导教师指导进度与学生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通过期中检查,对学期项目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从而规范学期项目的运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正确与否,都只有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答辩及评估。学生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学期项目报告(word)、项目汇报(PPT)、图纸及相应活动照片等在系统里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指导教师审核项目报告,评分及录入评语内容作为学期项目的最终物化成果,也可以做成实物图片或实物展示视频。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完成等级,而且通过教师的评判讲解也感觉受益匪浅。答辩一般由3名以上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通过项目团队的项目总结、项目运行、答辩等形式综合评价学期项目的答辩成绩,并根据小组互评成绩、指导老师评定成绩与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三、学期项目教学效果及评价

与传统的项目教学相比,学期项目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

1 “教与学”结合

教学之前,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孤立的、离散的,很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老师和学生的学科本位意识很强,知识的关联性不强。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而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期项目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将项目需求与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等引入学期项目的理论课堂中,打破了教学中相关专题理论在科目教学中无从开展的瓶颈,实现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统一、“教与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

2 “学与练”结合

学生普遍感觉造价专业课难学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而采用学期项目教学后,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学期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分解,以项目的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整个学期项目实施的过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确保实践项目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答辩,既是一种经验分享,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全面评价。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动力,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与练”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通过两个年级的学期项目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学实、学活。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 指导老师的综合实践素质有待提高

学期项目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对指导教师要求除了有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造价专业指导教师有的是从大学校门跨进校门,专业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能力较薄弱,没有生产实践一线经验,有的虽然有几年的现场经验,但是和现在所从事的课程与方向不一致,为了适应学期项目等现在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产教结合是当务之急

现在的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的训练还大多停留在模拟项目上,和实际的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务之急是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利用企业的项目来操作,现场“用兵”,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3 流程管理有待改进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大,加上实践教学本身比较灵活,虽然有学期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流程操作。学期项目启动是在学期初就开始了,每学期的学期项目是根据那个学期的课程来设定的,如第三学期的“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这个学期项目,涉及的课程有《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健筑工程预算》、(健筑工程资料编制》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生对这些课程还刚刚接触,选题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选题的深度游偏差,对指导老师和专业主任的指导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从学期初开始到真正开始做项目,差不多有三个月时间,战线拉的太长,虽然指导老师和专业主任一直进行过程进度的控制和监督,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4 学生的“搭便车”现象

由于学期项目采用的是团队协作完成,难免出现“搭便车”现象,就如在三个和尚的故事里,就用两个人抬水取代了一个人挑水。有些学生就不肯做,坐享其成,“搭便车”现象会造成团队效率的低下,团队的每个团队成员的真正贡献难以区分,相互推诿,也会挫伤认真的同学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可以通过最终的答辩和个人的绩效评估能抑制“搭便车”现象,从根本上还是很难避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